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死亡相关机制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朱敏齐 廖国燃 +2 位作者 莫俊贤 张瑜红 冼磊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576-1581,共6页
近年来食管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其发现晚、致死率高仍然是亟待攻克的难题。铁死亡是一种新型调节性的细胞死亡方式,诱导铁死亡的主要方式是游离铁的堆积,自由基的产生以及脂质过氧化物的沉积。本文总结了部分基因和相... 近年来食管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其发现晚、致死率高仍然是亟待攻克的难题。铁死亡是一种新型调节性的细胞死亡方式,诱导铁死亡的主要方式是游离铁的堆积,自由基的产生以及脂质过氧化物的沉积。本文总结了部分基因和相关的非编码RNA可能成为影响食管癌进展和治疗的生物靶点;在食管癌治疗方面,激活诱导铁死亡有助于减轻化疗耐药以及提高放疗的效应,近年的研究也发现一些中草药能通过诱导铁死亡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本文总结了与食管癌预后相关具有潜在研究价值的铁死亡相关基因。希望通过对铁死亡相关机制的深入挖掘研究,为未来食管癌的预后评估和治疗方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铁死亡 脂质过氧化 铁代谢
下载PDF
食管癌中环氧化酶-2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的表达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瑜红 冼磊 +2 位作者 陈小三 何文武 冷雪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761-2763,共3页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46例食管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食管组织(距离肿瘤至少5 cm)和65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OX-2和hTERT mRNA的表达。结果 COX-2和hT...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46例食管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食管组织(距离肿瘤至少5 cm)和65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OX-2和hTERT mRNA的表达。结果 COX-2和hTERT mRNA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而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与癌旁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和hTERT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转移和临床分期无关(P>0.05),而两者表达具有关联性(P=0.015)。结论 COX-2和hTERT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均是早期事件,联合检测这两个基因可能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及相关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环氧化酶 端粒酶逆转录酶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瑜红 唐国都 +2 位作者 梁志海 蔡莉 许志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702-2704,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8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HAM)和胰腺炎肺损伤组(ALI)。术后6、12、24、48h分别处死大鼠观察胰腺,肺脏病理学形态改变;检测...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8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HAM)和胰腺炎肺损伤组(ALI)。术后6、12、24、48h分别处死大鼠观察胰腺,肺脏病理学形态改变;检测血清淀粉酶、TNF-α、IL-6含量;称肺干湿重比;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ICAM-1蛋白表达。结果:ALI组各时点肺湿干质量比较SHAM组有显著差异(P<0.05),MPO活性测定各时点均较SHAM组升高(P<0.05);ALI组血清淀粉酶、TNF-α、IL-6含量均较SHAM升高(P<0.05);ALI组ICAM-1mRNA表达较SHAM组明显升高,并且随时间进展而逐渐增加,12h达高峰,并维持在高水平表达;同时ICAM蛋白表达也逐渐升高,12h达高峰后持续高水平表达;TNF-α与ICAM-1mRNA及蛋白质表达变化呈正相关趋势。结论: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组织中,ICAM-1在基因及蛋白水平上呈过度表达,并且与肺组织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前炎性因子TNF-α在ICAM-1的过度表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肺组织损伤 大鼠
下载PDF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血清脂联素表达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瑜红 唐国都 +1 位作者 许志毅 蔡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074-2076,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血清脂联素表达变化及与胰腺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4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8只及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NP组)32只。CON组剖腹后只翻动十... 目的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血清脂联素表达变化及与胰腺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4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8只及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NP组)32只。CON组剖腹后只翻动十二指肠及胰腺后关腹。ANP组逆行胰胆管内注射1.5%去氧胆酸钠制备ANP模型。术后6、12、24、48 h处死大鼠,观察胰腺组织病理改变并评分,检测血清淀粉酶、脂联素、TNF-α和IL-6水平变化。结果 ANP组大鼠胰腺病理学评分及血清淀粉酶、TNF-α、IL-6水平均较CON组升高(P<0.05),血清脂联素在发病早期下降缓慢,24 h后迅速下降,48 h较24 h显著降低(P<0.01),并与胰腺病理学评分及TNF-α水平呈高度负相关(r=-0.846、-0.789,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在ANP发生发展中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并且与胰腺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可能在ANP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脂联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实验室诊断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瑜红 唐国都 《广西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917-919,923,共4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危重,早期诊断、准确评价病情十分重要,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文中介绍了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酶学检查、细胞因子蛋白和肽类检查的临床意义及优缺点,认为这些方法还不能作为重症急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和判断病情的"金标准...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危重,早期诊断、准确评价病情十分重要,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文中介绍了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酶学检查、细胞因子蛋白和肽类检查的临床意义及优缺点,认为这些方法还不能作为重症急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和判断病情的"金标准",需要联合检测,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 血小板活化因子 胰蛋白酶原激活肽 降钙素原 血小板活化因子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组织抑制因子在结肠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瑜红 谭至柔 +1 位作者 黄雪 李素艳 《微创医学》 2015年第3期290-292,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2)在结肠腺瘤、结肠癌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2及TIMP-2在正常大肠黏膜、结肠腺瘤及腺瘤癌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2及TIM...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2)在结肠腺瘤、结肠癌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2及TIMP-2在正常大肠黏膜、结肠腺瘤及腺瘤癌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2及TIMP-2在正常结肠黏膜、结肠腺瘤组织及结直肠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结直肠癌组织MMP-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及腺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息肉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的MMP-2表达量高于低级别组(P<0.05)。TIMP-2在腺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无差别,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中降低(P<0.05)。结论 MMP-2及TIMP-2在结肠腺瘤癌变过程中分别呈高表达、低表达,二者表达的失衡在正常黏膜-腺瘤-癌的病理形成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因子 腺瘤癌变
下载PDF
血清CEA、CA_(125)、CA_(19-9)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瑜红 唐国都 《内科》 2006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胃癌患者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160例胃癌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CEA、CA125、CA19-9阳性率分别为24.4%、37.5%、23.1%,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64.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胃癌患者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160例胃癌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CEA、CA125、CA19-9阳性率分别为24.4%、37.5%、23.1%,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64.4%;CEA阳性率与性别、肿瘤浸润深度以及是否转移无明显相关,CA19-9阳性率与性别、肿瘤浸润深度无关,CA125女性高于男性,且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是否转移密切相关。三者均与肿瘤部位和组织学类型相关。结论CEA、CA125、CA19-9三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胃癌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血清 CEA阳性 CA125 CA19-9 联合检测 胃癌诊断 临床意义 DETECTION 肿瘤浸润深度 检测阳性率 免疫荧光法检测 组织学类型 肿瘤部位 性别 检出率 女性 男性 结果 分析 方法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瑜红 唐国都 +1 位作者 许志毅 蔡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284-1289,共6页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坏死性胰腺炎组(ANP组)、依达拉奉治疗组(EDA组),每组30只.SHAM组为开腹后只翻动十二指肠及胰腺后关腹;ANP组胰...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坏死性胰腺炎组(ANP组)、依达拉奉治疗组(EDA组),每组30只.SHAM组为开腹后只翻动十二指肠及胰腺后关腹;ANP组胰胆管内逆行输注1.5%脱氧胆酸钠制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EDA组为ANP造模后立即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6mg/kg).分别于术后6、12、24h处死大鼠(每个时点10只),观察胰腺病理形态改变并评分;检测血清淀粉酶、TNF-α、ET-1、sICAM-1含量;检测胰腺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结果:与ANP组比较,EDA治疗组在胰腺病理改变、血清TNF-α水平(6h:109.6ng/L±49.0ng/Lvs190.2ng/L±46.6ng/L,12h:405.4ng/L±116.3ng/Lvs559.7ng/L±203.9ng/L,24h:415.4ng/L±164.6ng/Lvs648.7ng/L±222.1ng/L,均P<0.05)、血清ET-1水平(6h:45.6ng/L±13.5ng/Lvs66.0ng/L±16.0ng/L,12h:83.5ng/L±15.4ng/Lvs96.8ng/L±23.0ng/L,24h:85.1ng/L±25.8ng/Lvs103.9ng/L±28.9ng/L),血清sICAM-1水平(6h:0.58ng/L±0.13ng/Lvs0.78ng/L±0.14ng/L,12h:0.78ng/L±0.10ng/Lvs0.94ng/L±0.12ng/L,24h:0.96ng/L±0.16ng/Lvs1.24ng/L±0.30ng/L,均P<0.05)、胰腺组织MDA含量(6h:4.22nmol/mgprot±0.40nmol/mgprotvs8.79nmol/mgprot±0.80nmol/mgprot,12h:5.90nmol/mgprot±0.51nmol/mgprotvs12.30nmol/mgprot±1.02nmol/mgprot,24h:9.10nmol/mgprot±0.84nmol/mgprotvs17.88nmol/mgprot±1.43nmol/mgprot)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均P<0.05),T-SOD活力增强(6h:88.6U/mgprot±7.1U/mgprotvs68.8U/mgprot±10.5U/mgprot,12h:77.6U/mgprot±6.8U/mgprotvs46.0U/mgprot±8.9U/mgprot,24h:45.5U/mgprot±5.3U/mgprotvs27.8U/mgprot±4.3U/mgprot,均P<0.05);血清淀粉酶变化无显著差异.与SHAM组比较,ANP组胰腺组织病理评分、血清淀粉酶、TNF-α、ET-1、sICAM-1明显升高,胰腺组织MDA含量升高,T-SOD活力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可以清除坏死性胰腺炎体内过量生成的氧自由基并减少炎性因子的表达,减轻胰腺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氧化应激 依达拉奉
下载PDF
13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瑜红 唐国都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623-625,共3页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6年134例SAP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因、住院时间、临床症状、并发症,治疗措施和疗效。结果:SAP发生平均年龄(4...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6年134例SAP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因、住院时间、临床症状、并发症,治疗措施和疗效。结果:SAP发生平均年龄(45.12±15.76)岁,平均住院日(23±22)d;主要病因为胆道系统疾病,占32%,不明原因的SAP发生率高(25%),SAP患者胸、腹水的发生率分别为44.0%和69.4%。SAP患者病死率为14.2%。结论:在SAP早期阶段,应仔细观察并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有手术的适应证应尽快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临床症状 并发症
下载PDF
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瑜红 《微创医学》 2020年第4期495-499,527,共6页
食管癌是一种死亡率高的疾病,早期发现食管异常(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早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内镜治疗的领域也在不断增加。与传统手术相比,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更安全、微创,但内镜治... 食管癌是一种死亡率高的疾病,早期发现食管异常(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早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内镜治疗的领域也在不断增加。与传统手术相比,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更安全、微创,但内镜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并发症等情况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就消化内镜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术前评估、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术中术后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消化内镜 术前评估 治疗
下载PDF
ⅢA期食管癌组织肿瘤转移相关蛋白1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涛 张瑜红 +5 位作者 郭建极 孙宇 陈铭伍 冼磊 胡松 周华富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670-3673,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肿瘤转移相关蛋白1(MTA1)表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106例ⅢA期食管癌患者和75例食管良性病变组织MTA1表达的相对水平,分析MTA1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Kap...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肿瘤转移相关蛋白1(MTA1)表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106例ⅢA期食管癌患者和75例食管良性病变组织MTA1表达的相对水平,分析MTA1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了解MTA1表达与食管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106例食管癌组织中MTA1蛋白43例表达,表达率40.6%,75例食管良性病变表达9例,表达率1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A1蛋白表达水平与食管癌T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个数、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等均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TA1蛋白表达出现复发转移中位时间10.0个月,无表达者出现复发转移中位时间13.0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A1蛋白表达中位生存期16.0个月,无表达者中位生存期18.0个月,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A1表达水平与食管癌T分期关系密切,参与ⅢA期食管癌复发转移,但不影响食管癌患者总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相关蛋白1 食管癌 总生存期
下载PDF
46例胃间质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谭至柔 黄雪 张瑜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4186-4187,4191,共3页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及内镜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方法胃间质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及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肿瘤发生于胃底胃体多见,多呈半球形隆起;超声内镜多为固有肌层低...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及内镜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方法胃间质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及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肿瘤发生于胃底胃体多见,多呈半球形隆起;超声内镜多为固有肌层低回声肿物;其中仅有5例内镜下活检证实为胃间质瘤。结论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下活检阳性率低,超声内镜对胃间质瘤诊断有帮助,确诊主要依靠手术病理及CD117、CD34的联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 内镜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119例胃肠间质瘤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谭至柔 黄雪 +2 位作者 张瑜红 宁红建 聂海明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32-934,共3页
目的分析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合理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肠间质瘤以胃部多见,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内镜下表现多为半球型隆起,活检阳性率为24%;... 目的分析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合理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肠间质瘤以胃部多见,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内镜下表现多为半球型隆起,活检阳性率为24%;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90.8%和84.9%。结论胃肠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下活检阳性率低,确诊主要依靠手术病理及CD117、CD34的联合检测,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Akt/c-Myc通路对胃癌细胞化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诗权 黄杰安 +2 位作者 唐国都 张瑜红 于皆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09-815,共7页
背景与目的:Akt信号通路是调节原癌基因c-myc蛋白表达水平的主要机制之一,Akt信号通路激活后可降低胃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然而,目前对Akt/c-Myc通路在胃癌化疗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因此,本课题通过观察Akt/c-Myc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 背景与目的:Akt信号通路是调节原癌基因c-myc蛋白表达水平的主要机制之一,Akt信号通路激活后可降低胃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然而,目前对Akt/c-Myc通路在胃癌化疗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因此,本课题通过观察Akt/c-Myc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化疗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依托泊苷作用于胃癌SGC7901和BGC823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的生存率;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和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Akt活性的检测采用非放射性蛋白激酶活性分析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c-Myc和p-AktSer473蛋白的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c-MycmRNA的表达;同时观察PI3-K/Akt通路抑制剂Wortmannin对依托泊苷诱导的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依托泊苷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SGC7901和BGC823细胞的生长,明显诱导细胞的凋亡;同时上调SGC7901和BGC823细胞中Akt活性及p-AktSer473蛋白表达水平,并增强c-Myc蛋白和mRNA的表达。Wortmannin可明显增强依托泊苷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并提高细胞的凋亡水平;抑制依托泊苷诱导的c-Myc蛋白的表达,但对c-MycmRNA表达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依托泊苷激活SGC7901和BGC823细胞中的Akt信号通路,并上调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而影响胃癌的化疗效果。Akt信号通路可能主要是通过转录后调节来调控c-Myc蛋白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AKT C-MYC 凋亡
下载PDF
hTERT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小三 覃家锦 +2 位作者 张瑜红 冼磊 冯旭 《广西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研究凋亡调控基因hTERT mRNA在食管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52例食管癌组织、30例癌旁食管组织(距离肿瘤至少5 cm)和7例非食管癌黏膜组织中hTERT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hTERT mRNA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食管组织中... 目的研究凋亡调控基因hTERT mRNA在食管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52例食管癌组织、30例癌旁食管组织(距离肿瘤至少5 cm)和7例非食管癌黏膜组织中hTERT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hTERT mRNA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食管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食管癌组织(P<0.05),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与癌旁食管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ERT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转移和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 hTERT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是早期事件,检测hTERT mRNA的表达可能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端粒酶 端粒逆转录酶 RT-PCR法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心内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冼磊 张瑜红 +3 位作者 陈志坚 陈铭伍 覃家锦 何巍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及停跳手术对肝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检测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及体外循环心脏停搏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各50例手术前,转机30min,术后2h,1d,3d和7d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及停跳手术对肝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检测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及体外循环心脏停搏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各50例手术前,转机30min,术后2h,1d,3d和7d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AST/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变化。结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的ALT、AST、AST/ALT、ALP、GGT均升高,不停搏手术患者的恢复较快。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肝功能有影响,不停搏手术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跳 肝功能
下载PDF
CYP1A1基因Msp1多态性与广西壮族食管癌的易感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雪 谭至柔 张瑜红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CYP1A1基因Msp1多态性与广西壮族食管癌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98例食管癌患者(广西壮族)和100例健康人CYP 1A1基因Msp1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分析其与广西壮族食管癌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以及CYP1A1基因Msp... 目的:探讨CYP1A1基因Msp1多态性与广西壮族食管癌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98例食管癌患者(广西壮族)和100例健康人CYP 1A1基因Msp1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分析其与广西壮族食管癌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以及CYP1A1基因Msp1多态性与吸烟、饮酒在食管癌易感性中的交互作用。结果:CYP 1A1Msp1 3种基因型(野生型基因m1/m1型、突变杂合型基因m1/m2型、突变纯合型基因m2/m2型)分布频率在食管癌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8.8%、41.8%、19.4%及40.0%、43.0%、17.0%,两组间的频率分布在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情况调整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CYP1A1Msp1m2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野生型基因m1/m1型的个体患食管癌的风险增加(ORa=1.4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0.387)。按照吸烟、饮酒因素分层后,这种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均Pa>0.05)。结论:单一基因CYP1A1Msp1位点多态未表明与广西壮族食管癌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基因多态 代谢酶基因 CYP1A1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及停跳手术对SDH、S-GLDH及ALT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冼磊 张瑜红 +3 位作者 罗玉华 陈志坚 覃家锦 何巍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9-400,共2页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及停跳手术对肝脏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检测50例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及50例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6个时点的山梨醇脱氢酶(SDH)、谷氨酸脱氢酶(S-GLDH)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及停跳手术对肝脏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检测50例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及50例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6个时点的山梨醇脱氢酶(SDH)、谷氨酸脱氢酶(S-GLDH)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结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的SDH、S-GLDH及ALT均升高,不停跳手术患者的指标恢复较快。结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对肝脏功能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跳 肝脏功能
下载PDF
医学生科研兴趣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范俊华 吕小平 张瑜红 《微创医学》 2018年第3期381-382,共2页
目的调查医学生科研兴趣,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创新人才教学培养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某高校2014年至2017年在校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放482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06份。72.5%的学生对科学研究感兴趣,其中11.3%有... 目的调查医学生科研兴趣,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创新人才教学培养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某高校2014年至2017年在校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放482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06份。72.5%的学生对科学研究感兴趣,其中11.3%有一定的研究经验。进行研究的主要原因包括对科学问题或研究课题产生兴趣,以及对个人发展或智力开发的愿望。缺乏动力的因素是缺乏时间、增加工作量和占用学习时间、缺乏先进信息和个人兴趣在临床工作。结论医学院校应提升自身整体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医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兴趣 医学生 调查 分析
下载PDF
双气囊小肠镜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秦荔荣 唐国都 +1 位作者 黄雪 张瑜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12期78-79,共2页
目的分析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2月23例OGIB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施行双气囊小肠镜及手术诊治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OGIB患者中,男15例,占65.22%(15/23),女8例,占34.7... 目的分析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2月23例OGIB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施行双气囊小肠镜及手术诊治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OGIB患者中,男15例,占65.22%(15/23),女8例,占34.78%(8/23)。发病年龄20~59岁的占60.00%。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发现病灶14例,病变检出率为60.87%。能明确解释出血原因12例,病因诊断率为52.17%。同时接受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及手术的患者7例,其中4例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符合,病因诊断准确率为57.14%。23例患者中发现病变14例,其中,间质瘤3例,血管畸形3例,溃疡2例,憩室病1例,黏膜糜烂1例,息肉病1例,非特异性炎症1例,克罗恩病1例,钩虫病1例,未见异常9例。结论 OGIB患者多发于中青年,以小肠间质瘤及血管畸形最常见,双气囊小肠镜对OGIB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双气囊小肠镜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