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的深部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deep infection,SSDI)病原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治疗经验和SSDI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17年9月~2021年9月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并发S...目的对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的深部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deep infection,SSDI)病原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治疗经验和SSDI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17年9月~2021年9月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并发SSDI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彻底清创、冲洗、引流术处理(症状严重者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并同期接受抗感染治疗,以及病原学检测。将此21例患者列为SSDI组,另按1:3的原则抽取同期于本科手术、但术后未发生SSDI的63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相关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针对SSDI的潜在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疗效:21例患者治疗后,切口顺利愈合,触痛消失。经术后1年以上随访,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沉和C反应蛋白指标均恢复正常,且内固定稳固、均已实现椎间融合。②病原菌分布特征:21例分离出病原菌26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7株(65.3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57.69%)最为常见;革兰氏阴性菌9株(34.62%),以大肠埃希菌(23.08%)最为常见。③风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体质量指数(OR=2.759)、饮酒(OR=3.126)、糖尿病(OR=5.524)和引流管放置时间(OR=1.835),均是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并发SSDI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并发SSDI的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阳性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给予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充分清创、冲洗引流处理,尽量保留原内固定物,可避免二次或多次清创。SSDI风险因素较多,对于体质量指数偏高、饮酒和合并糖尿病的人群,术后引流时间较长者,应高度警惕SSDI的发生。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ecombinant human type II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ntibody fusion protein,rhTNFR:Fc)联合沙利度胺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ecombinant human type II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ntibody fusion protein,rhTNFR:Fc)联合沙利度胺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0月经本院诊治的AS患者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沙利度胺口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rhTNFR:Fc皮下注射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的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及临床症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P <0.05);治疗后6周、12周,两组患者ESR、CRP、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研究组三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6周、12周,两组患者临床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研究组患者临床各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rhTNFR:Fc联合沙利度胺可明显改善机体炎症反应,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疗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的深部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deep infection,SSDI)病原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治疗经验和SSDI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17年9月~2021年9月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并发SSDI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彻底清创、冲洗、引流术处理(症状严重者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并同期接受抗感染治疗,以及病原学检测。将此21例患者列为SSDI组,另按1:3的原则抽取同期于本科手术、但术后未发生SSDI的63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相关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针对SSDI的潜在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疗效:21例患者治疗后,切口顺利愈合,触痛消失。经术后1年以上随访,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沉和C反应蛋白指标均恢复正常,且内固定稳固、均已实现椎间融合。②病原菌分布特征:21例分离出病原菌26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7株(65.3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57.69%)最为常见;革兰氏阴性菌9株(34.62%),以大肠埃希菌(23.08%)最为常见。③风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体质量指数(OR=2.759)、饮酒(OR=3.126)、糖尿病(OR=5.524)和引流管放置时间(OR=1.835),均是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并发SSDI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并发SSDI的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阳性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给予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充分清创、冲洗引流处理,尽量保留原内固定物,可避免二次或多次清创。SSDI风险因素较多,对于体质量指数偏高、饮酒和合并糖尿病的人群,术后引流时间较长者,应高度警惕SSDI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