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7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胱抑素C、B型利钠肽、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对慢性肺心病预后预测价值分析
1
作者 俞祥洲 程文 张正国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4-27,34,共5页
目的目前评估慢性肺心病预后情况的疗效预测指标较少,本研究旨在评估BNP、CysC及GNRI对慢性肺心病预后价值的预测。方法纳入2017年6月-2021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3名慢性肺心病患者,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随访... 目的目前评估慢性肺心病预后情况的疗效预测指标较少,本研究旨在评估BNP、CysC及GNRI对慢性肺心病预后价值的预测。方法纳入2017年6月-2021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3名慢性肺心病患者,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存活组或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导致慢性肺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NP、CysC及GNRI对慢性肺心病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存组与死亡组在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BNP、CysC、GNRI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NP(OR:1.015,95%CI:1.006~1.025)、CysC(OR:11.209,95%CI:3.395~31.797)均是导致CPH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而GNRI(OR:0.961,95%CI:0.927~0.995)是导致CPHD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BNP、CysC、GNRI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0.874与0.773,将三指标进行联合诊断显示AUC为0.965。结论BNP、CysC及GNRI是影响慢性肺心病预后的独立因素,BNP、CysC及GNRI有助于评估慢性肺心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血清胱抑素C B型利钠肽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
下载PDF
“双一流”高校化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郑大锋 胡建强 +3 位作者 罗迎春 许国民 张正国 余皓 《化工高等教育》 2023年第2期48-52,138,共6页
针对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专业提出以党建为引领,强化政治铸魂,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在此过程中,专业建设了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和教学示范团队,建立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努力... 针对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专业提出以党建为引领,强化政治铸魂,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在此过程中,专业建设了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和教学示范团队,建立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努力实现全方位协同育人,着力培养“三创型”化工人才。这种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的教学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 课程思政 党建 示范团队
下载PDF
双螺旋盘管内膨胀石墨对相变材料的传热强化机制与蓄放热性能
3
作者 郭艳芹 曾镇 +3 位作者 张弘光 凌子夜 张正国 方晓明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678-3689,共12页
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双螺旋盘管与膨胀石墨强化传热的相变蓄热器结构,通过建立双螺旋管相变蓄热器模型,模拟了双螺旋管的螺距、材料热物性对蓄放热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了限制空间下相变材料自然对流与材料导热增强在传热强化过程中的控制... 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双螺旋盘管与膨胀石墨强化传热的相变蓄热器结构,通过建立双螺旋管相变蓄热器模型,模拟了双螺旋管的螺距、材料热物性对蓄放热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了限制空间下相变材料自然对流与材料导热增强在传热强化过程中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加工螺距限制条件下,减小螺距及增加螺旋数可以提升蓄热器放热性能。膨胀石墨可以提升相变材料热导率,同时会导致材料黏度增大,因此添加膨胀石墨能增强蓄热器的导热换热,但抑制自然对流换热。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限制空间下材料的导热增强带来的传热强化程度能够弥补由于材料自然对流不足导致的传热损失。因此,本工作揭示了相变蓄热器传热强化的控制步骤在于材料热导率强化。基于实验和仿真结合的方式,本工作设计了一款用于加热生活热水的蓄热器结构,验证了所设计的蓄热器在宽进口温度、进口流量等操作工况下具有优异的放热性能。该蓄热器与电加热器相结合,能够在电热功率小于2200 W的条件下实现热水加热功率超3500 W,突破了家用电热设备的功率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旋管 相变蓄热器 数值模拟 导热增强 自然对流
下载PDF
基于塔设备列入化工设备拆装实训项目实施探讨
4
作者 姜国平 刘海 +2 位作者 刘天霞 靳菲 张正国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244-246,266,共4页
以塔设备拆装实训项目纳入化工设备拆装实训教学课程为主题,以填料塔、板式塔为实例,阐述了塔设备拆装实训在高校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拆装实训教学环节需要重视的隐患等,强调了化工设备拆装实训课程中列入塔设备... 以塔设备拆装实训项目纳入化工设备拆装实训教学课程为主题,以填料塔、板式塔为实例,阐述了塔设备拆装实训在高校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拆装实训教学环节需要重视的隐患等,强调了化工设备拆装实训课程中列入塔设备拆装项目的必要性,将企业真实在用设备和学校工程实践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工设备的结构特点,强化工程实践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设备 拆装 实训 考核
下载PDF
基于管壳式换热器列入化工设备拆装实训项目实施探讨
5
作者 姜国平 刘海 +2 位作者 刘天霞 靳菲 张正国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243-245,共3页
以典型化工设备拆装实训课程为背景,以管壳式换热器为实例,结合管壳式换热器的四种类型的真实设备作为拆装对象,以确保实践教学的安全性保障为遵旨,结合工程实践的需求和企业在用管壳式换热器的实际状况,开发出校内管壳式换热器拆装实... 以典型化工设备拆装实训课程为背景,以管壳式换热器为实例,结合管壳式换热器的四种类型的真实设备作为拆装对象,以确保实践教学的安全性保障为遵旨,结合工程实践的需求和企业在用管壳式换热器的实际状况,开发出校内管壳式换热器拆装实训项目,该拆装实训项目在工程实践教学课堂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大大强化了典型化工设备拆装课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在培养化工类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方面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拆装 实训 探讨
下载PDF
相变蓄冷材料及系统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汤磊 曾德森 +2 位作者 凌子夜 张正国 方晓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322-4339,共18页
相变蓄冷技术利用相变材料在相变时伴随着的吸热或放热过程对能量进行储存和应用,起到控制温度、降低能耗和转移用能负荷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相变温度在25℃以下的相变蓄冷材料及其在不同应用场景的筛选依据,介绍了相变蓄冷材料在食品医... 相变蓄冷技术利用相变材料在相变时伴随着的吸热或放热过程对能量进行储存和应用,起到控制温度、降低能耗和转移用能负荷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相变温度在25℃以下的相变蓄冷材料及其在不同应用场景的筛选依据,介绍了相变蓄冷材料在食品医疗冷链物流、建筑节能控温与数据中心应急冷却、人体热管理和医疗保健的相变纺织品等领域的应用。从调节相变蓄冷材料相变温度、过冷度、热导率和循环稳定性等方面总结了材料热物性的调控策略,分析了不同调控策略存在的优缺点,指出相变蓄冷系统可通过增强蓄冷系统热导率和强化传热结构来改善普通材料传热性能差的问题。最后从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到系统设计优化和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对相变蓄冷技术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蓄冷材料 相变蓄冷系统 复合相变材料 热物性
下载PDF
含石蜡@二氧化硅纳米胶囊和碳纤维的相变热界面材料及其散热性能
7
作者 尹驰 张正国 +1 位作者 凌子夜 方晓明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95-1804,共10页
含有相变材料的热界面材料(即相变热界面材料)可借助相变材料的吸热来直接缓解高热通量对芯片造成的冲击。将相变胶囊与导热填料复配引入聚合物基料有望获得可靠性好的相变热界面材料。将石蜡@二氧化硅纳米胶囊与碳纤维复配,制备了一系... 含有相变材料的热界面材料(即相变热界面材料)可借助相变材料的吸热来直接缓解高热通量对芯片造成的冲击。将相变胶囊与导热填料复配引入聚合物基料有望获得可靠性好的相变热界面材料。将石蜡@二氧化硅纳米胶囊与碳纤维复配,制备了一系列含不同质量分数碳纤维和纳米相变胶囊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基相变热界面材料样品,测定了它们的相变特性、热导率和硬度,并将它们分别用于模拟芯片散热来评价其应用性能。结果表明,碳纤维含量的增大致使相变热界面材料样品的热导率和硬度上升,而纳米相变胶囊含量的上升带来相变热界面材料的熔化焓上升及硬度下降,从而都对相变热界面材料的散热性能产生影响。石蜡@二氧化硅纳米胶囊和碳纤维的协同作用致使在所有制备的样品中纳米胶囊含量34%(质量)和碳纤维含量9%(质量)的相变热界面材料取得了最佳散热性能。此外,该相变热界面材料还具有优异的热可靠性,因而具备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热界面材料 纳米胶囊 碳纤维 聚二甲基硅氧烷 芯片散热
下载PDF
生物质碳化衍生物强化相变材料各向热导率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文波 罗金柳生 +3 位作者 凌子夜 方晓明 张弘光 张正国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9-169,共11页
相变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潜热值和良好的温度控制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节能、余热废热回收、电池热管理、太阳能热能储存等领域。然而,相变材料在固-液相变过程中的泄漏和导热性能差等缺点限制了它们的进一步发展。生物质碳化衍生... 相变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潜热值和良好的温度控制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节能、余热废热回收、电池热管理、太阳能热能储存等领域。然而,相变材料在固-液相变过程中的泄漏和导热性能差等缺点限制了它们的进一步发展。生物质碳化衍生物具有的多孔微观结构和良好的导热性克服了相变材料相变时的液漏和自身导热能力差等问题,成为相变材料良好的载体选择。由于生物质碳化衍生物多孔碳材料具有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的结构,因此,生物质碳化衍生物多孔碳材料强化相变材料的热导率分为各向同性热导率强化和各向异性热导率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生物质碳化衍生物 热导率 各向同性 各向异性
下载PDF
理论设计和实验研究吡啶掺杂聚合氮化碳提升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
9
作者 陈成成 刘芳庭 +3 位作者 张巧钰 张正国 刘琼 方晓明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91-102,共12页
光催化CO_(2)还原是利用太阳光和水将CO_(2)转化为高价值化学品或燃料(如CO、甲醇、甲烷等),被认为是解决CO_(2)问题的理想途径之一.CO_(2)分子中C=O离解能高而活化困难,且光催化CO_(2)还原涉及多质子耦合多电子转移过程且产物多样,因... 光催化CO_(2)还原是利用太阳光和水将CO_(2)转化为高价值化学品或燃料(如CO、甲醇、甲烷等),被认为是解决CO_(2)问题的理想途径之一.CO_(2)分子中C=O离解能高而活化困难,且光催化CO_(2)还原涉及多质子耦合多电子转移过程且产物多样,因而研制效率高且选择性好的光催化剂是该技术的关键.聚合物氮化碳(PCN)作为一种结构可调的有机光催化剂,具有化学稳定性好且能带位置适宜于还原CO_(2)的优势,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CO_(2)还原光催化剂;但是PCN也存在因其禁带宽度较大而对可见光响应范围有限以及因其结构由三均三嗪单元构成而缺乏足够活性位点来吸附和活化CO_(2)等不足.目前在提升PCN的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方面已有不少研究,但所得的PCN基光催化剂在效率和选择性上仍处于较低水平.考虑到光催化CO_(2)还原涉及复杂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要求,对基于PCN的光催化剂进行精准设计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这有望获得同时具有可见光吸收增强、光生载流子复合减少、吸附和活化CO_(2)的位点增加以及能带位置适宜等特性的高性能光催化剂.为此,本论文采用理论设计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吡啶掺杂PCN为模型,研制了一种用于CO_(2)还原的高性能PCN基光催化剂.本文设计了将吡啶掺杂到PCN结构单元中不同位置的两种结构,并运用理论计算确定其中禁带宽度较窄、更利于光生载流子分离、更有助于CO_(2)吸附和活化以及总能量较低的结构作为最优结构.然后,采用尿素与适量的2-氨基吡啶共聚的方法,制备了吡啶掺杂的PCN样品,并通过一系列表征确定结构设计成功.还测定了所得吡啶掺杂PCN样品的光学和光电化学特性,评价了它们光催化CO_(2)还原的活性和选择性.最后,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阐明了该吡啶掺杂PCN光催化剂的性能增强机制及其光催化还原CO_(2)的反应路径.结果表明,以CO(bpy)_(2)为助催化剂,本文制备的吡啶掺杂PCN(CN-5%AP)光催化剂不仅取得了较高的CO产量,而且还获得99.6%的CO选择性,在λ=420 nm处的表观量子效率可达2.86%.研究表明,该吡啶掺杂的PCN光催化性能增强主要源于其提升的CO_(2)吸附容量以及对CO_(2)还原为CO反应的促进.综上,本工作为设计和制备实现高效CO_(2)还原的光催化剂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CO_(2)还原 先理论后实验 聚合氮化碳 密度泛函理论 吡啶
下载PDF
劣质原油沸腾床渣油加氢装置换热器防结焦改进措施
10
作者 李双权 李群生 张正国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3年第6期461-464,共4页
针对某炼化公司260万t/a沸腾床渣油加氢装置减压塔塔底渣油与原油换热的螺旋板换热器结焦问题,在分析换热器渣油和结焦物成分的基础上,提出了换热器防结焦改进措施。结果表明:螺旋板换热器中的渣油主要成分为C元素,结焦物主要成分为芳... 针对某炼化公司260万t/a沸腾床渣油加氢装置减压塔塔底渣油与原油换热的螺旋板换热器结焦问题,在分析换热器渣油和结焦物成分的基础上,提出了换热器防结焦改进措施。结果表明:螺旋板换热器中的渣油主要成分为C元素,结焦物主要成分为芳烃化合物,还有少量的烷烃以及碳粉等无机物;将螺旋板换热器中渣油的流道从小尺寸的内流道调整为大尺寸的外流道,延缓了沥青质、胶质等结焦物的聚合时间,可延长换热器的运行时间;采用2台换热器并联切换操作,通过测量并监控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或压降,使用重芳烃作为结焦清洗剂实施在线清洗,可实现换热器的长周期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腾床渣油加氢装置 劣质原油 减压塔 换热器 结焦 在线清洗
下载PDF
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58
11
作者 张正国 文磊 +2 位作者 方晓明 邵刚 黄弋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2-465,共4页
系统概括和评述了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并介绍了研制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创新思路及初步研究成果 ,提出有机
关键词 复合相变储热材料 相变材料 复合材料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下载PDF
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的结构与热性能 被引量:73
12
作者 张正国 王学泽 方晓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共5页
以有机物石蜡为相变材料、膨胀石墨为支撑结构,利用膨胀石墨的多孔吸附特性,制备出了石蜡含量分别为50%(质量分数,下同),60%,70%和80%的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 以有机物石蜡为相变材料、膨胀石墨为支撑结构,利用膨胀石墨的多孔吸附特性,制备出了石蜡含量分别为50%(质量分数,下同),60%,70%和80%的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膨胀石墨吸附石蜡后仍然保持了原来疏松多孔的蠕虫状形态,石蜡被膨胀石墨微孔所吸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相变温度与石蜡相似,其相变潜热与基于复合材料中石蜡含量的潜热计算值相当.储(放)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含80%石蜡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其储热时间比石蜡减少69.7%,放热时间减少8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石蜡 膨胀石墨 结构 热性能
下载PDF
螺旋隔板花瓣管油冷却器的传热强化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正国 林培森 +2 位作者 王世平 邓颂九 涉谷久雄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82-484,共3页
通过实验研究 ,比较了螺旋隔板花瓣管油冷却器和螺旋隔板低肋管油冷却器的传热和压降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螺旋隔板花瓣管油冷却器与螺旋隔板低肋管油冷却器相比 ,总传热系数提高 10 %以上 ,而压降却降低 46
关键词 螺旋隔板 花瓣管 低肋管 油冷却器 传热强化
下载PDF
VIL产品在广西冰雹云识别和人工防雹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正国 汤达章 +1 位作者 邹光源 刘丽君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0-53,93,共5页
利用广西2009―2010年3―5月降雹样本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产品,统计分析广西冰雹云VIL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广西冰雹云的VIL整体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识别指标为VIL≥43kg/m2,降雹前VIL出现明显的跃增,一个... 利用广西2009―2010年3―5月降雹样本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产品,统计分析广西冰雹云VIL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广西冰雹云的VIL整体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识别指标为VIL≥43kg/m2,降雹前VIL出现明显的跃增,一个体扫时间VIL跃增值≥5kg/m2。冰雹云VIL值越大则产生的降雹直径也可能越大,VIL产品在人工防雹作业冰雹云识别、作业时机、作业用弹量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累计液态含水量(VIL) 冰雹云 VIL变化特征 人工防雹 广西
下载PDF
纳米技术在强化传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正国 燕志鹏 +2 位作者 方晓明 方玉堂 高学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9,共6页
采用纳米技术,通过改变传热流体的物性和流动特征以及传热表面的特性,能有效地强化传热。本文综述了纳米流体、纳米胶囊粒子潜热型热流体以及纳米涂层表面在强化传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纳米技术的强化传热机理,指出了现有研究... 采用纳米技术,通过改变传热流体的物性和流动特征以及传热表面的特性,能有效地强化传热。本文综述了纳米流体、纳米胶囊粒子潜热型热流体以及纳米涂层表面在强化传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纳米技术的强化传热机理,指出了现有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纳米胶囊相变粒子 纳米涂层表面 强化传热
下载PDF
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53
16
作者 张正国 邵刚 方晓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8-702,共5页
以膨胀石墨为基体,石蜡为相变储热介质,利用膨胀石墨对石蜡良好的吸附性能,制备出了石蜡/膨胀 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由于毛细作用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石蜡在固-液相变时,很难从膨胀石墨的微孔中渗 透出来。实验结果表明,石蜡/膨胀石... 以膨胀石墨为基体,石蜡为相变储热介质,利用膨胀石墨对石蜡良好的吸附性能,制备出了石蜡/膨胀 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由于毛细作用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石蜡在固-液相变时,很难从膨胀石墨的微孔中渗 透出来。实验结果表明,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没有改变膨胀石墨的结构和石蜡的固-液相变温度, 且其结合了石墨高的导热系数和石蜡大的相变潜热,因而储热密度较高,导热性能好。其相变潜热与对应质量 分率下的石蜡相当,储/放热时间比石蜡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 膨胀石墨 相变储热材料
下载PDF
硬脂酸/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正国 黄弋峰 +1 位作者 方晓明 邵刚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37,43,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出具有不同硬脂酸质量分数的硬脂酸/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热材料,运用SEM、XRD和DSC等手段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复合相变储热材料是硬脂酸嵌入到二氧化硅三维纳米网孔中形成的,其...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出具有不同硬脂酸质量分数的硬脂酸/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热材料,运用SEM、XRD和DSC等手段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复合相变储热材料是硬脂酸嵌入到二氧化硅三维纳米网孔中形成的,其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均随硬脂酸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且相变温度低于纯硬脂酸,相变潜热与对应质量分数下的硬脂酸相当。实验结果表明,硬脂酸/二氧化硅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具有储热密度大、性能稳定以及导热系数较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相变储热材料 硬脂酸 二氧化硅
下载PDF
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3
18
作者 张正国 龙娜 方晓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13-1315,共3页
以石蜡为相变材料、膨胀石墨为支撑结构,利用膨胀石墨的多孔吸附特性,制备出了石蜡含量90%(质量分数)的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偏光显微镜(PM)、X射线衍射(XRD)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 以石蜡为相变材料、膨胀石墨为支撑结构,利用膨胀石墨的多孔吸附特性,制备出了石蜡含量90%(质量分数)的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偏光显微镜(PM)、X射线衍射(XRD)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膨胀石墨吸附石蜡后仍然保持了原来疏松多孔的蠕虫状形态,石蜡被膨胀石墨微孔所吸附,在石蜡质量含量为90%时仍保持定型特性;复合相变储热材料没有形成新物质,其相变温度与石蜡相似,相变焓与基于复合材料中石蜡含量的相变焓计算值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 膨胀石墨 储热材料
下载PDF
三维翅片管外螺旋流动传热强化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正国 余昭胜 +1 位作者 方晓明 高学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531-2535,共5页
流体在螺旋隔板换热器的壳程类似于塞状流流动.几乎没有返混和流动死区.在相同压降下,其传热系数比普通的弓形隔板换热器高得多.以润滑油作为实验介质,研究了润滑油在螺旋隔板单管换热器的壳程传热和压降性能,并与光滑管进行了性... 流体在螺旋隔板换热器的壳程类似于塞状流流动.几乎没有返混和流动死区.在相同压降下,其传热系数比普通的弓形隔板换热器高得多.以润滑油作为实验介质,研究了润滑油在螺旋隔板单管换热器的壳程传热和压降性能,并与光滑管进行了性能对比.采用Wilson图解法分别分离出了螺旋隔板花瓣管和光滑管单管换热器的管程传热系数,并计算出各自的壳程传热系数,壳程传热系数相对误差为士3%.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Reynolds数下,螺旋隔板花瓣管单管换热器的Nusselt数和压降△p分别是螺旋隔板光滑管单管换热器的2~2.7倍和1.3~1.4倍.与螺旋隔板光滑管单管换热器相比,螺旋隔板花瓣管单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的提高远高于压降的提高。证明在螺旋流条件下,花瓣管具有很好的传热强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瓣管 螺旋隔板 传热强化
下载PDF
硬脂酸丁酯/膨润土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储热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正国 庄秋虹 +1 位作者 张毓芳 方晓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131-134,共4页
提出了先将有机相变材料硬脂酸丁酯与膨润土进行复合制备硬脂酸丁酯/膨润土复合相变材料,再将其掺入到普通硅酸盐水泥中制备储热复合水泥板的方案。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液相插层法制备出了硬脂酸丁酯/膨润土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和DSC... 提出了先将有机相变材料硬脂酸丁酯与膨润土进行复合制备硬脂酸丁酯/膨润土复合相变材料,再将其掺入到普通硅酸盐水泥中制备储热复合水泥板的方案。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液相插层法制备出了硬脂酸丁酯/膨润土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和DSC测试结果表明硬脂酸丁酯嵌入到了有机改性膨润土的纳米层间。制得的硬脂酸丁酯/膨润土复合储热材料的相变潜热与基于复合材料中有机相变物质量百分率的计算值相当。硬脂酸丁酯/膨润土复合相变材料具有很好的性能稳定性,与普通硅酸盐水泥之间具有良好相容性,制得的储热复合水泥板的抗压强度合格,而且其导热性能明显优于由纯硬脂酸丁酯制得的储热水泥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储热建筑材料 硬脂酸丁酯 膨润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