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电刺激对痛信息处理过程的调制作用之脑电图研究(英文)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蔚婷 罗非 +5 位作者 亓颖伟 王颖 张景渝 Donald J.WOODWORD 陈昭燃 韩济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目的 :利用 6 4通道脑电图记录与分析系统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镇痛相关的脑电活动的调制作用。方法 :共 15名健康青年被试参加了本研究。每名被试进行两轮实验 ,分别接受穴位电刺激和对照刺激 (非穴位刺激 )。在治疗前后分别接受中等... 目的 :利用 6 4通道脑电图记录与分析系统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镇痛相关的脑电活动的调制作用。方法 :共 15名健康青年被试参加了本研究。每名被试进行两轮实验 ,分别接受穴位电刺激和对照刺激 (非穴位刺激 )。在治疗前后分别接受中等程度的疼痛刺激 ,并对每次疼痛刺激的强度进行评分。记录治疗前、中、后的脑电信号并进行频谱分析。结果 :穴位电刺激时刺激对侧的中央及顶叶皮层θ波与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有负相关性 ,即疼痛评分越低或镇痛效果越好 ,则该脑区的θ波成分越多 ;类似的 ,穴位刺激时对侧前额叶、同侧额叶下部、颞叶和顶枕叶的 β波也与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有负相关性。相反 ,在对照刺激时的脑电图没有发现类似的相关性。 结论 :脑电图频谱分析揭示穴位电刺激对某些特定脑区的疼痛信号处理过程具有一定的调制作用 ,这可能是针刺镇痛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脑电图 针刺 镇痛机制 Θ节律 β节律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诱发的大脑fMRI信号与镇痛的关系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蔚婷 金真 +4 位作者 罗非 张磊 崔国红 曾亚伟 韩济生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93-194,共2页
Acupuncture can mobilize endogenous opioid system and produce analgesia. However, there is some variability of the analgesic effect between individuals, which is related with cholecystokin level of the subject. In the... Acupuncture can mobilize endogenous opioid system and produce analgesia. However, there is some variability of the analgesic effect between individuals, which is related with cholecystokin level of the subject.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try to us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to address the question by which neuropathways CCK influences acupuncture induced analgesia. Two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 acupoint stimulation (TEAS) were administered to normal human body. TEAS was used instead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its similar analgesic effect and convenience of parameter adjustment. Our previous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low and high frequency TEAS generated effects through different neuropathways, in which some nuclei of midbrain, thalamus and hypothalamu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25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o receive low and high frequency TEAS respectively. Data from functional MRI scanning (EPI sequence, TR=3000 ms, TE=45 ms, Flip angle: 90°) were collected at the same time of stimulation. Basal and after TEAS pain thresholds were measured by radiant heat withdrawal test 1~3 days before fMRI examination and changes of pain threshold were calculated as the index of analgesic effect of TEAS. Functional data were processed with cross correlation of timecourse and stimulation curve after registration, normalization and detrending. The averaged signal intensity of every interested region was linear regressed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pain threshold. We found that in low frequency TEAS group, activation intensity of contralateral primary and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 (MI and SMA), bilateral secondary somatosensory area (SⅡ), contralateral thalamus and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BA 24), ipsilateral superior temporal gyrus, insula had a significant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the change of pain threshold. Furthermore, the signal intensity of bilateral hippocampus and the change of pain threshold had a negative linear correlation. While in the areas of primary somatosensory area (SⅠ) and inferior parietal lobule (BA 40), such linear correlation did not exist. In the case of high frequency TEAS, the results were similar to those mentioned above, that is, the corresponding somatosensory areas and the connective cortex were all activated. While the relevant motor related areas were seldom activated. Parts of the limbic system such as bilateral amygdala, perigenu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nucleus accumbence, and premedial frontal cortex, were inhibited, among which signals of amygdala and nucleus accumbence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the analgesic effect.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TEAS stimulation activated different brain areas. Some brain areas are specifically involved in the TEAS analgesia process. They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cupuncture analgesic neuro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经皮穴位电刺激 大脑 fMRI信号 镇痛
下载PDF
痛觉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蔚婷 罗非 韩济生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9-214,共6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痛觉功能性脑成像的研究进展 ,痛觉的感觉辨别成分似与外侧丘脑、初级和次级躯体感觉区及岛叶皮层有关 ,而伤害性信息的认知 -注意过程则与顶叶后部和前额叶皮层有关。扣带回的不同部分调节着痛觉认知和情感的不同...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痛觉功能性脑成像的研究进展 ,痛觉的感觉辨别成分似与外侧丘脑、初级和次级躯体感觉区及岛叶皮层有关 ,而伤害性信息的认知 -注意过程则与顶叶后部和前额叶皮层有关。扣带回的不同部分调节着痛觉认知和情感的不同方面。文章最后对临床各种疼痛特别是神经源性痛病人的脑成像研究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觉 脑成像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人脑对不同频率穴位电刺激反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被引量:75
4
作者 金真 张蔚婷 +4 位作者 罗非 张奎伶 张磊 曾亚伟 韩济生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5-280,共6页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方法研究人脑对不同频率穴位体表电刺激 (transcutaneouselectricnervestimulation ,TENS)的反应。实验对 11名志愿者进行了 2 2次脑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成像过程中 ,每名志愿者分别接受了 2和 10 0HzTENS刺激 ,刺激...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方法研究人脑对不同频率穴位体表电刺激 (transcutaneouselectricnervestimulation ,TENS)的反应。实验对 11名志愿者进行了 2 2次脑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成像过程中 ,每名志愿者分别接受了 2和 10 0HzTENS刺激 ,刺激部位为左腿足三里和三阴交穴。结果为不同频率TENS都激活了初级和次级躯体感觉区。频率特异性的激活信号出现在与运动相关的区域、丘脑、边缘系统和联络皮层。结果显示 ,在相同穴位给予不同频率的TENS可以在大脑引起不同的反应 ,提示 2和 10 0HzTENS可能激活了不同的神经通路 ,这些神经通路分别在中枢神经系统起着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功能性脑成像 穴位体表电刺激 针灸 镇痛 频率
下载PDF
滑行窗口技术在痛觉脑诱发电位分析中的应用(英文)
5
作者 亓颖伟 罗非 +5 位作者 张蔚婷 王颖 张景渝 Donald J.WOODWARD 陈昭燃 韩济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目的 :评价滑行窗口技术分析脑电诱发电位的能力。方法 :将具有一定宽度的时间窗口延时间轴滑行 ,计算该窗口内的脑电电位平均值 ,再与对照窗口进行统计比较 ,以检验诱发电位是否具有统计显著性。利用该方法分析随机产生的模拟数据 ,计... 目的 :评价滑行窗口技术分析脑电诱发电位的能力。方法 :将具有一定宽度的时间窗口延时间轴滑行 ,计算该窗口内的脑电电位平均值 ,再与对照窗口进行统计比较 ,以检验诱发电位是否具有统计显著性。利用该方法分析随机产生的模拟数据 ,计算在指定单次检验阈值下 ,多次统计比较导致显著性差异点连续出现的几率 ,以确定可使整体α值小于 0 .0 5的cluster大小。为检验该方法的有效性 ,在 14名健康右利手志愿者右手中指给予痛或非痛电刺激 ,记录EEG信号并采用上述技术加以分析。结果 :在整体α值确定的前提下 ,作为显著性判据的cluster大小随单次检验阈值与窗宽的增加而增大。依据上述方法分析真实EEG数据 ,确定了体感与痛觉诱发电位波形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成分 ,以及两种波形之间的显著性差异。结论 :滑行窗口技术可有效地用于分析脑电诱发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觉 脑诱发电位 滑行窗口技术 单次检验阈值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生理、心理、脑成像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22
6
作者 陈昭燃 张蔚婷 韩济生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2-106,共5页
非侵入性的经颅磁刺激 (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 ,TMS)可以无痛地产生感应性电流来激活皮层 ,从而改变大脑内的生理过程。通过改变TMS的参数可以观测到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效应。TMS对大脑的不同的调节方式体现在对感觉的调节、... 非侵入性的经颅磁刺激 (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 ,TMS)可以无痛地产生感应性电流来激活皮层 ,从而改变大脑内的生理过程。通过改变TMS的参数可以观测到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效应。TMS对大脑的不同的调节方式体现在对感觉的调节、对认知功能和行为表现的促进或抑制上。TMS还可以与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和药理学研究相结合。无框架的TMS立体定位技术可以提高用于解剖定位的TMS以及用于指引脑外科手术的准确性。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生理学 心理学 脑成像 脑外科手术 TMS
下载PDF
交感神经阻滞在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蔚婷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48-250,共3页
免疫功能正常的带状疱疹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疱疹后神经痛 (PHN)。交感阻滞作为治疗带状疱疹及PHN的传统手段有三个治疗目的 :急性期缓解疼痛 ,PHN期缓解疼痛 ,及防止急性带状疱疹转变成PHN。由于以往发表文献中方法学的缺陷及目前对... 免疫功能正常的带状疱疹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疱疹后神经痛 (PHN)。交感阻滞作为治疗带状疱疹及PHN的传统手段有三个治疗目的 :急性期缓解疼痛 ,PHN期缓解疼痛 ,及防止急性带状疱疹转变成PHN。由于以往发表文献中方法学的缺陷及目前对交感神经在介导疼痛中的作用还不甚了解 ,交感阻滞在带状疱疹及PHN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主要回顾了目前关于PHN的病生理基础 ,交感神经在带状疱疹及PHN中的作用 ,以及已发表的研究交感阻滞用于带状疱疹和PHN治疗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疱疹后神经痛 交感神经阻滞
下载PDF
缅怀闸门控制学说的缔造者之一Patrick David Wall
8
作者 张蔚婷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F002-F002,共1页
关键词 疼痛 闸门控制学说 Patrick DAVID WALL 镇痛 缔造者
下载PDF
治疗疼痛临床试验面临的10个问题
9
作者 张蔚婷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23-126,共4页
国际疼痛学会出版的疼痛临床快讯 (PainClinicalUpdate) 1999年 7卷2期刊载此文 ,我们认为对本刊读者很有帮助 ,特予节译刊出 ,希望能对我国开展这一类型的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疼痛 IASP 治疗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穴位电刺激频率响应性的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金真 张奎伶 +4 位作者 张磊 曾亚伟 张蔚婷 罗非 韩济生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 2001年第2期64-67,125,共5页
目的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方法研究人脑对不同频率穴位体表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 nerve stimulation,TENS)的反应。方法 对11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22次脑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成像过程中每名志愿者分别接受了2Hz和100Hz TENS刺激,... 目的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方法研究人脑对不同频率穴位体表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 nerve stimulation,TENS)的反应。方法 对11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22次脑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成像过程中每名志愿者分别接受了2Hz和100Hz TENS刺激,刺激部位为左腿足三里和三阴交穴。结果 不同频率TENS都激活了初级和次级躯体感觉区。频率特异性的激活信号出现在与运动相关的区域、丘脑、边缘系统和联络皮层。结论 在相同穴位给予不同频率的TENS可以在大脑引起不同的反应,提示2Hz和100Hz TENS在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功能性脑成像 经皮穴位电刺激 外炙 镇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