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浸润深度与口底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周传清 张千骥 +2 位作者 张福胤 孙波 隋馥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究浸润深度(DOI)与口底鳞癌颈淋巴转移之间的相关性,并确定DOI预测早期口底鳞癌颈淋巴转移的最佳截止值。方法:收集30例口底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及颈淋巴转移情况,并调阅患者病理玻片,测量肿瘤原发灶DOI,对... 目的:探究浸润深度(DOI)与口底鳞癌颈淋巴转移之间的相关性,并确定DOI预测早期口底鳞癌颈淋巴转移的最佳截止值。方法:收集30例口底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及颈淋巴转移情况,并调阅患者病理玻片,测量肿瘤原发灶DOI,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OI≤5mm组转移率为14.3%,5mm<DOI≤10mm组转移率为50.0%,DOI>10mm组转移率为87.5%,经Fisher精确检验,P=0.002(<0.05),通过ROC曲线统计分析,确定DOI预测早期口底鳞癌颈淋巴转移的最佳截止值为5.5mm。结论:DOI和口底鳞癌颈淋巴转移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DOI预测早期口底鳞癌颈淋巴转移的最佳截止值为5.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底鳞状细胞癌 浸润深度 颈淋巴转移 最佳截止值
下载PDF
颌下腺结石134例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福胤 俞光岩 +1 位作者 马大权 张祖燕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14-216,共3页
作者对134例颌下腺结石患者的临床及x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颌下腺结石以20~40岁为好发年龄,男女性别无差异。结石大小不一,与发生部位和时间有关。26.9%的病例伴有腺体感染,与结石部位和大小无关。颌下腺结石的... 作者对134例颌下腺结石患者的临床及x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颌下腺结石以20~40岁为好发年龄,男女性别无差异。结石大小不一,与发生部位和时间有关。26.9%的病例伴有腺体感染,与结石部位和大小无关。颌下腺结石的发生可能与全身体质状态有关,涎液流动状态的改变也与结石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石病 颌下腺结石 临床分析
下载PDF
颌下腺结石对腺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福胤 俞光岩 马大权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267-269,共3页
用99mTc连续动态显像对20例颌下腺结石患者的颌下腺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颌下腺结石时,腺体的摄取和分泌功能均有明显降低,结石的大小及腺体的感染程度是影响腺体功能的主要因素。摄取功能和分泌功能通常发生同步降低,早... 用99mTc连续动态显像对20例颌下腺结石患者的颌下腺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颌下腺结石时,腺体的摄取和分泌功能均有明显降低,结石的大小及腺体的感染程度是影响腺体功能的主要因素。摄取功能和分泌功能通常发生同步降低,早期病例则只表现为分泌功能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结石 腺体功能 分泌功能
下载PDF
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Küttner瘤)──腺体功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福胤 俞光岩 马大权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04-205,共2页
用 ̄(99m)Tc动态显像方法对10例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进行了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时,腺体核素浓聚明显降低,功能曲线呈与本底平行的低平曲线,功能降低或丧失。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的核素检查对临床颌下腺炎... 用 ̄(99m)Tc动态显像方法对10例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进行了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时,腺体核素浓聚明显降低,功能曲线呈与本底平行的低平曲线,功能降低或丧失。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的核素检查对临床颌下腺炎性疾病的治疗以及与肿瘤的鉴别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 颌下腺炎 腺体功能 ^99MTC
下载PDF
颌下腺功能的代偿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福胤 向彬 俞光岩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2年第2期136-136,共1页
关键词 涎腺疾病 诊断 核素动态显像
下载PDF
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Küttner瘤)──腺体功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福胤 俞光岩 马大权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38-39,42,共3页
用99mTc动态显像方法对10例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进行了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时,腺体核素浓聚明显降低,功能曲线呈与本底平行的低平曲线,功能降低或丧失。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的核素检查对临床颌下腺炎症的治... 用99mTc动态显像方法对10例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进行了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时,腺体核素浓聚明显降低,功能曲线呈与本底平行的低平曲线,功能降低或丧失。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的核素检查对临床颌下腺炎症的治疗与肿瘤的鉴别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 颌下腺炎 核素显像 涎石
下载PDF
颌骨畸形的正颌外科矫治6例体会
7
作者 张福胤 薛化中 +4 位作者 王治熙 曲虹 朱崇垠 吴江 张晓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4期282-283,共2页
本文报告了6例颌骨畸形患者应用正领外科进行手术矫治的方法,并取得了满意疗效。文章着重讨论了术前正畸、入 板时间、颏点位置及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治疗等问题。
关键词 颌骨畸形 颌骨骨折 正颌外科 治疗
下载PDF
腮腺功能切除术10例报告
8
作者 张福胤 姜冬梅 贾祝强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3期181-183,共3页
作者对10例位于腮腺后下极和下领角区的腮腺良性肿瘤,采取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功能切除术,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详细介绍了手术方法,并着重讨论了腮腺功能切除术的理论依据、手术适应证和优缺点。
关键词 腮腺肿瘤 外科手术 适应证
下载PDF
上皮-肌上皮癌1例报告
9
作者 张福胤 向彬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301-301,共1页
上皮-肌上皮癌1例报告张福胤向彬(第一临床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大连大学口腔系)上皮-肌上皮癌由Donath等于1972年首先报告并命名,其发病率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0.9%,占涎腺癌的3%。上皮-肌上皮癌属少见的涎腺肿... 上皮-肌上皮癌1例报告张福胤向彬(第一临床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大连大学口腔系)上皮-肌上皮癌由Donath等于1972年首先报告并命名,其发病率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0.9%,占涎腺癌的3%。上皮-肌上皮癌属少见的涎腺肿瘤,WHO(1991年)在涎腺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肌上皮癌 涎腺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涎腺微结石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福胤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09-212,共4页
涎石症的病因学说很多。微结石学说是近年来提出的,它在涎石症的病因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对微结石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着重对涎腺微结石的分布情况、形态特点、化学组成以及影响微结石发生发展因素等方面进行了... 涎石症的病因学说很多。微结石学说是近年来提出的,它在涎石症的病因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对微结石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着重对涎腺微结石的分布情况、形态特点、化学组成以及影响微结石发生发展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 钙盐沉积 涎腺结石
下载PDF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包膜外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柴松岭 张珑珑 +2 位作者 高璐 董慧 张福胤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比较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包膜外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2种术式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总结1994~2011年间收治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506例,其中404例采用腮腺肿瘤包膜外切除术,102例行腮腺浅叶切除... 目的:比较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包膜外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2种术式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总结1994~2011年间收治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506例,其中404例采用腮腺肿瘤包膜外切除术,102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随访1~17年。结果:采用腮腺肿瘤包膜外切除术的病例术后面瘫、Frey综合征、涎瘘的发生率均低于腮腺浅叶切除术,而肿瘤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腮腺肿瘤包膜外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还可以保存腮腺大部分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良性肿瘤 包膜外切除术 浅叶切除术
下载PDF
显微腭部组织序列切片图像的定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民 蔡江胜 +4 位作者 项世法 张奎启 张福胤 韩辉 王福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41-644,共4页
针对显微腭部序列切片图像三维重建的特殊性,在硬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RST变换的软定位方法;利用特征点,解决了显微腭部组织序列切片图像在三维重建过程中的错位问题,为真实再现腭部组织结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种定位... 针对显微腭部序列切片图像三维重建的特殊性,在硬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RST变换的软定位方法;利用特征点,解决了显微腭部组织序列切片图像在三维重建过程中的错位问题,为真实再现腭部组织结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种定位方法也适用于其他显微序列切片图像的三维重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片 定位 腭部组织 图象重建 腭裂 显微图象
下载PDF
β-榄香烯及顺铂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向彬 张福胤 吴佩春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3-434,共2页
关键词 Β-榄香烯 细胞毒作用 腺样囊性 SACC-83 涎腺 顺铂 选择药物 抗癌药物 抗癌活性 临床常见 化疗药物 取出来 白血病
下载PDF
保留下颌骨骨折线上牙齿的相关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如 董岩 张福胤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0-81,共2页
目的 :对下颌骨骨折线上牙齿的保存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收集我院 10年间下颌骨骨折 98例 ,并对 16 6个骨折线上的牙齿进行临床分类 ;将针对与牙齿保存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将下颌骨骨折线上的牙齿分为四型。其中Ⅱ型最... 目的 :对下颌骨骨折线上牙齿的保存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收集我院 10年间下颌骨骨折 98例 ,并对 16 6个骨折线上的牙齿进行临床分类 ;将针对与牙齿保存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将下颌骨骨折线上的牙齿分为四型。其中Ⅱ型最多 ,16 6个骨折线上的牙齿中 14 0个被保留下来 (84 .3% ) ;保存率最高为Ⅰ型。拔除牙齿多与牙损伤严重、骨折片移位较大并伴有骨缺损、牙周病引起的骨进行性吸收、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等因素有关。结论 :积极有效地治疗方法可以提高下颌骨骨折线上牙齿的保存率 ,而保留骨折线上的牙齿对下颌骨骨折的复位固定 ,恢复良好的咬合关系及骨折愈合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骨折线上牙齿 下颌骨骨折 临床分类
下载PDF
即刻植骨同期种植体植入修复下颌骨缺损 被引量:6
15
作者 齐东元 潘巨利 +3 位作者 朱恩新 王如 张福胤 姜道林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2年第2期100-101,共2页
目的 :探讨下颌骨缺损即刻植骨同期种植的可行性。方法 :对 6例下颌骨部分切除的患者 ,行下颌骨缺损即刻植骨同期种植术。其中 2例行血管化腓骨双层折叠移植 ,另 4例为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植入种植体共 19颗。结果 :6例术后均一期愈... 目的 :探讨下颌骨缺损即刻植骨同期种植的可行性。方法 :对 6例下颌骨部分切除的患者 ,行下颌骨缺损即刻植骨同期种植术。其中 2例行血管化腓骨双层折叠移植 ,另 4例为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植入种植体共 19颗。结果 :6例术后均一期愈合 ,X线显示种植体周围骨结合正常。结论 :下颌骨缺损血管化和非血管化骨移植同期种植术是可行的 ,但由于同期种植的复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植骨同期种植体 植入 修复 下颌骨缺损
下载PDF
老年缺牙后心理状态与义齿修复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丽君 向彬 张福胤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22-123,共2页
目的 :调查老年缺失牙与松动牙情况 ,并对其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方法 :对 182名老年人牙列及修复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其心理状态。结果 :182名老年人中 ,缺牙为 143例 ( 78 6% ) ,病因主要为龋病及牙周病。修复人数为 10 8例 ( 75... 目的 :调查老年缺失牙与松动牙情况 ,并对其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方法 :对 182名老年人牙列及修复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其心理状态。结果 :182名老年人中 ,缺牙为 143例 ( 78 6% ) ,病因主要为龋病及牙周病。修复人数为 10 8例 ( 75 5% ) ,其中有 9例为不良修复体 ;未修复的 35例( 39 3% )。结论 :针对老年人心理、生理、病理特点 ,积极开展老年口腔卫生保健 ,提高义齿的修复水平 ,并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失牙 修复体 心理状态
下载PDF
苯肾上腺素对大鼠成骨细胞放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立赤 王雪红 +3 位作者 董会 汪义菲 张福胤 向彬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3-1117,I0011,共6页
目的:探讨苯肾上腺素对放射损伤大鼠成骨细胞的细胞形态以及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阐明苯肾上腺素对其可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苯肾上腺素组、单纯照射... 目的:探讨苯肾上腺素对放射损伤大鼠成骨细胞的细胞形态以及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阐明苯肾上腺素对其可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苯肾上腺素组、单纯照射组和苯肾上腺素+照射组。苯肾上腺素组在照射前0.5h以100mmol·L-1苯肾上腺素孵育成骨细胞,照射组给予成骨细胞8Gy X射线照射。照射后8、16、32和64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分别收集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应用RT-PCR法检测成骨细胞Nampt mRNA表达水平。结果:倒置显微镜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苯肾上腺素组成骨细胞形态、数量未见明显改变;单纯照射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皱缩,尤以8h明显,细胞数量在8、16、32和64h时分别是对照组的0.82、0.37、0.24和0.21倍;苯肾上腺素+照射组在照射8和16h后细胞皱缩,32h后其形态恢复,在8、16、32和64h后其数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0.91、0.83、0.72和0.75倍,是单纯照射组的1.09、2.24、3.00和3.60倍。RT-PCR法检测,在照射8、16、32和64h后,单纯照射组、苯肾上腺素+照射组Nampt mRNA表达水平较空白组明显减少(P<0.01),苯肾上腺素+照射组较单纯照射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苯肾上腺素可减轻电离辐射导致的大鼠成骨细胞萎缩,并上调Nampt mRNA表达水平,其对成骨细胞放射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Nampt mRNA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电离辐射 苯肾上腺素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
下载PDF
紫杉醇及β-榄香烯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SACC-LM细胞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白亮 张福胤 王如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86-488,共3页
目的 :研究紫杉醇及 β -榄香烯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SACC -LM的细胞毒作用。方法 :应用药物敏感性MTT测定法、流式细胞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 ,探讨紫杉醇与 β -榄香烯 (浓度比 1∶1)联合应用诱导SACC -L... 目的 :研究紫杉醇及 β -榄香烯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SACC -LM的细胞毒作用。方法 :应用药物敏感性MTT测定法、流式细胞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 ,探讨紫杉醇与 β -榄香烯 (浓度比 1∶1)联合应用诱导SACC -LM细胞凋亡及其与G1期阻滞关系。结果 :1)应用MTT比色法 ,紫杉醇与 β -榄香烯联合 (浓度比 1∶1)作用SACC -LM细胞 2 4h后 ,其抑制率呈现出明显协同效应。 2 )流式细胞仪分析 ,2 5 μg/mL紫杉醇与 2 5 μg/mLβ-榄香烯协同用药作用SACC -LM细胞 2 4h后诱导SACC -LM细胞发生凋亡 ,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3)电镜观察 ,协同用药对SACC -LM细胞作用 2 4h后 ,具有典型的凋亡细胞特征。结论 :紫杉醇与 β-榄香烯 (浓度比 1∶1)对SACC -LM细胞的抑制有协同作用 ,并诱导其产生凋亡 ,G1期阻滞能诱导SACC-LM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细胞周期 紫杉醇 Β-榄香烯
下载PDF
紫杉醇及β-榄香烯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SACC-83细胞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白亮 张福胤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96-498,共3页
目的 研究紫杉醇及 β -榄香烯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SACC - 83的细胞毒作用。方法 应用药物敏感性MTT测定法、流式细胞术 (FCM )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 ,初步探讨紫杉醇与β-榄香烯 (浓度比1∶1)联合应用诱... 目的 研究紫杉醇及 β -榄香烯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SACC - 83的细胞毒作用。方法 应用药物敏感性MTT测定法、流式细胞术 (FCM )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 ,初步探讨紫杉醇与β-榄香烯 (浓度比1∶1)联合应用诱导SACC - 83细胞凋亡及其与G1期阻滞关系。结果 ①应用MTT比色法 ,紫杉醇与 β-榄香烯联合 (浓度比1∶1)作用SACC - 83细胞 2 4小时后 ,其抑制率呈现出明显协同效应 ,并具有浓度依赖性。②流式细胞仪分析 ,2 5ug/ml紫杉醇与 2 5ug/mlβ -榄香烯协同作用SACC - 83细胞 2 4小时后诱导SACC -83细胞发生凋亡 ,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③电镜观察 ,协同用药对SACC - 83细胞作用 2 4小时后 ,染色质沿皱缩的核膜下凝聚 ,具有典型的凋亡细胞特征。结论 紫杉醇与 β-榄香烯 (浓度比1∶1)对SACC - 83细胞的抑制有协同作用 ,并诱导其产生凋亡 ,G1期阻滞能诱导SACC - 83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细胞周期 紫杉醇 Β-榄香烯
下载PDF
P2Y及P2Y2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柴松岭 高璐 张福胤 《中外医疗》 2009年第14期169-171,共3页
嘌呤P2受体家族是比较复杂的受体家族之一,可分为门控离子通道P2X受体和G蛋白偶联P2Y受体,目前已有7种P2X受体和8种P2Y受体被克隆。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P2Y受体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P2Y受体在体内分布广泛,功能复杂,迄今为止已... 嘌呤P2受体家族是比较复杂的受体家族之一,可分为门控离子通道P2X受体和G蛋白偶联P2Y受体,目前已有7种P2X受体和8种P2Y受体被克隆。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P2Y受体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P2Y受体在体内分布广泛,功能复杂,迄今为止已从人体组织细胞克隆出的P2Y受体分别为P2Y1、2、4、6、11、12、13、14。P2Y2受体作为P2Y受体的一个重要亚型,与诸多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日趋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针对P2Y受体和P2Y2受体的分子结构特征、分类和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P2Y受体 P2Y2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