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广西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张达标 毛敬英 +4 位作者 穆奕君 莫招育 刘慧琳 覃纹 林华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31-737,共7页
目的 探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1年8月24日—9月11日对广西15~69周岁常住居民开展调... 目的 探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1年8月24日—9月11日对广西15~69周岁常住居民开展调查,采用χ^(2)检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 2021年广西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为18.39%,一级分类水平中基本知识维度较低,为15.98%;二级分类水平中基本认知、科学知识维度较低,分别为12.90%、15.6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500~元/年(β=0.044)、13 000~元/年(β=0.045)、21 000~元/年(β=0.086)、>32 000元/年(β=0.094)以及文化程度分别为小学(β=0.108)、高中(β=0.119)、专科/本科(β=0.320)、研究生及以上(β=0.326)是影响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广西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实现稳步提升,但仍存在城乡差异明显、基本认识和科学知识维度知识内容知晓率偏低、15~岁和50~岁居民具备率偏低等问题,需持续开展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 提升对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桂林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分析
2
作者 昌苗苗 张达标 廖南燕 《环境教育》 2023年第5期39-41,共3页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讨论总结等方法,探析桂林市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较好的原因,以期为其他地区提高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借鉴。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全...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讨论总结等方法,探析桂林市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较好的原因,以期为其他地区提高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借鉴。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全面推行健康广西行动,健康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2018年,广西作为全国试点抽测地区开展了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以下简称“素养水平”)监测工作,结果显示,广西抽测地区居民素养水平为7.86%,低于其他抽测地区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健康水平 生态环境 民族昌盛 健康素养水平 环境与健康 抽测 党的十八大以来 现状分析
下载PDF
百色市PM_(10)和PM_(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达标 陈志明 +8 位作者 莫招育 梁桂云 刘慧琳 黄炯丽 李宏姣 杨俊超 毛敬英 林开平 莫莉萍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9年第2期16-20,共5页
2015—2016年在百色市布设3个采样点采集PM_(10)和PM_(2.5)样品,分析其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含量。结果表明,PM_(10)和PM_(2.5)中OC、EC四季均值分别为15.0μg/m^3、5.55μg/m^3和11.7μg/m^3、4.72μg/m^3;OC与EC相关性不显著,... 2015—2016年在百色市布设3个采样点采集PM_(10)和PM_(2.5)样品,分析其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含量。结果表明,PM_(10)和PM_(2.5)中OC、EC四季均值分别为15.0μg/m^3、5.55μg/m^3和11.7μg/m^3、4.72μg/m^3;OC与EC相关性不显著,存在不同的污染来源;OC/EC值多数>2,存在二次污染,主要来源于柴油、汽油车尾气和燃煤的排放。由总碳质气溶胶(TCA)和8个碳组分丰度分析可知,百色市碳气溶胶(CA)来源于汽车尾气、道路扬尘、燃煤的排放。二次有机碳(SOC)在OC中的占比均>75%,表明百色市大气颗粒物中OC以SOC为主,夜间污染重于昼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元素碳 PM10 PM2.5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百色
下载PDF
2019年春节南宁市烟花爆竹燃放对PM_(2.5)及其水溶性离子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炯丽 陈志明 +2 位作者 莫招育 刘慧琳 张达标 《四川环境》 2021年第4期96-105,共10页
利用广西南宁西南大气观测站2019年春节期间逐时PM_(2.5)及其8种水溶性离子、气象数据,分析春节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对PM_(2.5)及其水溶性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对南宁市大气ρ(PM_(2.5))、ρ(K^(+))、ρ(Mg^(2+))、ρ(Cl^... 利用广西南宁西南大气观测站2019年春节期间逐时PM_(2.5)及其8种水溶性离子、气象数据,分析春节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对PM_(2.5)及其水溶性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对南宁市大气ρ(PM_(2.5))、ρ(K^(+))、ρ(Mg^(2+))、ρ(Cl^(-))、ρ(SO_(4)^(2-))的贡献量分别为35.0、12.2、2.6、6.4、12.2μg/m^(3),贡献率为41.7%、95.3%、92.9%、86.5%、65.2%,对ρ(K+)的贡献率最大。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段内SOR、NOR均值分别为0.66、0.17,春节期间SO_(2)、NO_(2)的氧化转化与气象因素关系密切。ρ(PM_(2.5))在春节06∶00~14∶00回升并处在较高的浓度水平,不利气象条件是导致烟花爆竹集中燃放产生的污染物累积的重要原因。局部地区禁燃限放烟花爆竹措施达不到理想的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效果,建议采取更大的范围或全市禁燃,同时加强春节期间大气污染扩散条件研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花爆竹 水溶性离子 PM_(2.5) 气象因素 南宁市
下载PDF
燃用蔗髓锅炉的硫平衡及二氧化硫排放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达标 陈志明 +9 位作者 莫招育 刘慧琳 黄炯丽 穆奕君 梁桂云 李宏姣 杨俊超 黄喜寿 李昊 胡宝清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0年第2期65-67,共3页
通过现场监测和调研数据,分析燃用蔗髓锅炉的硫平衡及SO 2排放情况。结果显示,烟气排放的SO 2主要来源于鲜蔗和回用洗布水中含有的硫。8个锅炉硫排放在线监测均值与手工监测均值相对偏差为3.76%~14.9%,表明结果一致性较好。蔗髓硫质量... 通过现场监测和调研数据,分析燃用蔗髓锅炉的硫平衡及SO 2排放情况。结果显示,烟气排放的SO 2主要来源于鲜蔗和回用洗布水中含有的硫。8个锅炉硫排放在线监测均值与手工监测均值相对偏差为3.76%~14.9%,表明结果一致性较好。蔗髓硫质量分数为0.01%~0.04%,蔗髓含硫折算后的SO 2值和在线监测SO 2值分别为22.1 mg/m 3~49.9 mg/m 3和43.9 mg/m 3~114.5 mg/m 3,说明鲜蔗和制糖工艺流程的共同影响使得燃用蔗髓锅炉排放烟气SO 2值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硫平衡 蔗髓 锅炉 排放分析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MARGA分析桂林市PM_(2.5)水溶性离子特征 被引量:18
6
作者 黄炯丽 陈志明 +7 位作者 莫招育 李红 刘慧琳 李宏姣 梁桂云 杨俊超 张达标 黎永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90-1404,共15页
利用高时间分辨率MARGA于2017年2月17日~3月24日在桂林市开展PM_(2.5)组分监测,结合同一点位环境和气象监测数据,分析桂林市大气PM_(2.5)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特征及气溶胶酸性.结果表明:MARGA监测的PM_(2.5)中8种水溶性离子与PM_(2.5)... 利用高时间分辨率MARGA于2017年2月17日~3月24日在桂林市开展PM_(2.5)组分监测,结合同一点位环境和气象监测数据,分析桂林市大气PM_(2.5)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特征及气溶胶酸性.结果表明:MARGA监测的PM_(2.5)中8种水溶性离子与PM_(2.5)变化趋势一致.8种水溶性离子总浓度均值29.27μg/m^3, 3种二次水溶性离子SO_4^(2-)、NO_3^-和NH_4^+浓度均值26.91μg/m^3,占水溶性离子总浓度的93.50%,是桂林市大气PM_(2.5)的主要组分.二次水溶性离子SO_4^(2-)、NH_4^+和NO_3^-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均>0.80),提示二次离子产生的机制及在大气中的演化、沉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无论有无降雨,能见度(Vis)均随着水溶性离子,尤其是二次水溶性离子浓度的增加呈幂函数规律递减.24h累计降雨量≥10.0mm时,湿清除作用明显.晴天及降雨量不大的天气下,需注意管控机动车尾气、生物质燃烧和扬尘污染.SOR、NOR分别为0.35、0.12,SO_2同时通过均相和非均相氧化反应转化为SO_4^(2-), NO_x主要是通过白天光化学反应转化为NO_3^-.大多数离子和气态前体物均存在明显的日变化规律,这与物质的来源、形成机制和气象条件不同有关.CE/AE摩尔浓度均值为1.5,桂林市PM_(2.5)总体偏碱性.PM_(2.5)中SO_4^(2-)、NO_3^-、Cl^-主要以(NH_4)_2SO_4、NH_4NO_3和NH_4Cl形式存在.PM_(2.5)中NH_4^+可能与监测点位交通源排放有关,桂林市应加强交通污染物排放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监测系统 水溶性离子 PM2.5 气象因素 桂林市
下载PDF
南宁市大气PM_(2.5)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11
7
作者 秦贱荣 张新英 +5 位作者 黄炯丽 莫招育 陈志明 张达标 刘慧琳 李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5-44,共10页
为了解南宁市城区大气PM_(2.5)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该文2018年利用HORIBA元素分析仪连续监测PM_(2.5)中Cd、Hg、As、Pb、Cr、Cu、Zn、Ni等8种重金属的质量浓度,运用地累积指数、富集因子和主成分分析8种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 为了解南宁市城区大气PM_(2.5)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该文2018年利用HORIBA元素分析仪连续监测PM_(2.5)中Cd、Hg、As、Pb、Cr、Cu、Zn、Ni等8种重金属的质量浓度,运用地累积指数、富集因子和主成分分析8种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运用美国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法评估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PM_(2.5)中重金属质量浓度分布有明显时间特征,As、Pb、Cu的浓度冬季高于其他季节,Cd、Hg、As、Cu的浓度春冬季高于夏秋季节;富集因子和地累积指数分析显示Cd、Hg属于重度富集元素,8种重金属地累积指数和富集因子范围分别为0^9.80、0.52^2899.98;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PM_(2.5)中重金属主要来源是煤炭源、交通源、工业源和自然扬尘源;风险评价结果显示8种重金属的总非致癌风险均<1,致癌重金属的总致癌风险均>10^(-4),Cr致癌风险在8.21×10^(-5)^5.81×10^(-4)之间,风险较大;儿童的致癌风险高于成人,5种元素致癌风险的大小顺序为:Cr>As>Pb>Ni>Cd。南宁市大气PM_(2.5)中重金属的非致癌风险较低,在人群可接受范围内;致癌风险>10^(-4),具有较高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地累积指数 南宁市
原文传递
百色市冬季PM2.5传输路径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杨俊超 陈志明 +7 位作者 支国瑞 毛敬英 刘慧琳 黄炯丽 李宏姣 梁桂云 张达标 莫招育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0年第1期23-27,共5页
通过采用后向轨迹结合聚类分析方法计算2015—2016年百色市PM2.5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影响该市冬季PM2.5质量浓度的潜在源区,并探讨不同源区对PM2.5的贡献率。同时,使用CAMx模式模拟百色市各县区及周边区域对... 通过采用后向轨迹结合聚类分析方法计算2015—2016年百色市PM2.5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影响该市冬季PM2.5质量浓度的潜在源区,并探讨不同源区对PM2.5的贡献率。同时,使用CAMx模式模拟百色市各县区及周边区域对该市大气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百色市PM2.5浓度潜在源主要集中在该市和临近的河池、南宁、崇左,以及北部的贵州省;CAMx模式模拟对百色市冬季大气污染物传输的地区来源与该市大气污染物的PSCF分析和CWT分析权重较大的区域较为一致,这些区域对百色市PM2.5的贡献率达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后向轨迹 潜在源贡献因子 浓度权重轨迹 CAMx模式 百色
下载PDF
广西秸秆露天焚烧源排放清单及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慧琳 莫招育 +8 位作者 覃纹 穆奕君 黄炯丽 陈志明 杨俊超 李宏姣 张达标 吴影 段炼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1-638,共8页
秸秆露天焚烧一直是影响广西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秸秆露天焚烧具有地方特色,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基于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采用排放因子法测算了广西秸秆露天焚烧源排放清单,利用环境空气质量数据和火点监控数... 秸秆露天焚烧一直是影响广西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秸秆露天焚烧具有地方特色,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基于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采用排放因子法测算了广西秸秆露天焚烧源排放清单,利用环境空气质量数据和火点监控数据,分析了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西2019年秸秆露天焚烧排放污染物量为CO 80.7万t、可吸入颗粒物(PM_(10))14.8万t、细颗粒物(PM_(2.5))14.5万t、挥发性有机物(VOCs)15.9万t、SO_(2)1.1万t、NO_(x) 5.1万t、黑碳(BC)1.9万t、有机碳(OC)8.3万t和NH_(3)1.0万t,其中甘蔗秸秆焚烧污染物排放贡献占比为82.1%~87.8%,是广西主要的大气污染源。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是广西甘蔗秸秆焚烧主要时段,该季节气象条件利于焚烧且不易扩散,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大。来宾市22:00和崇左市9:00左右秸秆露天焚烧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秸秆 露天焚烧 排放清单 时空分布
下载PDF
2015年10月南宁市区典型大气污染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宏姣 梁桂云 +6 位作者 陈志明 刘慧琳 黄炯丽 杨俊超 莫招育 张达标 林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9年第1期39-43,共5页
2015年10月15日—24日南宁市出现了一次典型的大气细颗粒物(PM2. 5)污染过程,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和大气颗粒物激光雷达仪器进行监测,结合气象、后向轨迹及卫星遥感影像等资料分析大气污染成因及远距离传输对该次污染过程的影响。研... 2015年10月15日—24日南宁市出现了一次典型的大气细颗粒物(PM2. 5)污染过程,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和大气颗粒物激光雷达仪器进行监测,结合气象、后向轨迹及卫星遥感影像等资料分析大气污染成因及远距离传输对该次污染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此次南宁市大气污染以PM2. 5超标为主,PM2. 5日均质量浓度最高为85. 2μg/m3,超过标准值13. 6%,其中PM1占PM2. 5的66. 3%。此次污染过程是由本地污染源与外来源影响互相叠加,在静稳、高温、强光等天气情况下发生协同作用引起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为燃煤源、机动车尾气源和生物质燃烧源,占全部来源的75. 0%~8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大气污染过程 成因分析 后向轨迹 南宁
下载PDF
桂林市春季气溶胶及常规气体消光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莫招育 杨俊超 +8 位作者 刘慧琳 陈志明 黎永珊 李宏姣 梁桂云 黄炯丽 朱开显 林华 张达标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9年第3期22-26,共5页
2017年2—3月,采用黑碳仪、浊度仪和能见度仪在桂林市开展气溶胶吸收、散射等系数测量,探索该市气溶胶及气体的消光特征,并估算其对大气消光的贡献度。结果表明,桂林市春季气溶胶散射系数(σsp)范围为4.64Mm^-1~1264.41Mm^-1,均值为220.... 2017年2—3月,采用黑碳仪、浊度仪和能见度仪在桂林市开展气溶胶吸收、散射等系数测量,探索该市气溶胶及气体的消光特征,并估算其对大气消光的贡献度。结果表明,桂林市春季气溶胶散射系数(σsp)范围为4.64Mm^-1~1264.41Mm^-1,均值为220.52Mm^-1,吸收系数(σap)范围为3.66Mm^-1~120.86Mm^-1,均值为20.05Mm^-1。气溶胶及气体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具有显著的双峰双谷等日变化特征,这与桂林市占比较大的旅游大巴等机动车运行时间有关。气溶胶消光系数占大气消光系数92.65%,其中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分别占83.54%和9.11%;气体消光系数占比为7.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消光系数 春季 桂林
下载PDF
南宁市2018年春节前后PM1及其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分析
12
作者 安学文 黄炯丽 +10 位作者 莫招育 刘慧琳 黄华存 陈志明 李宏姣 梁桂云 杨俊超 张达标 穆奕君 黄喜寿 李昊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4-90,共7页
利用在线气体及气溶胶成分监测系统(MARGA)对南宁市2018年春节期间(2月8—22日)大气PM 1及其水溶性离子进行监测,对比分析春节前后PM 1及其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大气PM 1和PM 2.5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40.40、63.50μ... 利用在线气体及气溶胶成分监测系统(MARGA)对南宁市2018年春节期间(2月8—22日)大气PM 1及其水溶性离子进行监测,对比分析春节前后PM 1及其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大气PM 1和PM 2.5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40.40、63.50μg/m 3,PM 1是PM 2.5中的主要成分,二次离子(NO3、SO4^2、NH4^+)是水溶性离子的主要组分,烟花爆竹燃放对PM 2.5的影响略高于PM 1;南宁市大气PM 1存在较为明显的二次转化,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污染时段硫氧化率较高,非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污染时段氮氧化率较高,SO2通过均相、非均相氧化反应转化为SO4^2-,而NOx主要通过与O 3的光化学反应转化为NO3。禁、限放区域的划定可显著降低南宁市春节期间PM 1浓度,对控制PM 1污染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GA 水溶性离子 PM 1 南宁市
下载PDF
南宁市大气气溶胶新粒子生成特征观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慧琳 陈志明 +8 位作者 莫招育 穆奕君 黄炯丽 杨俊超 张达标 李宏姣 李昊 黄喜寿 王丹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7-752,共6页
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利用颗粒物粒径分布测量仪对南宁市大气气溶胶新粒子生成事件进行长期观测。结果表明:(1)南宁市发生新粒子生成事件49 d,新粒子生成日颗粒物平均数浓度为98700个/cm^(3)。新粒子生成日主要集中在秋、春季,发生频... 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利用颗粒物粒径分布测量仪对南宁市大气气溶胶新粒子生成事件进行长期观测。结果表明:(1)南宁市发生新粒子生成事件49 d,新粒子生成日颗粒物平均数浓度为98700个/cm^(3)。新粒子生成日主要集中在秋、春季,发生频率分别为39.9%和29.3%。(2)新粒子生成在10:00—19:00发生频率较高,12:00—13:00为峰值。新粒子生成粒径主要集中分布在3~25 nm,气溶胶粒径增长率为1.5~21.3 nm/h。(3)新粒子生成日PM_(2.5)和PM_(1)均值比非新粒子生成日低,说明空气清洁易发生新粒子生成。(4)新粒子生成日主要出现在高温、低湿、高辐射的天气。新粒子生成日气团主要来自海南东北部、湖北中部和湖南中部,其中来自海南东北部的气团较清洁,利于新粒子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粒子生成 特征 气象条件 南宁市
下载PDF
河池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桂云 刘慧琳 +4 位作者 莫招育 李宏姣 杨俊超 张达标 黄炯丽 《大众科技》 2020年第6期14-17,共4页
通过污染源调查及资料收集,获得河池市污染源活动水平数据,计算主要大气污染物一次排放源排放因子,估算河池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摸清各污染物源排放的分担率。研究发现扬尘源和工业源是河池市大气PM10和PM2.5的重要来源;PM10和P... 通过污染源调查及资料收集,获得河池市污染源活动水平数据,计算主要大气污染物一次排放源排放因子,估算河池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摸清各污染物源排放的分担率。研究发现扬尘源和工业源是河池市大气PM10和PM2.5的重要来源;PM10和PM2.5控制以控制扬尘源、工业源为主;SO2和NOx源控制以控制工业源和道路移动源为主;VOCs源控制以管控工业源、生物质燃烧源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源清单 排放特征 控制对策
下载PDF
河池市金城江区环境空气质量分析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桂云 刘慧琳 +4 位作者 莫招育 李宏姣 杨俊超 张达标 黄炯丽 《大众科技》 2020年第5期17-20,共4页
文章通过对金城江区环境空气监测站点六项常规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分析,评价其污染特征,结合实际综合分析结果,发现金城江区环境空气污染特征以细颗粒物为主,受时间、空间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有针对性、切实、可靠的防控对策。
关键词 环境空气质量 污染特征 大气污染物 控制对策
下载PDF
南宁市冬季大气PM_(2.5)中有毒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16
作者 李忠友 毛敬英 +6 位作者 刘慧琳 张达标 黄炯丽 马金凤 秦文霞 李荣秀 莫招育 《中国热带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南宁市冬季大气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_(2.5))中有毒重金属污染特征和人群健康风险。方法于2019年1—2月在南宁市城区连续采集大气PM_(2.5)样品,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分析PM_(2.5)中镉(Cd)、砷(As)、铬(Cr)、铅(Pb... 目的探讨南宁市冬季大气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_(2.5))中有毒重金属污染特征和人群健康风险。方法于2019年1—2月在南宁市城区连续采集大气PM_(2.5)样品,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分析PM_(2.5)中镉(Cd)、砷(As)、铬(Cr)、铅(Pb)、镍(Ni)、汞(Hg)和锰(Mn)等7种有毒重金属元素浓度。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富集因子法分析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其对儿童和成人的健康风险。结果南宁市2019年冬季大气PM_(2.5)质量浓度为(44±29)μg/m3,总体处于较低水平。PM_(2.5)中Hg、Cd、As、Cr、Pb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Hg和Cd的污染较重。PM_(2.5)中的Hg和Cd高度富集,Pb中度富集,这3种元素主要来自人为污染。PM_(2.5)中的As、Cr和Ni为轻度富集,同时受自然源和人为源影响。非致癌风险As>Pb>Hg>Cr>Cd>Mn>Ni。3种人群的总非致癌风险均小于1,在可接受范围。致癌风险Cr>As>Cd>Ni,Cr、As和Cd对儿童和成人的致癌风险均在1×10^(-6)~1×10^(-4),儿童总致癌风险(Cr、As、Cd和Ni)>1×10^(-4),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结论南宁市2019年冬季大气PM_(2.5)质量浓度及重金属元素处于较低水平,但重金属污染仍然存在,重金属非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但在儿童群体中具有潜在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有毒重金属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评价 南宁
原文传递
2020年2月南宁市一次大气PM_(2.5)污染成因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炯丽 莫招育 +7 位作者 刘慧琳 陈志明 李宏姣 张达标 穆奕君 杨俊超 梁桂云 王丹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73-1183,共11页
2020年1月31-2月2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西发生的一次区域性大气PM_(2.5)污染引发社会关注.以南宁市为例,利用在线气体组分及气溶胶监测系统(MARGA)、颗粒物激光雷达,结合地面气态污染物和气象数据卫星火点和后向轨迹等分析本次PM_(2.5... 2020年1月31-2月2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西发生的一次区域性大气PM_(2.5)污染引发社会关注.以南宁市为例,利用在线气体组分及气溶胶监测系统(MARGA)、颗粒物激光雷达,结合地面气态污染物和气象数据卫星火点和后向轨迹等分析本次PM_(2.5)污染成因.依据空气质量分指数,将观测过程划分为优、良和污染3个时段.结果表明,污染时段与生物质焚烧相关的K^(+)、Cl^(-)明显升高,K^(+)、Cl^(-)平均浓度分别为优时段的3.6和17.0倍.3个时段8种水溶性离子总浓度占PM_(2.5)均在30%左右,3种二次水溶性离子浓度之和占8种离子总浓度的比例为83.33%~89.18%,二次无机组分占比高,与秸秆焚烧促进二次转化有关.二次水溶性离子浓度变化趋势与占比不一致,除了与秸秆燃烧排放特征有关,还与不同二次无机离子形成的机制及主要影响因素不同有关.秸秆焚烧火点集中分布在良时段的南宁市及周边城市,良时段秸秆露天焚烧直接排放大量颗粒物、气态污染物等,在污染时段边界层高度明显下降,湿度增加、静风等不利气象条件下积累,是造成疫情期间南宁市大气PM_(2.5)污染的主因.污染时段南宁市无明显的颗粒物垂直传输过程,近地面主要受到广东、广西北部湾偏南气流影响,区域污染传输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焚烧 水溶性离子 PM_(2.5) 气象要素 新冠肺炎
原文传递
南宁市一次污染过程大气颗粒物理化特性及来源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慧琳 陈志明 +8 位作者 李宏姣 蒋靖坤 张强 黄炯丽 毛敬英 梁桂云 杨俊超 张达标 莫招育 《环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486-4493,共8页
利用颗粒物粒径谱仪和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等,对南宁市2016年12月5~11日大气污染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分析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化学组分及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宁市20 nm^10μm颗粒物数浓度粒径主要集中在23~395 nm之间,主峰值... 利用颗粒物粒径谱仪和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等,对南宁市2016年12月5~11日大气污染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分析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化学组分及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宁市20 nm^10μm颗粒物数浓度粒径主要集中在23~395 nm之间,主峰值出现在100 nm左右.期间有3次新粒子生成现象,下午14:00~18:00有30 nm左右新粒子开始生成,晚20:00~次日06:00碰并长大到40~110 nm左右,3次新粒子生成过程受机动车尾气一次排放的污染影响.对污染期间细颗粒物化学成分在线溯源分析发现,污染期间有大量的二次反应颗粒物生成,判定颗粒物来源主要有生物质燃烧源、扬尘源和燃煤源,其中,远距离传输对生物质燃烧源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谱仪 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 数浓度 粒径分布 南宁
原文传递
利用3nm~20μm颗粒物粒径分布测量仪对南宁市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慧琳 陈志明 +7 位作者 黄炯丽 蒋靖坤 张强 李宏姣 梁桂云 杨俊超 张达标 莫招育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467-4475,共9页
利用颗粒物粒径分布测量仪(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system,PSD)对南宁市2016年11月15日—12月4日大气颗粒物进行实时监测,分析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特征及其与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宁市3 nm^20μm颗粒物平均数浓度为... 利用颗粒物粒径分布测量仪(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system,PSD)对南宁市2016年11月15日—12月4日大气颗粒物进行实时监测,分析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特征及其与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宁市3 nm^20μm颗粒物平均数浓度为3269个·cm-3,粒径呈双峰分布,主峰值出现在28 nm左右,次峰值出现在100 nm左右.颗粒物数浓度随时间变化呈现一定规律,即早上8:00—10:00和晚上18:00—20:00左右出现浓度高值,这与早晚高峰有关.新粒子一般在16:00~18:00左右开始生成,18:00—20:00左右逐渐长大,并在夜间至凌晨保持较高的浓度.南宁市监测期间新粒子生成与机动车尾气排放有关.颗粒物质量浓度越大对应的数浓度也相应较高,较大粒径颗粒物对质量浓度贡献较大.降雨和风速加大过程对颗粒物数浓度下降有影响;温度和湿度对颗粒物数浓度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粒径分布测量仪 数浓度 粒径分布 南宁
原文传递
广西玉林市大气PM_(10)和PM_(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黄炯丽 陈志明 +8 位作者 莫招育 李宏姣 杨俊超 刘慧琳 毛敬英 梁桂云 张达标 吴熊平 郝爽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7,共11页
2015年7月~2016年3月期间在广西玉林市3个空气监测点位共采集环境大气颗粒物PM_(10)样品218份,PM_(2.5)样品202份,利用多波段热/光碳分析仪分析其颗粒物中有机碳和(OC)和元素碳(EC)浓度水平、时空变化、污染特征及可能来源.结果表明,玉... 2015年7月~2016年3月期间在广西玉林市3个空气监测点位共采集环境大气颗粒物PM_(10)样品218份,PM_(2.5)样品202份,利用多波段热/光碳分析仪分析其颗粒物中有机碳和(OC)和元素碳(EC)浓度水平、时空变化、污染特征及可能来源.结果表明,玉林市PM_(10)中OC和EC质量浓度分别为10.99μg·m^(-3)和5.11μg·m^(-3);PM_(2.5)中OC和EC质量浓度分别为7.51μg·m^(-3)和4.70μg·m^(-3).3个监测点位大气中PM_(10)和PM_(2.5)冬季的OC和EC浓度水平均高于其他季节,PM_(10)、PM_(2.5)中OC和EC的相关性较好,R2分别为0.58和0.60(P均小于0.01).应用最小OC/EC比值法对二次有机碳(SOC)含量进行了估算,冬季大气PM_(10)和PM_(2.5)中SOC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4.50μg·m^(-3)和6.74μg·m^(-3),高于其他季节.PM_(10)和PM_(2.5)中SOC/OC比值均>0.5,玉林市大气中粗细颗粒物均以SOC为主.夏季PM_(10)和PM_(2.5)中SOC/OC分别为80.6%和77.7%,为四季最高值,与夏季温度较高、光照强烈、有利于光化学反应将OC转化为SOC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有机碳 元素碳 玉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