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内肿瘤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锡增 王如(毛小 +3 位作者 刘峥 林孝文 欧阳世杰 林忠应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1996年第3期174-175,共2页
报告10例侧脑室内肿瘤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术,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6例经5个月~6年随访,肿瘤无复发.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术野清楚,能正确辨认丘纹静脉、脑室壁、脉络丛及丘脑等结构与肿瘤之间的关系.提高了肿瘤全切除率.对诊... 报告10例侧脑室内肿瘤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术,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6例经5个月~6年随访,肿瘤无复发.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术野清楚,能正确辨认丘纹静脉、脑室壁、脉络丛及丘脑等结构与肿瘤之间的关系.提高了肿瘤全切除率.对诊断,手术技巧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手术 切除 侧脑室内肿瘤 诊断 手术技巧
原文传递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
2
作者 张锡增 王如毜 +3 位作者 刘峰 王守森 林忠应 欧阳世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103-105,154,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实践.方法:选择恰当手术入路行11例显微外科手术.在显微镜下术野清楚,能正确辨认肿瘤与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视神经.下丘脑、垂体柄及视交叉等重要结构的关系.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实践.方法:选择恰当手术入路行11例显微外科手术.在显微镜下术野清楚,能正确辨认肿瘤与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视神经.下丘脑、垂体柄及视交叉等重要结构的关系.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结节 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颅中窝底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3
作者 张锡增 王如密 +1 位作者 刘峥 王守森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08-109,共2页
关键词 颅中窝底肿瘤 诊断 直视手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46例鞍上区脑膜瘤手术治疗的探讨
4
作者 张锡增 王如密 +3 位作者 刘峥 王守森 李登锦 戴秋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8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鞍上区脑膜瘤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采用直视下、显微镜下二种手术方法行鞍上区脑膜瘤切除术。结果:直视手术组27例,肿瘤全切除18例,全切除率66.67%;显微手术组19例,肿瘤全切除17例,全切除率89.4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鞍上区脑膜瘤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采用直视下、显微镜下二种手术方法行鞍上区脑膜瘤切除术。结果:直视手术组27例,肿瘤全切除18例,全切除率66.67%;显微手术组19例,肿瘤全切除17例,全切除率89.47%。28例经3个月~10年术后随访,平均4.2年,肿瘤无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手术,能正确辨认鞍上区肿瘤与周邻重要结构和血管的关系,提高了肿瘤全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上区脑膜瘤手术治疗 手术入路 直视手术组 全切除率
下载PDF
颈1~2侧方穿刺脊髓造影20例
5
作者 张锡增 王如毜 +2 位作者 刘峥 宋刀东 林孝文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0-61,共2页
我院于1987年以来采用颈_(1-2)侧方穿刺术行下行性脊髓造影20例,显像满意,未发生并发症,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情况本组男16例,女4例;年龄20~55岁。行下行性脊髓造影可见较典型充盈缺损。明确肿瘤部位16例,其中中、下颈段10例,上胸段6... 我院于1987年以来采用颈_(1-2)侧方穿刺术行下行性脊髓造影20例,显像满意,未发生并发症,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情况本组男16例,女4例;年龄20~55岁。行下行性脊髓造影可见较典型充盈缺损。明确肿瘤部位16例,其中中、下颈段10例,上胸段6例;肿瘤位于硬脊膜下髓外13例,髓内2例,硬脊膜外1例。另4例为脊髓蛛网膜炎。手术16例,均证实造影诊断。1例造影时有轻微后枕部疼痛、恶心感,无呕吐、抽搐、休克及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造影诊断结果:优18例,良2例。操作方法术前对病员作好解释,取得合作。半小时前给予鲁米那钠0.1g肌注。病员仰卧,颈项平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造影
下载PDF
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
6
作者 张锡增 王如(毛小) +3 位作者 刘峥 王守森 林忠应 方振杨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1996年第4期255-256,共2页
本文报告20例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I级切除14例,Ⅱ级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12例经6个月~9年随访,无肿瘤复发.认为采用显微技术手术.视野解剖清楚.保护了矢状窦、中央为静脉和重要脑功能区.可提高肿瘤... 本文报告20例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I级切除14例,Ⅱ级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12例经6个月~9年随访,无肿瘤复发.认为采用显微技术手术.视野解剖清楚.保护了矢状窦、中央为静脉和重要脑功能区.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手术 切除 矢状窦旁脑膜瘤 分级标准
原文传递
视神经和视交叉的临床解剖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守森 王如密 +5 位作者 章翔 张发惠 郑和平 谢汉国 张锡增 荆俊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 :研究视神经和视交叉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 15个尸体标本的视神经和视交叉的形态特征及毗邻关系。结果 :镰状皱襞沿视神经的长度为 0 .4~ 4.6mm ,1/3的视神经前段隆突 ,鞍结节均较平坦 ,多数视... 目的 :研究视神经和视交叉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 15个尸体标本的视神经和视交叉的形态特征及毗邻关系。结果 :镰状皱襞沿视神经的长度为 0 .4~ 4.6mm ,1/3的视神经前段隆突 ,鞍结节均较平坦 ,多数视交叉后缘位于鞍背后方。视神经主要由垂体上前动脉供血 ,半数有分支沿视神经前行。视交叉的上面多由前交通动脉复合体供血 ,下面的内侧部多为垂体上动脉供血 ,外侧部多为颈内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的分支供血。视神经上面覆有一层蛛网膜 ,再上面为直回下面的软脑膜 ,二膜间多数分开。结论 :国人鞍结节边界不易确定 ,按传统方法将视交叉分型有困难 ,所以宜按蝶棱与视交叉前缘间距判断前置或后置。手术中易损伤沿视神经行走的小动脉 ,电凝须特别小心。贴视神经上抬直回 ,实际上是沿粘着较少的界面分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 视交叉 镰状皱襞 局部解剖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气管切开术中意外的临床反思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守森 王如密 张锡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中意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报告 4例术中意外 ,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气管切开术中意外常表现为呼吸停止、窒息、气胸、纵隔气肿或大出血。呼吸停止多见于脑干水肿者 ;窒息多见于儿童 ;气胸通常是损伤胸膜...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中意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报告 4例术中意外 ,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气管切开术中意外常表现为呼吸停止、窒息、气胸、纵隔气肿或大出血。呼吸停止多见于脑干水肿者 ;窒息多见于儿童 ;气胸通常是损伤胸膜顶所致 ;纵隔气肿主要与切口过低及下方分离过多有关 ;大出血多与甲状腺下血管损伤有关 ,也有直接损伤无名动脉者。结论 切口不可过低 ,颈部不可过度背曲 ,应保持中线操作 ,气管套管不宜过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呼吸停止 气胸 大出血 手术中
下载PDF
垂体柄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守森 张发惠 +4 位作者 章翔 王如密 郑和平 谢汉国 张锡增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 :探讨垂体柄的显微解剖特点及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1 5个成人尸颅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垂体柄的大小、形态及周围关系。结果 :垂体柄上粗下细 ,平均长度约为 1cm ,血管丰富 ,有径直、“V”形和螺旋状三种形态。其上端含有... 目的 :探讨垂体柄的显微解剖特点及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1 5个成人尸颅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垂体柄的大小、形态及周围关系。结果 :垂体柄上粗下细 ,平均长度约为 1cm ,血管丰富 ,有径直、“V”形和螺旋状三种形态。其上端含有漏斗隐窝 ,隐窝下端呈圆顶状而非锥状。垂体柄常通过一些纤维小梁与周围结构相连 ,上端前面与视交叉间的连系尤为紧密。结论 :垂体柄中点均较基底动脉细 ,是影像判定垂体柄增粗的重要指标。在视交叉池内操作时 ,对纤维小梁网的处理要轻柔 ,防止垂体柄的粗暴牵拉损伤。经翼点入路手术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 垂体柄 显微解剖 神经外科
下载PDF
嗅池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守森 章翔 +5 位作者 荆俊杰 张发惠 谢汉国 郑和平 王如密 张锡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0-312,F003,共4页
为探讨嗅池的显微结构特征及其手术意义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 15个成人尸体标本的嗅池。结果发现 ,嗅池位于直回与眶回之间的嗅束沟浅部 ,横断面呈三角形。池前端包绕嗅球 ,宽而高。后端位于颈内动脉内上方 ,亦较宽 ,5 3 4 %的底壁有孔... 为探讨嗅池的显微结构特征及其手术意义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 15个成人尸体标本的嗅池。结果发现 ,嗅池位于直回与眶回之间的嗅束沟浅部 ,横断面呈三角形。池前端包绕嗅球 ,宽而高。后端位于颈内动脉内上方 ,亦较宽 ,5 3 4 %的底壁有孔窗与周围脑池交通。中间部越向后越窄小。多数池腔较宽大 ,嗅神经与池壁间的纤维小梁、膜片较少。 2 3%的池腔狭小 ,池壁紧裹嗅神经。嗅神经以细而长的多支动脉供血为主 ,少数动脉血供呈节段性。作者认为 ,多数嗅池宽松 ,动脉血供相对独立 ,术中可将嗅束游离 1~ 2cm。但约有 1/ 4的病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池 显微解剖 临床意义 嗅神经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颈内动脉分叉上间隙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守森 章翔 +4 位作者 张发惠 王如密 荆俊杰 郑和平 张锡增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315-317,共3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分叉上间隙的解剖特征及其手术意义。方法在30侧尸体标本上观察该间隙的显微解剖。结果该间隙狭小、深在,血管多,90%呈三角形,A1段为前下边,M1段为外下边,前穿质为上边。10%呈四边形,视交叉或视束构成其内侧边。间隙内...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分叉上间隙的解剖特征及其手术意义。方法在30侧尸体标本上观察该间隙的显微解剖。结果该间隙狭小、深在,血管多,90%呈三角形,A1段为前下边,M1段为外下边,前穿质为上边。10%呈四边形,视交叉或视束构成其内侧边。间隙内常有Heubner回返动脉和大脑中深静脉等走行,经间隙可见下方的诸多小血管。结论在至少1/3的间隙内容易展开显微操作,多数需慎重处理间隙内的小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分叉上间隙 显微解剖 外科 解剖特征 手术
下载PDF
脚池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守森 章翔 +4 位作者 张发惠 王如密 郑和平 谢汉国 张锡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8期33-35,共3页
目的 :探讨脚池的显微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 ,观测 15例尸颅脚池的构成及其结构特点。结果 :脚池位于大脑脚与颞叶之间 ,居于环池的前面及上面 ,仅见于半数标本。脚池的底壁呈网膜样 ,多数自钩向内上方伸展 ,前... 目的 :探讨脚池的显微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 ,观测 15例尸颅脚池的构成及其结构特点。结果 :脚池位于大脑脚与颞叶之间 ,居于环池的前面及上面 ,仅见于半数标本。脚池的底壁呈网膜样 ,多数自钩向内上方伸展 ,前后长度为 6 .0~ 12 .0mm。该壁越向后越窄 ,在部分标本明确分隔脉络膜前动脉和后交通动脉。脚池的内侧壁为大脑脚 ,顶壁为视交叉、视束及前穿质 ,外侧壁为颞叶内侧面 ,向前开放于颈动脉池。结论 :脚池不是脚间池向后外侧方的延伸 ,二者相互独立 ,池内也并不含有内侧脉络膜后动脉。由于脚池底膜变异大 ,难以成为可靠的标志。手术中达到后交通动脉池时 ,若在外上面见一层网膜样结构 ,不要轻易打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脚池 蛛网膜下池 脉络膜前动脉 显微解剖 神经外科
下载PDF
多发性脑胶质瘤7例报告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守森 王如小 +1 位作者 张锡增 余英豪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0-101,共2页
多发性脑胶质瘤7例报告王守森,王如 ,张锡增,余英豪多发性脑胶质瘤临床上少见,术前易误诊为脑转移瘤。我院1985年4月~1993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7例,现报告如下,对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6例,... 多发性脑胶质瘤7例报告王守森,王如 ,张锡增,余英豪多发性脑胶质瘤临床上少见,术前易误诊为脑转移瘤。我院1985年4月~1993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7例,现报告如下,对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6例,女1例。年龄18~48岁,平均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胶质瘤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池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守森 张发惠 +4 位作者 章翔 王如密 郑和平 谢汉国 张锡增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 :探讨后交通动脉池的显微解剖特点及其手术意义。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 ,观测 1 5例后交通动脉池的构成及其结构特点。结果 :后交通动脉池出现率为 86.7% ,其长、宽、高均约 1cm ,外侧壁为颞叶内侧面 ;顶壁几乎均为视束及视交叉下... 目的 :探讨后交通动脉池的显微解剖特点及其手术意义。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 ,观测 1 5例后交通动脉池的构成及其结构特点。结果 :后交通动脉池出现率为 86.7% ,其长、宽、高均约 1cm ,外侧壁为颞叶内侧面 ;顶壁几乎均为视束及视交叉下面 ;外上壁是脚池底壁 ,多呈网膜样 ;底壁主要是动眼神经和Liliequist膜的间 /中脑膜 ;内下壁是liliequist膜的下丘膜。主要含有后交通动脉及其几乎所有分支。结论 :后交通动脉池是由颈内动脉外侧间隙达到脚间窝的必经之路 ,需沿后交通动脉下面切开liliequist膜的下丘膜。若见后交通动脉外上面有网膜样结构 ,不可轻易打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 蛛网膜下池 显微解剖 神经外科
下载PDF
环池前部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守森 章翔 +4 位作者 张发惠 王如密 郑和平 荆俊杰 张锡增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环池前部的显微结构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15例尸颅的环池前部。结果环池前部主要居于小脑幕上方,常与小脑桥脑池隔有蛛网膜。其内侧壁为中脑及桥脑上部的外侧面,外侧壁为钩和海马旁回的内侧面,顶壁为视束下面... 目的探讨环池前部的显微结构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15例尸颅的环池前部。结果环池前部主要居于小脑幕上方,常与小脑桥脑池隔有蛛网膜。其内侧壁为中脑及桥脑上部的外侧面,外侧壁为钩和海马旁回的内侧面,顶壁为视束下面的软膜反折。颞叶均有纵行压迹同小脑幕切迹相对应,多数压迹与钩无关。环池前部主要含有脉络膜前动脉、基底静脉及大脑后动脉P2段,纤维小梁不多,多为散在的短纤维。结论钩仅小部分位于前切迹空间,跨幕切迹向内侧伸展的脑组织以海马旁回前部为主,小脑幕切迹下疝的前疝若改称海马旁回疝将更为合适。颞叶与动眼神经的间距变异较大,所以,有些人容易出现瞳孔改变,有些人则不容易发生。切除海马前部和钩时,应沿脉络丛的下面作软膜下分离,否则容易损伤视束、基底静脉及脉络膜前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池 蛛网膜下池 显微解剖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守森 张发惠 +5 位作者 章翔 王如密 郑和平 谢汉国 张锡增 荆俊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8-361,共4页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毗邻关系、分支特点及其手术意义。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 3 0侧标本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形态及周围关系。结果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实为出海绵窦后的一段 ,常以纤维结构与周围牵连 ,主干分为眼动脉段、后...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毗邻关系、分支特点及其手术意义。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 3 0侧标本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形态及周围关系。结果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实为出海绵窦后的一段 ,常以纤维结构与周围牵连 ,主干分为眼动脉段、后交通动脉段及脉络膜动脉段 3段。后交通动脉大致发自中点水平 ,脉络膜前动脉大致发自后半的中点。眼动脉段均发出垂体上动脉 ,多数还发出眼动脉 ,少数发出前床突支。在视交叉池内 ,垂体柄前方所见的小动脉几乎均属于垂体上动脉的分支。结论 :有些颈内动脉床突上段术中推移有困难 ,需先松解其纤维连系。打开颈动脉池时应特别留意前床突支 ,防止损伤出血。供垂体柄的分支可以切断 1~ 2支小支 ,而至视路的分支均宜妥善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分支 显微解剖 显微神经外科
下载PDF
视神经/交叉-颈内动脉间隙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守森 王如密 +4 位作者 荆俊杰 张锡增 张发惠 郑和平 章翔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 探讨视神经/交叉一颈内动脉(ON/OC-ICA)间隙的手术解剖。方法 模拟4个手术视角,在14例尸体标本上作28个间隙的显微解剖。结果 至少24个间隙呈三角形,底边为大脑前动脉A1段,少数呈梭形或缝隙样,8个有特殊网膜封盖。颅底视角越偏侧... 目的 探讨视神经/交叉一颈内动脉(ON/OC-ICA)间隙的手术解剖。方法 模拟4个手术视角,在14例尸体标本上作28个间隙的显微解剖。结果 至少24个间隙呈三角形,底边为大脑前动脉A1段,少数呈梭形或缝隙样,8个有特殊网膜封盖。颅底视角越偏侧方,内、外侧边就越长,底边则逐步缩短并向外侧偏斜,间隙下方结构亦发生相应的方位改变。结论ON/OC-ICA间隙通常在10°~30°视角下面积最大,较适于经翼点人路,此时后交通动脉可见于间隙后外部,但不内推视神经/交叉便很难看到垂体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OC-ICA间隙 显微外科手术 解剖学
下载PDF
立体定向脑显微手术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如密 王守森 +4 位作者 陈苏 郑兆聪 李登锦 杨朋范 张锡增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85-85,共1页
自1996年3月以来,我院采用Leibinger-Fischer的STP软件中的立体手术定位系统[1],进行脑显微手术,成功切除了45例脑深部及运动区的小型病灶,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立体定向手术 脑显微手术 颅内肿瘤
下载PDF
大脑外侧窝池蝶部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守森 章翔 +5 位作者 张发惠 王如密 郑和平 谢汉国 张锡增 荆俊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4-417,共4页
目的 :研究大脑外侧窝池蝶部的显微解剖及其手术意义。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 2 8侧标本大脑外侧窝池蝶部的解剖结构。结果 :大脑外侧窝池蝶部位于蝶骨嵴后下方及额、颞叶之间 ,顶壁为后眶回下面的软膜 ,底壁为颞叶上面 ,后极为上下... 目的 :研究大脑外侧窝池蝶部的显微解剖及其手术意义。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 2 8侧标本大脑外侧窝池蝶部的解剖结构。结果 :大脑外侧窝池蝶部位于蝶骨嵴后下方及额、颞叶之间 ,顶壁为后眶回下面的软膜 ,底壁为颞叶上面 ,后极为上下壁软膜的反折线。池内侧端最宽大 ,57.%同颈动脉池间存在象片性的隔膜。池内静脉变异较大 ,大脑中浅静脉多行走于池的前上部 ,大脑中深静脉行于M1段后下面或穿行于池中。池内纤维小梁少者仅 1 0余条 ,多者纵横交错达 30~ 50条。 35 .7%池的上、下壁在M1段中 1 /3前方 ,通过短而密的纤维片膜相粘合。结论 :经翼点入路手术中 ,切开大脑外侧窝池前壁时 ,不易伤及M1段主干。大脑外侧窝池蝶部的列脉约 1 /4有蛛网膜鞘包裹 ,勿当作蛛网膜切断 ,可以其饱满的管状鞘膜索样鉴别。分开大脑外侧窝池蝶部上、下壁时 ,小区域粘合处宜沿切线方向锐性切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外侧窝池 大脑中动脉 蛛网膜小梁 显微解剖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颅内原发恶性肿瘤X刀辅助分次放射治疗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如密 陈苏 +4 位作者 王守森 郑兆聪 李登锦 杨朋范 张锡增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2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 评价近 6年来采用X刀治疗后辅以常规分割放射治疗 85例颅内恶性肿瘤的疗效 ;方法 对 85例颅内恶性肿瘤均行单次X刀治疗 ,80 %等剂量线边缘剂量为 14~ 2 0Gy ;分割照射 3.0~ 3.5Gy/日 ,总剂量 2 0~ 4 0Gy/4~ 6周 ,部分病人辅... 目的 评价近 6年来采用X刀治疗后辅以常规分割放射治疗 85例颅内恶性肿瘤的疗效 ;方法 对 85例颅内恶性肿瘤均行单次X刀治疗 ,80 %等剂量线边缘剂量为 14~ 2 0Gy ;分割照射 3.0~ 3.5Gy/日 ,总剂量 2 0~ 4 0Gy/4~ 6周 ,部分病人辅以全脑照射 ,总剂量 15~ 30Gy/3~ 4周 ;结果 治疗后 3个月影像学复查肿瘤体积缩小 5 0 %以上为有效 ,本组总有效率为 6 2 /87(73% ) ,但随访期间肿瘤消失或缩小后出现复发或继续增大 12例 ,死亡 2 2例 ;结论 本方法有助于肿瘤局部控制率的提高和生存期的延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恶性肿瘤 X刀 放射治疗 分割照射 颅内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