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NT及LC联合母血分子标志物评估高危妊娠产妇妊娠结局的价值
1
作者 陈高进 张童茜 冯菲 《河北医学》 202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颈项透明层厚度(NT)、子宫颈长度(LC)联合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HCG)、妊娠相关血浆蛋白(PAPPA)、D二聚体(D-D)评估高危妊娠产妇妊娠结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高危妊娠产妇80例作... 目的:探讨超声颈项透明层厚度(NT)、子宫颈长度(LC)联合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HCG)、妊娠相关血浆蛋白(PAPPA)、D二聚体(D-D)评估高危妊娠产妇妊娠结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高危妊娠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分为有不良妊娠结局组和无不良妊娠结局组,比较两组NT、LC、动脉S/D、PI、RI以及血清B-HCG、PAPPA、D-D的差异,以及指标间的相关性和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有不良妊娠结局产妇的B-HCG、PAPPA、D-D和NT分别为(2.28±0.62)mom、(0.72±0.16)mom、(351.12±82.80)mg/L和(3.78±0.81)mm,明显高于无不良妊娠结局产妇(1.75±0.41)mom、(0.57±0.15)mom、(295.33±85.52)mg/L和(3.31±0.64)mm(P<0.01),而LC为(24.49±4.53)mm,明显低于无不良妊娠结局产妇(31.01±5.12)mm(P<0.01)。B-HCG、PAPPA、D-D水平与NT呈正相关(P<0.05),而与LC呈负相关(P<0.05)。NT、LC联合B-HCG、PAPPA、D-D预测高危妊娠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95CI:0.848~0.974),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其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20%和96.30%,P<0.01。结论:NT、LC及B-HCG、PAPPA、D-D与高危妊娠产妇不良妊娠结局有相关性,在预测高危妊娠产妇不良妊娠结局中有较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妊娠 妊娠结局 颈项透明层厚度 子宫颈长度 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 D二聚体
下载PDF
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诊断卵巢瘤样病变对其正确率和误诊率以及漏诊率的影响
2
作者 陈高进 张童茜 冯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0037-0040,共4页
分析诊断卵巢瘤样病变期间应用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是否会影响正确率和误诊率以及漏诊率。方法 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对就诊的30例卵巢瘤样病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腹部超声组(10例)、阴道超声组(10例)、腹部超... 分析诊断卵巢瘤样病变期间应用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是否会影响正确率和误诊率以及漏诊率。方法 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对就诊的30例卵巢瘤样病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腹部超声组(10例)、阴道超声组(10例)、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组(10例),对组间的正确率、误诊率和漏诊率进行对比。结果 腹部超声组正确率为90%,误诊率为10%,漏诊率为10%;阴道超声组正确率为30%,误诊率为50%,漏诊率为60%;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组正确率为50%,误诊率为70%,漏诊率为7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研究意义,为P<0.05。结论 在对卵巢瘤样病变进行诊断中,应用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检测效果良好,获得的诊断正确率较高,且误诊率和漏诊率降低,临床适合对其广泛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超声 阴道超声 卵巢瘤样病变 正确率 误诊率 漏诊率
下载PDF
兰州市部分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初筛结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童茜 陈莉 徐秀兰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2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兰州市区部分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患病情况,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DELPHI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兰州市997名健康体检者行正位腰椎BMD测量,以性别和每5岁为1个年龄段对测量结果进行分... 目的探讨兰州市区部分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患病情况,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DELPHI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兰州市997名健康体检者行正位腰椎BMD测量,以性别和每5岁为1个年龄段对测量结果进行分层统计学分析。结果从45岁开始,BMD值和T值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降低,女性降低幅度明显高于男性(P<0.05)。女性在55岁以后骨量丢失加速,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者在45~49岁女性中占16.7%,50~54岁占39.1%,55~59岁占51.6%,60~64岁占63.5%,65~69岁占71.1%,70岁以上者占81.7%。男性BMD值和T值逐渐降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在45~49岁男性占13.3%,50~54岁占28.1%,55~59岁占38.5%,60~64岁占38.3%,65~69岁占45.4%,70岁以上占55.6%。BMD值和T值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兰州市区部分中老年人群BMD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骨密度 骨质疏松
下载PDF
乏力、骨痛、双下肢酸软与骨密度 被引量:6
4
作者 徐秀兰 陈莉 +1 位作者 张童茜 施宝颖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909-911,共3页
目的探讨乏力、骨痛、双下肢酸软等症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对2069名以乏力、骨痛及双下肢酸软临床症状就诊者进行了腰椎(L1-4)及股骨颈骨密度测定。结果以此症状就诊者女性居多,且以50岁为甚,就诊者中大多存在着骨量异常,骨量越低,疼... 目的探讨乏力、骨痛、双下肢酸软等症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对2069名以乏力、骨痛及双下肢酸软临床症状就诊者进行了腰椎(L1-4)及股骨颈骨密度测定。结果以此症状就诊者女性居多,且以50岁为甚,就诊者中大多存在着骨量异常,骨量越低,疼痛程度越重,随着年龄增大,骨质疏松发病率也随之增高。结论疼痛程度与骨量下降、年龄增长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痛 年龄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基础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莉 张童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218-6219,共2页
2007~20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组织下,在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在20%以上,比20~30岁的成人患病率高10倍〔1〕。老... 2007~20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组织下,在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在20%以上,比20~30岁的成人患病率高10倍〔1〕。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致使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降糖安全性备受关注。本文拟分析基础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甘精胰岛素 阿卡波糖
下载PDF
黄芪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杰生 张童茜 安宏 《中医研究》 2012年第8期78-78,F0003,F0004,共3页
对近年来黄芪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通过黄芪的有效成分分析发现,黄芪的主要成分有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物质及22种氨基酸和14种微量元素,其他成分包括香豆素、苦味素、胆碱、甜菜碱、亚油酸以及维生素A、E、B1、B2和叶酸等... 对近年来黄芪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通过黄芪的有效成分分析发现,黄芪的主要成分有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物质及22种氨基酸和14种微量元素,其他成分包括香豆素、苦味素、胆碱、甜菜碱、亚油酸以及维生素A、E、B1、B2和叶酸等营养物质,黄芪皂苷甲也是黄芪中一种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皂苷类化合物。同时,黄其中富含的黄酮、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可抑制细胞中病毒核糖核酸的复制,扩张血管、抗缺氧、保护心血管内皮细胞、保护心肌细胞和药理作用。本文结合临床中应用黄芪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实例,总结了黄芪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存在的优点及不足,并对黄芪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心血管疾病 综述
下载PDF
兰州地区城乡女性居民骨密度测定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徐秀兰 陈莉 张童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8-289,246,共3页
目的探讨甘肃兰州地区城乡女性居民骨密度特点。方法对兰州城镇社区及村镇部分居民以及乏力、骨痛为主诉就诊者,城乡居民各2000名(均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采用美国GE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进行正位腰椎(L1-4)和股骨颈骨密度测定。结果... 目的探讨甘肃兰州地区城乡女性居民骨密度特点。方法对兰州城镇社区及村镇部分居民以及乏力、骨痛为主诉就诊者,城乡居民各2000名(均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采用美国GE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进行正位腰椎(L1-4)和股骨颈骨密度测定。结果乡镇居民骨密度低于城镇居民,观察人数城乡居民均2000人,其中正常骨量百分比城乡居民分别为41%、20%;骨量减少百分比为34%、43%;骨质疏松城乡居民分别为25%、38%。正常骨量城镇居民百分比明显高于乡镇居民,而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比例乡镇居民高于城镇居民(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城镇女性人群腰椎L1-4各年龄组骨密度较乡镇女性高,说明乡镇女性人群长期慢性劳损、高强度劳动以及营养失调均会使骨丢失增加,导致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 骨密度 骨质疏松 慢性劳损 营养失调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初筛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莉 张童茜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62-63,共2页
近年来,有关老年人的甲状腺功能与老年慢性疾病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糖尿病又是老年人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患病率居其他老年慢性疾病的首位。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 近年来,有关老年人的甲状腺功能与老年慢性疾病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糖尿病又是老年人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患病率居其他老年慢性疾病的首位。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较非糖尿患者群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 初筛
下载PDF
1例甲状旁腺癌误诊误治10年报告分析
9
作者 陈莉 张童茜 徐秀兰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09年第3期207-209,共3页
患者男,38岁,农民,因“全身骨关节、腰骶部疼痛10余年、伴渐进性行走困难、乏力、间断性尿结石、血尿7年。”前来我科就诊。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骨关节、腰骶部疼痛,但无关节红肿、发热和游走性关节痛,而且疼痛与天气... 患者男,38岁,农民,因“全身骨关节、腰骶部疼痛10余年、伴渐进性行走困难、乏力、间断性尿结石、血尿7年。”前来我科就诊。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骨关节、腰骶部疼痛,但无关节红肿、发热和游走性关节痛,而且疼痛与天气变化无关,在负重劳动时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癌 误诊误治 腰骶部疼痛 年报 游走性关节痛 行走困难 关节红肿 天气变化
下载PDF
以反复泌尿系结石和骨质疏松性骨折为症状的甲状旁腺癌1例
10
作者 陈莉 张童茜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5期585-585,共1页
患者,男,38岁,因“全身骨关节、腰骶部痛疼10余年、伴渐进性行走困难、乏力、尿结石、血尿7年”于2009年5月25日来我科就诊。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骨关节、腰骶部疼痛,但无关节红肿、发热和游走性关节痛,疼痛与天气变化无关,... 患者,男,38岁,因“全身骨关节、腰骶部痛疼10余年、伴渐进性行走困难、乏力、尿结石、血尿7年”于2009年5月25日来我科就诊。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骨关节、腰骶部疼痛,但无关节红肿、发热和游走性关节痛,疼痛与天气变化无关,在负重劳动时加重,在当地县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经对症治疗后疼痛有所减轻,但出现渐进性乏力、行走困难、反复出现尿排沙石及血尿等症状。既往诊治情况:于2008年1月首次来我科就诊,经 X 线及 CT检查诊断为“右胫骨及左股骨下端骨囊肿”住院治疗,行骨囊肿刮除及双侧髂骨取骨植骨术,术后全身骨关节疼痛好转,期间因外伤致左下肢胫骨病理性骨折,经保守治疗后愈合。至2009年5月因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两次不慎双踝关节处扭伤前后发生骨折,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行骶髂关节CT平扫提示:两侧骶骨、髂骨骨质疏松,建议转上级医院诊治,故再次来我科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肿瘤 骨质疏松性骨折 泌尿系结石
下载PDF
老年女性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与骨密度及脂肪含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殷彤彤 张童茜 李维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relative 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RASM)与骨密度及脂肪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年龄≥60岁的女性受试者127例,其中低RASM组46例,正常组81例。分...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relative 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RASM)与骨密度及脂肪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年龄≥60岁的女性受试者127例,其中低RASM组46例,正常组81例。分析两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总脂肪含量(TFM)、总组织含量及总肌肉含量(TLM)。结果60岁的老年女性中低RASM者检出率为36.2%,骨质疏松者检出率为44.1%;低RASM组的年龄、BMI、全身BMD、TFM、总组织含量及TLM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SM与L_(1~4) BMD及年龄的相关系数为0.188与-0.176(P<0.05),RASM与全身BMD、TFM、BMI的相关系数为0.369、0.375及0.620(P<0.01),TFM与全身BMD、L_(1~4) BMD的相关系数为0.442与0.407(P<0.01)。结论老年女性的肌肉质量、骨密度、脂肪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适当的运动和营养支持可增加肌肉质量、改善骨密度、促进脂肪组织的正向作用,有利于预防老年人发生跌倒、骨折及致残的风险,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 骨密度 脂肪量 老年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