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巨大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1例
1
作者 罗婷 黄亚兰 +2 位作者 赖柏安 罗斯译 张薇珊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046-1047,共2页
患者,女性,11岁,反复腹痛1个月余;胆红素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轻度升高,余未见异常。彩超提示左肝见大小约14.8 cm×9.0 cm×4.5 cm欠均质稍强回声团,其内可见稍丰富血流信号。CT及MR提示肝左叶巨大,其内见多发明显强化结节及多... 患者,女性,11岁,反复腹痛1个月余;胆红素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轻度升高,余未见异常。彩超提示左肝见大小约14.8 cm×9.0 cm×4.5 cm欠均质稍强回声团,其内可见稍丰富血流信号。CT及MR提示肝左叶巨大,其内见多发明显强化结节及多发条状分隔,内见增粗迂曲动脉影,肝左叶周围肝动静脉明显迂曲增粗。术中见左肝外叶增大,表面血管屈曲怒张。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及免除知情同意书申请(批准号:KYLLMC20230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病理特征 发病机制 雌激素受体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肺透明细胞瘤1例报道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薇珊 梁海桥 +1 位作者 罗启翅 李林丰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1期60-61,共2页
肺透明细胞瘤是一种较罕见的肿瘤,1963年由Liebow和Castleman首次描述。病理诊断易与肺部其他恶性肿瘤相混淆。本文报告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关键词 透明细胞瘤 免疫组化 组织起源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胸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薇珊 曾浩 +7 位作者 刘禄 夏娟 刘智 夏勤 崔丽娟 罗启翅 黄亚兰 李媛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年第1期218-221,共4页
对1例胸腺(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进行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的回顾性分析并综合文献复习。患者,女,62岁,CT示前上纵隔软组织团块影。术中冷冻:低度恶性肿瘤,倾向MEC。术后诊断:胸腺MEC。发生于胸腺的MEC十分罕见,确诊有赖于HE... 对1例胸腺(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进行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的回顾性分析并综合文献复习。患者,女,62岁,CT示前上纵隔软组织团块影。术中冷冻:低度恶性肿瘤,倾向MEC。术后诊断:胸腺MEC。发生于胸腺的MEC十分罕见,确诊有赖于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黏液表皮样癌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诊断
下载PDF
71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薇珊 成元华 张著学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33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应用光镜观察71例GIST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同时应用CD117、CD34、SMA、S-100及Desmin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71例GIST中,年龄24~77岁,中位年龄55岁,直径0.7~30.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应用光镜观察71例GIST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同时应用CD117、CD34、SMA、S-100及Desmin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71例GIST中,年龄24~77岁,中位年龄55岁,直径0.7~30.0cm,梭形细胞型51例、上皮样细胞型5例、混合细胞型15例。极低度侵袭危险组4例,低度侵袭危险组22例,中度侵袭危险组19例,高度侵袭危险组26例。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D117、CD34、SMA、S-100及Desmin分别为93.0%、78.9%、38.0%、5.6%及15.5%。结论:GIST主要见于中老年人,CD117和CD34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病理 CD117 CD34
下载PDF
睾丸精原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薇珊 刘智 +2 位作者 夏娟 刘禄 罗启翅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5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 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6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形态进行分析。结果 6例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年龄25-42岁,巨检显示肿瘤呈卵圆形,最大径15cm,包膜完整,切面为灰白色;镜下均为典型精原细胞瘤的临床... 目的 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6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形态进行分析。结果 6例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年龄25-42岁,巨检显示肿瘤呈卵圆形,最大径15cm,包膜完整,切面为灰白色;镜下均为典型精原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检测显示人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及CD117表达阳性,1例灶性表达甲胎蛋白(AFP),1例灶性表达CD30,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CKpan,扁豆凝集素(LCA)和Vimentin均为表达阴性。结论 睾丸精原细胞瘤好发于中年男性,隐睾是高危因素,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原细胞瘤 病例特点 预后
下载PDF
蛋白激酶C theta的生物学特性与调节功能
6
作者 张薇珊 成元华 《贵州医药》 CAS 2011年第2期176-179,共4页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是由日本学者Nishizuka等[1]于1977年首次在鼠脑的胞质成分中发现的一种依赖磷脂和钙的蛋白激酶,由多种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的同工酶组成,是细胞内信号传导的重要递质。PKC的活化与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是由日本学者Nishizuka等[1]于1977年首次在鼠脑的胞质成分中发现的一种依赖磷脂和钙的蛋白激酶,由多种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的同工酶组成,是细胞内信号传导的重要递质。PKC的活化与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 GIST 介导 丙酮酸激酶 PKC 胃肠道间质瘤 C theta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与生物学行为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成元华 张著学 +1 位作者 张薇珊 钟愉 《贵州医药》 CAS 2007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并结合随访资料对Fletcher等推荐的GIST生物学行为评价表进行分组评估。方法对80例原发性GIST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对其中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并结合随访资料对Fletcher等推荐的GIST生物学行为评价表进行分组评估。方法对80例原发性GIST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对其中29例有随访资料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根据Fletcher等推荐的GIST生物学行为评价表,80例GIST中,Ⅰ组4例、Ⅱ组23例、Ⅲ组22例、Ⅳ组31例。男:女=1.42:1;年龄24-77岁,中位年龄55岁。光镜下,梭形细胞型58例、上皮样细胞型7例、混合细胞型15例。CD117阳性率为93%(74/80)。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分组与有无肿瘤性坏死及浸润有关,与肿瘤原发部位、组织学分型及CD117的表达无关。80例GIST中29例(36%)获访,随访结果显示不同生物学行为分组组间生存率(无复发、转移及死亡)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Fletcher等推荐的GIST生物学行为分组与预后有较好的相关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原癌基因蛋白质C-KIT 预后
下载PDF
硬化性肺泡细胞瘤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禄 杨槐 +10 位作者 张薇珊 夏娟 李林丰 刘智 夏勤 梁鹏 刘汝艺 夏涌然 罗启翅 崔丽娟 杨娜 《临床医药实践》 2018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确诊的硬化性肺泡细胞瘤患者12例,分析临床诊疗资料,复查病理切片,寻找临床及病理诊断特征,查阅相关文献,进行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总结硬化性肺泡细... 目的:探讨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确诊的硬化性肺泡细胞瘤患者12例,分析临床诊疗资料,复查病理切片,寻找临床及病理诊断特征,查阅相关文献,进行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总结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12例硬化性肺泡细胞瘤患者均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及CT特征,病理特征为肿瘤由表面细胞和圆形的间质细胞构成,形成4种组织形态。结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的发病在我国较为常见,临床及病理极易误诊,需掌握临床及病理特征及时做出诊断,进行相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肺泡细胞瘤 临床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Kikuchi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禄 杨娜 +5 位作者 张薇珊 夏娟 罗璇 刘智 李林丰 夏勤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0期3426-3427,共2页
Kikuchi病(Kikuchi’s disease,KD)又称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NHL),最早由日本学者Kikuchi及Fujimoto分别提出,以日本等亚洲国家常见。该病在我国近年来的发病率有所上升[1],该病以颈部淋巴结无诱因肿大为临床表现,极易误诊为淋巴瘤... Kikuchi病(Kikuchi’s disease,KD)又称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NHL),最早由日本学者Kikuchi及Fujimoto分别提出,以日本等亚洲国家常见。该病在我国近年来的发病率有所上升[1],该病以颈部淋巴结无诱因肿大为临床表现,极易误诊为淋巴瘤。KD的确诊需要依据组织病理活检并辅助其他相关检测。本文以一例年轻女性KD为报道内容,复习相关文献来介绍KD的临床、病理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KUCHI病 临床特征 病理确诊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144例临床和病理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禄 杨娜 +6 位作者 张薇珊 罗启翅 崔丽娟 夏娟 赵云飞 黄亚兰 罗璇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第9期690-693,共4页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胃肠道间质瘤患者144例临床病理资料,统计肿瘤组织学类型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分析肿瘤的大小、核分裂象数及生长部位等因素与肿瘤危险...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胃肠道间质瘤患者144例临床病理资料,统计肿瘤组织学类型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分析肿瘤的大小、核分裂象数及生长部位等因素与肿瘤危险度的关系,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4例患者中男57例,女87例,年龄36~71岁;肿瘤发生于胃部100例(69.44%),非胃部44例(30.56%);肿瘤危险度特征为极低危险度26例(18.06%),低危险度54例(37.50%),中等危险度30例(20.83%),高危险度34例(23.61%)。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好发于胃部,组织学易与其他梭形细胞肿瘤相混淆,CD117,DOG-1及CD34为肿瘤诊断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肿瘤具有独立的危险度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中c-kit和PDGFRA基因的突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著学 成元华 张薇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583-586,共4页
背景与目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GIST中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及突变位点与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疗效有关,而突变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一直存有争议。本研究探讨GIST中c-kit和PDGFRA基因的突变情况及... 背景与目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GIST中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及突变位点与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疗效有关,而突变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一直存有争议。本研究探讨GIST中c-kit和PDGFRA基因的突变情况及意义。方法: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方法检测50例GIST中c-kit外显子9、11、13、17及PDGFRA基因外显子12、18的突变。结果:50例GIST中仅检测出c-kit外显子11突变,突变率为54%(27/50),均为杂合性突变。其中缺失性突变16例(59%)、点突变10例(37%),伴有点突变的缺失性突变1例。突变位点几乎均集中在5'端"热点"区(96%)。CD117阴性的2例GIST中1例检测到c-kit外显子11突变。外显子11突变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不同原发部位及不同侵袭危险性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c-kit突变是GIST的普遍现象,突变位点有集中趋势,以梭形细胞型突变最常见。突变检测不能作为生物学行为判断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C-KIT PDGFRA基因 突变
下载PDF
细针吸取细胞学在乳腺病变检查方面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槐 张薇珊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2年第4期253-254,共2页
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相对于活检而言是一种微创性、快捷和诊断准确性相对较高的检查技术。本文将所作的150例细针吸取穿刺结果和体会总结并介绍如下。
关键词 乳腺 良性病变 细针穿刺
下载PDF
骨髓穿刺活检组织快速处理的新方法
13
作者 刘禄 杨娜 +6 位作者 夏勤 夏娟 刘智 李林丰 张薇珊 罗启翅 崔丽娟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157-159,共3页
目的介绍本科室探索的一种骨髓穿刺组织的快速脱钙处理方法。方法通过查阅参考文献、细致研究病理科常用试剂理化特性结合骨髓穿刺组织特点,试验出一种骨髓穿刺组织快速脱钙方法。结果采用本方法处理骨髓穿刺组织简便快捷,仅需2~4 h;骨... 目的介绍本科室探索的一种骨髓穿刺组织的快速脱钙处理方法。方法通过查阅参考文献、细致研究病理科常用试剂理化特性结合骨髓穿刺组织特点,试验出一种骨髓穿刺组织快速脱钙方法。结果采用本方法处理骨髓穿刺组织简便快捷,仅需2~4 h;骨髓组织处理质量满意,各造血系统细胞染色鲜明、透亮,示细胞核与细胞质对比度清晰;骨小梁脱钙完全,结构清楚,呈鲜艳红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高质量阳性显色,低背景着色,无非特异性显色的特点。结论该方法是较为简便实用的骨髓组织快速处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值得在病理科工作中推广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穿刺组织 快速处理 新方法
下载PDF
消化道及腹腔软组织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
14
作者 张著学 李志义 +2 位作者 龚灵 张薇珊 成元华 《贵州医药》 CAS 2008年第2期109-112,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和腹腔软组织平滑肌肿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17例消化道及腹腔软组织平滑肌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观察,并对7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男性7例,女性10例;年龄23-63岁,平均49岁。肿瘤位于胃肠道8例(食道... 目的探讨消化道和腹腔软组织平滑肌肿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17例消化道及腹腔软组织平滑肌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观察,并对7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男性7例,女性10例;年龄23-63岁,平均49岁。肿瘤位于胃肠道8例(食道2例,胃1例,结肠4例,直肠1例),位于腹腔9例(肠系膜2例,网膜2例,腹膜后5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光镜下具有一定特征。随访7例,3例平滑肌瘤均显示预后良好,4例平滑肌肉瘤中3例复发,1例死亡。SMA阳性率100%(17/17),Desmin阳性率94%(16/17),CD117、CD34、S-100蛋白、PDGFRA及PKC theta均为阴性表达。结论消化道及腹腔软组织平滑肌肿瘤少见,发生于消化道者多为良性,发生于腹腔者多为恶性。该肿瘤强表达SMA及Desmin,PDGH认或PKC theta可作为与胃肠道间质瘤鉴别诊断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 平滑肌肉瘤 临床病理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15
作者 夏娟 刘建平 +3 位作者 罗启翅 崔丽娟 张薇珊 夏勤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95-399,共5页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浸润及淋巴管生成情况,探讨肿瘤组织中TAMs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指标及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收集遂宁市中心医院外科手术切除的乳腺浸...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浸润及淋巴管生成情况,探讨肿瘤组织中TAMs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指标及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收集遂宁市中心医院外科手术切除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共53例。其中年龄>55岁者23例,年龄≤55岁者30例;肿瘤最大直径≤4 cm者26例,肿瘤最大直径>4 cm者27例;有淋巴结转移者39例,无淋巴结转移者14例;组织学分级为中高分化者36例,低分化者17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TAMs的浸润情况和淋巴管密度,分析CD68阳性的TAMs和淋巴管密度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指标的联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68阳性的TAMs散在分布于癌巢及周围间质中,以癌周间质为主,其计数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组织(P<0.05)。肿瘤组织的淋巴管主要分布在癌巢周围间质内,形态不规则,且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者CD68阳性的TAMs和淋巴管密度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均P<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的最大直径及肿瘤的分化程度等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肿瘤组织中CD68阳性的TAMs与淋巴管密度有显著的相关性(r=0.457,P<0.01)。结论:CD68阳性的TAMs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中广泛浸润,并与肿瘤周围间质中淋巴管密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淋巴管生成
下载PDF
探讨子宫颈病变中联合应用细胞学及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检测的意义
16
作者 刘禄 杨娜 +5 位作者 杨槐 蒲泽宴 刘方久 张薇珊 崔丽娟 罗启翅 《临床医药实践》 2016年第6期434-436,共3页
目的:研究子宫颈病变诊断中联合细胞学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对病理诊断的作用。方法:收集遂宁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子宫颈活组织检查标本876例,分别进行细胞学检查及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检测,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1-50岁为... 目的:研究子宫颈病变诊断中联合细胞学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对病理诊断的作用。方法:收集遂宁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子宫颈活组织检查标本876例,分别进行细胞学检查及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检测,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1-50岁为高危型HPV感染高发年龄,分别占26.7%和45.7%。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在41-50岁年龄组占43.7%。结论:子宫颈脱落细胞学及高危型HPV检测在子宫颈癌筛查及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筛查的宣传力度,子宫颈脱落细胞学及高危型HPV检测可以明显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学 宫颈口脱落上皮细胞学检查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病理诊断 意义
下载PDF
消化道炎性纤维性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
17
作者 杨娜 刘禄 +9 位作者 崔丽娟 张薇珊 罗启翅 刘智 夏勤 李林丰 刘汝艺 夏涌然 梁鹏 叶川 《现代临床医学》 2020年第6期429-431,471,共4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炎性纤维型息肉(IFP)的临床病理特征,为IFP的病理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消化中心2013年6月至2019年1月20例IFP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外科手术切除或消化内镜活检后经病理检查确诊,分析IFP的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消化道炎性纤维型息肉(IFP)的临床病理特征,为IFP的病理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消化中心2013年6月至2019年1月20例IFP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外科手术切除或消化内镜活检后经病理检查确诊,分析IFP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病理标本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结果:20例IFP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发生于食管、胃部、结直肠为16例,小肠4例。IFP病理特点为呈"洋葱皮样"增生的梭形细胞围绕血管呈同心圆状排列,梭形细胞的间质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IFP患者病变组织中细胞弥漫性表达CD34、Vimentin。结论:IFP发病率较低,临床及CT、内境均无特征性表现,易与胃肠间质癌或其他息肉样病变混淆,确诊只有依赖于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测可辅助其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炎性纤维性息肉 临床病理特征 病理诊断
下载PDF
遂宁地区170例体表肿块细针穿刺临床病理诊断分析
18
作者 刘禄 杨娜 +6 位作者 杨槐 张薇珊 夏娟 秦海银 刘智 李林丰 夏勤 《临床医药实践》 2014年第12期926-928,共3页
目的:探讨遂宁地区体表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的病理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科170患者体表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诊断结果。结果:体表肿块全身均可发生,但以头、面、颈部最为常见,总计132例(77.6%);病变性质以肿瘤性病变最多,总计8... 目的:探讨遂宁地区体表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的病理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科170患者体表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诊断结果。结果:体表肿块全身均可发生,但以头、面、颈部最为常见,总计132例(77.6%);病变性质以肿瘤性病变最多,总计81例(47.6%),并且病变性质成多样性。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体表肿块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穿刺 体表肿块 细胞学 病理诊断
下载PDF
196例女性外阴皮肤病变临床病理统计
19
作者 刘禄 杨娜 +7 位作者 杨槐 张薇珊 夏娟 刘智 李林丰 夏勤 崔丽娟 罗启翅 《现代临床医学》 2018年第6期446-446,451,共2页
目的:探讨遂宁地区女性外阴皮肤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本地区196例女性外阴皮肤病理标本,经病理检查确定病变性质。结果:196例标本中,慢性外阴营养不良95例(48. 5%),尖锐湿疣58例(29. 6%),软纤维瘤10例(5. 1%),鳞状上皮乳头状瘤... 目的:探讨遂宁地区女性外阴皮肤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本地区196例女性外阴皮肤病理标本,经病理检查确定病变性质。结果:196例标本中,慢性外阴营养不良95例(48. 5%),尖锐湿疣58例(29. 6%),软纤维瘤10例(5. 1%),鳞状上皮乳头状瘤8例(4. 7%),炎症性病变7例(3. 6%),表皮囊肿6例(3. 1%),恶性病变4例(2. 0%),其他病变8例(4. 1%)。结论:本地区女性外阴皮肤疾病以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及尖锐湿疣为主,应加强对这两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外阴皮肤病 病理特征
下载PDF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1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奉孝荣 蒋明 +3 位作者 罗启翅 张薇珊 郑蓉 陈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7-228,共2页
关键词 毛囊炎 脓疱性 嗜酸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