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治疗抑郁症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冯婿洋 王秋烜 +1 位作者 韩景献 张雪竹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4期566-569,共4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甚则产生自杀倾向,危害机体健康。针灸是治疗抑郁症的较好方法,对其症状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但目前尚缺乏针灸治疗抑郁症作用机制的归纳性文献。因此,从针灸对抑郁症神经递质...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甚则产生自杀倾向,危害机体健康。针灸是治疗抑郁症的较好方法,对其症状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但目前尚缺乏针灸治疗抑郁症作用机制的归纳性文献。因此,从针灸对抑郁症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神经内分泌、脑肠轴、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以及线粒体稳态、神经周围网、细胞焦亡、氧化应激等方面的调控作用入手,详细地对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机制进行归纳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针灸 电针 线粒体稳态 细胞焦亡 神经周围网
下载PDF
针刺治疗颈髓损伤后节段性感觉运动障碍验案一则
2
作者 刘秋平 刘涛 +1 位作者 韩景献 张雪竹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期128-130,共3页
颈髓损伤是临床中常见且较为严重的一类损伤,损伤导致的运动、感觉及神经功能障碍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目前该病的治疗方式以手术及抗炎药物为主,在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制定针对性、个体化的处方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特征。根据患者舌脉证,颈... 颈髓损伤是临床中常见且较为严重的一类损伤,损伤导致的运动、感觉及神经功能障碍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目前该病的治疗方式以手术及抗炎药物为主,在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制定针对性、个体化的处方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特征。根据患者舌脉证,颈髓损伤病机为瘀血阻络,督脉受损。通过阐述颈髓损伤后节段性感觉运动障碍的病机与治则,并整理分析验案一则,观察针刺治疗颈髓损伤后节段性感觉运动障碍的疗效,从中医理论及临床上论证针刺在颈髓损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髓损伤 针刺 感觉运动障碍 节段性 验案
原文传递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病机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珂 张雪竹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2期245-248,共4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最严重的后遗症,疼痛或者皮肤异常感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和身心健康。临床上的抗病毒药、止疼药、麻醉药等,以及一些阻断手术不能从根本上有效治愈疾病,并且不良反应多。近几年中医对于带状疱...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最严重的后遗症,疼痛或者皮肤异常感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和身心健康。临床上的抗病毒药、止疼药、麻醉药等,以及一些阻断手术不能从根本上有效治愈疾病,并且不良反应多。近几年中医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显著且不易复发。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医对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机证型的总结较少。因此文章系统的搜集相关病因病机,阐明理论基础以及相适应的治疗方法。便于医者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证型的把握,准确治疗,减轻患者痛苦指数,提高患者康复率,为以后的研究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病机 治疗
下载PDF
皮肤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进展
4
作者 罗银香 李瑞雨 +1 位作者 徐丛丛 张雪竹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期156-162,共7页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病位在皮部,主要累及肝、脾二脏,久则及肾。其发生涉及内、外两个因素,内因有年老体弱、素体亏虚、正气不足、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外因则与外感火毒湿热时邪有关。其病机有虚实两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病位在皮部,主要累及肝、脾二脏,久则及肾。其发生涉及内、外两个因素,内因有年老体弱、素体亏虚、正气不足、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外因则与外感火毒湿热时邪有关。其病机有虚实两种,实为肝经湿热火毒蕴积与血气搏结,造成局部气血凝滞,经脉瘀阻不通,脏腑气机不畅则痛;虚为正气虚弱,无力抗邪,外感火毒之邪后,余邪未尽日久化火,耗伤阴血,阴血亏虚不能濡养肌肤经脉,不荣则痛。故该病治疗需要兼顾内外虚实,以扶正祛邪、理气活血、通络止痛为主。皮肤针治疗PHN可因势利导、诱邪外出,既能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又可振奋经气、调节脏腑,常用治疗方法有:皮肤针放血、皮肤针联合普通针刺、皮肤针联合灸法、皮肤针联合中药、皮肤针联合西药等。皮肤针治疗PHN,临床叩刺部位选择主要为局部叩刺,其次是阿是穴、夹脊穴的穴位叩刺。目前,皮肤针治疗PHN的临床研究仍存在以下问题:观察的样本量较小,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疗效评价以观察性指标为主,缺乏实验室指标观察,实验结果主观性较强,缺乏客观真实性;临床应用型研究多,基础理论型研究少;PHN易复发,病程迁延时间长,部分临床研究仅关注近期疗效,缺少后期随访;治疗主要以缓解疼痛为主,缺乏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建议加强皮肤针治疗PHN的基础研究,注重客观疗效标准,同时注意后期随访及心理疏导,设计更为严谨的科研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皮肤针 局部叩刺 阿是穴 夹脊穴
下载PDF
针刺调控miR-10a改善VD大鼠认知并减轻神经炎症的研究
5
作者 张杰 刘小溪 张雪竹 《天津中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467-473,共7页
[目的]探讨针刺通过调控Micro RNA 10a(miR-10a)改善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并减轻神经炎症的效应及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制作VD大鼠模型,并分为假手术组、VD组、针刺组和各miR干预组,针刺组予以“三焦针法”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针刺通过调控Micro RNA 10a(miR-10a)改善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并减轻神经炎症的效应及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制作VD大鼠模型,并分为假手术组、VD组、针刺组和各miR干预组,针刺组予以“三焦针法”进行治疗;各miR干预组给予相应的miR-10a空白溶剂或抑制剂。采用莫里斯(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的认知能力;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法测定miR-10a表达;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通路相关蛋白NF-κB p65、磷酸化NF-κBp65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在水迷宫隐蔽平台实验中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在空间探索实验中穿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减少、首次穿越原平台所需时间延长(P<0.01);而针刺组对上述指标具有改善作用,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此外,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海马miR-10a表达下降,NF-κB t-p65和p-p65蛋白及TNF-α、IL-6水平上升(P<0.05或P<0.01);针刺治疗后上述指标出现相反变化,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P<0.01)。转染miR-10a抑制剂后发现,抑制剂组海马组织中NF-κB t-p65和p-p65蛋白及TNF-α、IL-6水平较模型组上升(P<0.05或P<0.01);针刺治疗能提高miR-10a抑制剂空白溶剂组大鼠的认知功能,降低其NF-κB及TNF-α、IL-6水平,但在抑制剂组中却未发现上述作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发现miR-10a可直接作用于NF-κB并抑制其表达。[结论]针刺能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其机制部分与调节miR-10a表达,进而抑制缺血脑组织炎症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 miR-10a 神经炎症
下载PDF
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志楠 张雪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83-1091,共9页
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aMCI)是血管性痴呆(VaD)的早期临床状态。Va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AD)后导致痴呆症的第二大常见原因。VaMCI临床发病率较高,远期危害大,但目前临床上对其进行早期精准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生物标志物是反映体内生理病... 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aMCI)是血管性痴呆(VaD)的早期临床状态。Va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AD)后导致痴呆症的第二大常见原因。VaMCI临床发病率较高,远期危害大,但目前临床上对其进行早期精准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生物标志物是反映体内生理病理变化的客观指标,有助于临床诊断特定的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疾病早期协助确诊并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VaMCI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对临床早期筛查VaMCI患者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VaMCI生物标志物的相关研究较少,尚无确切定论。现对近年来国内外针对VaMCI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相关研究进行简要综述,从影像学指标和体液中各类检测指标与VaMCI相关性探讨其协助诊断的价值,旨在为明确VaMCI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 生物标志物 血管性认知障碍 临床诊断
下载PDF
慢性脑低灌注致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罗银香 张雪竹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100-106,共7页
血管性痴呆(V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由整个大脑或局部大脑区域长期慢性低灌注引起,并最终发展为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慢性脑低灌注可能是血脑屏障破坏、神经炎症、氧化应激、兴奋性毒性、神经血管解耦联、脱髓鞘和髓鞘再生失... 血管性痴呆(V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由整个大脑或局部大脑区域长期慢性低灌注引起,并最终发展为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慢性脑低灌注可能是血脑屏障破坏、神经炎症、氧化应激、兴奋性毒性、神经血管解耦联、脱髓鞘和髓鞘再生失败等病理反应发生的基础,与VaD认知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慢性脑低灌注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周细胞丢失、血管周围空间增加导致血脑屏障分解和损伤,有害物质进入脑实质,造成白质病变、影响认知致VaD发生。慢性脑低灌注时促炎细胞因子过度激活,加剧神经炎症,诱发炎症—免疫级联反应,使白质损伤、神经元丢失,加速VaD发生发展。缺氧下内皮细胞中活性氧产生过量且细胞抗氧化系统无法对其适当调节,诱发氧化应激,损害内皮功能,加速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导致白质损伤和认知损害。慢性脑低灌注时细胞能量失衡状态过度激活谷氨酸受体,使神经元功能紊乱和死亡,出现兴奋性毒性,导致细胞凋亡或坏死,最终诱发VaD。大脑能量供应紊乱、神经血管单元之间的细胞信号转导和营养耦合发生异常,使神经血管单元功能整体损害,导致一系列级联反应诱发VaD。慢性脑低灌注时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易损伤而发育停滞,致髓鞘再生失败,兴奋性毒性、氧化应激和炎症通过使细胞功能丧失、线粒体功能障碍和促凋亡信号蛋白的产生导致少突胶质细胞损伤、死亡和白质损伤,引发脱髓鞘,使轴突电位传递减慢引起脑功能障碍,还可致轴突损伤和神经元损伤,导致VaD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障碍 慢性脑低灌注 脑血流量 血脑屏障 神经炎症 氧化应激 兴奋性毒性 神经血管解耦联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唾液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贾云琪 韩景献 张雪竹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55-260,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痴呆类型,属于不可逆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类别,是老年人中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该疾病以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全球超过5 500万人患有痴呆,预测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8 ...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痴呆类型,属于不可逆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类别,是老年人中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该疾病以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全球超过5 500万人患有痴呆,预测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8 200万[1],其中AD患者人数约占所有痴呆病例的70%[2],在中国AD的年龄标化发病率为(56.47~207.08)/10万[3]。此外,据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估计全球75%的痴呆症患者没有得到诊断,作为痴呆主要原因的AD,也因此在医学界备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唾液 淀粉样Β蛋白 TAU磷酸化 遗传学/基因学 代谢组学
下载PDF
针刺肾俞穴对SAMP6小鼠股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雪竹 彭应梅 +2 位作者 于建春 刘存志 韩景献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8-521,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肾俞穴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快速老化小鼠P6(senes- cence accelerated mouse prone 6,SAMP6)及其正常对照抗快速老化小鼠R1(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 re- sistant 1,SAMR1)血清睾酮(T)、骨钙素(BGP... 目的探讨针刺肾俞穴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快速老化小鼠P6(senes- cence accelerated mouse prone 6,SAMP6)及其正常对照抗快速老化小鼠R1(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 re- sistant 1,SAMR1)血清睾酮(T)、骨钙素(BGP)水平;三点弯曲试验法测定其股骨生物力学性能,观察针刺对SAMP6小鼠股骨力学性能、骨矿含量等的影响。结果与SAMR1[T(20.91±3.41)nmol/L,BGP(6.71±2.07)μg/L]比较,SAMP6小鼠血清T[(11.09±1.48)nmol/,L]水平下降(P<0.01),BGP[(12.29±2.29)μg/L]水平上升(P<0.01);股骨弯曲强度下降,脆性增加。针刺肾俞穴后,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并趋于正常,血清T(15.05±2.63)nmol/L、BGP(8.88±1.85)μg/L,与SAMP6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肾俞穴可有效阻止SAMP6小鼠骨丢失,增强其骨强度。其治疗作用部分是通过促进性激素分泌,改善骨代谢,降低骨转换率,增加骨量等达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骨质疏松 快速老化小鼠P6 针刺 肾俞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韩景献针药治疗多系统萎缩经验浅析
10
作者 马志楠 贾玉洁 +1 位作者 张雪竹 黄敏 《江西中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58-60,63,共4页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神经科疑难杂症,病因不明,且西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韩景献结合其多年临床经验,以“三焦针法”为主,根据MSA分型及临床症状配合“枕三经排刺”、头部“舞蹈震颤区”,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病程...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神经科疑难杂症,病因不明,且西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韩景献结合其多年临床经验,以“三焦针法”为主,根据MSA分型及临床症状配合“枕三经排刺”、头部“舞蹈震颤区”,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病程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三焦针法 枕三经排刺 舞蹈震颤区
下载PDF
针刺对快速老化骨质疏松小鼠P6骨代谢因子OPG、BMP-2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雪竹 彭应梅 +2 位作者 于建春 刘存志 韩景献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72-675,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以快速老化骨质疏松小鼠P6(SAMP6)及正常同源抗快速老化小鼠R1(SAMR1)为模型,采用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SAMP6对照组、SAMP6针刺组、SAMP6非穴位刺激组和SAMR1对照组股骨护骨素(OPG)、骨形态...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以快速老化骨质疏松小鼠P6(SAMP6)及正常同源抗快速老化小鼠R1(SAMR1)为模型,采用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SAMP6对照组、SAMP6针刺组、SAMP6非穴位刺激组和SAMR1对照组股骨护骨素(OPG)、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SAMP6对照组股骨OPG、BMP-2表达显著下调(P<0.05);针刺后两者表达上调并趋于正常(P<0.05)。结论:SAMP6小鼠发生骨质疏松与OPG、BMP-2等骨代谢因子表达异常有关,针刺可通过促进成骨细胞形成并分泌骨代谢因子来刺激骨形成,降低骨转换率,达到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骨质疏松 快速老化小鼠P6 针刺 护骨素 骨形态发生蛋白-2
下载PDF
中药糖复康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雪竹 赵凯利 +2 位作者 戴琦 李琳 张柏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2-455,共4页
目的 :了解中药糖复康治疗糖尿病肾病 (DN)的机制。方法 :应用链尿佐菌素糖尿病大鼠模型 ,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蛋白质非酶糖化终产物 (AGES) ,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 ,Ⅳ型胶原 (Ⅳ C) ,纤维连接蛋白 (FN) ;放射... 目的 :了解中药糖复康治疗糖尿病肾病 (DN)的机制。方法 :应用链尿佐菌素糖尿病大鼠模型 ,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蛋白质非酶糖化终产物 (AGES) ,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 ,Ⅳ型胶原 (Ⅳ C) ,纤维连接蛋白 (FN) ;放射免疫法检测血中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 ;ELISA法检测血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并与蛋白质非酶糖化终产物AGES 生成抑制剂氨基胍作对照 ,分析中药糖复康对早期DN大鼠蛋白质非酶糖化、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 :糖复康和氨基胍均显著下调了AGES的表达 ,但下调炎性因子ICAM 1,IL 1β ,TNF α及细胞外基质成分Ⅳ C ,FN的表达 ,则糖复康明显优于氨基胍。结论 :抑制糖尿病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 ,下调炎性因子表达 ,可能是糖复康治疗DN的部分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复康胶囊 中药制剂 糖尿病肾病 炎性因子 动物实验 氨基胍
下载PDF
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猪肉及肝中残留的盐酸克伦特罗(英文)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雪竹 甘一如 赵福年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 库仑阵列电化学系统检测猪肉及肝中残留的克伦特罗。方法 猪肉及肝脏样品经处理后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电化学检测器测定残留的克伦特罗。流动相A为 50mmol·L- 1磷酸 3 0mmol·L- 1三乙胺 (pH 4 0 ...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 库仑阵列电化学系统检测猪肉及肝中残留的克伦特罗。方法 猪肉及肝脏样品经处理后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电化学检测器测定残留的克伦特罗。流动相A为 50mmol·L- 1磷酸 3 0mmol·L- 1三乙胺 (pH 4 0 ) ;流动相B为甲醇 乙腈 (3 0∶45) ;组成为A∶B =80∶2 0。实验中选用了 4个电极 ,电势分别为 450 ,60 0 ,650和 680mV。结果 校正曲线在 1 88~ 60 16ng·g- 1,线性良好 ,最低检测限均为 1 2ng·g- 1。结论 该法实用且精密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电化学法 检测技术 猪肉 猪肝 药物残留 盐酸克伦特罗
下载PDF
骨质疏松小鼠SAMP6主动脉病变特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雪竹 彭应梅 +2 位作者 刘存志 于建春 韩景献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588-1590,共3页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小鼠SAMP6主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以SAMP6小鼠及其同源对照鼠SAMR1为模型,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骨钙素(BGP)水平;原子吸收法测定主动脉等组织的钙含量;HE和von Kossa染色法观察主动脉病变情况。结果与SAMR1组比较,SAMP6...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小鼠SAMP6主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以SAMP6小鼠及其同源对照鼠SAMR1为模型,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骨钙素(BGP)水平;原子吸收法测定主动脉等组织的钙含量;HE和von Kossa染色法观察主动脉病变情况。结果与SAMR1组比较,SAMP6组血清BGP升高;血钙、骨钙浓度较低;而尿钙、主动脉钙含量较高;主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数量少,排列紊乱;中弹力板多处疏松、断裂;中膜弹性纤维间有钙沉积颗粒。结论SAMP6小鼠伴衰老有主动脉形态结构异常及中膜轻度钙化特征,可作为钙化矛盾模型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钙化 骨质疏松 快速老化小鼠SAMP6 钙沉积
下载PDF
SAMP6鼠主动脉OPG、BMP-2表达的意义及针刺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雪竹 彭应梅 +2 位作者 刘存志 于建春 韩景献 《中医药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3-17,1,共6页
目的:探讨针刺干预快速老化骨质疏松小鼠SAMP6主动脉钙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HE和von Kossa染色法观察各组动物主动脉钙化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测定主动脉护骨素(OPG)、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结果:SAMP6鼠主动脉中膜存在轻... 目的:探讨针刺干预快速老化骨质疏松小鼠SAMP6主动脉钙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HE和von Kossa染色法观察各组动物主动脉钙化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测定主动脉护骨素(OPG)、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结果:SAMP6鼠主动脉中膜存在轻微钙化现象。针刺可改善主动脉结构,并促进局部骨代谢因子OPG表达上调,BMP-2表达下调。结论:SAMP6鼠发生血管钙化与OPG和BMP-2等表达异常有关。针刺可能通过保护血管壁细胞,良性调节主动脉中局部骨代谢因子的表达而抑制钙盐在主动脉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血管钙化 SAMP6
下载PDF
针刺对多发性梗塞痴呆大鼠认知能力及脑葡萄糖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雪竹 杨宏波 +4 位作者 赵岚 吴帮启 于建春 成海燕 韩景献 《中医药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改善痴呆、提高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方法:采用多发性梗塞痴呆(MID)大鼠为模型,运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动物的认知能力;Western blot法测定MID大鼠海马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和3的表达。结果:MID大鼠学习能力和记忆保持... 目的:探讨针刺改善痴呆、提高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方法:采用多发性梗塞痴呆(MID)大鼠为模型,运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动物的认知能力;Western blot法测定MID大鼠海马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和3的表达。结果:MID大鼠学习能力和记忆保持能力明显损伤,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找到水中平台。海马Glut1和Glut3表达明显下降。针刺显著改善MID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针刺还促进海马Glut1和Glut3表达,且具有腧穴特异性。结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改善认知功能作用与调节脑血流,增强葡萄糖转运代谢等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调血 扶本培元”针法 多发梗塞性痴呆 认知功能 葡萄糖转运蛋白
下载PDF
脂筏蛋白质组学分析揭示快速老化因素对SAMP8小鼠海马组织的关键影响
17
作者 张雪竹 付于 +2 位作者 贾玉洁 韩景献 聂坤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50-1054,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老化小鼠SAMP8老年性痴呆的关键细胞学机制。方法以2月龄和8月龄SAMP8小鼠各40只为痴呆相关快速老化动物模型,以同月龄各40只正常老化小鼠SAMR1为对照,从小鼠海马组织提取脂筏蛋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脂筏... 目的探讨快速老化小鼠SAMP8老年性痴呆的关键细胞学机制。方法以2月龄和8月龄SAMP8小鼠各40只为痴呆相关快速老化动物模型,以同月龄各40只正常老化小鼠SAMR1为对照,从小鼠海马组织提取脂筏蛋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脂筏蛋白质组学检测数据导入DAVID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进行GeneOntology(GO)生物信息学分析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代谢网络分析,并用线粒体膜电位和Morris水迷宫方法验证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结果与SAMR1小鼠比较,快速老化的SAMP8小鼠出现明显的认知障碍。GO分析显示,老年期SAMP8小鼠脂筏蛋白组中线粒体相关蛋白大幅度减少。KEGG分析显示,老年期SAMP8小鼠海马组织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功能大幅度衰退。线粒体膜电位分析显示,老年期SAMP8小鼠海马组织线粒体膜电位大幅度降低。结论在老化过程中,SAMP8小鼠海马组织最关键的细胞变化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的过度衰退,这可能是其痴呆发生的重要细胞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衰老 过早 细胞衰老 氧化磷酸化 线粒体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复康注射剂及降解产物
18
作者 张雪竹 甘一如 彭德文 《天津药学》 2002年第2期59-60,共2页
目的 :测定脑复康注射剂中吡拉西坦的含量及降解产物情况。方法 :以乙腈∶水∶ H3PO4 为流动相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吡拉西坦浓度在 1~ 5 0 0 mg/ 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Y =13 80 0 .7X + 5 3 75 3 .8,r =0 .9993 ;样品... 目的 :测定脑复康注射剂中吡拉西坦的含量及降解产物情况。方法 :以乙腈∶水∶ H3PO4 为流动相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吡拉西坦浓度在 1~ 5 0 0 mg/ 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Y =13 80 0 .7X + 5 3 75 3 .8,r =0 .9993 ;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 10 0 .5 5 % ,RSD=0 .5 7% ( n=5 )。降解产物与主峰分离良好 ,分离度 >1.5。结论 :此法操作简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复康注射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吡拉西坦 降解产物
下载PDF
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海马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存志 于建春 +2 位作者 张雪竹 王彤 韩景献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24-72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脑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栓子注入法制作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作对照。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目的:探讨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脑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栓子注入法制作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作对照。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MDA含量明显升高,SOD及GSH-Px活性明显下降,CAT活性无明显变化。针刺可明显逆转上述异常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SOD/GSH-Px途径在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脑内抗氧化体系中占居主导地位,CAT可能不是脑内主要的抗氧化酶。针刺通过提高SOD/GSH-Px活性在脑内发挥抗氧化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针刺 氧化应激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