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基因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进禄 徐群渊 +3 位作者 田竟生 杨慧 郑少鹏 刘玉军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7-131,共5页
以6-羟多巴胺单侧损毁大鼠中脑多巴胺能系统,建立帕金森病动物模型,通过检测给予阿普吗啡后大鼠的旋转圈数,判断多巴胺的减少或恢复程度。向脑内植入能表达酪氨酸羟化酶的遗传工程改造细胞,以改善大鼠模型的运动失常和纹状体多巴... 以6-羟多巴胺单侧损毁大鼠中脑多巴胺能系统,建立帕金森病动物模型,通过检测给予阿普吗啡后大鼠的旋转圈数,判断多巴胺的减少或恢复程度。向脑内植入能表达酪氨酸羟化酶的遗传工程改造细胞,以改善大鼠模型的运动失常和纹状体多巴胺水平。将带有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的重组载体pCMVTH在体外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转入成肌细胞和肌管细胞内,再将这些经遗传改造、表达酪氨酸羟化酶的细胞植入纹状体。结果显示,这些表达酪氨酸羟化酶的肌细胞可在大鼠模型体内长期存活,并使模型大鼠的异常运动明显改善及使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升高,显示此种方法有很重要的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颤性麻痹 基因治疗 转基因细胞 脑内移植
原文传递
单侧颈内动脉注入 MPTP 建立偏侧帕金森病灵长类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进禄 刘玉军 +4 位作者 鲁强 王元身 徐群渊 李坤城 谷晔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1-4,共4页
分别向未夹闭颈外动脉(A组)和夹闭颈外动脉(B组)的恒河猴(Macaque)的一侧颈总动脉注入甲基苯基四氢吡啶(MPTP),制造帕金森病(PD)灵长类动物模型。发现未夹闭组动物均需重复注射MPTP2~4次方可出现... 分别向未夹闭颈外动脉(A组)和夹闭颈外动脉(B组)的恒河猴(Macaque)的一侧颈总动脉注入甲基苯基四氢吡啶(MPTP),制造帕金森病(PD)灵长类动物模型。发现未夹闭组动物均需重复注射MPTP2~4次方可出现PD症状;而夹闭组动物均经1次手术获得成功。术后1个月脑核磁共振检查显示注射侧黑质区域密度减低、面积缩小。抗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脑切片显示手术侧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明显少于对侧。研究结果表明:夹闭颈外动脉向颈总动脉注入MPTP,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建立灵长类偏侧帕金森病模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颤性麻痹 疾病模型 MPTP 四氢吡啶
下载PDF
体外培养骨骼肌细胞脑内移植存活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进禄 徐群渊 +3 位作者 郑少鹏 王元身 张启东 鲁强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9,共4页
取生后2~5d的SD大鼠四肢骨骼肌制备细胞悬液,并以1×106细胞密度放入35mm培养皿中培养5~7d,使其发育为成肌细胞及肌管细胞。按2:3比例将两种细胞混合,以大约106细胞数分两点(总量为15μl)移植到4... 取生后2~5d的SD大鼠四肢骨骼肌制备细胞悬液,并以1×106细胞密度放入35mm培养皿中培养5~7d,使其发育为成肌细胞及肌管细胞。按2:3比例将两种细胞混合,以大约106细胞数分两点(总量为15μl)移植到42只成年大鼠纹状体中。有4例动物移植前用荧光染料DiI对肌细胞染色。移植后动物分别存活2周、4周、8周、16周、6个月和12个月。根据不同存活期将大鼠分组灌注取脑、冠状切片。切片经横纹肌动蛋白和肌红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移植部均呈阳性反应。所有动物的移植物在肉眼及镜下均显示存活良好,除有部分胶质细胞浸润外并未发现移植物有明显缩小、扩大及肿瘤形成。另将移植后2个月及4个月共4只大鼠脑内移植物取出进行再培养,发现仍有部分肌细胞存活。本研究提示骨骼肌细胞经体外培养后移植到脑内可长期存活,并因此可作为基因治疗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运载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细胞培养 脑移植
原文传递
转入LacZ基因的骨骼肌细胞大鼠脑内移植存活及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进禄 徐群渊 +3 位作者 刘玉军 郑少鹏 王珂 赵春礼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0-143,共4页
将新生2~3d的SD大鼠骨骼肌细胞以1×10 ̄6密度在培养皿中培养24~48h,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技术将带有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质粒DNA导入这些培养肌细胞。3~5d后,将经转基因的肌细胞按每15μl含1×1... 将新生2~3d的SD大鼠骨骼肌细胞以1×10 ̄6密度在培养皿中培养24~48h,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技术将带有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质粒DNA导入这些培养肌细胞。3~5d后,将经转基因的肌细胞按每15μl含1×10 ̄6个细胞数移植到SD大鼠脑内一侧纹状体中。术后动物分组存活2周、4周、8周、12周、20周和24周后,取脑切片,用X-gal组织化学法显示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果表明,采用脂质体对体外培养肌细胞的基因转移率可达40%。将这些细胞植入动物脑内后从2周到24周都有外源基因表达。本研究结果说明,骨骼肌细胞是表达外源性基因的良好载体细胞,而阳离子脂质体是转基因的有效介导物,它们为对某些神经系统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细胞 脑移植 基因表达 基因治疗 帕金森病
原文传递
脊柱退行性变与颈肩、腰腿痛的关系(附127例健康人X线片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进禄 路小勇 +1 位作者 杨晓光 王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8-28,共1页
颈肩、腰腿痛的病人多数为不同原因也包括退变所致的软组织疼痛。然而在诊断过程中,只要X线片上示有骨质增生,不论病程长短、疼痛性质、部位,常归咎于“骨质增生”,以致诊断简单,治疗混乱,使广大群众把“增生”视为一大病。
关键词 颈肩痛 腰腿痛 脊柱退行性变 病因
下载PDF
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多巴胺含量的检测
6
作者 张进禄 张京钟 +6 位作者 蔡青 鲁强 赵春礼 段春礼 刘玉军 薛毅珑 徐群渊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9-492,共4页
目的 检测体外培养微囊化牛嗜铬细胞分泌多巴胺的动态变化 ,为用微囊化肾上腺髓质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常规培养牛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 ,用人工APA微囊对之微囊化后再培养 2 0d ,高效液相色谱 (HPLC)动态检测多... 目的 检测体外培养微囊化牛嗜铬细胞分泌多巴胺的动态变化 ,为用微囊化肾上腺髓质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常规培养牛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 ,用人工APA微囊对之微囊化后再培养 2 0d ,高效液相色谱 (HPLC)动态检测多巴胺含量 ,并分别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微囊内牛嗜铬细胞的形态变化。 结果牛嗜铬细胞在微囊内生长良好 ,在培养液内可持续检测到多巴胺。第 8d左右多巴胺的分泌达到高峰 ,随后逐渐下降 ,14d后分泌量处于一种恒定的状态。 结论 微囊化牛嗜铬细胞分泌的多巴胺可以通透微囊 ,可以考虑用来进行异种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嗜铬细胞 微囊 多巴胺
原文传递
老年F344大鼠黑质中铁沉积的研究
7
作者 张进禄 蔡青 +4 位作者 徐群渊 Y.Ai G.Bing Z.Zhang D.M.Gash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3-288,共6页
脑内一些区域的胶质细胞中铁过多沉积和由铁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可能与 Parkinson病 (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有关。但目前对老年 F 3 44大鼠中脑黑质铁沉积的亚细胞结构研究报道还不多。本研究选用老年 (2 4个月 ) Fischer (F3 ... 脑内一些区域的胶质细胞中铁过多沉积和由铁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可能与 Parkinson病 (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有关。但目前对老年 F 3 44大鼠中脑黑质铁沉积的亚细胞结构研究报道还不多。本研究选用老年 (2 4个月 ) Fischer (F3 44)大鼠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电子探针元素能量微分析等技术 ,对中脑黑质部位铁的沉积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 :在光镜下 ,作为铁的主要储存形式 -铁结合蛋白在黑质网状部有明显增加并伴有小胶质细胞的增加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它们很少存在于多巴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而主要存在于小胶质细胞中 ;利用电子探针检测显示游离铁元素主要存在于星形胶质细胞的胞浆内 ,也在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及部分神经元的胞浆内发现有铁元素沉积。本文作者认为 :随年龄的增长 ,黑质中小胶质细胞增加可能是铁在黑质中沉积的原因之一 ,后者引起的自由基化增加所导致的老年神经系统的氧化损伤 ,可能是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电子微探针 黑质 老年大鼠 神经元
下载PDF
骨折手术后的处理
8
作者 张进禄 李连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6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骨折 外科手术 手术后 处理
下载PDF
巴金森氏综台症猴模型检测仪的开发研究
9
作者 张进禄 徐群渊 鲁强 《医疗设备信息》 1996年第2期1-2,共2页
巴金森氏综台症猴模型检测仪的开发研究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郝冬梅,玉青,李卫国神经科学研究所张进禄,徐群渊,鲁强一、前言巴金森氏综合症(Parkinson’s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患... 巴金森氏综台症猴模型检测仪的开发研究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郝冬梅,玉青,李卫国神经科学研究所张进禄,徐群渊,鲁强一、前言巴金森氏综合症(Parkinson’s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患。临床表现以震颤,肌强直和运动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森氏综合症 动物模型 检测仪
下载PDF
连续多次γ-氨基丁酸和多巴胺特征重复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对大鼠脑内神经递质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28
10
作者 徐建兰 徐晓雪 +2 位作者 蔡青 鲁强 张进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经颅磁刺激仪产生的γ-氨基丁酸(GABA)和多巴胺(DA)两种特征的重复超低频磁场的连续多次经颅刺激对正常大鼠的脑内GABA、DA以及其他递质功率的影响,找出大鼠所能耐受的最长治疗时间,为此项技术应用于治疗性研究提供参考。... 目的:动态观察经颅磁刺激仪产生的γ-氨基丁酸(GABA)和多巴胺(DA)两种特征的重复超低频磁场的连续多次经颅刺激对正常大鼠的脑内GABA、DA以及其他递质功率的影响,找出大鼠所能耐受的最长治疗时间,为此项技术应用于治疗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GABA特征磁刺激组和DA特征磁刺激组,分别给予连续6次的GABA特征磁刺激和DA特征磁刺激。各组大鼠于磁刺激前、每次刺激后进行脑涨落图(EFG)测试,分别比较两组动物磁刺激前及每次磁刺激后脑内递质功率的变化。结果:GABA特征磁刺激组,从刺激前到第3次磁刺激,兴奋递质3、5-HT、Ach、兴奋递质6、NE、DA、抑制递质13的功率逐渐降低,GABA与Glu的功率则逐渐升高;第4次刺激以后,出现无规律的变化。DA特征磁刺激组,从刺激前到第2次磁刺激,全部9种递质的功率逐渐升高,第3次刺激以后,出现无规律的变化。结论:清醒大鼠对50mT的GABA特征磁场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耐受时长为60min,对50MT的DA特征磁场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耐受时长为4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频经颅磁刺激 经颅磁刺激 神经递质 功率 脑涨落图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被引量:26
11
作者 刘岗 张进禄 +5 位作者 周东升 杨春 李连欣 孙洪亮 许士宏 赵孔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9期1309-1311,共3页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分析术后并发症极其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6年1月~2000年6月收治的98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其中Ⅰ型14例、Ⅱ型25例、Ⅲ型16例、Ⅳ...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分析术后并发症极其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6年1月~2000年6月收治的98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其中Ⅰ型14例、Ⅱ型25例、Ⅲ型16例、Ⅳ型9例、Ⅴ型12例、Ⅵ型22例。除Ⅰ型骨折采用空心螺钉固定外,其它各型采用开放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缺损处自体骨植骨。对手术后并发症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6(2~5)年,功能评价采用Hohl膝关节功能分级系统,临床结果优良率达到86.7%。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22例,其中创伤性关节炎12例,关节强直4例,关节不稳6例。结论:手术内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前并发症及骨折的严重度密切相关,术中骨折的解剖复位,恰当的内固定,正确处理术前并发症和术后早期、适当的功能锻炼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 内固定 并发症
下载PDF
电针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后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连欣 张进禄 +2 位作者 周东生 黄文川 李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41-742,共2页
以 72只新西兰白兔为实验动物 ,采用Allen法制成动物脊髓损伤模型。观察损伤脊髓中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含量的变化及电针治疗对这些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 ,脊髓损伤后组织中谷氨酸 (Glu)、天门冬氨酸含量迅速升高 ,电针治疗... 以 72只新西兰白兔为实验动物 ,采用Allen法制成动物脊髓损伤模型。观察损伤脊髓中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含量的变化及电针治疗对这些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 ,脊髓损伤后组织中谷氨酸 (Glu)、天门冬氨酸含量迅速升高 ,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早期的Glu含量升高有抑制作用 ,而后期 ,却有轻度促进Glu含量升高的作用 ,这可能是电针发挥疗效的部分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 兴奋性氨基酸
下载PDF
肘外侧小切口伸肌总腱切断治疗顽固性网球肘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岗 张进禄 +2 位作者 杨春 李连欣 赵孔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76-677,共2页
目的 :对肘外侧小切口切断伸肌总腱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 5 4例经过手术治疗的顽固性网球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随访 6~ 48个月。结果 :手术后患者疼痛消失 ,握力增加 ,优良率达 96 .6 %。结论 :肘外侧小切口切... 目的 :对肘外侧小切口切断伸肌总腱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 5 4例经过手术治疗的顽固性网球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随访 6~ 48个月。结果 :手术后患者疼痛消失 ,握力增加 ,优良率达 96 .6 %。结论 :肘外侧小切口切断伸肌总腱是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球肘 肘外侧 小切口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大鼠脑内多巴胺水平与脑电11mHz超慢波谱系功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4
作者 徐建兰 蔡青 +3 位作者 徐晓雪 孙晓红 徐群渊 张进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2510-2514,共5页
背景:脑内神经递质的检测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缺少在无创状态下检测脑内递质的可靠手段。目的:在脑内递质水平正常和低于正常的情况下,分析11mHz超慢波功率与多巴胺水平是否存在对应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背景:脑内神经递质的检测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缺少在无创状态下检测脑内递质的可靠手段。目的:在脑内递质水平正常和低于正常的情况下,分析11mHz超慢波功率与多巴胺水平是否存在对应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12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体质量200~250g的雌性SD大鼠10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模型组40只,对照组30只,正常组30只。方法:将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经腔注射麻醉,置于脑立体定位仪进行开颅手术,分别给予2组动物左侧脑黑质部位注射10g/L6-羟基多巴胺和生理盐水各8μL。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置。主要观察指标:用脑涨落图仪检测3组大鼠脑内11mHz超慢波谱系的功率,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脑内多巴胺水平,并将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大鼠脑内的多巴胺水平左脑下降26.98%,右脑上升16.92%;11mHz谱系的功率值左脑下降64.69%,右脑下降57.67%。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多巴胺水平左脑下降83.42%,右脑上升27.48%;11mHz谱系的功率值左脑下降83.39%,右脑下降76.62%。3组大鼠左、右脑多巴胺水平与11mHz谱系的功率值均呈正相关(P<0.05~0.01)。结论: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有高度相关性,即11mHz谱系的功率值与多巴胺的生化水平有高度相关性。说明在脑内递质水平正常和低于正常的情况下,11mHz谱系功率与多巴胺水平的对应关系是成立的。脑涨落图仪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用分析脑电超慢谱系的方法来检测脑内神经递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涨落图仪 超慢波谱系 多巴胺 大鼠
下载PDF
手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附21例报告)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连欣 周东生 +3 位作者 张进禄 王鲁博 王伯珉 孙占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4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 :探讨髋臼双柱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 2 1例髋臼双柱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单纯K L入路 1例 ,单纯髂腹股沟入路 3例 ,K L联合髂腹股沟入路 17例。全部采用重建钢板及螺钉固定。结果 :骨折复位程度按照Matta标... 目的 :探讨髋臼双柱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 2 1例髋臼双柱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单纯K L入路 1例 ,单纯髂腹股沟入路 3例 ,K L联合髂腹股沟入路 17例。全部采用重建钢板及螺钉固定。结果 :骨折复位程度按照Matta标准 ,解剖复位 15例 ,满意复位 4例 ,不满意复位 2例。 17例获得随访 ,随访 1~ 5年 (平均 1.7年 ) ,髋关节功能评分采用改良Merled’Aubigne和Postel髋关节评分标准 :优 8例 ,良 5例 ,可 2例 ,差 2例 ,优良率为 78.6%。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合适入路、骨折准确复位、牢固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臼 手术 双柱骨折
下载PDF
GDNF转基因成纤维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被引量:6
16
作者 段德义 杨慧 +6 位作者 张京钟 赵春礼 段春礼 孙晓红 赵焕英 张进禄 徐群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7-202,共6页
为了观察表达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的基因工程细胞在脑内移植后对帕金森病大鼠的治疗作用 ,将 6-羟基多巴胺脑内定位单侧 (损伤侧 )注射制备大鼠帕金森病模型。随机将动物分为实验组 (2 0只 )和对照组 (15只 ) ,分别植入G... 为了观察表达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的基因工程细胞在脑内移植后对帕金森病大鼠的治疗作用 ,将 6-羟基多巴胺脑内定位单侧 (损伤侧 )注射制备大鼠帕金森病模型。随机将动物分为实验组 (2 0只 )和对照组 (15只 ) ,分别植入GDNF和 Lac Z转基因的原代培养大鼠成纤维细胞于损伤侧纹状体内 ,动态观察动物单侧旋转行为以及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 3 ,4-二羟苯乙酸和高香草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实验组帕金森病大鼠单侧旋转行为明显减少 ,为移植前旋转圈数的 (64 .8± 5 .8) % (P<0 .0 5 ) ;其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显著提高 ,恢复至移植前水平的 (14 .5± 2 .2 ) % (P<0 .0 5 ) ,而对照组仅为 (1.92± 0 .15 ) % ;转基因细胞在脑内可存活 1年以上。本研究结果提示 GDNF基因治疗对大鼠帕金森病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F 转基因成纤维细胞 脑内移植 大鼠模型 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治疗 帕金森病
下载PDF
髋臼前柱拉力螺钉技术内固定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先泉 张伟 +3 位作者 孙水 张进禄 王健 李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研究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技术中螺钉的最佳进钉点、方向和长度。方法:取成年男性半骨盆标本20个,制作髋臼前柱系列断面。测量进钉点与坐骨大切迹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测量螺钉长度,测量螺钉矢状面和冠状面的角度,将测... 目的:研究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技术中螺钉的最佳进钉点、方向和长度。方法:取成年男性半骨盆标本20个,制作髋臼前柱系列断面。测量进钉点与坐骨大切迹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测量螺钉长度,测量螺钉矢状面和冠状面的角度,将测量数据输入到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螺钉技术:OP和PQ的长度分别为(23.5±2.2)mm和(16.8±1.6)mm,螺钉长度为(84.9±4.7)mm。双螺钉技术:O1P1和P1Q的长度分别为(26.3±2.3)mm和(13.6±1.4)mm,内侧螺钉的长度为(69.8±4.1)mm;O2P2和P2Q的长度分别为(20.7±2.1)mm和(20.1±1.8)mm,外侧螺钉的长度(61.2±3.7)mm。α角为(123.4±4.1)°,β角(62.2±5.8)°。结论:髋臼前柱拉力螺钉技术具有创伤小、固定强度大等优点,在某些髋臼骨折中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内固定 临床解剖 前柱螺钉
下载PDF
改良Gibson入路治疗髋臼骨折 被引量:7
18
作者 穆卫东 王先泉 +1 位作者 张进禄 周东生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 :针对Kocher Langenbeck入路的缺点设计改良Gibson入路 ,并探讨改良Gibson入路的优点。方法 :1994年 6月 - 1999年 2月使用Kocher Langenbeck入路治疗 36例髋臼骨折。1999年 3月 - 2 0 0 3年 12月使用改良Gibson入路治疗 32例髋臼... 目的 :针对Kocher Langenbeck入路的缺点设计改良Gibson入路 ,并探讨改良Gibson入路的优点。方法 :1994年 6月 - 1999年 2月使用Kocher Langenbeck入路治疗 36例髋臼骨折。1999年 3月 - 2 0 0 3年 12月使用改良Gibson入路治疗 32例髋臼骨折。结果 :Kocher Langenbeck入路组达到解剖复位 2 9例 ,复位欠佳 4例 ,不满意复位 3例 ;改良Gibson入路组达到解剖复位 2 8例 ,复位欠佳 3例 ,不满意复位 1例。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改良Gibson入路组的骨折解剖复位率明显高于Kocher Langenbeck入路组。Kocher Langenbeck入路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者 30例 ,可3例 ,差 3例 ;改良Gibson入路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者 2 9例 ,可 2例 ,差 1例。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改良Gibson入路组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明显高于Kocher Langenbeck入路组。 结论 :与Kocher Langenbeck入路相比 ,改良Gibson入路具有显露充分、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复位质量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可以替代Kocher Langenbeck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路 治疗 改良 解剖复位 髋臼骨折 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不满意 差异 表现
下载PDF
电针对脊髓创伤后脊髓组织中氧自由基含量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连欣 张进禄 +1 位作者 周东生 王晓梅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5期912-913,共2页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后早期电针治疗对脊髓组织中氧自由基含量有无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对脊髓继发性损伤有无抑制作用。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42只,分为对照组、损伤组、电针治疗组等3组,按Allen法致伤造成脊髓损伤模型,电针治疗组术后采用电...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后早期电针治疗对脊髓组织中氧自由基含量有无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对脊髓继发性损伤有无抑制作用。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42只,分为对照组、损伤组、电针治疗组等3组,按Allen法致伤造成脊髓损伤模型,电针治疗组术后采用电针治疗。0.5h及6h后取损伤段脊髓组织,测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观察脊髓病理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MDA含量升高,SOD含量下降,使用电针治疗后可使MDA降低,SOD升高。结论: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自由基含量升高,电针治疗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脊髓创伤 脊髓组织 氧自由基 含量测定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髋臼骨折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治疗(附54例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连欣 张进禄 +1 位作者 周东生 孙占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6-8,共3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 5 4例髋臼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39例行手术治疗 ,将骨折复位、重建 ,钢板螺钉固定 ,坐骨神经探查 ,神经松解减压或束膜吻合 ;15例行保守治疗 ,给予患肢牵引 ,神经营养药物 ,理疗等。结果 ... 目的 回顾性分析 5 4例髋臼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39例行手术治疗 ,将骨折复位、重建 ,钢板螺钉固定 ,坐骨神经探查 ,神经松解减压或束膜吻合 ;15例行保守治疗 ,给予患肢牵引 ,神经营养药物 ,理疗等。结果 髋臼骨折复位情况按 Matta标准 ,手术组解剖复位为 2 5例 ,满意复位为 14例 ,不满意复位 0例 ;保守组解剖复位 3例 ,满意复位 8例 ,不满意复位 4例。获得随访 4 6例 ,手术组 34例 ,保守治疗组 12例 ,随访 12个月至 8年 ,平均 2年。坐骨神经损伤功能恢复情况根据英国医学研究院神经外科学会制定的神经功能评定标准 (MCRR标准 ) ,手术治疗组优 19例 ,良 10例 ,一般 4例 ,差 1例 ;保守治疗组 ,优 5例 ,良 2例 ,一般 3例 ,差 2例。结论 髋臼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应早期手术 ,将骨折复位、固定 ,行坐骨神经探查 ,神经松解减压或束膜吻合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坐骨神经损伤 治疗 钢板螺钉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