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优化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改性蒙脱土脱除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工艺
1
作者 杨长娥 张海龙 +6 位作者 谌刚 杨凡 龚任 韩立娟 贺军波 齐玉堂 张维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4,共6页
为提高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改性蒙脱土(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效率,在对比不同改性蒙脱土对玉米油中ZEN脱除效果的基础上,以ZEN吸附脱除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ZEN... 为提高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改性蒙脱土(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效率,在对比不同改性蒙脱土对玉米油中ZEN脱除效果的基础上,以ZEN吸附脱除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ZEN的工艺条件(1627-MMT添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并测定脱毒前后玉米油的理化性质及总甾醇和总生育酚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相比其他3种改性蒙脱土,1627-MMT的ZEN脱除效果最佳;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ZEN的最优工艺条件为1627-MMT添加量5%、吸附温度105℃、吸附时间23 min,在此条件下ZEN吸附脱除率为(89.16±0.10)%,脱毒后玉米油中ZEN含量为349.64μg/kg,符合欧盟标准限量要求(≤400μg/kg);脱毒后玉米油的红值下降了72.34%,酸值下降了41.67%,过氧化值下降了42.00%,总甾醇和总生育酚的保留率分别为92.07%和85.34%,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无明显变化。综上,1627-MMT不仅可有效脱除玉米油中ZEN,还可降低玉米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及色泽,并对玉米油中的甾醇、生育酚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影响较小,在玉米油中ZEN的脱除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改性 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油
下载PDF
γ-谷维素对稻米煎炸油品质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汪昆立 李正民 +3 位作者 承海 张海龙 齐玉堂 张维农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3,89,共7页
以添加γ-谷维素的稻米油为煎炸用油,研究γ-谷维素对稻米煎炸油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检测的稻米煎炸油弛豫特性与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γ-谷维素能显著提高稻米油的氧化稳定性和煎炸稳定性,且当添加量... 以添加γ-谷维素的稻米油为煎炸用油,研究γ-谷维素对稻米煎炸油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检测的稻米煎炸油弛豫特性与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γ-谷维素能显著提高稻米油的氧化稳定性和煎炸稳定性,且当添加量为5 g/kg时效果最好;添加5 g/kg的γ-谷维素能有效抑制稻米油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增长,且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保护作用也比较突出;LF-NMR检测参数S_(21)与极性组分含量、酸价、碘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分别为0.9149、0.8572和0.7600,但与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可为LF-NMR在煎炸油品质检测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维素 稻米油 煎炸 低场核磁共振
下载PDF
硅胶在米糠毛油脱胶中的应用
3
作者 袁仁康 李冰 +2 位作者 贺军波 齐玉堂 张维农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3年第2期9-12,共4页
利用硅胶对米糠毛油进行吸附脱胶,研究柠檬酸添加量、硅胶添加量、吸附温度及吸附时间对脱胶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得到硅胶吸附脱胶的最佳条件:柠檬酸添加量0.20%、硅胶添加量6%、吸附温度50℃、吸附时间30 min,此条件下,米... 利用硅胶对米糠毛油进行吸附脱胶,研究柠檬酸添加量、硅胶添加量、吸附温度及吸附时间对脱胶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得到硅胶吸附脱胶的最佳条件:柠檬酸添加量0.20%、硅胶添加量6%、吸附温度50℃、吸附时间30 min,此条件下,米糠油脱磷率可达82.26%,谷维素含量无明显变化,总生育酚含量有少量损失,总甾醇含量保留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 吸附脱胶 米糠油 脱磷率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王志贤 赵洲桥 +5 位作者 孙乐 张海龙 齐玉堂 张维农 汪有军 杨波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以新鲜油茶籽为原料,对比研究了自然晾晒、快速烘干和慢速烘干三种处理方式对油茶籽品质(脂肪含量、蛋白含量等)和油茶籽油品质(酸价、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甾醇、生育酚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慢速烘干处理油茶籽含油率(33.3%)和油茶... 以新鲜油茶籽为原料,对比研究了自然晾晒、快速烘干和慢速烘干三种处理方式对油茶籽品质(脂肪含量、蛋白含量等)和油茶籽油品质(酸价、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甾醇、生育酚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慢速烘干处理油茶籽含油率(33.3%)和油茶籽油得率(22.4%)最高,自然晾晒处理的油茶籽油酸价(0.56 mg KOH/g)最小、总生育酚含量最高(215.22 mg/kg),快速烘干处理的油茶籽油总甾醇含量(420.88 mg/100 g)最高,上述结果为油茶籽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 自然晾晒 快速烘干 慢速烘干 油茶籽油
下载PDF
高水分米糠萃取工艺的研究
5
作者 李冰 谢禹龙 +2 位作者 贺军波 齐玉堂 张维农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23年第4期1-5,8,共6页
本试验在对比考察了不同溶剂在常压和亚临界状态下萃取效率的基础上,确定了正己烷为溶剂亚临界萃取高水分米糠的可行性,并通过优化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米糠粕中残油率影响大小依次为液固比>萃取时间>萃取温度;... 本试验在对比考察了不同溶剂在常压和亚临界状态下萃取效率的基础上,确定了正己烷为溶剂亚临界萃取高水分米糠的可行性,并通过优化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米糠粕中残油率影响大小依次为液固比>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液固比(mL/g)为2.31∶1,萃取时间为34 min,萃取温度为75℃,萃取3次条件下米糠浸出粕中残油率为0.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分 米糠 萃取
下载PDF
花生蛋白产品功能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5
6
作者 张维农 刘大川 胡小泓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0-65,共6页
对花生蛋白的某些功能特性进行了研究 ,着重探讨了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离子强度与蛋白质的吸水性、乳化能力及乳化稳定性、起泡能力及泡沫稳定性的关系。
关键词 花生蛋白 功能特性 温度 PH值 离子强度 食品添加剂
下载PDF
葵花籽仁中提取绿原酸的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维农 刘大川 胡小泓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6-77,共2页
对从葵花籽仁中提取绿原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 ,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两次醇提工艺 ,每次浸提 4 0min ,pH为 4 5 ,温度为 70℃ ,乙醇浓度为 70 %时 ,绿原酸的提取率较高。
关键词 葵花籽仁 绿原酸 提取 药用 中药材
下载PDF
柱色谱法制备高纯大豆卵磷脂和脑磷脂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维农 何海波 +1 位作者 冯钰琦 达世禄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58,共5页
以大豆油脚为原料 ,采用溶剂萃取法和柱色谱法相结合的工艺制备高纯卵磷脂和脑磷脂 ,研究了不同洗脱剂及不同洗脱模式对卵磷脂和脑磷脂柱色谱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大豆油脚先经脱水、脱油 ,再经 95 %乙醇浸提后粗分为粗卵磷... 以大豆油脚为原料 ,采用溶剂萃取法和柱色谱法相结合的工艺制备高纯卵磷脂和脑磷脂 ,研究了不同洗脱剂及不同洗脱模式对卵磷脂和脑磷脂柱色谱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大豆油脚先经脱水、脱油 ,再经 95 %乙醇浸提后粗分为粗卵磷脂和粗脑磷脂 ,以硅胶为吸附介质 ,分别进行柱色谱分离。粗卵磷脂为原料用无水甲醇作为洗脱剂等度淋洗 ,可获得大量相对含量为91.9%的卵磷脂和少量含量为 74 .2 %的脑磷脂产品 ;粗脑磷脂为原料用氯仿 -甲醇 ( 2∶1,V/V)、无水甲醇的梯度淋洗模式 ,可获得少量含量 96 .7%的高纯卵磷脂和大量含量 82 .1%的脑磷脂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色谱法 制备 大豆 卵磷脂 脑磷脂 溶剂萃取法
下载PDF
醇洗法葵花籽浓缩蛋白制备工艺及其功能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维农 刘大川 胡小泓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7-49,共3页
对醇洗法葵花籽浓缩蛋白制备工艺及其功能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 ,获取了最佳的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 95 %乙醇溶剂两次浸洗 ,料液比分别为 1∶15和 1∶10 ,每次浸洗 4 0min ,pH为 4 5 ,温度为 5 0℃ 。
关键词 醇洗法 葵花籽 浓缩蛋白 制备 功能性质 调料
下载PDF
向日葵籽资源的综合开发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维农 刘大川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29-30,35,共3页
论述了向日葵籽资源的综合开发途径。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料资源 ,向日葵籽不仅能提供优质的葵花籽油 ,而且还可提取蛋白质、绿原酸等产品。此外 。
关键词 向日葵 综合利用 籽资源 膳食结构 葵花籽油 蛋白质 绿原酸
下载PDF
正己烷-含水乙醇混合溶剂制取大豆浓缩蛋白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维农 刘大川 胡小泓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44,共3页
对正己烷 95 %乙醇混合溶剂法制取大豆浓缩蛋白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最佳的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 ,产品不仅具有较好的风味和色泽 ,而且溶解性较好 ,NSI值达 4 8 80 %。
关键词 正已烷-含水乙醇混合溶剂 大豆浓缩蛋白 产品质量 制取工艺 实验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H_2O_2氧化改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维农 刘大川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35,共4页
利用双氧水的氧化性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了化学改性研究。分别考察了双氧水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单因素变化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正交试验进行参数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双氧水用量和反应温度是两个关键性因素。最... 利用双氧水的氧化性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了化学改性研究。分别考察了双氧水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单因素变化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正交试验进行参数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双氧水用量和反应温度是两个关键性因素。最佳反应条件为:20%双氧水加入量为2.4mL/g蛋白,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3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改性研究 H2O2 反应温度 最佳反应条件 反应时间 改性效果 正交试验 试验结果 双氧水 水用量 氧化性 单因素 关键性 G蛋白 加入量
下载PDF
置换色谱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维农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60-64,共5页
置换色谱是一种非线性色谱技术,既适合于制备分离又能用于较稀的生物样品或痕量组分的直接分离。因此在生物样品的分离分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置换色谱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置换色谱的本质,对于置换色谱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此... 置换色谱是一种非线性色谱技术,既适合于制备分离又能用于较稀的生物样品或痕量组分的直接分离。因此在生物样品的分离分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置换色谱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置换色谱的本质,对于置换色谱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此对置换色谱理论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技术 研究进展 置换 分离分析 生物样品 综述 重要作用 谱理论 痕量 非线性
下载PDF
基于宽度回声状态网络的菜籽油加工参数自动决策方法研究
14
作者 金学波 张雨雷 +3 位作者 白玉廷 王小艺 张维农 刘配莲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2,共7页
目的 实现菜籽油生产过程中加工参数的自动给定,研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动决策方法。方法 利用菜籽油加工过程的检测数据,建立一种宽度回声状态网络模型对加工参数与危害物的内在映射关系进行建模;在危害物含量要求下,利用此模型可实... 目的 实现菜籽油生产过程中加工参数的自动给定,研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动决策方法。方法 利用菜籽油加工过程的检测数据,建立一种宽度回声状态网络模型对加工参数与危害物的内在映射关系进行建模;在危害物含量要求下,利用此模型可实现加工过程参数的自动给定。结果 以脱臭工序为例的实验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利用已知变量自动计算出加工参数,宽度回声状态网络的计算精度优于其他几种典型循环神经网络模型。结论 所提方法可有效提升菜籽油加工过程危害物的自动控制水平,进而提升加工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加工 参数辨识 自动决策 宽度回声状态网络
原文传递
鲢鱼各部位磷脂组分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邹舟 王琦 +2 位作者 于刚 张维农 王海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05-109,共5页
应用Bligh-Dyer法、硅胶柱层析和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分析比较鲢鱼头部、眼部、背肌、腹肌、内脏、尾部的磷脂含量与组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鲢鱼各部位磷脂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各部位磷脂种类有磷脂酰... 应用Bligh-Dyer法、硅胶柱层析和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分析比较鲢鱼头部、眼部、背肌、腹肌、内脏、尾部的磷脂含量与组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鲢鱼各部位磷脂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各部位磷脂种类有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elserine,PS)及一未知组分,鲢鱼各部位的PE、PC明显高于其他磷脂组分。鱼头磷脂中饱和脂肪酸的总量最高,其次是内脏中含量,鱼眼中含量最低。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在鱼头中最丰富,明显高于背肌、鱼眼、腹肌、鱼尾,后三者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内脏中含量最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在鱼眼中最多,与腹肌、鱼尾中的含量差异不显著,都在49%以上,但明显高于鱼头、背肌内脏中的含量。各部位间内脏中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其次是鱼眼。鱼眼磷脂中C22∶6的含量最丰富,C20∶5在内脏磷脂中含量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 磷脂 薄层层析 脂肪酸组成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加工过程中油脂色泽影响因素初探 被引量:21
16
作者 战东胜 张维农 +1 位作者 齐玉堂 胡志雄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12,共5页
为探明油脂在加工过程中色素的形成原因,采用单一组分添加实验,系统研究了工艺条件和油脂中磷脂、植物甾醇、蛋白质、淀粉等成分对油脂色泽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油脂的色泽越深;磷脂、VE、植物甾醇、... 为探明油脂在加工过程中色素的形成原因,采用单一组分添加实验,系统研究了工艺条件和油脂中磷脂、植物甾醇、蛋白质、淀粉等成分对油脂色泽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油脂的色泽越深;磷脂、VE、植物甾醇、淀粉和蛋白质等组分均对油脂色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较大的是磷脂,其次是淀粉和蛋白质。控制油脂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尽量脱除油脂中的磷脂、粕屑,对获得色泽较浅的产品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 色泽 磷脂 植物甾醇 VE
下载PDF
酱油渣中油脂的提取及其质量指标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钟振声 王亚丽 +1 位作者 齐玉堂 张维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23,共3页
生产酱油后剩余的渣中含有30.9%~36.5%的油脂(干基计)。采用压榨法和浸出法从酱油渣中提取油脂,比较其提油效果。同时结合油脂的质量指标评价各种提油方法的优劣。分析结果显示,压榨法不能从酱油渣中提取到油脂,而应采用浸出... 生产酱油后剩余的渣中含有30.9%~36.5%的油脂(干基计)。采用压榨法和浸出法从酱油渣中提取油脂,比较其提油效果。同时结合油脂的质量指标评价各种提油方法的优劣。分析结果显示,压榨法不能从酱油渣中提取到油脂,而应采用浸出法。压榨浸出法的提油率为33.4%,直接浸出法为26.1%,压榨浸出法提取的油脂其过氧化值比直接浸出法高26.09%。另外,从酱油渣中回收的油脂已发生酸败,不宜作为食用油,只适用于生产生物柴油或生产脂肪酸等化工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渣 油脂 压榨 浸出
下载PDF
茶皂素纯化方法的比较及其组分的鉴定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海龙 张维农 +2 位作者 蒋继丰 杜静 杨凡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4-98,共5页
为了获得能用于茶皂素组分分析及鉴定的高纯度茶皂素,采用有机溶剂沉淀法、乙醇重结晶法、大孔树脂法和反相柱层析法4种方法对冷榨油茶籽饼中的茶皂素进行纯化,以茶皂素紫外吸收特征峰强度为指标,比较4种方法的纯化效果。结果表明:反相... 为了获得能用于茶皂素组分分析及鉴定的高纯度茶皂素,采用有机溶剂沉淀法、乙醇重结晶法、大孔树脂法和反相柱层析法4种方法对冷榨油茶籽饼中的茶皂素进行纯化,以茶皂素紫外吸收特征峰强度为指标,比较4种方法的纯化效果。结果表明:反相柱层析法能有效去除茶皂素粗品中大部分杂质,是获得高纯度茶皂素的有效方法,得到的茶皂素样品纯度为95%,可作为茶皂素的标准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对茶皂素反相柱层析纯化物进行组分分析,验证了其中5种组分为文献中已经报道的茶皂素单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纯化 组分 标准品 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
下载PDF
火灾探测的原理和方法(上) 被引量:40
19
作者 程晓舫 王瑞芳 +1 位作者 张维农 王亚雄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4-29,共6页
简述了火灾现象的物理特征、火灾探测的基本原理,并对火灾探测算法的建立及发展作了介绍。对产生火灾误报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要改善火灾探测的准确性,缺少的不是思路和技术,而是火灾科学基础研究方面的积累。
关键词 火灾探测 原理 方法 预测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茶籽粕中的茶皂素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海龙 张维农 +2 位作者 胡志雄 齐玉堂 龚任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3-156,共4页
以脱脂冷榨茶籽饼粕为原料,采用反相ODS填料纯化制备茶皂素标准品,并采用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及质谱对该标准品进行鉴定;采用自制标准品为标样,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茶籽饼粕中茶皂素含量的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条件为反相... 以脱脂冷榨茶籽饼粕为原料,采用反相ODS填料纯化制备茶皂素标准品,并采用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及质谱对该标准品进行鉴定;采用自制标准品为标样,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茶籽饼粕中茶皂素含量的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条件为反相ODS色谱柱、检测波长215nm、柱温室温、流速1.0mL/min、流动相以乙腈-水体系进行梯度洗脱(0~5min内乙腈体积分数保持为20%,5~10min内流动相乙腈体积分数从20%增至100%,10~15min内流动相乙腈体积分数从100%回至20%)。采用该条件检测得到的茶皂素峰型对称,保留时间合适,杂峰和茶皂素峰分离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茶籽粕 茶皂素 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