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artogenin促进肩袖损伤修复小鼠模型腱-骨愈合的作用及机制
1
作者 徐天波 刘德国 +2 位作者 张颉鸿 郑宇翔 侯振海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51-155,I0006,共6页
目的构建纤维蛋白-Kartogenin(KGN)释放体系,探索其对肩袖损伤修复小鼠模型腱-骨愈合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纤维蛋白封闭剂负载KGN,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体外释放效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KGN组和对照组,每组36只。构建肩袖... 目的构建纤维蛋白-Kartogenin(KGN)释放体系,探索其对肩袖损伤修复小鼠模型腱-骨愈合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纤维蛋白封闭剂负载KGN,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体外释放效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KGN组和对照组,每组36只。构建肩袖损伤修复小鼠模型,每只小鼠均接受单侧冈上肌腱分离和经骨修复,对照组在腱-骨修复部位应用纤维蛋白空载体系,KGN组在腱-骨修复部位应用纤维蛋白-KGN释放体系。采用qRT-PCR检测两组小鼠肩关节中肌腱重塑和成熟相关分子腱调蛋白(TNMD)、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A(PDGFAA)、软骨形成基因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盒转录因子9(SOX9)、成骨基因SP7转录因子(SP7)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小鼠肩关节TNMD、PDGFAA、SOX9、SP7蛋白表达情况;采用HE染色及阿尔新蓝染色染色观察纤维软骨面积,采用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胶原纤维密度。结果纤维蛋白-KGN释放体系中的KGN可释放5 d,释放量随时间递减,以前3天为主,占释放体系中KGN总量的34.29%。与对照组比较,KGN组小鼠肩关节中TNMD、PDGFAA、SOX9、SP7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上调(均P<0.01),相应蛋白的表达增加,纤维软骨面积减小,而胶原纤维密度增加。结论KGN可以促进肩袖损伤修复小鼠模型腱-骨愈合,可能是通过促进骨生成和肌腱的重塑与成熟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togenin 肩袖损伤 腱-骨愈合
下载PDF
知母皂苷AⅢ通过调节Notch信号通路调控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
2
作者 刘德国 徐天波 +3 位作者 张颉鸿 吕骜 郑宇翔 侯振海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8期692-697,709,共7页
目的探讨知母皂苷AⅢ(TSAⅢ)对骨肉瘤细胞(HOS)增殖、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等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用10μmol/L及20μmol/L的TSAⅢ处理人HOS细胞,另设阴性对照组(Ctrl组)与γ分泌酶抑制剂(DAPT)阳性药物对照组,CCK8、平板... 目的探讨知母皂苷AⅢ(TSAⅢ)对骨肉瘤细胞(HOS)增殖、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等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用10μmol/L及20μmol/L的TSAⅢ处理人HOS细胞,另设阴性对照组(Ctrl组)与γ分泌酶抑制剂(DAPT)阳性药物对照组,CCK8、平板克隆、划痕实验与Transwelll来评估TSAⅢ对HOS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TSAⅢ对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1(CLDN1)、N-钙黏附蛋白(N-cad)及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TSAⅢ对骨肉瘤HOS细胞凋亡影响,Western blot检测TSAⅢ对抗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及促凋亡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影响。构建HOS细胞小鼠模型,分为Ctrl组、DAPT组、TSAⅢ10μmol/L组及TSAⅢ20μmol/L组,21 d后比较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变化,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各组Ki67、凋亡标志物半胱天冬氨酸酶-3剪切体(Cleaved Caspase3)及Vimentin表达差异;免疫荧光比较E-cad与N-cad表达差异。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TSAⅢ(0、10、20μmol/L)、不同时长TSAⅢ(0、6、12 h)与Notch激动剂Jagged1对Notch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与Ctrl组比较,10μmol/L及20μmol/L TSAⅢ处理48 h时,细胞增殖受抑制程度最明显(P<0.01);平板克隆、划痕实验与Transwelll结果显示,TSAⅢ可以抑制HOS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SAⅢ促进E-cad与CLDN1蛋白表达,且抑制N-cad与Vimentin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TSAⅢ促进骨肉瘤HOS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SAⅢ抑制BCL-2蛋白表达,促进BAX蛋白表达。动物实验结果显示,TSAⅢ抑制肿瘤增长;免疫组化结果显示,Ki67表达减少,Cleaved-Caspase3及Vimentin表达增加;免疫荧光结果显示,TSAⅢ促进E-cad表达,并抑制N-cad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otch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随TSAⅢ处理时间与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而Jagged1可以解除TSAⅢ对Notch通路的抑制。结论TSAⅢ可能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来抑制骨肉瘤HOS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皂苷AⅢ 骨肉瘤 NOTCH信号通路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结合骨髓刺激治疗半月板水平撕裂20例报告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琦 张颉鸿 +6 位作者 祝云利 钱齐荣 吴宇黎 吴海山 符培亮 周义钦 陈松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35-738,共4页
目的:通过临床功能评分评估结合骨髓刺激技术和关节镜下半月板修补术治疗半月板水平分层状撕裂的疗效。方法:完整随访20例半月板水平分层状撕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结合骨髓刺激技术修补。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 目的:通过临床功能评分评估结合骨髓刺激技术和关节镜下半月板修补术治疗半月板水平分层状撕裂的疗效。方法:完整随访20例半月板水平分层状撕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结合骨髓刺激技术修补。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评估术后功能。通过临床症状和术后功能评估修补成功率。结果:平均随访18.6±5.1个月。VAS评分:术前6.9分,术后1.6分(P<0.001);Lyshom评分:术前49.5±16.3分,术后91.6±7.2分(P<0.001);Tegner评分:术前3.5±1.3分,术后7.0±0.6分(P<0.001)。最后一次随访时,18例(90%)患者没有任何半月板撕裂临床症状。结论:半月板缝合结合关节镜下骨髓刺激可以促进水平分层状半月板撕裂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半月板 关节镜 伤口缝合技术 骨髓刺激
原文传递
遗传因素在后纵韧带骨化症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颉鸿 刘洋 袁文 《脊柱外科杂志》 2013年第5期314-317,共4页
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脊柱后纵韧带发生异位骨化,骨化物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后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症状的疾病.该病常见于颈椎,在亚洲中老年人群中高发,男性多见,可与其他脊柱退... 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脊柱后纵韧带发生异位骨化,骨化物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后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症状的疾病.该病常见于颈椎,在亚洲中老年人群中高发,男性多见,可与其他脊柱退行性病变并存[1].目前认为OPLL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引起,如遗传、代谢异常及机械应力刺激等.本文就OPLL遗传基因研究做一归纳,并阐述了在机械应力环境下易感基因对OPLL发病的影响;此外,本文又简述了微RNA(microRNA, miRNA)在调节OPLL易感基因成骨表达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便探讨遗传因素(OPLL易感基因及miRNA)在OPLL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 基因 微RNAS
下载PDF
改良Brooks技术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生物力学特点
5
作者 张颉鸿 卢一生 《脊柱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改良Brooks技术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对健康青年男性进行上颈椎(枕骨底~C_(3))CT薄层扫描,建立健康上颈椎有限元模型,再构建齿突Ⅱ型骨折伴寰枢椎不稳模型,并在该模型中模拟改良Bro...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改良Brooks技术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对健康青年男性进行上颈椎(枕骨底~C_(3))CT薄层扫描,建立健康上颈椎有限元模型,再构建齿突Ⅱ型骨折伴寰枢椎不稳模型,并在该模型中模拟改良Brooks技术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分析前屈、后伸、侧曲及旋转工况下上颈椎各节段的活动度(ROM),绘制应力云图,分析应力分布差异。结果与正常模型相比,2种内固定模型寰枢椎ROM均明显减小,并且改良Brooks模型寰枢椎ROM减小程度略低于椎弓根螺钉模型,尤其在旋转和后伸时。在大多数情况下,2种内固定模型相邻节段(寰枕关节、C_(2)/C_(3))ROM均大于正常模型,而改良Brooks模型与正常模型更接近。椎弓根螺钉模型中C_(1)螺钉、改良Brooks模型中钛缆分别承受最大应力,在前屈和后伸时应力最大,应力主要集中在螺钉根部及钛缆与寰椎后弓、连接棒交界处。与椎弓根螺钉模型相比,改良Brooks模型C_(2)螺钉所受应力较小,且邻近椎间盘(C_(2)/C_(3))所受应力也较小,与正常模型相近。结论改良Brooks技术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对邻近节段影响较小,在寰椎、椎动脉解剖发育异常致寰椎置钉困难时,可作为治疗寰枢椎不稳的补充方法,弥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骨折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关节镜下FasT-Fix缝合器修补半月板的五年随访报告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颉鸿 符培亮 +3 位作者 吴宇黎 祝云利 钱齐荣 吴海山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评价半月板撕裂患者关节镜下 FasT-Fix 缝合器修补术后5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09年10月接受关节镜下 FasT-Fix 缝合器修补半月板撕裂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共纳入28例(32个撕裂的半月板),男20例,女8... 目的:评价半月板撕裂患者关节镜下 FasT-Fix 缝合器修补术后5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09年10月接受关节镜下 FasT-Fix 缝合器修补半月板撕裂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共纳入28例(32个撕裂的半月板),男20例,女8例,年龄13~48岁,平均26.2岁。病程2周至2年,平均6个月。撕裂类型均为纵裂,撕裂部位位于红区10个半月板(31.3%),红白区22个半月板(68.7%)。12例合并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 )损伤(44%)。根据 Barrett 标准评价半月板临床愈合情况,并用 IKDC、Lysholm、Tegner 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随访50~78个月,平均63.4个月。临床愈合率为84.4%(27/32),愈合失败5个的半月板,术后2~5年出现症状,平均3.5年。IKDC 评分:术前(43.4±16.8)分,术后(80.7±15.7)分;Lysholm 评分:术前(41.2±14.1)分,术后(83.7±22.1)分;Tegner 评分:术前(3.1±1.4)分,术后(6.2±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sT-Fix 修补半月板安全有效,术后5年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 胫骨 关节镜 伤口缝合技术 膝关节 创伤和损伤
原文传递
半月板损伤伴膝前痛关节镜下髌周电凝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琦 赵辉 +6 位作者 张颉鸿 周义钦 吴海山 吴宇黎 钱齐荣 符培亮 祝云利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评价对术前中重度膝前痛患者在关节镜下使用髌周电凝后的效果。方法总共纳入80名半月板损伤伴中重度膝前痛患者(术前VAS评分≥4分)随机分配到髌周电凝组和非髌周电凝组,平均随访1年。患者和评分者双盲的情况下,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 目的评价对术前中重度膝前痛患者在关节镜下使用髌周电凝后的效果。方法总共纳入80名半月板损伤伴中重度膝前痛患者(术前VAS评分≥4分)随机分配到髌周电凝组和非髌周电凝组,平均随访1年。患者和评分者双盲的情况下,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进行VAS评分和Lysholm评分。结果髌周电凝组和对照组最终分别有35例和37例患者完成全部随访,术后两组膝前痛都改善,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电凝组的Lysholm评分和VAS评分都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在术后3个月升高最明显,VAS在术后3个月下降最明显。结论半月板损伤伴中重度膝前痛在关节镜下行髌周电凝有效,术后一年内改善膝前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电凝术 关节镜 膝损伤
原文传递
肩袖修复后促进腱骨界面软骨再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颉鸿 吴海山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299-1303,共5页
肩袖损伤是造成肩关节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尽管手术技术不断进步,但肩袖修复术后再撕裂发生率依然高达20%~94%。从组织病理学角度看,传统肩袖重建术后正常腱骨界面组织结构无法重演,主要问题是肌腱插入骨部位的软骨过渡层不能再生,腱... 肩袖损伤是造成肩关节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尽管手术技术不断进步,但肩袖修复术后再撕裂发生率依然高达20%~94%。从组织病理学角度看,传统肩袖重建术后正常腱骨界面组织结构无法重演,主要问题是肌腱插入骨部位的软骨过渡层不能再生,腱骨之间仅为瘢痕愈合,有研究证实修复后肩袖止点的抗拉强度大幅减弱,推测这可能是已修复肩袖容易发生再撕裂的原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致力于利用生物学技术促进肩袖修复后腱骨界面软骨再生,尝试恢复正常腱骨连接部的组织形态,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这方面的基础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腱骨愈合 软骨再生
原文传递
老年患者全膝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的转归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琦 周义钦 +6 位作者 赵辉 吴海山 吴宇黎 钱齐荣 张颉鸿 符培亮 李林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1-267,共7页
目的 探讨非输血老年患者全膝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的自然转归及其与性别、手术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接受全膝关节或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岁以上骨关节炎患者107例,男54例,女53例;年龄60~82... 目的 探讨非输血老年患者全膝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的自然转归及其与性别、手术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接受全膝关节或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岁以上骨关节炎患者107例,男54例,女53例;年龄60~82岁,平均69.4岁.检测术前、手术日、术后第1~7天,3周、6周、3个月、6个月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分析其变化趋势.将不同性别和手术类别各个时点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进行比较,评价性别和手术类别对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转归的影响.结果 所有患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于术后至第4天出现明显下降,最低点出现在术后第4天,术后1周至3周,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回升最快,在术后6周至3个月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在下降和恢复过程的各个时点,男性与女性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第4天内血红蛋白下降多于全膝关节置换组,全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日红细胞压积下降多于全膝关节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时点两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下降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膝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最低点出现在术后第4天,术后6~12周恢复.性别因素对围手术期失血及恢复无明显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下降多于全膝关节置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红细胞指数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原文传递
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0
10
作者 袁航 赵新华 +1 位作者 杨永竑 张颉鸿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618-1620,共3页
[目的]探讨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8年12月接受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的单节段脱出型腰椎间盘脱出症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改良Macnab标准... [目的]探讨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8年12月接受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的单节段脱出型腰椎间盘脱出症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4.40±18.22)min),术后住院时间(3.89±1.05)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症状较术前均明显好转。随时间推移,患者VAS和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24个月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4.29%。[结论]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操作灵活简便,降低了手术难度,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 双通道内镜术 腰椎间盘切除术
原文传递
MRI影像VBQ分数在腰椎内固定术术前骨量评估中的应用
11
作者 刘德国 徐天波 +4 位作者 张颉鸿 吕骜 郑宇翔 侯振海 卢一生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5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MRI影像椎体骨质量(VBQ)分数在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前骨量评估中的价值,为临床术前评估此类患者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进行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83例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MRI影像椎体骨质量(VBQ)分数在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前骨量评估中的价值,为临床术前评估此类患者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进行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8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最低值是否<-1.0进行评估,分为低密度组(T值<-1.0,包括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51例,正常组(T值≥-1.0)32例。入选者术前均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DEXA)及MRI检查。对比2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BMI)及影像学资料,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VBQ分数与各项DEXA的T值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了解VBQ分数对骨量减少预测价值。结果正常组与低密度组2组患者在年龄、BMI、性别、糖尿病史等临床特征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组DEXA股骨颈T值、DEXA总体髋部T值均低于正常组,VBQ评分高于正常组(P<0.05);VBQ分数与患者DEXA股骨颈T值、总体髋部T值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VBQ分数预测骨量异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AUC面积为0.842(95%CI:0.754~0.930),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0.60%、68.80%。结论VBQ分数可有效区分骨量正常与骨量减少者,与患者DEXA的T评分存在相关性,可为临床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前骨量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椎体骨质量 腰椎内固定手术 术前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