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白鼠任脉组织液压波的传播与穴位注射机理 被引量:34
1
作者 张维波 李宏 +4 位作者 王援朝 朱伯君 戴惠婷 徐青燕 田宇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0-61,共2页
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到麻醉的大白鼠任脉的皮下 ,形成丘泡 ,然后对其进行机械压迫 ,可人工产生一个传导的组织液压波。在大白鼠任脉线的皮下和线外对照点皮下同时用两个压力传感器测量组织液压的变化。结果表明 ,任脉上的压力平均波动幅... 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到麻醉的大白鼠任脉的皮下 ,形成丘泡 ,然后对其进行机械压迫 ,可人工产生一个传导的组织液压波。在大白鼠任脉线的皮下和线外对照点皮下同时用两个压力传感器测量组织液压的变化。结果表明 ,任脉上的压力平均波动幅度为 1 1 2± 1 46 ,任脉外对照点为 91±1 39,差值平均值为 2 1± 6 7(Pa)。使用配对 t检验表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说明经脉组织能够较好地传递液体压力波动 ,支持经脉是一种以液相为主的连续多孔介质通道 ,而穴位注射的药物将通过这一液体通道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脉 水针 压力 组织学 穴位注射
下载PDF
一种连续测量流阻的方法与皮下低流阻点的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维波 田宇瑛 +2 位作者 李宏 曾衍均 庄逢源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73-379,共7页
将一定压力的水柱作用到一个或两个串连的压力传感器上,液体通过插入皮下组织的注射器针头流入组织。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或压力差经放大器输入计算机实时采集和储存,通过计算可以得知组织的流阻。在六只小型猪和12例人体上进行了扫描... 将一定压力的水柱作用到一个或两个串连的压力传感器上,液体通过插入皮下组织的注射器针头流入组织。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或压力差经放大器输入计算机实时采集和储存,通过计算可以得知组织的流阻。在六只小型猪和12例人体上进行了扫描测定,结果发现了一系列低流阻点。本方法可以连续扫描地测量在体组织的流阻,为研究生物组织的体液空间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阻 压力传感器 体液空间 低流阻通道
下载PDF
大肠经和胃经肢体段皮肤二氧化碳呼出量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维波 景向红 +3 位作者 徐瑞民 祝总骧 李翠红 李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625-627,共3页
大肠经和胃经肢体段皮肤二氧化碳呼出量特性的研究张维波,景向红,徐瑞民,祝总骧,李翠红,李宏皮肤二氧化碳呼出量(SRC)是细胞在能量代谢时产生的经皮肤直接逸出体外的二氧化碳含量。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组织的能量代谢率。19... 大肠经和胃经肢体段皮肤二氧化碳呼出量特性的研究张维波,景向红,徐瑞民,祝总骧,李翠红,李宏皮肤二氧化碳呼出量(SRC)是细胞在能量代谢时产生的经皮肤直接逸出体外的二氧化碳含量。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组织的能量代谢率。1976年,匈牙利的Frenyo发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经 胃经 SRC 二氧化碳
下载PDF
使用凝胶模型法对经络生物物理特性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维波 庄逢源 +1 位作者 田宇瑛 李宏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57-361,共5页
曾经在传统经脉线上发现多种生物物理特异性 ,为研究其机制 ,使用了物理模型法。在一个用琼脂制成的凝胶模型上用电阻丝加热制造一个溶胶通道 ,在凝胶中包埋多股金属丝 ,待凝固后抽出 ,再注入生理盐水 ,制成盐水通道。使用双压力传感器... 曾经在传统经脉线上发现多种生物物理特异性 ,为研究其机制 ,使用了物理模型法。在一个用琼脂制成的凝胶模型上用电阻丝加热制造一个溶胶通道 ,在凝胶中包埋多股金属丝 ,待凝固后抽出 ,再注入生理盐水 ,制成盐水通道。使用双压力传感器流阻仪对两种通道的流阻进行测定 ;使用 5 KHz恒流四电极方法对两种通道的阻抗进行测量 ;使用激振器在通道的一端产生一个约 5 0 Hz的振动 ,在通道另一端用晶体拾音器检测振动信号 ,对两种通道的声音传导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盐水通道可表现出低流阻特性 ,而溶胶通道没有低流阻特性 ;盐水通道和溶胶通道都可表现出低电阻抗的特性 ,而前者的低电阻更为明显 ;盐水通道有较好的声传导 ,而溶胶通道未显示出特异的声传导。结果提示 ,经脉线上的生物物理特异性可能是由于经脉线下的组织中含有较丰富并且连续分布的组织液 ,其主要成分为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生物物理特性 凝胶模型 模拟
下载PDF
循经低流阻通道组织液压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维波 田宇瑛 李宏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测量循经低流阻通道与周围的组织液压,观察其差异及变化情况。方法在麻醉的小型猪上,使用连续流阻测量仪测出低流阻点和非低流阻点,然后采取针中芯方法测量组织液压。结果统计结果表明,小型猪胃经、肾经和任脉的低流阻通道平均压力... 目的测量循经低流阻通道与周围的组织液压,观察其差异及变化情况。方法在麻醉的小型猪上,使用连续流阻测量仪测出低流阻点和非低流阻点,然后采取针中芯方法测量组织液压。结果统计结果表明,小型猪胃经、肾经和任脉的低流阻通道平均压力均显著低于旁开的高流阻区域,其压力差分别为1.06、0.70、3.69 mmHg(1 mmHg=0.133 kPa),总压力差为1.44 mmHg,压力梯度为1.44~2.88 mmHg/cm。在一些低流阻点上发现了与呼吸频率一致的压力波。结论外周皮下组织中存在着指向经脉低流阻通道的压力差,可能构成组织液向经脉流动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组织液压 低流阻通道 压力梯度 组织 流体力学
原文传递
针刺对经脉线皮肤二氧化碳呼出量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32
6
作者 张维波 李宏 徐瑞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9-42,共4页
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针刺心包经间使穴,使用高灵敏度二氧化碳呼出量测定仪测定针刺前、针刺中和针刺后心包经间使穴近心端和远心端三寸左右处经脉线上与线外对照区的二氧化碳呼出量。结果发现,针刺后无论是经脉线上还是经脉线外,皮肤... 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针刺心包经间使穴,使用高灵敏度二氧化碳呼出量测定仪测定针刺前、针刺中和针刺后心包经间使穴近心端和远心端三寸左右处经脉线上与线外对照区的二氧化碳呼出量。结果发现,针刺后无论是经脉线上还是经脉线外,皮肤的二氧化碳呼出量都显著升高;远心端的升高经脉线上与线外无显著差异,近心端经脉线上的升高幅度显著高于经线外;起针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回降,而经脉线上的回降比较显著。说明针刺对外周组织特别是经脉线组织的能量代谢有促进作用,提示针刺可能有通过代谢调整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心包经 代谢 经络现象
下载PDF
经络研究近50年回顾与今后研究方向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维波 郭义 +5 位作者 林玉英 魏瑚 费伦 丁光宏 贾谦 武夷山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5年第5期99-104,共6页
本文在强调经络研究的重大意义同时,回顾了近50年来国内外经络研究的成绩、现状与问题,并就今后5 ̄10年经络研究方向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以求集中科技资源,联合攻关,使这一对中国经济、科技、社会和政治等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 本文在强调经络研究的重大意义同时,回顾了近50年来国内外经络研究的成绩、现状与问题,并就今后5 ̄10年经络研究方向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以求集中科技资源,联合攻关,使这一对中国经济、科技、社会和政治等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意义的重大课题早日取得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研究 回顾 建议 经络研究 科技资源 中国经济 国内外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Guyton流导测定法及对动物经脉流导的测量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维波 庄逢源 +5 位作者 李宏 田宇瑛 王援朝 朱伯君 徐青燕 戴惠婷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1997年第4期199-204,共6页
在Guton1966年创立的流导测定法基础上,我们创立了一种新方法。用压差传感器代替Guyton实验中的弹性腔和压力传感器产生压力差并直接转换成电信号输入计算机,使用两个WIN针头作测量,通过对数转换和线性回归计算出... 在Guton1966年创立的流导测定法基础上,我们创立了一种新方法。用压差传感器代替Guyton实验中的弹性腔和压力传感器产生压力差并直接转换成电信号输入计算机,使用两个WIN针头作测量,通过对数转换和线性回归计算出流导率。在麻醉的大白鼠和小型猪活体的循经低电阻线皮下组织和对照区上进行了测量,分别使用2.5cmH2O和10cmH2O两种压力差。结果表明,大白鼠经脉和非经脉组织的流导率分别为14.5±15.92和9.55±14,01(×10-8,cm4/dyne-sec),小型猪经脉组织和非经脉组织的流导率分别为1,72±2.19和0.78±3.17(×10-5;cm4/dyne-sec),经脉上的流导率比经脉外显著高(P<0.05)。本方法可消除同步干扰,两种压力差下测得的流导率数值与Guyton在非水肿和水肿两种状态下测得的流导率基本相同,说明了间隙组织流导的生物流变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导 经脉 压差传感器
下载PDF
改变皮肤角质层厚度对其伏安特性的影响──对经络循行线低阻抗特性肌理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维波 李志超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9-151,共3页
使用透明胶带逐层剥离皮肤角质层,使其变薄。用自行研制的伏安特性测量仪表对未剥离、5次剥离、10次剥离和20次剥离的皮肤进行测定,结果发现伏安曲线都存在一个电阻突然降低的击穿点及对应的击穿功率阈值(VIB),而随着剥离... 使用透明胶带逐层剥离皮肤角质层,使其变薄。用自行研制的伏安特性测量仪表对未剥离、5次剥离、10次剥离和20次剥离的皮肤进行测定,结果发现伏安曲线都存在一个电阻突然降低的击穿点及对应的击穿功率阈值(VIB),而随着剥离次数的成倍增加,VIB明显下降(P<0.01,n=20)。笔者的分析表明,经络的低阻抗现象可能与VIB和角质层的厚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安特性 角质层 经络 皮肤 低阻抗特性
下载PDF
组织液压波在大白鼠胃经皮下组织传送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维波 景向红 +3 位作者 李翠红 刘雨亭 张立剑 李志超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0-43,共4页
注射0.9%的生理盐水到麻醉的大白鼠胃经的皮下,形成一个水泡,然后给予一个机械压力,由此产生一个组织液压波。测量组织液压在胃经上和胃经外的变化。发现了五种基本的组织液压波型及亚型,这些波型基于组织不同的粘弹性特性。组... 注射0.9%的生理盐水到麻醉的大白鼠胃经的皮下,形成一个水泡,然后给予一个机械压力,由此产生一个组织液压波。测量组织液压在胃经上和胃经外的变化。发现了五种基本的组织液压波型及亚型,这些波型基于组织不同的粘弹性特性。组织液压波在经线上与经线外幅度差异与距离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35X+1.96,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表明经脉线组织可能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液压波 经络 皮下组织 胃经
下载PDF
疾病与穴位二氧化碳释放量失衡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维波 景向红 徐瑞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21-22,共2页
使用高灵敏度二氧化碳测定仪对17例哮喘病人针刺治疗前后太渊穴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失衡度(ICEA)进行了比较,发现针刺治疗可显著降低ICEA。本治疗已证明对该病有显著疗效,故ICEA有可能成为临床疗效的客观指标之一。另对... 使用高灵敏度二氧化碳测定仪对17例哮喘病人针刺治疗前后太渊穴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失衡度(ICEA)进行了比较,发现针刺治疗可显著降低ICEA。本治疗已证明对该病有显著疗效,故ICEA有可能成为临床疗效的客观指标之一。另对36例不同病种相关穴位的ICEA进行了测定,发现其平均值为30.2%±16.6%,显著大于13.6%的正常人ICEA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二氧化碳释放量 失衡度 针刺疗法 哮喘
下载PDF
GC-MS法测定合成革中禁用偶氮染料的不确定度评定
12
作者 刘芬 张维波 +2 位作者 沈佩佩 李亚骅 陈俊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5期9-11,共3页
GB/T 19942-2019规定了皮革和毛皮中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方法,本试验以GC-MS法测定合成革中联苯胺的含量为例,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来源并对各个分量进行评定、合成,最后给出了合成不确定度和有效自由度。
关键词 合成革 禁用偶氮染料 不确定度
下载PDF
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维波 李宏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21-226,共6页
为探讨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TCE)的机理,使用FREWIL高灵敏度二氧化碳测定仪进行了TCE与温度、电阻(四电极法)相关性的研究。发现TCE与温度呈一定的正相关(R=0.19,P<0.01).与电阻呈一定的负相关(R... 为探讨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TCE)的机理,使用FREWIL高灵敏度二氧化碳测定仪进行了TCE与温度、电阻(四电极法)相关性的研究。发现TCE与温度呈一定的正相关(R=0.19,P<0.01).与电阻呈一定的负相关(R=-0.18,P<0.01),说明TCE与相应部位的能量代谢及组织液含量有关。进行剥离角质层的实验,发现降低角质层厚度可使TCE显著增高,说明与皮肤通透性有关。用大面积机械压迫静脉血管,在测试点近心端压迫可使TCE显著增加,屏气也可导致其显著增加,说明静脉回流和肺呼吸可通过影响局部二氧化碳回收而影响TCE。还发现肌肉作功可显著增加TCE,将皮肤由两块肌肉之间移位到肌肉丰厚的地方,TCE显著增加,说明肌肉的代谢活动可影响TCE。根据上述结果,提出二氧化碳释放速率公式为:dy/dt=kv(dx_1/dt-dx_2/dt),k为皮肤的通透性系数,v为组织液含量,dx_1/dt为能量代谢生成二氧化碳速率,dx_2/dt为循环系统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代谢 温度 电阻 角质层 TCE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1与低氧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维波 黄俊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7-379,共3页
1990年.日本学者发现.短暂的、轻微的脑缺血可对1—7d后的再次严重的脑缺血产生部分保护作用,此现象被称为脑缺血耐受(cerebral ischemic tolerance,CIT)现象,而提前给予的短暂性缺血则称为缺血预处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不单... 1990年.日本学者发现.短暂的、轻微的脑缺血可对1—7d后的再次严重的脑缺血产生部分保护作用,此现象被称为脑缺血耐受(cerebral ischemic tolerance,CIT)现象,而提前给予的短暂性缺血则称为缺血预处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不单是缺血预处理,其他多种预处理方式均可诱导脑缺血耐受。低氧预处理(hypoxia preconditioning,HP)作为一种干预措施,已被证实能使脑组织产生缺血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耐受 低氧预处理 低氧诱导因子-1 缺血预处理 部分保护作用 短暂性缺血 预处理方式 干预措施
下载PDF
健康人十二经原穴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失衡度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维波 李宏 《针灸临床杂志》 1997年第2期18-21,共4页
健康人十二经原穴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失衡度的研究100700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张维波李宏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transcuteousCO2emission,TCE,原称为皮肤二氧化碳呼出量,SRC)是由于组织... 健康人十二经原穴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失衡度的研究100700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张维波李宏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transcuteousCO2emission,TCE,原称为皮肤二氧化碳呼出量,SRC)是由于组织中CO2代谢形成较高浓度后由皮肤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经原穴 二氧化碳 释放失衡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的鼻祖——砭石疗法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维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9-300,共2页
目的:挖掘与弘扬砭石疗法。方法:通过文献考证、新器械研制以及临床实践介绍砭石疗法的操作手法和临床适应症。结论:砭术是古代中医五大医术之一,有砭刺和石熨两大手法,新砭石疗法具有痛苦小、安全、作用面积大、作用方式多及简便易学... 目的:挖掘与弘扬砭石疗法。方法:通过文献考证、新器械研制以及临床实践介绍砭石疗法的操作手法和临床适应症。结论:砭术是古代中医五大医术之一,有砭刺和石熨两大手法,新砭石疗法具有痛苦小、安全、作用面积大、作用方式多及简便易学等特点,适应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外治法 砭石疗法 医疗保健
下载PDF
中医现代化与人体的宏观物理表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维波 舒友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8-9,共2页
中医现代化与人体的宏观物理表征张维波(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舒友廉(首钢总医院北京100043)1中医理论的经验基础中医理论成形于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历经两千年的发展,直至百年来西方医学和生物... 中医现代化与人体的宏观物理表征张维波(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舒友廉(首钢总医院北京100043)1中医理论的经验基础中医理论成形于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历经两千年的发展,直至百年来西方医学和生物学的传入,并未发生大的改变,这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中医现代化 人体 宏观物理表征
下载PDF
经分——一个重要的经络概念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维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9-222,共4页
根据马王堆帛书《脉法》中“启脉”和脉动的描述 ,在经脉路线上至少包含了分肉之间和动脉两种结构。在《黄帝内经》中 ,血脉和分肉之间成为两个经常并列提到的解剖学概念。经脉线上的动脉被称为经之动脉 ,有时混同于十二经脉的名称 ,经... 根据马王堆帛书《脉法》中“启脉”和脉动的描述 ,在经脉路线上至少包含了分肉之间和动脉两种结构。在《黄帝内经》中 ,血脉和分肉之间成为两个经常并列提到的解剖学概念。经脉线上的动脉被称为经之动脉 ,有时混同于十二经脉的名称 ,经脉线上的分肉之间被称为经分 ,是现代中医学教材中未受注意的一个经络概念 ,而它正是现代经络研究的重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动脉 中医名词 经分
下载PDF
经络循行线热传递特性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维波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2-24,共3页
用线香对心包经前臂中段加热,使用多导测温仪对心包经经上相对加热点近心端、远心端和近心端挠侧的温度上升进行测量,发现近心端的温度上升显著高于近心端挠侧和远心端,初步表明热量具有循心包经向心传递的性质,认为这可能是存在循... 用线香对心包经前臂中段加热,使用多导测温仪对心包经经上相对加热点近心端、远心端和近心端挠侧的温度上升进行测量,发现近心端的温度上升显著高于近心端挠侧和远心端,初步表明热量具有循心包经向心传递的性质,认为这可能是存在循经向心流动的体液造成强迫对流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热传递 循行线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硬化及其危险因素关系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维波 傅强 +1 位作者 陈成 江晨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10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共103例(T2DM组),非糖尿病患者41例为对照组(NDM组)。测定两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体重指数(BMI)、空...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共103例(T2DM组),非糖尿病患者41例为对照组(NDM组)。测定两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胆固醇(LDL-C),并对T2DM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2DM组患者的IMT、AASI、FPG、HCY及hs-CRP与NMD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bA1c有显著性差异(P<0.05)。2型糖尿病患者ASSI与IMT、糖尿病病程、FPG、HbA1c、SBP、PP、TC、LDL-C、HCY、hs-CRP等呈正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ASSI与IMT、HbA1c、PP、HCY、hs-CRP等有独立的相关关系(偏回归系数r分别为0.413、0.362、0.279、0.301、0.322,均为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ASSI与IMT、HbA1c、PP、HCY、hs-CRP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颈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