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听力青年人言语诱发ABR与扩展高频测听的性别与年龄差异
1
作者 毛杭泽 赵乌兰 +2 位作者 蔡国庆 张美辨 邱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3-428,共6页
目的探讨正常听力青年人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以及扩展高频测听的性别、年龄差异,旨在提供不同性别、年龄正常听力人群的参考数据。方法招募171例(171耳)18~42周岁纯音听阈正常、... 目的探讨正常听力青年人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以及扩展高频测听的性别、年龄差异,旨在提供不同性别、年龄正常听力人群的参考数据。方法招募171例(171耳)18~42周岁纯音听阈正常、无噪声暴露史的正常听力青年人,其中,女82耳,男89耳;18~30岁(大于18岁小于等于30岁)组96耳(男46耳,女50耳),30~42岁(大于30小于等于42岁)组54耳(男、女各27耳),分别进行常频及扩展高频测听、s-ABR测试,比较s-ABR各波潜伏期和幅值以及各频率阈值的差异,分析s-ABR各波潜伏期、幅值以及V/A复合体与常频及扩展高频纯音测听的相关性。结果性别比较:①女性s-ABR的波V、C和F潜伏期显著短于男性(P<0.05),V/A幅值显著高于男性(P<0.05);②除4 kHz外,其余各频率平均听阈无明显性别差异(P>0.05)。年龄比较:①18~30岁组波O幅值显著高于30~42岁组(P<0.05),V/A斜率显著大于30~42岁组;②除0.25 kHz外,其余各频率平均听阈值18~30岁组显著低于30~42岁组(P<0.05)。相关性分析:波O幅值与PTA_(0.5~4)、PTA_(3~8)和PTA EHF呈正相关(P<0.05);波A潜伏期、V/A波间期与PTA_(3~8)呈正相关(P<0.05);V/A斜率与PTA_(3~8)、PTA EHF呈负相关(P<0.05)。结论性别和年龄因素对脑干和外周听觉系统对言语声刺激的反应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高频听力对言语声精细结构判别上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 扩展高频测听 年龄 性别
下载PDF
微波的致突变、致癌、致畸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美辨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66-268,共3页
微波已成为一种环境污染物 ,人们对其可能带来的健康危害极为关心。近几年 ,在微波的致突变、致畸、致癌作用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本文就此
关键词 微波 致突变作用 致畸作用 致癌作用
下载PDF
峰度在评估复杂噪声所引起听力损失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邱伟 张美辨 +6 位作者 徐维超 于宁 孙伟 何玉红 赵一鸣 杨秋玲 熊文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1-707,共7页
大量的动物实验和职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目前的国际噪声暴露标准低估了复杂噪声对听力的危害程度,虽然能量是必要的评估参量但并不充分,复杂噪声本身的特性也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介绍峰度作为噪声能量的辅助参量,在评估... 大量的动物实验和职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目前的国际噪声暴露标准低估了复杂噪声对听力的危害程度,虽然能量是必要的评估参量但并不充分,复杂噪声本身的特性也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介绍峰度作为噪声能量的辅助参量,在评估复杂噪声所致听力损失的有效性,进而阐述如何从动物实验的结果推广到实际应用的思路,并用实例加以验证,对峰度参量研究的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噪声 峰度 噪声所致听力损失
下载PDF
1996~2005年浙江省新发职业病及日常监测状况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邹华 张美辨 +3 位作者 陈苘 宣志强 赵海英 袁伟明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4,共2页
随着《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和职业卫生监督与检测职能的分开,使职业卫生管理与服务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解我省近年来新发职业病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现状及规律,为制定本省职业病防制措施,预防、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供科学... 随着《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和职业卫生监督与检测职能的分开,使职业卫生管理与服务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解我省近年来新发职业病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现状及规律,为制定本省职业病防制措施,预防、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1996-2005年浙江省职业病报告资料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病 监测
下载PDF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在某微电子企业建设项目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杨玉 张美辨 +3 位作者 赵海英 袁伟明 谢红卫 栾亦清 《职业与健康》 CAS 2003年第12期100-102,共3页
目的 探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在微电子行业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识别和分析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 ,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并提出职业卫生防护对策和建议。结果 该建设项目存在不同种类职业病危... 目的 探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在微电子行业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识别和分析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 ,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并提出职业卫生防护对策和建议。结果 该建设项目存在不同种类职业病危害因素 ,类比调查结果显示 ,除少数岗位的噪声超过国家标准外 ,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均未超过国家标准 ,有毒作业分级结果显示 ,该建设项目生产线为安全作业。结论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模式科学可行 ,但须进一步修订。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病危害预防评价技术 微电子企业 建设项目
下载PDF
2007年浙江省农药中毒情况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陈苘 邢鸣鸾 +3 位作者 方兴林 全长健 刘鸿 张美辨 《浙江预防医学》 2009年第12期41-42,46,共3页
关键词 农药中毒 浙江省 中毒情况 土地资源 急性中毒 人体健康 农作物 病虫害
下载PDF
高温作业对人体行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赵海英 张美辨 +1 位作者 邹华 宣志强 《浙江预防医学》 2007年第10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人体行为功能 高温作业 职业性危害因素 作业人员 心血管系统 高温环境 作业场所 通风设计
下载PDF
刺激声时程对有无噪声暴露史听力正常青年人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婷婷 赵乌兰 +2 位作者 张美辨 沈晓丽 邱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时程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s-ABR)在有无噪声暴露史听力正常青年人中应用的差异,探讨其用于隐性听力损失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40周岁听阈正常、有噪声暴露史的男... 目的分析不同时程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s-ABR)在有无噪声暴露史听力正常青年人中应用的差异,探讨其用于隐性听力损失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40周岁听阈正常、有噪声暴露史的男性工人15例(接噪组,平均年龄31.53±6.56岁)以及听阈正常、无噪声暴露史的男青年25例(对照组,年龄23.20±4.60岁)进行40 ms/da/音和170 ms/da/音的s-ABR测试,比较两组两种时程刺激声s-ABR潜伏期、波间期和幅值。结果接噪组170 ms/da/音s-ABR的O波潜伏期明显较对照组延长(P<0.05),其余V、A、D、E、F波潜伏期及各波振幅、波间期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40 ms/da/音s-ABR各波潜伏期、波间期及振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70 ms/da/音s-ABR各波潜伏期明显较40 ms/da/音s-ABR延长,各波波间期明显较40 ms/da/音s-ABR增宽(均P<0.05);接噪组170 ms/da/音s-ABR V、A、F、O波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而两种时程刺激声s-ABR各波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程言语声诱发s-ABR测试可以用于不同的听觉处理机制分析;40 ms时程/da/音的s-ABR各波潜伏期可能对于隐性听力损失的诊断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 隐性听力损失 刺激声时程
下载PDF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卫生人力资源调查 被引量:4
9
作者 宣志强 张美辨 +2 位作者 邹华 赵海英 袁伟明 《浙江预防医学》 2007年第4期73-73,77,共2页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职业卫生 人力资源调查 浙江省 卫生人力资源 疾控机构 人才队伍建设 科学依据
下载PDF
彗星试验对4种化学物质诱导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东平 张美辨 何继亮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验证彗星试验可否用于检测不同类型化学诱变剂诱发的DNA损伤。方法人淋巴细胞经4-硝基喹啉氧化物(4-NQO,拟紫外线诱变剂)、甲基甲烷磺酸酯(MMS,烷化剂)、博来霉素(BLM,拟X射线诱变剂)和丝裂霉素C(MMC,DNA交联损伤剂)染毒3h,再培养0h... 目的验证彗星试验可否用于检测不同类型化学诱变剂诱发的DNA损伤。方法人淋巴细胞经4-硝基喹啉氧化物(4-NQO,拟紫外线诱变剂)、甲基甲烷磺酸酯(MMS,烷化剂)、博来霉素(BLM,拟X射线诱变剂)和丝裂霉素C(MMC,DNA交联损伤剂)染毒3h,再培养0h或21h,然后用彗星试验检测这4种化合物所诱发的DNA单链断裂(SSB)。结果彗星试验能立即检出4-NQO、MMS和BLM诱发的SSB,并具有剂量-效应关系(P<0.01),在21hDNA损伤程度减轻(与0h比较,P<0.01)。MMC诱发的DNA损伤在染毒后21h才被检出,并有剂量-效应关系(P<0.01)。结论虽然这4种化学诱变剂的作用机制不同,但彗星试验仍能检测出他们诱发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淋巴细胞 DNA损伤 彗星试验 DNA损伤 4-硝基喹啉氧化物 甲基甲烷磺酸酯 博来霉素 丝裂霉素C 诱变剂
下载PDF
一起急性二氧化碳中毒死亡的调查
11
作者 宣志强 张美辨 +1 位作者 赵海英 盛琴琴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5年第4期278-279,共2页
关键词 二氧化碳 中毒死亡 事故
下载PDF
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对隐性听力损失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武洒洒 赵乌兰 +2 位作者 王枫 张美辨 邱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对早期发现隐性听力损失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纯音听阈正常、无噪声暴露史的正常青年人27例(正常组,年龄21.04±1.04岁,男15例,女12例)和纯音听... 目的探讨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对早期发现隐性听力损失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纯音听阈正常、无噪声暴露史的正常青年人27例(正常组,年龄21.04±1.04岁,男15例,女12例)和纯音听阈正常、有噪声暴露史的工人15例(工人组,均为男性,年龄27.09±3.05岁),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和耳声发射测试,通过标准为各频率纯音听阈≤20 dB HL、鼓室导抗图为A型、耳声发射正常,对通过者行s-ABR测试,分析两组间s-ABR各波潜伏期和幅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受试者三项测试均通过,正常组女性s-ABR的波V和波A潜伏期均小于正常男性,波A的幅值明显高于正常男性(P<0.05);工人组s-ABR波A、D、O的潜伏期较正常组男性明显延长(P<0.05),两组间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噪声暴露史但纯音听阈正常者,s-ABR能灵敏及时地发现其听力损失,s-ABR对临床诊断隐性听力损失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BR 噪声暴露 隐性听力损失
下载PDF
噪声致隐性听力损失听力学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武凯丽 赵乌兰 +3 位作者 周静 蒋浩贤 张美辨 邱伟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9年第3期207-212,共6页
目的探究噪声导致的隐性听力损失在听力学检查中的特点,以及隐性听力损失有价值的诊断与检查手段。方法选取18~37岁的成年男性52名,有噪声接触史归入实验组,26名(26耳);无噪声接触史归入对照组,26名(26耳)。对其较好耳进行噪声下言语测... 目的探究噪声导致的隐性听力损失在听力学检查中的特点,以及隐性听力损失有价值的诊断与检查手段。方法选取18~37岁的成年男性52名,有噪声接触史归入实验组,26名(26耳);无噪声接触史归入对照组,26名(26耳)。对其较好耳进行噪声下言语测听(speech-in-noise)、耳声发射(otoacousticemission,OAE)及耳蜗电图(electrocochleogram,EcochG)测试,比较分析各检查结果。结果扩展高频听阈测试(extended high-frequency audiometry)中,在8kHz以上频率实验组的听阈均大于对照组,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噪声下言语测听结果显示,实验组信噪比损失大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06);耳声发射测试中,在6kHz及以上频率实验组信噪比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耳蜗电图测试中,实验组SP与AP幅值比在96、90、80、70dBnHL短声诱发的波形中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6dBnHL的短声刺激下,实验组SP与AP的面积比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纯音测听与DPOAE测试结果在高频(6、8、9、10kHz)具有相关性(6kHz:P<0.0001,r=-0.478;8kHz:P<0.0001,r=-0.491;9kHz:P<0.0001,r=-0.520;10kHz:P=0.002,r=-0.437);噪声下言语测听结果与DPOAE测试结果具有相关性(P=0.031,r=-0.299);耳蜗电图中96dBnHL强度下记录到的SP与AP幅值比与DPOAE中6kHz及以上频率的平均信噪比具有相关性(P=0.014,r=-0.339),且与扩展高频测听各频率平均听阈具有相关性(P=0.016,r=0.333)。结论纯音测听常规频率听阈正常,扩展高频听阈升高,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下降与纯音听阈不成比例,DPOAE正常引出但信噪比下降,耳蜗电图中SP与AP的幅值比和面积比升高,是隐性听力损失的主要特征,各听力学检查均对隐性听力损失的诊断具有价值,且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在早期诊断过程中可相互验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隐性听力损失 耳声发射 耳蜗电图
下载PDF
职业噪声暴露人群听力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曦 赵乌兰 +2 位作者 徐飞 张美辨 邱伟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02-106,115,共6页
目的探究职业噪声暴露人群的听力学特征,为早期噪声致隐性听力损失提供诊断意义。方法选取37例有噪声暴露史的健听青年(接噪组,年龄28.70±0.76岁)和37例无噪声暴露史的健听男青年(对照组,年龄26.50±0.95岁)的优势耳进行扩展高... 目的探究职业噪声暴露人群的听力学特征,为早期噪声致隐性听力损失提供诊断意义。方法选取37例有噪声暴露史的健听青年(接噪组,年龄28.70±0.76岁)和37例无噪声暴露史的健听男青年(对照组,年龄26.50±0.95岁)的优势耳进行扩展高频(extended high-frequency,EHF)、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噪声下言语测听(speech in noise,SIN)、听性脑干反应(ABR)、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s-ABR),比较对照组和接噪组各项测试结果的差异,并分析测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在EHF测听中,随频率增高,接噪组较对照组检出率降低;接噪组在12.5、14、16、18、20 kHz频率处的平均听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在DPOAE中,接噪组的信噪比较对照组降低;在4~10 kHz频率上有显著差异(P<0.05)。(3)在SIN测听中,接噪组的信噪比损失较对照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clickABR中,接噪组的波Ⅰ幅值较对照组低,波Ⅰ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Ⅰ-Ⅴ的平均峰间间隔较对照组缩短,Ⅴ/Ⅰ波幅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5)在s-ABR测试中,接噪组波A、C、D、O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6)扩展高频阈值分别与DPOAE、s-ABR的C、O波潜伏期具有相关性;DPOAE与SIN信噪比损失存在相关性;ABR与s-ABR对辅音/d/的刺激反应存在相关性。结论EHF、DPOAE、SIN、click-ABR和s-ABR等5种测试对于早期诊断噪声致隐性听力损失可能存在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听力损失 噪声暴露 信噪比损失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听性脑干反应
下载PDF
不同听力检测方法对早期发现噪声性隐性听力损失的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雪颢 赵乌兰 +2 位作者 王枫 张美辨 邱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扩展高频纯音测听、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及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测试对早期发现噪声性隐性听力损失的意义。方法选取20例常频纯音听阈正常、有噪声接触史的工人(接噪组,年龄20~41岁)与20例无噪声接触史、常频听阈正常的青年人... 目的探讨扩展高频纯音测听、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及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测试对早期发现噪声性隐性听力损失的意义。方法选取20例常频纯音听阈正常、有噪声接触史的工人(接噪组,年龄20~41岁)与20例无噪声接触史、常频听阈正常的青年人(对照组,年龄19~35岁),分别行扩展高频纯音测听、扩展高频DPOAE及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测试(汉化版噪声下BKB语句测试),记录并比较两组各项测试结果。结果接噪组扩展高频纯音听阈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在16 k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8、20 kHz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接噪组8~20 kHz扩展高频纯音听阈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在9、18 k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4 kHz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接噪组扩展高频DPOAE的信噪比及幅值均较对照组降低,在10 k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9 kHz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测试显示接噪组信噪比损失平均值为4.6±2.19 dB,高于对照组(3.00±2.08 dB)(P<0.01)。结论接噪组相较对照组,扩展高频纯音听阈值升高或引不出,扩展高频DPOAE信噪比及幅值降低,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显著下降,以上三种检测方法对早期发现噪声性隐性听力损失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隐性听力损失 扩展高频纯音测听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信噪比损失
下载PDF
常频听阈正常的噪声暴露者耳蜗电图表现 被引量:3
16
作者 龚嘉敏 赵乌兰 +2 位作者 吴雅兰 张美辨 邱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耳蜗电图对噪声导致的隐性听力损失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6例18~40岁的常频听阈正常受试者,其中18例有噪声暴露史的工人作为噪声暴露组,18例无噪声暴露史的正常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行纯音听阈测试(常频+高频)、噪声下言... 目的探讨耳蜗电图对噪声导致的隐性听力损失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6例18~40岁的常频听阈正常受试者,其中18例有噪声暴露史的工人作为噪声暴露组,18例无噪声暴露史的正常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行纯音听阈测试(常频+高频)、噪声下言语测试以及耳蜗电图测试,比较各组检查结果。结果噪声暴露组和对照组18、20 kHz听阈检出率分别为55.6%、33.3%和88.9%、88.3%,噪声暴露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2.5 kHz平均听阈分别为11.94±15.16、16.39±20.87 dB HL和3.89±15.20、6.94±20.87 dB HL,噪声暴露组高于对照组(P<0.05);言语测试结果示噪声暴露组和对照组信噪比损失平均值分别为4.62±2.52 dB和1.44±2.90 dB,噪声暴露组高于对照组(P<0.01)。耳蜗电图测试结果示,噪声暴露组SP/AP振幅比在96和90 dB nHL刺激强度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AP面积比在96 dB nHL刺激强度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刺激下(96 dB nHL)耳蜗电图SP/AP振幅比和面积比对噪声导致的隐性听力损失检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暴露 隐性听力损失 耳蜗电图
下载PDF
乙肝病史、肿瘤家族史和心理因素对肝癌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益民 陈坤 +3 位作者 方顺源 张美辨 金达丰 汪志强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2-93,共2页
为探讨居民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的联合作用,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各因素的比值比以及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归因交互百分比。结果显示乙肝病史、肿瘤家族史和易生气、有抑郁感、消极处世态度等因素可能是肝癌的危险因素... 为探讨居民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的联合作用,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各因素的比值比以及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归因交互百分比。结果显示乙肝病史、肿瘤家族史和易生气、有抑郁感、消极处世态度等因素可能是肝癌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及95%CI)分别为18.26(4.40~75.77)、2.75(1.22~6.12)、1.67(0.92~3.06)、1.70(1.08~2.17)和2.00(1.20~3.23)。乙肝病史和肿瘤家族史、不良心理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指数分别为1.65、1.16,归因交互百分比为38.4%和13.3%。提示乙肝病史与肿瘤家族史、不良心理因素之间存在正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危险因素 交互作用 乙肝病史 肿瘤家族史
下载PDF
杭州市肝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方顺源 朱益民 +4 位作者 陈坤 金达丰 张美辨 汪志强 朱晓霞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0年第5期212-213,共2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 PHC)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杭州市 10 0例 PHC进行 1∶ 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通过条件 L ogistic回归多因素和单因素分析筛选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结果显示乙型肝炎史与 PHC发生最为密切( OR=18.2 6、95 % CI为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 PHC)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杭州市 10 0例 PHC进行 1∶ 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通过条件 L ogistic回归多因素和单因素分析筛选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结果显示乙型肝炎史与 PHC发生最为密切( OR=18.2 6、95 % CI为 4.40~ 75 .77)。另外 ,肿瘤家族史 ( OR=2 .75 )、心理因素 ( OR=2 .5 1)、胆囊炎 ( OR=5 .0 0 )为 PHC危险因素。结论 :PHC与乙型肝炎史、肿瘤家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市 原发性肝癌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关注镉污染 防止镉中毒
19
作者 王艳 张美辨 《健康博览》 2012年第3期9-10,共2页
1月15日,位于珠江上游的广西宜州市龙江河段检测出重金属镉含量超标,龙江沿岸及下游居民饮水安全遭到严重威胁。龙江河的镉浓度超标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镉是什么?镉污染从哪里来?镉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出现镉中毒怎么办... 1月15日,位于珠江上游的广西宜州市龙江河段检测出重金属镉含量超标,龙江沿岸及下游居民饮水安全遭到严重威胁。龙江河的镉浓度超标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镉是什么?镉污染从哪里来?镉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出现镉中毒怎么办?本刊记者采访了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有关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污染 镉中毒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饮水安全 中毒控制 职业卫生 记者采访 镉含量
下载PDF
电焊作业致神经系统损害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
20
作者 李悦 张美辨 +1 位作者 倪春辉 王焕强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3,共9页
目的分析总结电焊作业致神经系统损害领域研究趋势和热点,为后续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于2022年12月,以美国科学引文索引(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为检索数据库,对电焊作业与神经系统损害相关中英文检索... 目的分析总结电焊作业致神经系统损害领域研究趋势和热点,为后续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于2022年12月,以美国科学引文索引(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为检索数据库,对电焊作业与神经系统损害相关中英文检索词进行文献检索。用文献计量分析软件VOSviewer 1.6.18和CiteSpace 6.1.6软件对文献的发表年份、发表数量、国家、研究机构及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09篇文献(中文112篇,英文197篇)。国内和国际分别于1976年和1994年发表第一篇文献,并分别于2006年和2018年达到发文量高峰后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国内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包括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和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和武汉科技大学。309篇文献分别来自52种中文期刊和86种英文期刊;关键词共现分析表明,国内研究主要围绕电焊作业、电焊工、神经行为功能和锰等主题开展,而电焊烟尘中锰致神经系统损害是国际上关注较多的领域;长期暴露(long term exposure)、风险(risk)和表现(performance)等是该领域的重点爆发词。结论电焊作业致神经系统损害领域研究热点有明显时间演变趋势,逐渐从临床表现过渡到其毒作用机制及早期生物标志物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焊 神经系统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