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穿刺活检单针阳性前列腺癌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尝试构建预测穿刺单针阳性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病理升级的数学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前列腺癌且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目的:对穿刺活检单针阳性前列腺癌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尝试构建预测穿刺单针阳性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病理升级的数学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前列腺癌且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1 349例,选取其中穿刺活检单针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术后病理较穿刺病理升级组及未升级组,比较两组的年龄、体重指数、临床分期、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PI-RADS)评分、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报告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穿刺活检的Gleason评分、穿刺前及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分期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术前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并绘制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共有71例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其中术后病理升级组34例,未升级组3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P=0.585)、体重指数(P=0.165)、手术方式(P=0.08)、MRI前列腺体积(P=0.067)、临床分期(P=0.678)、PI-RADS评分(P=0.203)、穿刺前PSA(P=0.359)、术前PSA(P=0.739)、PSA密度差(P=0.063)、穿刺Gleason评分(P=0.0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穿刺阳性针中肿瘤组织占比(P=0.007)、术后病理分期(P<0.001)及术后Gleason评分(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术前变量,即MRI前列腺体积、PSA密度差、穿刺阳性针中的肿瘤组织占比、穿刺Gleason评分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只有MRI前列腺体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绘制列线图,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773。结论:对于穿刺病理单针阳性的前列腺癌患者,若前列腺体积较小或穿刺阳性针中肿瘤组织占比较少,需警惕术后病理较穿刺病理升级的可能;对于可能出现病理升级的患者,需谨慎考虑术前的危险分层。本模型可初步用于预测穿刺活检单针阳性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病理升级的可能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穿刺活检单针阳性前列腺癌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尝试构建预测穿刺单针阳性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病理升级的数学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前列腺癌且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1 349例,选取其中穿刺活检单针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术后病理较穿刺病理升级组及未升级组,比较两组的年龄、体重指数、临床分期、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PI-RADS)评分、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报告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穿刺活检的Gleason评分、穿刺前及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分期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术前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并绘制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共有71例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其中术后病理升级组34例,未升级组3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P=0.585)、体重指数(P=0.165)、手术方式(P=0.08)、MRI前列腺体积(P=0.067)、临床分期(P=0.678)、PI-RADS评分(P=0.203)、穿刺前PSA(P=0.359)、术前PSA(P=0.739)、PSA密度差(P=0.063)、穿刺Gleason评分(P=0.0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穿刺阳性针中肿瘤组织占比(P=0.007)、术后病理分期(P<0.001)及术后Gleason评分(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术前变量,即MRI前列腺体积、PSA密度差、穿刺阳性针中的肿瘤组织占比、穿刺Gleason评分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只有MRI前列腺体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绘制列线图,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773。结论:对于穿刺病理单针阳性的前列腺癌患者,若前列腺体积较小或穿刺阳性针中肿瘤组织占比较少,需警惕术后病理较穿刺病理升级的可能;对于可能出现病理升级的患者,需谨慎考虑术前的危险分层。本模型可初步用于预测穿刺活检单针阳性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病理升级的可能性。
文摘目的检测PP1A与GSDME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CD8^(+)T淋巴细胞丰度,探讨PP1A与GSDME介导焦亡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GEPIA数据库分析PP1A与GSDME在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与对应癌旁正常黏膜中PP1A蛋白表达水平,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7例结直肠癌与癌旁正常黏膜中PP1A、GSDME蛋白的表达和CD8^(+)T淋巴细胞丰度。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PP1A、GSDME和CD8^(+)T淋巴细胞丰度的相关性。结果GEPIA数据库检索显示,PP1A与GSDME的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PP1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937 vs 0.643,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PP1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而GSDME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黏膜(P<0.05),GSDME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和错配修复蛋白密切相关(P<0.05);CD8^(+)T细胞在癌浸润前沿的分布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且CD8^(+)T细胞在癌组织中的分布与pT分期、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P1A与GSDME表达呈负相关(r=-0.196,P<0.05)。PP1A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低于PP1A阴性患者(P<0.05),患者预后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pT分期和临床分期相关。PP1A表达、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p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P1A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与GSDME介导的细胞焦亡呈负相关,两者表达差异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CD8^(+)T细胞的差异性分布可能与GSDME介导的细胞焦亡及肿瘤的发展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