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科护生实习期间就业压力与焦虑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李芸 陈黎 +3 位作者 吴静冰 石岚 张智宏 金爽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61-164,共4页
就业压力是指个体面临求职或择业时受内部或外界相关压力源影响而引起的身心应激过程^([1]),是实习护生的压力源之一^([2])。近年来,护士就业形势愈显严峻,加之逐年增长的大学毕业生数量,给其带来的就业压力渐增^([3])。长时间处于高压... 就业压力是指个体面临求职或择业时受内部或外界相关压力源影响而引起的身心应激过程^([1]),是实习护生的压力源之一^([2])。近年来,护士就业形势愈显严峻,加之逐年增长的大学毕业生数量,给其带来的就业压力渐增^([3])。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会使护生产生焦虑,导致身心障碍^([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护生 就业压力 焦虑
下载PDF
目标导向早期活动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及ICU获得性衰弱的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芸 张智宏 +3 位作者 金爽 苏清风 吴静冰 石岚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25-127,共3页
ICU患者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高危人群[1],由于长期卧床、治疗体位、机械通气、脓毒症、使用血管活性药、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血容量不足、大量输注红细胞[2]等,ICU患者始终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机械通气是ICU患... ICU患者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高危人群[1],由于长期卧床、治疗体位、机械通气、脓毒症、使用血管活性药、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血容量不足、大量输注红细胞[2]等,ICU患者始终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机械通气是ICU患者发生DVT及ICU获得性衰弱(ICU acquired weakness,ICU-AW)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时间超过7d,DVT及ICU-AW的发生率分别高达40%[3]、53%[4].本研究旨在将目标导向早期活动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观察其预防DVT及ICU-AW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活性药 血容量不足 机械通气时间 目标导向 长期卧床 脓毒症 高危人群
下载PDF
酱油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及生物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赵雪 张展开 +1 位作者 张智宏 高献礼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9-337,共9页
酱油是以大豆或豆粕、小麦粉或麸皮为原料,依靠微生物发酵而生产的一种液态调味品。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对原料中的蛋白、淀粉等营养物质进行分解,此过程起主导作用的是微生物所分泌产生的生物酶。当前国产酱油采用米曲霉沪酿3.042(Aspe... 酱油是以大豆或豆粕、小麦粉或麸皮为原料,依靠微生物发酵而生产的一种液态调味品。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对原料中的蛋白、淀粉等营养物质进行分解,此过程起主导作用的是微生物所分泌产生的生物酶。当前国产酱油采用米曲霉沪酿3.042(Aspergillus oryzae 3.042)进行发酵,利用其产生的碱性和中性蛋白酶把原料中的蛋白分解为氨基酸和多肽,为酱油提供以鲜味为主的多种滋味,但仅以米曲霉单菌种酿造的酱油存在原料利用率低、风味相对差等问题。随着消费者对酱油品质要求的提高,学术界和生产企业正在通过微生物诱变、多菌种发酵、生物酶制剂应用等多种方式改善发酵过程中生物酶的种类和活性,以进一步提升酿造酱油的品质。该文重点综述了酱油酿造过程中的关键微生物、生物酶及其研究进展和在酱油中的应用,以期对利用微生物、生物酶制剂提升酱油品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微生物 生物酶 质量
下载PDF
钛白的吸附和有机化改性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智宏 沈钟 邵长生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3-15,共3页
本文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带有反应性基团的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DMAAB)在TiO2/水界面上吸附,研究了有机化钛白的制备,测定了样品的吸附等温线、比表面、接触角及在液体石蜡中的粘度等物化性能,还研究了钛白的表面改性... 本文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带有反应性基团的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DMAAB)在TiO2/水界面上吸附,研究了有机化钛白的制备,测定了样品的吸附等温线、比表面、接触角及在液体石蜡中的粘度等物化性能,还研究了钛白的表面改性对天然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表面改性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改性 二氧化钛 表面活性剂 钛白 颜料
下载PDF
壳聚糖/柠檬草精油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智宏 程春生 +4 位作者 覃宇悦 吴艳 杨继怡 赵天瑞 樊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0-153,共4页
以壳聚糖为主要成膜材料,添加适量的柠檬草精油,制备可食性复合膜,测定了柠檬草精油对膜的理化性质和抗菌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谱图说明柠檬草精油与壳聚糖基质间发生相互作用。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两者共混成膜时柠檬草精油均匀分散。添... 以壳聚糖为主要成膜材料,添加适量的柠檬草精油,制备可食性复合膜,测定了柠檬草精油对膜的理化性质和抗菌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谱图说明柠檬草精油与壳聚糖基质间发生相互作用。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两者共混成膜时柠檬草精油均匀分散。添加柠檬草精油,降低了复合膜的透明度,却能有效提高其抗拉强度、水蒸气阻隔性能和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柠檬草精油 复合膜 机械性能 抗菌性能
原文传递
凹凸棒石基脱硫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智宏 张少瑜 +1 位作者 刘雪东 李凤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19-1324,共6页
采用沉淀法在凹凸棒石表面分别负载了铁和锌元素,制得Fe/凹凸棒石脱硫剂和Zn/凹凸棒石脱硫剂。用XRD、TEM和TPR等方法表征制得的两种凹凸棒石基脱硫剂,研究凹凸棒石基脱硫剂在氨水、盐酸中的稳定性;通过检测脱硫过程中尾气中H2S浓度的... 采用沉淀法在凹凸棒石表面分别负载了铁和锌元素,制得Fe/凹凸棒石脱硫剂和Zn/凹凸棒石脱硫剂。用XRD、TEM和TPR等方法表征制得的两种凹凸棒石基脱硫剂,研究凹凸棒石基脱硫剂在氨水、盐酸中的稳定性;通过检测脱硫过程中尾气中H2S浓度的变化并分析脱硫剂的硫容比较两种脱硫剂的脱硫性能。分析了粒度、负载量和自体再生次数对铁脱硫剂的硫容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组分在凹凸棒石表面负载均匀;铁脱硫剂的脱硫性能较好,其硫容是活性炭的120倍,是锌脱硫剂的7.67倍;减小粒度和增加负载量都可以提高硫容,其自体有再生能力但再生仅能恢复脱硫剂的部分脱硫功能。Fe/凹凸棒石脱硫剂在脱硫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剂 Α-FE2O3 ZNO 凹凸棒石 沉淀法
下载PDF
不同活化条件对凹凸棒石黏土结构和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智宏 张少瑜 +1 位作者 刘雪东 李凤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33-737,共5页
对凹凸棒石黏土(ATP)进行了湿法提纯,对提纯后的ATP进行了NaOH处理和浓度分别为1mol/L、2mol/L和3mol/L的HCl处理。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经不同方式处理的样品进行形貌和物相分析,并测定样品的比表面积、孔结构和Z... 对凹凸棒石黏土(ATP)进行了湿法提纯,对提纯后的ATP进行了NaOH处理和浓度分别为1mol/L、2mol/L和3mol/L的HCl处理。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经不同方式处理的样品进行形貌和物相分析,并测定样品的比表面积、孔结构和Zeta电位。结果表明,湿法提纯可以除去SiO2、Al2O3杂质,提纯过程未对ATP的纤维结构和物相造成改变。3mol/L的酸处理溶出ATP结构中物质SiO2,ATP的纤维结构被破坏,使其断裂形成碎片并形成SiO2。研究了原土、提纯土和各种活化土对浓度为0.01mol/LFe3+、Ni2+和Cr2O27-的吸附效果,分析了不同处理方法对离子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TP对阳离子的吸附率大于阴离子,吸附率的大小与ATP表面Zeta电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提纯 碱处理 酸处理 离子吸附 功能材料
原文传递
CuO/ATP常温脱硫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智宏 刘幸幸 +1 位作者 李蒙舟 梁慧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604-2610,共7页
用直接沉淀法制备了负载型CuO/ATP常温脱硫剂,用TEM、XRD对CuO/ATP进行了表征,并从扩散及热力学角度分析了焙烧温度、负载量、流速、硫化温度对H2S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O分散在ATP表面,而其分散状态取决于焙烧温度和负载量。焙... 用直接沉淀法制备了负载型CuO/ATP常温脱硫剂,用TEM、XRD对CuO/ATP进行了表征,并从扩散及热力学角度分析了焙烧温度、负载量、流速、硫化温度对H2S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O分散在ATP表面,而其分散状态取决于焙烧温度和负载量。焙烧温度过高或负载量过高都将导致CuO的分散性变差,降低气体在脱硫剂中的扩散速率,使得脱硫剂的活性降低。降低流速可使脱硫剂的利用率达到97%,而降低硫化温度至0℃时,脱硫剂性能仍然表现良好,硫容达到了3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 ATP 脱硫剂 硫容 扩散 热力学
下载PDF
烷基醇聚氧乙烯醚中二噁烷的测定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智宏 孙晓娟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4-246,共3页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烷基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二口恶烷。研究了顶空条件,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89,检出限为20μg/L,回收率为91.6%~97.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5%。
关键词 洗涤剂 液体洗涤剂 二恶烷 聚氧乙烯醚 分析
下载PDF
氧化镍中三价镍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智宏 王玉峰 张少瑜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7-51,共5页
用碘量法测定了氧化镍中三价镍的量,然后用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了氧化镍中的总镍量,从而计算出氧化镍中三价镍的百分含量。碘量法测定氧化镍中三价镍的原理为:首先将氧化镍溶解在含KI的酸中,然后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 用碘量法测定了氧化镍中三价镍的量,然后用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了氧化镍中的总镍量,从而计算出氧化镍中三价镍的百分含量。碘量法测定氧化镍中三价镍的原理为:首先将氧化镍溶解在含KI的酸中,然后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滴定条件为:碘量法中所用的酸应为PH1.11~1.19的盐酸,KI的加入量应为0.1g左右,KI与三价镍的反应时间为2~3min,氧化镍的加入量为0.02g左右,常温下测定。EDTA络合滴定法的原理为:在氨性溶液中,二价镍与其络合形成络合物,以紫脲酸铵为指示剂,用已标定的EDTA溶液滴定,即可得出二价镍的量,即为总镍量;滴定条件为:pH9~11,紫脲酸铵的量为0.05~0.06g,温度略高于34℃。三价镍在总镍量中百分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能很好的满足液相法制备氧化镍的分析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镍 三价镍 碘量法 络合滴定
下载PDF
新型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智宏 沈钟 邵长生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共3页
制备了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CDAAC),初探了其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A12S)、三氧乙基十二醇醚硫酸钠(A12E3S)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对Al-铬天青S体系光度性质的影响以... 制备了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CDAAC),初探了其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A12S)、三氧乙基十二醇醚硫酸钠(A12E3S)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对Al-铬天青S体系光度性质的影响以及对白炭黑、碳酸钙进行有机化改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二元体系 改性 季铵盐型
下载PDF
二羟丙酮的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智宏 孙晓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69-72,共4页
用衍生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二羟丙酮的酶制法体系中二羟丙酮的含量,选用六甲基二硅胺烷(HMDS)、六甲基二硅胺烷加三甲基氯硅烷(TMCS)、N,O-双(三甲基硅烷基)乙酰胺(BSA)为衍生试剂,并对其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该... 用衍生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二羟丙酮的酶制法体系中二羟丙酮的含量,选用六甲基二硅胺烷(HMDS)、六甲基二硅胺烷加三甲基氯硅烷(TMCS)、N,O-双(三甲基硅烷基)乙酰胺(BSA)为衍生试剂,并对其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该法的回收率为98.31%~101.31%,RSD为2.02%~3.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羟丙酮 甘油 三甲基硅烷化 测定 GC 酶法
下载PDF
无机粉体的有机化改性及在橡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智宏 沈钟 邵长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1999年第2期27-31,共5页
研究了用表面活性剂对无机粉体碳酸钙、钛白粉、白炭黑、凹凸棒土进行有机化改性的方法,制备了改性样品,测定了样品的比表面、接触角及在液体石蜡中的粘度等物化性能,还考察了带有反应性基团的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DMAAB)... 研究了用表面活性剂对无机粉体碳酸钙、钛白粉、白炭黑、凹凸棒土进行有机化改性的方法,制备了改性样品,测定了样品的比表面、接触角及在液体石蜡中的粘度等物化性能,还考察了带有反应性基团的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DMAAB)所改性样品对天然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述有机化改性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无机粉体 有机化 改性 橡胶 补强剂
下载PDF
轨道衡数据的远传及上网发布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智宏 钱建生 +4 位作者 陈治国 高守乐 冯学武 陈治平 张超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4-35,共2页
通过数据接口利用轨道衡主机的打印口截取称重数据 ,用RS - 485传输到接收工作站 ,在接收工作站中编制数据接收、处理程序 ,并远程写入SQL数据库中 ,通过Web服务器可提供单列装车量、日装车量等信息的查询和打印。
关键词 轨道衡 数据 远传 上网发布 煤矿
下载PDF
阴离子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Al(OH)_3、CaCO_3粉体上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智宏 沈钟 邵长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51-456,共6页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CDAAC)在Al(OH)3/水、CaCO3/水界面上的吸附,探讨了无机阴离子对吸附量及表面电荷的影响,测定了样品的接触角和比表面。结果表明PO3-4的加入可提高Al...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CDAAC)在Al(OH)3/水、CaCO3/水界面上的吸附,探讨了无机阴离子对吸附量及表面电荷的影响,测定了样品的接触角和比表面。结果表明PO3-4的加入可提高Al(OH)3、CaCO3表面负电荷,有利于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AAC 表面活性剂 氢氧化铝 碳酸钙 吸附 改性
下载PDF
预制菜包装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智宏 杨逸凡 +5 位作者 韩新阳 王博 肖仁耸 王慧英 马海乐 高献礼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共9页
目的介绍预制菜的包装技术,并对预制菜包装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总结不同预制菜的特点,分析真空包装和气调包装技术在不同预制菜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阐明其在预制菜包装中的发展方向。... 目的介绍预制菜的包装技术,并对预制菜包装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总结不同预制菜的特点,分析真空包装和气调包装技术在不同预制菜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阐明其在预制菜包装中的发展方向。结果可以通过向包装材料中增加生物活性成分,以及包装设备的机械化和智能化延伸,提升预制菜的产品品质、食用安全性和货架期。结论活性包装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在预制菜包装领域的广泛应用势必会推动预制菜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提高预制菜品质和食用安全性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菜 包装技术 真空包装 气调包装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催化裂化重质芳烃油安定性的改进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智宏 张少瑜 梁慧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9-44,共6页
用碱处理、磺化处理、吸附精制三种方法来提高催化裂化重质芳烃油(FCCHA)的安定性,研究了处理条件,如碱量、磺化温度和试剂量、ATP活化方法对精制效果的影响,测定了精制油的总氮、碱性氮和硫的含量。氢氧化钠萃取物用导数紫外光谱... 用碱处理、磺化处理、吸附精制三种方法来提高催化裂化重质芳烃油(FCCHA)的安定性,研究了处理条件,如碱量、磺化温度和试剂量、ATP活化方法对精制效果的影响,测定了精制油的总氮、碱性氮和硫的含量。氢氧化钠萃取物用导数紫外光谱和气质联用来表征,加碱蒸馏的试剂是1:1乙醇-水作溶剂的2%NaOH,剂油比1:10。磺化产物用IR和 1HNMR表征,磺化的适宜条件为剂油比0.6:1、110~120℃。吸附精制的ATP在300℃焙烧2h进行活化,在剂油比1:20、70℃的条件下进行精制。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方法都能提高FCCHA的安定性,加碱蒸馏是改善油品透过率最显著的方法;磺化处理的剩余油安定性最好;吸附精制油的透过率不及碱处理和磺化处理,但安定性好于碱处理油,接近磺化剩余油。油品中的酸性物和碱性氮是影响油品安定性的重要因素,而含硫化合物对油品的安定性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重质芳烃 磺化 凹凸棒土 碱精制
下载PDF
超细铜粉在合成润滑油PAO10中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智宏 左晓亮 梁慧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9-525,共7页
采用高能球磨法和热还原法分别制备了长度为5μm的片状与粒径为150nm的球状铜粉。对比了两者在合成润滑油PAO10中的摩擦学性能,并对摩擦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与不含铜粉的基础油相比,含超细铜粉油样的最大无卡咬负荷(PB)最高增大了... 采用高能球磨法和热还原法分别制备了长度为5μm的片状与粒径为150nm的球状铜粉。对比了两者在合成润滑油PAO10中的摩擦学性能,并对摩擦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与不含铜粉的基础油相比,含超细铜粉油样的最大无卡咬负荷(PB)最高增大了27.5%,PB与铜粉粒度和形貌关系甚微;摩擦系数(μ)降低了43.6%,磨斑直径(WSD)减小了47.9%;热还原法制备的铜粉由于粒径小、呈球形,具有更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抛光机制、转移膜机制与反应膜机制三者的共同作用使含超细铜粉的润滑油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铜粉 热还原 聚Α-烯烃 摩擦学机理
下载PDF
纳米铜和微米氧化铅在合成油PAO10中的磨损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智宏 左晓亮 梁慧军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4-77,90,共5页
采用热还原法和直接沉淀法分别制备纳米级铜粉与微米级β-PbO粉,考察其在合成润滑油PAO10中的摩擦学性能,并对摩擦磨损机制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加入2种粉体可明显提升PAO10的pB值,减小摩擦因数;纳米铜粉通过吸附与软化成膜等机制,氧化... 采用热还原法和直接沉淀法分别制备纳米级铜粉与微米级β-PbO粉,考察其在合成润滑油PAO10中的摩擦学性能,并对摩擦磨损机制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加入2种粉体可明显提升PAO10的pB值,减小摩擦因数;纳米铜粉通过吸附与软化成膜等机制,氧化铅通过解理成膜机制,降低了钢球摩擦过程中的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达到减摩抗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PbO 聚α烯烃 摩擦磨损
下载PDF
纳米CuO的制备及与高氯酸铵复合方式对其热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智宏 李凤生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4-568,共5页
用室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纳米CuO,用XRD表征了其物相,用TEM观察了其形貌,比较了煅烧对产品粒径和分散性的影响。用干法研磨、湿法研磨、溶剂-非溶剂法、喷雾干燥溶剂-非溶剂法4种复合方法制备了CuO/AP复合粒子,用TG-DSC测定了复合粒子热... 用室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纳米CuO,用XRD表征了其物相,用TEM观察了其形貌,比较了煅烧对产品粒径和分散性的影响。用干法研磨、湿法研磨、溶剂-非溶剂法、喷雾干燥溶剂-非溶剂法4种复合方法制备了CuO/AP复合粒子,用TG-DSC测定了复合粒子热分解温度、分解速率和表观分解热,用SEM观察了复合粒子的形貌。结果表明,煅烧后的CuO颗粒容易聚集;4种复合方法均能大幅降低AP的分解温度。其中,以喷雾干燥溶剂-非溶剂法最能充分利用CuO对AP的催化性能,与不加CuO相比,AP的低温分解放热峰温降低了42.7℃,高温分解放热峰温降低了113.1℃,表观分解热增加了110.9%。制备方法会影响CuO的分散性和AP粒子的形貌,进而影响AP的热分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UO 复合方式 AP 热分解 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