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丙型肝炎患者肝外疾病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王晓燕 张缭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9-373,共5页
HCV感染者的预后不仅取决于肝脏病变,还取决于肝外后遗症。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作为当前治疗丙型肝炎的一线用药,使越来越多的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及临床治愈,但其对肝外疾病转归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就DAAs治疗对丙型肝炎患者肝外... HCV感染者的预后不仅取决于肝脏病变,还取决于肝外后遗症。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作为当前治疗丙型肝炎的一线用药,使越来越多的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及临床治愈,但其对肝外疾病转归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就DAAs治疗对丙型肝炎患者肝外疾病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提示丙型肝炎治愈患者仍需进行长期随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直接抗病毒药物 肝外表现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动物急性肝衰竭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树微 何生 +1 位作者 韩冰 张缭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7-1142,共6页
目的: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01-16期间有关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急性肝... 目的: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01-16期间有关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急性肝衰竭的动物实验。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应用SYRCLE工具评估偏倚风险。提取的数据由Revman 5.4.1软件和Stata 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出241篇相关文献,筛选9篇动物实验纳入分析,共219只动物:模型组110只,外泌体组109只。研究结果显示外泌体组动物生存率较模型组显著提高[RR=9.34,95%CI(3.91,22.29),P<0.00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SMD=-5.31,95%CI(-7.43,-3.19),P<0.001]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SMD=-4.47,95%CI(-5.85,-3.10),P<0.001]明显降低,白细胞介素1β[SMD=-11.54,95%CI(-18.12,-4.95),P=0.0006]、白细胞介素6[SMD=-5.75,95%CI(-8.08,-3.41),P<0.001]、肿瘤坏死因子α[SMD=-4.46,95%CI(-6.83,-2.09),P=0.0002]等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有助于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急性肝衰竭动物的肝功能,并提高其生存率。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动物生存时间较短(≤24 h)、外泌体移植剂量较小(<1 mg/kg)及外泌体来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能会影响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疗效。该结论及临床转化仍需大样本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急性肝衰竭 动物 生存率 肝功能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血清标志物的机器学习模型对肝癌诊断的价值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韩冰 遆亚楠 +2 位作者 王蓉 仇丽霞 张缭云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29-234,共6页
目的探讨使用肝癌血清标志物构建的3种机器学习(ML)模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选择最优诊断模型以提高肝癌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273例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 目的探讨使用肝癌血清标志物构建的3种机器学习(ML)模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选择最优诊断模型以提高肝癌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273例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83例,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患者190例,另外纳入25例体检健康者。收集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以构建人工神经网络(ANN)、决策树(DT)、Logistic回归(LR)模型。绘制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ROC)),评估并比较3种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ANN模型的敏感性为86.7%,显著高于LR模型(85.5%)、并联检测模型(80.7%)、DT模型(63.9%)和串联检测模型(39.8%);各诊断模型的AUC^(ROC)分别为:ANN(0.908)、LR(0.903)、DT(0.827)、串联检测(0.678)、并联检测(0.662)。结论机器学习模型能够提高血清标志物对肝癌的诊断价值,ANN模型和LR模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相近,优于DT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人工神经网络 血清标志物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的免疫调控作用在肝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牛斌 徐钧 张缭云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889-892,898,共5页
肝衰竭是肝病领域的危急重症,治疗难度大,治疗手段有限,总体预后差。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mesenchymal stem cells-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MSCs-EVs)在治疗肝衰竭方面具有... 肝衰竭是肝病领域的危急重症,治疗难度大,治疗手段有限,总体预后差。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mesenchymal stem cells-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MSCs-EVs)在治疗肝衰竭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MSCs与MSCs-EVs的概述及免疫特性、肝衰竭与免疫失衡、MSCs与MSCsEVs治疗肝衰竭的免疫机制、应用前景及关键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MSCs/MSCs-EVs在肝衰竭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外囊泡 免疫调控 肝衰竭 治疗
原文传递
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缭云 李德华 +1 位作者 玲荣 王守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7-88,共2页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IL - 2R)与戊型肝炎肝细胞损害和病期的关系。采用双抗夹心法对 18例戊型肝炎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清进行SIL - 2R测定。急性期SIL - 2R与恢复期比较 ,差别有显著性(P <0 0 5 ) ,恢复期与正常...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IL - 2R)与戊型肝炎肝细胞损害和病期的关系。采用双抗夹心法对 18例戊型肝炎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清进行SIL - 2R测定。急性期SIL - 2R与恢复期比较 ,差别有显著性(P <0 0 5 ) ,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 ;相关分析表明 ,急性期SIL - 2R与ALT存在正相关 ,(r =0 85 7,t=6 7788,(P <0 0 5 ) ,而与Bil虽也存在正相关 ,但差别无显著性 (r =0 10 5 7,t=0 42 5 2 ,(P >0 0 5 )。戊型病毒性肝炎时 ,肝功能的损害与免疫参与有关 ,测定血清SIL - 2R可作为对戊型肝炎病情预测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戊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sIL-2R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缭云 赵和平 +1 位作者 赵龙凤 玲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511-513,共3页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的变化。方法 以输血后丙型肝炎为研究对象 ,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 ,分别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对部分患者进行α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的变化。方法 以输血后丙型肝炎为研究对象 ,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 ,分别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对部分患者进行α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并于治疗前后观察此两项指标的变化 ,检测方法分别用双抗夹心ELISA法和流式细胞仪。结果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与血清ALT呈正相关 ;各型肝炎时 ,CD4+ T细胞及CD4+ 与CD8+ T细胞比值均下降 ,CD8+ T细胞升高 ;α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 ,病毒复制指标阴转 ,同时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水平下降 ,细胞免疫功能改善。结论 免疫反应参与丙型肝炎发病 ,各型丙型肝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 ,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的变化 ,对判断丙型肝炎转归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T淋巴细胞亚群 白细胞介素2 干扰素Α 双抗夹心ELISA法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双环醇治疗慢性中度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缭云 赵龙凤 李红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12期937-939,共3页
目的观察双环醇(百赛诺,bicyclol)治疗慢性中度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中度乙型病毒性肝炎6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双环醇,对照组给予复方益肝灵,口服,疗程24周,停药后随访12周。观察临床症状、肝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HBV)... 目的观察双环醇(百赛诺,bicyclol)治疗慢性中度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中度乙型病毒性肝炎6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双环醇,对照组给予复方益肝灵,口服,疗程24周,停药后随访12周。观察临床症状、肝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在降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总胆红素(TBIL)的复常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治疗24周结束时双环醇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3.3%和30.3%)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阳转率(30.3%)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1%、6.1%和6.1%),而停药观察12周时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双环醇能明显改善慢性中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并且显示出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醇 治疗组 中度 慢性 乙型病毒性肝炎 对照组 观察 显著性 丙氨酸转氨酶 ALT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基因多态性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近期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缭云 赵龙凤 +1 位作者 石少媛 金叶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11-413,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阿德福韦酯(adefovir,ADV)抗病毒疗效相关性。方法以服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山西地区家族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阿德福韦酯(adefovir,ADV)抗病毒疗效相关性。方法以服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山西地区家族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PCR-SSOP)结合荧光磁珠流式检测技术,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的检测,分析比较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HLA-DRB1各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阿德福韦酯治疗有效组HLA-DRB1*0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无效组(18.3%vs3.9%,χ2=5.699,P<0.05,OR=5.612);而有效组HLA-DRB1*07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无效组(1.7%vs15.4%,χ2=5.359,P<0.05,OR=10.727),其他各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HLA-DRB1*04可能是阿德福韦酯治疗有效的预测指标,而HLA-DRB1*07可能是阿德福韦酯治疗无效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乙型肝炎 疗效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α-干扰素治疗慢丙肝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sIL-2R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缭云 王守义 玲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2-93,共2页
探讨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变化的作用。用国产α-干扰素治疗18例慢丙肝患者,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检测方法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双... 探讨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变化的作用。用国产α-干扰素治疗18例慢丙肝患者,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检测方法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双抗夹心ELISA法。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随病毒复制指标阴转,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下降,细胞免疫功能改善。免疫反应参与丙型肝炎发病,观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变化,对判断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 T淋巴细胞亚群 SIL-2R Α-干扰素
下载PDF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年龄及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缭云 王润梅 +1 位作者 李变花 赵和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45-146,共2页
对205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及年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单一病毒感染,各年龄组均以HAV、HBV感染比例高;低年龄组以甲肝为主,随年龄增大,HBV感染所占比例也增加,而40岁以上戊肝感染比例增加;混合感染中,以H... 对205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及年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单一病毒感染,各年龄组均以HAV、HBV感染比例高;低年龄组以甲肝为主,随年龄增大,HBV感染所占比例也增加,而40岁以上戊肝感染比例增加;混合感染中,以HAV与其他肝炎病毒共同感染为多见;未知病毒感染也占相当比例。此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年龄 病原学
下载PDF
庚型病毒性肝炎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缭云 赵和平 +1 位作者 郭慧安 郭星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83-83,共1页
庚型病毒性肝炎10例临床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张缭云赵和平郭慧安太原市人民医院郭星星庚型肝炎病毒(HGV)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对它所致的肝炎,人们认识甚少,现将我院收治的10例患者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庚型病毒性肝炎10例临床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张缭云赵和平郭慧安太原市人民医院郭星星庚型肝炎病毒(HGV)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对它所致的肝炎,人们认识甚少,现将我院收治的10例患者情况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例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型肝炎 HGV 临床表现 肝功能
下载PDF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在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张缭云 赵龙凤 郝素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1-433,共3页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的变化。方法 :以输血后丙型肝炎 96例为研究对象 ,分别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对其中 18例患者进行α 干扰素(IFN α)抗病毒...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的变化。方法 :以输血后丙型肝炎 96例为研究对象 ,分别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对其中 18例患者进行α 干扰素(IFN α)抗病毒治疗 ,并于治疗前后观察此两项指标的变化 ,检测方法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双抗夹心ELISA法。结果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sIL 2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与血清ALT呈正相关 ;各型丙型肝炎时 ,CD4 + T细胞及CD4 + CD8+ 均下降 ,CD8+ T细胞升高 ;α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后 ,病毒复制指标阴转 ,同时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水平下降 ,细胞免疫功能改善。结论 :免疫反应参与丙型肝炎发病 ,临床各型丙型肝炎均有免疫功能紊乱 ,观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的变化 ,是判断丙型肝炎转归和预后和干扰素疗效的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丙型病毒性肝炎 应用
下载PDF
氟哌酸与环丙沙星治疗急性菌痢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缭云 殷玉 《山西预防医学》 1996年第2期71-72,共2页
本文对我院1994.2-1995.8住院的67例急性菌痢病人、采用氟哌酸和环丙沙星治疗,结果显示,敏感菌仍可继续应用氟哌酸,耐药菌主用环丙沙星。在细菌学检查方面。送检率和培养阳性率均较低,提示应加强实验室工作。
关键词 细菌性痢疾 氟哌酸 环丙沙星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耐药分析20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薛瑞霞 张缭云 +5 位作者 杨松 王琦 邢卉春 谢雯 郭江 成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60-1263,共4页
目的:检出恩替卡韦(ETV)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耐药.方法:收集ETV治疗失败的患者血清20份,根据应答情况分为非完全病毒学应答组和病毒学突破组.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ETV耐药,NCBI HBV基因型分析软件确定HBV基因型.结果:20... 目的:检出恩替卡韦(ETV)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耐药.方法:收集ETV治疗失败的患者血清20份,根据应答情况分为非完全病毒学应答组和病毒学突破组.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ETV耐药,NCBI HBV基因型分析软件确定HBV基因型.结果:20例患者中,检出ETV耐药11例,其变异类型以rtM204V+rtL180M+rtT184L为主.非完全病毒学应答组6例患者中未检出ETV耐药,病毒学突破组14例患者中检出ETV耐药11例,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22).B基因型6例患者中检出ETV耐药3例,C基因型14例患者中检出ETV耐药8例,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rtM204V+rtL180M+rtT184L变异类型在B和C基因型的ETV耐药患者中较为常见;ETV耐药多见于病毒学突破患者;ETV治疗失败患者的耐药检出率在B和C基因型中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耐药 基因型
下载PDF
α-干扰素和心肝宝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守义 张缭云 朱新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6-127,共2页
为了探讨α -干扰素 +心肝宝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材料和方法 ,对 1994年 2月~ 1998年 6月我院收治和门诊患者 5 4例 ,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2 4例 ,男 18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37 7岁 ;对照组 30例 ,男 2 2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3... 为了探讨α -干扰素 +心肝宝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材料和方法 ,对 1994年 2月~ 1998年 6月我院收治和门诊患者 5 4例 ,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2 4例 ,男 18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37 7岁 ;对照组 30例 ,男 2 2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31 6岁。各组均检测肝功能 +乙肝系列 ,治疗组用较小剂量的α 2b干扰素 10 0万u ,肌注 ,每日一次 ,同时服心肝宝 6粒 ,一日三次 ,均连用 3个月。对照组用华蟾素每次 4ml,肌注 ,每日一次 ,连用 3个月。结果治疗组抗 -HBcIgM转阴占 5 0 % ,HBeAg转阴占 72 2 % (13/ 18) ,pre s2 转阴占 6 0 % (12 / 2 0 ) ,对照组相应指标为6 0 % ,6 0 % ,47 82 % ,经统计学处理仅HBeAgP <0 0 5。结论 :中小剂量α 2b干扰素 +心肝宝HBeAg转阴率优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干扰素 心肝宝 慢性乙型肝炎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有关新冠疫苗的那些事
16
作者 张缭云 《健康向导》 2021年第1期46-47,共2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人类一年来,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新冠疫苗迅速问世.但很多人对其心存顾虑,现就疫苗的有关问题和大家聊聊。新冠疫苗的种类有哪些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统计,至2020年11月中旬,已有156个新冠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人类一年来,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新冠疫苗迅速问世.但很多人对其心存顾虑,现就疫苗的有关问题和大家聊聊。新冠疫苗的种类有哪些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统计,至2020年11月中旬,已有156个新冠病毒疫苗处于临床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疫苗 临床前研究 数据统计 肺炎 疫情
下载PDF
山西地区病毒性肝炎2263例病原学和临床类型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薛瑞霞 张缭云 +3 位作者 高玲 仇丽霞 高慧 赵龙凤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7期586-588,共3页
目的研究山西地区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和临床特征,为制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7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226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2263... 目的研究山西地区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和临床特征,为制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7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226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2263例病毒性肝炎病例中,病原学以乙型肝炎病毒占绝对优势,感染构成比达73.8%,其次是未定型肝炎,为10.3%;临床分型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比例为高,分别为44.1%和32.9%。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以乙型病原比例最高,约35.0%,戊型其次,为30.1%,而甲型相对较少,仅13.4%;慢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的病原也均以乙型为主。病原未定型在急性和重型病毒性肝炎中比例较高,分别为20.8%和31.3%。结论山西地区病毒性肝炎病原学以乙型为主,但病原未定型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临床类型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为主。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甲型肝炎比例显著下降,乙型和戊型比例增高。病原学未定型在急性和重型病毒性肝炎中比例较高,提示我们应提高对病毒性肝炎病原的检测手段,并加强对新型肝炎病毒的关注。另外,需要加强对戊型肝炎的监测,警惕其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 病原学 临床类型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157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窦永青 郭荣荣 +2 位作者 张缭云 郝彦琴 卫飞燕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768-772,共5页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并对诱发DILI的药物情况进行总结,为DILI的诊断、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1~2017-12收治的157例DILI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并对诱发DILI的药物情况进行总结,为DILI的诊断、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1~2017-12收治的157例DILI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肝损伤诱发药物种类和名称、临床表现、肝功能、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DILI诊断病例数逐年增加,其中男性50例(31.8%),女性107例(68.2%),患者年龄11-79岁,平均(45.1±14.4)岁。本组病例中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中,中药44例(28.0%),联合用药36例(22.9%),抗菌药物16例(10.2%),内分泌及代谢类用药15例(9.6%)。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100例(63.7%),胆汁淤积型52例(33.1%),混合型5例(3.2%)。预后:治愈61例(38.9%),好转85例(54.1%),无效8例(5.1%)及死亡2例。结论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繁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分型多数为肝细胞损伤型,经及时治疗后大多预后较好,但仍有少数可发展至肝功能衰竭。因此临床医生在使用药物治疗疾病时务必提高安全用药意识,注意药品不良反应尤其是药物性肝损伤,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征 回顾性分析 预后
下载PDF
隐源性肝硬化的临床流行病学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韩瑞 张缭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50-1653,共4页
隐源性肝硬化,又称不明原因肝硬化,是指部分患者难以用目前已知的病因解释的肝硬化,临床上约占所有肝硬化的5%~10%。本文就隐源性肝硬化的病因、临床特点、结局等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其病理学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扩展临床诊治思... 隐源性肝硬化,又称不明原因肝硬化,是指部分患者难以用目前已知的病因解释的肝硬化,临床上约占所有肝硬化的5%~10%。本文就隐源性肝硬化的病因、临床特点、结局等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其病理学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扩展临床诊治思维、帮助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源性肝硬化 流行病学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HD-91-Ⅱ型肝病治疗仪治疗肝硬化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守义 赵龙凤 +3 位作者 杨育灵 王勤英 张缭云 贾因棠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190-191,共2页
自1996年5月~1997年2月,我们用HD-91-Ⅱ型肝病治疗仪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病人30例,并与单用西药对照组比较,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各型肝硬化病人60例,其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北京传染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关键词 肝硬变 肝病治疗仪 HD-91-Ⅱ型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