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化检验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然蓉 龙寿斌 +1 位作者 程琼 杨妙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第9期61-61,63,共2页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诊断肝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43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3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生化检验结果及其差异。结果:观察组ALT、ALP、AST、TP、TBIL及DBI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CHE及ALB水平比对照...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诊断肝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43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3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生化检验结果及其差异。结果:观察组ALT、ALP、AST、TP、TBIL及DBI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CHE及ALB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多项生化指标同健康者有明显差异,临床生化检验对肝硬化诊断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生化检验 诊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缺血修饰清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2
作者 张然蓉 刘政 +1 位作者 杨镇帆 邱广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6期2174-2175,217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117例ACS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MA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分析IMA检测对于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当临界值为73.25U/mL时,血清IM...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117例ACS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MA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分析IMA检测对于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当临界值为73.25U/mL时,血清IMA检测判断ACS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6%、86.0%、84.93%和94.68%。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的血清中IM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联合IMA和CK-MB诊断ACS敏感性提升至91.5%,此时特异性为71.5%。结论血清IMA水平可作为ACS早期诊断和危险分层的灵敏指标,联合检测IMA和CK-MB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修饰清蛋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江 张然蓉 +3 位作者 张庆侠 李钢 罗历 郝建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5期34-36,共3页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6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2例为缺血性脑卒中组,根据NIHSS评分将其...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6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2例为缺血性脑卒中组,根据NIHS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n=12)、中度(n=16)、重度(n=14)神经功能受损组,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使用比色法测定IMA的表达情况.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组IMA表达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6、12、24、48 h时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清中IMA的表达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轻度、中度、重度神经功能受损组IMA水平分别为(59.8±5.6)、(49.9±4.8)和(42.8±3.7) U/mL,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MA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指标,同时血清IMA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出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修饰白蛋白 神经功能受损 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 (IMA)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7C-NTP和Aβ42检测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9
4
作者 郝建华 王田园 +1 位作者 张然蓉 郑文斌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尿中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神经丝蛋白和血中β淀粉样蛋白42(Aβ42)在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患者和健康老人含量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140例标本尿中神经丝蛋白及血中A1342的含量,其中早期阿尔... 目的探讨尿中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神经丝蛋白和血中β淀粉样蛋白42(Aβ42)在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患者和健康老人含量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140例标本尿中神经丝蛋白及血中A1342的含量,其中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组16例、中晚期阿尔茨海默病组34例,血管性痴呆组50例,智能正常老年对照组40例,并进行统计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早期、中晚期阿尔茨海默病组尿液中神经丝蛋白含量分别为:4.08±0.86ng/m1,15.88±6.01ng/ml,明显高于智能正常组0.53±0.29ng/m1,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q值依次为3.86,15.35,P值均〈0.05),且神经丝蛋白的含量与痴呆程度呈正相关;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组血中AB42:146.06±5.73pg/ml,明显高于智能正常组:92.44±3.24pg/ml,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q=56.62,P〈0.05),但中晚期组:84.36±2.65pg/ml,与智能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q=2.7,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尿中神经丝蛋白含量增加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测定其含量对诊断及病情评估有重要的价值。血中Aβ42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诊断及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疾病的进展Aβ42的诊断价值不及神经丝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丝蛋白 β类淀粉样蛋白42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平均容积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江 张然蓉 +2 位作者 李钢 罗历 郝建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9期71-73,共3页
目的 观察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及血小板计数(Plt)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月诊治的特发性血小板... 目的 观察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及血小板计数(Plt)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月诊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88例,另取我院保健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各样本Plt、MPV、PDW及P-LCR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Plt显著高于ITP组(P<0.01),而对照组MPV、PDW及P-LCR显著低于ITP组(P<0.01).Plt、MPV、PDW及P-LCR血小板参数在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h会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减低(P<0.05),然而MPV、PDW及p-LCR则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升高(P<0.05).ITP患者治疗后Plt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而MPV、PDW及p-LCR则显著减低(P<0.01).结论 Plt、MPV、PDW及P-LCR血小板参数的检测有助于ITP的鉴别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平均体积 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 大血小板比率
下载PDF
胆管癌患者血清CA19-9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江 张然蓉 +2 位作者 李钢 罗历 郝建华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4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胆管癌患者血清CA19-9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该院收治的37例胆管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胆管良性病变患者32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检测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CA19-9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 目的探讨胆管癌患者血清CA19-9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该院收治的37例胆管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胆管良性病变患者32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检测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CA19-9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率。结果观察组血清及胆汁中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5)。对照组与观察组阳性率分别为18.75%(6/32),72.97%(27/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高分化腺癌CA19-9阳性率与低分化腺癌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3,P<0.05);中、低分化腺癌CA19-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50,P>0.05)。高、中、低分化腺癌组CA19-9水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25,P<0.05),高分化腺癌CA19-9水平与低分化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4,P<0.05);中分化腺癌CA19-9水平与低分化腺癌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7,P<0.05)。结论 CA19-9水平及阳性率检测在胆管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病情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CA19-9 肿瘤标志物 意义
下载PDF
S100蛋白检测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江 张然蓉 +2 位作者 李钢 罗历 郝建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7期124-125,128,共3页
目的:探讨S100蛋白检测在脑梗死(CI)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76例CI患者,检测S100蛋白在CI患者发病后第3、7、14天时的水平,以及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病灶面积大小的关系。同时选取我院同期... 目的:探讨S100蛋白检测在脑梗死(CI)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76例CI患者,检测S100蛋白在CI患者发病后第3、7、14天时的水平,以及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病灶面积大小的关系。同时选取我院同期行健康体检患者56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CI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术后3d与7d时,S100蛋白水平比较,P<0.01,P<0.05。(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型、重型组与轻型组S100蛋白水平比较,P<0.05,P<0.01。(3)梗死面积中、大组与小梗死面积组比较,P<0.05, P<0.01。结论 S100蛋白在CI发病早期为高表达,同时其高表达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梗死面积增大有密切关系,表明S100蛋白与CI的病理、生理的过程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S100蛋白质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脑梗死病灶面积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同时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徐丹 张然蓉 +1 位作者 杨妙琳 程琼 《生物磁学》 2004年第4期7-8,共2页
目的 :了解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采用ELSIA方法同时检测 2 1 0 1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前S1抗原和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2 9例HBsAg( + )、HBeAg( + )标本中 ,有 2 8例前S1抗原阳性 ,阳性率 96.5 5 % ;784例HBsAg( + ... 目的 :了解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采用ELSIA方法同时检测 2 1 0 1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前S1抗原和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2 9例HBsAg( + )、HBeAg( + )标本中 ,有 2 8例前S1抗原阳性 ,阳性率 96.5 5 % ;784例HBsAg( + )、HBeAg( + )、抗HBc( + )标本中 ,有 679例前S1抗原阳性 ,阳性率 86.61 % ;2 76例HBsAg( + )、抗HBc( + )标本中 ,有 1 97例前S1抗原阳性 ,阳性率 71 .38% ;1 0 1 2例HBsAg( + )、抗Hbe( + )、抗HBc( + )标本中 ,有 468例前S1抗原阳性 ,阳性率 46.2 5 %。结论 :前S1抗原作为病毒复制的指标与HBeAg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又具有其独立的检测价值 ,可弥补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S1抗原 HBV血清标志物 阳性率 抗HBC 标本 同时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 指标 病毒复制
下载PDF
磷酸化Tau-181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郝建华 肖利佳 +3 位作者 靳亮 王田园 陈莹莹 张然蓉 《江西科学》 2016年第2期190-193,共4页
探讨血清中磷酸化Tau-181蛋白(p-tau-181)水平在AD患者和健康老年人血清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应用价值。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7例AD患者和214例健康老年人血清中p-tau-181蛋白的含量,并分析其与AD的关系。结果:AD组与健康对... 探讨血清中磷酸化Tau-181蛋白(p-tau-181)水平在AD患者和健康老年人血清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应用价值。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7例AD患者和214例健康老年人血清中p-tau-181蛋白的含量,并分析其与AD的关系。结果:AD组与健康对照组不同性别间血清中p-tau-181蛋白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A组、轻度AD、中度及以上AD血清中p-tau-181蛋白的水平依次升高,中度及以上AD组血清中p-tau-181蛋白的水平相对轻度AD组和健康对照A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轻度AD组血清中p-tau-181蛋白相对健康对照A组有显著差异(P<0.05);以健康老年组血清中p-tau-181蛋白的含量建立参考区间,p-tau-181蛋白检测对AD诊断的特异性为89.7%,敏感性为67.5%。结论:血清中p-tau-181蛋白的浓度异常情况与阿尔茨海默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并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纤维缠结 TAU蛋白 血清磷酸化Tau蛋白(P-tau-181)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健康老年人血清Aβ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建华 何亮 +3 位作者 张庆侠 张然蓉 冯静霞 谢岭平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2年第4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和健康老年人血清中B淀粉样蛋白(Bamyloid protein,AB)水平在正常衰老和AD进程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3例AD患者(AD组)和206例健康老年人(健...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和健康老年人血清中B淀粉样蛋白(Bamyloid protein,AB)水平在正常衰老和AD进程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3例AD患者(AD组)和206例健康老年人(健康对照组)血清中Aβ水平,并分析其与AD的关系。结果AD组和健康对照组不同性别组间血清A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健康对照组不同年龄段组间At3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度AD组血清Aβ42水平较中度及以上AD组和健康对照A组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中度及以上AD组Aβ42血清水平随病情的加重而下降,与健康对照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AD各组A1340血清水平与健康对照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患者血清中Aβ水平,尤其是Aβ42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辅助诊断早期老年性AD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健康老年人 Aβ淀粉样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荧光成像技术自动检测线索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静 蒋莉 +3 位作者 张丽芬 龙寿斌 张然蓉 蔡安季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荧光成像技术自动检测细菌性阴道病样本中线索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双荧光染料对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白带样本进行染色,获得样本中细胞荧光图像;利用分割法和数学形态学算法减少图像中噪音,计数线索细胞、正常上皮细胞和白细胞。... 目的探讨荧光成像技术自动检测细菌性阴道病样本中线索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双荧光染料对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白带样本进行染色,获得样本中细胞荧光图像;利用分割法和数学形态学算法减少图像中噪音,计数线索细胞、正常上皮细胞和白细胞。比较自动计数与人工计数结果。结果 20组图像中线索细胞的自动计数结果与人工计数结果符合率为。结论 99.29%荧光成像技术自动检测线索细胞的方法比人工检测便捷、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阴道病 线索细胞 荧光成像技术
下载PDF
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然蓉 龙寿斌 +1 位作者 李江 程琼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948-949,共2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医院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并对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体检者2 900人作为研究对象,计算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男性血尿酸水...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医院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并对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体检者2 900人作为研究对象,计算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男性血尿酸水平(354.6±83.8)μmol/L,明显高于女性的(267.3±61.1)μmol/L(P<0.01);男性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9.3%,显著高于女性的11.4%(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男性、肥胖、高血压和高三酰甘油均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深圳市南山医院体检人群血清尿酸水平偏高,年龄、男性、肥胖、高血压和高三酰甘油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尿酸 三酰甘油
下载PDF
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生化检验报告时间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然蓉 张庆侠 +2 位作者 龙寿斌 程琼 郑宝 《包头医学》 2012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本研究以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为研究对象,分析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型医院的检验结果的回报时间(TAT)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新形势下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型医院管理制度的完善及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方法:2010年1~12月,随... 目的:本研究以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为研究对象,分析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型医院的检验结果的回报时间(TAT)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新形势下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型医院管理制度的完善及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方法:2010年1~12月,随机调查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患者780人次,获取基础数据,分别从月份和时间段分类讨论从医嘱到报告发布的各阶段所用时间,着重分析检验科内的TAT-3。结果:TAT-1和TAT-2在各月份间波动比较大,而TAT-3和TAT-4的相对较为稳定。实验室内TAT-3的T3(8:00~12:00)和T4(12:00~16:00)时间段的不合格率(TAT〉1h)较高,分别为7.69%和3.84%。结论: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型医院急诊生化检验水平,无论是从软件方面还是硬件配置方面,都已经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因管理不善导致的TAT延长的现象基本杜绝。通过服务引导、合理岗位配置是降低高峰期TAT-1和TAT-2和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检验系统现代化,是降低T3和T4的不合格率和TAT-3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 急诊 生化检验 周转时间
下载PDF
急诊生化检验报告时间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然蓉 张庆侠 +2 位作者 龙寿斌 程琼 郑宝 《检验医学教育》 2011年第4期40-41,共2页
目的:该文以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为研究对象,分析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型医院的TAT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新形势下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型医院管理制度的完善及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方法:2010年1~12月,随机调查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 目的:该文以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为研究对象,分析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型医院的TAT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新形势下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型医院管理制度的完善及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方法:2010年1~12月,随机调查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患者780人次,获取基础数据,分别从月份和时间段分类讨论,从医嘱到报告发布的各阶段所用时间,着重分析检验科内的TAT-3。结果:TAT-1和TAT-2在各月份间波动比较大,而TAT-3和TAT-4的相对较为稳定。实验室内TAT-3的T3(8:00~12:00)和T4(12:00~16:00)时间段的不合格率(TAT>1h)较高,分别为7.69%和3.84%。结论: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型医院急诊生化检验水平,无论是从软件方面还是硬件配置方面,都已经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因管理不善导致的TAT延长的现象基本杜绝。通过服务引导、合理岗位配置是降低高峰期TAT-1和TAT-2和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检验系统现代化,是降低T3和T4的不合格率和TAT-3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 急诊 生化检验 周转时间
下载PDF
肝病患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与多项肝硬化指标联合检测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郝建华 张健华 +3 位作者 吕斌彬 冯静霞 张然蓉 毛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20-221,共2页
目的探讨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在肝病中的诊断意义及其与Ⅲ型胶原(ColⅢ)、层粘连蛋白(LN)和甲胎蛋白(AFP)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法测量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和健康者(对照组)血清PICP、ColⅢ、LN和AF... 目的探讨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在肝病中的诊断意义及其与Ⅲ型胶原(ColⅢ)、层粘连蛋白(LN)和甲胎蛋白(AFP)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法测量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和健康者(对照组)血清PICP、ColⅢ、LN和AFP的水平。结果各肝病组患者血清PICP、ColⅢ、LN和AF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肝病组之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别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肝病组患者血清PICP水平与LN水平呈正相关(r=0.997,P<0.01)。结论肝病患者血清PICP水平明显升高,尤其是肝癌患者;血清PICP水平与LN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前胶原羟基末端肽 胶原Ⅲ型 层粘连蛋白 甲胎蛋白 肝炎 肝硬化 肝肿瘤
下载PDF
慢性乙肝、肝硬化及肝癌患者Treg细胞、IL-10、IL-12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小红 李江 张然蓉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5期1921-1924,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收治的180例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疾...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收治的180例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慢性乙肝组65例,肝硬化组60例,肝癌组55例,另选择同期在上述医院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者的Treg细胞含量、IL-10、IL-12、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外周血Treg细胞、IL-10、IL-12水平与ALT、TBIL、AS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志愿者的Treg细胞含量、血清IL-10、IL-12、ALT、TBIL、AST水平分别为(2.87±0.80)%、(38.30±10.02)ng/L、(54.50±13.64)ng/L、(28.18±6.15)U/L、(15.02±4.27)μmol/L、(30.32±5.04)U/L,慢性乙肝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分别为(3.54±1.12)%、(120.17±20.25)ng/L、(75.09±15.37)ng/L、(100.26±18.75)U/L、(39.98±6.53)μmol/L、(75.50±10.62)U/L,肝硬化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分别为(5.03±1.35)%、(138.41±25.00)ng/L、(87.42±18.19)ng/L、(115.20±20.38)U/L、(50.04±8.61)μmol/L、(97.22±19.48)U/L,肝癌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分别为(10.38±3.41)%、(159.26±30.12)ng/L、(116.15±22.41)ng/L、(140.12±27.04)U/L、(66.57±10.80)μmol/L、(130.09±30.26)U/L,对照组、慢性乙肝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患者的Treg细胞含量、血清IL-10、IL-12、ALT、TBIL、AST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reg细胞、IL-10、IL-12水平与ALT、TBIL、AST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乙肝、肝硬化及肝癌患者Treg细胞、IL-10、IL-12表达水平的升高与肝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对其检测有助于患者病情的评估及指导后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肝 肝硬化 肝癌 肝功能 调节性T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2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郝建华 张然蓉 +3 位作者 张健华 张庆侠 冯静霞 谢世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0-482,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HBV-LP)、HBVDNA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病情观察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免疫法检测384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M和HBV-LP,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用自...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HBV-LP)、HBVDNA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病情观察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免疫法检测384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M和HBV-LP,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7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LP水平与HBVDNA拷贝数变化相一致,两者呈正相关(r=0.835,P<0.001)。87例HBVDNA阳性血清中HBV-LP阳性率为87.4%。97例HBeAg阳性患者HBV-LP阳性率92.8%,98例HBeAg阴性患者HBV-LP阳性率68.4%。肝功能异常的乙型肝炎患者HBV-LP阳性率为95.8%,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的乙型肝炎患者的63.3%。结论:血清HBV-LP水平能反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程度和肝细胞的破坏,为判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病情观察和预后提供了一个新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肝炎病毒 乙型 HBV DNA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下载PDF
壬苯醇醚9对子宫内膜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丹 李江 +3 位作者 郝建华 张健华 甘萍 张然蓉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04-1405,共2页
目的本研究采用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的方法探讨壬苯醇醚-9(N-9)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从月经周期规律妇女的月经中期取子宫内膜组织。每例标本的子宫内膜置于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基(DMEM)/F-12含有N-9最终浓度分别为0.03%、0.3%和3.0%... 目的本研究采用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的方法探讨壬苯醇醚-9(N-9)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从月经周期规律妇女的月经中期取子宫内膜组织。每例标本的子宫内膜置于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基(DMEM)/F-12含有N-9最终浓度分别为0.03%、0.3%和3.0%的培养液中,分别培养6小时或24小时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子宫内膜组织学改变情况。培养24小时后取出培养子宫内膜的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进行炎症反应评定。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子宫内膜MUC-1蛋白的定量测定。结果经N-9培养24小时的子宫内膜细胞因子IL-1β浓度增加,而TNFα浓度减少,且与剂量有依赖性关系。N-9能明显抑制子宫内膜MUC-1蛋白的表达。N-9能够诱导子宫内膜组织凋亡,凋亡后的DNA片段在电泳中呈典型的阶梯状。结论N-9对子宫内膜有多方面的有害作用,主要表现在诱导子宫内膜凋亡,使内膜发生凝固性坏死,改变细胞因子的浓度和抑制的表达。提示N-9能使培养子宫内膜的屏障易破坏,导致易感HIV和其他病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苯醇醚9 子宫内膜 细胞因子 MUC-1蛋白 DNA
下载PDF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6
19
作者 何敬远 冯静霞 张然蓉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4期373-374,共2页
目的探析控制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方法及措施,对不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回避。方法从采集临床检验样本的方法途径、选择检验仪器的标准等可能影响免疫检验的因素着手进行质控。结果样本的优劣、试剂的选择、实验室的环境及检验人员操... 目的探析控制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方法及措施,对不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回避。方法从采集临床检验样本的方法途径、选择检验仪器的标准等可能影响免疫检验的因素着手进行质控。结果样本的优劣、试剂的选择、实验室的环境及检验人员操作技能的好坏都与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有密切联系。结论控制临床免疫检验质量应从多方面着手,样本的采集、保存、检验的三个环节中,每个环节均需要严格把握,对检验人员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实施检验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严格地操作,从而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全方位地做好临床免疫的质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庆侠 张然蓉 +2 位作者 周天祥 李江 胡锋兰 《实用医技杂志》 2008年第13期1671-1672,共2页
目的:分析血标本在不同放置时间和温度对血清乳酸脱氢酶(LD)的影响。方法:采用34例健康成人血标本分别放置于4℃~6℃、23℃~25℃和37℃,在即时、8 h、24 h、48 h、72 h和96 h测定其血清LD活性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4℃~6℃条件下,... 目的:分析血标本在不同放置时间和温度对血清乳酸脱氢酶(LD)的影响。方法:采用34例健康成人血标本分别放置于4℃~6℃、23℃~25℃和37℃,在即时、8 h、24 h、48 h、72 h和96 h测定其血清LD活性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4℃~6℃条件下,分别于即时和放置8 h、24 h、48 h、72 h及96 h测定血清LD活性结果为(127.2±8.7)U/L、(125.5±12.6)U/L、(130.2±14.2)U/L、(145.8±18.4)U/L、(161.3±24.7)U/L和(191.2±28.0)U/L.经统计学分析,标本放置8 h和24 h与即时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当标本放置48 h、72 h和96 h血清LD活性比即时测定结果明显升高(P<0.05、P<0.001);当标本放置24 h,冷藏组(4℃~6℃)、室温组(23℃~25℃)和温育组(37℃)血标本LD活性分别为(130.2±14.2)U/L、(141.9±15.1)U/L和(168.8±17.1)U/L,与即时测定结果比较,冷藏组(P>0.05)无明显差异,而室温组(P<0.05)和温育组(P<0.01)血清LD活性明显升高。结论:随着血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和放置温度的增加血清LD活性会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标本放置时间 温度 乳酸脱氢酶 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