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调查 被引量:50
1
作者 张淞文 王军华 +2 位作者 周红 饶克勤 邓小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8-350,347,共4页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在北京地区十八个区(县 )采取分层整群概率比率的方法抽取 72 32名 40 -6 5岁更年期妇女 ,对其抑郁症状发生情况采用Zung抑郁自评表进行调查。结果 :6 786份有效资料进...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在北京地区十八个区(县 )采取分层整群概率比率的方法抽取 72 32名 40 -6 5岁更年期妇女 ,对其抑郁症状发生情况采用Zung抑郁自评表进行调查。结果 :6 786份有效资料进入分析。其中 ,有抑郁症状者 2 2 3例 ,发生率 3 6 5 % ;抑郁症状与各种更年期症状的发生、妊娠次数多少 (特别是流、早产次数 )、已绝经时间长短、高血压、骨折、与丈夫关系不和睦、吸烟等因素有明显正相关性 ;但与精神病家族史无关。结论 :更年期抑郁症状严重影响妇女健康 ,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以减少抑郁症状对更年期妇女的干扰 ,避免更严重的精神疾患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期抑郁 发生率 影响因素 绝经状况
下载PDF
北京地区女性绝经年龄调查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2
作者 张淞文 王军华 +2 位作者 周红 饶克勤 邓小虹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 调查目前北京地区女性自然绝经年龄状况 ,分析影响女性绝经年龄的相关因素。方法  1999年在北京地区 18个区 (县 )采取分层整群概率比率的方法抽取 10个样本群 ,对样本群中的 4 0~ 6 5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平均... 目的 调查目前北京地区女性自然绝经年龄状况 ,分析影响女性绝经年龄的相关因素。方法  1999年在北京地区 18个区 (县 )采取分层整群概率比率的方法抽取 10个样本群 ,对样本群中的 4 0~ 6 5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平均自然绝经年龄 4 8.4 1岁。 4 0~ 5 4组平均绝经年龄为 4 7.19岁 ,5 5~ 6 5岁组平均绝经年龄为 4 9.2 1岁 ,两组在近 2 0年内平均自然绝经年龄明显提前了 2 .0 2岁 (P <0 .0 1)。结论 育龄妇女首孕及初产年龄滞后、孕产次减少、哺乳期缩短 ,导致近 2 0年内平均自然绝经年龄明显提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绝经年龄 流行病学 相关因素 妇女卫生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激素替代疗法(HRT)使用情况调查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张淞文 王军华 +2 位作者 周红 饶克勤 邓小虹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4年第7X期47-49,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激素替代治疗的使用情况和疗效。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概率比率的流行病学方法在北京地区抽取城区、郊区两层的10个样本群中40-65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部分妇女进行血脂、骨密度测定。结果:激素替代...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激素替代治疗的使用情况和疗效。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概率比率的流行病学方法在北京地区抽取城区、郊区两层的10个样本群中40-65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部分妇女进行血脂、骨密度测定。结果:激素替代治疗明显减少各种更年期症状(P<0.01),减少高血压的发生率(P<0.05),明显减少糖尿病、肝病、甲亢、肾病等内科疾病的发生率(P<0.01),而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却极显著增高(P<0.01)。结论:激素替代疗法可以有效地减轻各种更年期症状,减少高血压、糖尿病、肝病、甲亢、肾病等内科疾病的发生。但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血脂变化,防止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替代治疗 流行病学 围绝经期
下载PDF
生男生女对妇女身心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48
4
作者 张淞文 《中国妇幼保健》 CAS 1995年第2期101-101,共1页
我们对北京市区及郊区农村产后妇女190例进行生男生女对妇女身心健康影响的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北京市区及郊区农村产后妇女190例为调查对象,大部分为产后42天来院作产后检查或病房的产后妇女。 1.2 方法:统一调查表,根据“2... 我们对北京市区及郊区农村产后妇女190例进行生男生女对妇女身心健康影响的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北京市区及郊区农村产后妇女190例为调查对象,大部分为产后42天来院作产后检查或病房的产后妇女。 1.2 方法:统一调查表,根据“2ung抑郁自评表(SDS)”的内容进行调查。调查工作由专人进行(只有1人),评定标准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孕妇 产妇 妇女保健 心理卫生 抑郁症
下载PDF
产后抑郁症发病因素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27
5
作者 张淞文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2年第12期764-765,共2页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 发病因素 治疗 发病情况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妇科疾病普查结果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 被引量:53
6
作者 王连英 张淞文 丁辉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4年第6期15-17,共3页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妇科疾病发病情况 ,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1992~ 2 0 0 1年北京地区妇女病普查结果连续监测进行分析。结果 :近年妇女常见生殖道感染性疾病中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妇科疾病发病情况 ,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1992~ 2 0 0 1年北京地区妇女病普查结果连续监测进行分析。结果 :近年妇女常见生殖道感染性疾病中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慢性宫颈炎患病率逐渐降低 ,尖锐湿疣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患病率逐年增高 ;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乳腺癌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妇女病普查普治是妇女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降低妇女病患病率 ,特别是早期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疾病普查 干预措施 患病率 妇女保健
下载PDF
北京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中重复人工流产妇女避孕意愿调查 被引量:20
7
作者 沈洁 高丽丽 +1 位作者 张淞文 潘迎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2年第8期525-527,534,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重复人工流产妇女的避孕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北京市城、近郊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1月~2010年9月期间接受过人工流产手术,2010年1月1日~2011年10月31日期间再次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育龄妇女问卷调... 目的:了解北京市重复人工流产妇女的避孕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北京市城、近郊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1月~2010年9月期间接受过人工流产手术,2010年1月1日~2011年10月31日期间再次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育龄妇女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6.40%被调查妇女本次流产前已有过重复人工流产。本次人工流产90.47%属非意愿妊娠,12.44%本次流产后不避孕或未明确表示避孕。在准备实施避孕的妇女中,80.0%计划采用安全套、口服避孕药等避孕方法,而仍有6.83%的妇女准备采用安全期避孕、体外排精等避孕方法。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丈夫(性伴)积极避孕(OR=2.078,P=0.033)以及医生告知妇女流产后应避孕(OR=4.492,P<0.01)是重复流产妇女流产后有避孕意愿的保护因素。结论:开展规范的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增加男性的避孕参与率是落实流产后避孕措施率及使用质量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妇女 重复流产 流产后服务 避孕 男性参与
下载PDF
北京地区6339例25~54岁已婚妇女宫颈癌认知度调查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徐彩炎 张为远 +1 位作者 武明辉 张淞文 《中国健康教育》 2009年第12期883-886,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已婚妇女宫颈癌认知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宫颈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区、近郊8个区、远郊4个区县6339例已婚妇女,对其宫颈癌的认知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问卷式调查。结果知道...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已婚妇女宫颈癌认知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宫颈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区、近郊8个区、远郊4个区县6339例已婚妇女,对其宫颈癌的认知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问卷式调查。结果知道宫颈癌能够早期筛查诊断的为52.5%;认知度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户籍及经济条件有关,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知道宫颈癌能够早期筛查诊断的妇女中,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了解的最多,占69.7%,通过医生咨询了解的占12.0%;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中,认为是宫颈糜烂引起的最多,为59.1%,认为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仅为26.9%;知道和不知道宫颈癌能够早期筛查诊断的妇女宫颈病变的发病率间无统计学差异(χ2=3.97,P=0.41),认知度不同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发生率也无统计学差异(χ2=1.66,P=0.20)。结论北京地区已婚妇女对宫颈癌的认知程度偏低,其中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认识尤为不足。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影响妇女对宫颈癌的认知程度,应根据人员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形式与渠道进行宫颈癌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病变 认知度
下载PDF
海淀区宫颈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赵温 宋世琴 张淞文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4-625,共2页
目的:研究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1—2002年海淀区户籍在北京各大医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的患者临床资料77例。按照1:3病例对照配比原则,对照组进行系统的妇科体检,选择在个人、家庭、生活习惯、职业环境、... 目的:研究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1—2002年海淀区户籍在北京各大医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的患者临床资料77例。按照1:3病例对照配比原则,对照组进行系统的妇科体检,选择在个人、家庭、生活习惯、职业环境、现患史及既往史等进行条件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对照组体检确诊宫颈癌一例,子宫内膜癌一例,从对照组剔除,重新选对照,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结婚次数、怀孕次数、白带多、白带异味、阴道排液、阴道不规则出血为宫颈癌的高危因素。结论:重视高危因素,定期进行妇科体检,为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危险因素 社区人群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800名社区妇女妇科常见病患病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军华 丁辉 张淞文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75-976,共2页
关键词 社区 妇女 妇科病 生殖道感染 盆腔肿物
下载PDF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彩炎 张为远 +1 位作者 张淞文 武明辉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12期70-74,共5页
目的评估北京社区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t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阳性、宫颈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阴性的已婚女性患者2年后hrHPV感染的转归及引起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情况。方法对筛查为hrHPV(+)/... 目的评估北京社区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t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阳性、宫颈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阴性的已婚女性患者2年后hrHPV感染的转归及引起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情况。方法对筛查为hrHPV(+)/TCT(-)的女性患者2年后进行随访,重复行妇科检查、细胞学检查、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及hrHPV检测。计算HPV清除率、持续感染率,分析影响因素,评估2年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情况。结果hrRHPV(+)/TCT(-)的妇女2年后随访,62.5% hr HPV被清除,37.5%持续感染;68.2%宫颈组织学正常,24.0%发生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7.8%发生CIN Ⅱ及以上宫颈病变。CIN Ⅱ及以上宫颈病变者100%存在hrHPV持续感染。合并细菌感染的女性与无细菌感染者相比2年后HPV转归(χ^2=2.84,P=0.092)及宫颈病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P=0.628)。结论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病变发生的重要因素,无论TCT结果如何,hrHPV都可能引起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检测短期内hrHPV感染的持续性对于临床评价hrHPV感染引起的CINⅡ~Ⅲ风险是很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状病毒 宫颈病变 随访研究
下载PDF
子宫颈病变中CADM1、DAPK及RARB基因的甲基化状态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彩炎 张为远 +1 位作者 张淞文 武明辉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12期108-111,共4页
目的了解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模式,为筛选和调整一个能用于诊断宫颈刮片标本中宫颈高度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断标志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实时定量甲基特异性PCR(QMSP)分析CADM1、DAPK及RARB3个基因启动子在宫颈病... 目的了解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模式,为筛选和调整一个能用于诊断宫颈刮片标本中宫颈高度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断标志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实时定量甲基特异性PCR(QMSP)分析CADM1、DAPK及RARB3个基因启动子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样本包括石蜡包埋正常宫颈组织20例,CIN1 40例,CIN2 40例,CIN3 18例及宫颈癌3例。同时用导流杂交法检测标本中HPV亚型。结果 CADM1及RARB两个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及甲基化阳性率都随着标本的恶性度增加而增加,在各组样本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K基因的甲基化在各组样本中处于低水平,各组样本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DM1/RARB组合敏感度、特异性最高,为82.0%及70.0%。基因甲基化水平与HPV亚型及年龄无关。结论 CADM1及RARB基因甲基化程度随宫颈病变增加而增加,两者联合检测可有效区分LSIL和HSIL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北京市未生育妇女重复非意愿妊娠情况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洁 高丽丽 +1 位作者 张淞文 潘迎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年第6期559-562,565,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未生育妇女发生重复非意愿妊娠情况及1年内重复非意愿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05年1月-2010年9月接受过人工终止妊娠手术,2010年1月1日—2011年10月31日在北京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再次... 目的了解北京市未生育妇女发生重复非意愿妊娠情况及1年内重复非意愿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05年1月-2010年9月接受过人工终止妊娠手术,2010年1月1日—2011年10月31日在北京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再次要求进行人工终止妊娠的未生育育龄妇女,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重复非意愿妊娠情况及1年内重复非意愿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结果流产后才了解避孕知识者占51.9%;本次流产前避孕方法前3位为避孕套、安全期避孕和体外排精避孕。1年内和1年以上非意愿重复流产患者的学历、工作、婚姻、户籍、本次流产前3个月的月经情况、知道避孕方法的种类、前次使用的流产方法的方式和地点、前次流产后是否避孕、性伴侣的户籍和学历有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婚(OR=0.609,95%CI 0.433~0.858)、月经不规律(OR=0.617,95%CI 0.434—0.876)、前次采用无痛人工流产(OR=0.499,95%CI 0.324~0.771)及流产后未避孕(OR=0.721,95%CI 0.521—0.999)是影响未生育妇女1年内重复非意愿人工流产的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市应尽快开展规范的流产后服务,干预的重点阶段在流产后1年以内,服务对象应涵盖未婚未育妇女和流动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妇女 未生育 非意愿妊娠 重复流产 流产后服务
下载PDF
海淀区女性宫颈病变及HPV感染现况调查
14
作者 张运平 赵温 +2 位作者 徐文 张为远 张淞文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0年第3期330-332,共3页
目的 了解北京海淀地区妇女宫颈病变及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发生率,为现阶段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 抽取5个街道19个居委会945名25~54岁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宫颈细胞薄层液基细胞学... 目的 了解北京海淀地区妇女宫颈病变及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发生率,为现阶段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 抽取5个街道19个居委会945名25~54岁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宫颈细胞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检查和高危型HPV-DNA检测,细胞学检查结果 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及以上的受试对象进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并经病理确诊.结果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为9.52%(90/945),宫颈上皮内瘤变及以上的发病率为7.30%(69/945),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Ⅱ以上的发病率为1.59%(15/945);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并阳性率升高,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Ⅰ患者中的感染率为22.22%(12/54),宫颈上皮内瘤变Ⅱ为80.00%(8/10),宫颈上皮内瘤变Ⅲ为100.00%(4/4);早期浸润癌为100.00%(1/1).结论 在各年龄组中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无明显差异,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是本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细胞学 现患率
下载PDF
北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现状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18
15
作者 邓小虹 张淞文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5-238,共4页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现状及其对相关保健知识的认知状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概率比率的方法 ,于 1999年在北京地区 18个区、县抽取 10个群体 ,对样本群中 72 32名 4 0~ 6 5岁女性进行调查。结果 ①北京地区女性目前...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现状及其对相关保健知识的认知状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概率比率的方法 ,于 1999年在北京地区 18个区、县抽取 10个群体 ,对样本群中 72 32名 4 0~ 6 5岁女性进行调查。结果 ①北京地区女性目前平均自然绝经年龄 4 8.4 1岁 ,在近 2 0年内提前了 2 .0 2岁。②更年期综合征包括更年期症状、更年期抑郁症、血脂异常、骨密度降低、骨折以及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明显升高 ;其中更年期抑郁症、骨密度降低、骨折以及冠心病的发病率 ,城区高于郊区 ,而更年期症状、高血脂、高血压发病率 ,郊区高于城区。③雌激素替代治疗是防治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但目前我市围绝经期妇女对这一知识的知晓率仅为7.90 % ,使用者仅占绝经妇女的 4 .4 0 % ,郊区极显著低于城区。结论 我市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现状不容忽视 ,围绝经期妇女对雌激素替代治疗的知晓率很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围绝经期 健康现状 流行病学 妇女保健 健康教育
原文传递
善待女人的“小月子”
16
作者 张淞文 《人生与伴侣(新养生)》 2008年第12期19-19,共1页
正常生产后坐月子的时间为42天,而流产后休息的时间则较短,一般为14天,所以称为“小月子”,“月子”虽“小”,工夫却要做足,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为健康留下隐患。
关键词 女人 “小” 时间 工夫
下载PDF
DMP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缦云 张淞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10-211,共2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 DMPA
下载PDF
1993—2001年北京市妇科住院疾病构成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军华 丁辉 +1 位作者 张淞文 王连英 《中国医院统计》 2003年第4期251-253,共3页
关键词 1993-2001年 北京 妇科病 住院病人 疾病构成
下载PDF
北京地区子宫颈癌发病相关因素分析——1∶3病例-对照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淞文 赵群 +1 位作者 王涛 邓小虹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47-949,共3页
目的:了解近年北京地区宫颈癌流行病学情况,探讨现阶段宫颈癌的预防措施。方法:2004年6~12月采用1∶3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北京地区经病理确诊的286例宫颈癌患者和858例按年龄和地区匹配的健康对照进行一般情况、饮食与生活方式、月经... 目的:了解近年北京地区宫颈癌流行病学情况,探讨现阶段宫颈癌的预防措施。方法:2004年6~12月采用1∶3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北京地区经病理确诊的286例宫颈癌患者和858例按年龄和地区匹配的健康对照进行一般情况、饮食与生活方式、月经婚育史、激素使用、既往病史及家族史和妇女病普查知识等因素的调查。结果:宫颈癌患者年龄最小24岁,最大87岁,中位发病年龄45岁。多因素分析显示采用避孕措施是宫颈癌的保护因素,子宫颈癌家族史、子宫癌家族史、既往滴虫性阴道炎和吸烟为宫颈癌的高危因素。结论:提倡使用安全套、戒烟、便前便后洗手、积极防治生殖道炎症,对子宫恶性肿瘤家族史、早婚等高危人群加强监测,将有助于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