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访马克思晚期的劳动异化批判理论——《回到马克思》第二卷出版之际(访谈之四)
1
作者 张一兵 张福公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在最新出版的《回到马克思》第二卷中,劳动异化批判理论是贯穿全书的核心主题线索之一。本次访谈聚焦于张一兵教授对马克思晚期的劳动异化批判理论Ⅲ的重新发掘和思想构境过程,展现了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准备手稿时期建构科学的劳动... 在最新出版的《回到马克思》第二卷中,劳动异化批判理论是贯穿全书的核心主题线索之一。本次访谈聚焦于张一兵教授对马克思晚期的劳动异化批判理论Ⅲ的重新发掘和思想构境过程,展现了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准备手稿时期建构科学的劳动异化批判理论的哲学方法论基础、思想逻辑演变和复杂结构体系。由于意识到基于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生产视位、一般物相化透视和历史认识论,无法真正揭露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和破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意识形态迷障,于是,马克思在《大纲》中重新回到劳动过程视位,再次借助黑格尔的现象学批判方法论,确立起基于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物相化透视、历史现象学和批判认识论。在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内在机制及其剥削实质的过程中,马克思重新启用了异化概念,建构起科学的劳动异化批判理论Ⅲ。而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出于现实方面的考虑,用经济拜物教批判替代了劳动异化批判分析。但在根本上,科学的劳动异化批判理论Ⅲ构成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和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异化 经济物相化 客观抽象 事物化颠倒 历史现象学 经济拜物教
下载PDF
文本文献学语境中的马克思《贝克曼笔记》及其理论效应探赜
2
作者 张福公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8,共11页
马克思在写作《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最后阶段,在《补充笔记本C》中再次摘录了德国工艺学家约翰·贝克曼的《发明史文集》。马克思有选择地补充摘录了贝克曼著作中有关生产机器的发明史及其双重社会影响的内容,这为他进一步思... 马克思在写作《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最后阶段,在《补充笔记本C》中再次摘录了德国工艺学家约翰·贝克曼的《发明史文集》。马克思有选择地补充摘录了贝克曼著作中有关生产机器的发明史及其双重社会影响的内容,这为他进一步思考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导致工资下降的内在机制、机器在资本原始积累中的历史作用、工人与机器斗争的实质与策略等问题,提供了独特的历史视角和理论资源。《贝克曼笔记》为我们深入理解这一时期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的理论关切和科学工作方法,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微观视角和典型案例。本文尝试基于米勒版《贝克曼笔记》及相关文献,全面呈现该笔记的文本文献内容,深入剖析马克思破解“贝克曼难题”的探索过程及其哲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贝克曼 机器 《补充笔记本》 《贝克曼笔记》
下载PDF
再探青年卢卡奇的历史概念及其逻辑演进——从《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最初稿谈起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福公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24,共6页
历史概念是贯穿青年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学徒期的中心概念,其性质与内涵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它只是黑格尔辩证法逻辑与阶级斗争实践的简单结合;随后,它从抽象逻辑规定转向人本主义,人与人的关系首次被指认为历史的本质内容,... 历史概念是贯穿青年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学徒期的中心概念,其性质与内涵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它只是黑格尔辩证法逻辑与阶级斗争实践的简单结合;随后,它从抽象逻辑规定转向人本主义,人与人的关系首次被指认为历史的本质内容,并成为走向阶级斗争的逻辑中介;最后,它实现了在黑格尔主义和人本主义中的统一,人被提升为历史生成的尺度。这种理论倾向使卢卡奇的革命理论失去了科学的理论根基,沦为纯粹的政治行动主义,同时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当代西方左派思潮中的主体政治逻辑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卢卡奇 历史 生成性 人与人的关系 主体政治逻辑
下载PDF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三重方法论的变奏
4
作者 张福公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36-45,共10页
受自身理论线索和多重支援背景的交互影响,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两条线索呈现出三重方法论的变奏,即从社会主义的经验主义-人道主义到费尔巴哈式的经验主义-人本主义再到黑格尔式的经验历史主义-人本主义方法论。在这里... 受自身理论线索和多重支援背景的交互影响,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两条线索呈现出三重方法论的变奏,即从社会主义的经验主义-人道主义到费尔巴哈式的经验主义-人本主义再到黑格尔式的经验历史主义-人本主义方法论。在这里,逻辑方法论的变奏主要表现为从经验主义到经验历史主义、从对象化vs异化到对象化=异化的深层方法论构件的转换。这种深层方法论的超越正是马克思开始走向科学世界观的路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手稿 方法论转变 对象化vs异化 对象化=异化 MANUSCRIPTS of 1844
下载PDF
论阿尔都塞对毛泽东《矛盾论》的结构主义解读
5
作者 张福公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8-11,49,共5页
为了批判黑格尔主义和教条主义,阿尔都塞借用结构主义的范式,在对毛泽东《矛盾论》进行结构主义解读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多元决定论。阿尔都塞以科学主义中介过的理论实践观重新诠释毛泽东的普遍性—特殊性,由此论证马克思主义的... 为了批判黑格尔主义和教条主义,阿尔都塞借用结构主义的范式,在对毛泽东《矛盾论》进行结构主义解读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多元决定论。阿尔都塞以科学主义中介过的理论实践观重新诠释毛泽东的普遍性—特殊性,由此论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践过程与黑格尔的辩证运动过程是异质的,从而为多元决定论的建构奠定了认识论基础。阿尔都塞通过对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和矛盾的不平衡性进行重新阐释,逐步完成了对多元决定论的严密的逻辑论证。通过重现这一建构过程,我们可以对国内学界关于阿尔都塞对《矛盾论》的结构主义解读的讨论进行尝试性反思与论析:其一,阿尔都塞是从存在状态角度阐述"特殊性普遍地属于矛盾的本质性"这一命题的;而毛泽东则是从性质角度分析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忽视了矛盾存在状态层面的内涵。其二,阿尔都塞是在反本质主义、反经济决定论的意义上拒斥黑格尔的矛盾母型,主张复杂整体的既与性的;而毛泽东的矛盾分析法在根本上是对列宁的对立统一说的继承和发展。从总体上看,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辨证法实现了对人类社会的结构性分析,从而为辨证运动的形式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理解路径,但阿尔都塞的复杂整体的既与性具有一定的先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都塞 多元决定论 矛盾论 结构主义
下载PDF
对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与毛泽东的矛盾观之关系的反思
6
作者 张福公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9-33,共5页
为了批判黑格尔主义和教条主义,阿尔都塞借用结构主义的范式,在对毛泽东的《矛盾论》进行结构主义解读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多元决定论。关于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与毛泽东的矛盾观的关系,国内学界围绕矛盾的几对范畴所展开的讨论... 为了批判黑格尔主义和教条主义,阿尔都塞借用结构主义的范式,在对毛泽东的《矛盾论》进行结构主义解读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多元决定论。关于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与毛泽东的矛盾观的关系,国内学界围绕矛盾的几对范畴所展开的讨论还值得进一步的反思。而阿尔都塞经由毛泽东的矛盾观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科学性就在于揭示了它的具体社会历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都塞 多元决定论 毛泽东 矛盾观 辩证法
下载PDF
西美尔货币文化理论探源与论析
7
作者 张福公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62-65,共4页
西美尔货币文化理论是对货币经济现象的一种文化解读。西美尔从劳动分工和货币经济的现实出发,以马克思的货币哲学思想为参照,基于其相对主义认识论和生命哲学的哲学基础,洞察到货币经济中现代人的种种现代性体验及其内在本质,提出相应... 西美尔货币文化理论是对货币经济现象的一种文化解读。西美尔从劳动分工和货币经济的现实出发,以马克思的货币哲学思想为参照,基于其相对主义认识论和生命哲学的哲学基础,洞察到货币经济中现代人的种种现代性体验及其内在本质,提出相应的突围策略:"距离"。这使他的货币文化理论在根源论上带有悲观主义色彩,在突围策略上带有乌托邦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 货币文化 距离 悲观主义色彩 乌托邦主义色彩
下载PDF
马克思早期在何种意义上批判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观——基于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文本分析
8
作者 张福公 孙乐强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5-20,72,共7页
基于对市民社会在历史和逻辑上的非同步性认识,马克思和黑格尔提出了不同的市民社会观。由于深刻认识了英国式市民社会的双重性,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观表现为这样的逻辑:特权—同权—扬弃同权的特权。而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受市民社... 基于对市民社会在历史和逻辑上的非同步性认识,马克思和黑格尔提出了不同的市民社会观。由于深刻认识了英国式市民社会的双重性,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观表现为这样的逻辑:特权—同权—扬弃同权的特权。而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受市民社会的传统政治内涵和费尔巴哈的影响,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过程中建构起以人本学为框架、以人民主权为内容的特权市民社会观,即马克思只是从政治特权层面上批判了黑格尔逻辑中的第一环,而没有完全驳倒黑格尔。这是与他此时缺乏古典经济学知识直接相关的。这种理论缺失虽然使马克思无意中陷入了资产阶级法权意识形态,但其对市民社会的关注却成为他转向一般唯物主义、开启历史唯物主义探索之路的重要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观 特权市民社会观 同权市民社会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下载PDF
马克思《伦敦笔记》时期的工艺学史研究及其理论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福公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84-393,共10页
在《伦敦笔记》时期,对于工艺学与共产主义的实践关系的思考以及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马克思转向工艺学史研究的直接现实背景。通过对波佩、尤尔、贝克曼等人的工艺学著作的研究,马克思从... 在《伦敦笔记》时期,对于工艺学与共产主义的实践关系的思考以及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马克思转向工艺学史研究的直接现实背景。通过对波佩、尤尔、贝克曼等人的工艺学著作的研究,马克思从整体上把握了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之基础的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意识的变迁。这不仅再次验证了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科学性,而且为马克思进一步全面深入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起源和内在机制提供了最为重要的理论支撑。在此意义上,工艺学构成了马克思深化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性理论资源。基于笔记文本和思想史语境,重新发掘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马克思科学技术哲学的深刻意蕴和当代价值,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当今智能时代的时代精神和历史方位,并在新时代语境下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伦敦笔记 工艺学 波佩 科技创新
下载PDF
马克思论技术变革——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考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雷金娜.罗特 张福公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38-54,共17页
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的组织编辑过程中发现,《资本论》的各个版本中马克思的某些说法不尽相同,这是因为他总是会寻找新的资源方法来解决他在分析中所遇到的问题,这已为那些占了他思想遗产的很大一部分的未发表的文... 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的组织编辑过程中发现,《资本论》的各个版本中马克思的某些说法不尽相同,这是因为他总是会寻找新的资源方法来解决他在分析中所遇到的问题,这已为那些占了他思想遗产的很大一部分的未发表的文献资料所证明。关于技术变革,马克思开始关注的是机器的社会效应,即工人的失业和工作环境的普遍恶化,也考察了机器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后又考察了机器的发展史,并对技术设备如何运行产生了兴趣;他还将农业纳入考察范围,探究了自然科学的各种发现对于土壤栽培和家畜育种的改良作用。此外,他还沉浸在对地质学、化学和数学的广泛研究之中。马克思的这种开放性研究有时也会偏离他最初关注的问题和主题,发现新的研究领域。这或许可以从他在1850年代早期和1870年代所做的摘录笔记中看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马克思 资本论 技术变革 工业化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第一次思想转变的历史语境”笔谈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一兵 张福公 +1 位作者 刘冰菁 孔伟宇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2-124,共23页
这组笔谈集中反映了青年马克思在1843年前后,通过《克罗伊茨纳赫笔记》的欧洲历史研究,初步开始自己思想上的“第一次转变”过程。深入追问了青年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颠倒主谓关系里的市民社会的含义,也梳理了马克思在... 这组笔谈集中反映了青年马克思在1843年前后,通过《克罗伊茨纳赫笔记》的欧洲历史研究,初步开始自己思想上的“第一次转变”过程。深入追问了青年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颠倒主谓关系里的市民社会的含义,也梳理了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的复杂思想关系,为进入马克思下一步的经济学研究理清了思想史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年鉴》时期 青年马克思 《法哲学原理》 经济学研究 历史语境 思想转变 黑格尔 思想史
下载PDF
机器时代的无产阶级化——评斯蒂格勒对马克思哲学的技术化解读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福公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3-39,共7页
贝尔纳·斯蒂格勒是当代法国著名的技术哲学家。他把由技术变革导致的劳动与知识的分离现象称作无产阶级化,并将诊断这一现代性症候的批判理论追溯到黑格尔和马克思。他从无产阶级化的逻辑视域出发重新诠释了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和... 贝尔纳·斯蒂格勒是当代法国著名的技术哲学家。他把由技术变革导致的劳动与知识的分离现象称作无产阶级化,并将诊断这一现代性症候的批判理论追溯到黑格尔和马克思。他从无产阶级化的逻辑视域出发重新诠释了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和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着重分析了马克思"机器论片断"语境中的一般智力与无产阶级化问题,最终走向基于技术自反性的自治解放之路。这一解读思路为我们推进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提供了重要启示,但它也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马克思哲学的真实语境和科学方法论,以致在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上存在严重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化 机器论片断 一般智力 工艺学
下载PDF
从政治异化批判到经济异化批判:重访马克思的第一次思想转变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福公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10-17,共8页
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研究中,马克思第一次思想变革的理论源泉、演变过程和思想实质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重要问题。作为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先行者,蒲鲁东、赫斯和青年恩格斯为马克思的第一次思想转变提供了不同层面的思想灵感,特别是赫斯... 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研究中,马克思第一次思想变革的理论源泉、演变过程和思想实质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重要问题。作为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先行者,蒲鲁东、赫斯和青年恩格斯为马克思的第一次思想转变提供了不同层面的思想灵感,特别是赫斯构成了马克思接受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重要中介。基于外部的思想启示和自身的历史政治研究,马克思的批判视域经历了从政治异化批判向经济异化批判的深化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初步实现了哲学方法论和政治立场上的同体转变,即从唯心主义转向人本学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基于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哲学共产主义。但直到《巴黎手稿》时期,马克思才真正完成第一次思想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鲁东 赫斯 青年恩格斯 人本学唯物主义 哲学共产主义
下载PDF
论舒尔茨的物质生产理论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基于经济学和工艺学思想史的考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福公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6,共10页
德国思想家威廉·舒尔茨是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先行者。他通过广泛吸收经济学和工艺学的理论成果,提出了极具原创性的物质生产理论。他将蕴含着生产力与社会关系维度的分工概念确立为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核心原则和分析范式,将生产... 德国思想家威廉·舒尔茨是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先行者。他通过广泛吸收经济学和工艺学的理论成果,提出了极具原创性的物质生产理论。他将蕴含着生产力与社会关系维度的分工概念确立为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核心原则和分析范式,将生产资料确立为划分物质生产发展阶段的衡量标准,并从直接生产层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实质与阶级对立。这些理论创见对青年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舒尔茨的思想也存在内在局限性,因此,必须准确厘清舒尔茨与马克思的思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尔茨 《生产的运动》 物质生产 工艺学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的工艺学笔记与历史唯物主义建构——基于MEGA2的文献分析与文本解读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福公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24,71,共9页
受恩格斯和布朗基的启发,青年马克思在巴黎时期就开始关注工艺学,并在《布鲁塞尔笔记》第5笔记本中集中摘录了加斯帕兰、拜比吉与尤尔的工艺学著作,从而第一次体认到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重要特征和双重效应。这构成了马克思初步认识现... 受恩格斯和布朗基的启发,青年马克思在巴黎时期就开始关注工艺学,并在《布鲁塞尔笔记》第5笔记本中集中摘录了加斯帕兰、拜比吉与尤尔的工艺学著作,从而第一次体认到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重要特征和双重效应。这构成了马克思初步认识现实"劳动组织"的矛盾特性,初步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特别是理解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内在矛盾的重要理论资源之一。基于MEGA2的文本解读来重新发掘马克思的工艺学研究,不仅有助于全面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多元理论语境,而且有助于深入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深刻意蕴与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 工艺学 《布鲁塞尔笔记》 历史唯物主义 拜比吉 尤尔 加斯帕兰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与工艺学的初次联盟——兼论《哲学的贫困》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的理论地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福公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36,共8页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出发,借助拜比吉和尤尔的工艺学思想资源,初步探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基本特征及其促进人类自由发展的现实意义,从而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与工艺学的初次联盟。这一理论努力既在...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出发,借助拜比吉和尤尔的工艺学思想资源,初步探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基本特征及其促进人类自由发展的现实意义,从而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与工艺学的初次联盟。这一理论努力既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既有的理论缺陷、拓展了新的理论视域,又因伴随而来的理论困境而提出了新的理论任务。这一隐性叙事逻辑的生成标志着马克思的三重逻辑变奏:在理论视域上,实现了从既有的分工、交换和分配领域向直接生产领域的转变;在研究对象上,推动了从一般层面的物质生产叙事向特殊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批判的转向;在逻辑进程上,开启了从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向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在这个意义上,《哲学的贫困》构成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重要逻辑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学 拜比吉 尤尔 《哲学的贫困》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定在”与“社会定在”概念及其独特意蕴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福公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5-109,共5页
在德语语境中,"Dasein"概念在最初发展中就获得了现实性和具体性的规定。随后黑格尔以思辨辩证法的逻辑赋予了"Dasein"以变易性、有限性和否定性,并在对市民社会的思考中赋予了"Dasein"以特定经济关系的... 在德语语境中,"Dasein"概念在最初发展中就获得了现实性和具体性的规定。随后黑格尔以思辨辩证法的逻辑赋予了"Dasein"以变易性、有限性和否定性,并在对市民社会的思考中赋予了"Dasein"以特定经济关系的现实内涵。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过程中颠倒了黑格尔对"Dasein"的既有设定,重新赋予它以肯定性、现实性和基础性的意蕴。但由于此时马克思没有真正把握黑格尔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而主要是在国家法的语境中把市民社会之定在理解为政治定在,因而他将这里首次出场的"社会定在(social Dasein)"概念主要把握为政治伦理关系,并在具体思考中孕育出新的理论生长点。但在中英文的转译中,"Dasein"和"social Dasein"的特定内涵通常被遮蔽了,因而亟待重新发现与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在 社会定在 市民社会 政治定在
下载PDF
重新探索马克思《资本论》的当代意义--“150年后的马克思《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替代”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福公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6期167-176,共10页
为纪念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2017年5月24日至26日,由加拿大社会科学与人文研究理事会和约克大学主办、约克大学马克思学院(MarxCollegium)承办的"150年后的马克思《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替代"国际学术会议在... 为纪念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2017年5月24日至26日,由加拿大社会科学与人文研究理事会和约克大学主办、约克大学马克思学院(MarxCollegium)承办的"150年后的马克思《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替代"国际学术会议在约克大学成功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第一卷 国际学术会议 资本主义 马克思 批判 综述 意义 当代
下载PDF
广义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自然、实践和物质生产与再生产——以广松版《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中心的文本学解读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福公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2期41-49,共9页
在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中,自然、实践和物质生产与再生产被赋予了不同逻辑层级的第一性:历史先在性的自然、历史基始性的实践和基础决定性的物质生产与再生产。其中,自然的历史先在性蕴含着原始先在性、历史基础性和历史先验性三重内... 在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中,自然、实践和物质生产与再生产被赋予了不同逻辑层级的第一性:历史先在性的自然、历史基始性的实践和基础决定性的物质生产与再生产。其中,自然的历史先在性蕴含着原始先在性、历史基础性和历史先验性三重内涵,是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逻辑前提。历史基始性的实践是建构整个感性世界的总体性客观能动创序负熵源,构成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总体逻辑起点。第一层级的物质生产与再生产既是人类历史生成的现实起点,又以生产关系构式、生产力构序和生产方式筑模三个具体维度发挥着总体性实践之基始性创序功能的不同面向,基础性地决定着人的历史性存在方式和社会总体结构,构成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理论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实践 物质生产 广义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政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缘起、代际发展与理论意义——访乔治·科米奈尔教授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福公 乔治·C.科米奈尔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19年第2期259-272,共14页
乔治·C.科米奈尔(George C.Comninel)是加拿大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政治马克思主义(Political Marxism)"的代表人物之一,加拿大约克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1977—1984年,他师从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埃伦·伍德(Ellen M.W... 乔治·C.科米奈尔(George C.Comninel)是加拿大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政治马克思主义(Political Marxism)"的代表人物之一,加拿大约克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1977—1984年,他师从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埃伦·伍德(Ellen M.Wood,1942—2016),参与并见证了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罗伯特·布伦纳(Robert P.Brenner)和埃伦·伍德共同创立的"政治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流派的整个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伦·伍德 马克思主义学者 历史缘起 布伦纳 发展历程 代际发展 科米 理论流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