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2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项审核视域下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及改进举措分析
1
作者 张泓 崔聪 李广都 《机电兵船档案》 2024年第1期74-77,共4页
新一轮人事档案审核工作正在全国展开,由于人事档案与员工的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且社会关注度高,本文试从我国人事档案管理流程及方法入手,分析在人事档案审核中发现的新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改进举措。
关键词 人事档案 档案管理 专项审核
下载PDF
张泓治疗顽固性面瘫经验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健 尹秀婷 +4 位作者 许明 倪伟 过灵香 祁芳 张泓 《湖南中医杂志》 2015年第12期43-44,共2页
从诊断、病因病机、取穴特点、针刺操作、电针的运用以及中药汤剂的使用等方面介绍湖南中医药大学张泓教授针药配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经验,张教授临证时能准确判断面瘫的进程,采用深刺、透刺,并重用中药治疗顽固性面瘫,屡用屡效,值得临... 从诊断、病因病机、取穴特点、针刺操作、电针的运用以及中药汤剂的使用等方面介绍湖南中医药大学张泓教授针药配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经验,张教授临证时能准确判断面瘫的进程,采用深刺、透刺,并重用中药治疗顽固性面瘫,屡用屡效,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面瘫 针药并用 名医经验 张泓
原文传递
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及脊髓组织ERK/CREB/Bcl-2通路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许明 艾坤 +5 位作者 卓越 刘琼 刘笑萌 李亚 罗小元 张泓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00-105,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大椎”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及脊髓组织ERK/CREB/Bcl-2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选取24只分为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各12只,其余36只采用脊髓横断法造模,将成...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大椎”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及脊髓组织ERK/CREB/Bcl-2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选取24只分为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各12只,其余36只采用脊髓横断法造模,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电针组取单侧“次髎”“中极”“三阴交”“大椎”进行电针刺激,每次30 min,1次/d,连续7 d。干预结束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测,HE染色观察大鼠膀胱逼尿肌组织形态,TUNEL法检测脊髓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测定脊髓组织p-ERK1/2、p-CREB、p-p90Rsk、CRE、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基础压力、最大压力及漏尿点压明显增加(P<0.01),膀胱最大容量及顺应性明显降低(P<0.01);膀胱平滑肌细胞结构严重破坏、排列紊乱,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脊髓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脊髓组织p-ERK1/2、p-p90Rsk、p-CREB、CRE、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膀胱基础压力、最大压力及漏尿点压均明显降低(P<0.05),膀胱最大容量及顺应性明显增加(P<0.05,P<0.01);膀胱平滑肌细胞完整性增强,细胞水肿程度降低,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脊髓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脊髓组织p-ERK1/2、p-p90Rsk、p-CREB、CRE、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电针可促进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逼尿肌组织修复,增加膀胱最大容量及顺应性,缓解膀胱内高压状态,其机制与激活ERK/CREB/Bcl-2通路、减少受损神经元继发性凋亡、改善膀胱的神经支配、保护膀胱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 尿流动力学 ERK/CREB/Bcl-2通路 凋亡
下载PDF
不同时长运动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血流量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的影响
4
作者 唐鑫 陈婕 +6 位作者 田浩梅 张泓 邹莹洁 谢紫薇 陈盼 谢海花 谭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3,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长运动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运... 目的:探讨不同时长运动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及运动预处理2周假手术组,每组10只。运动预处理4周大鼠在造模前每周行5次中等强度不负重游泳训练30min,持续4周,而运动预处理2周大鼠持续2周。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激光散斑成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前后不同时间点脑血流变化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海马TLR4及Iba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2周假手术组相比,运动预处理4周假手术组、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及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时延长(P<0.05)。与运动预处理4周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时延长(P<0.05)。与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时缩短(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简单效应提示造模前、造模后2h、造模后3d及造模后7d各组间平均脑血流量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及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时间因素对平均脑血流量的简单效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各组大鼠侧支循环开放进行观察,相较于模型组,于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观察到更少的微血管直径减少(P<0.05)。与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4周假手术组及运动预处理2周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Iba1、TLR4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Iba1、TLR4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中等强度运动预处理2周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运动预处理4周对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效应不明显,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脑血流状态以及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预处理 血管性痴呆 脑血流量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电针通过调节膀胱及尿道平滑肌中的血清素受体表达改善骶上脊髓损伤大鼠的排尿功能
5
作者 张雨辰 许明 +4 位作者 刘琼 胡碧浓 唐丽亚 张泓 艾坤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07-313,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后骶上脊髓损伤(suprasacral cord injury,SSCI)大鼠的膀胱最大容量(maximum cystometric capacity,MCC)、漏尿点压力(leakage point pressure,LPP),结合分析逼尿肌、内尿道括约肌(internal urethral sphincter,IUS)中...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后骶上脊髓损伤(suprasacral cord injury,SSCI)大鼠的膀胱最大容量(maximum cystometric capacity,MCC)、漏尿点压力(leakage point pressure,LPP),结合分析逼尿肌、内尿道括约肌(internal urethral sphincter,IUS)中血清素(5-hydroxytryptamine,5-HT)不同亚型受体的表达,探讨电针治疗通过突触后5-HT受体调节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detrusor sphincter dyssynergia,DSD)大鼠排尿功能的效应机制。方法36只SD雌性大鼠,随机抽取12只作为空白组,剩余24只采用改良Hassan Shaker脊髓横断法在T10脊髓节段全横断制作SSCI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电针组取次髎、中极、三阴交穴予持续电针刺激40 min,1次/d,连续治疗7 d;空白组与模型组只捆绑不治疗。采用膀胱造瘘法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处死大鼠后取逼尿肌和近端尿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5-HT受体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MCC、LPP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电针组MCC显著低于模型组且高于空白组(P<0.01),LPP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空白组比较,5-HT1A受体在模型组大鼠逼尿肌中表达显著降低(P<0.01),IUS中显著增高(P<0.01);电针组大鼠逼尿肌中5-HT1A受体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IUS中5-HT1A受体低于模型组(P<0.05),但仍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模型组大鼠逼尿肌中5-HT2B受体表达高于空白组(P<0.05);电针组大鼠逼尿肌中5-HT2B受体表达低于模型组和空白组(P<0.05)。与空白组比较,5-HT7受体在模型组大鼠逼尿肌中表达显著降低(P<0.01),IUS中表达显著增高(P<0.01);电针组大鼠逼尿肌和IUS中5-HT7受体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刺激SSCI后DSD大鼠次髎、三阴交、中极穴引起膀胱及尿道平滑肌中5-HT受体表达变化,5-HT1A和5-HT2B受体可能通过Ca^(2+)流入使平滑肌产生相性和/或强直性收缩,5-HT7受体可能通过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途径影响大电导Ca^(2+)激活K^(+)(big-conductance Ca^(2+)-activated K^(+),BK)通道活性介导平滑肌松弛,电针治疗由此抑制逼尿肌过度活动、增加其收缩能力并协调尿道阻力以改善SSCI后DSD大鼠下尿路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平滑肌 膀胱部分出口梗阻 外尿道括约肌爆发模式 尿道Cajal间质细胞 机械拉伸 平滑肌张力
下载PDF
双创时代背景下构建创新教育生态圈培育实践创新型康复人才的探索
6
作者 许明 艾坤 +5 位作者 何运生 彭荧荧 祁芳 周予婧 秦爽 张泓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3期178-181,共4页
康复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应用型学科,康复从业人员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需注重实践运用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康复高等教育是培养康复专业人才的基本途径。此文分析了“双创”时代背景下,强化培养康复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必... 康复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应用型学科,康复从业人员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需注重实践运用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康复高等教育是培养康复专业人才的基本途径。此文分析了“双创”时代背景下,强化培养康复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必要性与存在的问题;探索构建“创新教育生态圈”,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及创新性思维的实践创新型康复专业人才,旨在为构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符合行业需要、符合学生发展的实践创新型康复专业人才的实践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康复教育 生态圈
下载PDF
基于鉴赏教学 促进文化理解——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
7
作者 张泓 《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4年第3期91-93,共3页
学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美术鉴赏课是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了解中西方艺术文化的主要依托。因此,美术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并创新鉴赏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引领学生通过多样的鉴赏方式了解不同地区或国家艺术作品的文化背景,使他们的... 学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美术鉴赏课是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了解中西方艺术文化的主要依托。因此,美术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并创新鉴赏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引领学生通过多样的鉴赏方式了解不同地区或国家艺术作品的文化背景,使他们的文化理解素养得到培养和提升。文章从“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鉴赏西方古典绘画,丰富认知体系”两个方面,论述了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美术 文化理解素养 培养策略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重建膀胱排尿反射在神经源性膀胱中的运用与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展立芬 艾坤 +3 位作者 曾学究 梁柔筠 丁强盛 张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925-2931,共7页
背景:脊髓损伤后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与研究的热点,修复损伤脊髓、重塑膀胱排尿反射通路是根本的治疗手段。目的:总结脊髓横断损伤后重建膀胱的神经支配通路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 背景:脊髓损伤后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与研究的热点,修复损伤脊髓、重塑膀胱排尿反射通路是根本的治疗手段。目的:总结脊髓横断损伤后重建膀胱的神经支配通路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与重建排尿反射机制、神经源性膀胱与排尿反射和脊髓修复有关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神经源性膀胱;脊髓损伤;排尿反射;脊髓修复”,英文检索词为“Neurogenic Bladder;Spinal cord injury;micturition reflex;Spinal cord repair”。结果与结论:在重建膀胱排尿反射过程中涉及较多的因素,包括脊髓受损区域的修复与重建、排尿中枢的重塑、膀胱组织及体内外物质激素的变化,在此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排尿作为一个复杂的过程,重建排尿反射中涉及位点较多,可选取主要作用位点进行深入研究,以突破重建排尿反射通路上存在的疑点;②正常的排尿反射机制复杂,脊髓横断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中控制或参与排尿反射的中枢核团是否发生了代偿及相应的代偿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③脊髓横断损伤后中枢与膀胱的信息交流中断,中枢与膀胱是否存在直接的信息连接尚待进一步探究;④脊髓横断损伤后,重建排尿反射与体液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在重建膀胱排尿反射中,通过干预治疗促进脊髓修复、神经反射重构、物质代谢和膀胱组织结构调整是治疗的关键,中医与西医各有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排尿反射 膀胱功能障碍 综述
下载PDF
2015-2021年CHINET儿童患者分离的肠杆菌目细菌耐药性变迁
9
作者 潘芬 王春 +88 位作者 张泓 杨洋 胡付品 朱德妹 蒋晓飞 徐英春 张小江 张峰波 季萍 谢轶 康梅 王传清 付盼 徐元宏 黄颖 孙自镛 陈中举 倪语星 孙景勇 褚云卓 田素飞 胡志东 李金 俞云松 林洁 单斌 杜艳 郭素芳 魏莲花 邹凤梅 胡云建 艾效曼 卓超 苏丹虹 郭大文 赵金英 喻华 黄湘宁 刘文恩 李艳明 金炎 邵春红 徐雪松 鄢超 王山梅 楚亚菲 张利侠 马娟 周树平 周艳 朱镭 孟晋华 董方 吕志勇 胡芳芳 沈瀚 周万青 贾伟 李刚 吴劲松 卢月梅 李继红 段金菊 康建邦 马晓波 郑燕青 郭如意 朱焱 陈运生 孟青 王世富 胡雪飞 沈继录 黄文辉 汪瑞忠 房华 俞碧霞 赵勇 龚萍 温开镇 张贻荣 刘江山 廖龙凤 顾洪芹 姜琳 贺雯 薛顺虹 冯佼 岳春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3,共11页
目的了解2015-2021年CHINET儿童患者分离的肠杆菌目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或商品化药敏试验自动测试仪器法按照CHINET技术方案进行药敏试验,并采用CLSI 2021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2015-2021年共收到儿童患者分离... 目的了解2015-2021年CHINET儿童患者分离的肠杆菌目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或商品化药敏试验自动测试仪器法按照CHINET技术方案进行药敏试验,并采用CLSI 2021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2015-2021年共收到儿童患者分离的肠杆菌目细菌81681株,占儿童革兰阴性杆菌的50.1%,其中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是最常见的细菌;菌株主要分离自尿液标本(29.3%)和呼吸道标本(27.7%)。儿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ESBL检出率分别为48.8%~57.6%、49.3%~66.7%和23.1%~33.8%。儿童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的检出率为5.7%~9.5%,呈下降趋势,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克雷伯菌属、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属和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4.1%~22.6%、7.1%~15.7%和2.0%~3.4%。肠杆菌目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于左氧氟沙星;对阿米卡星、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仍具有较好的敏感性。沙门菌属对氨苄西林耐药率>70%,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30%。结论儿童患者分离的肠杆菌目部分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下降趋势,但需加强细菌耐药性的持续监测,以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广泛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肠杆菌目细菌 细菌耐药性监测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
下载PDF
2015—2021年CHINET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
10
作者 谢潋滟 孙景勇 +86 位作者 杨洋 胡付品 朱德妹 蒋晓飞 徐英春 张小江 付盼 季萍 谢轶 康梅 王传清 张峰波 徐元宏 黄颖 孙自镛 陈中举 褚云卓 田素飞 胡志东 李金 俞云松 林洁 单斌 杜艳 郭素芳 魏莲花 邹凤梅 张泓 王春 胡云建 艾效曼 卓超 苏丹虹 郭大文 赵金英 喻华 黄湘宁 刘文恩 李艳明 金炎 邵春红 徐雪松 鄢超 王山梅 楚亚菲 张利侠 马娟 周树平 周艳 朱镭 孟晋华 董方 吕志勇 胡芳芳 沈瀚 周万青 贾伟 李刚 吴劲松 卢月梅 李继红 段金菊 康建邦 马晓波 郑燕萍 郭如意 朱焱 陈运生 孟青 王世富 胡雪飞 沈继录 汪瑞忠 房华 俞碧霞 赵勇 龚萍 温开镇 张贻荣 刘江山 廖龙凤 顾洪芹 姜琳 贺雯 薛顺虹 冯佼 岳春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5,共8页
目的了解2015—2021年中国主要地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对CHINET 51所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按照CHINET技术方案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照CLSI 2021年标准判读药... 目的了解2015—2021年中国主要地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对CHINET 51所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按照CHINET技术方案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照CLSI 2021年标准判读药敏结果,并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5—2021年从51所医院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到129701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8.6%,历年该菌检出率在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次于不动杆菌属排第二位。其中(91.4±1.0)%菌株分离自住院患者,(66.4±2.8)%菌株分离自呼吸道分泌物。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有所下降,对阿米卡星、多黏菌素及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敏感率>90%。分离自门急诊的菌株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1.0%~19.8%,分离自ICU的菌株耐药率为0.6%~40.5%,分离自内科和外科的菌株耐药率分别为0.8%~28.8%和1.2%~23.3%。分离自儿童的菌株耐药率在0.8%~18.8%,成人株为1.2%~26.1%,老年株为1.0%~28.5%。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和儿童医院分离菌株的耐药率分别为2.5%~24.2%、0.7%~27.6%和0.6%~20.3%。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35153株,检出率为27.1%。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最常检出的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之一,该菌对各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下降,耐药监测是控制细菌耐药发生和发展行之有效的手段。来自不同标本类型、不同科室及患者年龄的菌株耐药性相差较大,临床中更应该加强监测,协助医师合理用药,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监测 铜绿假单胞菌 药物敏感性 耐药性变迁
下载PDF
张泓篆刻
11
作者 张泓 《野草》 2019年第6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关键词 张泓
原文传递
3例儿童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临床特征和免疫表型分析
12
作者 刘亚楠 夏敏 +2 位作者 王欢 郑月 张泓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02-306,共5页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1]),发病年龄呈双峰特征,常见于20岁以下和60岁以上人群^([2]),其临床表现及疾病进程具有异质性,易复发...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1]),发病年龄呈双峰特征,常见于20岁以下和60岁以上人群^([2]),其临床表现及疾病进程具有异质性,易复发,生存期短,中位生存期往往少于2年^([3])。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其列为一种独立的肿瘤^([4]),但因其临床表现不一,相关免疫表型至今尚无统一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儿童 免疫表型
下载PDF
超声观察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形态学变化及其与尿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展立芬 卓越 +6 位作者 艾坤 曾学究 梁柔筠 丁强盛 胡晓妹 刘熹 张泓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 建立脊髓横断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NB)大鼠模型,应用超声观察膀胱形态学变化,分析其与尿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将27只SPF级SD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8只和模型组11只,其中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假手术... 目的 建立脊髓横断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NB)大鼠模型,应用超声观察膀胱形态学变化,分析其与尿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将27只SPF级SD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8只和模型组11只,其中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假手术组暴露脊髓后依次缝合并予抗感染处理;模型组采用手术建立脊髓横断损伤后NB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活动、食量、水量、排尿、排便和死亡等情况;建模后第19天大鼠排尿后于呼吸麻醉状态下应用超声测量膀胱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及膀胱壁厚度,计算膀胱容积;检测大鼠尿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大鼠膀胱最大压力、膀胱最大容量、灌注时间和漏尿点压力,比较各组大鼠上述指标的差异。然后处死大鼠并摘取膀胱逼尿肌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组大鼠膀胱超声指标与尿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模型组有3只大鼠造模失败,8只造模成功。(1)一般情况: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食量减少,体质量下降,毛色光泽度偏暗,活动量减少;假手术组与空白对照组大鼠一般情况基本一致。(2)超声指标: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膀胱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及膀胱壁厚度均增加,膀胱容积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尿流动力学指标: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最大压力升高,膀胱最大容量增加,灌注时间延长,漏尿点压力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病理组织学结果: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膀胱组织基本正常,模型组膀胱组织中移行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固有膜结构疏松破坏,可见组织水肿及出血性改变,肌纤维排列紊乱,伴局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5)相关性分析显示,各组大鼠膀胱壁厚度与膀胱最大压力、膀胱最大容量、灌注时间、漏尿点压力均呈线性相关(均P<0.05)。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脊髓横断损伤后NB大鼠模型,超声检查发现NB大鼠膀胱壁厚度增加,且其与尿流动力学指标均呈线性相关,提示超声可用于评估NB大鼠膀胱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神经源性膀胱 形态结构 尿动力 大鼠
下载PDF
电针改善脊髓损伤大鼠逼尿肌的形态结构和膀胱功能
14
作者 焦子远 卓越 +4 位作者 梁柔筠 丁强盛 曾学究 许明 张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4484-4490,共7页
背景:大量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电针能够改善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目的: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大鼠膀胱功能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暴... 背景:大量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电针能够改善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目的: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大鼠膀胱功能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暴露T8椎体下脊髓;模型组建立T8椎体下脊髓横断损伤模型;电针组建立T8椎体下脊髓横断损伤模型后第19天给予电针干预,选择“次髎”“中极”“三阴交”三穴,20 min/次,1次/d,连续干预10 d。干预结束后,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①尿流动力学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漏尿点压、膀胱最大容量、膀胱最大压力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漏尿点压、膀胱最大容量、膀胱最大压力均下降(P<0.05);②苏木精-伊红染色: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固有膜被破坏,逼尿肌肌束肥大,肌纤维排列紊乱,组织水肿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膀胱上皮细胞排列相对规则有序,膀胱纤维化及组织水肿程度相对减轻;③Masson染色:模型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纤维化程度较重,电针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纤维化程度轻于模型组;④透射电镜观察:模型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线粒体肿胀、发生空泡化,逼尿肌形态发生扭曲变形,肌间隙增宽;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线粒体轮廓略清晰可见,线粒体发生空泡化减少,肌间隙缩小;⑤Western blot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⑥结果表明: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穴可改善骶上脊髓损伤大鼠膀胱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逼尿肌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骶上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功能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逼尿肌
下载PDF
基于天枢与上巨虚穴经皮神经电刺激观察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TLR9/MyD88/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张冠林 向晶 +3 位作者 焦子远 卓越 易细芹 张泓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28-134,共7页
目的基于“合募配穴”原则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 9,TLR9)/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 目的基于“合募配穴”原则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 9,TLR9)/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88,MyD88)/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TENS治疗UC的相关机制。方法从48只SPF级成年SD大鼠中随机抽取12只作为空白组。其余36只通过2-4-6三硝基苯磺酸(2-4-6 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乙醇法制备UC大鼠模型,成模后再次随机分为模型组、TENS组、阳性药物组,每组12只。成模后第1天开始干预:模型组仅行捆绑固定;TENS组捆绑固定后刺激天枢、上巨虚两穴;阳性药物组用225 mg/kg剂量的柳氮磺胺吡啶混悬液灌胃。以上各组干预均每天1次,共10次。观察记录各组大鼠每天食量和体质量。干预结束后,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炎性因子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TLR9、My D88、NF-κB蛋白的表达量变化。结果(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出现明显溃疡面,上皮细胞大面积萎缩,炎性因子大量浸润,IL-6、TNF-α炎性因子含量升高(P<0.05);TLR9、MyD88、NF-κB蛋白表达量上调(P<0.05)。(2)与模型组相比:TENS组和阳性药物组结肠组织损坏情况较轻,上皮细胞黏液较充分,腺体分支较少,炎性细胞浸润面积小;IL-6、TNF-α含量减少(P<0.05);TLR9、NF-κB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3)与阳性药物组相比:TENS组TNF-α、IL-1β的含量及TLR9、MyD88、NF-κB蛋白表达量相对较高(P<0.05)。结论TENS能够保护肠道上皮细胞,减轻肠道炎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结肠细胞促炎因子水平,抑制TLR9/MyD88/NF-κB信号通路蛋白的过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经皮神经电刺激 TOLL样受体9 髓样分化因子88 核因子-κB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16
作者 郑秋萍 王奇 +1 位作者 刘欢欢 张泓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8期80-84,共5页
目的:量化脓毒性休克成人患者早期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估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对患者28天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174例脓毒性休克成人患者,根据患... 目的:量化脓毒性休克成人患者早期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估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对患者28天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174例脓毒性休克成人患者,根据患者28天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并计算VIS,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28天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第1个24小时最大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_(max)24h)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的174例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中,存活组114例,死亡组60例。VIS_(max)24h是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VIS_(max)24h预测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38,95%置信区间(CI)为0.771~0.906。结论:VIS_(max)24h是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较准确地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28天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 脓毒性休克 28天死亡率
下载PDF
2015—2021年CHINET儿童患者临床分离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变迁
17
作者 董方 吕志勇 +86 位作者 杨溪 杨洋 胡付品 朱德妹 徐英春 张小江 张朝霞 季萍 谢轶 康梅 王传清 王爱敏 徐元宏 黄颖 孙自镛 陈中举 倪语星 孙景勇 褚云卓 田素飞 胡志东 李金 俞云松 林洁 单斌 杜艳 郭素芳 魏莲花 邹凤梅 张泓 王春 胡云建 艾效曼 卓超 苏丹虹 郭大文 赵金英 喻华 黄湘宁 刘文恩 李艳明 金炎 邵春红 徐雪松 鄢超 王山梅 楚亚菲 张利侠 马娟 周树平 周艳 朱镭 孟晋华 胡芳芳 沈瀚 周万青 贾伟 李刚 吴劲松 卢月梅 李继红 段金菊 康建邦 马晓波 郑燕萍 郭如意 朱焱 陈运生 孟青 王世富 胡雪飞 沈继录 汪瑞忠 房华 俞碧霞 赵勇 龚萍 温开镇 张贻荣 刘江山 廖龙凤 顾洪芹 姜琳 贺雯 薛顺虹 冯佼 岳春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61,共10页
目的了解CHINET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儿童患者临床分离的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变迁。方法按CHINET耐药监测统一方案使用纸片扩散法或商品化药敏试验自动测试仪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21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临床分离... 目的了解CHINET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儿童患者临床分离的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变迁。方法按CHINET耐药监测统一方案使用纸片扩散法或商品化药敏试验自动测试仪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21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临床分离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26987株中,主要以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细菌为主,其他各菌属均有不等检出。下呼吸道标本占51.1%,居于首位,脓液及伤口分泌物占16.5%,尿液标本占9.2%。这些菌株主要分离于内科病房(38.1%)、儿科ICU(26.8%)和外科病房(18.9%)。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耐药率最高,为22.7%,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为15.6%,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低于10%。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54.1%,明显高于铜绿假单胞菌的15.6%,2020年和2021年出现下降趋势。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在新生儿期患儿的检出率(34.7%)高于其他患儿;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随患儿年龄增长检出率逐渐增高(39.9%~65.4%)。结论儿童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锯齿形变化,对大多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下降趋势。不同年龄段患儿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的检出率不同。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特征和不同菌属菌株的耐药特征存在差异。因此,在儿科对此类菌进行耐药监测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细菌耐药性 儿童 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鲍曼不动杆菌
下载PDF
2015-2021年CHINET临床分离沙雷菌属细菌耐药性变迁
18
作者 李金 胡志东 +88 位作者 杨洋 胡付品 朱德妹 汪复 谢轶 康梅 张朝霞 季萍 沈瀚 周万青 刘文恩 李艳明 俞云松 林洁 郭大文 赵金英 徐雪松 鄢超 徐元宏 黄颖 徐英春 张小江 王传清 王爱敏 王山梅 楚亚菲 喻华 黄湘宁 李继红 卓超 苏丹虹 张利侠 马娟 郭素芳 贾伟 李刚 倪语星 孙景勇 孙自镛 陈中举 单斌 杜艳 褚云卓 田素飞 汪瑞忠 房华 金炎 邵春红 刘江山 张泓 王春 胡云建 艾效曼 胡芳芳 魏莲花 邹凤梅 朱镭 孟晋华 胡雪飞 段金菊 康建邦 俞碧霞 董芳 郑红艳 沈继录 吴劲松 卢月梅 赵勇 龚萍 马晓波 郑燕青 郭如意 朱焱 冯佼 薛顺虹 陈运生 孟青 顾洪芹 温开镇 张贻荣 周树平 周艳 王世富 廖龙凤 姜琳 贺雯 窦睿 岳春雷 黄文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2,共10页
目的了解国内主要地区临床分离沙雷菌属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变迁。方法由CHINET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参与成员单位将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商业药敏测试系统按CHINET统一技术方案进行仪器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201... 目的了解国内主要地区临床分离沙雷菌属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变迁。方法由CHINET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网参与成员单位将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商业药敏测试系统按CHINET统一技术方案进行仪器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2015年1月—2021年12月从我国不同地区53所医院临床分离到的沙雷菌属17226株。分离的菌株数从2015年959株上升到2021年3588株,自门急诊患者中分离到的沙雷菌占7.3%(1265/17226),住院患者菌株占92.7%(15961/17226)。17226株沙雷菌属细菌中呼吸道标本占比最高(57.5%±2.5%),其次为血液标本(11.5%±1.5%)。7年连续监测发现除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及呋喃妥因外其他抗菌药物细菌耐药率均有所下降,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虽然耐药率数值有所反复,但仍从8.1%和8.3%降到5.3%和5.2%。成年患者来源的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头孢噻肟、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和替加环素耐药率三级医院高于二级医院,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低于二级医院。分离自儿童患者的沙雷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低于5%。分离自ICU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其他监测科室。7年监测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菌株检出率为8.2%。结论7年中沙雷菌属细菌耐药率呈缓慢下降趋势,继续加强标本及时送检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细菌耐药率下降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可有效降低耐药细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雷菌属 抗菌药物 细菌耐药性监测
下载PDF
缓释淀粉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变异性的影响
19
作者 张泓 李磊 +1 位作者 吴璟奕 黄洁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220-225,共6页
目的 探讨不同肠内营养制剂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血糖变异性,营养状况、炎症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回顾2018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49例随机血糖>11.1 mmol/L的... 目的 探讨不同肠内营养制剂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血糖变异性,营养状况、炎症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回顾2018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49例随机血糖>11.1 mmol/L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营养治疗过程中是否应用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制剂,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7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的变异性,营养指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糖变异性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平均血糖从治疗前(15.36±2.35) mmol/L下降至(9.76±1.79) mmol/L,血糖标准差从治疗前3.64±1.32下降至2.23±1.08,血糖变异系数从治疗前22.4±7.23下降至15.4±6.01,平均血糖波动幅度从治疗前(7.9±3.5) mmol/L下降到(5.2±3.1) mmol/L;而对照组血糖变异性均呈不同程度上升,平均血糖从治疗前(12.3±2.0) mmol/L上升至(14.3±1.86) mmol/L,血糖标准差从治疗前1.72±0.98上升至3.52±1.1,血糖变异系数从治疗前18.3±6.9上升至20.1±7.6,平均血糖波动幅度从治疗前(4.1±2.1) mmol/L上升至(7.2±2.3) mmol/L。治疗后两组组间血糖变异指标(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指标:除了血红蛋白外,两组治疗后各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提升(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ICU天数和总住院时间,观察组也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30.1±5.61) d,(45.7±7.39) d;观察组:(36.9±5.23) d,(56.1±9.83) d;P<0.05]。60、90 d死亡率,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1.4%vs 2.6%,4.1%vs 7.8%,P<0.05)。结论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应用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制剂,不仅可以迅速提升营养指标,还可以显著降低血糖变异度,同时减少住ICU和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应激性高血糖 缓释淀粉 肠内营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