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囊袋张力环对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术后疗效影响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郝壮 赵超 +4 位作者 蒋孟琪 张泸宁 马济远 何梦梅 周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基于荟萃分析评价术中联合植入囊袋张力环(CTR)对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全面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7个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1990年1月1日至2022年3... 目的基于荟萃分析评价术中联合植入囊袋张力环(CTR)对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全面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7个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1990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20日,收集CTR在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2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检索文献、提取数据及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4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共涉及1292例(1630眼)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方面,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CTR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组患者的BCVA均显著优于IOL植入组(均为P<0.05);在IOL倾斜角、偏心量方面,术后6个月时CTR联合IOL植入组患者较IOL植入组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晶状体前囊口面积方面,术后3个月时CTR联合IOL植入组患者大于IOL植入组(P=0.048);术后PCO发生率方面,CTR联合IOL植入组患者显著低于IOL植入组(P<0.00001);术后3个月时CTR联合IOL植入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IOL植入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结论对于高度近视患者,在白内障术中植入CTR有助于患者获得更好的BCVA、减少术后IOL倾斜与偏心、降低PCO以及囊袋皱缩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囊袋张力环 白内障手术 荟萃分析 人工晶状体倾斜 人工晶状体偏心 后发性白内障 囊袋皱缩
下载PDF
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远期视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2
作者 张泸宁 赵超 +5 位作者 何梦梅 吴桐 郝壮 郑超 马济远 周健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40-146,共7页
目的基于随机森林的算法探索影响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长期视力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08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手术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收集患儿的基线资料、手术资料和随访资料。利用随机森... 目的基于随机森林的算法探索影响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长期视力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08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手术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收集患儿的基线资料、手术资料和随访资料。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分析影响末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因素,将末次随访时BCVA(logMAR)视为因变量,对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采取两种方式拟合,模型一是将因变量视为连续性变量进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二是将因变量视为二分类变量进行随机森林分类。选取平均准确度下降、平均基尼下降前五位的变量为重要性较高的变量。利用偏依赖关系图分析这些因素对术后视力影响的规律。结果28例患儿纳入本研究,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的中位年龄19.0(4.8~39.3)月龄,IOL植入的中位年龄35.5(30.0~44.0)月龄,白内障摘除联合一期IOL植入年龄中位数36.0(23.0~47.0)月龄;单纯白内障摘除手术的中位年龄5.0(3.5~15.0)月龄;二期IOL植入中位年龄35.0(33.0~42.0)月龄。斜视10(35.7%)例、眼球震颤1(3.6%)例;中位随访时间58.5(36.0~77.0)个月,中位末次最佳矫正视力1.1(0.5~2.0)logMAR,末次随访时有斜视19(67.9%)例。根据两个模型的变量重要性排序,综合筛选出现频次最高的三个变量分别为白内障摘除年龄,植入IOL年龄以及末次随访时存在斜视。白内障摘除年龄与末次随访时BCVA的偏依赖关系显示:在5月龄前二者呈负相关,5~11月龄呈正相关,11~20月龄呈负相关;IOL植入年龄与末次随访时BCVA的偏依赖关系显示:在26月龄前二者呈负相关,在26~57月龄呈正相关,大于57月龄后无变化。末次随访时斜视与BCVA的偏依赖关系显示二者呈负相关。结论白内障摘除年龄、IOL植入年龄以及和末次随访时存在斜视是影响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远期视力的重要因素。在5月龄前行白内障摘除手术、2岁左右行白内障手术选择一期IOL植入更好,积极治疗术后的斜视是远期术后视力恢复较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眼 先天性白内障 最佳校正视力 随机森林 远期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与先天性纤维血管瞳孔膜临床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赵超 张泸宁 +3 位作者 郝壮 蒋孟琪 吴桐 周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4-639,共6页
目的:分析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和先天性纤维血管瞳孔膜(CFPM)的临床特征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3/2021-12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接受手术治疗的PHPV(PHPV组)和CFPM患儿(CFPM组)的眼部生物测量参数、临床表现、病变的... 目的:分析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和先天性纤维血管瞳孔膜(CFPM)的临床特征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3/2021-12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接受手术治疗的PHPV(PHPV组)和CFPM患儿(CFPM组)的眼部生物测量参数、临床表现、病变的形态学特点。结果:纳入PHPV患儿56例61眼,CFPM患儿24例25眼;PHPV和CFPM的发病年龄相似、无性别差异,均以单眼患病为主,其占比分别为91%和96%。PHPV合并白内障患眼可有多种并发症和眼发育异常,CFPM主要为不同程度的瞳孔区堵塞及形态异常。PHPV组和CFPM组单眼患病患儿患眼前房深度(ACD)均小于对侧眼,手术年龄≤24月龄患儿患眼眼轴长度(AL)均小于对侧眼(P<0.05);PHPV组单眼患病患儿患眼角膜直径(CD)小于对侧眼、眼压高于对侧眼(均P<0.05);CFPM组单眼患病患儿患眼与对侧眼CD、IOP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PHPV组患儿患眼ACD小于CFPM组患眼(P<0.05)。术中发现PHPV纤维血管膜组织位于晶状体后、玻璃体腔内,而CFPM纤维血管膜位于虹膜与晶状体前囊膜之间,很少累及晶状体。结论:PHPV和CFPM有非常相似的临床特点,提示PHPV和CFPM可能是永存胚胎血管(PFV)的不同表现形式,但PHPV病变范围更广、病情更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 先天性纤维血管瞳孔膜 永存胚胎血管 临床特征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双眼先天性纤维血管瞳孔膜1例
4
作者 赵超 郝壮 +3 位作者 蒋孟琪 张泸宁 吴桐 周健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60-661,共2页
患儿,男,12岁,于2018年11月就诊于外院,主诉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左眼视物模糊1年,诊断为虹膜睫状体炎,予滴眼液治疗(具体不详),未见好转,遂于2019年1月转诊至西京医院眼科。患儿一般情况无特殊,眼科专科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双眼均为0.8,裸... 患儿,男,12岁,于2018年11月就诊于外院,主诉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左眼视物模糊1年,诊断为虹膜睫状体炎,予滴眼液治疗(具体不详),未见好转,遂于2019年1月转诊至西京医院眼科。患儿一般情况无特殊,眼科专科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双眼均为0.8,裸眼视力右眼为0.5、左眼为0.4;眼压右眼为15 mmHg、左眼为16 mmHg;裂隙灯显微镜下见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KP(-)、房闪(-)、虹膜纹理清;右侧瞳孔欠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扩瞳后呈葫芦状,瞳孔缘6:00和11:00位虹膜斑片状后粘连;左侧瞳孔区有带色素的灰白色膜状物,瞳孔直径2.5~3.0 mm,对光反射存在,扩瞳后呈花瓣状,直径约3~4 mm,瞳孔缘虹膜多处斑片状后粘连(图1);双侧晶状体透明。扩瞳后检查,双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图2)。眼部B型超声检查提示眼轴长度右眼为24.7 mm,左眼为24.9 mm;双眼玻璃体轻度混浊,眼球后壁未见视网膜脱离光带(图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提示双眼黄斑结构正常(图4)。视觉电生理检查提示右眼P-VEP、F-VEP和F-ERG反应幅值均正常,左眼P-VEP高、中、低频幅值均低于右眼,高频峰时延迟,F-VEP波形存在,F-ERG各项反应幅值降低。患儿无明显眼前节炎症体征,故排除虹膜睫状体炎,初步诊断为双眼先天性纤维血管瞳孔膜(congenital fibrovascular pupillary membrane,CFPM),双眼屈光不正。因左眼瞳孔区灰白色膜状物遮挡光路,不能进行准确的屈光矫正,决定在全身麻醉下行左眼瞳孔纤维血管膜切除联合瞳孔成形术。术中使用粘弹剂分离纤维膜与晶状体前囊膜的多处粘连,见颞侧及下方瞳孔区外有多处条索状灰白色膜组织覆盖于虹膜与晶状体前囊膜之间;用球内剪沿瞳孔缘剪断纤维膜,并用撕囊镊撕除瞳孔区外虹膜深层的膜组织。术后瞳孔区透明,瞳孔恢复圆形、位置居中(图5)。纤维膜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为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少量血管及散在分布的色素细胞(图6)。术后3个月,视力右眼为-3.75 DS/-1.0 DC×165°→1.0、左眼为-3.50 DS/-1.25 DC×5°→1.0-1;双眼眼压为12~13 mmHg。左眼前节无炎症反应,瞳孔圆形、居中,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透明;右眼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睫状体炎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对光反射 纤维结缔组织 瞳孔区 瞳孔缘 双眼结膜 扩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