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纸浆模塑托盘支腿单元承载能力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粉娟 计宏伟 王佼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5-18,共4页
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了纸浆模塑托盘支腿在压缩载荷作用下的非线性变形特征和屈曲行为。通过建立简化的托盘支腿模型,设置不同壁厚,对各模型进行了有限元非线性屈曲分析,得到了模型受载变形全过程的力-位移曲线。结果显示,支... 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了纸浆模塑托盘支腿在压缩载荷作用下的非线性变形特征和屈曲行为。通过建立简化的托盘支腿模型,设置不同壁厚,对各模型进行了有限元非线性屈曲分析,得到了模型受载变形全过程的力-位移曲线。结果显示,支腿最大承载能力随壁厚增加而增大,支腿承载能力取决于支腿壁厚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浆模塑托盘 支腿单元 屈曲 承载能力 有限元
下载PDF
电脑主机缓冲包装结构缓冲效果的高速摄像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粉娟 计宏伟 张思盟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5,共5页
为了评价电脑主机缓冲结构的缓冲效果,利用高速摄像测量方法,对电脑主机运输包装件冲击实验进行了冲击响应分析,研究了电脑主机包装件中EPE缓冲垫对电脑主机的防护作用。实验中分别取5,10,15 cm 3个跌落高度,利用跌落冲击瞬间缓冲垫、... 为了评价电脑主机缓冲结构的缓冲效果,利用高速摄像测量方法,对电脑主机运输包装件冲击实验进行了冲击响应分析,研究了电脑主机包装件中EPE缓冲垫对电脑主机的防护作用。实验中分别取5,10,15 cm 3个跌落高度,利用跌落冲击瞬间缓冲垫、主机、水平滑台三者冲击作用的瞬态图像,通过采集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了电脑主机的位移-时间、加速度-时间曲线以及水平滑台的加速度峰值和衬垫冲击传递率。结果表明,随着冲击高度的增加,电脑主机加速度响应随之增大,缓冲垫的冲击传递率达到50%左右,显示出EPE缓冲结构具有显著的缓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脑主机 发泡聚乙烯衬垫 高速摄像 冲击跌落 冲击传递率
下载PDF
咸阳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梁晓萍 杨焕丽 +2 位作者 张粉娟 邵明明 武永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6期2191-2192,共2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咸阳地区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W-S银染和革兰染色法检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病理组织切片中Hp的感染状况,并分析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及人群分布的关系。结果咸阳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率为64.6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咸阳地区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W-S银染和革兰染色法检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病理组织切片中Hp的感染状况,并分析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及人群分布的关系。结果咸阳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率为64.61%(115/178),其中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中Hp感染率分别为49.12%、60.71%、70.37%、77.27%。胃癌组与浅表性胃炎组比较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Hp感染率有差异(P<0.05)。不同性别上消化疾病患者Hp感染率无差异。结论咸阳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病变程度有关,农村居民Hp感染率高于城镇居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上消化道疾病 胃癌
下载PDF
UHR-2000型微波治疗骨转移癌痛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代晓强 张粉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期30-32,96,共4页
目的 探讨UHR-2000型微波治疗骨转移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肿瘤骨转移的120例晚期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三阶梯”药物止痛,对照组给... 目的 探讨UHR-2000型微波治疗骨转移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肿瘤骨转移的120例晚期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三阶梯”药物止痛,对照组给予WB-2000型微波治疗,观察组给予UHR-2000型微波治疗。比较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重度疼痛率、疼痛缓解率及卡氏评分(KPS);比较两组中不同肿瘤类型的VAS评分、疼痛缓解率及KPS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VAS评分、重度疼痛率低于对照组,疼痛缓解率、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患者中,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缓解率、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食管癌患者中,两组的VAS评分、疼痛缓解率、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HR-2000型微波治疗较WB-2000型微波治疗更有助于缓解骨转移癌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除传统的药物、非药物治疗以外有望为骨转移患者癌痛治疗提供新途径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R-2000型微波 骨转移 癌痛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气管支气管转移1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粉娟 董兵卫 何会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6-117,共2页
患者女性,16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痰,痰液量多,为白色黏稠痰液,伴气喘、气短明显,活动后加重、声音嘶哑,无发热、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查体:精神差,喘息貌,甲状腺缺如,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广泛喘鸣及少许... 患者女性,16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痰,痰液量多,为白色黏稠痰液,伴气喘、气短明显,活动后加重、声音嘶哑,无发热、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查体:精神差,喘息貌,甲状腺缺如,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广泛喘鸣及少许湿鸣音,其余未见明显异常。1年前因甲状腺囊肿于外院行手术切除甲状腺,术后病理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并发甲减,长期服用优甲乐治疗。复查CT示:双侧甲状腺区未见明显甲状腺,环状软骨后方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气管支气管 转移 病例报道
下载PDF
Snail及E-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6
作者 张粉娟 王学春 +4 位作者 李传伟 董兵卫 何会女 张渭波 代晓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226-1230,共5页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Snail及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5例患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Snail...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Snail及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5例患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Snail及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E-cadherin在实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18%,在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98.1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herin的表达与患者年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HER-2相关。Snail在实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7.27%,在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12.7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ail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ER、HER-2相关。由癌旁组织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呈递减,而Snail的阳性表达呈递增,且E-cadherin和Snail的表达呈负相关(r=-0.341,P<0.01)。结论:E-cadherin及Snail是患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进展以及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与肿瘤的发生及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SNAIL E-CADHERIN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 肿瘤转移 雌激素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癌旁组织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SM22α、TGF-β_(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粉娟 董兵卫 +2 位作者 沈江立 张渭波 罗小红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1497-1500,共4页
目的分析平滑肌22 alpha蛋白(SM22α)、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咸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104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组,按照肿瘤... 目的分析平滑肌22 alpha蛋白(SM22α)、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咸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104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组,按照肿瘤侵袭转移情况分为侵袭转移组(n=31)和非侵袭转移组(n=73),并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7例良性结直肠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结直肠病变组织中SM22α、TGF-β_(1)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SM22α、TGF-β_(1)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评估SM22α和TGF-β_(1)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患者肿瘤侵袭转移的评估效能。结果研究组患者的SM22α阳性表达率为48.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37%,TGF-β_(1)阳性表达率为6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期/D期患者SM22α阳性表达率为32.61%,明显低于A期/B期的60.34%,TGF-β_(1)阳性表达率为80.43%,明显高于A期/B期的6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转移组患者的SM22α阳性表达率为32.26%,明显低于非侵袭转移组的54.79%,TGF-β_(1)阳性表达率为87.10%,明显高于非侵袭转移组的64.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M22α与肿瘤侵袭转移呈负相关(r=-0.471,P<0.05),TGF-β_(1)与肿瘤侵袭转移呈正相关(r=0.543,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SM22α、TGF-β_(1)及联合检测肿瘤侵袭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3、0.690、0.731,检测灵敏度分别为80.3%、78.6%、84.5%,特异性分别为60.8%、60.0%、61.8%,并且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单项检测,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于单项检测。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SM22α表达减少,TGF-β_(1)表达增加,且与肿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用于初步诊断肿瘤侵袭转移,且两者联合检测诊断效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侵袭转移 平滑肌22 alpha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_(1) 临床价值
下载PDF
17例小汗腺汗孔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粉娟 何会女 董兵卫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21期3802-3806,共5页
目的:分析17例小汗腺汗孔瘤(EP)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近8年明确诊断EP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观察HE及免疫组化、PAS染色。结果:小汗腺汗孔瘤多见于四肢末端,表现多样,16例患者临床均误诊,镜下见... 目的:分析17例小汗腺汗孔瘤(EP)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近8年明确诊断EP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观察HE及免疫组化、PAS染色。结果:小汗腺汗孔瘤多见于四肢末端,表现多样,16例患者临床均误诊,镜下见肿瘤由增生一致的基底细胞样立方形细胞构成,界限清,从表皮下层向下延伸至真皮内,可见有单层细胞覆盖的有嗜酸性护膜的导管分化或正在形成导管的空泡化细胞及少数囊腔和角质小皮,瘤团周围无栅栏状排列,与基底细胞癌、脂溢性角化病及透明细胞汗腺瘤难以鉴别。结论:小汗腺汗孔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附属器肿瘤,易误诊,确诊必须依靠病理检查,手术单纯切除即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汗腺汗孔瘤 良性肿瘤 病理
下载PDF
软组织多形性玻璃样变血管扩张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董兵卫 何会女 +1 位作者 张粉娟 王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5-469,共5页
目的探讨软组织多形性玻璃样变血管扩张性肿瘤(pleomorphic hyalinizing angiectatic tumor of soft parts,PHA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PHAT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均发生于成年人... 目的探讨软组织多形性玻璃样变血管扩张性肿瘤(pleomorphic hyalinizing angiectatic tumor of soft parts,PHA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PHAT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均发生于成年人,男性和女性各占3例,平均年龄为44岁。肿瘤分别位于下肢(3例)、颈部(2例)和腹膜后(1例)。临床上多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术前病程为3个月-38年。大体上,肿瘤境界清楚,结节状,平均直径为4.3 cm。切面呈灰白、灰红或灰褐色,部分病例可见出血性囊腔。镜下,肿瘤内含有成簇分布的薄壁扩张血管,血管壁附有一层厚的玻璃样变物质(纤维素和胶原纤维),可向血管周围间质内延伸,血管之间为片状分布的多形性瘤细胞,核大深染,核内可见假包涵体,但核分裂象罕见。部分区域内瘤细胞呈梭形,排列成条束状,类似神经鞘瘤。免疫组化标记显示,瘤细胞主要表达vimentin,部分病例还表达CD34和CD99,而S-100蛋白、α-SMA、bcl-2、EMA和CD68均为阴性。6例均经手术切除,随访8个月-13年,无1例复发。结论PHAT是一种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软组织肿瘤,熟悉其形态学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上对PHAT宜采取完整性切除,并注意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多形性 玻璃样变 血管扩张
下载PDF
子宫颈癌十二指肠转移1例
10
作者 张粉娟 董兵卫 何会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87-1388,共2页
患者女性,44岁,无明显诱因上腹部胀痛不适1周,疼痛无放射,伴恶心、呕吐,无发热、咳嗽、心悸及气促等症状。查体:体温36.9℃,心率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00/70mmHg,急性病容,限制呈屈膝蜷卧位,上腹部膨隆。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十二指肠肿瘤 转移
下载PDF
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会女 马晓燕 +1 位作者 张粉娟 董兵卫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2830-2833,共4页
目的:探讨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proliferating trichilemmal cyst,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组织发生。方法:对10例PTC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光镜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均发生于成年人,女性6例,男性4例,平均年龄5... 目的:探讨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proliferating trichilemmal cyst,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组织发生。方法:对10例PTC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光镜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均发生于成年人,女性6例,男性4例,平均年龄58岁(37-83岁)。大体上,肿瘤位于皮肤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结节状,境界清楚。镜下PTC最重要病理特征为增生的鳞状上皮细胞形成小叶团块及其中央的外毛根鞘型角化,常伴有外毛根鞘囊肿。免疫组化:p53灶状阳性。结论:PTC为真皮及皮下结节,一般呈良性经过。良、恶性PTC的区分应该结合临床和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包括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外毛根鞘癌等。p53阳性提示PTC为低度恶性肿瘤,应注意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 恶性 诊断 鉴别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脑膜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会女 董兵卫 +2 位作者 朱西宁 张粉娟 刘静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1734-1737,共4页
目的:探讨脑膜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核磁共振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和预后。方法:报道一例脑膜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影像学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男性,6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乏困,无力,记忆力差,MRI示... 目的:探讨脑膜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核磁共振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和预后。方法:报道一例脑膜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影像学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男性,6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乏困,无力,记忆力差,MRI示左颞枕叶可见约8.5cm×6.5cm×6cm的囊实性病灶,术中发现肿瘤累及脑膜,与周围脑组织界限清楚,送检肿瘤组织灰白色均质状,有囊性变。镜检:肿瘤由交替性分布的细胞丰富区和细胞稀疏区组成,细胞排列呈条束状、席纹状或无结构样,部分区域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部分区域细胞丰富密集,有异型性,核分裂象多见(>4个/10HPF),未见明显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CD99、bcl-2、CD34弥漫阳性,p53弱阳性,Ki-67>10%。病理诊断:左颞枕叶脑膜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结论:脑膜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非常罕见,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与脑的其它梭形细胞肿瘤鉴别。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可预防性放疗并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Kikuchi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兵卫 何会女 张粉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557-560,共4页
目的:探讨Kikuchi淋巴结炎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提高对Kikuchi淋巴结炎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31例病理确诊为Kikuchi淋巴结炎的病例,结合临床特点和免疫组化进行分析观察。结果:31例中男性14例,女性17例,临床表现均为发热和浅表淋巴结... 目的:探讨Kikuchi淋巴结炎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提高对Kikuchi淋巴结炎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31例病理确诊为Kikuchi淋巴结炎的病例,结合临床特点和免疫组化进行分析观察。结果:31例中男性14例,女性17例,临床表现均为发热和浅表淋巴结肿大。所有的病例可见核碎片及淋巴细胞凋亡;淋巴结内出现片状或灶状形态多样的组织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标记CD45、CD68及CD3均为阳性表达。结论:本病病理形态以组织细胞增生为特征,主要是与组织细胞来源的淋巴瘤进行鉴别,免疫组化标记CD68及CD3阳性表达,对本病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该病属自限性疾病,预后多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免疫组化 KIKUCHI病
下载PDF
自拟的中药方坐浴法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创面肿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龚宝牛 张粉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21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用自拟的中药方坐浴法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创面肿痛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扬州市江都中医院进行手术的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参照组(n=44)和试验组(n=45)。手术后,用痔... 目的:探讨用自拟的中药方坐浴法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创面肿痛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扬州市江都中医院进行手术的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参照组(n=44)和试验组(n=45)。手术后,用痔疾洗液对参照组患者进行坐浴,用自拟的中药方对试验组患者进行坐浴。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其创面疼痛、创面水肿、便血、排便困难的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其创面愈合的时间短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自拟的中药方坐浴法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创面肿痛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缓解患者创面肿痛的症状,缩短其创面愈合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中药方坐浴法 湿热下注型混合痔 手术后创面肿痛
下载PDF
小学作文游戏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粉娟 罗小龙 《好家长》 2018年第13期137-137,共1页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社会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提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进游戏活动,让课堂灵气与个性并存。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游戏不仅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社会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提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进游戏活动,让课堂灵气与个性并存。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游戏不仅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增进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游戏 小学语文教学 运用
下载PDF
睡觉
16
作者 顾立新 张粉娟 《幼儿教育》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睡觉》 张粉娟 独立睡觉习惯 儿歌 角色表演 小班 幼儿教育
原文传递
tsp-1和survivin在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中的意义分析
17
作者 张粉娟 董兵卫 张渭波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0年第S02期3-3,共1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淋巴微转移免疫组化检测价值与分析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47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治疗的非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40例为参照组,两组均实施免疫组化检测,对比TS...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淋巴微转移免疫组化检测价值与分析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47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治疗的非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40例为参照组,两组均实施免疫组化检测,对比TSP-1、Survivin阳性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TSP-1阳性表达率低于参照组,Survivin阳性表达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TSP-1、Survivin阳性表达患者中,脉管累犯发生率无较大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在TSP-1、Survivin阳性表达患者中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借助免疫组化检测可准确判定结直肠癌肿瘤进展及淋巴微转移情况,低TSP-1表达、高Survivin表达为主要特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淋巴微转移 免疫组化检测 阳性表达率
下载PDF
假血管瘤样型梭形细胞脂肪瘤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兵卫 马晓燕 +1 位作者 何会女 张粉娟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3-344,共2页
患者男,62岁。2年前因颈后包块行局部手术切除,术后临床诊断为“脂肪瘤”,未做病理检查。3个月后局部复发一无痛性渐增性包块,至2012年7月10日人院时如拳头大。彩超示包块内回声不均,有少许血流信号。MRI检查考虑:(1)黏液类肿... 患者男,62岁。2年前因颈后包块行局部手术切除,术后临床诊断为“脂肪瘤”,未做病理检查。3个月后局部复发一无痛性渐增性包块,至2012年7月10日人院时如拳头大。彩超示包块内回声不均,有少许血流信号。MRI检查考虑:(1)黏液类肿瘤;(2)未分化成熟的含脂肪成分的肿瘤。遂行手术切除,术中见包块位于浅筋膜内,边界较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形细胞脂肪瘤 血管瘤样 手术切除 MRI检查 临床诊断 病理检查 局部复发 血流信号
原文传递
皮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兵卫 何会女 +3 位作者 张粉娟 刘静雅 高娟 王曼曼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7-278,共2页
患者女,50岁。左前臂包块20余年于2010年4月入院。包块近年渐增大,无明显不适,表面皮肤无异常改变,肿块无压痛,可推动。临床诊断为脂肪瘤,遂行脂肪瘤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皮下,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易剔除,表皮未见累及。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皮肤 临床诊断 瘤切除术 周围组织 左前臂 包块 肿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