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津冀地区潜在高风险外来入侵物种研究
1
作者 刘志祺 陈凤新 +1 位作者 孙亚男 张风娟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9,共10页
为有效提高京津冀地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能力,保障区域生物安全,基于气候环境和经济活动两大因素,确定京津冀地区的外来入侵物种高风险来源国家,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危险性入侵物种分布信息明确京津冀地区的潜在高风险... 为有效提高京津冀地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能力,保障区域生物安全,基于气候环境和经济活动两大因素,确定京津冀地区的外来入侵物种高风险来源国家,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危险性入侵物种分布信息明确京津冀地区的潜在高风险外来入侵物种.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外来入侵物种高风险来源国家有5个,分别为美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和加拿大,其中,北京的外来入侵物种高风险来源国家为美国、德国和俄罗斯,天津的外来入侵物种高风险来源国家为美国、意大利和俄罗斯,河北的外来入侵物种高风险来源国家为美国和加拿大.京津冀地区潜在高风险外来入侵物种有31种,其中潜在高风险入侵植物有人厌槐叶萍Salvinia molesta、米氏野牡丹Miconia calvescens等9种,潜在高风险入侵动物有大果柏大蚁Cinara cupressi、四斑按蚊Anopheles quadrimaculatus等22种.最终依据京津冀地区潜在高风险外来入侵物种的入侵途径和传播特点提出了针对性防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高风险外来入侵物种 防控对策
下载PDF
基于行为驱动的学生管理效果探讨
2
作者 张风娟 李继华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5期143-145,共3页
为探讨学生行为驱动下的学生管理效果,借助问卷调查法进行调研,了解高校不同年级学生在自我管理、课堂参与度等方面的表现及相关因素与整体学生管理效果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学生对管理效果的评价较为积极且相对集中,整体得分较高,说明... 为探讨学生行为驱动下的学生管理效果,借助问卷调查法进行调研,了解高校不同年级学生在自我管理、课堂参与度等方面的表现及相关因素与整体学生管理效果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学生对管理效果的评价较为积极且相对集中,整体得分较高,说明学生管理效果良好。课堂参与度、自我管理、师生互动及团队协作在1%的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性,说明通过提高课堂参与度、加强自我管理、促进师生互动及鼓励团队协作能够更有效地提升整体的学生管理效果。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课堂参与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且低年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高。为此,高校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制订精准化管理策略,强化学生间的互动与合作,鼓励学生发挥个人优势,全面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参与度 自我管理 师生互动 团队协作
下载PDF
光肩星天牛对4种不同槭树科寄主植物的选择机制 被引量:51
3
作者 张风娟 金幼菊 +1 位作者 陈华君 武晓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70-877,共8页
用动态顶空采集法、TCT-GC-MS分析鉴定了复叶槭、五角枫、华北五角枫、挪威槭等4种槭树科植物挥发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测定结果显示:4种植物的化学指纹图谱明显不同。“Y”型嗅觉行为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挥发物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 用动态顶空采集法、TCT-GC-MS分析鉴定了复叶槭、五角枫、华北五角枫、挪威槭等4种槭树科植物挥发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测定结果显示:4种植物的化学指纹图谱明显不同。“Y”型嗅觉行为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挥发物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不同:复叶槭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最好,其次为五角枫,均达到了差异显著的程度,华北五角枫对光肩星天牛有引诱作用,但未达到显著程度,挪威槭对光肩星天牛既无引诱作用又无驱避作用。数据分析发现,五角枫、华北五角枫和挪威槭较复叶槭引诱作用差的原因可能与五角枫、华北五角枫中含有对光肩星天牛的驱避组分罗勒烯和反-2-己烯醇、挪威槭中含有对光肩星天牛的驱避组分(E)-1-戊烯-3-醇、反-2-己烯醇和trans-香叶基丙酮有关;在4种植物中醇类化合物、酮类和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的排列顺序与植物的抗性顺序相同,而烷烃类和酯类化合物含量的排列顺序与植物的抗性顺序相反;复叶槭咬食程度轻的原因可能与其叶表面具有较少的表皮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主植物 寄主选择 挥发物 光肩星天牛 行为反应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黄顶菊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71
4
作者 张风娟 李继泉 +4 位作者 徐兴友 郭艾英 胡京蕊 杜淑欣 万方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47-1953,共7页
黄顶菊是一种入侵性极强的外来杂草,其种子对环境的适应是其成功入侵的前提。通过室内条件下黄顶菊种子的物理特性、环境因子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可为探讨黄顶菊快速蔓延的原因与揭示黄顶菊成功入侵机制提供理论依... 黄顶菊是一种入侵性极强的外来杂草,其种子对环境的适应是其成功入侵的前提。通过室内条件下黄顶菊种子的物理特性、环境因子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可为探讨黄顶菊快速蔓延的原因与揭示黄顶菊成功入侵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黄顶菊种子极多而轻与黄顶菊大面积扩散密切相关,温度、光照和种子埋藏深度是决定黄顶菊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黄顶菊种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40℃,25℃最适于种子的萌发,25~35℃条件下有利于幼苗的生长;黄顶菊种子是光敏感型种子,在土壤表面的萌发率最高(74.44%),大于3cm的深层土壤中则不能萌发;pH对黄顶菊种子的萌发影响不明显,但其幼苗在酸性条件下生长较好;黄顶菊种子的萌发能忍受一定的盐胁迫和干旱胁迫,但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根长和苗长逐渐降低,50%的土壤含水量对黄顶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比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顶菊 种子萌发 环境因子
下载PDF
皂荚和五角枫挥发性物质组成及其对空气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7
5
作者 张风娟 李继泉 +2 位作者 徐兴友 孟宪东 陈发菊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73-978,共6页
利用动态顶空法收集和TC-TGC-MS(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了两种绿化树种皂荚和五角枫茎叶的挥发物组分,采用自然沉降法测定了植物挥发物对空气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3-己烯酯和乙酸庚酯的含量在皂荚和五角... 利用动态顶空法收集和TC-TGC-MS(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了两种绿化树种皂荚和五角枫茎叶的挥发物组分,采用自然沉降法测定了植物挥发物对空气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3-己烯酯和乙酸庚酯的含量在皂荚和五角枫中分别为最高的,癸醛、苯甲醛、trans-2-己烯醛、壬醛、1-辛醇、正戊醇、3-己烯醇为二者共有的组分;微生物试验表明皂荚和五角枫林地微生物含量明显低于空旷地。乙酸-3-己烯酯、乙酸庚酯、壬醛、己醛、trans-2-己烯醛、1-辛醇、正戊醇、3-己烯醇8种单体对细菌和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乙酸-3-己烯酯的抑菌能力大于乙酸庚酯,因而揭示了皂荚和五角枫林带细菌和真菌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树种 皂荚 五角枫 挥发物 抑菌
下载PDF
黄顶菊茎叶浸提液对白菜和水稻幼苗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1
6
作者 张风娟 徐兴友 +2 位作者 陈凤敏 郭艾英 龙茹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69-1674,共6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黄顶菊茎叶浸提液对白菜和水稻幼苗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黄顶菊茎叶浸提液显著地抑制了白菜和水稻幼苗的根长和苗高,降低了白菜和水稻的根系活力,提高了丙二醛含量,并且增大了受体细胞膜透性,使细胞内含物外渗,导致电...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黄顶菊茎叶浸提液对白菜和水稻幼苗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黄顶菊茎叶浸提液显著地抑制了白菜和水稻幼苗的根长和苗高,降低了白菜和水稻的根系活力,提高了丙二醛含量,并且增大了受体细胞膜透性,使细胞内含物外渗,导致电导率值增高;同时,黄顶菊茎叶浸提液对白菜和水稻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导致受体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降低.由此可见黄顶菊通过影响植物体内的一系列生理过程,降低植物对环境的抗胁迫能力,使受体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从而表现出强烈的化感作用.综合各项指标可以看出,白菜较水稻对黄顶菊化感作用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顶菊 浸提液 化感作用 白菜 水稻
下载PDF
3种入侵植物叶片挥发物对旱稻幼苗根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风娟 徐兴友 +3 位作者 郭艾英 刘万学 万方浩 刘盼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832-5838,共7页
入侵植物通过化感作用对入侵地的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影响了入侵域农作物的生产。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黄顶菊、三叶鬼针草、胜红蓟3种入侵植物的叶片挥发物对旱稻幼苗初生根的结构以及... 入侵植物通过化感作用对入侵地的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影响了入侵域农作物的生产。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黄顶菊、三叶鬼针草、胜红蓟3种入侵植物的叶片挥发物对旱稻幼苗初生根的结构以及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5g)的三叶鬼针草和胜红蓟叶片挥发物对根皮层起抑制作用,低质量浓度(5g)的三叶鬼针草挥发物对维管柱有促进作用,而黄顶菊挥发物对髓腔影响比较大,表现为低浓度抑制,高浓度促进;20g质量浓度的三种入侵植物叶片挥发物对旱稻幼苗初生根结构影响最大,均出现结构上的变异;对侧根的发育随浓度的增加而呈现明显的抑制作用,20g质量浓度时没有侧根的发生。表明入侵植物对受体植物根结构的影响随植物种类和挥发物浓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挥发物 旱稻 初生根结构
下载PDF
不同甘蔗品种叶片气孔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风娟 李健 +3 位作者 杜成忠 杨丽涛 李杨瑞 邢永秀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1-827,共7页
干旱是甘蔗面临最主要的环境胁迫之一,为了解不同甘蔗品种在干旱胁迫时的气孔响应,该研究以F172、GT21、YT93/159和 YL6四个抗旱性有显著差异的甘蔗品种为材料,采用桶栽,在伸长期进行四种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不浇水)处理:土壤持水量... 干旱是甘蔗面临最主要的环境胁迫之一,为了解不同甘蔗品种在干旱胁迫时的气孔响应,该研究以F172、GT21、YT93/159和 YL6四个抗旱性有显著差异的甘蔗品种为材料,采用桶栽,在伸长期进行四种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不浇水)处理:土壤持水量在①65%~70%为轻度干旱;②45%~50%为中度干旱;③25%~30%为重度干旱;④以土壤含水量为75%为对照(CK).检测不同品种不同处理甘蔗的叶片相对持水量变化,并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甘蔗叶片下表皮气孔特性.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四个甘蔗品种叶片气孔导度急剧下降,重度干旱时耐旱性强的 F172和 GT21的气孔导度低于耐旱性弱的 YT93/159和 YL6的;复水后3 d,F172和 GT21的气孔导度上升至82.07和88.85 mmol·m-2·s-1,而 YT93/159和 YL6的仅有18.88和33.08 mmol·m-2·s-1.干旱还导致气孔下陷、闭合,气孔器的长、宽明显减小,且品种间气孔器长度变化差异显著;干旱胁迫下气孔密度增大,尤以耐旱性最强的 F172在重度干旱时达到显著差异.重度干旱时 F172与GT21的气孔闭合百分比是 YT93/159和 YL6近3~4倍.在水分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但 F172和GT21在重度干旱时仍可以保持相对较高的含水量,其它两个品种相对较低,尤以 YT93/159的最低.在复水后叶片含水量都有所恢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甘蔗品种抗旱能力与叶片气孔特性和含水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气孔导度 气孔器 叶片相对含水量
下载PDF
皂荚种子休眠解除及促进萌发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风娟 徐兴友 +2 位作者 孟宪东 王凤宝 金幼菊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浓硫酸处理可以打破皂荚种子休眠 皂荚经浓硫酸酸蚀8h后再用200mg/LGA3浸泡36h,可解除种子休眠,促进萌发效果最好 在15℃昼/15℃夜条件下,光照8h,湿度90%,萌发率93 3%,平均萌发天数5 61d,萌发指数2 66,发芽率64 47%,简化... 研究结果表明:浓硫酸处理可以打破皂荚种子休眠 皂荚经浓硫酸酸蚀8h后再用200mg/LGA3浸泡36h,可解除种子休眠,促进萌发效果最好 在15℃昼/15℃夜条件下,光照8h,湿度90%,萌发率93 3%,平均萌发天数5 61d,萌发指数2 66,发芽率64 47%,简化活力指数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种子 休眠 萌发 浓硫酸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五角枫挥发物及其对光肩星天牛的嗅觉行为反应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风娟 武晓颖 +1 位作者 杨莉 金幼菊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6-150,共5页
The mixture compound extracted by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xtraction can attracted the insect directly,which was the new approach to search after the attractant. Volatiles could be used to bioassay. Results of be... The mixture compound extracted by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xtraction can attracted the insect directly,which was the new approach to search after the attractant. Volatiles could be used to bioassay. Results of behavior responses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to the volatiles extracted from Acer mono under different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showed that extracts of 25 MPa, 35 ℃ was attractive to A. glabripennis significantly than others. Extracts of 25 MPa, 35 ℃ was the optimum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 condition. The analysis of GC-MS showed that the main compound were 3-hexenol and ethyl ace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 光肩星天牛 嗅觉行为反应 最佳萃取条件
下载PDF
复叶槭挥发物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其TCT/GC-MS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风娟 武晓颖 +1 位作者 王骏 金幼菊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81,共4页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复叶槭枝条挥发物,对萃取材料和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并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CT/GC-Ms)技术分析鉴定萃取所得的挥发性组分,结果显示,萃取剪断的材料所获得的挥发物的相对强度比未剪断的多;最佳的萃...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复叶槭枝条挥发物,对萃取材料和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并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CT/GC-Ms)技术分析鉴定萃取所得的挥发性组分,结果显示,萃取剪断的材料所获得的挥发物的相对强度比未剪断的多;最佳的萃取温度和压力分别为35℃和20MPa。当萃取时间为15~60min时,醇、醛、酯、萜烯等类化合物均可获得较高的萃取效率,但其峰值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挥发物 复叶槭 TCT/GC-MS
下载PDF
河北省昌黎县黄金海岸几种单子叶植物叶耐盐碱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风娟 陈凤新 +2 位作者 徐兴友 孟宪东 周丽娜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9期19-23,共5页
对生长在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盐碱生境的6种单子叶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矮生苔草Carex pumila、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看麦娘Alopecurus aequdi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的叶片进行了解剖... 对生长在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盐碱生境的6种单子叶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矮生苔草Carex pumila、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看麦娘Alopecurus aequdi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的叶片进行了解剖研究,对这6种植物叶的上、下表皮角质层厚度、主脉厚、叶肉细胞密度、泡状细胞、维管束上、下两端厚壁细胞层数7个抗性指标进行了观测,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品种间的多重比较,得出6种植物耐盐、碱性大小依次为:矮生苔草>芦苇>牛筋草>野牛草>菵草>看麦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结构 耐盐碱性
下载PDF
植物组织结构与抗虫性的关系(综述)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风娟 陈凤新 +1 位作者 徐东生 霍志梅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71-76,共6页
植物对植食性昆虫的防御体系包括组成防御体系和诱导防御体系两个方面,笔者从叶片、树皮、树干等不同部分论述了植物组织结构与抗虫性的关系,说明植物的物理、化学防御体系在植物的抗虫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结构 化学成分 抗虫性
下载PDF
虫害诱导植物体内信号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风娟 任琴 金幼菊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0-163,178,共5页
植物在遭受植食性昆虫攻击时,不同的植物会在其体内诱导不同的信号传导途径来抵御昆虫的侵食。主要就茉莉酸信号传导途径和水杨酸信号传导途径的合成途径、机理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综述,并说明植物体内信号传导途径的复杂性。
关键词 植食性昆虫 茉莉酸 水杨酸 信号传导
下载PDF
天女木兰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的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风娟 徐兴友 +3 位作者 陈凤敏 田艳波 靳小娜 陈发菊 《经济林研究》 2008年第4期71-75,共5页
天女木兰是珍稀濒危植物,为给其有效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从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角度探讨天女木兰濒危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天女木兰花药具有4个小孢子囊,花药壁5~8层。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平面对称型、四面体型和直线型,其中直... 天女木兰是珍稀濒危植物,为给其有效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从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角度探讨天女木兰濒危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天女木兰花药具有4个小孢子囊,花药壁5~8层。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平面对称型、四面体型和直线型,其中直线型较少;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花粉粒;能育花粉率最高达84.9%。通过对天女木兰小孢子发育过程的研究发现,四分体时期有2种不正常类型,说明天女木兰小孢子发育过程中存在异常现象,这是导致天女木兰濒危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生物学 天女木兰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发育 濒危植物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喷施和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咬食后五角枫释放的挥发物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风娟 金幼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990-2996,共7页
茉莉酸甲酯喷施和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咬食后五角枫(Acer mono Maxim.)植株均诱导产生了乙酸丁酯、2-壬醇、乙酸己酯、3-甲基-2-丁醇、1-辛烯、里那醇、3-蒈烯、1-丁醇、(Z)-2-己烯醛9种正常植株中没有检... 茉莉酸甲酯喷施和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咬食后五角枫(Acer mono Maxim.)植株均诱导产生了乙酸丁酯、2-壬醇、乙酸己酯、3-甲基-2-丁醇、1-辛烯、里那醇、3-蒈烯、1-丁醇、(Z)-2-己烯醛9种正常植株中没有检测到的挥发物。两种处理均诱导或促进了萜烯类、醇类和醛类挥发物的大量释放,且乙酸-3-己烯酯、乙酸乙酯、己醇、反-2-己烯醇、乙基己醇、1-辛烯、石竹烯、法尼烯等挥发物的时序变化趋势也非常相似。因而推测光肩星天牛咬食五角枫后在植物体内诱导产生了茉莉酸信号传导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甲酯 光肩星天牛 五角枫 挥发物
下载PDF
光肩星天牛咬食复叶槭后植物体内诱导的信号传导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风娟 金幼菊 孟宪东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7,共5页
研究与分析表明光肩星天牛咬食复叶槭后,植物体内茉莉酸(JA)含量和脱落酸(ABA)含量在短时间内增加,而水杨酸含量则减少,JA和ABA是抵抗伤害反应的信号传递物质,因此JA和ABA的增加表明该植物存在防御信号传导.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复叶槭 信号传导
下载PDF
三种槭树叶的组织结构与抗虫性的关系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风娟 李继泉 +4 位作者 徐兴友 周丽艳 王金霞 杨字丽 刘培培 《经济林研究》 2008年第3期93-97,共5页
为了研究槭树叶的组织结构与抗虫性的关系,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复叶槭、五角枫和挪威槭3种槭树叶的组织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3种槭树科植物的叶片总厚度、叶片表皮气孔密度和栅栏组织密度的大小排列顺序均为:复叶槭&... 为了研究槭树叶的组织结构与抗虫性的关系,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复叶槭、五角枫和挪威槭3种槭树叶的组织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3种槭树科植物的叶片总厚度、叶片表皮气孔密度和栅栏组织密度的大小排列顺序均为:复叶槭<五角枫<挪威槭,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这3项指标均差异显著,且大小排列顺序与植物的抗虫性顺序是一致的。而叶柄木质部与韧皮部厚度比值大小排列顺序为:挪威槭<五角枫<复叶槭,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此指标差异极显著,且大小排列顺序与植物的抗虫性顺序是相反的。此外,3种槭树科植物叶片表皮及主脉韧皮部中的内含物与植物的抗虫性也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槭树 抗虫性 叶的结构
下载PDF
秦皇岛海岸带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风娟 孟宪东 金幼菊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7-30,共4页
秦皇岛海岸带有种子植物788种,隶属于400属,105科,其中裸子植物5科,9属,15种;单子叶植物16科,88属,156种;双子叶植物84科,303属,607种。秦皇岛海岸带植物区系隶属于华北植物区系,基本上是温带性质,特有现象程度化低。该地区植物区系与... 秦皇岛海岸带有种子植物788种,隶属于400属,105科,其中裸子植物5科,9属,15种;单子叶植物16科,88属,156种;双子叶植物84科,303属,607种。秦皇岛海岸带植物区系隶属于华北植物区系,基本上是温带性质,特有现象程度化低。该地区植物区系与北半球温带各地区之间联系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岛市 海岸带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下载PDF
渤海湾盐生植物区系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风娟 陈凤新 李翠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14-20,共7页
对渤海湾盐生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初步统计渤海湾盐生植物共有47科,139属,239种。其中 蕨类植物有1科,1属,1种;被子植物有46科,138属,238种,其中双子叶植物有32科,87属,147种,单子叶 植物有14科,51属,91种;无裸子植物。并从科、... 对渤海湾盐生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初步统计渤海湾盐生植物共有47科,139属,239种。其中 蕨类植物有1科,1属,1种;被子植物有46科,138属,238种,其中双子叶植物有32科,87属,147种,单子叶 植物有14科,51属,91种;无裸子植物。并从科、属两个层次对渤海湾盐生植物区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如 下结论:①植物区系基本上属于温带性质;②特有现象无;③中、小属十分丰富,大属相对不发达;④植物区系 优势现象不是很明显,有优势科,没有优势属;⑤被子植物在植物区系的组成成分中占据绝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植物 植物区系 渤海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