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温度循环加速退化试验的光纤连接器寿命评估
1
作者 张楠 冯业为 +2 位作者 李鹏 张泽明 张雯 《环境技术》 2024年第2期146-153,共8页
针对光纤连接器在温度交替变化下寿命评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修正Coffin-Manson模型的寿命评估方法。首先,分析了光纤连接器失效模式、机理。接着,开展光纤连接器多个加速应力水平下的温度循环加速退化试验,基于插入损耗加速退化数... 针对光纤连接器在温度交替变化下寿命评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修正Coffin-Manson模型的寿命评估方法。首先,分析了光纤连接器失效模式、机理。接着,开展光纤连接器多个加速应力水平下的温度循环加速退化试验,基于插入损耗加速退化数据建立幂函数退化轨迹模型。然后,结合插入损耗的失效阈值,通过假设检验推导不同加速应力水平下光纤连接器的伪失效寿命。最后,引入修正Coffin-Manson加速模型,进而外推空间环境下光纤连接器寿命。本方法评估的某光纤连接器在实际应力水平下的寿命与实际寿命比较接近,验证了修正Coffin-Manson模型方法对光纤连接器寿命评估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连接器 寿命 修正Coffin-Manson模型 温度循环试验 加速退化试验
下载PDF
政府采购三年行动方案 破立并举重塑市场形态
2
作者 张泽明 《中国招标》 2025年第3期73-77,共5页
202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政府采购领域“整顿市场秩序、建设法规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国办发[2024]33号,以下简称33号文),这是近年来国家首次出台以3年为周期的政府采购专项整治行动。从该方案“... 202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政府采购领域“整顿市场秩序、建设法规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国办发[2024]33号,以下简称33号文),这是近年来国家首次出台以3年为周期的政府采购专项整治行动。从该方案“整、建、促”的工作思路,不仅可以对今后一段时期政府采购监管的力度与粒度有深刻感知,也可以一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政府采购法》)修订方向,明晰政府采购政策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采购法》 政府采购 国务院办公厅 工作思路 市场秩序 行动方案 三年 促进产业发展
下载PDF
由财政部征求意见稿看本国产品认定模式的构建
3
作者 张泽明 《中国招标》 2025年第2期16-20,共5页
2024年12月5日,财政部对外发布了《关于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及实施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文件揭开了财政部对国货认定难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的“面纱”,对领会政府采... 2024年12月5日,财政部对外发布了《关于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及实施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文件揭开了财政部对国货认定难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的“面纱”,对领会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认定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揽子解决方案 征求意见稿 产品认定 政府采购领域 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 财政部 通知
下载PDF
政府绿色采购法治建设若干要点分析
4
作者 张泽明 《中国招标》 2025年第4期69-72,78,共5页
202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政府采购领域“整顿市场秩序、建设法规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国办发[2024]33号,以下简称33号文),对绿色采购工作作出新的部署。自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以来,绿色... 202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政府采购领域“整顿市场秩序、建设法规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国办发[2024]33号,以下简称33号文),对绿色采购工作作出新的部署。自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以来,绿色采购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目前我国政府采购绿色产品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当下我国政府绿色采购由于需要协调的目标较多,在政府绿色采购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通过加强法治建设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法治建设 法规体系 政府采购 碳中和
下载PDF
2025年中俄科技合作不确定性增加
5
作者 唐新华 张泽明 施晨欣 《国际政治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1-188,共8页
2025年是巩固和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一年,科技与产业合作成为强化中俄双边关系的新增长点,科技创新合作也成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的新支柱,推动亚欧地区创新发展和数字互联互通;中俄科技合作... 2025年是巩固和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一年,科技与产业合作成为强化中俄双边关系的新增长点,科技创新合作也成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的新支柱,推动亚欧地区创新发展和数字互联互通;中俄科技合作将在“全球南方”国家中发挥持续性的创新引领作用,推动“全球南方”国家构建更加包容的数字经济伙伴关系;中俄在人工智能、外空安全、能源安全、气候治理、绿色贸易等全球治理的热点领域合作将进一步深化,推动全球科技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科技合作
下载PDF
26号令对评标专家及专家库管理的四重影响
6
作者 张泽明 《中国招标》 2025年第1期11-15,共5页
《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26号,以下简称26号令)已正式印发,于2025年1月1日开始施行,用以取代原《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29号,以下简称29号令)。26号令从正式印发到施... 《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26号,以下简称26号令)已正式印发,于2025年1月1日开始施行,用以取代原《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29号,以下简称29号令)。26号令从正式印发到施行,留出了大致3个月的缓冲期,为行业及时调整评标专家及专家库管理方式留足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标专家 国家发展改革委 缓冲期 《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
下载PDF
改性及取向玄武岩纤维增强烟片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7
作者 周博文 李伟帅 +4 位作者 张泽明 党东营 黄存盛 张德伟 汪传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9,共11页
用锆酸酯对玄武岩纤维(BF)进行表面改性,并对烟片胶(RSS)基体内的BF进行取向,研究了不同长度、添加份数和取向方式对BF/RSS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BF及添加BF未取向的BF/RSS复合材料相比较,BF取向的BF/RSS复合材料的综... 用锆酸酯对玄武岩纤维(BF)进行表面改性,并对烟片胶(RSS)基体内的BF进行取向,研究了不同长度、添加份数和取向方式对BF/RSS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BF及添加BF未取向的BF/RSS复合材料相比较,BF取向的BF/RSS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其中,长度为3 mm、添加份数为5 phr并经径向取向的BF/RSS复合材料相较于其它长度、份数及取向方式的综合性能最好,300%定伸应力增加了22.8%,撕裂强度提高了25%,且Payne效应较弱,损耗因子峰值小,扫描电镜分析表明BF在RSS基体中的分散性较好。BF长度为6 mm、添加份数为5 phr并经过径向取向制得的复合材料,在胶轮转速720 r/min、冲击速度120 c/min条件下,耐切割性能最优提高了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烟片胶 改性 锆酸酯 短纤维复合材料
下载PDF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高压基性麻粒岩成因与构造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双鹏 张泽明 +3 位作者 田作林 芦维瑞 张成圆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15,共20页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杂岩中存在典型的泥质、长英质和基性高压麻粒岩。但是,高压麻粒岩在南迦巴瓦杂岩中的分布范围、变质条件和变质时间是否存在空间上的变化并不明确。本文对南迦巴瓦杂岩西南部巴嘎地区的高压基性麻粒岩进行了...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杂岩中存在典型的泥质、长英质和基性高压麻粒岩。但是,高压麻粒岩在南迦巴瓦杂岩中的分布范围、变质条件和变质时间是否存在空间上的变化并不明确。本文对南迦巴瓦杂岩西南部巴嘎地区的高压基性麻粒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巴嘎高压基性麻粒岩由石榴子石、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和石英组成,石榴子石变斑晶发育生长成分环带。识别出三期矿物组合:进变质矿物组合M1为石榴子石变斑晶核部及其矿物包裹体,包括石榴子石、石英、榍石和磷灰石;峰期矿物组合M2为变斑晶石榴子石边部和基质矿物,即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金红石+熔体;退变质矿物组合M3呈冠状体或基质产出,其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单斜辉石+黑云母+石英+榍石。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峰期变质条件约为1.5 GPa和915℃,具有顺时针P-T轨迹,退变质的早期和晚期分别为近等温降压和降温降压过程。高压基性麻粒岩在峰期条件下发生了明显的部分熔融,含~26%(体积)的熔体,其退变质和熔体结晶作用很可能发生在26~14 Ma。本文和研究区现有研究成果表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杂岩中的高压麻粒岩广泛分布,从东北部的加拉、直白和派乡延伸到西南部的巴嘎沟,形成了一条长度超过80 km的高压麻粒岩带。整个带中的高压麻粒岩具有类似的变质条件和持续时间,是印度大陆地壳平缓俯冲并经历了高温和高压变质与部分熔融的产物,构成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加厚下地壳。大量高压麻粒岩强烈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可能为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提供了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基性麻粒岩 P-T-T轨迹 部分熔融 南迦巴瓦杂岩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2050m)榴辉岩岩石化学研究 被引量:107
9
作者 张泽明 许志琴 +5 位作者 刘福来 游振东 沈昆 杨经绥 李天福 陈世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42,共16页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位于江苏东海县,即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东部。该钻孔100至2050m井段钻遇的岩石主要是超高压变质的榴辉岩、副片麻岩、正片麻岩、石榴石橄榄岩,以及少量的石英岩和片岩,其中榴辉岩的总厚度达1200m。这些榴...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位于江苏东海县,即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东部。该钻孔100至2050m井段钻遇的岩石主要是超高压变质的榴辉岩、副片麻岩、正片麻岩、石榴石橄榄岩,以及少量的石英岩和片岩,其中榴辉岩的总厚度达1200m。这些榴辉岩具不同矿物组成和不同的全岩化学成分,据此可划分为高硅型、高铝型、高钛型、高钛铁型、高镁型和正常型榴辉岩。正常型榴辉岩SiO2=55%-43%,TiO2<2%,Al2O3<18%,MgO<11%,Na2O+K2O=1.5%-8.2%,CaO=4.2%-13.1%和FeOT=5.3%-18.1%,多呈LREE富集的REE型式;高Si榴辉岩具较高SiO2(55%-63%)和Na2O+K2O(2.9%-7.8%)含量,REE配分型式为LREE富集的正Eu异常型;高Mg榴辉岩与石榴石橄榄岩共生,特征是富MgO(12.2%-17.1%),贫Na2O和K2O,具有较低的REE含量;高Al榴辉岩的Al2O3含量大于18%,REE配分型式为LREE富集型,且多具有正Eu异常;高Ti榴辉岩具有较低的SiO2(<45%),较高的TiO2(3%-6%)含量;高Ti-Fe型榴辉岩具异常的化学成分,具有最低的SiO2含量和最高的TiO2和FeOT含量,以及很低的REE总量,并呈LREE和HREE亏损,MREE富集的配分型式。研究显示,榴辉岩的原岩是多成因的,很可能是起源于不均匀的地幔源区,而且强烈的结晶分异作用又使其成分发生明显的变化。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科学钻探 榴辉岩 地球化学 大别-苏鲁造山带
下载PDF
冈底斯岩浆弧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66
10
作者 张泽明 丁慧霞 +1 位作者 董昕 田作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5-294,共20页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冈底斯岩浆弧是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长期俯冲导致的中生代岩浆作用的产物,而且在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过程中叠加了强烈的新生代岩浆作用,是世界上典型的复合型大陆岩浆弧,也是研究增生与碰撞造山作用和大陆地壳生长与...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冈底斯岩浆弧是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长期俯冲导致的中生代岩浆作用的产物,而且在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过程中叠加了强烈的新生代岩浆作用,是世界上典型的复合型大陆岩浆弧,也是研究增生与碰撞造山作用和大陆地壳生长与再造的天然实验室。基于岩浆、变质和成矿作用研究成果,我们将冈底斯弧的形成与演化历史划分5期,即新特提斯洋早期俯冲、新特提斯洋中脊俯冲、新特提斯洋晚期俯冲、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和后碰撞期。第1期发生在晚白垩世之前,是以新特提斯洋岩石圈的长期俯冲、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钙碱性弧岩浆岩为特征。长期的幔源岩浆作用导致了整个冈底斯弧发生显著的新生地壳生长,并在岩浆弧西部形成了一个大型的与俯冲相关的斑岩型铜矿。第2期发生在晚白垩世,活动的新特提斯洋中脊发生俯冲,软流软圈沿板片窗上涌,使上升的软流圈、地幔楔和俯冲洋壳发生部分熔融,导致了强烈的幔源岩浆作用和显著的新生地壳生长与加厚,并以不同类型和不同成分岩浆岩的同时发育和伴随的高温变质作用为特征。第3期发生在晚白垩世晚期,为新特提斯洋脊俯冲后残余大洋岩石圈的俯冲期,以正常的弧型岩浆作用为特征。第4期发生在古新世至中始新世,伴随印度与亚洲大陆的碰撞,俯冲的新特提斯洋岩石圈回转和断离引起软流圈上涌,诱发了强烈的幔源岩浆作用。在此阶段,大陆碰撞导致的地壳挤压缩短和幔源岩浆的底侵与增生,使冈底斯弧经历了显著的地壳生长和加厚,新生和古老加厚下地壳的高压、高温变质和部分熔融,幔源和壳源岩浆岩的共生和强烈的岩浆混合。所形成的I型花岗岩大多继承了新生地壳弧型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并多显出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在岩浆弧北部形成了一系列与起源于古老地壳花岗岩相关的Pb-Zn矿床。第5期发生在晚渐新世到早-中中新世的后碰撞挤压过程中,以地壳的继续加厚,加厚下地壳的高温变质、部分熔融和埃达克质岩石的形成为特征。在岩浆弧东段南部形成了一系列与起源于新生加厚下地壳埃达克质岩石相关的斑岩型Cu-Au-Mo矿。冈底斯带的多期岩浆、变质与成矿作用为其从新特提斯洋俯冲到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限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岩浆弧 俯冲与碰撞 地壳生长与加厚 高温变质与部分熔融 岩浆成矿作用 青藏高原南部
下载PDF
大别-苏鲁榴辉岩带的岩石学、变质作用过程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81
11
作者 张泽明 游振东 +1 位作者 韩郁菁 桑隆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06-325,共20页
秦岭-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是华北与扬子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以榴辉岩为代表的高压超压变质岩的研究将为整个造山带形成与演化历史的建立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分布于大别和苏鲁地区的榴辉岩进行了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化学及... 秦岭-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是华北与扬子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以榴辉岩为代表的高压超压变质岩的研究将为整个造山带形成与演化历史的建立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分布于大别和苏鲁地区的榴辉岩进行了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化学及年代学研究,获得了以下认识:(1)榴辉岩可分成低温高压榴辉岩和超高压榴辉岩。超高压榴辉岩分布于前寒武纪的大别、东海、胶东和胶南变质杂岩之中,低温高压榴辉岩分布于中晚元古代的红安群、松宿群和苏家河群变质岩系之中。在大别山地区,超高压榴辉岩、高压榴辉岩,以及绿帘-蓝片岩成带状,从北到南依次平行于造山带展布。(2)大别山地区的高压榴辉岩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是:450-550℃,1.4-1.6GPa。超高压榴辉岩变质条件是:650-870℃,>2.7-2.9GPa,苏鲁地区的超高压榴辉岩是820-1000℃,>2,8-3.1GPa,榴辉岩的形成温度从西向东逐渐升高。(3)榴辉岩经历了绿帘角闪岩相→榴辉岩相→角闪岩相→绿帘-角闪岩相或绿帘-蓝片岩相→绿片岩相5期变质作用。超高压榴辉岩变质作用PTt轨迹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进变质作用为缓慢升温显著增压过程,退变质作用早期为近等温迅速降压过程,中期具近等压降温特征,晚期为近等温降压过程。(4)大别-苏鲁地区至少经历了两期高压变质作用,加里东期夹持于华北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岩石学 变质作用 成因 变质岩
下载PDF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中的石榴辉石岩——印度大陆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至80~100km深度的证据 被引量:56
12
作者 张泽明 郑来林 +2 位作者 王金丽 赵旭东 石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中,石榴辉石岩呈透镜状产于麻粒岩相变质的长英质片麻岩和泥质片岩之中。石榴辉石岩主要由富铁铝榴石的石榴子石和透辉石组成,含少量的金红石、榍石和石英,不含斜长石和角闪石,是榴辉岩相高压变质作用的... 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中,石榴辉石岩呈透镜状产于麻粒岩相变质的长英质片麻岩和泥质片岩之中。石榴辉石岩主要由富铁铝榴石的石榴子石和透辉石组成,含少量的金红石、榍石和石英,不含斜长石和角闪石,是榴辉岩相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其原岩相当于基性—超基性层状侵入体中的辉长岩。在高压岩石快速抬升的过程中叠加了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石榴辉石岩峰期变质作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是800~900°C和2.6~2.8GPa,变质时代可能为50Ma。本研究成果,以及超高压变质岩在西喜马拉雅构造结和榴辉岩在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存在,表明整个喜马拉雅造山带,从西构造结到东构造结,都经历了古近纪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证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的俯冲深度至少达到了80~10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石榴辉石岩 榴辉岩相变质作用 大陆深俯冲
下载PDF
青藏高原拉萨地体北部的前寒武纪变质作用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29
13
作者 张泽明 董昕 +3 位作者 耿官升 王伟 于飞 刘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9-456,共8页
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体中分布的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变质岩一直被认为是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但并没有获得可靠的年代学证据。本文运用原位锆石U-Pb定年方法,在拉萨地体北部那果地区的变质岩中获得了约720Ma的变质年龄,从而证明拉萨地体北部... 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体中分布的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变质岩一直被认为是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但并没有获得可靠的年代学证据。本文运用原位锆石U-Pb定年方法,在拉萨地体北部那果地区的变质岩中获得了约720Ma的变质年龄,从而证明拉萨地体北部在新古元代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和近同期的岩浆作用。基于这一成果和在拉萨地体中、南部高级变质岩中陆续获得的中、新生代变质年龄,对拉萨地体变质作用的时、空变化及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体 念青唐古拉岩群 锆石U-PB年龄 前寒武纪变质作用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地质年代学和前寒武纪构造演化 被引量:38
14
作者 张泽明 王金丽 +1 位作者 赵国春 石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77-1487,共11页
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构造结,印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以南的南迦巴瓦岩群经历了高压变质作用和强烈的部分熔融与混合岩化作用。本文选择广泛分布的长英质片麻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除个别岩石保存了由石榴石+蓝晶石十三元长石+... 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构造结,印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以南的南迦巴瓦岩群经历了高压变质作用和强烈的部分熔融与混合岩化作用。本文选择广泛分布的长英质片麻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除个别岩石保存了由石榴石+蓝晶石十三元长石+石英组成的高压泥质麻粒岩相变质矿物组合以外,大多数片麻岩具有角闪岩相变质矿物组合,它们的原岩包括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并具有岩浆弧花岗岩的化学成分特征。片麻岩中的锆石普遍具有核-边结构。SARIMP 和 LA-ICP-MS 原位分析表明,锆石的边缘给出了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多期变质和岩浆事件年龄(500~10Ma),而锆石的核部给出了前寒武纪年龄,但主要集中在~2500Ma,~1800Ma,~1600Ma 和~1000Ma。所分析的锆石区域具有明显的岩浆结晶环带和高的 Th/U 比值,表明它们所指示的是多期岩浆活动事件年代。这些年代峰值与整个高喜马拉雅结晶杂岩及印度陆块所获得的前寒武纪构造热事件年龄及分布特征基本上可以对比。因此,我们认为南迦巴瓦岩群及高喜马拉雅结晶杂岩的原岩是由新太古代至新元古代形成的多期岩浆岩组成,并作为印度陆块的一部分经历了 Columbia、Rodinia 和 Gondwana 超大陆的形成与裂解过程,以及喜马拉雅期的区域变质与岩浆作用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迦巴瓦杂岩 麻粒岩 地质年代学 喜马拉雅造山带 前寒武纪构造-岩浆热事件 超大陆
下载PDF
南苏鲁造山带根部的物质组成及变质作用 被引量:28
15
作者 张泽明 许志琴 +4 位作者 刘福来 孟繁聪 杨天南 李天福 殷秀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09-616,共8页
在南苏鲁地区,大陆造山带根部主要由5种不同化学成分的岩石类型组成,分别以石榴石橄榄岩、榴辉岩、片麻岩、石英岩和大理岩为代表。它们的原岩是古老的花岗质侵入岩、表壳岩和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并一起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正变质的... 在南苏鲁地区,大陆造山带根部主要由5种不同化学成分的岩石类型组成,分别以石榴石橄榄岩、榴辉岩、片麻岩、石英岩和大理岩为代表。它们的原岩是古老的花岗质侵入岩、表壳岩和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并一起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正变质的花岗质片麻岩是超高压变质带的主要组成部分,构成了花岗质和奥长花岗质岩石组合,不同于典型的TTG岩系。变质火山岩具有双峰式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很可能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除幔源石榴石橄榄岩以外,其他各种岩石都具有可变的、但均低于正常变质岩的氧同位素值,表明其原岩曾在地壳浅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水-岩交换作用,并在整个超高压变质过程中保持其米级尺度的不均匀性。新的温、压计算结果表明,石榴石橄榄岩的形成条件可能是1100~1200℃和6.5~8.0GPa,地热梯度等于或小于5℃/km,即以前认为变质作用不可能达到的“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造山带根部 超高压变质作用 物质组成 pT条件 南苏鲁地区
下载PDF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变质作用与部分熔融 被引量:29
16
作者 张泽明 董昕 +2 位作者 丁慧霞 田作林 向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313-2341,共29页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核心由高级变质岩系和淡色花岗岩构成,是研究碰撞造山作用和板块构造的天然实验室。本文评述了喜马拉雅造山带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和存在的争议,主要内容包括:(1)造山带核部具有"三明治"结构...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核心由高级变质岩系和淡色花岗岩构成,是研究碰撞造山作用和板块构造的天然实验室。本文评述了喜马拉雅造山带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和存在的争议,主要内容包括:(1)造山带核部具有"三明治"结构,高级变质和部分熔融的高喜马拉雅系列(GHS)夹持在较低级变质的特提斯喜马拉雅系列(THS)和低喜马拉雅系列(LHS)之中,GHS的变质作用程度具有向上和向下部构造层位降低的特征。高喜马拉雅系列主要由高压麻粒岩相到榴辉岩相的变质岩组成,具有>1.2~1.6GPa和>700~800℃峰期变质条件,顺时针型变质作用P-T轨迹,其进变质以增温增压为特征,退变质早期为近等温或增温降压过程,晚期为降温降压和近等压降温过程;(2)在造山带西段,紧邻缝合带产出的超高压变质岩具有4.4~4.8GPa和560~760℃的峰期变质条件和顺时针型P-T轨迹,并在退变质中期出现加热过程;(3)尽管造山带的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形成在中、高温条件下,但岩石中的石榴石都保存有明显的主量和微量元素生长成分环带特征;(4)造山带变质核下部发育反转的中、高压型变质序列;(5)在造山带核部,变泥质和长英质麻粒岩的强烈部分熔融主要是增压、增温进变质过程中的白云母和黑云母脱水熔融,和近等温或增温降压过程中的黑云母脱水熔融,可以形成花岗质和英云闪长质熔体。加厚下地壳的高变质温度足以使各种成分岩石(包括基性岩)发生深熔,而不需要外来热源;(6)造山带变质核经历了长期的变质演化过程,其进变质始于~47Ma,峰期变质发生在~25Ma,退变质持续到~15Ma。这些岩石也记录了持续的(超过20Myr)高温变质和部分熔融过程。在造山带西段的超高压变质岩具有~46Ma的峰期变质年龄和~40Ma的退变质年龄,所以经历了一个快速俯冲与折返过程;(7)印度大陆西缘与岛弧的碰撞(造山带西段)和印度大陆东缘与大陆弧的碰撞时间一致,为~50Ma;(8)在造山带西段,印度大陆的深和陡俯冲形成了超高压变质岩;而在造山带中段,印度大陆的平缓俯冲形成了中高压变质岩;(9)构造变质不连续在变质核中广泛存在。多重有序逆冲和无序逆冲导致的岩片叠置控制着造山带的地壳结构;(10)现有的构造模型,包括楔形挤出、隧道流、临界楔和构造楔模型,都不能全面合理地解释造山带变质核部的折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变质作用 部分熔融 持续时间 构造叠置 喜马拉雅造山带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海水与沉积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 被引量:47
17
作者 张泽明 张洪海 +1 位作者 李建龙 杨桂朋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8-356,共9页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塑化剂产品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化合物,准确分析海洋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种类、组成及浓度水平,对认识PAEs在海洋环境的迁移变化及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海水与沉积...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塑化剂产品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化合物,准确分析海洋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种类、组成及浓度水平,对认识PAEs在海洋环境的迁移变化及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海水与沉积物中PAEs的方法,确定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等最佳实验条件。本方法测定海水与沉积物中PAEs含量的精密度为±10%,检出限分别为0.04~0.32 ng/L和0.12~1.60μg/kg;除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外,海水中PAEs回收率为68.0%~114.0%,沉积物中PAEs回收率为76.4%~105.0%。利用本方法测得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水体与沉积物中PAEs的浓度分别为0.270~1.39μg/L和0.79~34.8μg/kg。实验表明,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大大缩减了海水萃取体积,能够应用于近岸海水与沉积物中PAEs含量的准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海水 沉积物
下载PDF
冈底斯岩浆弧东段米林地区晚渐新世花岗岩成因
18
作者 王迪 张泽明 李文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7-466,共20页
青藏高原南部的冈底斯岩浆弧广泛发育新生代的花岗岩,然而这些花岗岩的成因仍存在争议。本文对冈底斯东段米林地区的晚渐新世二云母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全岩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花岗岩为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偏铝质,... 青藏高原南部的冈底斯岩浆弧广泛发育新生代的花岗岩,然而这些花岗岩的成因仍存在争议。本文对冈底斯东段米林地区的晚渐新世二云母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全岩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花岗岩为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偏铝质,富集轻稀土元素和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Nb、Ta、Ti等高场强元素,高Sr、低Y,具有较高的Sr/Y比值(37~85),显示出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所研究的二云母花岗岩结晶年龄为~26.6 Ma。这些花岗岩中的锆石具有较低的正εHf(t)值(+0.4~+7.3)。综合现有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冈底斯弧东段的晚渐新世花岗岩起源于加厚下地壳始新世弧岩浆岩的部分熔融,但具有古老地壳物质的贡献。印度与亚洲大陆的持续汇聚导致冈底斯弧地壳加厚,加厚下地壳发生高级变质和部分熔融形成了晚渐新世的埃达克质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弧 晚渐新世 埃达克质花岗岩 地壳加厚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冈底斯带南部的紫苏花岗岩:安第斯型造山作用的证据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泽明 王金丽 +5 位作者 董昕 赵国春 于飞 王伟 刘峰 耿官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07-1720,共14页
青藏高原南部白垩纪形成的冈底斯岩基是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向北部的欧亚大陆之下俯冲形成的安第斯型会聚板块边缘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研究证明,冈底斯岩基主要由钙碱性和埃达克质的花岗闪长岩组成,但本文报道了在冈底斯带东南缘产出... 青藏高原南部白垩纪形成的冈底斯岩基是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向北部的欧亚大陆之下俯冲形成的安第斯型会聚板块边缘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研究证明,冈底斯岩基主要由钙碱性和埃达克质的花岗闪长岩组成,但本文报道了在冈底斯带东南缘产出的紫苏花岗岩。这种岩石主要由中长石、微斜长石、顽火辉石、透辉石、石英、富钛的黑云母和角闪石组成。在化学成分上,其铁镁指数FeO/(FeO+MgO)=0.47~0.50,钙碱指数MALI为-3.97~+0.11,铝饱和指数ASI为0.83~0.92,是典型的镁质、钙碱性、准铝质紫苏花岗岩。计算出的结晶温度为850~950℃,压力>0.4GPa,形成深度为13~15km。紫苏花岗岩中的锆石为岩浆结晶成因,两个样品的U-Pb定年分别给出了87Ma的相同加权平均年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冈底斯带南缘晚白垩纪的紫苏花岗岩形成在典型的大陆岩浆弧环境。紫苏花岗岩和伴生高温麻粒岩的存在为冈底斯带在晚中生代经历的安第斯型造山作用提供了更加确凿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岩基 紫苏花岗岩 岩石学 锆石U-PB定年 安第斯型造山作用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榴辉岩的岩石学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泽明 张金凤 +4 位作者 许志琴 刘福来 杨经绥 肖益林 沈昆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05-217,共13页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5000m主孔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该钻孔0~2000m主要由榴辉岩、片麻岩、石榴石橄榄岩和少量片岩和石英岩组成。累积厚度达1000多米的榴辉岩具有不同的矿物组成、不同的矿物含量和不同的全岩化学成分,可划分成...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5000m主孔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该钻孔0~2000m主要由榴辉岩、片麻岩、石榴石橄榄岩和少量片岩和石英岩组成。累积厚度达1000多米的榴辉岩具有不同的矿物组成、不同的矿物含量和不同的全岩化学成分,可划分成富Si的石英榴辉岩、富Ti的金红石榴辉岩、富Al的多硅白云母和蓝晶石榴辉岩、富Mg的双矿物榴辉岩和具有正常玄武岩成分的普通榴辉岩。榴辉岩的原岩包括基性层状侵入岩和变质表壳岩。榴辉岩全岩成分对石榴石和绿辉石中某些化学组分的含量有明显控制,而且直接影响到变质条件估算的准确性。扩散成分环带的广泛发育表明超高压矿物在早期退变质过程中发生了成分再平衡。这一事实以及具有成分生长环带石榴石变斑晶的存在,为榴辉岩形成在更高温度(>940℃)和更高压力(>4.5GPa)条件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超高压变质作用 矿物化学 岩石化学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