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胃癌内镜治疗与适应证扩展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吉泽莫衣各(综述) 张静(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8-444,共7页
胃癌目前仍然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在2020年全球癌症发病率中排第5位(5.6%),在全球癌症死亡率中排第4位(7.7%)[1]。虽然胃癌的流行率在全球的排名有下降趋势,但在亚洲、东欧和南美洲等地区的流行率仍然很高[1]。在中... 胃癌目前仍然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在2020年全球癌症发病率中排第5位(5.6%),在全球癌症死亡率中排第4位(7.7%)[1]。虽然胃癌的流行率在全球的排名有下降趋势,但在亚洲、东欧和南美洲等地区的流行率仍然很高[1]。在中国,2020年胃癌新增病例数、新增死亡病例数均排在所有癌症第3位[1]。因此,发现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并进行早期干预,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在韩国和日本,由于胃镜筛查系统日渐成熟,EGC的检出率分别占胃癌57.7%和61%[2,3]。在中国,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体检的普及,EGC的检出率逐年上升。根据中国胃肠癌手术协会2014~2016年的统计数据,EGC占胃癌病例总数19%,但与日本和韩国相比仍然具有很大差距[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癌症死亡率 流行率 胃癌病例 内镜治疗 癌症发病率 恶性肿瘤 统计数据
下载PDF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刘志美(综述) 张静(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23-627,共5页
胃癌因早期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无法早期诊断,错过最佳治疗期,因而生存率较低,据2020年全球数据统计,胃癌是发病率第五、死亡率第四的癌症[1],在中国,据2022年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胃癌的发病率位列第五,死亡率位列第... 胃癌因早期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无法早期诊断,错过最佳治疗期,因而生存率较低,据2020年全球数据统计,胃癌是发病率第五、死亡率第四的癌症[1],在中国,据2022年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胃癌的发病率位列第五,死亡率位列第三[2]。早期监测可明显改善胃癌5年生存率(HR=0.56,95%CI:0.48~0.66,P<0.0001)[3],但白光内镜(white light endoscopy,WLE)作为胃癌的常用检测方法在准确识别病变方面仍存在欠缺,漏诊率4.6%~25.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情况分析 早期监测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早期胃癌诊断 漏诊率 数据统计 ENDOSCOPY 早期诊断
下载PDF
Sirtuins家族和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徐常玮(综述) 张涓(综述) +2 位作者 申亮亮(综述) 吴元明(审校) 张静(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9-562,共4页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mt)是一种适应性细胞内应激机制,通过促进编码线粒体伴侣蛋白和蛋白酶的基因转录来响应应激信号。随着研究的深入,UPRmt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已逐渐明确。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uins)是一类进化上高度保守的NAD+...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mt)是一种适应性细胞内应激机制,通过促进编码线粒体伴侣蛋白和蛋白酶的基因转录来响应应激信号。随着研究的深入,UPRmt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已逐渐明确。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uins)是一类进化上高度保守的NAD+依赖性组蛋白去酰基酶,是多种生物过程中的关键信号通路。近年来Sirtuins在衰老和代谢中的多种调节功能相继报道,也有研究明确了UPRmt和Sirtuins家族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该文总结了Sirtuins与UPRmt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归纳了两者在衰老、肿瘤以及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阐明了Sirtuins与UPRmt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UINS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 衰老 肿瘤 线粒体 代谢性疾病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与川崎病血管损伤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易伦羽(综述) 张静(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7期1016-1018,共3页
川崎病是一种全身免疫性血管炎,可造成中小型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障碍,尤其是冠状动脉损伤,是发达国家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1]。无论川崎病患者有无冠状动脉扩张,其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长期持续存在,并且与心脏远期危害密切相关[2]... 川崎病是一种全身免疫性血管炎,可造成中小型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障碍,尤其是冠状动脉损伤,是发达国家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1]。无论川崎病患者有无冠状动脉扩张,其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长期持续存在,并且与心脏远期危害密切相关[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内源性磷脂类介质,可通过促进炎性反应、血小板活化、氧化应激、一氧化氮(NO)的毒性作用及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多种机制引起血管内皮损害,其在川崎病血管内皮损伤中扮演重要角色,对预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程度及预后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管损伤 川崎病 综述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胃癌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春燕(综述)( 张静(审校) 《武警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67-170,共4页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率仍较高,患者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没有显著改善。术前分期对胃癌患者选择适合的治疗策略有很大影响,但仅靠临床分期无法准确预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率仍较高,患者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没有显著改善。术前分期对胃癌患者选择适合的治疗策略有很大影响,但仅靠临床分期无法准确预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整体预后。因此,寻找可靠的预后标志物,预测高危患者的生存率及复发率,并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是临床研究的重点[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炎性反应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强化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肾动脉硬化性高血压的现状 被引量:6
6
作者 庞广杰(综述) 张静(审校) 《中国综合临床》 2013年第2期219-222,共4页
肾动脉狭窄所致的肾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可治愈性疾病,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200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指出,肾血管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第二大病因。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血管病变原因有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肾动脉狭窄所致的肾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可治愈性疾病,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200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指出,肾血管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第二大病因。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血管病变原因有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和大动脉炎。由于年龄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老年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血管病变则以动脉硬化为主。近几年,随着人类老龄化进程,肾动脉粥样硬化已经成为引起肾动脉狭窄的首位原因,约占90%^[1]。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sisrenalarterystenosis,ARAS)是一种进展性疾病^[2],病变可逐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肾性高血压 强化他汀降脂 他汀类药物
原文传递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卢亚亨(综述) 张静(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2年第1期15-19,共5页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中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该病的长期预后决定于其心血管并发症,尤其是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arterylesion,CAL)程度。川崎病并发的CAL临床治疗非常棘手。目前研究显示CAL的发生与...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中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该病的长期预后决定于其心血管并发症,尤其是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arterylesion,CAL)程度。川崎病并发的CAL临床治疗非常棘手。目前研究显示CAL的发生与超抗原、巨细胞病毒、RNA病毒等特殊病原体感染相关,一些共刺激分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金属基质蛋白酶、三磷酸肌醇激酶等基因多态性也参与CAL发生;对川崎病动物模型及川崎病死亡患儿的冠状动脉研究发现,免疫系统异常活化、免疫细胞浸润冠状动脉致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细胞基质降解是CAL发病的关键步骤。该文就川崎病并发CAL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病因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