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致敏途径诱导的过敏性气道炎症小鼠模型的免疫应答比较
1
作者 汤敏丹 李旭 +5 位作者 张考苑 杨婷 卓凡 唐思怡 窦侠 陈小帆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9,共9页
目的比较两种致敏途径诱导的过敏性气道炎症小鼠模型的免疫炎症差异,为使用过敏性气道炎症小鼠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卵清蛋白经腹腔致敏和经皮肤致敏诱导的过敏性气道炎症小鼠模型,通过ELISA分析小鼠血清中的总IgE和OVA特异性Ig... 目的比较两种致敏途径诱导的过敏性气道炎症小鼠模型的免疫炎症差异,为使用过敏性气道炎症小鼠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卵清蛋白经腹腔致敏和经皮肤致敏诱导的过敏性气道炎症小鼠模型,通过ELISA分析小鼠血清中的总IgE和OVA特异性IgE。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行瑞士-吉姆萨染色以评估嗜酸性气道炎症。对肺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和高碘酸希夫染色以评估其组织病理学变化,肺免疫细胞进行mRNA测序和数据分析。结果经腹腔致敏和经皮致敏诱导的过敏性气道炎症小鼠模型均表现出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支气管上皮杯状细胞增生、Th2型细胞因子表达上调的炎症反应。但腹腔致敏模型系统免疫更强,经皮致敏模型局部免疫更强。哮喘相关通路如JAK-STAT信号通路在两个模型中均上调而Hippo通路仅在经皮致敏模型中下调。经皮致敏模型与金属蛋白酶、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关系更密切。结论过敏原经腹腔和经皮肤致敏途径不同,诱导产生的过敏性气道炎症小鼠模型的免疫学表型和分子机制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气道炎症 小鼠模型 致敏途径 转录组 免疫表型
下载PDF
银合欢种子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守军 杨永利 +3 位作者 刘嘉庆 苏锐敏 张培杰 张考苑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68-71,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粗脂肪、粗蛋白、淀粉、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主要营养成分,对银合欢种子的营养价值进行了探讨.方法:分别采用索氏提取法、凯氏定氮法、弱酸碱法、蒽酮比色法、直接滴定法、重量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等... 目的:通过测定粗脂肪、粗蛋白、淀粉、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主要营养成分,对银合欢种子的营养价值进行了探讨.方法:分别采用索氏提取法、凯氏定氮法、弱酸碱法、蒽酮比色法、直接滴定法、重量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等测定种子中的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淀粉、还原糖、水分及灰分、金属元素、重金属及氨基酸等含量.结果:银合欢种子的物理组成中,种皮占32.06%,内胚乳占21.40%,子叶占38.80%;种子千粒重为46.51 g.银合欢种子中粗蛋白含量为24.17%,淀粉含量24.20%,粗纤维含量14.23%,粗脂肪含量为4.27%;种子中含有15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为35.57%,其中缬氨酸含量最高,达13.52%;银合欢种子含有丰富的微量金属元素,其中钙元素含量较高,为31.95 mg/100 g;种子中砷、铅、镉和汞4种重金属的含量均未超出国标食品添加剂的标准.结论:银合欢种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合欢 种子 营养成分 分析
下载PDF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皮损中丝聚蛋白和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7
3
作者 黄海艳 李子卓 +4 位作者 刘小明 杨婷 张考苑 张杰 窦侠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6期541-544,共4页
目的检测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band ultraviolet B,NB-UVB)照射对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小鼠皮损中丝聚蛋白(filaggrin,FLG)和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AD的可能机制... 目的检测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band ultraviolet B,NB-UVB)照射对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小鼠皮损中丝聚蛋白(filaggrin,FLG)和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AD的可能机制。方法16只C57BL/6J小鼠分为照光组和非照光组,每组8只,于实验第1~9天,每日将钙泊三醇(2 nmol/L)局部外用于2组小鼠背部制备AD小鼠模型,模型制备同时照光组采用NB-UVB照射,隔日1次。观察2组小鼠皮损临床表现及第2、4、6、8天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和病理学表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D小鼠皮损中FLG、TSLP mRNA相对表达量及AD小鼠皮损引流淋巴结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13、协同刺激分子配体(OX40-ligand,OX40L)、TSLP受体(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 receptor,TSLPR)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照光组小鼠第2、4、6、8天皮损严重程度评分[(0.670±0.516)、(1.330±0.516)、(1.670±0.516)、(2.170±0.408)分]均低于非照光组[(1.500±0.548)、(2.160±0.408)、(2.500±0.548)、(2.830±0.408)分](P<0.05),且皮损组织海绵水肿、淋巴细胞浸润等炎症表现较非照光组轻。照光组皮损组织TSLP mRNA相对表达量(0.417±0.040)低于非照光组(1.000±0.092)(P<0.05),FLG mRNA相对表达量(1.860±1.187)高于非照光组(1.000±0.523)(P<0.05);照光组皮损引流淋巴结中IL-13 mRNA(0.528±0.160)、OX40L mRNA(0.634±0.178)及TSLPR mRNA(0.669±0.075)相对表达量均低于非照光组(1.000±0.404、1.000±0.312、1.000±0.241)(P<0.05),IL-4 mRNA相对表达量(0.909±0.180)与非照光组(1.000±0.2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UVB照射可能通过上调AD小鼠皮损中屏障蛋白FLG表达,下调TSLP表达,并降低IL-13、OX40L及TSLPR等相关炎性因子表达,从而发挥治疗A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角质形成细胞 窄谱中波紫外线 丝聚蛋白 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 小鼠
原文传递
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在MC903诱导的小鼠特应性皮炎样反应中的作用
4
作者 杨婷 张考苑 +3 位作者 李子卓 李旭 于波 窦侠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5-341,共7页
目的探讨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在特应性皮炎(AD)中的作用。方法以C57BL/6J和Rag1-/-小鼠为研究对象。C57BL/6J小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小鼠两侧耳部连续14 d每日涂抹卡泊三醇(MC903)以制备AD样小鼠模型,对照组仅涂抹无水乙醇,... 目的探讨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在特应性皮炎(AD)中的作用。方法以C57BL/6J和Rag1-/-小鼠为研究对象。C57BL/6J小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小鼠两侧耳部连续14 d每日涂抹卡泊三醇(MC903)以制备AD样小鼠模型,对照组仅涂抹无水乙醇,第15天时收集小鼠外周血血清,处死小鼠后,取耳部皮肤行组织病理检查,摘取脾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皮肤和脾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皮肤中ILC2比例。Rag1-/-小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处理及评估同C57BL/6J小鼠,实验组小鼠在涂抹MC903前2 d开始腹腔注射单克隆抗体CD90.2拮抗ILC2功能,隔2 d 1次,共计7次,每次300μg/150μl,其他处理同模型组,第15天时收集小鼠外周血血清,处死小鼠后,取耳部皮肤行组织病理检查,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皮肤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皮肤中ILC2比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比较。结果模型组C57BL/6J小鼠耳部皮肤可见明显的红肿、干燥、结痂,HE染色可见表皮厚度增加,真皮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血清IgE水平[(6751.016±282.324)μg/L]高于对照组[(6387.038±267.853)μg/L,P=0.007),且皮肤白细胞介素(IL)-4、IL-13和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值分别为0.005、0.012,<0.001),而IL-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0),脾脏IL-4、IL-5和IL-13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01),而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8);模型组ILC2比例(5.604±2.105)%较对照组(1.750±1.104)%明显增高(P=0.003)。在Rag1-/-小鼠中,模型组耳部皮肤也可见明显红肿、干燥、结痂,HE染色可见表皮厚度增加,真皮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模型组皮肤IL-4、IL-5、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和IL-33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值分别为0.010、0.043、0.034、0.007),而IL-13和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74,0.697);模型组ILC2比例(5.165±2.436)%高于对照组[(0.835±0.578)%,P=0.014];抗体拮抗Rag1-/-小鼠ILC2后,实验组小鼠皮损较模型组明显减轻,HE染色可见表皮增厚减轻,真皮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减少,而细胞因子表达分析显示,实验组IL-4、IL-5、IL-13、TSLP、IL-33水平与模型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LC2参与了MC903诱导的AD样小鼠炎症反应,且该反应不依赖于适应性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TH2细胞 免疫 先天 白细胞介素类 干扰素Γ 卡泊三醇 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 2型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恶唑酮诱导的小鼠急性至慢性皮炎T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旭 张考苑 +2 位作者 汤敏丹 于波 窦侠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6-282,共7页
目的比较恶唑酮诱发的急性至慢性皮炎小鼠皮损处T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方法建立恶唑酮(oxazolone,OX)诱导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皮炎小鼠模型。通过小鼠耳部皮损及组织学改变、T细胞极化相关转录因子及效应细胞因子表达、角质细胞来源的... 目的比较恶唑酮诱发的急性至慢性皮炎小鼠皮损处T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方法建立恶唑酮(oxazolone,OX)诱导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皮炎小鼠模型。通过小鼠耳部皮损及组织学改变、T细胞极化相关转录因子及效应细胞因子表达、角质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表达和血清IgE水平等比较半抗原诱导的急性至慢性皮炎小鼠模型皮损处T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结果随着OX激发次数的增加,小鼠皮肤厚度呈逐渐增加然后缓慢下降并趋于稳定的趋势。急性至慢性皮炎小鼠外周血清IgE水平均显著升高,在亚急性期达最高水平。OX诱导的急性皮炎,皮损处Th1效应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表达显著升高;OX诱导的亚急性皮炎,皮损处Th2效应细胞因子IL-4和IL-13表达开始显著升高,并出现IL-22的升高;OX诱导的慢性皮炎,皮损处Th17效应细胞因子显著升高。角质形成细胞来源的IL-25和IL-33在急性皮炎中表达最高,之后逐渐下降,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表达水平在炎症各阶段无变化;IL-36α在亚急性皮损中升高并持续升高至慢性期;IL-1β和IL-6在亚急性和慢性皮损中显著升高。结论增加恶唑酮激发次数可逐渐诱导小鼠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皮炎改变,在此过程中皮损内T细胞表型也表现为从Th1向Th2优势转化,再向Th1、Th2和Th17混合表型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特应性皮炎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半抗原 免疫表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