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背景下电路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1
作者 张红宾 李晓晨 +1 位作者 司敏山 高艺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3期7-10,共4页
为促进实验教学高质量发展,在分析原有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落实“互联网+教育”理念,在电路基础实验课程中实施基于“互联网+”“以学生为中心、以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实践表明,“互联网+教育”的融合... 为促进实验教学高质量发展,在分析原有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落实“互联网+教育”理念,在电路基础实验课程中实施基于“互联网+”“以学生为中心、以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实践表明,“互联网+教育”的融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电路基础实验 教学模式改革
下载PDF
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熊艺颖 周琴 +3 位作者 陈琳 余伟 张红宾 陈建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4,共9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CONUT)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0年在本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移植前CONUT评分将患者分为Low-CONUT组(...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CONUT)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0年在本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移植前CONUT评分将患者分为Low-CONUT组(0-4分,62例)和High-CONUT组(5-12分,1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造血重建与不良反应、疗效和生存情况,同时对预后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用时间依赖的ROC曲线验证结果。结果:High-CONUT组男性患者比例和初诊时骨髓浆细胞>30%的患者比例均较Low-CONUT组高(均P<0.05),而在造血重建与不良反应(2级以上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差异。Low-CONUT组移植前完全缓解率、完全缓解+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都显著高于High-CONUT组(均P<0.05),移植后3个月后者优势仍然保持(P<0.01),但前者已无显著差异(P>0.05)。Low-CONUT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均优于High-CONUT组(均P<0.05)。移植前的CONUT评分低(0-4分)、移植后6个月微小残留病阴性是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有利因素(均P<0.05),初诊时国际骨髓瘤工作组预后危险分层为高危和移植前乳酸脱氢酶>250 U/L仅是无进展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均P<0.05)。时间相关的ROC曲线分析提示,CONUT评分和移植后6个月微小残留病灶状态可单独或联合预测1和2年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且联合预测效果更好。结论:结合移植前CONUT评分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状态可以较好地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控制营养状况 微小残留病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迟发型出血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张琳依 熊艺颖 +6 位作者 廖明燕 肖青 唐晓琼 罗小华 张红宾 王利 刘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0-256,共7页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迟发型出血性膀胱炎(LOHC)的危险因素、LOHC发展为重度LOHC的危险因素及LOHC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allo-HSCT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迟发型出血性膀胱炎(LOHC)的危险因素、LOHC发展为重度LOHC的危险因素及LOHC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allo-HSCT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可能影响allo-HSCT后LOHC发生的相关临床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同时分析组间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异。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45岁(P=0.039)、强化预处理方案中包含氟达拉滨/克拉屈滨+阿糖胞苷(P=0.002)、移植后d 30白蛋白≤30 g/L(P=0.007)、CMV-DNA+(P=0.028)、移植前有真菌感染(P=0.026)、Ⅱ-Ⅳ度a GVHD的发生(P=0.006)是发生LOHC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已发生LOHC的移植患者中,LOHC发生的时间在移植后32 d内(P=0.008)、移植后d 30的白蛋白≤30 g/L(P=0.032)是发展为重度LOHC的独立危险因素。重度LOHC组的OS率显著低于未发生LOHC组(P=0.041)。结论:对于年龄≤45岁、强化预处理或LOHC发生较早的移植患者,需要警惕发生LOHC或发展为重度LOHC,应早期做好防治;定期监测CMV-DNA、白蛋白水平,积极有效地抗病毒、抗真菌治疗及防治a GVHD是预防LOHC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型出血性膀胱炎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危险因素 移植物抗宿主病
原文传递
基于MQTT协议的远程可控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4
作者 张红宾 李晓晨 司敏山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3年第11期4-7,11,共5页
针对原有直流稳压电源只能线性调节、线下使用的缺点,设计了可远程控制的直流稳压电源。基于物联网和嵌入式技术,通过MQTT协议对电源进行实时控制,由STM32高性能处理器和运算放大器TLV1805等器件组成控制电路,实现输出电压的步进调节。... 针对原有直流稳压电源只能线性调节、线下使用的缺点,设计了可远程控制的直流稳压电源。基于物联网和嵌入式技术,通过MQTT协议对电源进行实时控制,由STM32高性能处理器和运算放大器TLV1805等器件组成控制电路,实现输出电压的步进调节。测试结果表明,该电源精度高、纹波小、操作简单,能够满足线上线下实验教学的需求,提高仪器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稳压电源 MQTT协议 远程控制 智能化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熊艺颖 刘林 +4 位作者 陈建斌 唐晓琼 肖青 张红宾 王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3-521,共9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和难治性CMV感染(RCI)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0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感染CMV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和难治性CMV感染(RCI)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0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感染CMV将患者分为CMV组(67例)和non-CMV组(179例),再根据是否发生RCI将CMV患者进一步分为RCI组(18例)和non-RCI组(49例)。分析CMV感染和RCI的危险因素,并用ROC曲线验证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诊断意义,同时分析组间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差异,以及影响OS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CMV感染的患者,首次CMV感染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48(7-183)d,感染持续的中位时间为21(7-158)d。患者年龄偏大、合并EB病毒(EBV)血症或者发生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均能显著增加CMV感染风险(P=0.032,<0.001和0.037),RCI的危险因素为EBV血症和诊断时的CMV-DNA峰值≥1×10^(4) copies/ml(P=0.039,0.006),而移植后14 d的白细胞≥4×10^(9)/L是CMV感染和RCI的保护因素(P=0.013,0.014)。CMV组的OS率显著低于non-CMV组(P=0.033),RCI组的OS率亦显著低于non-RCI组(P=0.043)。造血重建是OS的有利因素(P<0.001),而移植后60 d内CMV-DNA≥1.0×10^(4) copies/ml是OS的危险因素(P=0.005)。结论:移植后白细胞数量恢复较晚以及合并EBV血症是CMV感染和RCI的共同危险因素;CMV-DNA载量1×10^(4) copies/ml是重要临界值,高于该值可导致高RCI及低OS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细胞病毒感染 危险因素 难治性
原文传递
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年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钟沂芮 丁莉 +5 位作者 罗小华 王利 唐晓琼 张红宾 肖青 刘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2-468,共7页
目的:探讨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在治疗年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21年9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行同胞全相合allo-HSCT的8例年轻MM患者(中位年龄46岁)的相关资... 目的:探讨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在治疗年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21年9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行同胞全相合allo-HSCT的8例年轻MM患者(中位年龄46岁)的相关资料,并进行生存和预后分析。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植活,移植后7例患者可行疗效评估。中位随访时间为35.2(2.5-84.70)个月。移植前达完全缓解(CR)者为2例,移植后达CR者为6例;2例发生急性GVHD,1例发生广泛型慢性GVHD。100 d内非复发死亡1例,8例患者中1年和2年无病生存分别为6例和5例,截至随访终点,生存超过2年的患者均全部存活,其中1例至今已无病生存84个月。结论:随着新药的逐渐发展,同胞全相合allo-HSCT对年轻MM患者可能是一种可治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多发性骨髓瘤 疗效
原文传递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令狐顺 肖青 +7 位作者 王欣 唐晓琼 张红宾 罗小华 刘林 陈建斌 杨泽松 王利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12期66-71,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基因突变及预后因素。方法选取医院血液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年龄≥60岁的AML患者183例,将其中86例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的患者分为标准化疗组(12例)和低强度化疗组(74例);采用实时荧...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基因突变及预后因素。方法选取医院血液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年龄≥60岁的AML患者183例,将其中86例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的患者分为标准化疗组(12例)和低强度化疗组(7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DNA测序技术对133例患者行基因突变检测。分析患者基因突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基因突变频率为88.72%(118/133),突变频率排名前5的基因分别为WT1(60.90%)、NPM1(22.56%)、IDH2(12.78%)、DNMT3A(10.53%)、FLT3-ITD(9.77%)。多(≥2个)基因突变频率为46.62%(62/133),常见的共存突变基因为WT1+NPM1(16.54%)、WT1+IDH2(9.02%)、WT1+FLT3-ITD(8.27%)、WT1+DNMT3A(7.52%)。WT1+FLT3-ITD及WT1+DNMT3A突变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均显著短于WT1+NPM1突变患者(P<0.05)。低强度化疗组的完全缓解(CR)率和客观缓解(OR)率分别为49.02%和62.75%,高于标准化疗组的33.33%和50.0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难治、复发、诱导治疗1~2个疗程未达CR、FLT3-ITD突变是影响老年AML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老年AML患者的基因突变频率较高,常存在共存突变,WT1合并FLT3-ITD或DNMT3A突变的患者总生存期短,多种因素可影响预后,诱导治疗选择低强度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急性髓系白血病 基因突变 预后 化学药物治疗
下载PDF
71例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化学药物治疗方案选择与生存分析
8
作者 黄龄乐 颜新宇 +7 位作者 王欣 张红宾 唐晓琼 罗小华 肖青 陈建斌 刘林 王利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8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方案及预后。方法选取医院血液内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MDS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危险分层为中高危的MDS患者71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接受去甲基化药物(H... 目的探讨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方案及预后。方法选取医院血液内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MDS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危险分层为中高危的MDS患者71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接受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组(HMA组)和HMA联合化疗组(联合化疗组)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疗效评估及生存分析。结果与HMA组比较,联合化疗组患者治疗前的IPSS危险分层更严重,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更高(P<0.05),疗效、总生存率(OS)、无白血病生存率(LFS)无显著差异(P>0.05)。初诊时髓系原始细胞百分比小于分界值[4.395%,由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得到]的非化疗组患者的OS比化疗组更高(P=0.0256),在髓系原始细胞百分比<10%的患者中得到相似结果。结论部分MDS患者初诊时IPSS危险分层及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较高,其可能需要行HMA联合化疗,但对于初诊时髓系原始细胞百分比小于4.395%的患者,化疗前需谨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危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髓系原始细胞 去甲基化药物 化学药物治疗 预后分析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
9
作者 符铃遥 张红宾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5期7417-7428,共12页
引言: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的转化和分布与疾病进展有关。CD4+T细胞亚群在体内启动和调节抗淋巴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仍有争议。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31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 引言: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的转化和分布与疾病进展有关。CD4+T细胞亚群在体内启动和调节抗淋巴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仍有争议。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31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他们接受了六个周期的一线治疗方案,即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龙(R-CHOP)。我们分别在诊断和治疗后收集了这些患者的外周血样本,循环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由定量流式细胞术分析得出。结果:我们记录了Th1细胞的逐渐增加,这在T3时是显著的,Th2和Treg细胞的减少一直维持到R-CHOP治疗的T3时期。两个周期的治疗已经诱导Th1/Th2比率显著增长,并从那时起持续增加。我们发现基线和T3时Th1/Th2比值与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Th1细胞百分比与CR实现之间存在相关性,Th1细胞的临界值为43.09。结论:我们认为,在新诊断的患者中,R-CHOP可能通过抑制Th2的扩增来改变Th1/Th2比值的转化,这表明在治疗期间T细胞极化从促肿瘤T细胞应答强烈转变为抗肿瘤T细胞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亚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化疗 Th1/Th2比值 预后
下载PDF
异位胰腺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红宾 房殿春 +1 位作者 刘海峰 张翼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190-1190,1196,共2页
关键词 胰腺异位 诊断 分型
下载PDF
MOED方案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恶性淋巴瘤3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红宾 刘林 +4 位作者 肖青 王建渝 陈建斌 胡妮妮 黄宗干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55-1356,共2页
目的探讨MOED(米托蒽醌、长春地辛、依托泊苷、地塞米松)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MOED方案治疗38例难治性或复发性恶性淋巴瘤,其中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5例,复发性NHL 13例,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HL)3例,复发性H... 目的探讨MOED(米托蒽醌、长春地辛、依托泊苷、地塞米松)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MOED方案治疗38例难治性或复发性恶性淋巴瘤,其中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5例,复发性NHL 13例,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HL)3例,复发性HL 7例。结果完全缓解(CR)14例(36.8%),部分缓解(PR)18例(47.4%);总有效率为84.2%。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以及消化道症状。结论 MOED方案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且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难治 淋巴瘤
下载PDF
国内119例实体瘤迭合白血病综合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红宾 张翼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893-895,共3页
目的 探讨实体瘤与白血病迭合的临床特点 ,迭合第二肿瘤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 通过对我院及发表在国内生物医学期刊上实体瘤迭合白血病 119例患者临床特点、发病前治疗史及预后进行分析并参考近年来国外文献。结果  119例中 ,以... 目的 探讨实体瘤与白血病迭合的临床特点 ,迭合第二肿瘤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 通过对我院及发表在国内生物医学期刊上实体瘤迭合白血病 119例患者临床特点、发病前治疗史及预后进行分析并参考近年来国外文献。结果  119例中 ,以实体瘤为首诊者 72例 ,其中 3 8例发病前有治疗史 ;以白血病为首诊者 2 2例 ,其中 14例发病前有治疗史 ;同时发病者 2 5例。结论 第二肿瘤 (包括白血病和实体瘤 )发生与放疗、化疗、手术及某些逆转录病毒感染有关 ,早期骨髓移植或手术是最佳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实体瘤 迭合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红宾 刘林 +5 位作者 王建渝 肖青 胡妮妮 唐晓琼 陈建斌 黄宗干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734-1735,共2页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初期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09年4月,以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共1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5例,霍奇金淋巴瘤(HD)4例。全部病例以MOED+G-CSF动员,以CEAC方案预...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初期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09年4月,以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共1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5例,霍奇金淋巴瘤(HD)4例。全部病例以MOED+G-CSF动员,以CEAC方案预处理。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中性粒细胞大于0.5×10^9/L和PLT〉20×10^9/L,分别为8.6d、9.8d。随访至2009年5月,4例复发,其余患者无病存活1~23个月。结论以CEAC方案预处理的APBSCT对于恶性淋巴瘤治疗安全高,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
下载PDF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红宾 张一军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17-318,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胃肿瘤 恶性淋巴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虚拟仿真在电子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33
15
作者 张红宾 赵二刚 张颖 《实验室科学》 2015年第3期44-47,共4页
在电子类实验教学中引入虚拟仿真技术是实验教学发展的方向。阐释了虚拟仿真技术的概念和优势,并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为例,介绍了虚拟仿真技术在实验课程中的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能够... 在电子类实验教学中引入虚拟仿真技术是实验教学发展的方向。阐释了虚拟仿真技术的概念和优势,并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为例,介绍了虚拟仿真技术在实验课程中的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和效果,是实验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电子类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实体瘤迭合白血病六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红宾 张翼军 张勇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163-164,共2页
关键词 实体瘤 白血病 合并症 迭合病因
下载PDF
治疗相关性白血病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红宾 张翼军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1050-1051,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相关性白血病 研究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化疗后口腔溃疡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红宾 张翼军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0年第1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口腔溃疡 生长因子 治疗 化疗后
下载PDF
基于MQTT协议的移动冷库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红宾 程如岐 +2 位作者 高艺 赵二刚 陈绍慧 《保鲜与加工》 CAS 2022年第3期72-77,共6页
随着人们对生鲜果蔬需求的增加,我国冷链物流得到快速发展。移动冷库由于其综合成本低,使用方便灵活的优势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移动冷库分布式、全方位监控的需求,设计了基于MQTT协议的智能移动冷库监控系统。该系统将物联网技术、传... 随着人们对生鲜果蔬需求的增加,我国冷链物流得到快速发展。移动冷库由于其综合成本低,使用方便灵活的优势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移动冷库分布式、全方位监控的需求,设计了基于MQTT协议的智能移动冷库监控系统。该系统将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等诸多技术相结合,采用MQTT协议实现冷库与用户之间消息传递,可实时监测冷库的运行参数,并能远程控制冷库工作模式,设定目标温度,极大提高冷库的智能化水平,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冷库 MQTT协议 智能化
下载PDF
治疗相关性白血病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红宾 张翼军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发病机制 临床特征 治疗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