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儿童游戏的本质及其教育意义
1
作者 张紫屏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瞬息万变的数字技术和游戏正在通过控制儿童的时间、注意力和认知习惯来改变他们的思维与交往方式。尽管如此,数字化儿童游戏不能被简单归类于“精神废物”,它们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游戏是儿童人性自由的表达,是儿童创造性的表现,是儿... 瞬息万变的数字技术和游戏正在通过控制儿童的时间、注意力和认知习惯来改变他们的思维与交往方式。尽管如此,数字化儿童游戏不能被简单归类于“精神废物”,它们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游戏是儿童人性自由的表达,是儿童创造性的表现,是儿童的有规则活动,游戏就是儿童的工作。因此,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精神、独特的教育方式与多元化课程形态。这些教育价值的实现,需要重构游戏与教育的关系,基于高阶思维实现游戏课程化,要让游戏成为儿童的深度学习方式和儿童的思想实验,以此实现快乐学习与深度学习的真正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游戏 高阶思维 深度学习 数字游戏
下载PDF
论问题解决的教学论意义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紫屏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2-59,共8页
问题解决的内涵因"核心素养"的提出而被拓展至"经验"领域;"问题"不再局限于那些不随情境变化的、早已有人知道的主题,它们根植于生活情境,意味着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是经验走向理性的桥梁。"问题"... 问题解决的内涵因"核心素养"的提出而被拓展至"经验"领域;"问题"不再局限于那些不随情境变化的、早已有人知道的主题,它们根植于生活情境,意味着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是经验走向理性的桥梁。"问题"与经验生长的共生共存关系提醒我们:并不预先存在一种固定方法使人们学会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在质疑与试错过程中,通过批判与反思来控制和利用社会心理资源,以此建构个人知识的过程;这一理解对于教学的意义至少体现为三个方面:引发学科知识观的实践反思,提出学科价值的重构需求,唤起学科方法的转型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 问题解决 教学意义
下载PDF
论高考改革新形势下高中教学转型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紫屏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95,共7页
应新一轮高考改革之需,高中教学将以增加"选择性"为改革基本逻辑,以帮助学生为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做准备为基本目标,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基本旨趣,凸显其"全面育人"的价值取向;但线性简单思维主导下的教学整... 应新一轮高考改革之需,高中教学将以增加"选择性"为改革基本逻辑,以帮助学生为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做准备为基本目标,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基本旨趣,凸显其"全面育人"的价值取向;但线性简单思维主导下的教学整体割裂,全科"走班制"教学遇教育成本"瓶颈","储蓄式"教学根深蒂固等现实困境阻碍着育人目标达成。据此,高中教学需摒弃机械训练模式,其路径取向为:秉持"非线性"复杂思维重构教学认识,基于"跨学科"方法建构主题探究式教学,创设"协作式问题解决"环境促学习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改革 高中教学 现实困境 路径取向
下载PDF
国外课堂师生互动研究:热点问题与未来趋势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紫屏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48,41,共8页
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发现,国外关于师生互动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师生互动类型与模式、师生互动影响因素、师生互动与学生学习关系和课堂有效师生互动观测工具四个方面;其具有研究内容从静态分析转向动态探究、研究方法以课堂观察、问卷调查... 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发现,国外关于师生互动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师生互动类型与模式、师生互动影响因素、师生互动与学生学习关系和课堂有效师生互动观测工具四个方面;其具有研究内容从静态分析转向动态探究、研究方法以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以课堂评估为主以及研究项目样本容量大持续时间长等特征。师生互动未来研究将进一步关注师生互动质量跨国研究、更加强调多元主义研究范式、摒弃研究的技术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互动 热点问题 研究特点 研究趋势
下载PDF
论个人知识的课程论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紫屏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27,共7页
在对长期主导西方思想传统的客观主义知识观的批判中,个人知识应运而生。因其综合了内容之知、能力之知和状态之知等要素,从而在承认言语可述知识的重要价值时,将认知主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等默会认知能力概为知识范畴,进而跨越主客二... 在对长期主导西方思想传统的客观主义知识观的批判中,个人知识应运而生。因其综合了内容之知、能力之知和状态之知等要素,从而在承认言语可述知识的重要价值时,将认知主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等默会认知能力概为知识范畴,进而跨越主客二分鸿沟,从明述与默会、普遍与具体等交叉维度重构个人知识内涵,赋予个人知识以逻辑品格与情境理性之特质,寓居和亲知引导其基本方法取向。个人知识为理解当前我国以核心素养为理念的课程改革带来了全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知识 明述知识 默会知识 课程理解
下载PDF
跨学科课程的内涵、设计与实施 被引量:39
6
作者 张紫屏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6-73,共8页
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观念、知识与方法探究一个现实问题或学科问题,进而发展跨学科理解及核心素养的课程。它指向深度学习,是信息时代的基本课程形态,包括多学科课程、狭义的跨学科课程和超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 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观念、知识与方法探究一个现实问题或学科问题,进而发展跨学科理解及核心素养的课程。它指向深度学习,是信息时代的基本课程形态,包括多学科课程、狭义的跨学科课程和超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设计包括相互联系的五个方面:确定跨学科单元主题;围绕跨学科理解、跨学科能力和品格、关键学科知识和技能确定跨学科单元目标;提出跨学科引导问题;研究跨学科理解表现,设计表现性评价;设计系列跨学科探究任务。实施跨学科课程需要建立综合化学校课程体系,走向跨学科教学,并将跨学科课程的评价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课程 跨学科课程 超学科课程 跨学科理解 核心素养
下载PDF
论素养本位课程知识观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紫屏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5-61,共7页
为适应信息时代人力资本结构调整之需,指向"素养"发展的教育范式应运而生。课程需对此做出反应并进行知识观重构。素养本位课程观承认"知识"之于课程的价值,在坚持知识的重复性、批判性与论证性的基础上,赋予了知... 为适应信息时代人力资本结构调整之需,指向"素养"发展的教育范式应运而生。课程需对此做出反应并进行知识观重构。素养本位课程观承认"知识"之于课程的价值,在坚持知识的重复性、批判性与论证性的基础上,赋予了知识建构性、创造性与生成性特质。由此使素养本位课程中的"知识"具有了"个人性介入"倾向,进而将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经验"纳入课程知识范畴。素养本位课程知识呈现"情境理性"与"逻辑品格"相结合的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经验 课程知识观
下载PDF
论素养本位有效教学观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紫屏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1-39,共9页
信息时代的有效教学旨在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有效思维与创造、有效解决真实问题、有效交往与协作,此谓“素养本位有效教学观”。确立该观念需要具有历史意识,反思传统控制取向的有效教学观,为有效教学正本清源。杜威将社会... 信息时代的有效教学旨在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有效思维与创造、有效解决真实问题、有效交往与协作,此谓“素养本位有效教学观”。确立该观念需要具有历史意识,反思传统控制取向的有效教学观,为有效教学正本清源。杜威将社会效率理解为能力发展,并将之作为重要教育目的;同时强调教育过程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独特性和有价值的经验,这为构建素养本位有效教学奠定理论基础。21世纪的有效教学是深度教学和个性化教学,指向学生核心素养之发展。实施素养本位教学的关键是将学科探究与实践的方法转化为教学方法,同时要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素养本位有效教学观 控制取向 知识创造 深度教学
下载PDF
师生互动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76
9
作者 张紫屏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4-52,共9页
我国师生互动教学深受凯洛夫模式的影响,存在对教学取向认识不清、形式化互动受到追捧、控制与被控制未从根本上被动摇等现实困境。为此,我们需要深入反思,进一步明确师生互动教学的价值追求及其内涵,立足本国课堂教学实践,准确把握师... 我国师生互动教学深受凯洛夫模式的影响,存在对教学取向认识不清、形式化互动受到追捧、控制与被控制未从根本上被动摇等现实困境。为此,我们需要深入反思,进一步明确师生互动教学的价值追求及其内涵,立足本国课堂教学实践,准确把握师生互动实质,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基本教学取向,推动师生互动逐步走向共生性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互动 现实困惑 反思 未来走向
原文传递
论素养本位学习观 被引量:29
10
作者 张紫屏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4,共12页
坚持"反映论知识观"的学习成为"储蓄"知识的被动活动,并通过标准考试将这种学习客观化、可视化,由此衍生了功利主义学习倾向。素养本位的学习秉持知识的建构性与学习的探究性,学习即问题解决、学习即协作、学习即对... 坚持"反映论知识观"的学习成为"储蓄"知识的被动活动,并通过标准考试将这种学习客观化、可视化,由此衍生了功利主义学习倾向。素养本位的学习秉持知识的建构性与学习的探究性,学习即问题解决、学习即协作、学习即对话;学会思维、学会交往、学会关心是其核心价值追求;坚持问题导向、创设真实情境、建构合作关系、实施指导性探究构成了其方法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学习内涵 学习价值 学习方法
原文传递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源自英国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51
11
作者 张紫屏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13,共11页
核心素养在当前国际教育改革进程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则必然要求有与之匹配的变革行动。英国的实践经验表明:在传统学科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学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依然面临着教师自我效能感低,教师的课... 核心素养在当前国际教育改革进程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则必然要求有与之匹配的变革行动。英国的实践经验表明:在传统学科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学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依然面临着教师自我效能感低,教师的课堂控制倾向严重,学生自主探究不彻底等实践困境。这些困境对中国未来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具有警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素养课程 教学变革
原文传递
大概念教学评价:内涵、特征与方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紫屏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2-49,共8页
大概念教学评价是判断学生概念性理解及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评价,它以表现性任务为载体,通过对学生的表现过程和产品做出解释而判断。其认识论基础是“表现性理解观”;相应的教育观念是“理解性教学观”。“设计性理解”及“概念本位课... 大概念教学评价是判断学生概念性理解及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评价,它以表现性任务为载体,通过对学生的表现过程和产品做出解释而判断。其认识论基础是“表现性理解观”;相应的教育观念是“理解性教学观”。“设计性理解”及“概念本位课程与教学”则是大概念教学评价的当代代表性模式。大概念教学评价的主要特征是教育性、真实性、表现性和持续性。教师设计大概念教学评价的方法论要素包括:确定理解表现、设计表现性任务、研制评价标准与量规。大概念教学评价的设计过程即是师生合作进行的智慧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概念教学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理解观 概念性理解 核心素养
原文传递
课程改革的难题:凯洛夫教学模式的遗留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志刚 张紫屏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9-38,47,共11页
凯洛夫模式在我国基础教育中仍然活跃。凯洛夫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基础教育阶段的"价值诉求";新的应试文化、技术发展和课程实施者知识的阻抗,加剧了教师对凯洛夫模式的实践认同;在对未来合格教师的培养上,多数师范院校未能肩负... 凯洛夫模式在我国基础教育中仍然活跃。凯洛夫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基础教育阶段的"价值诉求";新的应试文化、技术发展和课程实施者知识的阻抗,加剧了教师对凯洛夫模式的实践认同;在对未来合格教师的培养上,多数师范院校未能肩负起培养高素质师范生的任务;课程实施文本的缺陷造成课程改革一开始就出现了偏差。不能盲目指责课程改革存在的种种问题,今后推进新课程的工作重心总体上依然是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相关文件精神,而不是所谓"拨乱反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洛夫模式 课程改革 难题 反思
原文传递
试析基于标准的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评价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志刚 张紫屏 《历史教学(上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34,共6页
十余年的新课改效果不尽如人意,其中课程评价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是制约课程改革实施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学者指出:目前各省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几乎没有考虑课程标准的基本任务和要求,试题编制很少考虑测量目标及其认知要求;评... 十余年的新课改效果不尽如人意,其中课程评价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是制约课程改革实施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学者指出:目前各省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几乎没有考虑课程标准的基本任务和要求,试题编制很少考虑测量目标及其认知要求;评分的依据不是行为目标或认知要求,也没有按照学科能力的表现程度赋分;学生考试分数与行为目标或认知要求之间没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基于标准 评价体系
原文传递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与积累学习探究
15
作者 张紫屏 《高考》 2019年第6期242-242,共1页
语文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更好地把握语文知识内涵,提升审美情趣和道德素养。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积累经验,收获更多的感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 语文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更好地把握语文知识内涵,提升审美情趣和道德素养。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积累经验,收获更多的感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本文着重研究高中语文学习方法,以期为广大高中生学习语文知识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学习方法 效果 积累 感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