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外用治疗敏感性皮肤的用药规律
1
作者 张秀君 任永丽 +4 位作者 张曾譻 张蕾 史晓璇 郭涛 刘栋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外用治疗敏感性皮肤的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筛选中药外用治疗敏感性皮肤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为2012年1月1日-2022年5月1日。使用Excel 2021来...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外用治疗敏感性皮肤的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筛选中药外用治疗敏感性皮肤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为2012年1月1日-2022年5月1日。使用Excel 2021来整理和汇总所检索到的文献,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和IBM SPSS Modeler18.0对药物之间进行关联规律分析。结果 经过以上筛选,共获得43篇相关文献,涉及63首中药复方,涉及中药157味。涉及中药的药性以寒性药物为主,药味以苦味药为主,归肝经的药物最多。药物关联规则分析表明,苦参-地肤子是关联规则中支持度最高的药物组合。核心方药为苦参、地肤子、蛇床子和白鲜皮等。结论 中医药治疗敏感性皮肤多将清热药和解表药配伍使用。筛选适证中药及药物组合,其中苦参、黄柏、白鲜皮等使用频率较高,苦参-地肤子、苦参-蛇床子、苦参-防风等为核心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敏感性皮肤 中药外用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张秀君 郭涛 顾安康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2期186-188,共3页
报告1例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并进行文献复习,旨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患者女,43岁,因双手甲皱、前胸及耳郭多发暗红色结节4年,双手关节炎病史5年,全身系统检查未见淋巴结肿大和内脏占位。辅助检查:双手X线片:远节指间关... 报告1例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并进行文献复习,旨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患者女,43岁,因双手甲皱、前胸及耳郭多发暗红色结节4年,双手关节炎病史5年,全身系统检查未见淋巴结肿大和内脏占位。辅助检查:双手X线片:远节指间关节面下骨质欠光整,关节面骨质硬化。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组织细胞数目增多,并见多核巨细胞,细胞膜清楚,内含均匀细颗粒状物质,呈“毛玻璃”状,PAS(+)。免疫组化:组织细胞CD68阳性,S-100和CD1a阴性。诊断: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补肾健脾法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非运动症状的影响
3
作者 杨静棉 张秀君 +6 位作者 姚建景 都文渊 王彩娟 马晓晶 张晓通 魏利宁 白旸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19期2691-2694,共4页
目的 观察补肾健脾法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9月石家庄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PD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多巴丝肼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补肾健脾法治疗,2... 目的 观察补肾健脾法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非运动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9月石家庄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PD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多巴丝肼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补肾健脾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非运动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中非运动症状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评分及治疗并发症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中非运动症状程度和频率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46/50)、74%(3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巴丝肼联合补肾健脾法治疗PD患者更有助于减轻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改善非运动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健脾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评分
下载PDF
血小板相关指数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型及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马晓晶 张秀君 孙侃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3年第8期54-56,F0003,共4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相关指数与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石家庄市中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0例(实验组)及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入院时血小板相关指数...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相关指数与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石家庄市中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0例(实验组)及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入院时血小板相关指数,比较不同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分型、不同预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指数,分析其与分型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小板、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大型血小板数目(P-LCC)、腺苷二磷酸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MAADP)以及P-选择素(CD62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22、5.865、3.318、2.503、2.664、12.191、6.752,P<0.05)。不同CISS分型患者在PDW、MPV、MAADP、CD62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96、8.799、12.855、9.998、14.032,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PDW、MPV、MAADP以及CD62P与CISS分型呈正相关(r=0.592、0.319、0.365、0.245,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良好组入院时的PDW、MPV、MAADP以及CD62P低于预后不良组(t=11.636、6.458、11.947、4.566,P<0.01)。PDW、MPV、MAADP以及CD62P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23、0.812、0.781、0.765,四者联合的AUC为0.894。结论血小板相关指数与缺血性脑血管病CISS分型有着密切关系,并且能够较好地预测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小板相关指数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分型 预后
下载PDF
大豆提取物对光甘草定的增溶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明欣 张余 +5 位作者 张秀君 王鹏 杨珍 张蕾 李雪 王艳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3期631-636,共6页
目的探究大豆提取物对光甘草定的增溶作用,并对效果最佳的增溶体系进行表征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考察。方法利用摇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提取物-光甘草定增溶体系中光甘草定的溶解度,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大豆提取物-光甘草定增溶体系的... 目的探究大豆提取物对光甘草定的增溶作用,并对效果最佳的增溶体系进行表征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考察。方法利用摇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提取物-光甘草定增溶体系中光甘草定的溶解度,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大豆提取物-光甘草定增溶体系的制备条件;并对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大豆提取物-光甘草定增溶体系进行物理表征评价。同时采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不同浓度大豆提取物-光甘草定增溶体系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制备条件为振荡温度60℃、转速280 r·min^(-1)、振摇12 h,所得的大豆提取物-光甘草定增溶体系中光甘草定溶解度为9011.467μg·mL^(-1),约为水中饱和溶解度(2.855μg·mL^(-1))的3156倍。大豆提取物-光甘草定增溶体系粒径为(1.217±0.021)nm,粒径小且分布均一,FTIR结果显示,光甘草定化学结构未发生改变。大豆提取物-光甘草定增溶体系的抗氧化能力强于同浓度的光甘草定。结论大豆提取物大幅提高了光甘草定的溶解度,同时保持了光甘草定优异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提取物 光甘草定 增溶 抗氧化
原文传递
师承冯惠莲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效果
6
作者 费焱燚 冯惠莲 +1 位作者 张秀君 田元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4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冯惠莲第一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5月收治的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分成研究组(30例,中医辨证治疗)与对照组(30例,盐... 目的探讨冯惠莲第一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5月收治的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分成研究组(30例,中医辨证治疗)与对照组(30例,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头痛眩晕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医辨证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满意,可切实改善病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 中医辨证治疗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美白祛斑精华液体外活性及人体功效评价研究
7
作者 刘俊杰 史晓璇 +6 位作者 王艳 王兰 杨珍 张秀君 李雪 赵心明 王鹏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01-106,共6页
目的评估美白祛斑精华液的体外活性、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和酪氨酸酶抑制试验考察了美白祛斑精华液的抗氧化能力和酪氨酸酶抑制能力... 目的评估美白祛斑精华液的体外活性、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和酪氨酸酶抑制试验考察了美白祛斑精华液的抗氧化能力和酪氨酸酶抑制能力;通过鸡胚胎绒毛尿囊膜实验(HET-CAM)和紫外线诱导人体皮肤黑化模型祛斑美白功效测试法考察美白祛斑精华液的眼部刺激性和临床疗效。结果美白祛斑精华液对酪氨酸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在50%时的精华液浓度为0.603 mg/mL;可以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达到50%时,精华液浓度分别为0.955 mg/mL和0.480 mg/mL;鸡胚胎绒毛尿囊膜试验结果表明精华液对眼部无刺激;人体功效评价显示,坚持使用4周美白祛斑精华液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黑化皮肤中黑色素(MI)的含量显著减少(P<0.01),衡量皮肤明亮度的指标个体类型角(ITA°)值显著提高(P<0.001),肤色视觉评估较初始值改善了5.72%(P>0.05)。结论美白祛斑精华液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和酪氨酸酶抑制能力且对眼部无刺激性,人体试验显示该精华液有美白祛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抗氧化 酪氨酸酶 功效评价 临床研究
下载PDF
FTS理念围术期护理在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中的应用
8
作者 武爱英 牛效敏 张秀君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8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围术期护理在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626例开展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围术期护理在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626例开展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FTS理念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 d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家属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1 d疼痛情况较对照组更轻(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FTS理念围术期护理应用于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效果较好,能缓解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促进患儿术后尽快康复,提升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囊高位结扎术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围术期护理 疼痛 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菠菜叶绿素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9
9
作者 张秀君 孙钱钱 +3 位作者 乔双 朱海 孙丹 江丕文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60,共4页
以菠菜为对象,用不同有机溶剂处理,对研磨法、浸提法和超声波萃取法提取叶绿素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的最佳提取剂分别为:研磨法为丙酮与无水乙醇1∶1、直接浸提法和超声波萃取法均为丙酮与95%乙醇2∶1加少许碳酸钙... 以菠菜为对象,用不同有机溶剂处理,对研磨法、浸提法和超声波萃取法提取叶绿素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的最佳提取剂分别为:研磨法为丙酮与无水乙醇1∶1、直接浸提法和超声波萃取法均为丙酮与95%乙醇2∶1加少许碳酸钙;后两种方法提取的叶绿素含量比研磨法分别高53.5%和45.1%;混合液提取效果比单一试剂好,可以认为是一种协同萃取效应。综合比较确定超声波萃取法是最佳的提取叶绿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菜 叶绿素 提取方法 有机溶剂
下载PDF
影响森林土壤N_2O排放和CH_4吸收的主要因素 被引量:32
10
作者 张秀君 徐慧 陈冠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12,共5页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进行培养试验 ,考察了温度、水分、pH、NH+4 及NO- 3对森林土壤N2 O排放和CH4 吸收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设计的因素、水平条件下 ,pH和温度对N2 O排放速率和CH4 氧化速率的影响是显著的 ...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进行培养试验 ,考察了温度、水分、pH、NH+4 及NO- 3对森林土壤N2 O排放和CH4 吸收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设计的因素、水平条件下 ,pH和温度对N2 O排放速率和CH4 氧化速率的影响是显著的 .N2 O排放速率和CH4 吸收速率分别与 5因素进行多元回归的结果显示 :二者均与土壤 pH和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并且 ,在本实验条件下 ,N2 O排放速率与CH4 吸收速率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排放 CH4吸收 森林土壤 大气环境
下载PDF
益气活血、温阳通络法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糖脂代谢、血液流变学和肌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秀君 杨静棉 +2 位作者 马晓晶 王康平 姚建景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28期3088-3092,共5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温阳通络法辅助西医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糖脂代谢、血液流变学和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8月—2018年11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治疗的16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给予降糖、调脂、...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温阳通络法辅助西医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糖脂代谢、血液流变学和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8月—2018年11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治疗的16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给予降糖、调脂、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观察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温阳通络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记录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糖脂代谢、血液流变学和肌电图指标,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肢体麻木、肢体疼痛、感觉异常、身倦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畏风积分和总积分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右腓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明显增快(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72/80),对照组为71.2%(57/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温阳通络法辅助西医治疗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糖脂代谢、血液流变学和神经传导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益气活血 温阳通络 血液流变学 肌电图
下载PDF
树木N_2O排放速率的测定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秀君 徐慧 陈冠雄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8-543,共6页
采用封闭罩法 ,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几个主要树种———水曲柳 (Fraxinusmandshurica)、红松 (Pinusko raiensis)、毛赤杨 (Alnushirsuta)和椴树 (Tiliaamurensis)的连体枝叶排放N2 O的速率进行了原位测定 ,并考察了树木的N2 O排放速... 采用封闭罩法 ,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几个主要树种———水曲柳 (Fraxinusmandshurica)、红松 (Pinusko raiensis)、毛赤杨 (Alnushirsuta)和椴树 (Tiliaamurensis)的连体枝叶排放N2 O的速率进行了原位测定 ,并考察了树木的N2 O排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观测期间 ,4种树木的N2 O排放速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 :水曲柳 9.46~ 15 2 .85ngN2 O·g-1DW·h-1、红松 1.37~ 6 4.5 1ngN2 O·g-1DW·h-1、赤杨 - 12 .0~ 16 .1ngN2 O·g-1DW·h-1、椴树 - 11.2~ 16 .1ngN2 O·g-1DW·h-1。它们的平均N2 O排放速率分别为 39.5 1、2 3.2 1、2 5 .6 9、0 .0 3ngN2 O·g-1DW·h-1。树木的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 N2O排放速率 测定 土壤含水量 温室气体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树木N_2O排放及总量初步估算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秀君 徐慧 陈冠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32-235,共4页
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N2 O的部分来源尚不清楚。以往国内外对森林生态系统N2 O排放通量的测定中 ,只测土壤通量而把树木排除在外。如果树木在自然状态下能排放N2 O ,那么森林生态系统的N2 O排放可能被低估。本文旨在证明自然状态下森林生... 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N2 O的部分来源尚不清楚。以往国内外对森林生态系统N2 O排放通量的测定中 ,只测土壤通量而把树木排除在外。如果树木在自然状态下能排放N2 O ,那么森林生态系统的N2 O排放可能被低估。本文旨在证明自然状态下森林生态系统中树木也是N2 O的主要排放源。采用封闭罩法 ,在树木生长的主要季节 (7~ 9月 )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几个主要树种———水曲柳、红松和椴树的连体枝叶释放N2 O的速率进行了原位测定。并在此基础上 ,初步估算出森林树木N2 O年排放量是土壤N2 O年排放量的 0 8~ 1 0 3倍 ,相当于甚至超过了土壤的N2 O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 N2O排放 森林生态系统 总量估算
下载PDF
不同光强条件下树木释放N_2O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秀君 陈冠雄 徐慧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563-1565,共3页
首次采用封闭罩法 ,对阳生树木 (水曲柳、红松和赤杨 )及阴生树木 (椴树 )的连体及离体枝叶在不同光强下的N2 O释放进行了野外原位观测 .结果表明 ,阳生树木与阴生树木的N2 O释放对光的反应不同 .阳生树木的N2 O释放受光强的调节规律同... 首次采用封闭罩法 ,对阳生树木 (水曲柳、红松和赤杨 )及阴生树木 (椴树 )的连体及离体枝叶在不同光强下的N2 O释放进行了野外原位观测 .结果表明 ,阳生树木与阴生树木的N2 O释放对光的反应不同 .阳生树木的N2 O释放受光强的调节规律同以往对农作物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而阴生树木椴树的N2 O释放速率在强光下N2 O释放较多 ,弱光下释放减少甚至吸收大气N2 O ,其N2 O释放速率与光强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强条件 阳生树木 阴生树木 N2O释放
下载PDF
黄褐斑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秀君 刘栋 聂振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85-288,共4页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损容性皮肤病,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黄褐斑具有一定的优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总结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分为内治法、外治法两个部分,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黄褐斑 中医 内治 外治
下载PDF
分段线性变换增强的自适应方法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秀君 孙晓丽 《电子科技》 2005年第3期13-16,共4页
在对分段灰度变换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最小误差法实现了区间边界点的自适应计算,对不同灰度区间采用拉伸﹑保持和抑制等不同的处理,并对目标区间的拉伸系数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算法简单,图像视觉效果得到较大改善。
关键词 红外图像增强 分段灰度变换 最小误差法.00nCc7 Q7
下载PDF
凉血消风汤联合阿维A治疗银屑病血热型34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秀君 刘栋 聂振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观察凉血消风汤联合阿维A治疗银屑病血热型疗效观察。方法将34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7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阿维A,1次/d;治疗组予以口服阿维A加凉血消风汤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2组治疗前银屑病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 目的观察凉血消风汤联合阿维A治疗银屑病血热型疗效观察。方法将34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7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阿维A,1次/d;治疗组予以口服阿维A加凉血消风汤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2组治疗前银屑病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A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A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消风汤联合阿维A治疗银屑病血热型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中药 阿维A
下载PDF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雷火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秀君 杨静棉 +2 位作者 马晓晶 王康平 姚建景 《河北中医》 2020年第12期1866-1870,共5页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雷火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DP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80例予甲钴胺胶囊治疗,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雷火灸治疗。2组均治...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雷火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DP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80例予甲钴胺胶囊治疗,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雷火灸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评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糖化血红蛋白(HbA 1c)、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主要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TCSS神经症状、神经反射、感觉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HbA 1c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血糖达标率均较本组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腓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雷火灸治疗DPN疗效确定,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血糖达标率,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中药疗法 灸法 糖尿病神经病变
下载PDF
影响土壤N_2O排放和CH_4吸收的主控因素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秀君 陈冠雄 徐慧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39-242,277,共5页
本文于2000年7月,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鲜土壤为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土壤进行培养实验,研究了影响土壤N2O排放和CH4吸收的主要因素。考察了温度、水分、pH值、NH4+及NO3-五因素对森林土壤N2O排放和CH4吸收的影... 本文于2000年7月,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鲜土壤为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土壤进行培养实验,研究了影响土壤N2O排放和CH4吸收的主要因素。考察了温度、水分、pH值、NH4+及NO3-五因素对森林土壤N2O排放和CH4吸收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本试验设计的因素、水平条件下,N2O排放速率、CH4吸收速率二者均与土壤pH值和温度这两个因素呈显著正相关。并且N2O排放速率与CH4吸收速率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排放 CH4吸收 正交试验设计 森林土壤
下载PDF
406例药疹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秀君 杨昌硕 +2 位作者 段欢伟 刘栋 聂振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药疹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因素,为药疹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门诊、急诊、住院的药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药疹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等一般体征,药疹类型,并分析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 目的探讨药疹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因素,为药疹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门诊、急诊、住院的药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药疹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等一般体征,药疹类型,并分析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基础病史、可能诱发药物以及发病原因。结果 406例药疹20~60岁患者占72%,其中男192例,女214例。药疹患者伴有基础疾病的有212例,占52%,位于前3位的疾病有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日常用药主要涉及阿司匹林、倍他乐克、拜糖苹等。药疹发病时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情况有334例,占82%,应用较多的前3位药物种类为抗菌药物、中成药、镇痛解热抗炎等。此外,海鲜与药物同食患者共21例,占12%。结论联合用药是诱发药疹的重要因素,其中药疹患者伴基础疾病的日常用药可能是诱发药疹的重要原因。避免中西药联合应用对预防药疹发生可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疹 临床特征 联合用药 病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