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董晓教授从“肝火犯胃”病机论治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经验总结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子寒 张董晓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期132-136,共5页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当前社会中越来越常见的乳腺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后形成脓肿,溃后形成窦道,长期不能愈合,期间可伴随各类免疫反应,可严重影响乳房美观,病程长,患者痛苦大。临床及相关数据表明肉芽肿性乳腺炎发病与情绪呈正相...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当前社会中越来越常见的乳腺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后形成脓肿,溃后形成窦道,长期不能愈合,期间可伴随各类免疫反应,可严重影响乳房美观,病程长,患者痛苦大。临床及相关数据表明肉芽肿性乳腺炎发病与情绪呈正相关。张董晓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气郁而化火,犯及脾胃相关。在中医学思想中,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肝属木,肝“喜条达恶抑郁”,是人体调节情绪最主要的器官,脾胃是人体气机的枢纽,其属土,常为肝木郁结所克。因此张董晓教授提出,肝火犯胃是本病发生的根本病机,而疏肝清胃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思路。本文主要就张董晓教授从肝火犯胃病机切入,采用疏肝清胃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经验进行总结,并附验案一则,以供临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 粉刺性乳痈 肝火犯胃证 疏肝清胃法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刺络放血补虚”渊源及机理考
2
作者 张董晓 付娜 +3 位作者 东浩 黄巧 赵文洁 周玉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80-283,共4页
刺络放血是中医特色治疗技法之一,既往其适应症主要为热证、实证、瘀证等。至金元后,刺络放血用于虚证的报道逐渐增多,但其观点及操作方法又呈现不同的派别。本文考证刺络放血疗法用于治疗虚证在各朝代的主要适应症,并对不同流派之间观... 刺络放血是中医特色治疗技法之一,既往其适应症主要为热证、实证、瘀证等。至金元后,刺络放血用于虚证的报道逐渐增多,但其观点及操作方法又呈现不同的派别。本文考证刺络放血疗法用于治疗虚证在各朝代的主要适应症,并对不同流派之间观点差异进行分析,对其治疗手法的差异及治疗原理的不同进行整理。笔者发现刺络疗法用于虚证、阴证从《内经》已有报道。这其中观点又分两派,一种以李杲为代表的刺络健脾补虚派;第二种是通过祛瘀,使瘀去新生而达到扶正的目的。两类观点在建国后临床应用均疗效确切。其操作手法存在差异,前者更强调“穴位的选取”,刺中络脉即可,并不强求出血;而后者除选穴外对局部放血的操作更加注重,除了刺络外还强调局部放血的重要性。前者机理在于增强免疫功能扶正补虚,而后者一定程度上改变微循环、局部血流动力学补虚。当代名家在临床和理论上进一步突破,如将刺络疗法用于阴证、虚证疮疡,提出“络以通为用”,刺络放血可“以通为补”,更好指导了刺络放血疗法在虚证类疾病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络放血 虚证 流派 机理 渊源 扶正补虚 祛瘀生新 赵炳南
下载PDF
穿刺垫棉绑缚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脓肿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赵文洁 于加乐 +1 位作者 张董晓 徐子寒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目的]评价穿刺垫棉绑缚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脓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共纳入患者72例,分为穿刺垫棉绑缚组和切开常规换药组两组,按2∶1进行分配,穿刺垫棉绑缚组纳入48例,采用穿刺抽脓后垫棉绑缚的方... [目的]评价穿刺垫棉绑缚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脓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共纳入患者72例,分为穿刺垫棉绑缚组和切开常规换药组两组,按2∶1进行分配,穿刺垫棉绑缚组纳入48例,采用穿刺抽脓后垫棉绑缚的方法治疗,切开常规换药组纳入24例,切开引流后根据疮口情况换药治疗,疗程均为8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脓肿缩小程度、疼痛持续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乳房外形改善、换药次数、不良反应。[结果]穿刺垫棉绑缚组在脓肿缩小程度、乳房疼痛时间、VAS评分,乳房外形改善、换药次数方面与切开常规换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穿刺抽脓、垫棉绑缚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脓肿临床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肿期 浆细胞性乳腺炎 穿刺垫棉绑缚
下载PDF
副乳腺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药临床诊治分析
4
作者 曾奕斐 张董晓 +3 位作者 东浩 付娜 张红凯 冯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93-1898,共6页
背景副乳腺浆细胞性乳腺炎(PCM)在临床上较为罕见,相关报道较少,临床多易发生误诊、漏诊,为其早期诊治带来极大挑战。目的探讨副乳腺PCM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17年... 背景副乳腺浆细胞性乳腺炎(PCM)在临床上较为罕见,相关报道较少,临床多易发生误诊、漏诊,为其早期诊治带来极大挑战。目的探讨副乳腺PCM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5例副乳腺PCM患者的中医药临床诊疗资料,对15例副乳腺PCM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本文共纳入15例女性副乳腺PCM患者,均为育龄期妇女,妊娠后2~5年内发病,病因复杂,病程迁延,发病特点与乳腺部位的PCM相类似,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15例患者经中医内治法和外治法联合治疗后,症状缓解,局部病灶消失,且随访半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副乳腺PCM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易发生误诊、漏诊,临床治疗难度较高,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副乳腺PCM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副乳腺 粉刺性乳痈 中医药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清热解毒汤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回顾性研究
5
作者 谢晓晨 陈雯 +1 位作者 黄巧 张董晓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7-76,共10页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汤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乳腺科的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80例,内服清热解毒汤;对照组90例,无内服汤药。观察...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汤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乳腺科的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80例,内服清热解毒汤;对照组90例,无内服汤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乳腺炎的严重程度指数、疾病改善率、体温、乳房疼痛评分、乳汁通畅情况、乳头皲裂情况、中医全身症状评分等指标。[结果]在乳腺炎的严重程度指数、疾病改善率、乳房疼痛评分、乳汁通畅情况、中医全身症状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清热解毒汤可有效改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疼痛、肿块、红肿、乳汁堵塞等情况,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汤 哺乳期 急性乳腺炎 临床研究 疼痛 肿块 疾病改善率
下载PDF
古代非哺乳期乳腺炎外治法撷英集萃
6
作者 李积锋 张董晓 《河北中医》 2024年第2期322-325,330,共5页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类多发生于非哺乳期、治疗周期长、治疗难度大的乳腺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通过对中医古籍中与“非哺乳期乳腺炎”外治相关的文献进行探析,发现单药和复方药物外治均对当今临床有着较大的意义。单药包括...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类多发生于非哺乳期、治疗周期长、治疗难度大的乳腺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通过对中医古籍中与“非哺乳期乳腺炎”外治相关的文献进行探析,发现单药和复方药物外治均对当今临床有着较大的意义。单药包括寒凉药、解表药、消肿散结药、温热药等,复方多以消托补立法制方,消法、消托兼施、透托法、补托法均在不同时期有其代表方。医家们注重阴阳辨证,在半阴半阳证的治疗中创制“阳和膏”和“冲和膏”。针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症状如疼痛等亦有专方治疗。除药物外,外治方式也多种多样,含药渣热敷、熏熨与酒、醋制后外敷等沿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炎 非哺乳期 中医外治法 古籍 文献
下载PDF
“因势祛邪”理论在肉芽肿性乳腺炎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董晓 付娜 +3 位作者 赵文洁 黄巧 东浩 周玉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97-300,共4页
“因势祛邪”理论在临床各科均有应用,将该治法用于肉芽肿性乳腺炎多获良效。文章总结“因势祛邪”理论在肉芽肿性乳腺炎中的应用,包括顺病情之势、顺病位之势、顺脏腑之势、顺病程之势治疗等。顺病情之势关键在于对病情之势的判断,除... “因势祛邪”理论在临床各科均有应用,将该治法用于肉芽肿性乳腺炎多获良效。文章总结“因势祛邪”理论在肉芽肿性乳腺炎中的应用,包括顺病情之势、顺病位之势、顺脏腑之势、顺病程之势治疗等。顺病情之势关键在于对病情之势的判断,除判断寒热痰瘀等不同病邪致病所致病情不同,还针对多因素致病,尤其是相对立的两种病邪交互错杂致病时对病势的判断。顺病位之势在于针对不同病位使用口服药及外治法,特点各不相同。顺脏腑之势在肉芽肿性乳腺炎治疗中尤重肝脾,治肝在于疏,调脾在于养。顺病程之势不仅在于不同分期顺势治疗,还在于以动态、发展的眼光而治,不断调整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势祛邪 肉芽肿性乳腺炎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乳管镜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2
8
作者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乳腺病分会 张董晓 +7 位作者 崔建春 曲义坤 曹洪 雍伟 欧阳志 江玉霞 曾奕斐 裴晓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1期4-8,共5页
乳管镜是乳头溢液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其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导管内可直视、可实时采集影像记录的特点,已经成为乳腺导管内病变的主要诊断及辅助治疗工具。但目前尚无乳管镜技术应用、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共识,限制了乳管镜的临床推广... 乳管镜是乳头溢液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其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导管内可直视、可实时采集影像记录的特点,已经成为乳腺导管内病变的主要诊断及辅助治疗工具。但目前尚无乳管镜技术应用、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共识,限制了乳管镜的临床推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乳腺病分会从乳管镜适应证、禁忌证、设备及人员配置、检查前准备、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乳管镜下表现、镜下辅助治疗、并发症及处理等方面形成共识,优化和标准化乳管镜技术操作规范,供临床参考。期待提升国内乳管镜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管镜 专家共识 乳头溢液 导管内病变 临床诊断
下载PDF
燕京流派房家外科“理思解结”法治疗哺乳期乳头血性溢液经验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子辰 张董晓 刘秀茹(指导)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54-158,共5页
房世鸿主任是中医外科名家,传承御医流派学术理论,为燕京流派房家外科代表人物之一。“理思解结”是房世鸿主任在外科疾病治疗中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是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进一步发展,体现了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的中医外科治疗特点... 房世鸿主任是中医外科名家,传承御医流派学术理论,为燕京流派房家外科代表人物之一。“理思解结”是房世鸿主任在外科疾病治疗中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是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进一步发展,体现了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的中医外科治疗特点。产后哺乳期乳头血性溢液是导致母乳喂养中断、提前回乳的重要因素之一。房世鸿主任认为,哺乳期血性溢液的病机关键为肝郁化热、乳汁淤积、排乳不当,辨证属肝经郁热、乳络阻塞证,内治当以清热凉血、疏肝通乳为原则,方用清热止血消肿通乳汤加减,配合外治药物及房家无痛排乳手法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病程,恢复哺乳。本文总结燕京流派房家外科名老专家学术思想,以飨同道,为产后哺乳期乳头血性溢液的诊治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乳头血性溢液 哺乳期乳腺炎 理思解结 房家外科 房世鸿
下载PDF
巨大乳腺交界性叶状肿瘤诊治一例
10
作者 张子辰 谭玉培 +5 位作者 张董晓 付娜 东浩 黄巧 赵文洁 孙宇建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66-70,共5页
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PTB)是由乳腺上皮组织和纤维结缔组织组成的纤维上皮性肿瘤,其主要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肿块,临床易误诊,需与乳腺纤维腺瘤(breast fibroadenoma,BF)相鉴别。本文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 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PTB)是由乳腺上皮组织和纤维结缔组织组成的纤维上皮性肿瘤,其主要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肿块,临床易误诊,需与乳腺纤维腺瘤(breast fibroadenoma,BF)相鉴别。本文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乳腺科收治的1例巨大PTB患者入手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PTB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叶状肿瘤 交界性肿瘤 临床治疗 病例报道
下载PDF
中医古籍病理性乳头溢液诊疗成就探析
11
作者 陈雯 张董晓 +1 位作者 王君月 黄巧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4期653-657,共5页
病理性乳头溢液指非妊娠非哺乳期单侧或双侧乳头主动流出或经被动挤压而出现异常分泌物溢出的症状,对患者困扰较大,西医治疗占位性病变导致的病理性乳头溢液以手术为主,非占位性病变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而中医治疗非占位性病变导致的乳头... 病理性乳头溢液指非妊娠非哺乳期单侧或双侧乳头主动流出或经被动挤压而出现异常分泌物溢出的症状,对患者困扰较大,西医治疗占位性病变导致的病理性乳头溢液以手术为主,非占位性病变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而中医治疗非占位性病变导致的乳头溢液常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乳头溢液属于中医学“乳泣”“乳注”“乳衄”等范畴,现代医家论治病理性乳头溢液理法方药可探源于此。文中系统整理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论述,梳理其理论思想,总结治法经验,以期为现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溢液 乳泣 乳衄 病因病机 治疗 中医古籍
下载PDF
吕培文应用芙蓉膏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经验
12
作者 李雨薇 张董晓 吕培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6期108-111,共4页
本文总结吕培文教授使用芙蓉膏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经验。近些年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如果治疗不及时、方法不正确,从乳腺炎发展到乳腺脓肿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吕培文教授认为该病多由乳汁蓄积、感受外邪引起,治... 本文总结吕培文教授使用芙蓉膏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经验。近些年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如果治疗不及时、方法不正确,从乳腺炎发展到乳腺脓肿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吕培文教授认为该病多由乳汁蓄积、感受外邪引起,治宜清热解毒散结。芙蓉膏作为燕京外科流派的经典验方,临床使用已50年以上,其在传统组方基础上巧妙加入增效及防治副作用的药物,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效果确切,有着使用方便、价格实惠、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吕培文教授辨证为主,注重治疗方式及切入时机,在疾病早期使用芙蓉膏外敷治疗法简力专,有效减轻患者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体现了中医“以人为本,已病防变”的治疗思路。并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 燕京外科 芙蓉膏 吕培文
下载PDF
吕培文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难愈性溃疡经验
13
作者 张子辰 张董晓 +5 位作者 付娜 东浩 黄巧 赵文洁 孙宇建 吕培文(指导) 《北京中医药》 2023年第2期177-179,共3页
乳腺癌术后溃疡病程迁延,溃口难愈,治疗难度较大。吕培文教授传承燕京外科名家经验,认为乳腺癌术后难愈性溃疡病机责之气血亏虚、阴阳失和、脾胃虚弱,主张首辨气血盛衰、再辨阴阳调和、顾护脾胃、重视情志的治疗思路,其内治及外治遣方... 乳腺癌术后溃疡病程迁延,溃口难愈,治疗难度较大。吕培文教授传承燕京外科名家经验,认为乳腺癌术后难愈性溃疡病机责之气血亏虚、阴阳失和、脾胃虚弱,主张首辨气血盛衰、再辨阴阳调和、顾护脾胃、重视情志的治疗思路,其内治及外治遣方用药独具特色,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 难愈性溃疡 吕培文
原文传递
燕京外科名家临方调配外治经验
14
作者 王梦洁 张董晓 吕培文 《北京中医药》 2023年第1期51-54,共4页
临方调配是中医外治一大特色,燕京外科名家具有丰富的外治经验,在临方调配的运用上更是炉火纯青,其以中医基本理论和辨证论治原则为指导,根据外用制剂的基本要求,临时调剂配置,临床可操作性强。燕京外科临方调配常用的外治法包括洗药法... 临方调配是中医外治一大特色,燕京外科名家具有丰富的外治经验,在临方调配的运用上更是炉火纯青,其以中医基本理论和辨证论治原则为指导,根据外用制剂的基本要求,临时调剂配置,临床可操作性强。燕京外科临方调配常用的外治法包括洗药法、湿敷法、掺药法、护疮法、摩擦法、戳药法、涂药法、注药法等。在“合方重辨证、效专宜独用”用药原则指导下,燕京外科名家选择的药物种类包括常用草药、名贵药以及鲜药等,调配基质据病情差异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方调配 中医外治 燕京外科
原文传递
中医古籍“乳痈”证治探析 被引量:27
15
作者 张董晓 赵文洁 +5 位作者 付娜 王纯 东浩 谢芳 孙宇建 黄巧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51-153,共3页
整理中医古籍中乳痈证治主要观点,在病因病机方面关于乳痈的描述主要集中在乳汁郁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等方面。在治疗方面,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分为外治和内治两大类。外治在本病的治疗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古籍中也多有描述,不仅描... 整理中医古籍中乳痈证治主要观点,在病因病机方面关于乳痈的描述主要集中在乳汁郁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等方面。在治疗方面,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分为外治和内治两大类。外治在本病的治疗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古籍中也多有描述,不仅描述手法排乳对于本病治疗的重要性,也对其治疗机理等进行阐述;内治方面,根据疾病初起、脓成、破溃等不同阶段,分别使用清热解毒、托里透脓、益气和营、疏肝散结等不同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痈 急性乳腺炎 古籍 证治
下载PDF
王玉章教授治疗乳腺疾病思路撷要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董晓 王淑玲 +4 位作者 付娜 东浩 黄巧 赵文洁 孙宇建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134-136,共3页
王玉章教授是中医外科学的杰出代表人物,在乳腺疾病治疗中见解独到且疗效显著。本文就王玉章教授治疗乳腺疾病的学术经验进行总结,包括其在乳腺增生性疾患、乳腺炎性疾患、乳腺恶性肿瘤等疾病治疗中的思路。王老针对不同类型乳腺疾病有... 王玉章教授是中医外科学的杰出代表人物,在乳腺疾病治疗中见解独到且疗效显著。本文就王玉章教授治疗乳腺疾病的学术经验进行总结,包括其在乳腺增生性疾患、乳腺炎性疾患、乳腺恶性肿瘤等疾病治疗中的思路。王老针对不同类型乳腺疾病有其独特辨治特色,因病制宜,如针对乳癖侧重调理为主,而乳痈则侧重阴阳辨证,乳岩则注重扶正和祛邪关系的把握;注重气血调治,在此基础上又尤其注重结合不同疾病及气血盛衰,从疏气调气、益气养血、调和气血冲任等不同角度、层面进行气血调理。希冀与广大同道共同学习名老专家学术思想,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玉章 外科名家 乳腺增生 乳腺炎 乳腺癌
下载PDF
孙宇建疏肝健脾补肾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董晓 付娜 +4 位作者 黄巧 赵文洁 东浩 梁欢 孙宇建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855-857,共3页
孙宇建主任为中医外科乳腺专业名家,尤善运用"疏健补"理论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保守疗法治愈肉芽肿性乳腺炎上千例。总结孙师疏肝理气、健脾益气、补肾调冲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原则。在疏健补理论指导下的具体用药及用... 孙宇建主任为中医外科乳腺专业名家,尤善运用"疏健补"理论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保守疗法治愈肉芽肿性乳腺炎上千例。总结孙师疏肝理气、健脾益气、补肾调冲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原则。在疏健补理论指导下的具体用药及用药中倡导的中病即止、适度治疗理念,疾病痊愈后愈后防复的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健脾补肾 肉芽肿性乳腺炎 保守疗法 孙宇建
下载PDF
赵炳南教授治疗乳痈思路浅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董晓 付娜 +4 位作者 东浩 黄巧 赵文洁 孙宇建 吕培文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89-393,共5页
通过回顾学习赵炳南先生“急性乳腺脓肿合并中毒性休克”病案,了解赵教授乳痈治疗中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想,及其精妙用药、重视脾胃的观点。探讨赵教授治疗乳痈危重急症的思路,学习挖掘名老专家经验,提高临床能力。
关键词 乳痈 乳腺脓肿 赵炳南 病案
下载PDF
中医外科名家房芝萱“消托补防”理论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董晓 高畅 +5 位作者 付娜 东浩 黄巧 赵文洁 李书琪 刘秀茹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9期1643-1646,1649,共5页
房芝萱教授是我国杰出的中医外科名家,承传御医流派学术思想,为燕京外科三大家之一房家外科代表人物之一。"消托补防"是房老在外科疾病治疗中极具特色的学术思想。房老此学术思想贡献在于:(1)提出防重于治,在消托补的基础上... 房芝萱教授是我国杰出的中医外科名家,承传御医流派学术思想,为燕京外科三大家之一房家外科代表人物之一。"消托补防"是房老在外科疾病治疗中极具特色的学术思想。房老此学术思想贡献在于:(1)提出防重于治,在消托补的基础上加上防的概念,即消托补防治疗外科疾病;(2)扩大消托补防理论适应证,用于所有外科疾患,而非仅限于疮疡;(3)将原为内治总则的消托补理论引入外治领域,在消托补理论指导下使用外治法治疗疾病。文中以外科中有代表性的乳腺外科疾病为例对房老"消托补防"理论的应用进行总结,系统阐述房老学术思想的三大贡献。学习名老专家经验,提升乳腺疾病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芝萱 房家外科 消托补防 乳腺疾病
下载PDF
专题——中医外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0
作者 裴晓华 张董晓 《北京中医药》 2023年第7期703-703,共1页
中医外科疾病是指一切体表可见,有形可征的疾病,疾病的“疾”字和医生的“醫”字,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被箭击伤后接受外科消毒、治疗的过程,中医外科在一定程度上可理解为中医学的起源。《五十二病方》作为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其中多有... 中医外科疾病是指一切体表可见,有形可征的疾病,疾病的“疾”字和医生的“醫”字,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被箭击伤后接受外科消毒、治疗的过程,中医外科在一定程度上可理解为中医学的起源。《五十二病方》作为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其中多有关于中医外科疾病诊疗的记载。时至今日,中医外科虽已分化为乳腺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瘿瘤岩、泌尿和肛肠疾病等诸多专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十二病方》 周围血管疾病 中医外科 肛肠疾病 乳腺疾病 医学文献 中医学 基础与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