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麝源蜡样芽孢杆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
1
作者 吕妮 李颖 +6 位作者 李蔚 胡清霞 陈雪梅 张琰杰 马永华 王玉龙 王兴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44,共4页
陕西省某林麝养殖基地林麝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等症状,病死率10%左右。为分析林麝死亡原因,采集死亡林麝肺脏、肝脏等病变组织进行病原分离纯化,进行PCR检测、生化试验、16S rRNA测序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致... 陕西省某林麝养殖基地林麝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等症状,病死率10%左右。为分析林麝死亡原因,采集死亡林麝肺脏、肝脏等病变组织进行病原分离纯化,进行PCR检测、生化试验、16S rRNA测序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致病菌为蜡样芽孢杆菌。生化鉴定试验显示,该菌能分解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但不分解甘露醇、硫化氢、尿素等;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该菌对哌拉西林、头孢氨苄、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等抗菌药敏感,对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耐药;致病性试验表明,该菌对小鼠有较强致病力。论文从林麝体内分离出蜡样芽孢杆菌,为进一步了解蜡样芽孢杆菌病在林麝养殖中的危害并对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蜡样芽孢杆菌 生化试验 药物敏感性试验 致病性试验
下载PDF
林麝解没食子酸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2
作者 李颖 黄志鑫 +8 位作者 张琰杰 李鹏 李旭鑫 胡清霞 吕妮 李超 谢宏林 李哲 王兴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为分析陕西某林麝养殖场林麝死亡原因,剖检死亡林麝,对有明显病变组织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并用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基因扩增测序,选取同源性高的8株细菌序列... 为分析陕西某林麝养殖场林麝死亡原因,剖检死亡林麝,对有明显病变组织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并用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基因扩增测序,选取同源性高的8株细菌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该分离菌在绵羊血琼脂培养基上为灰白色、透明、湿润黏稠、露珠状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经生化试验和16S rRNA测序分析确定为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分离菌对环丙沙星、头孢拉定、氧氟沙星、氯霉素、丁胺卡那、哌拉西林、新霉素、麦迪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等药物敏感,对苯唑西林、头孢呋辛、多黏菌素B、复方新诺明等耐药;分离菌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力,可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该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解没食子酸链球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致病性
下载PDF
羊副结核病的致病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 被引量:3
3
作者 吕妮 李颖 +8 位作者 马永华 胡清霞 贺亚媚 王玉龙 邱存义 张琰杰 余辰霏 王兴龙 杨增岐 《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第5期113-117,共5页
羊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以顽固性腹泻、肠粘膜显著增厚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传染病,多呈现隐形感染,该病潜伏期长,传播迅速,呈全球性分布,对畜牧业的危害巨大。本文立足羊副结核病研究进展的实际情况,梳理总结了目前学... 羊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以顽固性腹泻、肠粘膜显著增厚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传染病,多呈现隐形感染,该病潜伏期长,传播迅速,呈全球性分布,对畜牧业的危害巨大。本文立足羊副结核病研究进展的实际情况,梳理总结了目前学术界对羊副结核病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临床诊断和免疫综合防控等方面的研究讨论,为羊副结核病的诊断与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控羊副结核病政府需制定有效政策,养殖场需加强饲养管理,形成科学有效的防控系统,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副结核病 副结核分枝杆菌 致病机制 流行病学 诊断防控
下载PDF
家庭视阈下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
4
作者 张琰杰 沈明泓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第1期80-83,共4页
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尤其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是由于家长对语言功能的理解和语言能力方面的教育目标存在偏差,加上幼儿生活经验和词汇量的匮乏,一些幼儿往往出现无法表达或错误表达,甚至是降低表达欲望的情况。文章在剖析卡尔·... 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尤其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是由于家长对语言功能的理解和语言能力方面的教育目标存在偏差,加上幼儿生活经验和词汇量的匮乏,一些幼儿往往出现无法表达或错误表达,甚至是降低表达欲望的情况。文章在剖析卡尔·威特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家庭视阈下的幼儿语言教育策略,以期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威特 教育思想 家庭视阈 幼儿语言教育
下载PDF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在动物疫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胡清霞 李颖 +4 位作者 张琰杰 吕妮 李鹏 杨增岐 王兴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2-86,共5页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是一种基于T4噬菌体复制机理为主要反应机理的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广泛应用于动物疫病诊断、动物食品安全和遗传分析等领域。反应可在25~42℃温度条件下20 min完成快速扩增,具有条件温和、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是一种基于T4噬菌体复制机理为主要反应机理的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广泛应用于动物疫病诊断、动物食品安全和遗传分析等领域。反应可在25~42℃温度条件下20 min完成快速扩增,具有条件温和、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无需昂贵试验仪器和简便快捷等优点,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已被应用于常见动物疫病的诊断。为让更多技术人员了解RPA技术诊断的优势,论文对RPA技术原理、引物探针设计、检测方法及在动物疫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恒温扩增技术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 动物疫病 诊断
下载PDF
夜鹭布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6
作者 李颖 胡清霞 +7 位作者 李超 庆保平 段文斌 牛克胜 吕妮 张琰杰 郭如海 王兴龙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3-57,共5页
为分析陕西某地夜鹭死亡原因,对死亡夜鹭进行了剖检,并对存在明显病理变化的组织脏器进行了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药物敏感性试验,应用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基因扩增测序,选取... 为分析陕西某地夜鹭死亡原因,对死亡夜鹭进行了剖检,并对存在明显病理变化的组织脏器进行了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药物敏感性试验,应用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基因扩增测序,选取同源性高的14株细菌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从脏器中分离得到1株革兰阴性杆菌;16S rRNA序列与布氏柠檬酸杆菌同源性高达99%;生化试验鉴定为布氏柠檬酸杆菌;分离菌株对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哌酮、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红霉素、麦迪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氯霉素等20种抗菌药敏感,对头孢他啶苯唑西林、万古霉素、克林霉素等3种抗菌药耐药;该菌株对雏鸡具有较强致病性,可以从死亡雏鸡体内重新分离到该菌株,表明该夜鹭受到布氏柠檬酸杆菌的感染。本研究为夜鹭布氏柠檬酸杆菌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鹭 布氏柠檬酸杆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分析 致病性
下载PDF
鸭甲肝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7
作者 殷茵 张琰杰 +2 位作者 闫艳新 任慧英 刘文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56,60,共5页
为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的鸭甲肝病毒抗体的检测方法,将1株临床分离的3型鸭甲肝病毒的VP 3基因进行原核表达的纯化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了检测鸭肝炎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条件优化,得到VP3蛋白最佳包被浓度为0.1595μg/mL,血... 为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的鸭甲肝病毒抗体的检测方法,将1株临床分离的3型鸭甲肝病毒的VP 3基因进行原核表达的纯化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了检测鸭肝炎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条件优化,得到VP3蛋白最佳包被浓度为0.1595μg/mL,血清最佳稀释倍数为1∶200。结果显示,建立的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与商品化的双抗原夹心ELISA的符合率为92.5%,且该方法可同时检测1型和3型鸭甲肝病毒抗体,因而可用于临床免疫鸭甲肝病毒的种鸭血清抗体水平的检测和卵黄抗体的效价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型鸭甲肝病毒 VP3蛋白 间接ELISA
下载PDF
蛋鸡水线绿脓杆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致病性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周业飞 张琰杰 柳依灵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8-41,47,共5页
在对江苏南京某规模化蛋鸡养殖场水线常规水质监测时,分离到1株革兰阴性杆菌。随后,用生化和PCR方法对该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用纸片法对该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用雏鸡对该分离菌株进行攻毒试验,分析其致病性。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为绿... 在对江苏南京某规模化蛋鸡养殖场水线常规水质监测时,分离到1株革兰阴性杆菌。随后,用生化和PCR方法对该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用纸片法对该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用雏鸡对该分离菌株进行攻毒试验,分析其致病性。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为绿脓杆菌;在药敏试验中,该分离菌株对头孢克肟、氟苯尼考、林可霉素、磷霉素钙、盐酸多西环素、阿莫西林、单硫卡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对头孢他啶、盐酸左氧氟沙星、硫酸阿米卡星、青霉素钾、环丙沙星较为敏感;在攻毒试验中,该分离菌株对雏鸡具有强致病力。本试验提供了水源性疾病传播到蛋鸡的潜在风险的证据,并揭示了从大型蛋鸡养殖场分离的绿脓杆菌的耐药性和致病性的程度,对防控规模化蛋鸡养殖场绿脓杆菌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脓杆菌 蛋鸡 水线 药敏试验 致病性
下载PDF
死胚中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琰杰 唐宁 +4 位作者 刘靖森 任慧英 张灿 尹燕博 刘文华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86-89,93,共5页
为了了解山东省某肉种鸡孵化场死胚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及其致病性和耐药性,试验对6个不同批次种蛋孵化后随机抽检的174枚啄壳未出壳死胚的卵黄液和胎粪利用4种不同培养基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对分离细菌进行了鲍曼不动杆菌碳氢霉烯酶... 为了了解山东省某肉种鸡孵化场死胚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及其致病性和耐药性,试验对6个不同批次种蛋孵化后随机抽检的174枚啄壳未出壳死胚的卵黄液和胎粪利用4种不同培养基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对分离细菌进行了鲍曼不动杆菌碳氢霉烯酶OXA-51基因的测序鉴定。6个批次各取1株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进行生化试验、小鼠攻毒试验、药敏试验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74枚死胚的卵黄和胎粪中分离得到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分别为9.8%和10.9%。检测的6株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氟苯尼考、林可霉素和阿莫西林均100%耐药,所有菌株均表现为多重耐药现象。6株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对小鼠均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基于recA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同源性存在一定差异。说明鲍曼不动杆菌在死胚中分离率较高,并具有高度耐药性和较强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胚 鲍曼不动杆菌 RECA基因 致病性 耐药性 系统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