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词“道”和“德”看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其教学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永缜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4年第7期35-37,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一个时代的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被继承和弘扬,新时代的发展环境更需要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我们应当从传统文化的核心词“道”和“德”入手,“道”和“德”与“仁、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一个时代的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被继承和弘扬,新时代的发展环境更需要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我们应当从传统文化的核心词“道”和“德”入手,“道”和“德”与“仁、义、礼、智、信”共同构成传统文化的核心词,对“道”和“德”进行考辨和诠释,揭示其现实价值,尝试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并说明其对教学的启示,为文化自信增添新的内涵,为文化强国和教育强国奠定人文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道” “德” 教学启示
下载PDF
共生:一个作为事实和价值相统一的哲学理念 被引量:28
2
作者 张永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64,82,共6页
当人类步入21世纪时,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全新的浪潮席卷而来,每个人不可能与世隔绝、孤立地生存,当人类面临环境的恶化、核威慑、地区冲突、民族冲突、恐怖袭击、金融风暴、科技对伦理的冲击、人的主体性的丧失... 当人类步入21世纪时,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全新的浪潮席卷而来,每个人不可能与世隔绝、孤立地生存,当人类面临环境的恶化、核威慑、地区冲突、民族冲突、恐怖袭击、金融风暴、科技对伦理的冲击、人的主体性的丧失等一系列问题时,共生理念成为时代的呼唤。共生既是自然界生物进化的奥秘,也是人类理性思维的共同追求,它体现着人类文明范式的变革,体现着人类的本真价值和完善理性,是现代性发展的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共生 进化 理性
下载PDF
共生理念的哲学维度考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永缜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1-18,共8页
当人类步入21世纪时,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全新的浪潮席卷而来,每个人不可能与世隔绝、孤立地生存,当人类面临环境的恶化、核威慑、地区冲突、民族冲突、恐怖袭击、金融风暴、科技对伦理的冲击、人的主体性的丧失... 当人类步入21世纪时,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全新的浪潮席卷而来,每个人不可能与世隔绝、孤立地生存,当人类面临环境的恶化、核威慑、地区冲突、民族冲突、恐怖袭击、金融风暴、科技对伦理的冲击、人的主体性的丧失等一系列问题时,共生理念成为时代的呼唤。共生既是自然界生物进化的奥秘,也是人类理性思维的共同追求,它体现着人类文明范式的变革,体现着人类的本真价值和完善理性,是现代性发展的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进化 理性 价值 社会
下载PDF
“中国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永缜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19,共5页
中国梦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哲学基础和内涵。马克思认为人是基于自己的个性从事劳动的,人在个性化劳动中激发出人的创造潜力。在生产活动中,人们形成基于个性审美而互为需要的生命共生体关系。中国梦将关注点落脚到人的个性化发展和人的生... 中国梦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哲学基础和内涵。马克思认为人是基于自己的个性从事劳动的,人在个性化劳动中激发出人的创造潜力。在生产活动中,人们形成基于个性审美而互为需要的生命共生体关系。中国梦将关注点落脚到人的个性化发展和人的生命价值实现上,落脚到人的创造潜能的激发和创造性的实现上,落脚到人与自身、与他人、与自然界的共生上。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已经上升到人的发展的更高层面,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劳动 生命价值 创造价值 共生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共生理论探微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永缜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17,共8页
在马克思的文本叙述当中渗透着共生的认识逻辑。马克思从共生逻辑来理解事物,理解人的本质,并用共生方法分析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认识人与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人与他者的共生离不开审美,审美作为自然界发展到人这个阶段所出... 在马克思的文本叙述当中渗透着共生的认识逻辑。马克思从共生逻辑来理解事物,理解人的本质,并用共生方法分析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认识人与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人与他者的共生离不开审美,审美作为自然界发展到人这个阶段所出现的人的主体结构,其本质与人的本质是紧密联系的,人在审美基础上实现自我同一和与他者的统一。人与他者的共生通过实践这个具体的途径来实现,马克思用共生的方法来分析实践,实践是人和世界相互生成的过程,作为生产劳动的实践既蕴含着人的自我同一和与他者统一的应然价值,也存在着多样化互动共生实践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事实。马克思用共生的逻辑抽象出"类"的概念,"类"本位具体化的社会类型就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挖掘马克思主义共生理论对反思现代性、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审美 生成
下载PDF
共生价值观与构建和谐社会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永缜 张晓霞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4-56,共3页
和谐社会的建设应当倡导共生的价值观,共生价值观坚持多元、共生、互动、发展的原则,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目标,倡导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既保证社会充满活力,又确保社会安定有序,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价值观 多元 共生 互动 发展
下载PDF
权力本位:中国现代化的绊脚石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永缜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权力本位 政治国家 政治权力 占有 侵犯 中国现代化 社会财富 收入 利益 个人
下载PDF
共生的伦理学考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永缜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3期6-9,共4页
共生伦理以差异性存在相互依存和共同生成为价值取向,追求人的本真的生活样态,从人保持与自身的统一出发达到人与他人和自然界的统一,从审美的视角完善理性并进行生活实践,以提高人的生活幸福指数为目的,促进人类的共生共荣。
关键词 共生伦理 人的个性存在 审美的生活观 呵护心灵 博爱 共同生成
下载PDF
和谐社会的公民价值追求:自创生价值观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永缜 第五太卓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66,共3页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以塑造现代公民为基础。自创生的价值观以独立理性、自我创生、和谐共生为最高价值追求,以自创生的价值观来塑造理性、自由、独立、自信、平等、自尊的和谐社会理性自觉的公民,对于推进我国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的和...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以塑造现代公民为基础。自创生的价值观以独立理性、自我创生、和谐共生为最高价值追求,以自创生的价值观来塑造理性、自由、独立、自信、平等、自尊的和谐社会理性自觉的公民,对于推进我国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自创生 价值观
下载PDF
马克思共生思想的概览考察——面向现代性反思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新解读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永缜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18,共6页
当人类步入21世纪时,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全新的浪潮席卷而来,同时出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对立,现代性走入了自己的困境,这表明自启蒙以来所开辟的主体性理念范式遇到了挑战,马克思早在1... 当人类步入21世纪时,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全新的浪潮席卷而来,同时出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对立,现代性走入了自己的困境,这表明自启蒙以来所开辟的主体性理念范式遇到了挑战,马克思早在19世纪就洞察到了资本主义潜在的弊端,他的哲学观一开始就是批判资本主义文明范式的新的哲学观,即共生——共同生成的哲学观。这种哲学观认为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是一个共生的实践过程,个体的生命从审美出发进行实践达到与自身同一并获得幸福,人在实现与自身的统一之后才能在实践中实现与他人、社会和自然的统一共生,人也只有实现这个统一共生之后才能真正地实现自己的发展,即这个实践过程是一个共同生成的过程。马克思从这个角度审视人类社会历史,提出共产主义的理想不仅仅是财产的公有和物质的极大丰富,而是人的生存样态的全面转变,人将在审美实践中全面实现人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完全统一共生。马克思的共生——共同生成哲学思想是哲学的一场革命,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特别是对于后工业社会全球化条件下走出现代性困境无疑指出了一条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观 共生说 生成说 人的幸福 审美
下载PDF
应对“修昔底德陷阱”:共生理念与法则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永缜 李建群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4年第12期232-237,共6页
面对新崛起的大国挑战现存大国的"修昔底德陷阱",我们应当从共生理念与法则的研究中得到启示。共生作为一种理念是实然与应然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无论是在自然界生物领域还是在人类社会的演化进程中,共生作为事实和规... 面对新崛起的大国挑战现存大国的"修昔底德陷阱",我们应当从共生理念与法则的研究中得到启示。共生作为一种理念是实然与应然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无论是在自然界生物领域还是在人类社会的演化进程中,共生作为事实和规律都存在着,它是我们可以从自然界和客观历史中抽离出来并运用于社会组织以及作为价值导向去追求的。该文从共生理念和共生法则进行事实和理论的分析,揭示出共生的多样性、复杂性的方法机理,概括共生法则的核心内容,为处理当前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共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法则 多样性 复杂性
原文传递
高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永缜 李树芳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92-95,共4页
大学教学是关系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因素。当前大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质量、师德素质、教风、学风、师生关系等方面,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和谐校园建设。应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解... 大学教学是关系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因素。当前大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质量、师德素质、教风、学风、师生关系等方面,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和谐校园建设。应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应加强师德教风建设,尽快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应不断加强学风建设,构建良好的学风。以教风引领学风,以学风促进教风,开创和谐校园建设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教学 和谐校园
下载PDF
马克思的个体观诠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永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1-66,共6页
马克思对个体给予了极高的关注。什么是个体,个体在社会发展中处于什么地位,个体中深藏着什么样的人的本质,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进步的关系是什么,个体与类是什么关系,个体与集体是什么关系,这些看起来我们已经弄明白的问题,在我们不断... 马克思对个体给予了极高的关注。什么是个体,个体在社会发展中处于什么地位,个体中深藏着什么样的人的本质,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进步的关系是什么,个体与类是什么关系,个体与集体是什么关系,这些看起来我们已经弄明白的问题,在我们不断审视马克思著作的过程中发现还存在新的理解。我们在理解马克思时,应该从马克思的原始本意出发,去理解它的含义,从他的终极目标出发,去体察他的精神,这将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极其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个体发展 人的本质 历史观 个体与类 人的现代化
下载PDF
哈耶克的默会知识与社会的合理化生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永缜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2-147,共6页
哈耶克的默会知识理论揭示出默会知识是人类知识大厦的基础,在人和社会的生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社会有序协调发展的知识和文化根基,应当以个人默会知识效用的最大化发挥作为判定社会运行机制合理性的依据。当前,我们应当从工具理性、... 哈耶克的默会知识理论揭示出默会知识是人类知识大厦的基础,在人和社会的生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社会有序协调发展的知识和文化根基,应当以个人默会知识效用的最大化发挥作为判定社会运行机制合理性的依据。当前,我们应当从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审美理性的有机统一来完善理性,在人们的交往实践中汇聚默会知识,实现科学知识、道德知识、审美知识的共同增长,将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与汇聚默会知识和完善理性相结合,克服工具理性和资本逻辑的现代性困境,构建当代中国知识型的合理化社会,增强创新驱动,走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耶克 默会知识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审美理性
下载PDF
共生社会进化观论纲——一种关于和谐社会的理论阐释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永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62-266,共5页
依据自然界生命共生进化、人类社会的共生发展、个人理性实践知识的共生增长以及依靠理性共生推动社会前进等基础理论的借鉴提出了共生社会进化观,认为和谐社会应当坚持多元共生、互动发展的价值原则,坚持知识论的社会发展观,尊重人的个... 依据自然界生命共生进化、人类社会的共生发展、个人理性实践知识的共生增长以及依靠理性共生推动社会前进等基础理论的借鉴提出了共生社会进化观,认为和谐社会应当坚持多元共生、互动发展的价值原则,坚持知识论的社会发展观,尊重人的个性,发挥人的理性实践知识的作用,正确处理个体理性与群体理性、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促进理性实践的个人之间的互动共生,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共生 互动发展 知识论 社会进化 理性共生
下载PDF
共生理念的哲学辨析——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哲学理念探索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永缜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5年第8期218-224,共7页
共生是生命数十亿年进化所沉淀下来的一个重要的信息,它表明着生态系统存在发展的奥秘,即共生进化的规律。共生揭示出事物存在必须保持多样性、动态性、互动性。事物在多样性互动过程中偶然性实现创生,在概率中实现发展。互动的广度、... 共生是生命数十亿年进化所沉淀下来的一个重要的信息,它表明着生态系统存在发展的奥秘,即共生进化的规律。共生揭示出事物存在必须保持多样性、动态性、互动性。事物在多样性互动过程中偶然性实现创生,在概率中实现发展。互动的广度、深度、力度、自由程度、复杂程度与事物创生进化的概率成正比。共生是人我共同生成的生存样式。作为个体人的终极存在只能在其他个体或群体的共生交往中确立其存在的意义。共生是社会进化的基本规律之一。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个人与人在共生中协同与斗争的历史,是多样化个性的人在交往互动中不断生成的历史过程。共生与审美不可分割。人从审美出发投入实践才能达到自我同一性,人与自身保持同一性之后才能在实践中与他人、社会、自然界的共同生成。共生的理念对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具有巨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共生 审美
原文传递
略论传统道德思想面临的挑战
17
作者 张永缜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5-46,共2页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因其自身的内在矛盾,在中国走向现代化、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便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一汉代以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一直是在宗法的、封建的社会制度下存在和发展,并和封建政权密切结合。这就在它主张人应当...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因其自身的内在矛盾,在中国走向现代化、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便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一汉代以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一直是在宗法的、封建的社会制度下存在和发展,并和封建政权密切结合。这就在它主张人应当践履义务责任的伦理道德中吸附、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道德 伦理道德思想 中国传统 理学家 宋明理学 人伦关系 道德完善 人的自然本性 《朱子语类》 义务和责任
下载PDF
马克思共生审美的人学逻辑初探——链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逻辑的理论思考
18
作者 张永缜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11,共4页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构想中渗透着共生审美的人学逻辑。人是共生关系性存在物,从共生维度更能全面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本质内涵。共生的人学逻辑引导下的共产主义社会追求的是所有人共生的社会理想,是基于审美实践的人与他者的共...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构想中渗透着共生审美的人学逻辑。人是共生关系性存在物,从共生维度更能全面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本质内涵。共生的人学逻辑引导下的共产主义社会追求的是所有人共生的社会理想,是基于审美实践的人与他者的共同生成,是基于人个性丰富性的全人类普遍交往的共生体状态。共产主义是一种人生观、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人实现了事实关系和审美价值关系的统一。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是共生审美型人格实现的载体之一。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共生审美的实践由自发走向全面自觉,人的自我幸福以及与他者的共同生成全面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主义 人学逻辑 共生 审美
下载PDF
马克思多维共生、动态、复杂性的世界演化观
19
作者 张永缜 刘宏佺 王西安 《全国商情》 2013年第44期92-93,共2页
从马克思因果观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因果观是对线性因果观和表现因果观的超越,它是多维共生、动态、复杂性的因果观,从这种因果观我们可以窥见马克思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可以洞察马克思多维共生的复杂性世界生成模式。
关键词 因果观 多元共生 复杂性 动态性
下载PDF
浅谈列宁对权力制衡的思考
20
作者 张永缜 第五太卓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3-27,共5页
列宁晚年针对苏俄政治体制中出现的权力高度集中的现状进行了深入思考,从维护人民民主权利的根本目的出发,主张通过扩大人民参与政治的途径,发挥人民的民主权利来制约党政权力的过度集中。列宁的这些思考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 列宁晚年针对苏俄政治体制中出现的权力高度集中的现状进行了深入思考,从维护人民民主权利的根本目的出发,主张通过扩大人民参与政治的途径,发挥人民的民主权利来制约党政权力的过度集中。列宁的这些思考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权力制衡 政治体制 民主权利 官僚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