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tograph法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儿童典型支气管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鉴别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腾腾 王海燕 +3 位作者 张英谦 段晨初 甄立娜 刘新锋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Astograph法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儿童典型支气管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典型支气管哮喘患儿59例(A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60例(B组),以吸入用氯醋甲胆碱为支气管激发剂,使用Astograph气道过敏反应测定仪... 目的探讨Astograph法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儿童典型支气管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典型支气管哮喘患儿59例(A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60例(B组),以吸入用氯醋甲胆碱为支气管激发剂,使用Astograph气道过敏反应测定仪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比较两组支气管激发试验指标[基础呼吸阻力(Rrs cont)、基础呼吸传导率(Grs cont)、最小诱发累积剂量或反应阈值(Dmin)、Rrs升高到基础水平115%所需氯醋甲胆碱的累积剂量(PD15)、传导率下降斜率(SGrs)],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Dmin与PD15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min、PD15对典型支气管哮喘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判断效能。结果B组支气管激发试验指标Dmin、PD15高于A组,SGrs低于A组(P均<0.05),两组Rrs cont、Grs con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min与PD15呈正相关(r=0.683,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min区分典型支气管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85(95%CI为0.966~1.000,P<0.01),对应的最佳临界值为3.41 U,敏感度为98.3%,特异度为93.3%;PD15区分典型支气管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AUC为0.921(95%CI为0.869~0.973,P<0.01),对应的最佳临界值为5.86 U,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86.7%。结论典型支气管哮喘较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气道高反应性更强,Dmin≤3.41 U、PD15≤5.86 U可作为鉴别典型支气管哮喘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激发试验 支气管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 气道高反应性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遗传因素及死亡危险因素研究
2
作者 郑奎 刘露 +5 位作者 王永丽 李会 王璇 李博 郝京霞 张英谦 《中国全科医学》 2024年第6期679-684,共6页
背景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儿童心源性猝死和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不同病因与DCM患儿的预后显著相关。其中原发性DCM的占比最高且预后相对较差,特别是与遗传因素相关的患儿预后更差。因此基于遗传背景下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将有利于DCM... 背景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儿童心源性猝死和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不同病因与DCM患儿的预后显著相关。其中原发性DCM的占比最高且预后相对较差,特别是与遗传因素相关的患儿预后更差。因此基于遗传背景下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将有利于DCM患儿的精准预后评估及危险分层。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DCM的遗传病因占比、遗传学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7月—2022年12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并完成基因检测的42例原发性DCM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的基因检测结果。出院后定期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心内科门诊随访。以患儿死亡时间或2022-12-31为随访终点,根据随访结局将患儿分为死亡组(9例)与存活组(33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儿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患儿中位首诊年龄12(7,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9,36)个月。死亡组患儿中位随访时间8(0,11)个月,存活组中位随访时间30(12,3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P<0.05)。死亡组患儿男性、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基因突变阳性占比高于生存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低于生存组(P<0.05)。患儿基因突变阳性率为38.1%(16/42),其中自发突变占25.0%(4/16),基因突变阴性为61.9%(26/42)。死亡组9例患儿均在诊断后1年内死亡。基因突变阳性患儿死亡8例(50.0%,8/16),基因突变阴性患儿死亡1例(3.8%,1/26),组间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突变阴性死亡患儿CSRP3(c.190C>T)杂合变异,致病分类为临床意义未明。绘制患儿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基因突变阴性患儿生存率高于基因突变阳性患儿(χ^(2)=18.1,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基因突变[HR=23.91,95%CI=(1.80~317.21),P=0.016]、心功能分级Ⅲ/Ⅳ级[HR=11.29,95%CI(1.13~112.68),P=0.039]为DCM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38.1%的原发性DCM患儿与遗传病因相关,诊断后第1年内是DCM患儿死亡的高发期,基因突变阳性的患儿预后更差。存在致病基因突变、首诊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是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基因突变 儿童 基因检测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研究动向与新视角
3
作者 武菲 张英谦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是左室射血分数40%~49%的心力衰竭,其症状轻,漏诊率高。该文探讨HFmrEF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转归及预后,旨在为未来心力衰竭管理提供更全面的认识,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 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 左室射血分数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在川崎病及冠脉病变发生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露 张英谦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204-207,共4页
川崎病是一种全身性的血管炎,冠状动脉瘤、血栓性动脉炎和猝死等冠状动脉病变是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最近研究发现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在本病的发病进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部分免疫细胞亚群在川崎病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具体作用机... 川崎病是一种全身性的血管炎,冠状动脉瘤、血栓性动脉炎和猝死等冠状动脉病变是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最近研究发现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在本病的发病进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部分免疫细胞亚群在川崎病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现就国内外有关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在川崎病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临床预防、诊断及治疗川崎病以及其严重并发症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损伤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郑奎 武菲 +6 位作者 娄美娜 王莹雪 李博 郝京霞 王永丽 张英谦 齐焕军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26-731,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的遗传学特点、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3年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确诊的44例DCM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分为基因突变阳性组(17例)和基因突变阴... 目的分析儿童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的遗传学特点、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3年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确诊的44例DCM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分为基因突变阳性组(17例)和基因突变阴性组(27例),分析两组患儿首诊时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44例DCM患儿中,男性21例(48%),女性23例(52%);首诊以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症状最常见(34%,15/44)。基因突变检出率为39%(17/44)。两组患儿首诊时临床特征、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比例,以及首诊时脑钠肽、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死亡9例(20%),其中基因突变阳性组死亡8例,包括3例TTN基因、2例LMNA基因、2例TAZ基因和1例ATAD3A基因突变患儿。基因突变阳性组患儿病死率高于基因突变阴性组(P<0.05)。结论儿童DCM首诊时的严重程度与致病基因突变无相关性,但基因突变阳性患儿预后相对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基因突变 预后 儿童
下载PDF
术中峡部传导间期百分比对典型心房扑动导管消融终点判定的有效性评估
6
作者 王华 李博 +3 位作者 郝京霞 张会敏 张涛 张英谦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911-914,共4页
目的通过术中测量三尖瓣-下腔静脉峡部(CTI)依赖心房扑动(房扑)消融前后峡部传导间期百分比,探讨峡部传导间期百分比在CTI线性阻滞消融终点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入组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诊断CTI依赖房扑并行射频消融治疗患者共37... 目的通过术中测量三尖瓣-下腔静脉峡部(CTI)依赖心房扑动(房扑)消融前后峡部传导间期百分比,探讨峡部传导间期百分比在CTI线性阻滞消融终点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入组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诊断CTI依赖房扑并行射频消融治疗患者共37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35例,河北省儿童医院2例),术中均诱发CTI依赖房扑,并采用解剖消融方法沿三尖瓣环至下腔静脉行线性消融,术后经右心房激动标测验证CTI呈线性阻滞。分别统计入组患者心动过速周长(TCL)、冠状窦起搏下消融前局部传导间期(P-ABL1)、冠状窦起搏下消融后局部传导间期(P-ABL2),计算局部传导期间百分比(P-ABL2/TCL)。评估P-A BL 2/T C L对诊断C T I双向传导阻滞的价值,并通过消融后激动顺序验证其有效性。结果所有入组患者均采用解剖方法行射频消融,并行激动标测验证CT I呈线性阻滞。术中诱发TCL为(310.00±46.32)ms。术前测定P-ABL1为(92.16±27.65)ms,术后测量P-ABL2为(173.65±16.35)m s,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P-A B L 2/T C L为(0.81±0.12)。P-A B L 2/T C L越接近1,评估C T I双向传导阻滞的特异性及有效性越高。结论采用术前局部传导间期可预估CTI阻滞终点,并结合术后P-ABL2/TCL的方法可提高CTI阻滞线完整性,减少反复消融,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扑动 局部传导间期百分比 射频消融 三尖瓣-下腔静脉峡部 双向传导阻滞
下载PDF
MYH7基因变异相关儿童心肌病表型与基因型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7
作者 刘露 郑奎 张英谦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分析MYH7基因变异相关儿童心肌病(cardiomyopathy,CM)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心内科诊治的5例MYH7基因变异所致CM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CM患儿中,女3例,男2例,均存在MYH7基因变异,共检出7种变异位... 目的分析MYH7基因变异相关儿童心肌病(cardiomyopathy,CM)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心内科诊治的5例MYH7基因变异所致CM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CM患儿中,女3例,男2例,均存在MYH7基因变异,共检出7种变异位点,其中5种为未报道变异。肥厚型心肌病3例,扩张型心肌病和致密化不全型心肌病各1例。首诊年龄为6~156个月。首诊咳嗽、呼吸急促、吃奶欠佳、口唇发绀等心力衰竭表现2例,均伴生长发育落后;心悸、黑蒙、晕厥1例;发热、流涕伴肝功能异常1例;5例均有活动耐力减低。5例均接受改善心功能药物治疗,随访7~24个月,均存活。结论MYH7基因变异所致CM患儿起病年龄不一,首诊时多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可出现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或致密化不全型心肌病表型。早期进行基因诊断和药物干预的患儿短期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 MYH7基因 变异 儿童
下载PDF
大黄对脓毒症幼猪肠屏障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张英谦 刘建华 +1 位作者 李佃贵 孙波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43-847,共5页
目的:观察大黄对脓毒症幼猪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结合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方法观察肠道上皮细胞凋亡的情况,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 mRNA的表... 目的:观察大黄对脓毒症幼猪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结合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方法观察肠道上皮细胞凋亡的情况,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 mRNA的表达,同时测定炎症/抗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mRNA的表达和氧化与抗氧化损伤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观察大黄治疗前后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和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肠上皮细胞凋亡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TNF-αmRNA表达减弱,IL-10 mRNA表达增强,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ZO-1、Occludin 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强,电镜显示紧密连接相对完整。结论:大黄通过抗炎、抗氧化损伤,减轻肠道上皮细胞凋亡,增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达到保护脓毒症幼猪肠道黏膜屏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凋亡 细胞因子 氧化损伤 大黄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小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英谦 郝京霞 +4 位作者 黄波 杨娟 朱孟沙 李丽景 张贵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3476-3480,共5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小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6月收住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低氧血症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氧合指数(PaO2/FiO2)分为ALI...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小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6月收住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低氧血症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氧合指数(PaO2/FiO2)分为ALI组30例和ARDS组30例,进一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常规综合治疗ALI组)15例,试验1组(CBP治疗ALI组)15例;对照2组(常规综合治疗ARDS组)15例,试验2组(CBP治疗ARDS组)15例。记录各组不同时间点(0 h、24 h、48 h)的PaO2/FiO2、静态肺顺应性、呼吸道阻力,抽取静脉血检测肝肾功能、心肌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血乳酸水平,同时记录患儿的呼吸机撤离时间、低氧纠正时间,计算病死率。结果试验1组患儿48 h静态肺顺应性较对照1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患儿静态肺顺应性48 h时较0 h、24 h时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与试验2组患儿0 h、24 h、48 h PaO2/FiO2、静态肺顺应性、气道阻力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和试验2组患儿不同时间点PaO2/FiO2、静态肺顺应性、气道阻力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与试验1组患儿24 h、48 h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患儿AST 24 h、48 h与0 h,BUN 48 h与0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患儿ALT 24 h、48 h与0 h,血肌酐(Scr)24 h、48 h与0 h,BUN 24 h、48 h与0 h,AST 24 h、48 h与0 h,CRP 48 h与0 h、24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与试验2组患儿48 h 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患儿CRP 24 h与0 h、48 h与0 h、48 h与24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患儿AST 24 h与0 h、48 h与0 h、48 h与24 h,TNF-α48 h与0 h、24h,CRP 24 h与0 h、48 h与0 h、48 h与24 h,血乳酸48 h与0 h、24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I组与ARDS组呼吸机撤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氧纠正时间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P可通过降低炎性递质水平,调整脏器功能,改善呼吸力学及肺顺应性,缩短撤机时间,且病情早期实施CBP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非川崎病发热性疾病致冠状动脉瘤2例并文献分析
10
作者 王莹雪 陈敬师 +2 位作者 贾雨涵 郑雨濛 张英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8期164-168,173,共6页
川崎病并非导致儿童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唯一疾病,多发性大动脉炎(TA)、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SOJIA)等疾病亦可累及冠状动脉,临床相对少见而易漏/误诊。本文报道1例发热伴冠状动脉瘤(CAA)患者,人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效果不佳,诊治... 川崎病并非导致儿童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唯一疾病,多发性大动脉炎(TA)、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SOJIA)等疾病亦可累及冠状动脉,临床相对少见而易漏/误诊。本文报道1例发热伴冠状动脉瘤(CAA)患者,人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效果不佳,诊治过程中发现血压高、锁骨下动脉狭窄及腋动脉瘤,最终诊断为TA,给予激素、甲氨蝶呤、托珠单抗治疗后缓解。本文还报道1例SOJIA患者,主因发热、CAA入院,IVIG疗效欠佳,后出现皮疹、多关节积液(髋、膝、肩关节),诊断为SOJIA。给予萘普生片、激素、托珠单抗治疗后好转。本文回顾性分析2例非川崎病发热性疾病致CAA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致儿童CAL相关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瘤 非川崎病发热性疾病 川崎病 儿童
下载PDF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英谦 吕强 +6 位作者 张卫清 赵炫柱 赵发国 王姮 胡文娟 王素君 石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观察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置入术(VAOASS)后再狭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06年1月~2013年3月在空军总医院行VAOASS的患者共78例(80枚支架),分为再狭窄组29例和无再狭窄组49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CT血... 目的 观察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置入术(VAOASS)后再狭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06年1月~2013年3月在空军总医院行VAOASS的患者共78例(80枚支架),分为再狭窄组29例和无再狭窄组49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CT血管造影评估患者术后6个月后支架内再狭窄情况,分析VAOASS后再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VAOASS后再狭窄29例,发生率为37.18%,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在年龄、性别、随访时间、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狭窄侧别、狭窄率、残余狭窄率和狭窄长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吸烟率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62.52% vs 38.78%,P=0.022);再狭窄组椎动脉原始内径明显小于无再狭窄组[(3.22±0.58)mm vs (3.65±0.38)mm,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3.833,95%CI:1.042~14.095,P=0.043)和椎动脉原始内径(OR=6.008,95%CI:1.644~21.959,P=0.007)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VAOASS后再狭窄率偏高,吸烟及椎动脉原始内径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支架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吸烟
下载PDF
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对呼吸衰竭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监测意义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英谦 李兰风 胡皓夫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30-630,共1页
关键词 D-乳酸 二胺氧化酶 肠屏障 呼吸衰竭 胃肠功能障碍 胃肠功能衰竭
下载PDF
绝经期女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英谦 赵发国 +7 位作者 杨芬 胡文娟 王姮 夏海波 吕强 张卫清 王素君 石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绝经期女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纳入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检测患者的血常规、血脂、血糖、糖化血清蛋白,肝、肾功能和血清性激素水平。于... 目的探讨影响绝经期女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纳入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检测患者的血常规、血脂、血糖、糖化血清蛋白,肝、肾功能和血清性激素水平。于入院后次日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于服药第10天采用血栓弹力图测定花生四烯酸(AA)途径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并对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100例患者,AA抑制率平均为(60.9±25.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服用阿司匹林后AA抑制率与内源性睾酮含量呈正相关(r=0.51,P=0.000),与糖化血清蛋白(r=-0.341,P=0.001)及体质量(r=-0.209,P=0.037)呈负相关。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睾酮水平(b=0.759,R2=0.743,P=0.000)、糖化血清蛋白(b=-0.108,R2=0.593,P=0.003)、血肌酐(b=-0.455,R2=0.339,P=0.017)及血尿酸(b=0.080,R2=0.393,P=0.047)为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内源性睾酮含量、糖化血清蛋白、血肌酐及尿酸水平是影响绝经期女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绝经期 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依据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英谦 郝京霞 +2 位作者 郭鹏 赵清娟 张贵英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3期487-490,共4页
目的观察根据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清热化瘀散治疗重症肺炎患儿并防治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采... 目的观察根据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清热化瘀散治疗重症肺炎患儿并防治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重症肺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儿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清热化瘀散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炎疗效情况、血浆D-乳酸含量和二胺氧化酶(DAO)含量变化情况、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情况,以评价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清热化瘀散防治肺炎患儿并发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儿共58例(96.67%)完成研究,对照组患儿共55例(91.67%)完成研究;观察组患儿肺炎疗效明显由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显示,观察组患儿血浆D-乳酸水平和DAO活性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治愈时间为(9.55±4.28)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的(13.34±6.85)d,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清热化瘀散对重症肺炎患儿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疗效,降低患儿D-乳酸、和DAO水平,降低患儿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缩短患儿治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与大肠相表里 重症肺炎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清热化瘀散 胃肠功能障碍 小儿
下载PDF
基于遗传背景对儿童DCM精准诊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郑奎 张英谦 《心脏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83-487,共5页
扩张性心肌病(DCM)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心肌病,其病因复杂,不同病因预后差异大,精准病因诊断有利于患儿个体化治疗。近年来随着二代测序的应用,DCM患儿遗传相关的潜在病因不断被发现,特别是编码肌节(TTN、MYH7等)和细胞骨架(DMD、DES等)蛋... 扩张性心肌病(DCM)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心肌病,其病因复杂,不同病因预后差异大,精准病因诊断有利于患儿个体化治疗。近年来随着二代测序的应用,DCM患儿遗传相关的潜在病因不断被发现,特别是编码肌节(TTN、MYH7等)和细胞骨架(DMD、DES等)蛋白的相关基因。尽管如此,目前能明确病因诊断的DCM患儿也不超过40%,如何提高儿童DCM的病因诊断,也是儿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成人DCM的遗传研究已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儿童DCM的遗传研究并不多,目前多选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对其进行基因诊断,对于包括拷贝数异常(CNV)、内含子变异等,全基因组测序(WGS)则更有优势。未来包括第三代基因测序和miRNA等新型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可能会改变目前对儿童DCM病因诊断的现状。本文就当前遗传病因背景下对儿童DCM病因诊断研究现状及困境做简单的总结,为临床医生对儿童DCM精准诊断提供较清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儿童 诊断 基因检测
原文传递
大黄对肠道细菌易位预防作用及检测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英谦 田利远 胡皓夫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82-183,共2页
关键词 大黄 肠道细菌易位 药理 预防作用 中药
下载PDF
大黄对内毒素血症小鼠一氧化氮和丙二醛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英谦 刘建华 胡皓夫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黄能否通过降低内毒素血症时一氧化氮 (NO)和丙二醛 (MDA)浓度 ,从而抑制炎症 ,清除自由基以达到阻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生与发展的目的。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比色法对血清进行 NO和 MDA浓度测定 ,同时...  目的 :探讨大黄能否通过降低内毒素血症时一氧化氮 (NO)和丙二醛 (MDA)浓度 ,从而抑制炎症 ,清除自由基以达到阻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生与发展的目的。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比色法对血清进行 NO和 MDA浓度测定 ,同时取各组 4 8h后动物的肺脏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内毒素组各时间段 NO和 MDA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 ;大黄治疗组各时间段 NO和 MDA含量较内毒素组明显降低 (P<0 .0 5或 P<0 .0 1)。结论 :大黄有显著抑制内毒素血症时 NO和 MDA分泌的作用 ,可考虑作为防治内毒素血症向 MODS发展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内毒素血症 小鼠 一氧化氮 丙二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