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托竹荪林下栽培技术
1
作者 王沁 吴立萍 +1 位作者 张邦喜 陈旭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1期63-64,66,共3页
从林地选择、栽培时间、整地、品种选择、菌棒制备、脱袋覆土、采收等方面总结红托竹荪林下栽培技术,旨在为贵州省红托竹荪林下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红托竹荪 林下栽培 贵州省
下载PDF
氨氮测定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邦喜 夏品华 +1 位作者 李存雄 林陶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0,共4页
针对纳氏比色法测定氨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消除了混浊和显色前后稀释问题,降低了空白吸光度,提高了测定的准确度。
关键词 氨氮 纳氏试剂 光度法 地表水 前处理 T检验
下载PDF
沉水植物水质净化研究及在前置库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邦喜 李存雄 +1 位作者 夏品华 林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1931-11932,共2页
介绍了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含有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水体修复的研究,讨论了沉水植物应用于前置库以改善水库水质的可能效果及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沉水植物应用于前置库的前景。
关键词 沉水植物 前置库 富营养化 有机污染 重金属
下载PDF
提高沼液生物有效性的曝气参数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邦喜 孙巧萍 +5 位作者 李恕艳 李国学 杜龙龙 王雅雅 袁京 张地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226-232,共7页
曝气处理广泛用于沼液滴灌前处理中,合理的曝气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降低沼液后续滴灌时发生堵塞,但目前缺乏相关工艺参数。基于此,该文从提高沼液农用生物有效性入手,对影响曝气过程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曝气能够降低沼液中... 曝气处理广泛用于沼液滴灌前处理中,合理的曝气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降低沼液后续滴灌时发生堵塞,但目前缺乏相关工艺参数。基于此,该文从提高沼液农用生物有效性入手,对影响曝气过程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曝气能够降低沼液中氨氮、总磷含量和生物毒性,且添加好氧污泥情况下下降更明显。以保持沼液中氨基酸含量作为评价指标时,最优曝气参数为:好氧污泥量8000 mg/L、水力停留时间2h、气水比20、p H值8.5;以降低沼液生物毒性为目标的优化曝气参数为:好氧污泥量6000 mg/L、水力停留时间1h、气水比40、p H值6.5。通过玉米水培试验对2种优化方案进行验证,沼液氨基酸浓度的优化方案更利于玉米生长,而玉米在基于降低沼液生物毒性的优化方案中的生长情况较差,甚至劣于未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生物毒性 优化 曝气 沼液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下黄壤无机磷组分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张邦喜 李渝 +2 位作者 秦松 李国学 蒋太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2-217,共6页
利用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长期施肥对黄壤中不同组分磷累积、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土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的含量均较不施肥处理有明显增加,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显著减少,施肥主要增加了Ca2-P、Ca8-P、Fe-P、A1-P含量,而... 利用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长期施肥对黄壤中不同组分磷累积、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土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的含量均较不施肥处理有明显增加,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显著减少,施肥主要增加了Ca2-P、Ca8-P、Fe-P、A1-P含量,而对Call3-P、0-P含量影响较小。Ca2-P、Ca8-P、Fe-P、Al-P、Calcl-P、0-P以表聚为主,同一土层上表现为0-P>Fe-P>Al-PJai。-P>Ca2-P>Cas-P。不同形态的无机磷含量随土层深度呈现垂直分布规律,在0.100cm土层中无机磷形态以〇-P、Fe-P为主,且该比例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从长远来看,有机无机配施促使无机磷组分在土壤剖面的移动得以放缓,还不足以影响到地下水质量,更有利于黄壤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壤 长期施肥 无机磷组分 分布特征
下载PDF
贵阳市两个乡叶菜类蔬菜中硒含量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邦喜 张勇 +1 位作者 付文军 李存雄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1年第7期867-869,共3页
本文采用分子荧光法测定了贵阳市禾丰乡(HF)和南龙乡(NL)两地种植的6种叶菜类蔬菜中硒的含量特征。结果表明,两地不同叶菜类蔬菜中硒含量不同,南龙乡叶菜类蔬菜中硒含量变化特征是:大白菜>青菜>罗卜菜>瓢儿白>花菜>芹菜... 本文采用分子荧光法测定了贵阳市禾丰乡(HF)和南龙乡(NL)两地种植的6种叶菜类蔬菜中硒的含量特征。结果表明,两地不同叶菜类蔬菜中硒含量不同,南龙乡叶菜类蔬菜中硒含量变化特征是:大白菜>青菜>罗卜菜>瓢儿白>花菜>芹菜;禾丰乡叶菜类蔬菜中硒含量变化特征是:花菜>大白菜>罗卜菜>瓢儿白>芹菜>青菜。在测定的6种菜叶类蔬菜中硒含量有较大差异,禾丰乡6种蔬菜中硒的平均含量为44.3μg/kg;南龙乡6种叶菜类蔬菜中硒的平均含量为34.8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分子荧光法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黄壤坡耕地作物产量和土壤无机氮累积量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张邦喜 范成五 +4 位作者 李国学 王文华 周瑞荣 胡岗 秦松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共9页
通过3年田间试验,探索贵州黄壤坡耕地玉米-小麦间套作体系作物增产、环境友好的适宜氮肥施用量。本研究设置6个小麦氮肥用量(N 0、90、120、150、180和240 kg/hm^2)和6个玉米氮肥用量(N 0、146、195、244、293和390 kg/hm^2),分别用N0... 通过3年田间试验,探索贵州黄壤坡耕地玉米-小麦间套作体系作物增产、环境友好的适宜氮肥施用量。本研究设置6个小麦氮肥用量(N 0、90、120、150、180和240 kg/hm^2)和6个玉米氮肥用量(N 0、146、195、244、293和390 kg/hm^2),分别用N0、N1、N2、N3、N4、N5表示。结果表明:玉米在0~146.25 kg/hm^2的施氮量下,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提高而增加,超过146.25 kg/hm^2施氮量,籽粒产量呈下降的趋势;玉米在0~243.25kg/hm^2的施氮量下,植株氮素累积量随着施氮量提高而增加,超过243.25 kg/hm^2的施氮量,植株氮素累积量呈下降的趋势。小麦在0~150 kg/hm^2的施氮量下,籽粒产量和植株氮素累积量随着施氮量提高而增加,超过150kg/hm^2施氮量,籽粒产量和植株氮素累积量呈下降的趋势。玉米-小麦间套作在0~236.25 kg/hm^2的施氮量下,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提高而增加,超过236.25 kg/hm^2施氮量,籽粒产量呈下降的趋势;玉米-小麦间套作在0~315 kg/hm^2的施氮量下,植株氮素累积量随着施氮量提高而增加,超过315 kg/hm^2施氮量,植株氮素累积量呈下降的趋势。3年试验周期内氮素利用率较低,不超过25%;土壤中残留无机氮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以NO3--N为主,100 cm土体累积的NO3--N与周年施氮量呈正相关(R2=0.746 3)。N0、N1、N2、N3、N4、N5处理的0~100 cm土体累积无机氮分别为275.5、301.5、292.1、366.5、431.2、616.9 kg/hm^2,N0、N1、N2、N3、N4、N5处理的耕层土壤无机氮占100 cm土体内土壤无机氮的比例分别为18.1%、19.0%、27.3%、26.2%、33.9%、22.1%。耕层无机氮表聚效应较弱,而土体累积无机氮含量较高。当每年施氮量为225.6~264.6 kg/hm^2时,籽粒产量为3 784.8~3 888.2 kg/hm^2,NO3--N积累量在217.5~228.9 kg/hm^2,增施氮肥,有利于籽粒增产,土壤NO3--N积累量平均增速为0.29 kg/kg,是贵州黄壤坡耕地麦-玉间套作体系氮肥适宜施用量,更有利于黄壤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黄壤坡地 产量 无机氮 麦-玉轮作
下载PDF
添加菌糠对鸡粪-烟末堆肥腐熟度及污染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张邦喜 罗文海 +3 位作者 杨仁德 柳玲玲 魏全全 李国学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78-2586,共9页
为探索鸡粪-烟末混合堆肥体系合适的菌糠投入量,减轻堆肥过程中污染气体的排放,通过35 d的堆肥试验,设置3个菌糠投入量[0(CK)、5%、10%],研究鸡粪-烟末堆肥条件下添加菌糠对堆肥腐熟度和污染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处理堆体温度... 为探索鸡粪-烟末混合堆肥体系合适的菌糠投入量,减轻堆肥过程中污染气体的排放,通过35 d的堆肥试验,设置3个菌糠投入量[0(CK)、5%、10%],研究鸡粪-烟末堆肥条件下添加菌糠对堆肥腐熟度和污染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处理堆体温度均能在55℃持续8 d以上,达无害化标准。与CK相比,添加5%、10%菌糠处理堆肥产品对作物生长无毒害作用,腐熟度得到有效改善,但均未达到腐熟标准;添加5%菌糠处理总有机碳(TOC)损失降低了2.39个百分点,总氮(TN)损失降低了8.92个百分点;添加10%菌糠处理TOC损失增加了0.27个百分点,但TN损失降低了11.89个百分点。综合考虑堆肥腐熟度、碳氮损失和环境效应,添加菌糠作为膨松剂能够提升堆肥腐熟度并减少污染气体排放,更有利于农业废弃物肥料化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烟末 堆肥 腐熟度 排放特征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下黄壤旱地土壤碳氮储量分布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张邦喜 李渝 +4 位作者 罗文海 秦松 蒋太明 李国学 郑元利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0-756,共7页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不施肥CK、单施有机肥M、氮磷钾配施NPK、氮磷钾配施有机肥NPKM)对黄壤旱地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均能显著提高表层(0~20cm)土壤碳氮质量分数,碳表现为M>NPKM>N...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不施肥CK、单施有机肥M、氮磷钾配施NPK、氮磷钾配施有机肥NPKM)对黄壤旱地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均能显著提高表层(0~20cm)土壤碳氮质量分数,碳表现为M>NPKM>NPK,氮表现为NPKM>M>NPK,其质量分数均随土层增深而递减;CK、M、NPK、NPKM模式下黄壤旱地0~100cm土层碳储量依次为122.55、218.57、161.95和177.76t·hm^(-2),氮储量依次为11.55、15.08、12.25和13.19t·hm^(-2),其施肥模式下耕层(0~20cm)土壤碳氮储量占总储量的38.31%~42.95%和33.64%~38.20%。有机肥、化肥及有机无机配施能够显著提高耕层土壤有机碳、氮质量分数,有利于提升土壤养分供应能力,但同时也增加了农田系统碳氮损失的潜在风险。因此,从长远来看,有机物料的输入可以提高黄壤旱地土壤碳氮贮量,维持并提高土壤肥力和养分供应能力,更有利于黄壤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黄壤 土壤碳氮储量 碳氮比
下载PDF
贵州高原红枫湖水库季节性分层的水环境质量响应 被引量:70
10
作者 夏品华 林陶 +3 位作者 李存雄 薛飞 张邦喜 蒋瑶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77-1485,共9页
为了揭示贵州高原深水水库水体的垂直分层结构及其水环境质量响应特征,于2008年8月-2009年10月对红枫湖水库5个采样点进行了45次采样,对水文、营养盐等湖沼学变量季节动态和分布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季节性水质恶化事件的发生机制.结... 为了揭示贵州高原深水水库水体的垂直分层结构及其水环境质量响应特征,于2008年8月-2009年10月对红枫湖水库5个采样点进行了45次采样,对水文、营养盐等湖沼学变量季节动态和分布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季节性水质恶化事件的发生机制.结果表明,红枫湖水库水体呈单循环混合模式,在4-9月形成分层,但没有典型分层湖泊的温跃层变化,这种不显著的分层导致了水化学的分层.叶绿素a、总磷、总氮和氨氮平均值分别为13.6mg/m^3,0.063mg/L,1.22mg/L,0.347mg/L;透明度为1.9m.指示该水库处于中-富营养状态.分层期底层溶解氧在0.3-6.9mg/L之间、平均为2.6mg/L,氮磷质量比在8-104之间,表明红枫湖水库是一个底层滞留带季节性缺氧的高氮、磷限制型水库.贵州高原深水水库季节性水质恶化事件与水体分层结构失稳有关,是富营养化水库在气温骤降时发生“翻湖”所导致的结果,也是贵州高原深水水库富营养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分层 水质恶化 富营养化 红枫湖水库 贵州高原
下载PDF
菌剂对鸡粪堆肥腐殖质含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9
11
作者 李恕艳 李吉进 +3 位作者 张邦喜 李国学 李扬阳 李丹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268-274,共7页
腐殖质是评价堆肥品质的重要因素,该文利用鸡粪和秸秆为原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设计接种菌剂和不接种菌剂(对照)2个处理,研究菌剂添加对堆肥腐殖质形态、含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接种菌剂可以加快有机物的降解,矿质化时... 腐殖质是评价堆肥品质的重要因素,该文利用鸡粪和秸秆为原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设计接种菌剂和不接种菌剂(对照)2个处理,研究菌剂添加对堆肥腐殖质形态、含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接种菌剂可以加快有机物的降解,矿质化时间缩短14d,菌剂具有良好的保碳效果,总有机碳含量提高了16.1%,同时总腐殖酸、游离腐殖酸以及水溶态腐殖酸及胡敏酸的含量,分别提高了38.7%,45.7%、39.0%及54.9%。接种菌剂可以提高腐殖酸的活性,堆肥结束后,接种菌剂处理的游离腐殖酸和水溶性腐殖酸含量均增加,而对照处理的含量均降低;堆肥可以提高腐殖酸质量,堆肥结束后两个处理总腐殖酸含量均下降但是缩合度、腐殖化率、腐殖化指数及胡敏酸百分比均提高,特别是添加菌剂的处理腐殖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说明了菌剂可以增加堆肥腐殖质含量,提高腐殖质缩合度、芳构化程度及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有机碳 腐殖质组成 腐殖质品质 菌剂
下载PDF
辅料添加对厨余垃圾快速堆肥腐熟度和臭气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6
12
作者 李赟 袁京 +4 位作者 李国学 张地方 王国英 张邦喜 宫小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31-1039,共9页
为提高厨余垃圾快速堆肥腐熟度并减少处理过程中臭气(NH_3和H_2S)的排放,以玉米秸秆、稻壳、锯末和菌糠作为辅料,基于湿基质量的15%分别添加到厨余垃圾中进行堆肥试验,并以纯厨余垃圾堆肥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辅料添加对厨余垃圾堆肥腐... 为提高厨余垃圾快速堆肥腐熟度并减少处理过程中臭气(NH_3和H_2S)的排放,以玉米秸秆、稻壳、锯末和菌糠作为辅料,基于湿基质量的15%分别添加到厨余垃圾中进行堆肥试验,并以纯厨余垃圾堆肥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辅料添加对厨余垃圾堆肥腐熟度及NH_3和H_2S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纯厨余垃圾处理以外,其他处理都达到了腐熟堆肥的要求,其中添加菌糠的处理腐熟效果最好,发芽率指数(GI)相比对照大幅提高;添加辅料对NH_3和H_2S的减排效果明显,其中,菌糠添加对NH_3的减排效果最好,相比对照可减排53.6%,锯末对H_2S的减排效果最佳,相比对照可减排84.08%;厨余垃圾堆肥时添加辅料有利于氮素和硫素的固定,其中添加辅料菌糠的固氮效果最好,总氮损失仅占初始总氮的8.7%;添加玉米秸秆总硫损失最少,仅占初始总硫的2.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堆肥 厨余垃圾 辅料添加 腐熟度 臭气排放
下载PDF
施用有机肥对番茄品质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40
13
作者 李恕艳 李吉进 +3 位作者 张邦喜 李国学 李扬阳 李丹阳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4-119,135,共7页
番茄的品质和风味是决定番茄口感的重要因素。以不施肥作为对照,在等氮投入条件下,分别以普通有机肥、沼渣及精制有机肥(中量)作为供试肥料,研究了有机肥对番茄品质和风味的影响,其中精制有机肥共设置了3个施肥水平(分别为19、38和57 t/... 番茄的品质和风味是决定番茄口感的重要因素。以不施肥作为对照,在等氮投入条件下,分别以普通有机肥、沼渣及精制有机肥(中量)作为供试肥料,研究了有机肥对番茄品质和风味的影响,其中精制有机肥共设置了3个施肥水平(分别为19、38和57 t/hm^2的低、中和高量)。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后番茄产量增加了4.8%~14.4%,其中中量精制有机肥增产效果最好。施用有机肥尤其是中量精制有机肥可以显著增加番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型维生素C、可溶性总糖等含量。番茄风味化合物主要以醛酮类、醇类及烷类为主。施用有机肥可以显著增加风味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尤其是中量精制有机肥的施用,显著增加了番茄中醛酮类、酯类、酰肼、羟胺、有机酸等化合物。就番茄产量和品质而言,施用中量(38 t/hm^2)精制有机肥是最佳施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番茄产量 番茄品质 番茄风味
下载PDF
贵州高原红枫湖水库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被引量:19
14
作者 邓河霞 夏品华 +4 位作者 林陶 陈文生 张邦喜 杨小红 李存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30-1637,共8页
采用2010年对红枫湖水库叶绿素a和理化因子的逐月监测数据,分析了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红枫湖水库叶绿素a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时间上,叶绿素a浓度排序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且在... 采用2010年对红枫湖水库叶绿素a和理化因子的逐月监测数据,分析了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红枫湖水库叶绿素a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时间上,叶绿素a浓度排序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且在7月份最高,原因是降雨携带充足的磷进入红枫湖,使浮游植物迅速增殖;在空间上,叶绿素a浓度沿入湖河流至大坝出水逐渐降低,总体上南湖高于北湖,这与红枫湖水库磷污染源的空间分布以及浮游植物生长为磷限制有关,南湖因上游有工业点源和城市生活废水的输入而使磷浓度高于北湖。水体叶绿素a与透明度在春季、夏季和冬季呈负相关,与水温在夏季呈正相关,与总磷在春季和秋季呈正相关,而与总氮相关性较复杂,与氨氮无相关性。叶绿素a浓度水平指示红枫湖水库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枫湖水库 叶绿素A 环境因子 相关性
下载PDF
沼液一体化综合处理与循环利用工艺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杜龙龙 张智烨 +2 位作者 王蒙 张邦喜 李国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207-212,共6页
沼液过滤膜浓缩作为沼液处理的一个新方向,得到了广泛关注。该文将可堆肥处理的生物质材料秸秆作为滤料引入沼液的预处理,并对沼液过滤、膜浓缩及秸秆滤料堆肥效果进行了整体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秸秆、火山岩、石英砂依次过滤后,可... 沼液过滤膜浓缩作为沼液处理的一个新方向,得到了广泛关注。该文将可堆肥处理的生物质材料秸秆作为滤料引入沼液的预处理,并对沼液过滤、膜浓缩及秸秆滤料堆肥效果进行了整体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秸秆、火山岩、石英砂依次过滤后,可以去除沼液中95%以上的悬浮物,过滤后的秸秆经过简单晾晒,在含水率为75%的情况下,可以正常升温堆肥,高温期可以持续10 d,经过28 d堆置后基本达到腐熟要求,堆肥产品总养分含量接近5%,但含水率下降不明显。经过预处理的沼液进行超滤和纳滤之后,营养物质含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和未处理的原液相比,氮磷钾含量分别提升了2.6倍、1.9倍和4.5倍,Mg和Fe的浓缩倍数均达到10以上,氨基酸浓度提高了8.8倍,而且纳滤产生的透过液基本可以达到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该研究结果为沼液的处理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秸杆 过滤 沼液 膜浓缩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溪流上覆水—孔隙水—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的赋存特征及其迁移——以麦西河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谢伟芳 夏品华 +3 位作者 林陶 张邦喜 詹金星 胡继伟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1年第1期9-15,共7页
选取贵州百花湖入湖支流麦西河为对象,研究了上覆水—孔隙水—沉积物体系氮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麦西河上覆水中,以硝态氮(NO3--N)为主,氨态氮(NH4+-N)次之,亚硝态氮(NO2--N)最低;孔隙水中,溶解无机氮中以NH4+-N为主,NO3--N次... 选取贵州百花湖入湖支流麦西河为对象,研究了上覆水—孔隙水—沉积物体系氮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麦西河上覆水中,以硝态氮(NO3--N)为主,氨态氮(NH4+-N)次之,亚硝态氮(NO2--N)最低;孔隙水中,溶解无机氮中以NH4+-N为主,NO3--N次之,NO2--N最低;沉积物中,总氮(TN)的含量为1 110.67~4 413.16 mg/kg;固定态铵含量为34.56~170.05 mg/kg,占TN的1.47%~6.25%;可交换态氮以NH4+-N为主,NO3--N次之,NO2--N最低。孔隙水NH4+-N是上覆水NH4+-N的2.65~19.51倍,上覆水NO3--N是孔隙水NO3--N的7.14~20.43倍。沉积物TN与孔隙溶解水无机氮(DIN)、孔隙水NH4+-N、沉积物可交换态氮和沉积物可交换性NH4+-N呈显著正相关;在沉积物中,可交换性NO3--N与可交换性NH4+-N及可交换态氮呈显著正相关,可交换性NH4+-N与可交换态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孔隙水溶解无机氮与孔隙水NH4+-N呈极显著正相关。麦西河不同介质中氮的迁移关系则表现为:由于浓度梯度,上覆水中的NO3--N扩散到孔隙水中,进而累积到沉积物中;沉积物的可交换性NH4+-N,进入孔隙水,最终扩散到上覆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氮形态 赋存特征 迁移 上覆水 孔隙水 沉积物 麦西河
下载PDF
3种沉水植物夏秋季对水质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小红 张邦喜 +2 位作者 薛飞 付文军 林陶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6-208,213,共4页
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静态试验,研究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和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llata)3种沉水植物夏秋两季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及动态规律。结果表明:1)3种沉水植物对... 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静态试验,研究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和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llata)3种沉水植物夏秋两季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及动态规律。结果表明:1)3种沉水植物对水体中总氮的去除效果秋季好于夏季,菹草的去除效果最好。2)3种沉水植物对水体中总磷的去除效果夏季好于秋季,轮叶黑藻的去除效果最好。3)植物正常生长能增加水体溶解氧浓度,植物腐败死亡会导致水中溶解氧迅速降低。4)植物的腐败死亡对水体中总氮含量影响不大,对总磷含量的影响大。5)总磷的去除率与水温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总氮 总磷 去除率 去除效果
下载PDF
喀斯特深水水库叶绿素a与环境影响因子关系的研究——以阿哈水库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薛飞 夏品华 +4 位作者 林陶 冯业强 张邦喜 蒋谣 金春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9811-9814,共4页
[目的]研究喀斯特深水水库叶绿素a与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方法]以阿哈水库为例,研究了2010年1~12月叶绿素a变量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并采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对阿哈水库水质进行评价。[结果]阿哈水库水体叶绿素a含量... [目的]研究喀斯特深水水库叶绿素a与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方法]以阿哈水库为例,研究了2010年1~12月叶绿素a变量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并采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对阿哈水库水质进行评价。[结果]阿哈水库水体叶绿素a含量在3~5和9月相对较高,6~8月相对较低,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变化趋势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叶绿素a含量与透明度、溶解氧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氨氮呈显著相关(P〈0.05);阿哈水库全年营养状态指数较高,除8、10和11月处于中营养化状态外,其他月份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结论]该研究为湖泊富营养化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哈水库 叶绿素A 环境因子 营养状态指数
下载PDF
滞留塘系统在山区面源污染控制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存雄 夏品华 +1 位作者 林陶 张邦喜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22-24,共3页
非点源污染的本质是农村生态系统严重失调,为控制和削减进入受纳水体径流的污染负荷,各种治理技术措施得到相应发展,滞留塘便是其中之一,通过对都拉乡河道滞留塘技术的研究与分析,发现处理前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和悬浮颗粒... 非点源污染的本质是农村生态系统严重失调,为控制和削减进入受纳水体径流的污染负荷,各种治理技术措施得到相应发展,滞留塘便是其中之一,通过对都拉乡河道滞留塘技术的研究与分析,发现处理前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和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分别为8.75mg.L-1,2.97mg.L-1,0.54mg.L-1,24.0mg.L-1;处理后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和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分别为6.04mg.L-1,1.66mg.L-1,0.18mg.L-1,12.0mg.L-1。各项污染物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1.0%,44.1%,66.7%,51.9%,滞留塘系统对氮、磷及悬浮颗粒物的截留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滞留塘系统 TP TN NH3-N 悬浮颗粒物
下载PDF
3种不同管理措施黄壤坡耕地的有机碳与氮养分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岗 秦松 +3 位作者 范成五 赵欢 张邦喜 严莲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630-2636,共7页
为探寻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养分流失的规律,降低黄壤坡耕地有机碳与氮素的流失提供科学管理依据,采用监测定位试验方法,研究3种管理措施对贵州丘陵地区旱作耕地土壤控制和养分流失过程中的土壤有机碳与氮素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关系。结果... 为探寻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养分流失的规律,降低黄壤坡耕地有机碳与氮素的流失提供科学管理依据,采用监测定位试验方法,研究3种管理措施对贵州丘陵地区旱作耕地土壤控制和养分流失过程中的土壤有机碳与氮素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产量以优化施肥+横坡垄作、优化施肥+横坡垄作+覆盖处理的增幅较大,其玉米和油菜的相对产量分别较对照(CK)增加78.87%和80.73%与64.37%和64.98%,且与CK差异均达极显著,变异系数分别为11.09%和24.36%、32.07%和45.69%。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以优化施肥+横坡垄作+秸秆覆盖、优化施肥+横坡垄作处理的增幅较大,分别较CK增加44.4%和39.5%,变异系数分别为16%和22%。全氮变化以优化施肥+横坡垄作+秸秆覆盖、优化施肥+横坡垄作处理的增幅较大,分别较CK增加41.1%和39.2%,变异系数分别为3%和13%。土壤矿质氮(NH+4-N、NO-3-N)以优化施肥+横坡垄作+秸秆覆盖处理的增幅最高,为CK的11.3倍;从不同矿质氮形态增幅看,NH+4-N高于NO-3-N,NH+4-N的增幅为13.2~39.3倍,平均为31.5倍;NO-3-N的增幅为1.2~7.8倍,平均为3.9倍,NH+4-N增幅较NO-3-N的高7.1倍。结论:优化施用氮肥+横坡垄作+秸秆覆盖、优化施用氮肥+横坡垄作能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和提高土壤有机碳及其氮素的含量,对坡耕地的生产力和提高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是保护耕地质量和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措施 土壤肥力 黄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