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技能培养到综合育人:以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西北野外实习为例
1
作者 王平 赵志军 +2 位作者 孔兴功 张茂恒 汪永进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95-101,共7页
野外实习是很多高等院校地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使学生接触自然现象、理解专业知识、锻炼野外技能的绝佳机会.在当前“立德树人”培养理念的引领下,如何利用好野外实习的机会,实现从技能培养到综合育人的提升,是高校地理教育者需要重... 野外实习是很多高等院校地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使学生接触自然现象、理解专业知识、锻炼野外技能的绝佳机会.在当前“立德树人”培养理念的引领下,如何利用好野外实习的机会,实现从技能培养到综合育人的提升,是高校地理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以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近年来开展的西北野外实习为例,重点介绍了在实习动员、实习路线和实习作业3个阶段的育人举措.通过这些举措的实施,使课程思政育人理念贯穿整个实习过程,让学生完全融入其中,不仅学会了野外实践的技能,还真正“爱”上了地理学.通过学生的成绩和反馈发现,野外实习培养了他们团队协作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坚定了他们深入创新的科研志趣,达到了良好的培养效果.据此提出了野外实习在综合育人方面的三大优势,可以作为未来设计、组织和实施野外实习时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 野外实习 立德树人 思政育人 团队协作
下载PDF
地球表层系统思想下的现代自然地理学实习改革思路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茂恒 王建 +2 位作者 陈霞 白世彪 孟景闻 《高等理科教育》 2008年第6期127-130,共4页
以人地关系、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的现代自然地理学学科体系已逐渐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性教学应在传统的部门地理实习基础上加以改善,建立起包括室内和野外、基础和提高、必修和选修的多层次、多形式、综合性的实习新体系。... 以人地关系、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的现代自然地理学学科体系已逐渐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性教学应在传统的部门地理实习基础上加以改善,建立起包括室内和野外、基础和提高、必修和选修的多层次、多形式、综合性的实习新体系。文章强调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关联、突出区域地理综合特征、加强探索性研究性实习、进行校际合作交流是提高自然地理实践性教学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表层系统 自然地理学 实习 改革
下载PDF
下蜀黄土中记录的氧同位素3阶段(MIS3)特殊暖湿现象 被引量:6
3
作者 张茂恒 夏应菲 +2 位作者 孟景闻 赖忠平 汪永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5,共7页
下蜀黄土在第四纪古气候研究上具有独有的区位特征,对南京李家岗下蜀黄土剖面上部的近20m进行野外观察和室内研究,划分出5层黄土和5层古土壤,按5cm间距采集了Rb/Sr、色度、磁化率和粒度样品,并在剖面和可追索的相邻剖面上采集了12个光... 下蜀黄土在第四纪古气候研究上具有独有的区位特征,对南京李家岗下蜀黄土剖面上部的近20m进行野外观察和室内研究,划分出5层黄土和5层古土壤,按5cm间距采集了Rb/Sr、色度、磁化率和粒度样品,并在剖面和可追索的相邻剖面上采集了12个光释光测年样品。通过气候代用指标与深海氧同位素及古里雅冰芯、马兰黄土等的对比,结合光释光测年,对南京李家岗下蜀黄土进行气候地层划分,对比结果将下蜀黄土划分出分别相当于MIS2~MIS5的4个气候旋回。气候意义的分析表明,各代用指标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显示了氧同位素3阶段明显的特殊暖湿特征,并且其所反映的气候变化过程和强度与青藏高原及西部黄土具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3阶段 暖湿现象 下蜀黄土
下载PDF
淮河入湖三角洲的形成、演变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8
4
作者 张茂恒 孙志宏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3期53-56,共4页
淮河入洪泽湖三角洲的历史不过 5 0 0年 ,修建洪泽湖大堤是其形成的决定因素 ;而其主体形态的确定在 1 93 7~ 1 947年这十年间 ,黄河夺淮为其快速成长的主要原因 ;后期的变化则表现为缓慢增长和东移 ,原因主要是下游水道流量、流径的变... 淮河入洪泽湖三角洲的历史不过 5 0 0年 ,修建洪泽湖大堤是其形成的决定因素 ;而其主体形态的确定在 1 93 7~ 1 947年这十年间 ,黄河夺淮为其快速成长的主要原因 ;后期的变化则表现为缓慢增长和东移 ,原因主要是下游水道流量、流径的变化 .新淮河的建成将对淮河三角洲的发展趋势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 洪泽湖 三角洲 演变 形成 发展趋势 可持续发展 江苏
下载PDF
南京汤山猿人洞穴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茂恒 周春林 尚晓春 《江苏地质》 CAS 2001年第1期23-26,共4页
从岩性、构造、洞穴特征等方面对汤山猿人洞穴的成因、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 ,揭示了洞穴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和多期复合成因的形成特点 ,并对洞内沉积物、南京人化石的形成及保存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溶洞 成因 红花园阶 南京猿人 江苏 洞穴 沉积物 南京人化石
下载PDF
江苏盱眙震旦纪混合沉积体系的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茂恒 孔兴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48-1457,共10页
扬子区震旦纪广泛分布的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混合沉积对于研究大地构造、古地理及生命演化具有特殊意义,江苏盱眙地区震旦纪地层既表现出广义混积岩的特点,又呈现多类型狭义混积岩的特色。通过区域6条实测剖面和67条路线剖面的综合岩... 扬子区震旦纪广泛分布的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混合沉积对于研究大地构造、古地理及生命演化具有特殊意义,江苏盱眙地区震旦纪地层既表现出广义混积岩的特点,又呈现多类型狭义混积岩的特色。通过区域6条实测剖面和67条路线剖面的综合岩石学、沉积学研究,建立了地层序列;根据详细的岩石结构、构造及组合等研究,划分出8种沉积相类型;在区域内沉积相的纵向、横向变化基础上,确定了不同时期的沉积体系序列,进而建立盱眙地区震旦纪的沉积格架,恢复了沉积环境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下扬子地区在震旦纪时期,随着构造稳定和气候变化,在海平面上升的同时,陆源物质大量向海岸进积,显示出特殊的海水与陆地的'双向扩展'特征,在河、海的共同作用下,海岸地貌从开阔趋向多样化,海水性质也发生重大的改变,营养物质的增多、水体盐度的降低,都可能对海洋生物的发展演化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区 江苏 震旦纪 混合沉积 沉积体系 沉积物
下载PDF
盐城上岗全新世有孔虫组合的环境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茂恒 王建 《海洋地质动态》 2003年第9期5-8,共4页
对盐城上岗全新世柱状剖面中的有孔虫进行研究,划分出7个有孔虫组合类型。依据组合特征确定盐城地区全新世为潮滩环境,经历了由5次小规模的海水进退构成的海退过程。并且发现潮滩环境下的风暴沉积有孔虫组合中外海分子增多、壳体破损严... 对盐城上岗全新世柱状剖面中的有孔虫进行研究,划分出7个有孔虫组合类型。依据组合特征确定盐城地区全新世为潮滩环境,经历了由5次小规模的海水进退构成的海退过程。并且发现潮滩环境下的风暴沉积有孔虫组合中外海分子增多、壳体破损严重,显示出与河口环境的风暴潮有孔虫组合特点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上岗 全新世 有孔虫 潮滩环境
下载PDF
中式建筑与传统文化——兼谈南京“中国人家”东园的设计理念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茂恒 汝小芳 《城市开发》 2003年第8期32-34,共3页
关键词 住房制度 中式建筑 传统文化 南京市 建筑风格 中式园林别墅
下载PDF
“中国人家”——玉鉴园的设计思想
9
作者 张茂恒 《百年建筑》 2005年第1期62-65,共4页
项目背景:由38个独立私家园林别墅组成的“玉鉴园”.是纯中式风格园林别墅“中国人家”的三期项目。在前期联排别墅成功开发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升品质,追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在“玉鉴园”的设计过程中就明确了必须... 项目背景:由38个独立私家园林别墅组成的“玉鉴园”.是纯中式风格园林别墅“中国人家”的三期项目。在前期联排别墅成功开发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升品质,追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在“玉鉴园”的设计过程中就明确了必须对中国建筑文化、哲学、美学和园林艺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使“中国人家”“玉鉴园”成为具有代表性的高品位中式园林别墅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玉鉴园” 中式风格 园林别墅 “中国人家”
下载PDF
苏北盆地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记录与气候地层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萧家仪 王丹 +5 位作者 吕海波 赵志军 舒强 陈晔 张茂恒 郭平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1-598,共8页
苏北盆地是我国西部高原至东部海洋之间的过渡地区,该地区的气候演变史对揭示东亚季风的时空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气候地层学的原理,用孢粉分析的方法,结合14C测年数据,再造了兴化地区自倒数第二次冰期以来的古植被与古环境,其演变... 苏北盆地是我国西部高原至东部海洋之间的过渡地区,该地区的气候演变史对揭示东亚季风的时空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气候地层学的原理,用孢粉分析的方法,结合14C测年数据,再造了兴化地区自倒数第二次冰期以来的古植被与古环境,其演变史能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进行良好的对比,孢粉带Ⅲ、Ⅳ、Ⅴ、Ⅵ、Ⅶ分别对应深海氧同位素阶段5、4、3、2、1,且孢粉带Ⅲ细分的5个亚带与MIS5a-5e也有良好的对应。此外,从该地区末次冰期孢粉记录中检索出6次冷事件,通过与格陵兰冰芯及会宁黄土记录对比,推测这些冷事件可能对应于末次冰期气候变化中的Heinrich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记录 气候地层学 第四纪 兴化孔 苏北盆地 晚更新世 HEINRICH事件 深海氧同位素 ^14C测年 氧同位素记录
下载PDF
川西高原杂谷脑河阶地的形成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勇 赵志军 +2 位作者 李才林 张茂恒 陈晔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9-254,共6页
根据野外实地地貌调查,确定了川西高原杂谷脑河理县段发育了8级阶地,并对阶地沉积物进行了ESR年代测试,初步确定杂谷脑河第II,III,IV,VI级阶地约形成于距今54,125,248,481ka。阶地成因分析表明这些主要阶地序列主要是构造隆升的结果,因... 根据野外实地地貌调查,确定了川西高原杂谷脑河理县段发育了8级阶地,并对阶地沉积物进行了ESR年代测试,初步确定杂谷脑河第II,III,IV,VI级阶地约形成于距今54,125,248,481ka。阶地成因分析表明这些主要阶地序列主要是构造隆升的结果,因此,杂谷脑河各级主要阶地分别代表了川西高原中更新世以来的几次隆升事件。根据阶地高程和阶地形成年代确定的杂谷脑河下蚀速率为0.39m/ka,与大地测量获得的龙门山隆升速率(0.3 ̄0.4m/ka)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高原 杂谷脑河 ESR年代 下蚀速率
下载PDF
苏北盆地浅钻沉积物磁化率与粒度记录的末次冰消期以来的环境变化 被引量:18
12
作者 舒强 李才林 +3 位作者 赵志军 陈晔 张茂恒 李吉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117,共7页
通过对苏北盆地YZ浅钻沉积物磁化率和粒度指标的分析,揭示了区域气候环境的变化过程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6.7~13.5cal kaBP气候相对温暖湿润;13.5~11.2cal kaBP为一个较为显著的冷干期;11.2~1.1cal kaBP为一整体气候相对稳定期,以... 通过对苏北盆地YZ浅钻沉积物磁化率和粒度指标的分析,揭示了区域气候环境的变化过程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6.7~13.5cal kaBP气候相对温暖湿润;13.5~11.2cal kaBP为一个较为显著的冷干期;11.2~1.1cal kaBP为一整体气候相对稳定期,以温暖湿润为特征;另外,还记录到了多次的气候波动事件,其中较为显著的为YD事件和发生于3.0cal kaBP的气候事件。研究结果与中国西南贵州董歌洞石笋和格陵兰GRIP冰芯等记录有着较好的对比,但在细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反映了研究区的气候环境变化具有自身的区域性特征,同时也反应了与全球气候变化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气候环境变化 质量磁化率 粒度
下载PDF
江苏兴化DS浅孔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与粒度所揭示的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8
13
作者 舒强 赵志军 +2 位作者 陈晔 张茂恒 李吉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23-928,共6页
选择位于东亚季风典型区的苏北盆地沉降中心附近湖沼沉积为研究对象,进行了AMS14C、粒度、地球化学元素的综合分析。分析表明,末次冰消期以来苏北盆地古气候经历了冷干、暖湿、温湿、冷暖波动剧烈、暖湿的变化过程。苏北盆地DS钻孔沉积... 选择位于东亚季风典型区的苏北盆地沉降中心附近湖沼沉积为研究对象,进行了AMS14C、粒度、地球化学元素的综合分析。分析表明,末次冰消期以来苏北盆地古气候经历了冷干、暖湿、温湿、冷暖波动剧烈、暖湿的变化过程。苏北盆地DS钻孔沉积物所揭示的气候变化与贵州董歌洞石笋氧同位素数据和格陵兰冰芯数据所揭示的气候变化总体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在一些细部上还是存在着差异,较好的响应了区域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元素 粒度 环境演变 苏北盆地
原文传递
稻城冰帽冰碛物光释光测年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探讨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志刚 王建 +3 位作者 赖忠平 徐孝彬 白世彪 张茂恒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2-610,共9页
冰川事件是气候波动最直接的地质证据,利用冰川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冰碛物的年代数据建立冰川事件的时间顺序,是反演冰川演化历史以及区域古气候和古环境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冰川沉积环境的复杂性,很大程度限制了冰川年代数据的获取。近... 冰川事件是气候波动最直接的地质证据,利用冰川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冰碛物的年代数据建立冰川事件的时间顺序,是反演冰川演化历史以及区域古气候和古环境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冰川沉积环境的复杂性,很大程度限制了冰川年代数据的获取。近年来,随着光释光测年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应用范围已经扩展到冰川沉积物的年代测定。本文利用光释光(OSL)测年技术对青藏高原东南部稻城冰帽库照日地区系列冰碛垄进行年代测定,试图建立库照日地区冰川事件的年代序列。然而,光释光(OSL)年代结果与先前发表的ESR和宇生核素10Be暴露年代数据不一致,且个别数据与地貌新老关系不符。通过对比分析显示:冰碛物样品埋藏前释光信号的部分晒退以及样品提取的石英不纯,可能导致冰碛物光释光测年的较大误差和不准确性,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城冰帽 库照日 光释光测年 冰川 冰碛物 非正常衰减
下载PDF
苏北盆地XH-1#钻孔沉积物磁化率与粒度组分相关性变化特征及其意义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舒强 李吉均 +2 位作者 赵志军 陈晔 张茂恒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6-281,共6页
对苏北盆地XH-1#钻孔沉积物磁化率与粒度组分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此钻孔沉积物磁化率与粒度组分的相关性在不同深度段内有着不同的表现:在350~247m深度段内,磁化率大小与中值粒径大小表现为负相关、与4~12Φ各粒级... 对苏北盆地XH-1#钻孔沉积物磁化率与粒度组分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此钻孔沉积物磁化率与粒度组分的相关性在不同深度段内有着不同的表现:在350~247m深度段内,磁化率大小与中值粒径大小表现为负相关、与4~12Φ各粒级组分百分含量表现为正相关;在234~0m深度段内,磁化率大小与中值粒径大小表现为正相关,与1~3Φ粒级组分百分含量表现为密切的正相关;247~234m深度段是上述两种相关性变化的一个过渡阶段。环境磁学实验结果也揭示出在上下两个深度段内磁性矿物组成上也存在差异。这种不同深度段内磁化率与粒度组分相关性上的大的变化,以及磁性矿物组成上的差异共同揭示出,在深度247~234m这段沉积物的沉积过程中,苏北盆地内可能发生了一次重大的事件,正是这次重大事件的发生导致了碎屑沉积物来源的改变,出现了上下两部分磁化率大小与粒度组分相关性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率 粒度 相关性 苏北盆地
下载PDF
近2000年来东亚夏季风石笋记录及与历史变迁的关系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偏 张茂恒 +3 位作者 孔兴功 张春霞 汪永进 赵侃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1-208,共8页
基于湖北神农架犀牛洞石笋(SN)21个230Th年龄及486个δ18O数据,建立了近2000年来平均分辨率4~5a的δ18O时间序列。该记录显示,近两千多年来东亚夏季风强度总体呈逐步减弱趋势,并叠加数次数十年到百年尺度的振荡旋回,中世纪暖期及小冰... 基于湖北神农架犀牛洞石笋(SN)21个230Th年龄及486个δ18O数据,建立了近2000年来平均分辨率4~5a的δ18O时间序列。该记录显示,近两千多年来东亚夏季风强度总体呈逐步减弱趋势,并叠加数次数十年到百年尺度的振荡旋回,中世纪暖期及小冰期显示独特特征。石笋δ18O曲线与北半球(33°N)太阳辐射曲线一致,揭示了近2000a来亚洲季风变化主要受控于太阳辐射的变化。通过与历史气候记录对比发现,汉朝和唐朝对应δ18O偏负即相对稳定的气候阶段,而三国、两晋、南北朝、宋朝及明朝均对应于正偏且波动较大的δ18O值,存在旱涝灾害频繁交替现象,说明朝代的兴衰更替在一定程度上和气候变化存在某种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太阳活动 东亚夏季风 湖北神农架
下载PDF
基于ESR年代的川西高原河流下切速率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志军 刘勇 +3 位作者 陈晔 张茂恒 舒强 李才林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0-165,172,共7页
根据野外地质地貌调查,查明了川西高原大渡河泸定段、鲜水河炉霍段的阶地序列,并应用ESR法测定了河流阶地的形成年代.结果表明:这些河流阶地序列均形成于更新世以来,由阶地拔河高程及形成年代确定的大渡河泸定段、鲜水河炉霍段更新世以... 根据野外地质地貌调查,查明了川西高原大渡河泸定段、鲜水河炉霍段的阶地序列,并应用ESR法测定了河流阶地的形成年代.结果表明:这些河流阶地序列均形成于更新世以来,由阶地拔河高程及形成年代确定的大渡河泸定段、鲜水河炉霍段更新世以来的平均下切速率分别为0.38,0.39 mm/a,与杂谷脑河理县段下切速率0.39 mm/a一致,也与(U-Th)/He低温热年代学反映的下切速率一致,这也反映出川西高原更新世以来构造抬升的整体性.这些河流下切速率比由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得出的鲜水河断裂与龙门山断裂所夹的三角区域的隆升速率(>2.6±0.7 mm/a)要小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阶地 ESR测年 下切速率 川西高原
下载PDF
2592~1225 a B.P.湖北神农架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及区域气候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春霞 张茂恒 +4 位作者 李偏 孔兴功 朱正坤 姜修洋 汪永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0-954,共5页
选择处于典型季风区中国内部湖北神农架地区青天洞一支具有连续清晰年纹层发育的石笋样品(QT6),通过精确的年纹层计数,结合高精度230Th年龄,建立2592~1225aB.P.期间长达1367a的石笋δ18O时间序列。石笋δ18O记录的17个持续时间在80a左... 选择处于典型季风区中国内部湖北神农架地区青天洞一支具有连续清晰年纹层发育的石笋样品(QT6),通过精确的年纹层计数,结合高精度230Th年龄,建立2592~1225aB.P.期间长达1367a的石笋δ18O时间序列。石笋δ18O记录的17个持续时间在80a左右的峰谷旋回,与格陵兰冰芯δ18O记录具有非常好的一一对应关系,说明在年代际尺度上石笋δ18O同样能反映区域性气候变化,可能的机制是北高纬温度的变化通过大气传输影响热带辐合带(ITCZ)的迁移,从而影响东亚季风的强弱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东亚季风 年代际尺度 大气传输
原文传递
“现代自然地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建 张茂恒 +3 位作者 白世彪 徐敏 沙润 汪永进 《高等理科教育》 2006年第4期66-69,共4页
文章针对“现代自然地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提出理论创新是基础,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建设是关键高水平教师队伍是保障,教学方法创新是支撑,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是重点,同时指出精品课程的建设必须注重传承创新和不断的积累。
关键词 精品课程建设 “现代自然地理学” 立体化教材体系 高校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体系
下载PDF
苏北盆地兴化1^#钻孔沉积物磁化率特征及其古气候环境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舒强 卫艳 +3 位作者 李吉均 陈晔 赵志军 张茂恒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36,共6页
对苏北盆地兴化1#钻孔岩芯沉积物进行了质量磁化率的测试与分析,并对质量磁化率的变化特征和古气候环境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质量磁化率的大小变化与沉积物一定粒级组分之间有着很好的关联性;东部典型季风区域中, 质量磁... 对苏北盆地兴化1#钻孔岩芯沉积物进行了质量磁化率的测试与分析,并对质量磁化率的变化特征和古气候环境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质量磁化率的大小变化与沉积物一定粒级组分之间有着很好的关联性;东部典型季风区域中, 质量磁化率的大小波动能很好地指示气候的波动,是恢复古气候环境演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指标;以磁化率变化为主导指标的多环境代用指标指示出苏北盆地近3.20 Ma来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且在沉积速率较高的上部的质量磁化率气候环境记录与深海 DSDP607孔氧同位素之间吻合较好,指示苏北盆地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与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磁化率 气候环境 苏北盆地 兴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