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知识蒸馏Transformer的新冠肺炎医学影像分类
1
作者 白浩田 谷宇 +7 位作者 杨立东 张宝华 李建军 吕晓琪 唐思源 张祥松 贾成一 贺群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60,共9页
针对在筛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时核酸检测假阴性率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DRPL-ViT计算机辅助诊断网络。在Vision Transformer的基础上首先引入知识蒸馏机制,使Transformer结构在小数据集上训练取得更好的拟合效果;然后,在patches... 针对在筛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时核酸检测假阴性率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DRPL-ViT计算机辅助诊断网络。在Vision Transformer的基础上首先引入知识蒸馏机制,使Transformer结构在小数据集上训练取得更好的拟合效果;然后,在patches的位置信息编码上,通过更适合视觉任务的相对位置编码方式,使tokens之间的依赖关系能够被更好地捕捉;为了关注到更多的局部特征,在Transformer Encoder模块中引入了传统的卷积模块提取局部特征。实验在四分类测试集上平均分类准确率达到92.11%,对新冠肺炎分类准确率达到97.85%。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网络对新冠肺炎及其他肺部病变分类准确率较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分类 Vision Transformer架构 深度学习 计算机X线摄影 新冠肺炎
原文传递
国际喀喇昆仑公路沿线巴托拉冰川变化预测的验证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祥松 陈建明 +4 位作者 蔡祥兴 王宁练 施雅风 王文颖 杨志强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7-103,共7页
1974~1975年国际喀喇昆仑公路巴托拉冰川考察组,在预报巴托拉冰川到本世纪90年代的前进值和下世纪的变化趋势指出,巴托拉冰川60年代开始的前进不会危害国际喀喇昆仑公路、桥梁;冰下排水道相当长时间(可能延续到下世纪... 1974~1975年国际喀喇昆仑公路巴托拉冰川考察组,在预报巴托拉冰川到本世纪90年代的前进值和下世纪的变化趋势指出,巴托拉冰川60年代开始的前进不会危害国际喀喇昆仑公路、桥梁;冰下排水道相当长时间(可能延续到下世纪初)稳定不变;公路与拟选桥位下不存在埋藏冰川冰以及最大洪水设计流量值等科学论断。提出了中巴公路循原线通过冰川区的修复方案。经1978年、1980年和1994年3次对原冰川预报方案进行的复测验证,结果表明除了60年代开始的这次冰川前进的终止时间有所提前和前进量略小于预报数据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喇昆仑公路 巴拉托冰川 变化预测 冰川
下载PDF
^(18)F-FDG PET显像在原发不明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祥松 唐安戊 +1 位作者 乔穗宪 陈应瑞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 探讨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在原发不明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 3例原发灶不明转移癌患者 ,进行1 8F FDGPET显像 ,并与临床随访、活组织检查和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2 3例患者中1 8F FDGPET发现可疑原发灶 10例 ... 目的 探讨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在原发不明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 3例原发灶不明转移癌患者 ,进行1 8F FDGPET显像 ,并与临床随访、活组织检查和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2 3例患者中1 8F FDGPET发现可疑原发灶 10例 ,其中 8例病理结果证实为原发灶 ,1例经长期随访证实为原发灶 ,1例病理结果为阴性 ,1 8F FDGPET对原发灶检出率为 39%。1 8F FDGPET全身显像共检出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灶 16个 ,CT和 (或 )MRI只检出 9个 ;13例1 8F FDGPET检查未确定原发灶者 ,随访 3个月~ 1年 ,死亡 4例。 9例1 8F FDGPET检查确定原发灶者 ,随访 2个月~ 1年 ,死亡 1例。结论 1 8F FDGPET显像对原发灶不明转移癌原发灶的诊断、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分期、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未知原发灶 肿瘤转移 18F-FDG PET显像 诊断
下载PDF
喀喇昆仑山巴托拉冰川的新近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祥松 陈建明 王文颖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33-45,共13页
根据重复地形测量、文献记述以及访问当地群众,比较确切地重建了巴托拉冰川最近100多年来的历史变化。从上世纪下半叶至本世纪30年代,很多文献记录表明巴托拉冰川在前进。30年代以后冰川开始衰退,从1944~1954年该冰川退缩了300m(平均30... 根据重复地形测量、文献记述以及访问当地群众,比较确切地重建了巴托拉冰川最近100多年来的历史变化。从上世纪下半叶至本世纪30年代,很多文献记录表明巴托拉冰川在前进。30年代以后冰川开始衰退,从1944~1954年该冰川退缩了300m(平均30m/a)。1954~1966年左右,末端大冰崖退缩了527m(44m/a)。1974年我们发现巴托拉冰川末端中部大冰崖在1966~1974年前进了90m(11 m/a),1975,1978和1980年再次测量,发现该大冰崖又分别前进了9.6,26.8和10m。1984年根据冰面地貌标志和粗略测量,Shroder et al.(1984)认为巴托拉冰川已衰退,与1974年大冰崖位置比较已退缩了100~250m。从1984~1994年冰崖继续呈现衰退和变薄。我们还发现:巴托拉冰川波动的一般趋势与喀喇昆仑山不同地段的其它冰川似乎呈现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喇昆仑山 巴托拉冰川 新近变化
下载PDF
中国的冰雪灾害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祥松 施雅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76-85,共10页
中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冰雪灾害发生,冰雪灾害成为中国西部和北部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最近100~150年内,气候变暖将显著地减少冰冻圈的区域范围与数量,这种减少对有关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活动将产生明显的影响。山地冰... 中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冰雪灾害发生,冰雪灾害成为中国西部和北部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最近100~150年内,气候变暖将显著地减少冰冻圈的区域范围与数量,这种减少对有关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活动将产生明显的影响。山地冰川的冰雪丧失和退缩将是惊人的。小冰川分布地区,如祁连山、阿尔泰山等,随着预料的变暖在未来100年内将大部分消失;但喀喇昆仑山、帕米尔、天山以及喜马拉雅山等的那些大冰川将持续存在到22世纪。冰川阻寒湖溃决洪水规模将日益变小。随着气候变化,冰雪融水径流将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气候变暖,季节性积雪的范围、积雪期和厚度将减少,从整体说,季节性积雪灾害(如雪崩、风吹雪)将变轻。海冰的范围和厚度将发生巨大变化,不仅是由于气候变暖,而且由于大气和大洋两者的环流形式发生变化,我们预期:黄海和渤海的海冰和北方地区河冰将显著减少,因此,河冰、海冰灾害亦将变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灾 雪灾 灾害预测 中国
下载PDF
^(13)N-NH_3 PET显像诊断星形细胞瘤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祥松 何作祥 唐安戊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66-267,T002,共3页
目的 探讨13 N NH3 PET显像诊断星形细胞瘤的可行性。方法  7例星形细胞瘤患者 ,包括术前星形细胞瘤 3例 ,术后复发 2例 ,术后放疗后脑损伤或坏死 2例。 7例中 6例在 2d内完成13 N NH3 和1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 ,1例仅行13 N N... 目的 探讨13 N NH3 PET显像诊断星形细胞瘤的可行性。方法  7例星形细胞瘤患者 ,包括术前星形细胞瘤 3例 ,术后复发 2例 ,术后放疗后脑损伤或坏死 2例。 7例中 6例在 2d内完成13 N NH3 和1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 ,1例仅行13 N NH3 显像。采用对称感兴趣区 (ROI)方法分析肿瘤与正常脑白质 (T WM)的13 N NH3 、18F FDG的摄取比值。结果  3例术前星形细胞瘤和 2例术后复发肿瘤病灶均明显摄取13 N NH3 ,T WM平均为 1 82± 0 2 1,其中 1例术后病理检查为星形细胞瘤Ⅰ级患者 ,18F FDGPET显像示局部病变区放射性分布明显减低 ,T WM为 0 97,相应位置13 N NH3 显像呈高代谢 ,T WM为 1 98。 2例术后放疗后脑损伤或坏死患者13 N NH3 及18F FDGPET显像均示局部病变区为放射性分布缺损或明显减低。结论 星形细胞瘤摄取13 N NH3 ;13 N NH3 PET显像对星形细胞瘤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N-NH3 PET显像 诊断 星形细胞瘤 胶质瘤 肿瘤复发
下载PDF
应用^(13)N-NH_3 PET动态显像诊断垂体疾病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祥松 陈红梅 +2 位作者 杨华章 唐安戊 乔穗宪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9-210,I002,共3页
目的 探讨1 3N NH3PET动态显像诊断垂体疾病的价值。方法  2例垂体微腺瘤和 1例产后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 ,均经MRI、血液内分泌激素测定、临床表现等确诊 ,进行1 3N NH3PET动态显像 ,获得时间 放射性曲线 ,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1... 目的 探讨1 3N NH3PET动态显像诊断垂体疾病的价值。方法  2例垂体微腺瘤和 1例产后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 ,均经MRI、血液内分泌激素测定、临床表现等确诊 ,进行1 3N NH3PET动态显像 ,获得时间 放射性曲线 ,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1 3N NH3PET动态显像 ,2例垂体微腺瘤患者垂体显像时间延迟 ,分别在颈内动脉显像后 2 0和 30s时开始显像 ;垂体形态均异常 ,垂体上缘膨隆 ,垂体高度 (矢状面 )分别为 1 75和 1 6 2cm ;垂体平均标准摄取值 (SUV)分别为 3 96和 3 2 8,与丘脑放射性比值分别为 1 5 8和 1 2 7。 1例产后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垂体缩小 (0 82cm× 0 83cm× 1 0 3cm) ,显像时间明显延迟 ,在颈内动脉显像后约 3min垂体开始显像 ,垂体时间 放射性曲线低平 ;SUV值为 1 4 8,与丘脑放射性比值为 0 6 4。结论 1 3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N-NH3 PET动态显像 诊断 垂体疾病
下载PDF
^(13)N-NH_3 PET动态显像用于垂体血流灌注和代谢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祥松 唐安戊 +4 位作者 乔穗宪 陈立光 罗耀武 刘斌 徐卫平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1-142,共2页
目的 用13 N NH3 PET动态显像研究正常垂体血流灌注和NH3 代谢功能。方法  2 1例受检者均无垂体相关病史 ,行13 N NH3 PET显像 ,其中 6例进行了13 N NH3 PET动态显像 ,8例同时行脑MRI检查 ,并进行MRI和PET图像融合。结果 13 N NH3 PE... 目的 用13 N NH3 PET动态显像研究正常垂体血流灌注和NH3 代谢功能。方法  2 1例受检者均无垂体相关病史 ,行13 N NH3 PET显像 ,其中 6例进行了13 N NH3 PET动态显像 ,8例同时行脑MRI检查 ,并进行MRI和PET图像融合。结果 13 N NH3 PET显像示垂体清晰显影 ,大小为 (1.0 7±0 17)cm× (1.0 9± 0 .15 )cm× (1.14± 0 .17)cm。垂体13 N NH3 标准摄取值 (SUV)为 3.84± 1.75 ,与丘脑放射性比值为 1.35± 0 .6 3。垂体动态显像均在颈内动脉显像后 10s内显影 ,13 N NH3 在垂体内明显滞留 ,2 0min内放射性无明显清除。颈内动脉显影达高峰时 ,垂体 /颈内动脉放射性比值为 0 .75±0 .13。结论 动态13 N NH3 PET显像可反映垂体血流灌注情况。垂体细胞摄取13 N NH3 ,NH3 参与垂体细胞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N-NH3 PET动态显像 垂体 血流灌注 代谢功能 研究 垂体疾病 诊断
下载PDF
^(18)F-FDG PET发射和透射扫描图像融合对胸部病变的定位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祥松 唐安戊 +3 位作者 刘辉 陈玉龙 陈立光 何山震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6-27,T001,T002,共4页
目的 探讨1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发射和透射扫描图像融合对胸部病变的定位价值。方法 对 2 1例胸部肿瘤患者进行18F FDGPET肿瘤显像 ,图像重建后获得透射扫描和衰减校正后发射扫描各断面断层图像。计算机自动生成发射和透射扫描各... 目的 探讨1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发射和透射扫描图像融合对胸部病变的定位价值。方法 对 2 1例胸部肿瘤患者进行18F FDGPET肿瘤显像 ,图像重建后获得透射扫描和衰减校正后发射扫描各断面断层图像。计算机自动生成发射和透射扫描各断面断层图像双肺胸膜轮廓 ,采用表面轮廓匹配法进行图像融合。结果 在PET胸部透射扫描断层图像上可分辨出主动脉弓、气管、肺门大血管、心脏、肺组织、纵隔、胸壁等解剖结构。 2 1例患者在PET和CT图像上均检出的病灶共6 1个 ,与CT图像病灶位置对比 ,除后纵隔近脊柱旁 1个病灶在融合图像上难以定位外 ,余病灶均能正确定位。CT和融合图像相应横断面图像上病变中心点离胸壁前、后径和左、右径距离的平均差值分别为 (2 7± 0 8)、(2 4± 0 9)、(2 9± 0 5 )和 (2 1± 0 4)mm。结论 PET胸部发射和透射扫描图像融合对胸部病变可作出正确定位。PET透射扫描不仅可用于衰减校正 ,还可用于图像融合 ,提供胸部解剖结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脱氧葡萄糖 18F-FDG PET发射 透射扫描 定位价值
下载PDF
中国冰雪灾害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祥松 施雅风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0年第3期40-45,共6页
冰雪灾害具有季节性、突发性、潜在性、区域性等特点,对经济建设、交通运输、工矿设施造成重大损失。40年来,我国在冰雪灾害的形成规律、时空分布特征和防灾对策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并解决了一大批生产实际问题。概述了冰雪灾害... 冰雪灾害具有季节性、突发性、潜在性、区域性等特点,对经济建设、交通运输、工矿设施造成重大损失。40年来,我国在冰雪灾害的形成规律、时空分布特征和防灾对策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并解决了一大批生产实际问题。概述了冰雪灾害的减灾对策,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中国 冰雪灾害
下载PDF
无衰减校正对^(18)F-FDGPET全身肿瘤显像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祥松 唐安戊 +2 位作者 侯庆仪 许经胤 陈立光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1-212,共2页
目的 探讨无衰减校正对1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全身肿瘤显像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 12例正常体检者和 5 2例肿瘤患者行18F FDGPET全身显像 ,分别用68Ge旋转棒源进行分割法衰减校正和无衰减校正图像重建。对PET图像进... 目的 探讨无衰减校正对1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全身肿瘤显像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 12例正常体检者和 5 2例肿瘤患者行18F FDGPET全身显像 ,分别用68Ge旋转棒源进行分割法衰减校正和无衰减校正图像重建。对PET图像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 经衰减校正图像的体内解剖结构比无衰减校正图像清晰 ,64例患者在经衰减校正图像上共检出 12 6个病灶 ,在无衰减校正图像上亦均检出。有无衰减校正显像的病灶与本底放射性计数比值 (L/B)差异无显著性 (t=1.89,P >0 .0 5 ) ,且两者明显相关 (r =0 .93)。结论 无衰减校正18F FDGPET肿瘤全身显像定性诊断价值与衰减校正显像近似 ,可计算L/B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PET 脱氧葡萄糖 衰减校正 诊断
下载PDF
PET发射和透射扫描三维图像融合显示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祥松 何作祥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6-177,i003,共3页
目的 建立可在PC机上运行的PET显像发射和透射扫描三维图像融合显示技术。方法 将SiemensECATHR+ 型PET仪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全身显像发射扫描和透射扫描原始三维图像容积数据 ,经数据转换、图像转换、三维几何和观察变换、图... 目的 建立可在PC机上运行的PET显像发射和透射扫描三维图像融合显示技术。方法 将SiemensECATHR+ 型PET仪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全身显像发射扫描和透射扫描原始三维图像容积数据 ,经数据转换、图像转换、三维几何和观察变换、图像融合等实现PET发射和透射扫描三维图像融合 ,图像融合采用Alpha通道方式。通过临床应用验证融合图像的定位准确性。结果PET发射和透射扫描三维立体融合图像可清晰显示胸部体表轮廓、双肺野、胸壁、纵隔、心脏等解剖结构 ,可在PC机上运行。 13例患者位于胸壁、胸膜、肺组织、纵隔的 4 8个病灶在PET胸部发射和透射扫描三维融合图像上均正确定位 ,与CT、MRI、全身骨显像等定位结果一致。结论 SiemensECATHR+ 型PET仪发射和透射扫描图像三维容积数据坐标轴一致 ,胸部发射和透射扫描三维图像融合对胸壁、纵隔等部位病灶与肺内病灶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发射 透射扫描 三维图像融合显示技术 建立 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运动^(99)Tc^m-MIBI心肌显像左室暂时性扩大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祥松 唐安戊 +2 位作者 张斌 刘斌 徐卫平 《中华核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 探讨定量分析运动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心肌显像左室暂时性扩大诊断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 3支病变的价值。方法  76例拟诊冠心病患者 ,平均年龄 (6 1± 8 3)岁。间隔1个月内完成运动 静息99Tcm MIBI心肌断层显像... 目的 探讨定量分析运动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心肌显像左室暂时性扩大诊断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 3支病变的价值。方法  76例拟诊冠心病患者 ,平均年龄 (6 1± 8 3)岁。间隔1个月内完成运动 静息99Tcm MIBI心肌断层显像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心肌短轴断层影像直径方向剖面曲线 2个峰值点间的距离计算左心腔面积 (LVD) ,以运动 /静息LVD比值 (LVDR)作为判断左心腔暂时性扩大的指标。结果 冠脉造影正常组、冠脉 1支病变、2支病变和 3支病变组LVDR平均值分别为 1 0 1± 0 0 5、1 0 2± 0 0 5、1 0 5± 0 0 4和 1 13± 0 0 6。 76例拟诊冠心病患者中左室暂时性扩大者 2 1例 ,其中 ,有冠脉 3支病变者 19例 (90 % )。LVDR值诊断冠脉 3支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 82 %和 94% ,常规分析方法分别为 5 0 %和 91%。其灵敏度显著高于常规分析方法 (χ2 =4 96 ,P <0 0 5 ) ,特异性差异无显著性 (χ2 =1 31,P >0 0 5 ) ,2种分析方法结合 ,灵敏度进一步提高 ,而特异性无显著下降。结论 定量分析运动99Tcm MIBI心肌显像左心腔暂时性扩大可提高其诊断冠脉 3支病变的灵敏度 ,不降低其特异性 ,LVDR值是诊断冠脉 3支病变的 1个新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99TC^M-MIBI 心肌显像 诊断
下载PDF
PET显像多层面容积重建显示技术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祥松 何作祥 唐安戊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58-59,共2页
目的 建立可在PC机上运行的PET显像容积数据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和平均密度投影法 (AIP)多层面容积重建显示软件 ,并用于临床。方法 在PC机上 ,对1 3N NH3、1 8F 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原始三维容积数据 ,经归一化数据转换、三维几... 目的 建立可在PC机上运行的PET显像容积数据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和平均密度投影法 (AIP)多层面容积重建显示软件 ,并用于临床。方法 在PC机上 ,对1 3N NH3、1 8F 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原始三维容积数据 ,经归一化数据转换、三维几何和观察变换、透视变换等步骤 ,生成MIP或AIP投影图像 ,透视变换采用平行投影透视法。结果 最终的PET显像三维容积数据多层面容积重建显示程序具有灵活的交互式图形用户界面 ,可在PC机上运行 ,可生成PET显像三维容积数据多角度多方位的MIP或AIP投影图像 ;对心脏、垂体、肾脏等器官动态1 3N NH3或1 8F FDGPET显像 ,可多角度多方位投影图像 ,直观、整体显示血流灌注相靶器官及周围大血管和血池。结论 建立的PET显像三维容积数据多层面容积重建显示技术可多角度多方位直观、整体显示血流灌注相靶器官及周围大血管和血池 ,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自动数据处理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下载PDF
PET脑显像表面遮盖法三维显示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祥松 何作祥 唐安戊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2-183,共2页
目的 建立PET脑显像表面遮盖法三维显示 (SSD)技术。方法 在PC机上对1 3N NH3PET和1 8F 脱氧葡萄糖 (FDG)脑显像原始三维图像数据进行归一化数据转换 ,选择合适的阈值 ,使用三维曲面构建算法生成等值面的顶点表和面表 ,着色处理采用Go... 目的 建立PET脑显像表面遮盖法三维显示 (SSD)技术。方法 在PC机上对1 3N NH3PET和1 8F 脱氧葡萄糖 (FDG)脑显像原始三维图像数据进行归一化数据转换 ,选择合适的阈值 ,使用三维曲面构建算法生成等值面的顶点表和面表 ,着色处理采用Gouraud光滑明暗着色模型 ,消隐处理采用z缓冲技术。结果 最终的PET脑显像SSD程序具有灵活的交互式图形用户界面 ,生成的三维脑图像具有旋转、缩放、多个颜色表、多种图像格式存储或输出等多种功能。结论 建立的脑SSD技术可直观、整体反映大脑、小脑的皮层表面情况 ,有利于病灶定位和显示病灶范围 ,但不能反映病变的严重程度 ,不能显示皮层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脑显像 表面遮盖法 三维显示技术 PC机 18F-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模糊聚类分析^(99)Tc^m-MIBI心肌断层显像预测心肌缺血程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祥松 唐安戊 张斌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80-181,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99Tc^m-MIBI 心肌断层显像 模糊聚类分析
下载PDF
^(99m)Tc-MIBI心肌摄取量影响门控心肌显像确定左室“边界”阈值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祥松 林增桃 梁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232-232,234,共2页
关键词 门控心肌显像 左心室 心内膜边界 放射性摄取量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胃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祥松 王晓燕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1期13-15,共3页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当前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仍较低,仅约10%左右,Ⅰ、Ⅱ期胃癌的诊断率不足30%[1].提高胃癌疗效的关键是提高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的水平.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CT,MSCT)能够提供...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当前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仍较低,仅约10%左右,Ⅰ、Ⅱ期胃癌的诊断率不足30%[1].提高胃癌疗效的关键是提高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的水平.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CT,MSCT)能够提供病变部位清晰的结构特征,是临床术前评估进展期胃癌分期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检测存在局限性,也难以准确判断有无远处转移灶、术后有无复发以及疾病的代谢情况,这些缺点使其在胃癌诊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2,3].正电子发射断层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在以上方面却显示出较大优势,在胃癌早期诊断、TNM分期、化疗疗效监测及术后复发监控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4-6].本文参考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对18F-FDG PET-CT在胃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G F-FDG PET-CT 胃癌术后 PET
下载PDF
PET显像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祥松 唐安戊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1999年第4期159-161,共3页
PET显像从分子水平反映肿瘤组织中的生化变化和代谢状态 ,对肿瘤放疗前治疗计划的制定、放疗疗效的评价、肿瘤放疗后复发或残留的诊断和肿瘤放疗后预后评价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PET 肿瘤 放射疗法
下载PDF
交互式胸部^(18)F-FDG PET与CT三维容积图像融合技术的建立
20
作者 张祥松 何作祥 唐安戊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1-362,i004,共3页
目的 建立可在PC机上运行的交互式胸部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与CT三维容积图像融合显示技术。方法 对 8例肺癌患者进行1 8F FDGPET全身显像和胸部螺旋CT检查。将PET发射和透射扫描三维容积数据和螺旋CT断层图像数据传入PC机。通过C... 目的 建立可在PC机上运行的交互式胸部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与CT三维容积图像融合显示技术。方法 对 8例肺癌患者进行1 8F FDGPET全身显像和胸部螺旋CT检查。将PET发射和透射扫描三维容积数据和螺旋CT断层图像数据传入PC机。通过CT断层图像三维重建、像素转换、数据转换 ,采用胸部PET透射扫描显示解剖信息 ,结合1 8F FDG图像显示的病灶 ,以及心脏、肝脏、肾脏、脊柱骨髓等生理性显像图进行定位配准。采用交互式方式 ,对沿X、Y、Z轴的水平偏移量和旋转偏移角度进行调整 ,实现胸部PET CT三维容积图像融合。结果  8例肺癌患者 ,1 8F FDGPET显像共发现胸部阳性病灶 2 5处 ,通过交互式PET CT三维容积图像融合 ,所有病灶均在CT图像上明确定位。结论 该图像融合技术对胸部1 8F FDG阳性病灶定位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18F-FDG 图像融合技术 病灶 PET CT 阳性 交互式 PC机 三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