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绍增 作品
1
作者 张绍增 《农家书屋》 2018年第2期64-64,F0003,共2页
张绍增,出生于书画世家,自幼酷爱书画,少年时期随祖父在北京荣宝斋工作,专攻国画五十多年,青年时代深得著名画家王铸九、李苦禅、许麟庐先生的教益。张绍增长期坚持潜心钻研、勤于笔耕,在技法和用墨上不仅有大画师画品的遗风,而... 张绍增,出生于书画世家,自幼酷爱书画,少年时期随祖父在北京荣宝斋工作,专攻国画五十多年,青年时代深得著名画家王铸九、李苦禅、许麟庐先生的教益。张绍增长期坚持潜心钻研、勤于笔耕,在技法和用墨上不仅有大画师画品的遗风,而且也呈现出自己的风格。他所画的墨虾尤受称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 少年时期 著名画家 青年时代 荣宝斋 李苦禅 书画 国画
原文传递
闭合性肾裂伤的非手术治疗 被引量:43
2
作者 张绍增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0年第5期233-235,共3页
关键词 闭合性肾裂伤 非手术疗法 疗效 诊断 分类
下载PDF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附38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绍增 贾继浩 《兰州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179-180,共2页
1974~1991年10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共38例,年龄18~46岁,腺瘤17例,增生21例,其中结节性增生伴腺瘤8例,结合临床症状、血及尿中醛固酮测定、B超、CT检查多能作出正确诊断。外科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应根据病... 1974~1991年10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共38例,年龄18~46岁,腺瘤17例,增生21例,其中结节性增生伴腺瘤8例,结合临床症状、血及尿中醛固酮测定、B超、CT检查多能作出正确诊断。外科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应根据病理性质决定。腺瘤伴增生者应行肾上腺及腺瘤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醛固酮增多症 腺上腺切除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肾癌研究的进展概况
4
作者 张绍增 俞天麟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肾肿瘤 研究 病理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55例睾丸肿瘤的诊治体会
5
作者 张绍增 温新玲 张钢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04-205,共2页
1973年~1998年4月共诊治睾丸肿瘤55例,发病年龄1.5~65岁,发病高峰年龄1.5~3以及20~49岁。肿瘤发生于阴囊内睾丸51例,腹股沟部以上睾丸4例。病理诊断精原细胞瘤33例,非生殖细胞肿瘤22例。作者认为应强调睾丸触诊在诊断中的重要性,切... 1973年~1998年4月共诊治睾丸肿瘤55例,发病年龄1.5~65岁,发病高峰年龄1.5~3以及20~49岁。肿瘤发生于阴囊内睾丸51例,腹股沟部以上睾丸4例。病理诊断精原细胞瘤33例,非生殖细胞肿瘤22例。作者认为应强调睾丸触诊在诊断中的重要性,切忌不必要的活检,并应重视睾丸鞘膜积液的发生。B超是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亦可提示肿块的病理类型。应重视小儿睾丸肿瘤的诊断及隐睾患者术后的监测,本组5例术后发生恶变。治疗原则为根治性睾丸切除术,依其病理类型选择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或行放疗、化疗。化疗可选用DDP、VP16、VCR组合的三种药物联合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 诊断
下载PDF
重视肾细胞癌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张绍增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66-68,共3页
肾细胞癌起源于肾实质上皮,约占肾恶性肿瘤的50%~75%。由于紧癌位置较深,不易被发现,故七十年代以前的报道中,以血尿、肿块和疼痛为三大典型症状,七十年代以后随着以肾癌内分泌的深入研究,提出肾癌的肾外表现(全身表现);八十年代以来... 肾细胞癌起源于肾实质上皮,约占肾恶性肿瘤的50%~75%。由于紧癌位置较深,不易被发现,故七十年代以前的报道中,以血尿、肿块和疼痛为三大典型症状,七十年代以后随着以肾癌内分泌的深入研究,提出肾癌的肾外表现(全身表现);八十年代以来,在影像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相继提出小肾癌、无症状肾癌和偶发性肾癌的慨念,极大的丰富了肾癌早期诊断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早期诊断 肾肿瘤 肾外表现 临床研 下腔静脉 小肾癌 肾静脉 彩色血流 无症状
下载PDF
重视肾细胞癌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张绍增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3-4,共2页
肾细胞癌源于肾实质上皮,约占肾恶性肿瘤的50%~75%。由于肾细胞癌位置较深,不易被发现,故70年代以前的报道中,以血尿、肿块和疼痛为三大典型症状;70年代以后随着对肾癌内分泌的深入研究,提出肾癌的肾外表现(全身表现... 肾细胞癌源于肾实质上皮,约占肾恶性肿瘤的50%~75%。由于肾细胞癌位置较深,不易被发现,故70年代以前的报道中,以血尿、肿块和疼痛为三大典型症状;70年代以后随着对肾癌内分泌的深入研究,提出肾癌的肾外表现(全身表现);80年代以来,在影像学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诊断 研究
下载PDF
伟力彩色精子质量分析系统在男性不育精液检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玉英 万维喜 张绍增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341-342,共2页
目的 :比较彩色精子质量检测系统与经典人工方法对精液检测的可靠性。方法 :选择不育男性标本 2 5 8份 ,与 40份正常生育男性标本用彩色精子质量检测系统进行分析 ,再从 2 5 8份不育男性标本中选出 45份精液常规检测正常者与 40份生育... 目的 :比较彩色精子质量检测系统与经典人工方法对精液检测的可靠性。方法 :选择不育男性标本 2 5 8份 ,与 40份正常生育男性标本用彩色精子质量检测系统进行分析 ,再从 2 5 8份不育男性标本中选出 45份精液常规检测正常者与 40份生育者标本同上述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两组之间精子运动部分参数有显著差异。不育组精子的VCL、VSL、LIN、VAP、STR等运动参数明显低于生育组 (P <0 .0 5 ) ,不育组中精液正常者 45例 ,其ALH、STR等运动参数仍低于生育组 (P <0 .0 5 )。结论 :彩色精子质量分析系统较人工方法更迅速、准确、方便、直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诊断 精液 常规分析 精子活力 男性 不育症 彩色精子质量分析系统
下载PDF
Bcl-2在膀胱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养民 王荣霞 +3 位作者 哈英娣 张绍增 邢传平 张淑萍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 :探讨bcl- 2蛋白在人膀胱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取 5 7例经病理证实的膀胱肿瘤标本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石蜡包埋在组织切片中bcl- 2的表达。结果 :正常膀胱粘膜组织bcl- 2蛋白呈阴性。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 15例 ,阳性率13 .... 目的 :探讨bcl- 2蛋白在人膀胱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取 5 7例经病理证实的膀胱肿瘤标本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石蜡包埋在组织切片中bcl- 2的表达。结果 :正常膀胱粘膜组织bcl- 2蛋白呈阴性。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 15例 ,阳性率13 .3 % ;Ⅱ级 16例 ,阳性率 6 .2 % ;Ⅲ级 18例 ,阳性率 5 0 .0 %。膀胱横纹肌肉瘤阳性 1例 ,葡萄状肉瘤阳性 1例 ,内胚窦瘤阳性1例。结论 :凋亡抑制基因bcl- 2蛋白在人膀胱不同细胞类型的肿瘤中有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BCL-2蛋白 基因表达 细胞凋亡
下载PDF
441例膀胱肿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养民 张绍增 +1 位作者 景德善 吴勇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1-202,共2页
目的 探讨提高膀胱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 44 1例不同方法诊治的膀胱肿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4 1例膀胱肿瘤首发症状 81.2 %为肉眼血尿 ,40岁以上占 86 .6 %。移行细胞癌 40 3例 (91.4% ) ,腺癌 16例 ,鳞癌7例 ,未分化癌 5例 ,肉... 目的 探讨提高膀胱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 44 1例不同方法诊治的膀胱肿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4 1例膀胱肿瘤首发症状 81.2 %为肉眼血尿 ,40岁以上占 86 .6 %。移行细胞癌 40 3例 (91.4% ) ,腺癌 16例 ,鳞癌7例 ,未分化癌 5例 ,肉瘤 7例 ,纤维瘤 2例 ,恶性黑素瘤 1例。结论 好发人群为 40岁以上的男性 ,膀胱镜检查仍为可靠的诊断手段 ,肿瘤切除或膀胱部分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诊断 治疗 病理
下载PDF
PCR诊断泌尿系结核的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董永超 张淑萍 +1 位作者 王养民 张绍增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 :研究聚合酶链反应 (PCR)对泌尿系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实验组 41例 ,其中早期结核 11例 ,以症状、胸片、IVP确诊 ;晚期结核 30例 ,以病理诊断为黄金标准。对照组 36例 ,均为非泌尿系结核患者。所有患者均留终末晨尿 30ml,连续 3... 目的 :研究聚合酶链反应 (PCR)对泌尿系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实验组 41例 ,其中早期结核 11例 ,以症状、胸片、IVP确诊 ;晚期结核 30例 ,以病理诊断为黄金标准。对照组 36例 ,均为非泌尿系结核患者。所有患者均留终末晨尿 30ml,连续 3d ,备PCR用 ,另外对 2 8例晚期肾结核患者作逆行插管 ,留尿行PCR检查。结果 :PCR诊断泌尿系结核总阳性率 48.8% ,其中诊断早期肾结核的阳性率为 6 3.6 % ,晚期为 40 % ;逆行插管尿检阳性率为 75 % ,假阳性率为 8.3%。结论 :PCR诊断泌尿系结核灵敏度较高、特异性好 ;逆行插管PCR结核检查阳性率更高 ,但也有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诊断 PCR 泌尿系结核 诊断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与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凯 张绍增 +1 位作者 王养民 衡玲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6期3586-3587,F003,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探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23例癌旁组织中第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并计数MVD。结果:膀... 目的:通过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探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23例癌旁组织中第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并计数MVD。结果:膀胱癌组织中的MVD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级、分期密切相关(P<0.01.F=25.61,29.72)。肿瘤复发组MVD显著高于无复发组(P<0.01,t=3.20)。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高MVD病例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MVD的病例(P<0.05,χ2=26.65)。结论:MVD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独立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后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移行细胞癌 微血管密度 血管生成 预后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血管抑素的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凯 张绍增 +1 位作者 王养民 高国辉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04-406,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及尿液中血管抑素含量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展、转移、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赖氨酸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Lysine -ELISA)法检测 6 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治疗前血清及尿液中血管抑素 (angiostatin)的水平 ,以及治疗... 目的 :探讨血清及尿液中血管抑素含量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展、转移、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赖氨酸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Lysine -ELISA)法检测 6 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治疗前血清及尿液中血管抑素 (angiostatin)的水平 ,以及治疗后血清中血管抑素的水平。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治疗前血清及尿液中血管抑素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并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级及有无远处转移密切相关。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治疗后 2 4h血清中血管抑素的水平并无显著降低 (P >0 .0 5 ) ,治疗后 1周血管抑素水平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血清和尿液中血管抑素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展及治疗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移行细胞癌 血管抑素 ELISA法
下载PDF
山西瘦肉型猪新品系肉质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小军 张绍增 +2 位作者 周忠孝 陈榜伟 刘文忠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3-16,共4页
对活重达90kg时的36头猪,其中24头SD-1系继代选育4世代猪和12头双杂交猪,LLW×DSD,[父本为长白猪(L)×大白猪(LW)的杂种1代(LLW),母本为杜洛克(D)×SD-1系猪(SD)的杂种... 对活重达90kg时的36头猪,其中24头SD-1系继代选育4世代猪和12头双杂交猪,LLW×DSD,[父本为长白猪(L)×大白猪(LW)的杂种1代(LLW),母本为杜洛克(D)×SD-1系猪(SD)的杂种1代(DSD)]肉质特性的研究表明SD-1系猪及其杂种猪肉质良好。杂交及肥育后期限制日粮能量水平在提高胴体瘦肉率的同时可导致肉质一定程度的下降。相关分析表明,各肉质性状间的相关均较低,但肉质与胴体瘦肉率有较密切的联系,表现出随胴体瘦肉率提高而有肉质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肉型猪 新品系 肉质
下载PDF
猪乳头数的参数估计及翻乳头遗传方式的判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文忠 张绍增 +3 位作者 周忠孝 薜尚君 张学勤 焦德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08-413,共6页
太原花猪总乳头数和先天有效乳头数分别为14.72和13.34个。山西黑猪分别为14.33和13.63个。乳头数具有显著的母体效应及性别和品种差异,且品种和性别间存在显著互作。按阈性状估计遗传力可以消除某些系统误差。山... 太原花猪总乳头数和先天有效乳头数分别为14.72和13.34个。山西黑猪分别为14.33和13.63个。乳头数具有显著的母体效应及性别和品种差异,且品种和性别间存在显著互作。按阈性状估计遗传力可以消除某些系统误差。山西黑猪翻乳头的出现范围大致是0~6个,多出现在2~5对乳头。翻乳头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隐性基因频率为0.45,外显率为8.41%。由于其不完全外显,可能呈主基因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 乳头数 翻乳头 阈性状 遗传方式
下载PDF
血清酶活与猪肉品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武艳萍 张绍增 +3 位作者 谢文采 陈榜传 郭传甲 陈红梅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1期69-70,共2页
通过15头90公斤体重SD—Ⅰ系猪的肉脂品质与血清中酶活的研究,表明磷酸肌酸激酶(CPK)在猪肉品质中是一个很活跌的酶,它与瘦肉率、pH值存在着高阶偏相关关系,其四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65,-0.58,CPK活性越... 通过15头90公斤体重SD—Ⅰ系猪的肉脂品质与血清中酶活的研究,表明磷酸肌酸激酶(CPK)在猪肉品质中是一个很活跌的酶,它与瘦肉率、pH值存在着高阶偏相关关系,其四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65,-0.58,CPK活性越高瘦肉率越高,pH值越低。它与肉质呈负相关趋势。可见,CPK酶活超过一定限度,应激敏感性的猪存在的可能性越大,因而在瘦肉猪的选育工作中可将CPK作为一项预测肉质优劣的选种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酶活 猪肉 品质
下载PDF
双J管在ESWL治疗巨大肾结石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7
作者 张淑萍 董永超 +1 位作者 乔够梅 张绍增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2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双J管内引流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巨大肾结石后防止石街发生的作用。方法: 预置组73例巨大肾结石患者采用预置双J管,ESWL治疗;对照组29例均为拒绝手术和不愿置双J管而行ESWL的巨大肾结石患者。结果: 预置组2例... 目的:探讨双J管内引流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巨大肾结石后防止石街发生的作用。方法: 预置组73例巨大肾结石患者采用预置双J管,ESWL治疗;对照组29例均为拒绝手术和不愿置双J管而行ESWL的巨大肾结石患者。结果: 预置组2例发生石街(2.7%),结石排净率为97.3%;对照组17例发生石街 ( 58.6% ),3例发生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结石排净率为81.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双J管作为巨大肾结石患者ESWL治疗的辅助治疗能有效地防止石街的形成,有利于结石的排出,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适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J管 体外震波碎石术 肾结石 ESWL
下载PDF
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25例诊治经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利发 张绍增 王洁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98-299,共2页
关键词 输尿管肿瘤 原发性 恶性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CD44v6和C-myc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建华 张绍增 +4 位作者 邵国兴 董永超 张钢 张玉英 常德辉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3-224,共2页
目的 探讨CD4 4v6和C myc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5 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CD4 4v6和C myc的表达情况、并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及随访结果相比较。 结果  2 8例CD4 4 v6表达阳性 ,阳性率 5 ... 目的 探讨CD4 4v6和C myc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5 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CD4 4v6和C myc的表达情况、并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及随访结果相比较。 结果  2 8例CD4 4 v6表达阳性 ,阳性率 5 6 % ,且膀胱癌分化越好 ,CD4 4v6表达率越高 ,临床预后亦较好 ,这与其它肿瘤具有很大区别。 36例C myc表达阳性 ,阳性率 72 % ,膀胱癌分化越差 ,表达率越高 ,临床预后也较差。结论 CD4 4v6和C myc表达可以作为监测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V6 C-MYC 膀胱移行细胞癌 临床意义 膀胱肿瘤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膀胱癌患者膀胱部分切除术后表柔比星等药物的灌注治疗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永超 张绍增 +1 位作者 张淑萍 张纲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47-348,共2页
研究膀胱癌患者膀胱部分切除后不同药物的灌注疗效。方法 :1 6 3例膀胱癌术后患者分对照组、噻替哌组 (TsPa)、卡介苗组 (BCG)、丝裂霉素组 (MMC)、表柔比星组 (EPI) ;术后d 7经导尿管膀胱内灌注 ,除EPI5 0mg仅灌一次外 ,TsPa 6 0mg、BC... 研究膀胱癌患者膀胱部分切除后不同药物的灌注疗效。方法 :1 6 3例膀胱癌术后患者分对照组、噻替哌组 (TsPa)、卡介苗组 (BCG)、丝裂霉素组 (MMC)、表柔比星组 (EPI) ;术后d 7经导尿管膀胱内灌注 ,除EPI5 0mg仅灌一次外 ,TsPa 6 0mg、BCG 6 0mg、MMC 2 0mg均为 1次 周× 8次 ,然后 1次 月× 1 0次 ,共 1年 ,对照组仅为术后患者。随访 6月— 6年。结果 :与其他组相比 ,对照组、TsPa组复发率高 (P <0 0 1 ) ;TsPa、BCG毒副作用强 (P <0 0 1 ) ;MMC费用高 (P <0 0 1 )。结论 :膀胱癌患者膀胱部分切除术后 ;表柔比星灌注疗效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膀胱部分切除术 表柔比星 膀胱灌注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