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总甙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所致梗塞范围和脑内多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英鸽 刘天培 +1 位作者 钱之玉 刘丹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50-255,共6页
用可逆性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研究表明人参总甙缩小梗塞范围,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并抑制缺血和再灌期间腐胺含量增加,相关分析发现腐胺增高与梗塞范围密切相关,为腐胺作为缺血性脑损伤的生化指标提供了进一步证据并提示人参总甙的保... 用可逆性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研究表明人参总甙缩小梗塞范围,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并抑制缺血和再灌期间腐胺含量增加,相关分析发现腐胺增高与梗塞范围密切相关,为腐胺作为缺血性脑损伤的生化指标提供了进一步证据并提示人参总甙的保护缺血再灌脑组织的作用可能与影响腐胺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人参皂甙类 脑缺血 脑梗塞 腐胺 精胺 精脒
下载PDF
人参总皂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6
2
作者 张英鸽 刘天培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12,共6页
从病理生理,生化和超微结构方面研究表明,人参皂甙增加缺血再灌注脑血流量,减少钙积累,减轻脑水肿,延长双侧锁骨下和颈总动脉结扎后自主呼吸和脑电活动时间并促进再灌时的恢复,改善再灌注早期心脏功能,减轻超微结构损伤,降低缺... 从病理生理,生化和超微结构方面研究表明,人参皂甙增加缺血再灌注脑血流量,减少钙积累,减轻脑水肿,延长双侧锁骨下和颈总动脉结扎后自主呼吸和脑电活动时间并促进再灌时的恢复,改善再灌注早期心脏功能,减轻超微结构损伤,降低缺血再灌注期间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皂甙 再灌注损伤 脑缺血
下载PDF
乙酰胆碱酯酶分子的原子力显微成像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英鸽 王琛 +4 位作者 赵德禄 白春礼 林樟 田芳 苏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94-98,共5页
本文研究了用原子力显微技术对乙酰胆碱酯酶进行成像的方法。在新鲜裂解的云母表面镀一层金膜,金膜与疏基丙酸(MPA)的疏基形成S-Au键。使MPA的游离羧基再通过碳二亚胺反应与AChE的碱性氨基酸的氨基形成肽键连接,AC... 本文研究了用原子力显微技术对乙酰胆碱酯酶进行成像的方法。在新鲜裂解的云母表面镀一层金膜,金膜与疏基丙酸(MPA)的疏基形成S-Au键。使MPA的游离羧基再通过碳二亚胺反应与AChE的碱性氨基酸的氨基形成肽键连接,AChE因而被固定于支持物表面。这样固定的AChE可获得清晰成像而不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技术 乙酰胆碱酯酶 蛋白质 分子
下载PDF
莨菪类药物对大鼠脑,心肌血流量和心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英鸽 可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0-112,共3页
采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法观察了莨菪类药物(HD)对大鼠脑血流量(CBF)、心肌血流量(MBF)和心指数(C1)的影响.结果表明HD明显增加CBF和MBF。减小CI.本文三种药物增加大脑半球 CBF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Ani10~40 mg·kg^(-1)iv增加26~73... 采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法观察了莨菪类药物(HD)对大鼠脑血流量(CBF)、心肌血流量(MBF)和心指数(C1)的影响.结果表明HD明显增加CBF和MBF。减小CI.本文三种药物增加大脑半球 CBF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Ani10~40 mg·kg^(-1)iv增加26~73%;东莨菪碱(Sco)1.25~5mg·kg^(-1)iv增加17~38%;阿托品(Atr)2.5~10mg·kg^(-1)iv增加17~64%,HD增加MBF作用远较增加CBF作用强.Ani 10~20 mg·kg^(-1)iv增加128~198%;但40 mg·kg^(-1)iv作用明显减弱;Sco 1.25~5mg·kg^(-1)iv增加5l~116%;Atr 5~10 mg·kg^(-1)iv增加113~137%,三药均可明显减小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东莨菪碱 心肌血流量
下载PDF
敌敌畏对大鼠膈肌的直接毒性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英鸽 王建华 +1 位作者 刘艳芹 郑丽丽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 观察敌敌畏是否对膈肌具有直接抑制作用。方法 用自制双功能电极剌激膈神经或直接剌激离体大鼠膈肌 ,引起膈肌收缩 ,观察农药敌敌畏对膈肌的直接抑制作用。用箭毒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后 ,剌激膈神经不再引起膈肌收缩 ,直接刺激膈肌... 目的 观察敌敌畏是否对膈肌具有直接抑制作用。方法 用自制双功能电极剌激膈神经或直接剌激离体大鼠膈肌 ,引起膈肌收缩 ,观察农药敌敌畏对膈肌的直接抑制作用。用箭毒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后 ,剌激膈神经不再引起膈肌收缩 ,直接刺激膈肌引起的收缩与神经肌肉接头无关 ,对这种收缩的影响为对膈肌的直接作用。结果  10V直接刺激膈肌出现类似于强直收缩的波形。敌敌畏浓度大于1.4 5mmol·L- 1时可使该收缩显著抑制 ,4 .34mmol·L- 1时抑制 80 % ,5 .79mmol·L- 1完全抑制 ,氯磷定不能减轻之。浓度大于 3.62mmol·L- 1的敌敌畏对单收缩也有明显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化合物 敌敌畏 神经肌肉接头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药理学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张英鸽 饶曼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76-480,共5页
PRINCI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技术 药理学 基本原理
下载PDF
山莨菪碱对脑缺血局部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英鸽 可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法,观察了山莨菪碱对双侧颈总动脉结扎(BCAL)后大鼠脑局部血流量的影响.BCAL使大鼠大脑半球血流量显著减少,以中部最明显。山莨菪减10mg·kg^(-1)iv明显增加缺血最严重的大脑中部血流量,20mg·kg^(-1)iv明显增... 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法,观察了山莨菪碱对双侧颈总动脉结扎(BCAL)后大鼠脑局部血流量的影响.BCAL使大鼠大脑半球血流量显著减少,以中部最明显。山莨菪减10mg·kg^(-1)iv明显增加缺血最严重的大脑中部血流量,20mg·kg^(-1)iv明显增加整个大脑半球血流量,40mg·kg^(-1)iv则作用减弱。BCAL后心肌血流量明显增加,山莨菪碱20mg·kg^(-1)iv使其进一步增加,但40mg·kg_(-1)iv则使其显著减少。10~20·mg·kg^(-1)iv对BCA L后的心指数无明显影响,40mg·kg^(-1)iV则使其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脑缺血 脑血流量
下载PDF
用原子力显微技术测定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英鸽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24-428,共5页
原子力显微技术(AFM)可直接测定生物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为人们理解生命原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目前已用AFM对一些在生命科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生物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进行了测定如:①配体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②运动蛋... 原子力显微技术(AFM)可直接测定生物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为人们理解生命原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目前已用AFM对一些在生命科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生物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进行了测定如:①配体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②运动蛋白之间的作用力;③细胞粘附糖蛋白之间的作用力;④核酸双链和碱基对氢键之间的相互作用力;⑤特殊化基团之间的作用力。本文综述其有关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技术 生物分子 相互作用力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技术成像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英鸽 赵德禄 《生物技术通讯》 CAS 1999年第1期46-50,57,共6页
原子力显微技术利用探针尖端与标本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场对标本进行三维成像。这种成像可在生理条件下进行 ,可进行动态观察和标本容易制备是有别于其它成像技术如电子显微镜成像等的特点。对于细胞和生物大分子 ,能够在生理条件下成像具... 原子力显微技术利用探针尖端与标本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场对标本进行三维成像。这种成像可在生理条件下进行 ,可进行动态观察和标本容易制备是有别于其它成像技术如电子显微镜成像等的特点。对于细胞和生物大分子 ,能够在生理条件下成像具有重要意义。它意味着人们在认识生命本质的方法学方面 ,又向前迈出了新的一步。本文简要综述对细胞和生物大分子的成像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技术 细胞 蛋白质 氨基酸 核酸
下载PDF
纳米科技与军事医学
10
作者 张英鸽 郑丽丽 赵德禄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7-20,共4页
  在新的世纪开始之际,人们已清楚地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信息科学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是当前科技发展的主流,而信息和生命科学技术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基础是纳米科学技术[1].军事医学是整个生命科学中的一个部分,无疑也受到纳米科技的...   在新的世纪开始之际,人们已清楚地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信息科学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是当前科技发展的主流,而信息和生命科学技术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基础是纳米科学技术[1].军事医学是整个生命科学中的一个部分,无疑也受到纳米科技的促进和影响.现介绍纳米科技的基本概念、主要仪器并讨论其在军事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扫描探针显微术 纳米生物学
下载PDF
纳米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英鸽 《中国药理通讯》 2003年第3期9-10,共2页
关键词 纳米技术 医药领域 生物医学 扫描探针显微镜
下载PDF
纳米医药学基本原理
12
作者 张英鸽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S1期63-70,共8页
纳米技术在医药学中的应用,已逐渐成为医药学的一个新的分枝。这一新的分枝称之为纳米医药学。纳米医药学中主要应用纳米粒子的三种基本功能:靶向作用、缓控释作用和跨生物屏障作用。目前对纳米技术应用研究较多的医药学领域包括用纳米... 纳米技术在医药学中的应用,已逐渐成为医药学的一个新的分枝。这一新的分枝称之为纳米医药学。纳米医药学中主要应用纳米粒子的三种基本功能:靶向作用、缓控释作用和跨生物屏障作用。目前对纳米技术应用研究较多的医药学领域包括用纳米材料制备人工生物结构、重大疾病的治疗及诊断。本文就有关方面进行最简要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纳米粒子 纳米医药学
下载PDF
乙酰胆碱酯酶与其底物间的力谱描记和药物效应的实时监测
13
作者 张英鸽 白春礼 《中国药理学会通讯》 2000年第3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乙酰胆碱酯酶 天然底物 小谱描记 药物效应 实时监测 AFM
下载PDF
粒径小于2.5微米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 被引量:47
14
作者 刘岩磊 孙岚 张英鸽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28-431,共4页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入院率、病死率与室外空气污染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特别与直径≤2.5μm和≤10μm的颗粒物(相应地以PM2.5和PM10表示)浓度相关。PM2.5的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于富集空气中...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入院率、病死率与室外空气污染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特别与直径≤2.5μm和≤10μm的颗粒物(相应地以PM2.5和PM10表示)浓度相关。PM2.5的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于富集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更容易富集重金属元素及挥发性有机物(VOC)、多环芳烃(PAH),可以随着人的呼吸进入气管、支气管,甚至穿过气血屏障,进入血液循环,广泛分布于体内器官和组织,加重或导致各种疾病。本文就颗粒物PM2.5的理化性质和进入体内的方式,以及引起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造成细胞的遗传毒性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PM25 呼吸系统 疾病 心血管疾病 遗传毒性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理论及肿瘤干细胞分离和鉴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宋东颖 王毅 +1 位作者 孙岚 张英鸽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4-679,共6页
肿瘤是当今社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即使在人类医学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对于肿瘤的治疗仍是一大难题,其根本原因是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的机制尚不清楚。近些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对肿瘤细胞表面标志物、增殖能... 肿瘤是当今社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即使在人类医学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对于肿瘤的治疗仍是一大难题,其根本原因是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的机制尚不清楚。近些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对肿瘤细胞表面标志物、增殖能力和致瘤能力等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肿瘤干细胞理论,即肿瘤中存在着少数具有无限自我更新能力和异种免疫缺陷动物致瘤能力的干细胞样肿瘤细胞,它们在肿瘤的发生、生长和转移等生物学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该理论的提出给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本文将对肿瘤干细胞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肿瘤干细胞的特性以及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分离鉴定
下载PDF
非暴露式气管滴注3种典型纳米材料对大鼠肝、肾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2
16
作者 马力 林治卿 +6 位作者 张华山 闫竣 张伟 林本成 刘焕亮 张英鸽 袭著革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84-589,共6页
为探讨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纳米四氧化三铁(Nano-Fe3O4)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大鼠肝、肾的毒性效应,将49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包括生理盐水对照组,以及3种纳米材料的低剂量组(2mg·mL-1)和高剂量组(10mg·mL-... 为探讨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纳米四氧化三铁(Nano-Fe3O4)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大鼠肝、肾的毒性效应,将49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包括生理盐水对照组,以及3种纳米材料的低剂量组(2mg·mL-1)和高剂量组(10mg·mL-1),采用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法染毒,每2d染毒1次,每次每只0.2mL,共染毒5周,眼眶取血后处死大鼠,称肝、肾重量计算脏器系数,测定大鼠血清中反映肝、肾功能的生化指标,并对肝、肾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1)3种纳米材料均可导致大鼠体重明显降低,但对肝、肾脏器系数无明显影响;2)病理学观察发现,3种纳米材料均可导致大鼠肝细胞轻度脂肪变性,肾脏则无明显改变;3)3种纳米材料均可导致大鼠肝功能异常,部分肝功能指标如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等出现显著降低;4)3种纳米材料均可导致大鼠肾功能异常,部分肾功能指标如尿酸(UA)、肌酐(CREA)、尿素氮(BUN)等出现显著升高或降低.以上结果提示,经呼吸道染毒的Nano-SiO2、Nano-Fe3O4和SWCNTs均可对大鼠肝、肾产生一定的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纳米四氧化三铁 单壁碳纳米管 肝毒性 肾毒性
下载PDF
三种纳米材料致大鼠肝肾损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林本成 袭著革 +2 位作者 张英鸽 张华山 杨丹凤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1-653,共3页
目的研究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纳米四氧化三铁(Nano-Fe3O4)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大鼠肝、肾损伤作用。方法将4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以及3种纳米颗粒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灌胃染毒4周后处死大... 目的研究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纳米四氧化三铁(Nano-Fe3O4)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大鼠肝、肾损伤作用。方法将4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以及3种纳米颗粒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灌胃染毒4周后处死大鼠,称肝、肾重量,计算肝、肾的脏器系数,测定大鼠血清某些生化指标,并对肝肾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各染毒组肝、肾系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高剂量碳纳米管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及高剂量碳纳米管组、高剂量纳米二氧化硅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均较对照组增强(P<0.05);染毒组动物的肝细胞可见有脂肪变性,可见灶性及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各组间无明显差别,肾组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本实验条件下3种纳米颗粒均可对大鼠肝脏产生一定程度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肝毒性 肾毒性 大鼠
下载PDF
敌敌畏对斑马鱼运动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卓 蒲韵竹 +7 位作者 陈怡君 李春杰 王丽星 李前 黄春倩 张振中 张英鸽 赵宝全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27-330,共4页
目的利用视频跟踪系统研究敌敌畏对斑马鱼运动行为的影响。方法将斑马鱼浸泡在不同浓度敌敌畏(0、15、20、26、34和45 mg/L)的养殖水中,视频记录染毒后24 h斑马鱼的垂直穿梭次数、顶部停留时间、水平移动距离和水平穿梭次数的变化。结... 目的利用视频跟踪系统研究敌敌畏对斑马鱼运动行为的影响。方法将斑马鱼浸泡在不同浓度敌敌畏(0、15、20、26、34和45 mg/L)的养殖水中,视频记录染毒后24 h斑马鱼的垂直穿梭次数、顶部停留时间、水平移动距离和水平穿梭次数的变化。结果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斑马鱼出现不规则运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敌敌畏45 mg/L组斑马鱼水平移动距离和水平穿梭次数明显减少(P<0.01)。同时,敌敌畏34和45 mg/L组垂直穿梭次数也显著降低(P<0.01),敌敌畏26、34和45 mg/L组斑马鱼在观察箱顶部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敌敌畏对斑马鱼运动行为有抑制作用,通过视频跟踪系统对斑马鱼运动行为的观察和研究方法可广泛应用于药物行为学毒性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敌敌畏 行为学研究 毒性
下载PDF
三种典型纳米材料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染毒对大鼠肺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力 袭著革 +5 位作者 张英鸽 张华山 闫峻 张伟 林本成 刘焕亮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47-850,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纳米四氧化三铁(Nano-Fe_3O_4)、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大鼠的肺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9只 SPF 级雄性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7组,包括生理盐水对照组以及3种纳米材料的高剂量组(10 mg/ml)和... 目的探讨纳米四氧化三铁(Nano-Fe_3O_4)、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大鼠的肺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9只 SPF 级雄性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7组,包括生理盐水对照组以及3种纳米材料的高剂量组(10 mg/ml)和低剂量组(2 mg/ml)。以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法隔日染毒5周,腹主动脉放血处死,检测病理学改变、肺组织氧化损伤、炎性因子。结果病理结果显示,纳米材料造成大鼠肺间质性炎症,肺泡结构受到破坏并发生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小结节;与对照组比较,3种纳米材料组肺泡灌洗液中总抗氧化力(T-AOC)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降低,白介素-6(IL-6)浓度升高(P<0.05);在高剂量水平上(10mg/ml),3种纳米材料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丙二醛(MDA)浓度升高(P<0.05);10mg/ml Nano-SiO_2组和10mg/ml SWCNTs 组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升高(P<0.05);相同染毒剂量水平上3种纳米材料对比,其毒性作用强度有所不同。结论 3种纳米材料均能对大鼠肺组织造成毒性损伤,可引起炎症反应和氧化损伤;纳米材料的毒性大小可能受其粒径、形状、化学组成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四氧化三铁 纳米二氧化硅 单壁碳纳米管 氧化损伤
下载PDF
微纳尺度SiO_2对雄性大鼠生殖功能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林本成 袭著革 +5 位作者 张英鸽 张华山 杨丹凤 孙欣 张伟 刘焕亮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95-201,共7页
为了探讨纳米与微米尺度SiO2对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作用,选择不同剂量的纳米SiO2(20~40nm)与微米SiO2(1~10μm)采用气管滴注方式对雄性Wistar大鼠分组染毒.于染毒5周后处死大鼠,检查附睾精子形态,并检测睾丸组织和血清中睾丸功能标志... 为了探讨纳米与微米尺度SiO2对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作用,选择不同剂量的纳米SiO2(20~40nm)与微米SiO2(1~10μm)采用气管滴注方式对雄性Wistar大鼠分组染毒.于染毒5周后处死大鼠,检查附睾精子形态,并检测睾丸组织和血清中睾丸功能标志酶活性变化以及性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高、低剂量的纳米和微米SiO2染毒均可使大鼠发生程度不同的精子数量减少、精子活动率降低、精子畸形率升高;2)纳米SiO2染毒可使大鼠睾丸组织SDH、LDH和血清中ACP活性显著降低,而微米SiO2染毒对这些指标的影响不显著;3)纳米SiO2和高剂量微米SiO2染毒可使大鼠血清T和睾丸匀浆T浓度显著降低,而对血清LH没有显著影响;4)与微米SiO2相比,纳米SiO2对大鼠生殖功能的损伤有更严重的趋势,但相同剂量下,纳米SiO2和微米SiO2相比,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微米和纳米尺度SiO2染毒均可使大鼠生殖功能产生损伤,使部分生殖功能指标发生显著变化;与微米SiO2相比,纳米SiO2对大鼠生殖功能的损伤有更严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微米SiO2 雄性大鼠 生殖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