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青藏高原地区生态脆弱性及其控制因子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岳笑 张良侠 +2 位作者 周德成 岳节 刘璐璐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8,共9页
基于IPCC有关生态脆弱性的定义,采用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作为评估指标,结合地理探测器对2000—2020年青藏高原地区生态脆弱性的空间格局及控制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整体生态脆弱性较高,75%的地... 基于IPCC有关生态脆弱性的定义,采用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作为评估指标,结合地理探测器对2000—2020年青藏高原地区生态脆弱性的空间格局及控制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整体生态脆弱性较高,75%的地区处于中度及以上脆弱性水平,其中中南部脆弱性相对较高;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脆弱性差异较大,未利用地的生态脆弱性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青藏高原地区生态脆弱性主要由气候、植被、地形和土壤因子的交互作用所控制,其中植被指数与水蚀模数的交互作用影响最大,而单一因子的解释力相对较弱。本文强调了基于IPCC脆弱性定义的单一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估生态脆弱性的有效性,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脆弱性评估和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净初级生产力 青藏高原 地理探测器
原文传递
青藏铁路格-拉段沿线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动态及其驱动机制
2
作者 沙清泉 黄麟 +3 位作者 樊江文 张良侠 朱彤 沈梦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726-8736,共11页
科学评估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选取景观生态风险指数作为道路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指标,基于土地利用、遥感、气象、地形和社会经济等数据,评估了1990—2020年青藏铁路格-拉段沿线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 科学评估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选取景观生态风险指数作为道路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指标,基于土地利用、遥感、气象、地形和社会经济等数据,评估了1990—2020年青藏铁路格-拉段沿线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景观生态风险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青藏铁路格-拉段沿线地区整体景观生态风险较低,并呈现明显的东北部最高、中部较高而西南部最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距铁路中心线越近,景观生态风险越高;青藏铁路格-拉段建设后,景观生态风险呈微弱上升态势,景观生态风险指数由建设前的0.29上升到建设后的0.30;同时,在青藏铁路格-拉段修建和运营期,沿线地区景观生态风险呈现持续增加态势,景观生态风险指数上升速率约为0.40%/a,且有沿铁路呈点和轴状扩散的趋势;景观生态风险的驱动因子主要为植被覆盖度、降水和海拔(q>0.44),其次为气温、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q>0.13),且植被覆盖度与海拔和与温度的交互作用对景观生态风险的解释力最高(q>0.61),但在铁路运营期,经济发展和夜间灯光对景观生态风险的贡献率呈现增加趋势。这表明,青藏铁路格-拉段建设和运营带来的人类活动强度增加,加剧了青藏铁路格-拉段沿线地区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可以深化对陆路交通生态环境影响的认识,为国家制定合理的道路修建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 时空变化 生态影响 地理探测器 青藏铁路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岳笑 张良侠 +1 位作者 周德成 樊江文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6期1-9,14,共10页
干旱—半干旱区是我国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之一,科学评价生态脆弱性有助于掌握其生态系统状况及驱动机制。然而以往研究多以地理或行政区划界线作为研究区划分依据,不能有效反映典型气候区内生态脆弱性演变规律及其机制。综合考虑干旱... 干旱—半干旱区是我国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之一,科学评价生态脆弱性有助于掌握其生态系统状况及驱动机制。然而以往研究多以地理或行政区划界线作为研究区划分依据,不能有效反映典型气候区内生态脆弱性演变规律及其机制。综合考虑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生态问题,基于“暴露—敏感性—适应力”评估模型框架,从气候、水土流失、人为干扰和生态系统服务等层面选取了13个评价因子,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同时利用地理探测器和逐步线性回归法分析了2000—2015年干旱—半干旱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干旱—半干旱典型生态脆弱区的脆弱性水平整体较高,中度及以上面积占比超3/4,并呈自东向西先增后减的趋势,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脆弱性水平差异较大;2)研究时段内,生态脆弱性先增后降,整体呈显著下降态势,脆弱度指数由0.92先增加到0.97,再降低到0.87;3)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气温、水分及地形起伏状况的影响(q均值>0.76),年际变化主要受植被覆盖和年降水量的影响,解释率最高分别可达45%和17%。强调基于气候分区及其相关生态问题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框架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干旱—半干旱区 地理探测器 时空变化 驱动因子
下载PDF
生态工程前后三江源草地产草量与载畜压力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30
4
作者 张良侠 樊江文 +3 位作者 邵全琴 唐风沛 张海燕 李愈哲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6-123,共8页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其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GLO-PEM模型和载畜压力指数,对比分析了三江源地区实施生态工程前后草地产草量和载畜压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的2005-...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其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GLO-PEM模型和载畜压力指数,对比分析了三江源地区实施生态工程前后草地产草量和载畜压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的2005-2012年8年的草地平均产草量为694kg/hm2,比工程实施前1988-2004年17年的平均产草量(533kg/hm2)提高了30.31%,减畜措施实施后的2003-2012年10年的平均载畜压力指数为1.46,比1988-2002年15年平均载畜压力指数(2.49)下降了36.1%。草地产草量的提高和载畜压力的减轻,主要归因于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实施以及气候变化。其中,生态工程对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已初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草地产草量 草地载畜压力 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 生态成效
下载PDF
内蒙古草地植物叶片氮、磷元素化学计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良侠 樊江文 +1 位作者 张文彦 钟华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48,共6页
在内蒙古草地采集了92个植物叶片样品,测定了植物叶片的N、P元素含量,并针对植物叶片的元素含量和比例,依据类群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植物种间、群落间和生态系统间3个植物组织水平中,N、P含量和N/P的差异以植物种间差异最为显著,而... 在内蒙古草地采集了92个植物叶片样品,测定了植物叶片的N、P元素含量,并针对植物叶片的元素含量和比例,依据类群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植物种间、群落间和生态系统间3个植物组织水平中,N、P含量和N/P的差异以植物种间差异最为显著,而生态系统间的差异最不显著,这表明植物物种的差异是决定草地植物N、P元素化学计量学特征格局的最基本因素;在植物科组、碳代谢途径类组和生活型类组3个植物功能群中,植物科组间叶片元素含量和比例的差异最为明显;同时,与全国草地和全球植被的平均水平相比,内蒙古草地植物N、P元素含量明显偏低,而N/P明显偏高,表明P元素可能为内蒙古草地植被的受限制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地 N、P元素 化学计量学 功能群
下载PDF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地质地貌学教学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张良侠 周德成 《科技资讯》 2017年第30期212-213,共2页
地质地貌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后续的土壤学和土地资源学等很多课程都离不开其基本理论知识。因此,在地质地貌学教学过程中,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既要应用案例教学法,又注重前沿知... 地质地貌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后续的土壤学和土地资源学等很多课程都离不开其基本理论知识。因此,在地质地貌学教学过程中,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既要应用案例教学法,又注重前沿知识介绍,加强实践环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地质地貌学课程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地貌学 案例教学法 地质地貌新闻 实习 教学效果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典型温性草原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以及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32
7
作者 李愈哲 樊江文 +3 位作者 张良侠 翟俊 刘革非 李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共9页
以锡林郭勒典型温性草原区域不同利用、管理方式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当地较为常见的6种不同利用管理方式围封禁牧大针茅,围封禁牧羊草,公共放牧大针茅、私人放牧大针茅、大针茅火烧围封恢复和开垦人工饲草的典型草地设置实验样地... 以锡林郭勒典型温性草原区域不同利用、管理方式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当地较为常见的6种不同利用管理方式围封禁牧大针茅,围封禁牧羊草,公共放牧大针茅、私人放牧大针茅、大针茅火烧围封恢复和开垦人工饲草的典型草地设置实验样地,采用群落调查、收割称重和根钻取样等方法测定、比较上述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构成。结果表明放牧降低大针茅群落的地上、地下生物量,而长时间的围封显著增加群落的地上地下生产力(P<0.05),但对群落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影响不大(P>0.05)。随着利用程度的减弱,群落C3植物生产力和所占比重逐渐上升(P<0.05),C4植物生物量保持稳定(P>0.05),但比例下降(P<0.05)。火烧显著增加群落物种多样性(P<0.05),同时显著降低地下生物量(P<0.05),但地上生物量变化不大,同时C4植物生物量显著上升。人工开垦极大改变了群落的物种组成,同时显著增加群落地上生物量,降低群落地下生物量,使群落获得了相对天然群落更高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群落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生产力 锡林郭勒
下载PDF
中国草地样带植物根系N、P元素特征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0
8
作者 樊江文 张良侠 +1 位作者 张文彦 钟华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76,共8页
在横穿内蒙古和青藏高原长达4000km的中国草地样带中,设置了132个采样样地,采集到120个植物根系样品,对样品进行了化学元素测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植物根系N、P元素的基本特征,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草地... 在横穿内蒙古和青藏高原长达4000km的中国草地样带中,设置了132个采样样地,采集到120个植物根系样品,对样品进行了化学元素测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植物根系N、P元素的基本特征,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草地植物根系P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大于N元素,而青藏高原地区植物根系N、P含量的变异系数均高于内蒙古地区。植物根系N和P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明显,同时,P与N/P的相关关系比N与N/P的相关关系更为明显。在草地类型上,高寒草甸类植物根系的N含量最低,而温性草原最高。在与生境因子的关系上,草地植物根系N含量具有随着海拔增加而降低,随年均温的增加而增加,随年均降水量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但其相关程度都较弱,这说明植物根系的元素含量可能受到植被组成、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对草地植物根系元素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为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草地的C、N、P元素循环研究以及草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为相关生态模型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植物根系 氮和磷元素 气候因子
下载PDF
中国草地样带植物氮磷元素空间格局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2
9
作者 樊江文 张良侠 +1 位作者 张文彦 钟华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在横穿内蒙古和青藏高原的中国草地样带中,设置了132个采样样地,采集到138种、329个植物叶片样品。在对植物样品进行化学元素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植物叶片氮磷元素空间格局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试图为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草地的C,N,P元... 在横穿内蒙古和青藏高原的中国草地样带中,设置了132个采样样地,采集到138种、329个植物叶片样品。在对植物样品进行化学元素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植物叶片氮磷元素空间格局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试图为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草地的C,N,P元素循环研究以及草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相关生态学模型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植物N,P含量均高于内蒙古地区。随着年均温的增加,植物叶片N元素含量呈降低趋势,P元素含量和N/P变化不明显;随着年均降水量的增加,植物叶片N,P元素含量均略呈增加的趋势,而N/P变化不明显。上述研究结果验证了温度-植物生理假说(TPPH),同时,还支持土壤年龄假说和生长速率假说。然而,地带性气候因子对植物叶片N,P元素变异的解释率并不高,这表明草地植被N,P元素变化的格局、规律和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植物 空间格局 气候因子
下载PDF
郑汴整合中的区域工业产业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静玉 贾霞 +1 位作者 秦付才 张良侠 《经济师》 2010年第9期224-226,共3页
经济整合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提升该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文章首先介绍了工业产业优化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然后从郑州、开封两市的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经济现状分析,对产业区位熵... 经济整合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提升该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文章首先介绍了工业产业优化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然后从郑州、开封两市的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经济现状分析,对产业区位熵、比较优势系数和需求收入弹性指标进行计算,结合郑州、开封两市工业行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发展基础,最终确定郑州、开封两市优势工业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整合 工业行业 产业优化
下载PDF
浅析加强高校气候变化教育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德成 张良侠 《科技资讯》 2016年第28期146-147,149,共3页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近代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自然和人类系统造成了广泛影响。缓解气候变化,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该文通过介绍近代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强调了加强高校气候变化...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近代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自然和人类系统造成了广泛影响。缓解气候变化,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该文通过介绍近代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强调了加强高校气候变化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最后结合气候变化学科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关于加强高校气候变化教育的若干建议。该文对于理解当前气候变化的现状和推动高校气候变化教育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IPCC评估报告 高等教育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指数监测山区植被动态及其驱动因子的不确定性分析——以尼泊尔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子源 周德成 +2 位作者 郝璐 樊江文 张良侠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8期15-24,共10页
准确获取山区植被动态数据对山区生态系统研究及其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卫星遥感数据作为获取大尺度山区植被动态的重要数据源,已被制作成各种植被监测产品并被应用于植被绿度、覆盖度以及生产力等研究。然而,不同遥感指数监测山区植被动... 准确获取山区植被动态数据对山区生态系统研究及其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卫星遥感数据作为获取大尺度山区植被动态的重要数据源,已被制作成各种植被监测产品并被应用于植被绿度、覆盖度以及生产力等研究。然而,不同遥感指数监测山区植被动态及其驱动因子的一致性尚不确定。以尼泊尔地区为例,基于5种遥感指数(MODIS NDVI、MODIS EVI、MODIS LAI、MODIS NPP和OCO-2 GOSIF)和5种气候因子(温度、降水、气压、太阳净辐射和CO_(2)浓度)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和两种残差分析法(多元回归法和一阶偏导法),系统分析了不同遥感指数监测尼泊尔地区植被动态及其驱动因子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尼泊尔地区5种遥感指数均呈现增加趋势,但不同遥感指数空间分布存在差异,MODIS NPP在中山带增加趋势更明显,其他遥感指数在低海拔地区增加态势更明显。2)不同残差分析方法所估算的气候变化对植被变化贡献率差异极大,多元回归法可能严重低估了气候变化的贡献,而一阶偏导法可能高估气候变化的影响。3)基于不同遥感指数的归因结果差异大,气候变化对OCO-2 GOSIF的贡献率显著高于其他指数。研究结果强调了不同遥感指数量化山区植被动态及其原因的巨大分歧,未来需发展更精确的山区植被生长动态检测与归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山区 植被动态 不确定性 尼泊尔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不同剥蚀退化高寒草甸群落生物量与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25
13
作者 刘艳书 樊江文 +1 位作者 李愈哲 张良侠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共7页
对三江源地区不同剥蚀退化高寒草甸群落生物量、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地上、地下与总的生物量随退化加剧而降低,群落总生物量的变化受地下生物量的变化影响较大。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主要由群落功能群组成的变化引起,... 对三江源地区不同剥蚀退化高寒草甸群落生物量、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地上、地下与总的生物量随退化加剧而降低,群落总生物量的变化受地下生物量的变化影响较大。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主要由群落功能群组成的变化引起,随着剥蚀退化的加剧,群落中各功能群生物量均降低,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相对生物量降低最为明显,而杂类草相对生物量随退化的加剧而增加。不同剥蚀退化程度下,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与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群落中度退化时各指数最低。物种多样性与功能群多样性指数表现为相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剥蚀退化 生物量 功能群 多样性
下载PDF
我国三大城市群地区城市和农业用地地表热环境效应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闫章美 周德成 张良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8870-8881,共12页
以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为特征的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化和农业作为城市群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活动,其气候效应是国际研究的热点。然而过去研究多关注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对更为普遍的农业活动以及中小城市城市化的... 以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为特征的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化和农业作为城市群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活动,其气候效应是国际研究的热点。然而过去研究多关注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对更为普遍的农业活动以及中小城市城市化的气候效应认识十分薄弱。基于MODIS地表温度数据,以自然林地为参照,提出了一种可逐像元估算土地利用地表热环境效应的新方法,进而对比分析了我国三大城市群地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和农业用地地表热环境效应及其驱动因子差异。结果表明各城市群白天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地级以上城市年平均热岛强度达3.2℃以上,但最强热岛均未发生在核心城市。夜晚热岛效应明显减弱,京津冀和长三角部分城市甚至出现冷岛效应。农业用地在白天亦表现出明显的增温效应,特别是在京津冀地区,而在夜晚除珠三角城市群外,降温效应明显,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平均降温2.3℃和0.7℃。虽然城市用地平均增温强度大于农业用地,但农业用地因面积优势对区域温度变化起控制作用。白天城市和农业用地整体导致各城市群温度明显增加,京津冀增温最高(4.0℃),夜晚二者导致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平均温度降低。研究还发现各城市群城市和农业用地地表热环境效应时空异质性极大,主要受植被、地表反照率、气候背景和人口密度控制。本文对制定缓解气候变化的土地利用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活动 城市热岛 农业 热环境效应 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植被生产力的黄土高原地区生态脆弱性及其控制因子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艳 周德成 +2 位作者 宫兆宁 刘子源 张良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51-1958,共8页
作为中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之一,研究黄土高原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控制因子,可为该地区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管理提供重要科学参考和理论支持。该研究依据IPCC生态脆弱性定义,以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 作为中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之一,研究黄土高原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控制因子,可为该地区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管理提供重要科学参考和理论支持。该研究依据IPCC生态脆弱性定义,以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为指标,评估了2001-2020年黄土高原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基于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了生态脆弱性的控制因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生态脆弱性整体较高,中度及以上等级脆弱区域面积占比约61%,且脆弱性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格局。林地脆弱性最低,中度及以下等级脆弱区面积占比超过85%;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中度及以下等级脆弱区面积占比分别为59%、66%和76%;未利用地的脆弱性程度最高,中度及以上等级脆弱区面积占比超过86%。植被覆盖度和降水是影响生态脆弱性的主控因子,二者的解释力分别为0.59和0.48;其他因子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力整体较小(<0.18)。此外,不同影响因子间均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特别是植被覆盖度与海拔之间,其交互作用的解释力高达0.66。该研究表明,基于NPP动态变化能够有效表征黄土高原地区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强调了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的高度脆弱性以及植被与降水的主控作用,可为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修复与管理及其成效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净初级生产力 地理探测器 黄土高原 控制因子
下载PDF
亚热带湿润区农业用地热环境效应及其生物物理因子分析
16
作者 刘显男 张良侠 闫章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6-94,共9页
为分析亚热带湿润区农业用地对区域气候的影响,以江西省为例,基于2003—2019年的MODIS地表温度数据,将天然林地作为参照,分析了亚热带湿润地区农业用地热环境效应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生物物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天然林地相... 为分析亚热带湿润区农业用地对区域气候的影响,以江西省为例,基于2003—2019年的MODIS地表温度数据,将天然林地作为参照,分析了亚热带湿润地区农业用地热环境效应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生物物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天然林地相比,农业用地在白天具有明显的增温效应,年均增温幅度达1.9℃;夜间降温效应明显。(2)农业用地热环境效应随季节变化明显,特别是在夜晚,主要表现为农业用地在夏季的夜晚具有微弱的增温效应。(3)2003—2019年,农业用地白天增温和夜晚降温效应均呈增加态势。(4)农业用地热环境效应在白天主要受蒸散的控制,在夜晚主要受蒸散和反照率的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业 气候效应 MODIS
下载PDF
基于3种遥感指数的2000~2020年尼泊尔地区植被生长动态的对比
17
作者 刘子源 周德成 +2 位作者 郝璐 樊江文 张良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924-5930,共7页
遥感指数被广泛用于监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植被生长动态,但基于不同类型遥感指数监测山区植被动态的一致性尚不清楚.本文以尼泊尔地区为例,对比研究了最常用3类遥感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叶面积指数(LAI)和净初级生产力(NP... 遥感指数被广泛用于监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植被生长动态,但基于不同类型遥感指数监测山区植被动态的一致性尚不清楚.本文以尼泊尔地区为例,对比研究了最常用3类遥感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叶面积指数(LAI)和净初级生产力(NPP)]量化山区植被生长动态的时空一致性.结果表明:①不同遥感指数多年平均值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较大,尤其是低海拔地区,NDVI、LAI和NPP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低山区、中山区和高山区;②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3种遥感指数整体均呈现增加趋势,但NDVI呈现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比(82%)明显大于NPP和LAI(58%和56%);③随海拔增加,NDVI和LAI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比逐渐减小,NPP则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④像元尺度上,三者长期变化趋势完全一致(变化方向和显著性水平均相同)的面积占比仅9.6%.研究结果强调了遥感指数监测山区植被动态的极大不确定性和发展更为稳健遥感数据产品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植被动态 遥感指数 完整海拔梯度 尼泊尔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我国典型草原区植被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良侠 岳笑 +2 位作者 周德成 樊江文 李愈哲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94-2703,共10页
草原区作为影响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和生态安全的重点区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极为敏感.然而,有关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该区域植被恢复相对贡献的认识尚存分歧.以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为评价指标,通过对比MODIS观测的实际NP... 草原区作为影响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和生态安全的重点区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极为敏感.然而,有关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该区域植被恢复相对贡献的认识尚存分歧.以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为评价指标,通过对比MODIS观测的实际NPP和基于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估算的潜在NPP的趋势差异,量化了2000~2020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我国典型草原区(北方温性草原区和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植被恢复的相对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内93%的草地植被呈恢复趋势,NPP平均增加速率达(以C计)2.12 g·(m^(2)·a)^(-1)(P<0.01),其中,近一半植被恢复区受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共同控制,约36%和10%植被恢复区分别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独立控制;此外,不同草地类型气候变化主导植被恢复的面积占比差异大,主要表现为高寒草地明显高于温性草地,气候条件越干旱,气候主导面积占比越大.人类活动不是北方温性草原区和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植被恢复的主要原因,但在气候条件恶化地区,人类活动可降低甚至抵消气候变化对植被的负面影响.未来需加强长时序植被变化监测和多方法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NPP)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生态恢复工程 光能利用率模型 草原区
原文传递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对草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 被引量:30
19
作者 张良侠 樊江文 +1 位作者 张文彦 唐风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4-380,共7页
研究草地生态建设工程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对于草地生态建设工程成效评估及草地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为例,采用IPCC推荐的碳收支清单法,分析了2000—2006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对草地土... 研究草地生态建设工程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对于草地生态建设工程成效评估及草地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为例,采用IPCC推荐的碳收支清单法,分析了2000—2006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对草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并对3种管理措施下(人工种草、飞播牧草和围栏封育)草地土壤达到最大有机碳密度的时间进行估算.结果表明:2000—2006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对草地土壤碳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工程区整体表现为碳汇,碳汇量为59.26×104t C;不同草地管理方式下草地土壤固碳速率和效益差异显著,其中,人工种草的土壤固碳速率较快,为0.25 t C·hm-2·a-1,而围栏封育导致土壤固碳效益较高(0.63亿元);与其他草地类型相比,低地草甸和温性草甸草原的土壤固碳速率较快,均为0.14 t C·hm-2·a-1.通过管理措施使草地达到潜在最大土壤有机碳密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对而言,人工种草所需的时间较短(57.7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草地 草地管理措施 土壤有机碳库 锡林郭勒盟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张良侠 樊江文 +1 位作者 张海燕 周德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902-4910,共9页
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之一,科学评估其生态脆弱性是制定有效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的前提.然而,过去研究多关注某一小区域的生态脆弱性,不能反映该地区生态脆弱性的整体特征.基于“暴露-敏感性-适应力”模型框架,结合层次分... 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之一,科学评估其生态脆弱性是制定有效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的前提.然而,过去研究多关注某一小区域的生态脆弱性,不能反映该地区生态脆弱性的整体特征.基于“暴露-敏感性-适应力”模型框架,结合层次分析、空间主成分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评估了黄土高原地区2000~2015年生态脆弱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生态脆弱性整体较高,并呈现出从东南到西北递增的趋势,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脆弱性差异大;2000~2015年生态脆弱性呈先增后降趋势,整体呈微弱降低趋势,其中约64%地区的脆弱性发生了变化;植被覆盖度和降水是控制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的主要因子,且所有指标因子间均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说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可能有助于降低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脆弱性,但其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时空变化 空间主成分分析 地理探测器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