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格伦儿童文学的经典性与现代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瑷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2-96,共5页
瑞典儿童文学大师阿斯特丽德·林格伦以独创性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建构了2 0世纪儿童文学的经典品格与现代精神。她对“童心与童真”的理解、展现达到了极致 ,充盈着天才的智慧、灵性和精神气质 ;她以狂放奇绝的幻想之笔为儿童创造... 瑞典儿童文学大师阿斯特丽德·林格伦以独创性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建构了2 0世纪儿童文学的经典品格与现代精神。她对“童心与童真”的理解、展现达到了极致 ,充盈着天才的智慧、灵性和精神气质 ;她以狂放奇绝的幻想之笔为儿童创造了一个迷人的超现实空间 ;她赋予皮皮等“世纪儿童”以现代审美理想 ,突出他们可贵的主体意识、独立精神和创造欲望 ;她以童话的魔力缓解现代儿童的精神压力和情感压抑 ,补偿现实缺陷 ,实现超我的人格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超我 经典性 现代精神 童话 超现实 现代性 智慧 大师 欲望
下载PDF
性·母性:女性身份的文化反省——论王安忆的“三恋”、铁凝的“三垛”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瑷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94-99,共6页
性与母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支撑和动力 ,王安忆与铁凝不期而遇的审美目光共同穿透了这一深层结构 ,发现、反省并探究着女性生命的生态面貌及不可逆转的身份意义 ,从而对人类自身的困境进行了更深广的思考和关怀。作品因超越了特定... 性与母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支撑和动力 ,王安忆与铁凝不期而遇的审美目光共同穿透了这一深层结构 ,发现、反省并探究着女性生命的生态面貌及不可逆转的身份意义 ,从而对人类自身的困境进行了更深广的思考和关怀。作品因超越了特定的文学思潮或主义而获得更为持久的审美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身份 文化 反省 王安忆 铁凝
下载PDF
报告文学的文体范式及流变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44-48,共5页
早期的报告文学由于文体的不确定性和附属性,呈现边缘化的特征。中期,随着报告文学文体的自觉,出现了模式化倾向。80年代中后期,在题材、内容大变革之后,产生了多元化的文体范式。
关键词 报告文学 边缘化 模式化 多元化
下载PDF
波伏瓦对新中国初期文学的观察与批评——以《长征:中国纪行》为对象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瑷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91-99,共9页
西蒙娜·德·波伏瓦在长篇纪实作品《长征:中国纪行》中,对新中国初期的文化语境、文学导向、创作成就与缺憾进行了敏锐而客观的评论,传达出独立、深刻的见解。她深入研究特定历史阶段下中国的现实社会状况、文化发展条件,将文... 西蒙娜·德·波伏瓦在长篇纪实作品《长征:中国纪行》中,对新中国初期的文化语境、文学导向、创作成就与缺憾进行了敏锐而客观的评论,传达出独立、深刻的见解。她深入研究特定历史阶段下中国的现实社会状况、文化发展条件,将文学的“普及”策略置于这一时代背景下给予充分理解,肯定了文学创作在宣传社会主义思想、鼓舞人民进步、反映现实矛盾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针对西方学者的一些抨击,波伏瓦给予有理有据的反批评,但她也质疑那些禁锢文学创作活力的“教条”,探究损害文学真实性的根源,指出过度强化文学为政治服务、过激进行文艺斗争的弊端。波伏瓦的观察与批评尽管存在历史局限和认识误区,然而她的视角为我们呈现特殊的参照性镜像,对于重新审视、反思文学与政治、与时代、与人民之间的根本关系是有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蒙娜·德·波伏瓦 新中国初期 文学普及 《长征:中国纪行》
下载PDF
斯诺与中国现代文学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瑷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29-32,共4页
世界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不仅与中国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也与中国现代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对新文艺运动热情支持与宣传,对现代作家作品深入关注。他在编译、研究现代作家作品时所表现出来的审美观、批评原则以及独到深刻... 世界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不仅与中国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也与中国现代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对新文艺运动热情支持与宣传,对现代作家作品深入关注。他在编译、研究现代作家作品时所表现出来的审美观、批评原则以及独到深刻的个人洞见,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有着珍贵而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德加·斯诺 现代文学 《活的中国》 “双栖”作謇
下载PDF
论当代传记文学的文体品格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瑷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88-94,共7页
在当今文学艺术重新呼唤人文精神的氛围中, 传记文学以其特有的文体品格肩负着传播生命之火的光荣使命; 其震撼人心的真实魅力, 穿透历史与现实的现代意识及新闻眼光。
关键词 传记文学 文体品格 生命感与真实性 历史性与新闻性
下载PDF
小说人物形象研究笔谈
7
作者 张瑷 戴嘉树 +1 位作者 郑波光 姚楠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88-89,共2页
在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中,小说人物形象评价是一个重要的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同样重要和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小说人物形象评价理论的缺失。理论的盲区,既反映了研究过程中对这一问题的轻视和忽略又影响到文学批评研究的实践。不可回避... 在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中,小说人物形象评价是一个重要的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同样重要和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小说人物形象评价理论的缺失。理论的盲区,既反映了研究过程中对这一问题的轻视和忽略又影响到文学批评研究的实践。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总是要面对的,我们希望自己的初步思考,能唤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人物形象 审美批评 评价原则
下载PDF
“70后”女作家“自我”书写中的主体探寻——以鲁敏、魏微、庆山、乔叶为对象
8
作者 张瑷 沈芬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23,共6页
新世纪以来,"70后"女作家的创作表现出多样化的新态势,她们在描写日常生活的表象之下,更注重对女性个体生命体验的独特传达,其文本中的"自我"镜像,折射出这一代女性心理与情感的波动状态。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发展... 新世纪以来,"70后"女作家的创作表现出多样化的新态势,她们在描写日常生活的表象之下,更注重对女性个体生命体验的独特传达,其文本中的"自我"镜像,折射出这一代女性心理与情感的波动状态。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发展演变的历程中,可以看到"70后"女作家主体诉求的新向度,她们风格各异的创作丰富了女性文学的探索经验,并以此奠定了文学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微 女性文学 鲁敏 文学史价值 波动状态 个体生命体验 主体诉求 新态势
下载PDF
世纪儿童的“皮皮”精神及其审美意义——评“地球村”系列丛书·林格伦作品集
9
作者 张瑷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55,共2页
"地球村"系列丛书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面向21世纪推出的意义深远的宏大出版项目--全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名著图书系列.这不仅是造福后代的一项伟大的精神建设工程,也是推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向国际水平发展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 “地球村”系列丛书 林格伦 儿童文学 《长袜子皮皮》 审美
下载PDF
从贫困呐喊到尊严诉求——“三农”报告文学现实精神的新向度
10
作者 张瑷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37,共5页
新世纪"三农"报告文学创作热潮的崛起,并没有"自上而下"的理念驱动,而是作家们全身心介入现实后来自良知的鞭策。他们以植入底层的"低视点"观察、发现"三农"困境真相,以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传... 新世纪"三农"报告文学创作热潮的崛起,并没有"自上而下"的理念驱动,而是作家们全身心介入现实后来自良知的鞭策。他们以植入底层的"低视点"观察、发现"三农"困境真相,以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传达民生诉求,以穿越现实的理性思考建构文学关怀的高境界,赋予作品厚重的历史感和强烈的当代性。对于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三农"报告文学无疑在引导一个可深入探进的新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报告文学 民生诉求 现实精神 历史反思
下载PDF
台港纪实文学质貌与特定文化生态
11
作者 张瑷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2期54-59,共6页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香港纪实文学的发展风貌和特色与其地域的文化生态关系密切,而不同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文化环境也使台港两地与大陆存在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因此台港文学经验必然形成对大陆文学的某种参照或互补。...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香港纪实文学的发展风貌和特色与其地域的文化生态关系密切,而不同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文化环境也使台港两地与大陆存在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因此台港文学经验必然形成对大陆文学的某种参照或互补。通过台港纪实文学发展概貌与特色的观照和比较,辨析纪实文学的现代审美品格、审美意义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的流变,由此为中国当代纪实文学理论研究的推进拓展,确立了新的空间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香港 纪实文学 文化生态
下载PDF
纪实 虚幻 叛逆——当代成长小说的叙事形态及审美批评
12
作者 张瑷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9-103,共5页
成长小说的叙事对象是青少年,必然以青少年的审美经验为载体。相对于表现童心童趣的儿童文学,其审美理想进入了更广阔的精神空间,主体意识及叛逆精神的萌生使他们了解社会现实的欲望和认识自我与人生的要求逐渐增强。因此,纪实传真的文... 成长小说的叙事对象是青少年,必然以青少年的审美经验为载体。相对于表现童心童趣的儿童文学,其审美理想进入了更广阔的精神空间,主体意识及叛逆精神的萌生使他们了解社会现实的欲望和认识自我与人生的要求逐渐增强。因此,纪实传真的文体形态和美学品格从一个重要向度代表了成长小说的审美追求。然而,不可忽略的是,成长意识从本质上说是对自我无限幻想的精神过程。所以在青少年的审美期待中,虚幻浪漫构成与纪实传真相对又相联的审美价值取向。此外,骚动叛逆的成长欲望赋予成长小说鲜明的先锋精神,蕴涵了特殊的文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小说 青少年文学 叙事形态 审美品格
下载PDF
世纪之交纪实文学的发展态势
13
作者 张瑷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6-130,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文学的整体化转型和多元化嬗变中,纪实文学也出现了个人化、日常化、世俗化的叙事倾向,从某种程度上对主流话语和宏大叙事长期忽略、回避甚至遮蔽的社会历史与现实生活真貌,给予个人独到的观照和认识,提升了纪实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文学的整体化转型和多元化嬗变中,纪实文学也出现了个人化、日常化、世俗化的叙事倾向,从某种程度上对主流话语和宏大叙事长期忽略、回避甚至遮蔽的社会历史与现实生活真貌,给予个人独到的观照和认识,提升了纪实文学的审美价值。但纪实文学的主体精神与内在品格却依然在坚持知识分子良知写作的作家中得以保持和坚守,彰显出他们维护正义、关怀民众、积极干预社会公共利害关系的人文精神。处于传媒时代的纪实文学,其创作、传播以及接受方式必然再次经历“信息科技”革命的冲击与推动,“影视纪实文学”、“网络纪实文学”以时空表现的最大灵活性、便利性和视听合一的独特效果,形成纪实文学新的审美形态,开拓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实文学 个人化 精神坚守 传媒
下载PDF
历史语境中人的复苏与人文呼唤——新时期小说人物形象审美流变之一
14
作者 张瑷 《学术探索》 2004年第6期102-106,共5页
积极探讨一个历史时期的人物形象审美流变 ,既是对特定历史语境中文学面貌及发展态势的最好把握 ,也是对文学经验的最好积累。新时期以来的小说人物形象其深刻的审美嬗变不仅在一定的历史高度和文学高度实现了“人学”意义 ,也向当代文... 积极探讨一个历史时期的人物形象审美流变 ,既是对特定历史语境中文学面貌及发展态势的最好把握 ,也是对文学经验的最好积累。新时期以来的小说人物形象其深刻的审美嬗变不仅在一定的历史高度和文学高度实现了“人学”意义 ,也向当代文学强大的主流意识显示出最初的反叛姿态 ,从单一苍白化向多元丰富化发展 ,从浅层次向深层次拓进。但因典型理论依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作家的“主体创造性” ,使人物形象在历史的期待中无法减轻过重的“思想”承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形象 历史语境 伤痕 反思 人道主义
下载PDF
纪实小说的写实特征与价值体现
15
作者 张瑷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44-47,共4页
对于争议中的纪实小说 ,不应再作单向度的判断 ,而应给予多维的审美批评。就写实特征而言 ,或以新闻的叙事立场进行“实体化”写实 ,体现其信息价值 ;或以个人的亲历与经验侧重于“主体化”写实 ,体现其思情价值 ;在文体实验上 ,则显示... 对于争议中的纪实小说 ,不应再作单向度的判断 ,而应给予多维的审美批评。就写实特征而言 ,或以新闻的叙事立场进行“实体化”写实 ,体现其信息价值 ;或以个人的亲历与经验侧重于“主体化”写实 ,体现其思情价值 ;在文体实验上 ,则显示出“边缘化”的写实风格 ,实践着文学现代审美理想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理想 叙事立场 实体化 主体化 艺术价值 边缘化 纪实小说 写实风格 信息价值
下载PDF
生态报告文学的写作伦理与价值维度
16
作者 张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6年第4期102-110,共9页
生态报告文学并非是西方生态文艺思潮影响下的文学现象,而是报告文学作家自觉介入现实、敏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的写作行为,因此体现出报告文学特有的文体品格和价值取向。暴露问题、揭示真相、追问法理的主体干预意志与田野调查、亲历体... 生态报告文学并非是西方生态文艺思潮影响下的文学现象,而是报告文学作家自觉介入现实、敏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的写作行为,因此体现出报告文学特有的文体品格和价值取向。暴露问题、揭示真相、追问法理的主体干预意志与田野调查、亲历体验、呈现事实的非虚构写作伦理高度契合,形成文体形态的品格元素;真实性的征服力、历史反思与现实批判的张力、文明救赎的感召力构建了文本内涵的价值空间。生态报告文学是当代意识烛照下现实主义文学的新开拓,是社会转型时期引领先进文化趋向的时代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报告文学 非虚构写作伦理 文明救赎
下载PDF
在文学境界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课教学为例
17
作者 张瑷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年第5期57-60,4,共5页
大学文科教育始终不能轻视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文学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生成、人格培养、心灵滋润、素质提升等能够产生深刻且深远的作用与影响。作为文学教育者应该自觉匡正偏见,抵制一切消极影响,引领学生走进文学阅读和... 大学文科教育始终不能轻视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文学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生成、人格培养、心灵滋润、素质提升等能够产生深刻且深远的作用与影响。作为文学教育者应该自觉匡正偏见,抵制一切消极影响,引领学生走进文学阅读和文学创作的精神境界,培养他们独立自由的审美主体,丰富并提升他们的审美经验及文学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素养 文学境界 中国现当代文学 教学
下载PDF
当代文学争鸣与文学发展关系之反思
18
作者 张瑷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87-93,共7页
由文学作品和文学问题引发的争鸣现象,形成文学生存与发展状态的聚焦点,折射出文学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的内在活力与外部影响,以及文学与时代的敏感关系。因此,反顾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曾自然引发或有目的组织的形形色色的争鸣、论... 由文学作品和文学问题引发的争鸣现象,形成文学生存与发展状态的聚焦点,折射出文学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的内在活力与外部影响,以及文学与时代的敏感关系。因此,反顾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曾自然引发或有目的组织的形形色色的争鸣、论辩甚至斗争,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重新认识、把握特定历史语境中文学思潮的生发、演变及其兴衰的原因;文学争鸣传达出的思想倾向、文学观念、审美意识、批评方法等,也从侧面构成原生态的文学发展史与文学批评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争鸣 文学思潮 文学批评
下载PDF
当代文学史教学改革的两个问题
19
作者 张瑷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年第3期51-54,共4页
保守的当代文学史教学往往沿袭意识形态思潮对文学的定位与定性,而对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和真实面貌缺少全面的、客观的把握。在教学改革中,首先要以科学的、发展的文学史观来更新、充实教学内容,建立多视角、多层次、立体性、共时性的... 保守的当代文学史教学往往沿袭意识形态思潮对文学的定位与定性,而对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和真实面貌缺少全面的、客观的把握。在教学改革中,首先要以科学的、发展的文学史观来更新、充实教学内容,建立多视角、多层次、立体性、共时性的文学“史识”结构;根据本专业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加强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激活创造性思维和参与精神,使知识建构与能力训练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观 “史识”结构 因材施教
下载PDF
青少年报告文学的问题意识与现实关怀
20
作者 张瑷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68-72,共5页
青少年的成长阶段是密切联系着政治、经济、教育、文化、道德、心理等社会问题的"敏感地带",而多元复杂的当代文化现象与价值观,尤使在消费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普遍存在精神追寻的迷惘;应试教育的弊端,素质教育的误区,加重... 青少年的成长阶段是密切联系着政治、经济、教育、文化、道德、心理等社会问题的"敏感地带",而多元复杂的当代文化现象与价值观,尤使在消费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普遍存在精神追寻的迷惘;应试教育的弊端,素质教育的误区,加重了青少年的心理压力;情感萌动与性躁动的困扰,使成长的步履常常误入迷途。青少年报告文学以直击现实的积极姿态,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困境与问题,反思、批判不利于青少年人格精神培养和发展的社会机制与教育观念,呼唤健康优质的文化生态,激发青少年们的审美理想,产生了具有震撼力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报告文学 教育 生命 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