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花现代品种资源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鉴定及分子标记评价
1
作者 柯会锋 苏红梅 +10 位作者 孙正文 谷淇深 杨君 王国宁 徐东永 王洪这 吴立强 张艳 张桂寅 马峙英 王省芬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0-293,共14页
棉花是重要经济作物和天然纺织工业原料。品种是棉花生产的限制性源头,取决于优异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有效利用。鉴于此,本研究以我国三大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 141份陆地棉现代品种资源为材料,在不同环... 棉花是重要经济作物和天然纺织工业原料。品种是棉花生产的限制性源头,取决于优异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有效利用。鉴于此,本研究以我国三大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 141份陆地棉现代品种资源为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鉴定其9个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并结合KASP和SSR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发现,长江流域棉区品种的衣分和衣指最高,黄河流域棉区品种的单铃重和子指最大,西北内陆棉区品种的纤维品质最优;同时发现,4个产量性状与5个纤维品质性状在供试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产量性状以衣指的变异系数最大(10.09%),品质性状以断裂比强度的变异系数最大(8.81%),说明存在较大选择潜力。依据9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41份品种资源分为2类,且类别间的产量与品质性状存在差异。分子标记检测发现, 30对SSR引物在141份品种资源中扩增出74个多态性条带,32个KASP标记在供试品种中分型清晰,依据标记计算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均值为0.62,说明存在较丰富遗传变异;分子标记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2类,且分类结果与表型性状分类结果有一定相似性。本研究共筛选出3份大铃(>7 g)优异种质、24份高衣分(>42%)种质、6份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30的种质以及2份综合性状优异种质,为棉花新品种培育提供了优异亲本资源,为深入利用棉花品种资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质资源 产量和纤维品质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陆地棉纤维强度KASP-SNP标记的开发及效应评价
2
作者 李丽花 孙正文 +5 位作者 柯会锋 谷淇深 吴立强 张艳 张桂寅 王省芬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5,共10页
纤维强度(fiber strength,FS)是判断棉花纤维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开发可用于目标性状选择的分子标记将会大大提高选择准确性并加快育种进程。设计KASP引物,对国内外的376份品种(系)进行基因型鉴定,筛选多态性标记并验证其对高强纤... 纤维强度(fiber strength,FS)是判断棉花纤维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开发可用于目标性状选择的分子标记将会大大提高选择准确性并加快育种进程。设计KASP引物,对国内外的376份品种(系)进行基因型鉴定,筛选多态性标记并验证其对高强纤维材料选择的有效性。3个SNP位点在材料中均具有多态性,标记FS-15对高强纤维材料的选择率为63.2%,FS-16和FS-29分别为60.0%和56.1%。对单倍型组合(Hap1、Hap2、Hap3和Hap4)的有效性评价表明,携带Hap3(TTA)的材料纤维强度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对高强纤维材料选择率达72.7%。此外,Hap3对纤维长度、铃重、籽指和衣指无不利影响。以上结果表明,开发的KASP标记及Hap3可用于高纤维强度材料的辅助选择,同时未对纤维长度、铃重、籽指和衣指等性状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纤维强度 KASP-SNP标记 单倍型组合 效应评价
下载PDF
棉花早熟高产优质抗逆适于机械化新品种创新应用
3
作者 吴立强 王省芬 +12 位作者 张艳 柯会锋 刘素娟 李志坤 徐东永 杨君 孙正文 谷淇深 陈斌 王红这 卢怀玉 张桂寅 马峙英 《北方农业学报》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针对棉花生产管理机械化、轻简化的迫切需求和品种株型、早熟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协同改良提升的育种难题,开展了早熟、高产、优质、适于机械化新品种培育和配套技术研究。创新地提出“两改两增四选择”早熟、耐密植、抗倒伏、... 针对棉花生产管理机械化、轻简化的迫切需求和品种株型、早熟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协同改良提升的育种难题,开展了早熟、高产、优质、适于机械化新品种培育和配套技术研究。创新地提出“两改两增四选择”早熟、耐密植、抗倒伏、适于机械化的育种技术,创制了10份优异育种亲本材料;发掘出开花期,黄萎病抗性,棉铃重、衣分等产量,纤维长度、强度等品质共14个性状SNP位点633个;开发出可用于纤维品质、黄萎病抗性育种选择的低成本、高通量KASP标记26个;发现调控早熟性、品质、抗逆性、发芽出苗快慢的关键基因12个,并揭示其在不同品种中的表达规律;利用创新的亲本材料、育种技术和开发的分子标记,育成了冀农大23号、冀农大棉24号、冀农大棉25号、冀农大36号具不同特点适于机械化的早熟、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在株型紧凑、早熟、吐絮集中等机采特性改良及其与高产、优质、抗病协同提升方面取得新突破;研究创建了新品种机采模式种植下“一穴一粒机播、扩群体增铃数、全化控免整枝、棉田集中采收”轻简省工高效配套技术,科企用相结合,建立了代表性强、覆盖面广、带动力大的示范基地,引领新品种大面积生产应用,每公顷增收2700~3000元、省工60~75个,节本增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新品种 早熟 高产 优质 适于机械化
下载PDF
低酚棉品种耐盐性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桂寅 吴立强 +2 位作者 王省芬 王静华 陈殿雪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共3页
探讨了NaCl胁迫下对低酚棉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NaCl质量分数在 0 .2 5 %~ 0 .75 %范围内对大多数低酚棉品种种子萌发均产生抑制作用 ,且随NaCl含量的提高抑制作用增强。但低含量NaCl对少数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表现促进作用。萌发时... 探讨了NaCl胁迫下对低酚棉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NaCl质量分数在 0 .2 5 %~ 0 .75 %范围内对大多数低酚棉品种种子萌发均产生抑制作用 ,且随NaCl含量的提高抑制作用增强。但低含量NaCl对少数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表现促进作用。萌发时同一品种不同性状对盐胁迫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中无 15 1、鲁无 40 1、鲁无 16及冀无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酚棉 品种 耐盐性 棉子萌发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棉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张桂寅 刘立峰 马峙英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4-267,共4页
利用河北省审定的棉花品种或新品系与美国抗虫棉新棉 3 3 B及我国自育的 2个抗虫棉品系配制杂交组合 ,分析了转 Bt基因杂交抗虫棉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 ,转 Bt基因杂交棉具有较大的产量优势。在产量构成因素中 ,单铃重的增加较大 ,其次... 利用河北省审定的棉花品种或新品系与美国抗虫棉新棉 3 3 B及我国自育的 2个抗虫棉品系配制杂交组合 ,分析了转 Bt基因杂交抗虫棉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 ,转 Bt基因杂交棉具有较大的产量优势。在产量构成因素中 ,单铃重的增加较大 ,其次是衣分 ,单株结铃数优势最小。对纤维品质分析表明 ,抗虫杂交棉纤维品质一般具有负优势。纤维长度和比强度多低于抗虫亲本和对照 ,麦克隆值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杂种优势 产量性状 纤维品质 抗虫棉 棉花
下载PDF
我国低酚棉品种资源的黄萎病抗性鉴定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桂寅 马峙英 +4 位作者 刘占国 吴立强 许民安 王省芬 徐领会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24,共5页
1997~1998年,在以中等致病力菌系为主的田间病圃中,对217价低酚棉品种资源的抗黄萎病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抗病类型品种仅占总数的7.4%,且无高抗类型品种;耐病品种占38.9%;感病品种占有较大比例(53.... 1997~1998年,在以中等致病力菌系为主的田间病圃中,对217价低酚棉品种资源的抗黄萎病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抗病类型品种仅占总数的7.4%,且无高抗类型品种;耐病品种占38.9%;感病品种占有较大比例(53.7%)。以河北省培育的品种抗黄萎病性较好,抗病品种比例占16.7%;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抗病品种比例为5.4%,其它省份平均为6.2%;从国外引进的低酚棉资源抗病类型仅为3.6%。河北省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品种耐病类型比例也较高。抗病性突出的材料有省无303、751893-1、中无14-6、豫无620和邯无8951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酚棉 种质资源 黄萎病 抗性
下载PDF
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品种纤维品质遗传改良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桂寅 王省芬 +1 位作者 赵化冰 马峙英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3-67,共5页
对我国108个抗枯、黄萎病骨干品种的纤维品质进行了分析,整体表现纤维较长,27mm以下的品种较少;比强度平均值较低,但也有少数高强力品种;马克隆值较大,纤维较粗。20世纪60-90年代抗病育种对纤维品质未明显改进,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 对我国108个抗枯、黄萎病骨干品种的纤维品质进行了分析,整体表现纤维较长,27mm以下的品种较少;比强度平均值较低,但也有少数高强力品种;马克隆值较大,纤维较粗。20世纪60-90年代抗病育种对纤维品质未明显改进,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平均值均无显著增长;但纤维长度类型更加丰富,纤维长度最大值有所增加,最高强力品种的比强度值逐渐提高,90年代品种中有较细纤维类型。从中筛选出纤维长度在33mm以上,比强度在33.2cN/tex以上,纤维整齐度在87.1%以上,马克隆值在3.8-4.3之间的品种各10个,筛选出纤维品质指标综合优良的品种9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品质 品种 遗传改良 枯黄萎病 纤维长度 评价 棉花 马克隆值 90年代 强度平均值 抗病育种 20世纪 纤维类型 品质指标 高强力 比强度 最大值 强度值 TEX 整齐度 筛选 体表
下载PDF
低酚棉品种资源聚类分析及核心品种抽取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桂寅 王省芬 +1 位作者 刘素娟 马峙英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2,共5页
对我国低酚棉品种资源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探讨了核心品种的抽取方法。以116份低酚棉品种为材料,通过16个性状的分析,采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根据树状图,将该低酚棉群体分为5个类群,对各类群品种性状进行了分析。根据取样比例,将该群体... 对我国低酚棉品种资源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探讨了核心品种的抽取方法。以116份低酚棉品种为材料,通过16个性状的分析,采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根据树状图,将该低酚棉群体分为5个类群,对各类群品种性状进行了分析。根据取样比例,将该群体分为20个类群,在各类群内,采用随机抽样、按样品间最小遗传距离和最大遗传距离抽样三种方法,构建了3个低酚棉核心种质库,并加以比较。结果显示最大遗传距离法构建的核心种质库,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酚棉 品种资源 聚类分析 抽取方法 核心种质库
下载PDF
不同抗性品种对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桂寅 吴立强 +2 位作者 李志坤 王省芬 马峙英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9-534,共6页
以1个海岛棉品种和15个陆地棉品种为分离寄主,采取单孢分离,共分离出67个黄萎病菌系。以抗性差异较大的海岛棉品种Pima90-53和陆地棉品种冀棉20、邯208和中棉所8号为鉴别寄主,采用苗期营养钵定量注菌液法对分离菌系进行了致病力鉴定。... 以1个海岛棉品种和15个陆地棉品种为分离寄主,采取单孢分离,共分离出67个黄萎病菌系。以抗性差异较大的海岛棉品种Pima90-53和陆地棉品种冀棉20、邯208和中棉所8号为鉴别寄主,采用苗期营养钵定量注菌液法对分离菌系进行了致病力鉴定。结果表明,同一地块田间不同品种所分离菌系的致病力类型并非单一类型,而是由致病力连续变化的多种致病力菌系类型组成;由不同品种分离出的菌系致病力存在差异,寄主品种的抗性与分离的黄萎病菌系的致病力无关,但不同基因型品种可能会影响不同致病力菌落的消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菌 致病力 病情指数
下载PDF
陆地棉品种抗黄萎病反应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桂寅 马峙英 +2 位作者 吴立强 王省芬 李志坤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58-962,共5页
对我国自育的108个陆地棉品种的抗黄萎病性进行了研究。在黄萎病发病期内,对黄萎病发病情况进行连续调查,测定产量、考查产量因素并检测纤维品质。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陆地棉抗黄萎病反应规律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时期的黄萎病病指主要与前后3... 对我国自育的108个陆地棉品种的抗黄萎病性进行了研究。在黄萎病发病期内,对黄萎病发病情况进行连续调查,测定产量、考查产量因素并检测纤维品质。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陆地棉抗黄萎病反应规律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时期的黄萎病病指主要与前后3~5个阶段抗病性有关。病情发展主要由4个主因子决定,且第1、2主因子具有较大的方差贡献率。第1主因子(F1)主要与品种7月26日至8月9日的黄萎病病指有关,第2主因子(F2)主要与品种8月20日至9月4日的黄萎病病指有关。利用因子分析结果将108个品种划分为4个类型,前期抗病性较好而后期发病较快的第Ⅰ类品种,其产量较低,单株结铃数、单铃重、衣分均低于其他3类;纤维品质均较差,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均较其他3类差。前期和后期病指均较低、发病缓慢的第Ⅱ类则小区产量最高,纤维品质处于平均水平。第Ⅲ类品种前期发病较慢,中期发病较快,具有较高的小区产量,单铃重最高;纤维整齐度、比强度和伸长率好于其他3类品种;前期发病较快,中期发病平缓,后期仍具有较高病指的为第Ⅳ类品种,小区产量较低,单株产量、单株结铃数和衣分较高;其他性状处于中等水平。但研究表明,某一阶段具有的抗病性并不能完全代表品种的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抗病规律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陆地棉基因型间竞争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桂寅 马峙英 +2 位作者 刘占国 吴立强 卢秀茹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3-37,共5页
利用陆地棉色素腺体作为指示性状,采用4个遗传差异较大的品种研究了在基因型竞争条件下陆地棉植株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纯型种植时高产的基因型,在品种混合体中不同基因型竞争下生产力下降,而低产基因型的生产力则有所提高。品种... 利用陆地棉色素腺体作为指示性状,采用4个遗传差异较大的品种研究了在基因型竞争条件下陆地棉植株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纯型种植时高产的基因型,在品种混合体中不同基因型竞争下生产力下降,而低产基因型的生产力则有所提高。品种产量越高,由其组成的混合体比预期值减产越多。品种混合体的产量均未超过其组成中的高产品种,多数品种混合体的产量均低于预期值。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结铃数均具有明显的竞争效应和趋势,单铃重、衣分无明显的竞争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基因型 竞争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棉花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棉花分离世代产量性状表现及育种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桂寅 马峙英 +1 位作者 刘占国 吴立强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6-29,共4页
通过裂区设计对F2代4个群体在三种密度下表现进行了研究,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在不同密度、不同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F2代群体与密度间存在互作,不同群体要求的适宜密度不同。F2代群体间单株结铃数差异显著,单株结铃数在不同密... 通过裂区设计对F2代4个群体在三种密度下表现进行了研究,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在不同密度、不同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F2代群体与密度间存在互作,不同群体要求的适宜密度不同。F2代群体间单株结铃数差异显著,单株结铃数在不同密度差异显著,随密度增加单株结铃数减少,但小区总结铃数呈增加趋势;密度与群体间存在互作,密度的大小对4个F2群体的单株结铃数影响程度不同。F2代4个群体间衣分差异显著,但单铃重、衣分在不同密度下差异不显著,且互作不显著。种植密度对不同群体的育种选择具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种植密度 选育
下载PDF
抗黄萎病低酚棉品种资源RAPD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桂寅 王省芬 马峙英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0-84,共5页
以 5 8份不同来源的低酚棉抗 (耐 )黄萎病品种 (系 )为材料 ,用 RAPD技术研究了该品种资源群体的遗传变异。 1 5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 1 0 6个RAPD标记 ,其中 5 0个为多态性标记 ,遗传多样性位点占 47.2 %。依据 RAPD标记进行聚类分析 ,5 ... 以 5 8份不同来源的低酚棉抗 (耐 )黄萎病品种 (系 )为材料 ,用 RAPD技术研究了该品种资源群体的遗传变异。 1 5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 1 0 6个RAPD标记 ,其中 5 0个为多态性标记 ,遗传多样性位点占 47.2 %。依据 RAPD标记进行聚类分析 ,5 8个抗、耐黄萎病低酚棉品种可划分为 6个RAPD群 ( RAPD groups,RGs)。其中 RG 包括2 4个品种 ,RG 包括 2 9个品种 ,两者占总数的91 .4%。 RG 由 GP2 0 7gl2 77和 GP2 0 8gl2 1 3两个品种组成 ;冀棉 1 9号、中无 3366和皖无 1号各单独构成 1个 RG,它们都与 RG 和 RG 之间有较大的差异。RG 又可分为 5个亚类 ,其中以RG - 2的品种数最多 (占 68% ) ;RG 可分为 3个亚类 ,其中以 RG - 1中的品种数居多 (占72 .4% )。RAPD分析表明 ,供试的多数品种遗传差异不大 ,仅少数品种之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因而应进一步拓宽该抗黄萎病低酚棉资源群体的遗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萎病 抗性资源 低酚棉 品种资源 RAPD分析
下载PDF
中国棉花抗枯、黄萎病品种抗性和产量性状改良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桂寅 马峙英 +3 位作者 赵化冰 王省芬 吴立强 李喜焕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3期264-267,共4页
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自育的110个棉花抗枯、黄萎病品种的抗病性、产量性状、早熟性状的遗传改良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抗枯萎病育种成效显著,品种对枯萎病抗性呈稳步上升趋势;品种对黄萎病抗性亦呈上升趋势,但进展缓慢.除20世纪70年... 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自育的110个棉花抗枯、黄萎病品种的抗病性、产量性状、早熟性状的遗传改良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抗枯萎病育种成效显著,品种对枯萎病抗性呈稳步上升趋势;品种对黄萎病抗性亦呈上升趋势,但进展缓慢.除20世纪70年代品种略有下降外,品种的单株生产力呈上升趋势.单株结铃平均数在年代间变化不大,衣分变化趋势呈'V'字型,90年代品种最高.20世纪50~90年代,品种生育期缩短,早熟性增强.株高、第一果枝距子叶距离、第一果枝节位变化趋势一致,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抗性 黄萎病 产量性状 棉花 果枝 单株生产力 早熟性状 中国 下降趋势 变化趋势
下载PDF
低酚棉品种资源纤维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桂寅 马峙英 +1 位作者 刘占国 石书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对国内外120份低酚棉品种资源和91份高酚棉品种资源的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纤维整齐度比和纤维伸长率5项主要纤维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其目的在于了解我国所掌握的低酚棉纤维品质现状和水平。结果表明,低酚棉品种(系)的2.5%... 本文对国内外120份低酚棉品种资源和91份高酚棉品种资源的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纤维整齐度比和纤维伸长率5项主要纤维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其目的在于了解我国所掌握的低酚棉纤维品质现状和水平。结果表明,低酚棉品种(系)的2.5%跨距长度总体平均为27.9mm,属27mm 级别。但最大值为30.8mm,可达31mm 优质级别。纤维比强度总体平均为20.8g/t(?)x,属低强力范围,而最大值达到了高强力的标准。麦克隆值总体平均值超出正常范围,最小值为4.0,属于成熟度良好、细度中等范围。本文对上述5项指标全部进行了变异范围、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参数的分析。比较国内与国外的低酚棉及高酚棉品种(系)各项纤维品质指标,国内育成的低酚棉品种(系)纤维长度较国外育成的品种(系)略长。比强度低于国外育成的品种(系)。对我国各省份(或育种单位)育成的低酚棉品种(系)的5项纤维品质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为纤维长度和比强度以中棉所育成的品种(系)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酚棉 品种资源 纤维品质 棉花
下载PDF
棉花抗黄萎病种质资源筛选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桂寅 徐领会 +3 位作者 马峙英 刘占国 吴立强 王省芬 《中国棉花》 1999年第8期8-11,共4页
利用田间均一病圃,采用成株期鉴定法对120份陆地棉及海岛棉材料的抗黄萎病性进行了鉴定研究,共筛选出36个抗黄萎病种质材料。其中9个海岛棉材料均表现抗病;河北省历年审定的品种中以冀棉19号抗性最好,共5个耐病品种,无抗... 利用田间均一病圃,采用成株期鉴定法对120份陆地棉及海岛棉材料的抗黄萎病性进行了鉴定研究,共筛选出36个抗黄萎病种质材料。其中9个海岛棉材料均表现抗病;河北省历年审定的品种中以冀棉19号抗性最好,共5个耐病品种,无抗病类型材料;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征集材料的鉴定结果与前人鉴定结果不尽一致;河北农业大学新培育的品种,抗病类型占33%,耐病类型占45.5%;河北省各育种单位及外省市参加河北省区试的53个新品种(系)中,抗病类型占26.4%,耐病类型占43.3%。综合分析,新培育的陆地棉品种(系)抗性总体水平不高,未出现高抗类型品种,抗性表现较好的材料有94—703—2、农大96品5、省94—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质资源 黄萎病 抗病性
下载PDF
中国短季低酚棉遗传资源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桂寅 马峙英 +1 位作者 刘占国 吴立强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15,共4页
本文对我国生产上应用的短季低酚棉品种及近几年参加各区域试验的新品系40份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分析研究,并与当前在黄河流域推广的短季低酚棉品种中无268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表明,该资源群体单株结铃数平均值仅有14... 本文对我国生产上应用的短季低酚棉品种及近几年参加各区域试验的新品系40份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分析研究,并与当前在黄河流域推广的短季低酚棉品种中无268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表明,该资源群体单株结铃数平均值仅有14.3个,与推广品种中无268相比偏少。单铃重平均值为5.9g,远大于推广品种中无268;衣分偏低,平均值为35.42%,中无268的衣分处于此值附近;2.5%跨长、比强度、马克隆值平均值分别为28.8mm,21.9g/tex,4.5mic。长度基本符合纺织工业要求,无论是群体平均值,还是现今推广品种中元268均表现比强度偏低、纤维整齐度较好。生育期平均值109.8d,大多数品种在105~115d范围之内。推广品种中无268表现出较短的生育期。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40.07,变幅大,变异潜力小。棉酚含量平均值0.0165,符合国际卫生标准。未达国际卫生标准的仅占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季低酚棉 遗传资源 产量性状 品质 棉花
下载PDF
常规亲本差异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桂寅 吴立强 +1 位作者 马峙英 王继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8,共5页
采用河北省生产上利用的常规新品种(品系)与抗虫品种组配杂交组合,分析了常规亲本差异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亲本之间抗虫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低酚棉品种抗虫性较差,但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抗虫性受常规亲本的抗虫性影... 采用河北省生产上利用的常规新品种(品系)与抗虫品种组配杂交组合,分析了常规亲本差异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亲本之间抗虫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低酚棉品种抗虫性较差,但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抗虫性受常规亲本的抗虫性影响较小。同一抗虫亲本不同组合之间的抗虫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表明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受常规亲本遗传背景的影响。常规品种在不治虫条件下产量因素的下降幅度与其抗虫性无明显关系。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单株结铃数与常规亲本的结铃数无明显关系,单铃重及衣分受常规亲本单铃重及衣分的影响,但增减趋势不完全一致;然而产量构成因素受抗虫亲本影响较大,表现出随抗虫亲本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单株结铃数与单铃重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单株结铃数大幅度的增加将造成单铃重的下降,衣分受两者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亲本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 杂种优势 抗虫性 产量因素
下载PDF
低酚与常规短季棉品种比较
19
作者 张桂寅 马峙英 +1 位作者 刘占国 吴立强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8-9,共2页
对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短季低酚棉与短季常规棉进行了比较,低酚棉品种的单株结铃数、铃重、衣分、衣指、子指与常规棉相当,五个产量性状差异均不显著,并且纤维长度、比强度、整齐度和麦克隆值四项指标也相当。只有伸长率低于短季常规棉... 对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短季低酚棉与短季常规棉进行了比较,低酚棉品种的单株结铃数、铃重、衣分、衣指、子指与常规棉相当,五个产量性状差异均不显著,并且纤维长度、比强度、整齐度和麦克隆值四项指标也相当。只有伸长率低于短季常规棉,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酚棉 短季常规棉 产量性状 品种 棉花
下载PDF
黄萎病菌侵害对陆地棉品种主要性状的影响
20
作者 张桂寅 马峙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0年第6期5-7,共3页
从品种资源角度研究了棉花黄萎病菌侵害对陆地棉品种主要性状的影响。在黄萎病菌侵害下 ,单株结铃数、果枝数大幅度减少 ,单株结铃数分布明显发生变化。黄萎病菌侵害改变了一些性状的相关关系。由非侵害状态下单株结铃数与衣分的正相关... 从品种资源角度研究了棉花黄萎病菌侵害对陆地棉品种主要性状的影响。在黄萎病菌侵害下 ,单株结铃数、果枝数大幅度减少 ,单株结铃数分布明显发生变化。黄萎病菌侵害改变了一些性状的相关关系。由非侵害状态下单株结铃数与衣分的正相关、与籽指的负相关改变为侵害状态下与衣分的相关不显著 ,与籽指呈显著正相关 ;在黄萎病菌侵害与非侵害状态下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及衣分相关不显著 ,而单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黄萎病 品种 产量性状 抗病育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