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解质(NaCl和KCl)及其混合物含水溶液在298.15K下的粘度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海朗 张锁江 +1 位作者 陈庚华 韩世钧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11-216,共6页
在298.15K下,测量了NaCl、KCl及其不同摩尔比下的混合物的水溶液的粘度及密度,浓度从很稀直至饱和、甚至过饱和.通过在现有的扩展Jones─Dole型方程中加入摩尔浓度的立方项,所得Jones─Dole型方程可在更高浓度范围内很好地表达所研... 在298.15K下,测量了NaCl、KCl及其不同摩尔比下的混合物的水溶液的粘度及密度,浓度从很稀直至饱和、甚至过饱和.通过在现有的扩展Jones─Dole型方程中加入摩尔浓度的立方项,所得Jones─Dole型方程可在更高浓度范围内很好地表达所研究体系的粘度.随着浓度的提高,更高浓度次项需加入.用简单加和规则计算了混合物溶液的粘度,其结果与实验值在低浓度下相近,可解释为,有足够的水用来水化离子,离子间的作用对粘度几乎无影响;随着浓度的增加,计算值比实验值越来越小,因为离子间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并且各自的浓度由于彼此的存在和作用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度 电解质溶液 Jones-Dole方程 氯化钠 氯化钾
下载PDF
镁二次电池研究评述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海朗 王文继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16,共4页
镁二次电池是有望用于电动汽车的“绿色”蓄电池 ,比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更多优点。组成镁二次电池的核心是镁负极、电解质溶液及能嵌入Mg2 +的正极材料。能用于镁二次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仅有RMgX衍生物的醚溶液 ;在可选的Co3 O4、V2 O5和M... 镁二次电池是有望用于电动汽车的“绿色”蓄电池 ,比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更多优点。组成镁二次电池的核心是镁负极、电解质溶液及能嵌入Mg2 +的正极材料。能用于镁二次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仅有RMgX衍生物的醚溶液 ;在可选的Co3 O4、V2 O5和Mo3 O4正极材料中Mo3 O4最好。镁负极由复杂的吸收过程控制 ,被吸收的组分主要取决于所用电解质。镁电极的循环效率由镁沉积的形态决定。指出改进电解质溶液如用混合溶剂、混合电解质和支持电解质及增大阴离子等 ,改进正极如掺杂 ,可改进镁二次电池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二次电池 研究 电极 嵌入 电解质溶液 非水溶剂
下载PDF
镁离子二次电池正极“嵌入”材料研究评述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海朗 王文继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综述了迄今为止关于镁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镁离子二次电池称得上是有望用于电动汽车的“绿色”蓄电池。它的原理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相同;但在某些方面比锂离子二次电池更具优势。本文也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 镁离子二次电池 正极材料 嵌入 综述 电动汽车 蓄电池
下载PDF
镁电沉积研究评述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海朗 王文继 张锁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3-297,共5页
Mg离子二次电池是有望用于电动汽车的"绿色"蓄电池,它比Li离子二次电池低价、较高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及可大电流、大容量放电 本文对迄今为止关于镁的电沉积及镁离子二次电池的电解质溶液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电沉积 镁离子二次电池 电解质溶液 格林试剂 负极 电化学
下载PDF
CHCl_3和CH_2Cl_2与正碳醇(C_1~C_4)二元系303.15K的粘度性质的测量与研究
5
作者 张海朗 韩世钧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3-57,共5页
为研究液体的性质与微观结构(分子的大小、形状和排布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等)的关系,测定了氯仿、二氯甲烷与正碳醇(C1 ̄C4)二元系于303.15K的粘度与密度。得到相应超额粘度和相互作用常数d等。较详细地讨论了实验结果与... 为研究液体的性质与微观结构(分子的大小、形状和排布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等)的关系,测定了氯仿、二氯甲烷与正碳醇(C1 ̄C4)二元系于303.15K的粘度与密度。得到相应超额粘度和相互作用常数d等。较详细地讨论了实验结果与液体结构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度 氯仿 二氯甲烷 正碳醇 二元系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动力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6
作者 张海朗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7年第B11期53-54,共2页
锂离子电池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重要。目前主要应用在手机用和笔记本电脑用的电池,并在技术上比较成熟。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和能源危机的日趋严重,迫切需要开发本身环保和高能量密度的电动车;而能开发出性能优良的动力... 锂离子电池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重要。目前主要应用在手机用和笔记本电脑用的电池,并在技术上比较成熟。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和能源危机的日趋严重,迫切需要开发本身环保和高能量密度的电动车;而能开发出性能优良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方可能实现这一目标。所以,开发动力锂离子电池成为锂离子电池的当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也是难点。成功开发出性能优良(即高安全、高环保、高能量密度、高容量、高功率、长循环寿命、良好的高倍率性能和价格低廉)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是要开发出性能优良的组成其的关键材料,即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隔膜和集流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高能量密度 笔记本电脑 能源危机 环境污染 循环寿命
下载PDF
PrOH-H_2O混合溶剂中LiCl,NaCl的电导研究
7
作者 张锁江 张海朗 +1 位作者 陈庚华 韩世钧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1157-1162,共6页
本文设计并制作一套可搅拌U型电导池,并用其测定了LiCl,NaCl在PrOH—H_2O二元混合溶剂中的摩尔电导 应用Fuoss-Onsager电导方程关联得到A_0,a^-及K_A,并据此探讨了LiCl.NaCl-PrOH-H_2O体系的微观结构及相互作用.
关键词 摩尔电导 电导池 缔合常数 氯化锂 氯化钠
下载PDF
Li/Mn比对改性LiMn_2O_4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影响
8
作者 叶兰 张海朗 汝坤林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6-539,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对LiMn2O4进行Al,Mg,F的复合掺杂,并考察了Li/Mn比对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材料的晶体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进行表征,而其电化学性能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恒流充放电进行表征。制备样品的CV图具有尖晶石典... 采用溶胶-凝胶法对LiMn2O4进行Al,Mg,F的复合掺杂,并考察了Li/Mn比对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材料的晶体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进行表征,而其电化学性能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恒流充放电进行表征。制备样品的CV图具有尖晶石典型的两对氧化-还原峰;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LiAl0.03Mg0.03Mn1.91O4F0.05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这是由于在多元素复合掺杂的基础上,由于F的引入,使得Li/Mn比最小时,可以有效地抑制Jahn-Teller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复合掺杂 循环性能
下载PDF
尖晶石LiMn_2O_4改性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万福成 田建坤 张海朗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97-701,共5页
LiMn2O4作为未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基材,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但它在循环过程中存在着容量衰减的问题,是制约它商品化的最重要因素。介绍了几种容量衰减机理:Mn的溶解,Jahn-Teller效应以及电解液的分解。表面修饰是抑制尖晶石LiMn... LiMn2O4作为未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基材,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但它在循环过程中存在着容量衰减的问题,是制约它商品化的最重要因素。介绍了几种容量衰减机理:Mn的溶解,Jahn-Teller效应以及电解液的分解。表面修饰是抑制尖晶石LiMn2O4容量衰减的有效方法。详细阐述了近年来有关尖晶石LiMn2O4表面改性的研究与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酸锂 研究进展 包覆 表面改姓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建坤 王滨 +1 位作者 万福成 张海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2-144,147,共4页
采用柠檬酸为络合剂,新型无氨共沉淀法合成了LiNi_(0.5)Co_(0.2)Mn_(0.3)O_2材料,通过XRD、CV和电化学性能测试与溶胶-凝胶法和流变相法得到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型无氨共沉淀法得到的材料具有更完美的层状结构,最小的阳离... 采用柠檬酸为络合剂,新型无氨共沉淀法合成了LiNi_(0.5)Co_(0.2)Mn_(0.3)O_2材料,通过XRD、CV和电化学性能测试与溶胶-凝胶法和流变相法得到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型无氨共沉淀法得到的材料具有更完美的层状结构,最小的阳离子混排度。电化学测试说明不论是常温还是高温,共沉淀法得到的材料具有最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该材料在2.5~4.6V范围内,0.2C时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92.0mAh/g(25℃)、217.7mAh/g(55℃),对应的5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4%、86.7%,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大倍率放电性能;CV结果显示共沉淀法得到的材料在多次充放电循环后的极化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容量 无氨共沉淀 LiNi0.5Co0.2Mn0.3O2
原文传递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xNi_(0.02)Co_(0.02)Mn_(1.96)O_4中镍和钴的连续测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建坤 邱燕华 张海朗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1-273,293,共4页
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中掺杂元素镍和钴的测定;探求了各元素的测定条件。测定的镍、钴的工作曲线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0.999 7;镍、钴的加标回收率分别是97.2%~101.6%、97.6%~102.6%,该方法... 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中掺杂元素镍和钴的测定;探求了各元素的测定条件。测定的镍、钴的工作曲线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0.999 7;镍、钴的加标回收率分别是97.2%~101.6%、97.6%~102.6%,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等优点,满足实验室和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下载PDF
新型层状Li-Co-Ni-Mn-O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评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海朗 周彤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72-75,共4页
对近几年有关层状Li-Co-Ni-Mn-O作为锂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不同合成方法及组成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对层状Li-Co-Ni-Mn-O性能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措施;认为应该发展低温合成方法,优化和降低Co和Ni的含量,掺杂一... 对近几年有关层状Li-Co-Ni-Mn-O作为锂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不同合成方法及组成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对层状Li-Co-Ni-Mn-O性能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措施;认为应该发展低温合成方法,优化和降低Co和Ni的含量,掺杂一种或多种高价金属元素是很有前途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层状Li-Co-Ni-Mn-O 进展
下载PDF
LiCo_xAl_(0.05)Mn_(1.95-x)O_(3.95)F_(0.05)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景会 王俊芳 张海朗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72-1074,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尖晶石型LiMn2O4和多元复合掺杂的LiCoxAl0.05Mn1.95-xO3.95F0.05(x=0,0.01)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尖晶石型LiMn2O4和多元复合掺杂的LiCoxAl0.05Mn1.95-xO3.95F0.05(x=0,0.01)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材料均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结构,其中LiCo0.01Al0.05Mn1.94O3.95F0.05电化学性能最佳,在室温(25℃)和高温(55℃)下恒流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2.9 mAh/g和120.8 mAh/g,循环4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4.9%和89.5%,充分说明复合掺杂能有效提高其结构稳定性和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溶胶-凝胶法 复合掺杂
下载PDF
新型层状Li-Ni-Mn-O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海朗 田建坤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7-341,共5页
对近几年有关层状Li-Ni-Mn-O作为锂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比较了不同的合成方法及组成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对层状Li-Ni-Mn-O的结构研究及LixMnyNi1-yO2中Ni和Mn的价态研究做了系统分析与比较。其中Li Ni1/2Mn1/2O2... 对近几年有关层状Li-Ni-Mn-O作为锂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比较了不同的合成方法及组成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对层状Li-Ni-Mn-O的结构研究及LixMnyNi1-yO2中Ni和Mn的价态研究做了系统分析与比较。其中Li Ni1/2Mn1/2O2和Li Ni0.2Li0.2Mn0.6O2是比较好的;超额Li对材料性能有利。对层状Li-Ni-Mn-O性能的改进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措施;认为应该发展低温合成方法及步骤尽量少的共沉淀法和简单燃烧法,优化和降低Ni的含量,掺杂一种或多种高价金属元素是很有前途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层状Li-Ni-Mn-O 合成方法 进展 改进
下载PDF
高锰酸钾返滴定法和硫酸亚铁铵滴定法联合测定尖晶石型锰酸锂中锰平均价态
15
作者 田建坤 张利敏 +1 位作者 张海朗 邹爱兰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3-66,共4页
采取一次称样,先用高锰酸钾-草酸钠返滴定法测定了尖晶石型锰酸锂样品中高价锰的还原电子的物质的量,而后在磷酸介质中,用高氯酸-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测定了溶液中的总锰量,减去加入高锰酸钾中的锰量即为样品中的锰量,结合还原电子的物质... 采取一次称样,先用高锰酸钾-草酸钠返滴定法测定了尖晶石型锰酸锂样品中高价锰的还原电子的物质的量,而后在磷酸介质中,用高氯酸-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测定了溶液中的总锰量,减去加入高锰酸钾中的锰量即为样品中的锰量,结合还原电子的物质的量计算得到了尖晶石型锰酸锂中锰的平均价态。对测定锰平均价态的条件,如水浴温度,草酸钠、磷酸和高氯酸的用量进行了详细研究,并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将该方法应用于掺杂尖晶石型锰酸锂中锰平均价态的测定,所得结果在3.57~3.69之间,与掺杂锰酸锂中锰化合价高于3.5结果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0.26%~0.3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型锰酸锂 锰平均价态 滴定法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LiFePO_4的研究评述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海朗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8-20,共3页
对近几年有关LiFePO4作为锂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比较了不同的合成方法及掺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对LiFePO4性能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措施;认为掺杂一种或多种高价金属元素是很有前途的方法。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FEPO4 评述 改进
下载PDF
异丁烯选择催化氧化合成甲基丙烯醛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海朗 田伟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7-50,共4页
用共沉淀法在Mo-Bi-Fe-Co-Cs-Ce-K-O混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加入了α-Sb2O4和NiNO3,并通过高温煅烧在Mo-Bi-Fe-Co-Cs-Ce-K-O混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基础上引入Sb、Ni。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各因素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共沉淀法在Mo-Bi-Fe-Co-Cs-Ce-K-O混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加入了α-Sb2O4和NiNO3,并通过高温煅烧在Mo-Bi-Fe-Co-Cs-Ce-K-O混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基础上引入Sb、Ni。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各因素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Sb和Ni后的催化剂催化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甲基丙烯醛的收率从44.81%增加到68.30%。用XRD比较研究了催化剂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丁烯 合成 甲基丙烯醛 选择氧化 催化剂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2O_4的合成与性能改进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海朗 安静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49-250,共2页
用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尖晶石型LiMn1.95La0.05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充-放电测试,其最高容量为117.1mAh/g,经过50次循环后容量为108.4mAh/g,平均每次循环的容量衰减率为0.15%。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子扫描电镜(SEM)对材料... 用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尖晶石型LiMn1.95La0.05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充-放电测试,其最高容量为117.1mAh/g,经过50次循环后容量为108.4mAh/g,平均每次循环的容量衰减率为0.15%。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子扫描电镜(SEM)对材料进行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样品为尖晶石结构;SEM结果表明,样品颗粒形状理想,粒径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尖晶石 合成 稀土元素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层状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x)Cl_x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海朗 刘水香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4,共4页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氯阴离子掺杂型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xClx(x=0、0.05、0.10和0.15)。用TG/DTG测试分析了材料的相形成过程。XRD分析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中以850℃煅烧20 h制备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六方单相层状结构。电化学性能...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氯阴离子掺杂型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xClx(x=0、0.05、0.10和0.15)。用TG/DTG测试分析了材料的相形成过程。XRD分析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中以850℃煅烧20 h制备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六方单相层状结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掺杂抑制了高电压区域的相变过程,提高了材料的可逆性;x=0.10的样品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在2.0~4.6 V循环,0.15C、1.00C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98.7 mAh/g、166.4 mAh/g,第25次0.15C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为197.9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掺杂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钴、铝掺杂对Li_(1.1)Ni_(0.4)Mn_(0.4)Co_(0.15)Al_(0.05)O_2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海朗 任秀君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64-267,共4页
采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合成Li1.1Ni0.4Mn0.4Co0.15Al0.05O2正极材料,通过XRD分析,计算得出掺杂后晶胞体积收缩,层状结构更加稳定。恒电流充放电测试显示了其良好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对于不同充电状态的EIS分析,显示其较小的电荷转... 采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合成Li1.1Ni0.4Mn0.4Co0.15Al0.05O2正极材料,通过XRD分析,计算得出掺杂后晶胞体积收缩,层状结构更加稳定。恒电流充放电测试显示了其良好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对于不同充电状态的EIS分析,显示其较小的电荷转移阻抗及较好的电荷转移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1.1Ni0.4Mn0.4Co0.15Al0.05O2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共沉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