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审视嗅觉美学:可能性与意义
1
作者 张璟慧 《外文研究》 2024年第1期30-38,45,106,107,共12页
嗅觉是与原始本能最相近的感官,在西方传统理论话语体系中一向遭到贬抑,被赶出审美。而无论古代东西文化史,还是现代科学实验及身体研究都表明,嗅觉不仅是生理的,更是生命的、文化的、艺术的,充满诗意的不确定性与形而上意味。这也是建... 嗅觉是与原始本能最相近的感官,在西方传统理论话语体系中一向遭到贬抑,被赶出审美。而无论古代东西文化史,还是现代科学实验及身体研究都表明,嗅觉不仅是生理的,更是生命的、文化的、艺术的,充满诗意的不确定性与形而上意味。这也是建构嗅觉美学之可能性的基础,其意义就在于,嗅觉美学将在以视觉为第一的西方理论传统上有所突破,反思与视觉紧密相连的启蒙理性,最终理解人类的精神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 嗅觉美学 视觉 启蒙理性 反思
下载PDF
“化”的方式: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乱里春秋”与艺术创作——藉从戏剧《李尔王》到电影《乱》的改编试论艺术创作的方式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璟慧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8-242,共5页
日本导演黑泽明借用莎士比亚的戏剧《李尔王》(KingLear)拍出的电影《乱》(Ran)是一个大胆的艺术创作,我们认为,虽然评判艺术作品之美,须秉承独立精神,即把该作品置于其独立的学科门类中去考察,避免电影改编作品或其他"改编"... 日本导演黑泽明借用莎士比亚的戏剧《李尔王》(KingLear)拍出的电影《乱》(Ran)是一个大胆的艺术创作,我们认为,虽然评判艺术作品之美,须秉承独立精神,即把该作品置于其独立的学科门类中去考察,避免电影改编作品或其他"改编"作品陷入向不属于自身艺术特性的门类中寻求欣赏的标准的境地,但文艺创作的繁荣,却须知彼(其他艺术门类)知己(此艺术门类),摈弃门户之见,即以"乱里春秋"的艺术手法运用于艺术创作,将任何可能性都视为根本追求,所谓艺术创作的自由与新意,才是不受限制与拘束的。而实际上,"乱里春秋"的方式,就是人类文化自身运行的方式,即"化"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乱》 艺术创作 “乱里春秋” “化”
下载PDF
可改编与不可重现及主题意蕴的保留--藉《黑暗之心》的改编试论小说艺术与电影艺术间的若干基本问题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璟慧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7-250,共4页
在以越战为题材的电影中,《现代启示录》的改编是极为成功的,其在同类影片中的历史地位与艺术价值已获肯定。通过对小说与电影间存在的巨大差别的分析与若干问题的探讨,得出小说—电影改编中,可改编、不可重现的事实,并突出科波拉对《... 在以越战为题材的电影中,《现代启示录》的改编是极为成功的,其在同类影片中的历史地位与艺术价值已获肯定。通过对小说与电影间存在的巨大差别的分析与若干问题的探讨,得出小说—电影改编中,可改编、不可重现的事实,并突出科波拉对《黑暗之心》异于常规却合乎艺术理想规律的改编手法:就科波拉的最终成果来看,《现代启示录》在本质上是一种艺术升华,其表现为提取原作之魂,于原作的艺术空间外别构一番灵奇。我们将这种再创造的改编手法视为理想或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电影 《黑暗之心》 《现代启示录》 主题意蕴
下载PDF
《现代启示录》的启示——初谈由小说到电影转化的可能与重现的不可能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璟慧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7,共6页
借用了英国作家康拉德名作《黑暗之心》的结构的影片《现代启示录》,堪称越战电影中的扛鼎之作。它虽拍摄于 1979年,但 9·11之后再次受到影界重视。在创作上,这部电影对由小说到电影的艺术转化与重现有启示意义。小说中由语言刺激... 借用了英国作家康拉德名作《黑暗之心》的结构的影片《现代启示录》,堪称越战电影中的扛鼎之作。它虽拍摄于 1979年,但 9·11之后再次受到影界重视。在创作上,这部电影对由小说到电影的艺术转化与重现有启示意义。小说中由语言刺激而唤起的概念的形象与电影中由非语言刺激唤起的概念的形象在形成唤起的概念的形象后均会失去各自的实在性而变为人脑中“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于此意义上讲,以文字为媒介的小说与以画面为载体的电影,虽有艺术门类之别,但不一定不能相互转化。但是,小说的非空间性与电影的非时间性又是二者间的鸿沟,因此,由小说到电影虽可实现转化,但小说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要素却无法被电影完全重现。因此《现代启示录》的成功就在于它只在主题意蕴上对《黑暗之心》有所借鉴,发挥电影的艺术优势,却从不僭越由小说到电影虽可转化却不可能重现这一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之心》 《现代启示录》 转化 重现
下载PDF
“水中死亡”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璟慧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3-187,共5页
水是地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物质,在人类精神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使人对其生发想象,影响人类的文艺创作、欣赏。中西方神话、传说及原始哲学中都有将世界解释为几种基本本原之说,水是其中之一。借助想象,水能产生"女性... 水是地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物质,在人类精神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使人对其生发想象,影响人类的文艺创作、欣赏。中西方神话、传说及原始哲学中都有将世界解释为几种基本本原之说,水是其中之一。借助想象,水能产生"女性化"的极致美感,而这种极致美感的最终指向就是、也只能是死亡。文艺作品中出现的"水中的死亡"即是水、美感、死亡三者间奇妙关系的最好体现。其中包含的文化意蕴是:水是一种不断在改变着自身存在形式的物质本原与实体;"人不会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人在自身深处就具有流水般的命运;水每时每刻都很美丽,每时每刻都在前行、流去,其实就是每时每刻都在死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 女性化 死亡
下载PDF
巴什拉物质想象论观照下的水仙文学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璟慧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1-164,共4页
在文学中,水仙的足迹是世界性的,水仙的含义不断增生。以巴什拉物质想象论透视这一现象,可以发现,与传统理性主义观念相反,作为物质的水仙构成了人之想象的始基;想象对物质的回应呈现了物质的主体性;想象与物质是不断唤醒与生发的动态... 在文学中,水仙的足迹是世界性的,水仙的含义不断增生。以巴什拉物质想象论透视这一现象,可以发现,与传统理性主义观念相反,作为物质的水仙构成了人之想象的始基;想象对物质的回应呈现了物质的主体性;想象与物质是不断唤醒与生发的动态过程。也就是说,水仙文学是人与物的深度互相创生的结果:想象创造人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斯东 巴什拉 物质 想象 水仙 文学
下载PDF
幽怨感伤与文人式欲望叙事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璟慧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0-193,共4页
东西方幽怨感伤的文艺传统实际上是一种隐蔽的文人式欲望叙事:欲望与自我抑制深深潜伏在幽怨感伤的文人审美、表达的温和外表之下,在岁月流逝与因因相习中,也已成为知识分子群体一种不自觉的处世态度、审美类型、表达模式与掩饰方式。
关键词 幽怨感伤 文人艺术家 “文人式” 欲望 自我抑制
下载PDF
藉中国古典美学试析《黑暗之心》中言、意、象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璟慧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7-50,共4页
以中国古典美学的相关理论剖析《黑暗之心》文本中"言"、"意"、"象"的关系。言、意、象三者不是静态意义上的结构,而是动态情势下的构造。由于这一过程的精神性质即是指向人的意识审美要求,研究它们之间... 以中国古典美学的相关理论剖析《黑暗之心》文本中"言"、"意"、"象"的关系。言、意、象三者不是静态意义上的结构,而是动态情势下的构造。由于这一过程的精神性质即是指向人的意识审美要求,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把握小说文本的艺术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黑暗之心》 中国古典美学 艺术世界
下载PDF
论《阿黛尔·雨果的故事》中的“疯癫”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璟慧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2-106,129,共5页
传记影片《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对情爱偏执到近乎疯狂的女主人公阿黛尔.雨果的形象,在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究其原因,除了影片主创人员对影片恰到好处的把握之外,还因为阿黛尔对虚幻情爱的偏执追求,隐秘地展示了人的一... 传记影片《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对情爱偏执到近乎疯狂的女主人公阿黛尔.雨果的形象,在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究其原因,除了影片主创人员对影片恰到好处的把握之外,还因为阿黛尔对虚幻情爱的偏执追求,隐秘地展示了人的一种无法直抒的需要:疯癫、虚幻与沉迷,使该影片及阿黛尔的形象具有超凡脱俗的魅力。这种常被视作病态的"疯癫"对人的自我满足及整个人类的文明史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黛尔·雨果 疯癫 传记电影
下载PDF
当代影视艺术对耶稣形象的塑造——以三部电影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璟慧 《圣经文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302-316,共15页
作为新技术化媒体的影视技术自诞生以来,就不断涌现出对耶稣基督形象的银幕创作。这些'耶稣',或忠于圣经描绘,或耸人听闻。本文关注的三部著名的耶稣电影分别塑造了在神人二性之间挣扎的耶稣,看似玩世不恭却让人肃然起敬的耶稣... 作为新技术化媒体的影视技术自诞生以来,就不断涌现出对耶稣基督形象的银幕创作。这些'耶稣',或忠于圣经描绘,或耸人听闻。本文关注的三部著名的耶稣电影分别塑造了在神人二性之间挣扎的耶稣,看似玩世不恭却让人肃然起敬的耶稣,以及血淋淋的受难的耶稣。尽管受众及评论界褒贬不一,但此三部耶稣电影的出现,均是影视艺术寻源于宗教的结果,它们将耶稣形象提升至'可感知'的新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 耶稣基督 形象 艺术 宗教
下载PDF
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及其启示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璟慧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09-113,共5页
在英国800多年的大学史上,大学始终秉承办学自主、学术自由的精神,政府管理在19世纪末才慢慢介入。纵观英国高等教育体制,政府起宏观调控作用,鼓励各具特色的大学内部自我管理;政府严控监督、评估体系;有必要插手大学事务时,政府注重介... 在英国800多年的大学史上,大学始终秉承办学自主、学术自由的精神,政府管理在19世纪末才慢慢介入。纵观英国高等教育体制,政府起宏观调控作用,鼓励各具特色的大学内部自我管理;政府严控监督、评估体系;有必要插手大学事务时,政府注重介入的法定程序;教育法规的制定审慎而成熟。尽管我国与英国的历史背景及发展历程迥异,但英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依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高等教育 教育体制 政府
下载PDF
女性困境与生存本身——谈四部欧美传记影片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璟慧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0期23-28,共6页
四部描写现当代女性艺术家的欧美传记影片,重申了社会给予的尊重与自由是女性获得幸福生活并展现才华、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前提条件这一主题。然而,在女性生存环境有所改善的今日,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在继续导致女性生活的缺憾,甚至是不幸?... 四部描写现当代女性艺术家的欧美传记影片,重申了社会给予的尊重与自由是女性获得幸福生活并展现才华、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前提条件这一主题。然而,在女性生存环境有所改善的今日,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在继续导致女性生活的缺憾,甚至是不幸?如果有,也许它并不仅仅是女性特有的,而是一种超越性别的、作为"人"的难逃的生存的局限和悲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影片 女性艺术家 困境 “人” 生存
下载PDF
论巴什拉诗学思想的诞生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璟慧 《外文研究》 2014年第3期59-64,106,共7页
作为对20世纪科学哲学领域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加斯东·巴什拉为何从科学哲学转向文艺学?他前期的科学研究与后期的诗学探索在其思想体系中是彼此断裂还是相互承续?至今是国内外学界热议的谜团,众说纷纭。实际上,巴什拉转向诗学理论研... 作为对20世纪科学哲学领域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加斯东·巴什拉为何从科学哲学转向文艺学?他前期的科学研究与后期的诗学探索在其思想体系中是彼此断裂还是相互承续?至今是国内外学界热议的谜团,众说纷纭。实际上,巴什拉转向诗学理论研究,是时代使然;他对科学哲学的独特贡献也为其诗学思想奠定了基础;他早期的科学哲学"新认识论"中已蕴含了文艺学转向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斯东·巴什拉 科学哲学 “新认识论” 巴什拉诗学
下载PDF
对巴什拉思想轨迹及其他的沉思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璟慧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2期28-33,共6页
身为科学哲学家与诗学理论家的加斯东·巴什拉,其一生的思想轨迹发人深省。作为科学哲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认识论断裂",一反西方传统对科学的解释,认为其发展是非连续的;他的后半生献身于诗学研究,终生不渝。西方自柏拉... 身为科学哲学家与诗学理论家的加斯东·巴什拉,其一生的思想轨迹发人深省。作为科学哲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认识论断裂",一反西方传统对科学的解释,认为其发展是非连续的;他的后半生献身于诗学研究,终生不渝。西方自柏拉图始,文艺与诗就不占重要地位。西方哲学传统更是认为,美学是哲学的非重要分支,低于其他理性学科。而巴什拉最初对文艺的关注,也是企图以此反证想象对科学与哲学造成的损害。但是,现代哲学的两大流派存在论与现象学都已走向审美主义;巴什拉的研究也将想象提升至本体论的高度。历史趋向与巴什拉的轨迹都提示,美学不是哲学的分支、末流,而是基础:美学产生自由、超越,不断开启新的世界,是哲学探寻的基点;对审美的反思即构成哲学体系。以巴什拉的轨迹观照现代思想的走向,可部分解答"巴什拉之谜",也引起我们对世界之本质的进一步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斯东·巴什拉 美学 哲学 巴什拉之谜
下载PDF
在“修正”与“求取平衡”中前行——藉西方中世纪耶稣·基督形象艺术的表现及其成因试论艺术历史的某种发展轨迹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璟慧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15-118,共4页
结合中世纪的文化背景,可以看出中世纪耶稣形象的艺术特点有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的特点的形成又缘自于三个成因,以此观西洋美术史发展轨迹,那就是在"修正"与"求取平衡"中前行。
关键词 中世纪 耶稣·基督形象 艺术历史 发展轨迹 “修正与求取平衡”
下载PDF
巴什拉:中国学术界忽视的思想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璟慧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76-80,共5页
加斯东.巴什拉是20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科学哲学新认识论的奠基者与文艺学想象诗学的开创者,后者更被称为对柏拉图贬斥想象传统的颠覆,开启了想象的哥白尼式革命。然而,这却是一位被中国学界忽视的思想源起者。
关键词 加斯东·巴什拉 科学哲学 文艺学 想象
下载PDF
天鹅最美哪支歌?——《天鹅最美一支歌:莎士比亚其人其剧其诗》评介
17
作者 张璟慧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69-69,共1页
2016年是莎士比亚辞世400周年。这位被英国文艺复兴剧作家本·琼森称为“可爱的天鹅”(sweet swan of Avon)的大师,又迎来了一本论述他的著作——罗益民的《天鹅最美一支歌:莎士比亚其人其剧其诗》(科学出版社2016年2月出版,... 2016年是莎士比亚辞世400周年。这位被英国文艺复兴剧作家本·琼森称为“可爱的天鹅”(sweet swan of Avon)的大师,又迎来了一本论述他的著作——罗益民的《天鹅最美一支歌:莎士比亚其人其剧其诗》(科学出版社2016年2月出版,以下简称《天鹅》)。出版一本关于莎翁的书并不稀奇,但国内关于莎翁的学术评传类书籍并不多见。该书是作者穷17年精力发表的各式论文的集合,体系完整,涉及莎翁的文学家身份及其戏剧、诗歌及戏剧演出评论和诗歌翻译评论,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鹅》 莎士比亚 诗歌 科学出版社 评介 英国文艺复兴 翻译评论 演出评论
下载PDF
藉中世纪耶稣基督形象论即故即新的创作方式
18
作者 张璟慧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0-103,共4页
西方中世纪耶稣基督"形象"艺术在形式上显得变化不大,这正体现了艺术创作的某种方式,以中国古典美学观之,即为"即故即新,以故为新"。它强调以连续性为着眼点看故与新的关系,在保持某种一致性中求变化进而体现自我... 西方中世纪耶稣基督"形象"艺术在形式上显得变化不大,这正体现了艺术创作的某种方式,以中国古典美学观之,即为"即故即新,以故为新"。它强调以连续性为着眼点看故与新的关系,在保持某种一致性中求变化进而体现自我的艺术个性。这种方式绝非"横空出世"、"惊世骇俗",追求变化与创新,又不背离既定传统,是一种看似"柔弱"却有力的艺术创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 耶稣基督形象 艺术创作方式 古典美学
下载PDF
我国破产和解与整顿制度的立法完善
19
作者 张璟慧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64-66,共3页
当今社会许多国家的破产立法 ,其重心日益向破产预防制度转移 ,破产清算已不再是破产法立法和司法的惟一主题而越来越成为特定情况下才加以适用的特别措施 ,相应地 ,各国关于破产预防制度的设计日趋完备和精细。我国现行《企业破产法》... 当今社会许多国家的破产立法 ,其重心日益向破产预防制度转移 ,破产清算已不再是破产法立法和司法的惟一主题而越来越成为特定情况下才加以适用的特别措施 ,相应地 ,各国关于破产预防制度的设计日趋完备和精细。我国现行《企业破产法》关于和解和整顿制度的规定仅有 6个条文的内容和篇幅 ,无论在作为一项制度的科学性方面 ,还是在制度的完整性和连贯性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在对我国现行破产预防制度进行评价的基础上 ,粗略地勾画了破产和解和破产重整制度的改革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产 破产和解 破产整顿 立法完善
下载PDF
“化”的方式:“乱里春秋”与艺术创作——藉现当代耶稣·基督形象艺术的呈现论艺术创作的某种方式
20
作者 张璟慧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第3期60-62,共3页
现当代耶稣.基督形象艺术表现出众多的"容貌",折射出艺术历史发展轨迹中文艺创作的某种方式,以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相关理论观照之,即所谓的"乱里春秋"。它强调要打破既有的模式,具体到文艺创作,即要求艺术家要敢于融... 现当代耶稣.基督形象艺术表现出众多的"容貌",折射出艺术历史发展轨迹中文艺创作的某种方式,以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相关理论观照之,即所谓的"乱里春秋"。它强调要打破既有的模式,具体到文艺创作,即要求艺术家要敢于融合不同的元素,建立一种属于自我的生命、艺术逻辑,将任何可能性都视为根本追求,所谓艺术创作的自由与新意,才是不受限制与拘束的。而实际上,"乱里春秋"的方式,就是人类文化自身运行的方式,即"化"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耶稣·基督形象 艺术创作 中国古典美学 “乱里春秋” “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