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优选位点及其临床应用
1
作者 李胜男(综述) 张静琳 吴德正(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0-688,共9页
黄斑病变通常导致中心视力丧失,伴随固视稳定性显著降低,导致精细视觉、阅读,甚至人脸识别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尚无明确及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逆转萎缩性黄斑病变造成的视功能损害,但中心视力丧失患者可自发在功能尚可的旁... 黄斑病变通常导致中心视力丧失,伴随固视稳定性显著降低,导致精细视觉、阅读,甚至人脸识别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尚无明确及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逆转萎缩性黄斑病变造成的视功能损害,但中心视力丧失患者可自发在功能尚可的旁中心视网膜形成偏心注视以缓解中心暗点的视觉干扰,该位点被称为视网膜优选位点(PRL);然而,自然形成的PRL通常不是视功能康复的最佳视网膜位点,部分患者需要偏心注视训练进行PRL重定位实现更佳的视觉康复。目前基于生物反馈的偏心注视训练已被证实可稳定自然形成的PRL或诱导形成新的PRL,实现黄斑病变患者的低视力康复;然而关于PRL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定位特征及偏心注视训练的具体实施方案均存在争议。本文总结了PRL的相关概念及特征,包括PRL的形成特点、PRL形成的理论基础、PRL的定位特点、PRL重定位的临床效果及相关评估指标;并综述了黄斑病变导致中心视力丧失患者基于偏心注视训练的低视力康复训练方案和疗效,以期为临床上中心视力丧失患者的低视力康复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优选位点 定位 重定位 生物反馈 偏心注视训练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小梁网病理改变及相关分子机制进展
2
作者 王佳佳 张静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088-1092,共5页
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GIOH)是一种由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高眼压。长期处于GIOH状态,可能会导致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最终发展成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GIG),可能致盲。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介导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发挥生物学作用,同时还涉及到... 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GIOH)是一种由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高眼压。长期处于GIOH状态,可能会导致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最终发展成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GIG),可能致盲。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介导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发挥生物学作用,同时还涉及到转化生长因子(TGF)-β、Wnt、Rho等因素在GIOH的形成中的作用。深入探讨GIOH小梁网的病理改变及相关分子机制对于理解GIOH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因此文章就GIOH小梁网的病理改变及相关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GIOH的病理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高眼压 青光眼 小梁网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杰 陈倩茵 张静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35-1839,共5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是全球范围内引起不可逆性视觉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患者数量逐渐增多,其中约90%为干性ARMD。干性ARMD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成为了研究热点,其中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目...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是全球范围内引起不可逆性视觉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患者数量逐渐增多,其中约90%为干性ARMD。干性ARMD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成为了研究热点,其中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目前针对氧化损伤、炎症、血流障碍等ARMD致病因素,广泛开展了针对性的药物治疗,部分药物已被证实可减缓ARMD进展。本文总结了干性ARMD的药物治疗手段,包括抗氧化药物、补体类生物制剂、非甾体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血管扩张剂、神经保护药物及中药,对其作用机制及近年开展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干性ARMD的治疗与新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地图样萎缩 补体治疗 抗氧化治疗 药物治疗
下载PDF
OCT和FFA联合检测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静琳 吴德正 +3 位作者 吴斌斌 姚翠群 高汝龙 何蜀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24-727,共4页
背景以往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确诊主要依靠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而光学断层相干扫描(OCT)与FFA的联合应用为CSC的动态观察及评价其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目的通过将CSC患者的FFA图像导人OCT中,研究2种... 背景以往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确诊主要依靠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而光学断层相干扫描(OCT)与FFA的联合应用为CSC的动态观察及评价其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目的通过将CSC患者的FFA图像导人OCT中,研究2种检查方法定位病变部位的一致性,探讨CSC的发病机制。方法44例单眼诊断为CSC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包括男36例,女8例;年龄(39.34±5.3)岁,视力0.64±0.27。所有患者均进行了FFA和OCT检查。在Topcon3DOCT1000中导人FFA图像,直接对照OCT病灶与FFA渗漏点,观察二者病变部位的一致性,并用OCT方法测量中心凹神经上皮厚度及其脱离高度。结果OCT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的改变包括RPE脱离34例(77.3%),RPE小隆起和粗糙10例(22.7%);在RPE脱离的34眼中OCT与FFA定位一致者占31例31眼(91.2%),2种结果不一致者为3例3眼(8.8%)。OCT检测CSC患眼中心凹神经上皮层的厚度为(138.5±19.40)μm,与正常眼的(137.35±5.01)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P〉0.05);神经上皮层脱离的高度为(263.34±126.7)μm。结论CSC的病理机制为RPE脱离继发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FFA渗漏点基本与OCT所测RPE脱离的部位相对应。无RPE脱离者可能与RPE通透性改变有关,OCT能精确测量中心凹神经上皮厚度及脱离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下载PDF
动静脉鞘膜切开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静琳 吕林 +2 位作者 李永浩 吕秀兰 李石毅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89-491,共3页
目的 观察动静脉鞘膜切开术 (arteriovenoussheathotomy)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 ,BRVO)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 1 9例行动静脉鞘膜切开术患者的术中所见 ,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底彩照、眼底荧光造影 (fundu... 目的 观察动静脉鞘膜切开术 (arteriovenoussheathotomy)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 ,BRVO)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 1 9例行动静脉鞘膜切开术患者的术中所见 ,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底彩照、眼底荧光造影 (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多焦视网膜电图 (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phy ,mERG)等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 ,动静脉鞘膜切开后均可见近端视网膜静脉充盈增加。随访期间术前确诊BRVO的患者有 5例 (5 /1 0 )视力提高 ,术前为玻璃体出血的患者术后有8(8/9)例视力提高。眼底彩照、FFA发现视网膜出血明显吸收 ,血管变直 ,但有新的无灌注区出现。OCT显示黄斑水肿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mERG显示黄斑区反应振幅明显高于术前。 1例患者因反复玻璃体出血再行手术。2例患者因视网膜脱离行硅油填充。 2例患者出现黄斑前膜。结论 动静脉鞘膜切开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 ,但仍不是彻底的病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鞘膜切开术 外科治疗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手术方法
下载PDF
蚕食式膜切除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静琳 吕林 +1 位作者 吕秀兰 李永浩 《眼科学报》 2006年第3期147-148,153,共3页
目的:从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蚕食式膜切除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对比分析了行普通撕膜技术的31例(34只眼)和行蚕食式膜切除术的52例(58只眼)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蚕食式膜切除术组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2... 目的:从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蚕食式膜切除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对比分析了行普通撕膜技术的31例(34只眼)和行蚕食式膜切除术的52例(58只眼)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蚕食式膜切除术组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2只眼,普通手术组7例(P<0.05);蚕食式膜切除术组术中出血4只眼,普通手术组15只眼(P<0.01);蚕食式膜切除术组术后有6只眼发生Ⅲ级反应,普通手术组有5只眼(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使用蚕食式膜切除术剥膜比较安全,能减少手术中及手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手术
下载PDF
槲皮素对高糖诱导的RPE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静琳 易魁先 +3 位作者 陈韵 武哲明 吴斌斌 高汝龙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2期64-66,共3页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高糖诱导的RPE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A-RPE19细胞系的细胞分别培养于普通培养基和高糖培养基中,其中高糖培养基内分别加入0、50、100、150 mmol/L的槲皮素,培养24 h以后用TUNEL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并...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高糖诱导的RPE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A-RPE19细胞系的细胞分别培养于普通培养基和高糖培养基中,其中高糖培养基内分别加入0、50、100、150 mmol/L的槲皮素,培养24 h以后用TUNEL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并根据该结果选取槲皮素的最佳作用浓度,进行caspase3的免疫荧光染色,线粒体酶复合物的活性测定。结果高糖培养的RPE细胞的凋亡指数(TUNEL阳性细胞/总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槲皮素可以明显抑制高糖诱导的RPE细胞的凋亡,其中以100 mmol/L的浓度作用效果最强,与高糖培养组相比,其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组的caspase3的免疫荧光染色明显强于对照组和高糖+100 mmol/L槲皮素组。线粒体复合酶Ⅱ的活性各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高糖组的线粒体复合酶Ⅰ和Ⅳ的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高糖+100 mmol/L槲皮素组(P<0.05)。结论槲皮素可以抑制由高糖诱导的RPE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是通过抑制caspase3的激活和线粒体保护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RPE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外科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静琳 吕林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2003年第3期129-133,共5页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眼底疾病之一。目前有关本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 ,部分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对本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 ,因而也出现一些新的治疗方法 ,如 :视神经放射状切开术...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眼底疾病之一。目前有关本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 ,部分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对本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 ,因而也出现一些新的治疗方法 ,如 :视神经放射状切开术、视乳头穿刺术、t-PA(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溶栓疗法、激光视网膜脉络膜静脉吻合术和动静脉鞘膜切开术等 ,初步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外科手术 治疗 视神经放射状切开术 发病机制 视乳头穿刺术
下载PDF
多焦视网膜电图对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9
作者 莒瑞红 何曼莎 +3 位作者 侯金佟 李梦媛 张静琳 武哲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33-937,共5页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评价经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前后视网膜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研究。共纳入2014年10月~2016年1月在广州爱尔眼科医院诊治的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14例14只眼。所有患者...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评价经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前后视网膜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研究。共纳入2014年10月~2016年1月在广州爱尔眼科医院诊治的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14例14只眼。所有患者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本研究采用1+PRN的治疗方案。注射后每月复诊,根据复诊情况决定是否重复治疗。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l、3、6个月,记录最佳矫正视力、mfERG各环的潜伏期和振幅密度变化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患者平均接受雷珠单抗注射2.86±1.58次。治疗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7),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视力与治疗前视力相比较,逐渐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个环的潜伏期均无明显下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环及2环的N1波、Pl波振幅密度的升高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fERG可以作为一种评价经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MD后患者视功能变化情况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视网膜电图 雷珠单抗 老年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Avastin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祥硅 李永平 +4 位作者 李石毅 李永浩 张静琳 黄新华 吕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7,共5页
背景研究表明avastin辅助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能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难度,可能与avastin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但缺乏组织病理学证据。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辅助的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PDR... 背景研究表明avastin辅助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能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难度,可能与avastin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但缺乏组织病理学证据。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辅助的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PDR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可能机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严重PDR患者24例24眼,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单纯手术组10例10眼,单纯进行玻璃体切割术;avastin+手术组14例14眼,行玻璃体手术前2周一次性玻璃体腔注射25g/L avastin0.06ml。收集术中剥离的视网膜前膜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34在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比较2组患者视网膜前膜新生血管的密度及单细胞新生血管密度。结果单纯手术组与avastin+手术组患者的人口基线特征和眼部基线特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手术组视网膜+++级新生血管者10眼,avastin+手术组为1眼,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单纯手术组增生膜内可见较多散在的毛细血管型新生血管,多数由单个血管内皮细胞构成管腔,部分区域可见较多出血;avastin+手术组增生膜玻璃样变的成分增多,新生的毛细血管明显减少或消失。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证实,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CD34均呈强阳性表达,avastin+手术组400倍镜下每个视野新生血管密度为(15.40±7.42)个,单纯手术组为(8.00±3.8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02,P〈0.01);avastin+手术组单细胞新生血管密度为(1.88±1.71)个,单纯手术组为(0.45±0.5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37,P〈0.01)。结论Avastin可抑制增生膜新生血管芽的形成,阻断新生血管的发生,减轻视网膜水肿,这可能是其辅助玻璃体手术治疗晚期PDR、降低手术难度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AVASTIN 增生膜 新生血管
下载PDF
辣椒素敏感神经元介导地黄提取物A的胃粘膜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叶美红 王竹立 +4 位作者 李林 周文钰 徐菲 温红艳 张静琳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 探讨神经调节在干地黄胃粘膜快速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无水乙醇性胃粘膜损伤模型,观察干地黄800 g/L提取物A对辣椒素化学去神经前后大鼠的影响。结果 ①胃饲提取物A6 g/kg 有效防止随后立即给予2 ml 无水... 目的 探讨神经调节在干地黄胃粘膜快速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无水乙醇性胃粘膜损伤模型,观察干地黄800 g/L提取物A对辣椒素化学去神经前后大鼠的影响。结果 ①胃饲提取物A6 g/kg 有效防止随后立即给予2 ml 无水乙醇所致的胃粘膜损伤,损伤抑制率为74-7% ;②用100 g/L辣椒煎剂预处理大鼠,提取物A的胃粘膜保护作用没有明显变化,损伤抑制率为88-24% ;③用400 g/L辣椒煎剂预处理,提取物A的胃粘膜保护作用明显减弱,损伤抑制率降为38-2% ;④用800 g/L辣椒煎剂预处理,提取物A 的保护作用已基本消失,损伤抑制率仅为7-2% 。结论 干地黄胃粘膜快速保护作用可能与胃粘膜内辣椒素敏感神经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提取物 辣椒素 细胞保护 胃溃疡
下载PDF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SDF-1和VEGF的含量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凌燕 吕林 +3 位作者 李永浩 黄新华 张静琳 李石毅 《眼科学报》 2008年第1期6-8,74,共4页
目的:研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cell-derivedfactor-1,SD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浓度,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 目的:研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cell-derivedfactor-1,SD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浓度,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玻璃体内SDF-1和VEGF的含量,每个标本重复3次。实验组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的住院患者30例,对照组为同期行玻璃体切除术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12例。结果:PDR患者玻璃体VEGF的平均浓度为(2865.87±387.85)pg/ml,明显高于特发性黄斑裂孔组[(142.42±21.03)pg/ml,P<0.0001]。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SDF-1的含量平均为(298.40±24.57)pg/ml,对照组为(86.91±15.89)pg/ml,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在30例PDR患者玻璃体内VEGF和SDF-1的含量表现为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62,P<0.001)。结论:增殖性糖尿病患者玻璃体SDF-1和VEGF的含量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提示SDF-1和VEGF共同参与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病理性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视乳头切开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林 张静琳 +2 位作者 李永浩 吕秀兰 李石毅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92-493,共2页
目的 观察视乳头切开术 (radialopticneurotomy)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centralretinalveinocclu sion ,CRVO)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 1 0例行视乳头切开术的患者的术中所见 ,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底彩照、眼底荧光造影 (fundusfluores... 目的 观察视乳头切开术 (radialopticneurotomy)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centralretinalveinocclu sion ,CRVO)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 1 0例行视乳头切开术的患者的术中所见 ,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底彩照、眼底荧光造影 (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 ,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 ,OCT)、多焦视网膜电图 (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phy ,mERG)等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 ,视乳头切开后均可见视盘近端视网膜静脉充盈增加。随访期间 7例视力提高 ,1例保持不变 ,2例下降。眼底彩照、FFA发现视网膜出血明显吸收 ,血管变直 ,但有新的无灌注区出现。OCT显示黄斑水肿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mERG显示黄斑区反应振幅变化不大。1例患者因严重视网膜下出血行硅油填充术。 1例患者出现黄斑前膜。结论 视乳头切开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乳头切开术 外科治疗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视力 眼底彩照 眼底荧光造影
下载PDF
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后黄斑裂孔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倩茵 张静琳 +2 位作者 汤云霞 林慧敏 高汝龙 《眼科学报》 2018年第2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出现黄斑裂孔的临床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7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手术后出现黄斑裂孔的病例资料和检查结果,对其视网膜脱离时裂孔的位置、性质进行归纳,分析术后黄斑部光学...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出现黄斑裂孔的临床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7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手术后出现黄斑裂孔的病例资料和检查结果,对其视网膜脱离时裂孔的位置、性质进行归纳,分析术后黄斑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特征,进一步推测黄斑裂孔形成的原因。结果: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后的OCT图像提示黄斑区视网膜表面膜与黄斑裂孔形成密切相关。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后黄斑裂孔解剖上闭合,5例(71.4%)视力较术前提高,6例(85.7%)术后视力>0.1。结论: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后出现的黄斑裂孔是罕见的并发症,推测视网膜表面膜是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后黄斑裂孔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除手术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超广角眼底成像在近视患者周边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汤云霞 陈倩茵 +2 位作者 李梦媛 张赛赛 张静琳 《眼科学报》 2019年第3期130-135,共6页
目的:评价欧堡Daytona 200度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检查近视患者眼底周边部视网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研究,收集爱尔眼科医院要求行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1 000例(2 000只眼),分别进行小瞳下欧堡Daytona 200度超广角激... 目的:评价欧堡Daytona 200度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检查近视患者眼底周边部视网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研究,收集爱尔眼科医院要求行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1 000例(2 000只眼),分别进行小瞳下欧堡Daytona 200度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眼底检查和散瞳后三面镜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欧堡Daytona 200度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检查发现有周边视网膜病变共230例(310只眼),检出阳性率为15.50%;三面镜检查发现周边部视网膜病变共242例(322只眼),检出阳性率为16.10%。两种检查方法对近视患者周边部视网膜病变检出阳性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1.0)。结论:欧堡Daytona 200度超广角成像系统为检查周边部视网膜病变提供了更省时高效的方法,在屈光手术前筛查视网膜周边部病变,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周边部视网膜病变 Daytona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
下载PDF
视网膜特异性Rho启动子的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16
作者 吕秀兰 吕林 +2 位作者 李永浩 张静琳 李石毅 《眼科学报》 2005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获取视网膜特异性表达Rho启动子基因,为实现外源基因在视网膜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做准备。方法:用酚氯仿异戊醇抽提BLAB/c鼠全基因组DNA;设计引物,从基因组中通过PCR扩增获得视网膜特异性表达的Rho启动子基因;克隆入PcDNA3.1+载体,酶... 目的:获取视网膜特异性表达Rho启动子基因,为实现外源基因在视网膜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做准备。方法:用酚氯仿异戊醇抽提BLAB/c鼠全基因组DNA;设计引物,从基因组中通过PCR扩增获得视网膜特异性表达的Rho启动子基因;克隆入PcDNA3.1+载体,酶切、PCR鉴定,上海博亚生物技术公司测序;序列分析。结果:从BLAB/c鼠全基因组DNA中PCR扩增得到预期大小的启动子片段;构建重组PcDNA3.1+-Rho载体具有与目标片段长度相符的插入片段,插入方向正确;测序结果分析显示,视网膜特异性Rho启动子高度保守,所获得的BLAB/c鼠Rho启动子与Genebank报道的序列一致。结论:成功获得BLAB/c鼠Rho视网膜特异性启动子,为下一步研究视网膜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基因治疗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与序列分析 RHO BLAB/c鼠 基因组DNA PCDNA3 特异性表达 启动子基因 PCR扩增 生物技术公司 视网膜组织 PCR鉴定 视网膜疾病 外源基因 设计引物 插入片段 片段长度 基因治疗 发病机制 异戊醇 克隆人 步研究 载体 测序
下载PDF
内界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佩 张静琳 秦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3期135-142,共8页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ILM)剥离是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有效治疗方法。IMH的预后与裂孔大小及病程长短密切相关。直径<400μm的裂孔有自发闭合的可能,>400μm的裂孔很少能够自行闭合,需要玻璃体切除联合ILM剥离解除玻璃体黄斑牵...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ILM)剥离是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有效治疗方法。IMH的预后与裂孔大小及病程长短密切相关。直径<400μm的裂孔有自发闭合的可能,>400μm的裂孔很少能够自行闭合,需要玻璃体切除联合ILM剥离解除玻璃体黄斑牵引,才能达到理想的裂孔闭合率。部分直径>400μm、病程长(6~12个月)的IMH,单纯ILM剥除效果欠佳,常在ILM剥离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气体填充、孔周按摩、自体血填充等手术方式优化治疗效果。但是,有研究者认为ILM剥离会造成视网膜显微结构及视功能损害。近些年ILM剥离技术不断改进,衍生出保留中心凹ILM剥离、向心牵引ILM剥离、根据黄斑裂孔(MH)形状定制ILM剥离、各种类型的ILM瓣等技术,以及ILM磨损、奥克纤溶酶药物治疗等其他方法,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对视网膜的损害。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的临床经验,对ILM剥离治疗IMH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明确不同治疗和手术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性,为临床上IMH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内界膜剥离术 染色剂 手术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肝素表面处理人工晶状体在并发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建华 杨文辉 +1 位作者 张静琳 杨晔 《临床眼科杂志》 2007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肝素表面处理人工晶状体在并发性白内障患者手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106例(152只眼)并发性白内障患者中随机抽取98只眼为研究组(A),植入HQ-201HEP型肝素表面处理人工晶状体;54只眼为对照组(B),植入MA-60MB型人工晶状体。比较术... 目的探讨肝素表面处理人工晶状体在并发性白内障患者手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106例(152只眼)并发性白内障患者中随机抽取98只眼为研究组(A),植入HQ-201HEP型肝素表面处理人工晶状体;54只眼为对照组(B),植入MA-60MB型人工晶状体。比较术后视力、眼压、前房闪辉、房水细胞、虹膜后粘连、后囊膜混浊等结果。结果研究组(A)中98只眼有前房闪辉30只眼(30.6%),房水细胞阳性26只眼(26.5%),虹膜后粘连17只眼(17.3%),后囊膜混浊2只眼(2.04%),高眼压2只眼(2.04%)。而对照组(B)54只眼有前房闪辉42只眼(77.8%),房水细胞阳性43只眼(79.6%),虹膜后粘连24只眼(44.4%),后囊膜混浊7只眼(12.7%),高眼压6只眼(11.1%)。结论临床研究发现肝素表面处理人工晶状体在减轻眼内炎症反应、异物反应、细胞在人工晶状体表面沉着(前房闪辉、房水细胞、虹膜后粘连、后囊膜混浊)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尤其对于有葡萄膜炎病史、青光眼术后、局部和全身应用类固醇激素者尤为适合,可减轻高眼压和前房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性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肝素 表面处理
下载PDF
Monovision法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武哲明 陈韵 +1 位作者 林振德 张静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17期2506-2509,共4页
目的探讨Monovision法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90眼)高度近视患者行双眼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行常规眼科检查和眼底检查、视觉需要调查、主视眼... 目的探讨Monovision法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90眼)高度近视患者行双眼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行常规眼科检查和眼底检查、视觉需要调查、主视眼检测、生物测量,术中植入单焦点折叠式IOL。根据患者视觉需要分为两组:Monovision组28例,男11例,女17例,根据生物测量结果,术中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度数使患者主视眼术后目标屈光度-0.5~0.0D,非主视眼术后目标屈光度-2.0- -2.5D;对照组17例,男5例,女12例,双眼术后目标屈光度-0.5—0.0D。对术后双眼裸眼远近视力、屈光度等随访观察3个月,结合术后问卷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届光度与术前预留屈光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Monovision组和对照组双眼同时视裸眼远视力分别为(0.83±±0.15)、(0.81±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novision组双眼同时视近视力(0.68±0.25)好于对照组(0.38±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术后3个月远距离用眼,两组不带眼镜分别是97。5%、9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近距离用眼从不带眼镜的比例,两组分别为78.5%,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均无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发生。结论Monovision法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术治疗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术后视力好、并发症少、预测屈光状态准确、远近用眼均不用戴镜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ovision法 超声乳化 透明晶状体 高度近视
下载PDF
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武哲明 陈韵 +1 位作者 张静琳 林振德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0期3-4,共2页
目的评价白内障手术AcrySof Toric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其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对23例(32只眼)伴有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植入AcrySof Toric折叠式散光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前、术后角... 目的评价白内障手术AcrySof Toric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其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对23例(32只眼)伴有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植入AcrySof Toric折叠式散光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前、术后角膜散光、裸眼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术后人工晶状体在囊袋内的旋转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提高。术前角膜散光(2.53±0.82)D、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0.34±0.23)D,两者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31只眼旋转<50。结论在白内障手术中植入AcrySof Toric散光人工晶状体减少了患者的残余散光,并且该晶体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裸眼远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RIC人工晶状体 角膜散光 白内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