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1例报道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杰秀 张炜(小) +1 位作者 宋日进 张炜(大)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75-1376,共2页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已有学者报道了腹腔镜引导下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保证肿瘤治疗效果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09年11月对1例阴茎癌患者成功施行了该项技术,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内腔镜 阴茎肿瘤 淋巴清扫
原文传递
先天性输尿管瓣膜症60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宏飞 张炜(小) +2 位作者 顾民 钱立新 张炜(大)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4-145,共2页
目的 :对我科收治的 6 0例输尿管瓣膜症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先天性输尿管瓣膜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所有病例均行定期门诊随诊及 B超检查 ,并对 6 3条输尿管做了病变段切除 +尿路重建术的病人于手术后 3~ 6个月行静脉肾盂造影 (I... 目的 :对我科收治的 6 0例输尿管瓣膜症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先天性输尿管瓣膜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所有病例均行定期门诊随诊及 B超检查 ,并对 6 3条输尿管做了病变段切除 +尿路重建术的病人于手术后 3~ 6个月行静脉肾盂造影 (IVP)检查 ,以了解治疗效果。结果 :5 9条输尿管做瓣膜段输尿管节切除加尿路重建 ,术后恢复好。 4条作单纯叶瓣状瓣膜切除 ,术后 1例16个月后积水加重 ,再次手术治疗。 3例作肾切除。 2条输尿管未作手术 ,分别已观察 5年、3年无异常。结论 :先天性输尿管瓣膜以儿童多见 ,因缺乏特有的临床表现 ,故术前诊断较为困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疾病 先天性输尿管瓣膜症 诊断 治疗 发病机理 临床特征
下载PDF
Akt信号通路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诱导雄性胎鼠发生尿道下裂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寿春 张力峰 +2 位作者 左立 周忠兴 张炜(大)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6-629,共4页
目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孕晚期暴露诱导子代Spraque-Dawley大鼠发生尿道下裂,探讨Akt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关键蛋白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gene binding,NF-κB)在胎鼠生殖结节中的差异表达,研究该通路在DB... 目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孕晚期暴露诱导子代Spraque-Dawley大鼠发生尿道下裂,探讨Akt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关键蛋白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gene binding,NF-κB)在胎鼠生殖结节中的差异表达,研究该通路在DBP致大鼠生殖系统发育异常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孕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染毒组和对照组,在妊娠时间(gestation day,GD)14~18 d,每天通过灌胃分别给予DBP 800 mg/kg和大豆油,在GD19时提取染毒组发生尿道下裂胎鼠与对照组胎鼠的生殖结节组织,用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Akt(p-Akt)、Akt和NF-κB的表达情况,同时用免疫组化分析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尿道下裂组与对照组中p-Akt、Akt和NF-κB相对表达量的比值分别为3.057±0.026、2.624±0.073和3.524±0.035(n=10,P<0.05),且尿道下裂组中p-Akt蛋白相对量在总蛋白中所占的比例较对照组高。p-Akt定位于生殖结节上皮细胞,尿道下裂组p-Akt染色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DBP干预大鼠生殖结节中Akt信号通路及其下游NF-κB的正常表达,进而影响了上皮细胞增殖、凋亡及尿生殖褶的融合,这可能是尿道下裂发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尿道下裂 生殖结节 AKT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7
4
作者 邵鹏飞 殷长军 +12 位作者 孟小鑫 吕强 李杰 居小兵 宋宁宏 秦超 徐东亮 张炜(小) 王增军 华立新 顾民 张炜(大) 徐正铨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58-661,共4页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式和临床效果. 方法 2002年6月至2009年12月对113例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平均年龄52(26~73)岁.肿瘤位于左肾51例,右肾62例.肿瘤直径平均3.7(1.2~6.3)cm.临床...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式和临床效果. 方法 2002年6月至2009年12月对113例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平均年龄52(26~73)岁.肿瘤位于左肾51例,右肾62例.肿瘤直径平均3.7(1.2~6.3)cm.临床分期T1a 98例,T1b15例.腔镜下阻断肾动脉,以冷刀切开肾实质完整切除肿瘤.行肾楔形切除84例,肾极切除22例,半肾切除7例.腔镜下重建肾盂肾盏,2-0可吸收线间断或连续缝合关闭肾实质.开放肾动脉后取出标本.术后卧床10~14 d. 结果 1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及腹腔脏器损伤病例.平均手术时间85(60~125)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4(19~43)min,术中平均出血150(50~350)ml,无术中输血患者.术后病理确诊肾透明细胞癌87例、乳头状肾细胞癌9例、嫌色细胞癌7例、肾血管周细胞瘤6例、嗜酸细胞瘤4例,肿瘤切缘均阴性.术后未出现尿漏,发生肉眼血尿2例,其中行肾切除术1例、血尿自行消失1例.随访3~41个月,未见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有可能替代开放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膜后间隙 肾部分切除术 热缺血
原文传递
经腹膜外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 被引量:7
5
作者 殷长军 张炜(小) +6 位作者 张炜(大) 顾民 吕强 孟小鑫 邵鹏飞 徐正铨 眭元庚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外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3年2月至2008年6月对91例前列腺癌患者行腹膜外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Gleason评分≤8分,盆腔CT、MR和核素全身骨扫描示无盆腔淋巴结、精囊和... 目的探讨腹膜外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3年2月至2008年6月对91例前列腺癌患者行腹膜外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Gleason评分≤8分,盆腔CT、MR和核素全身骨扫描示无盆腔淋巴结、精囊和骨转移,手术经腹膜外顺行径路切除前列腺,标本自脐下切口处取出。术中行盆腔淋巴结活检32例,行保留性神经前列腺癌根治11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73(105~270)min,平均出血量315(110~1200)ml。术中直肠损伤2例,术后病理检查切缘阳性11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尿失禁19例,其中术后3个月内恢复尿控18例,真性尿失禁1例。32例行盆腔淋巴结活检者均未发现阳性淋巴结,11例保留性神经患者中术后随访勃起功能良好5例。87例随访3~30个月,无尿道狭窄,术后28个月出现生化复发3例。结论腹膜外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与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效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切除术 腹膜外
原文传递
尿道下裂与扩大的前列腺囊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宏飞 张炜(小) +3 位作者 张炜(大) 顾民 李强 眭元庚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56-758,共3页
目的 探讨尿道下裂患者扩大的前列腺囊发生率及对尿道成形术的影响与处理方法。 方法 通过体检、尿道造影、尿道膀胱镜检查对 52例尿道下裂患者扩大的前列腺囊的发病率及程度 ,单纯尿道下裂与同时合并扩大的前列腺囊患者尿道成形术... 目的 探讨尿道下裂患者扩大的前列腺囊发生率及对尿道成形术的影响与处理方法。 方法 通过体检、尿道造影、尿道膀胱镜检查对 52例尿道下裂患者扩大的前列腺囊的发病率及程度 ,单纯尿道下裂与同时合并扩大的前列腺囊患者尿道成形术后尿瘘发生率进行分析。 结果  52例中合并扩大的前列腺囊 1 6例 ,占 31 %。阴茎头型 5例、阴茎型 8例、阴茎阴囊型 2 0例、会阴型 1 9例 ,合并扩大的前列腺囊分别为 0、1、6、9例 ,且随尿道下裂严重程度的增加级别增高。术后尿瘘发生率单纯尿道下裂为 1 8.2 % ,合并扩大的前列腺囊者为 4 6 .7%。 结论 随尿道下裂程度增加 ,扩大的前列腺囊发生率及程度增加 ,术后尿瘘发生率亦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前列腺囊 诊断 治疗 尿道成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