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超载调控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诱导泡沫细胞促动脉粥样硬化活化的作用
1
作者 王晓燕 邹小义 +5 位作者 祝翔 王婷 强叶涛 周思源 张鹏 张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5-301,共7页
目的探讨铁超载对泡沫细胞促动脉粥样硬化(AS)活化的影响。方法RAW264.7和MOVAS细胞株扩增培养,分为正常对照(media)组、oxLDL组、oxLDL+柠檬酸铁铵(oxLDL+FC)组、oxLDL+柠檬酸铁铵+去铁胺(oxLDL+FC+DFO)组,分别以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 目的探讨铁超载对泡沫细胞促动脉粥样硬化(AS)活化的影响。方法RAW264.7和MOVAS细胞株扩增培养,分为正常对照(media)组、oxLDL组、oxLDL+柠檬酸铁铵(oxLDL+FC)组、oxLDL+柠檬酸铁铵+去铁胺(oxLDL+FC+DFO)组,分别以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柠檬酸铁胺(FC)、去铁胺(DFO)刺激。普鲁士蓝和油红O染色检测铁沉积和泡沫细胞生成。CCK-8测定细胞存活率,DHE探针观察活性氧自由基(ROS)生成,ELISA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丙二醛(MDA)含量。RT-qPCR检测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和ATP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平滑肌22a(smooth muscle 22 alpha,SM22a)、骨桥蛋白(OPN),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结果与oxLDL组相比,oxLDL+FC组细胞胆固醇逆向转运分子ABCA1和ABCG1表达降低,细胞泡沫化加重,死亡率上升,且ROS和MDA的表达增加,GPX4表达降低,巨噬细胞M1型标志物及平滑肌细胞合成型标志物升高,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铁超载能促进泡沫细胞生成,使其向促动脉粥样硬化表型转化,加重脂质过氧化及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超载 泡沫细胞 炎症 脂质过氧化 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丁酸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强叶涛 吴水芸 +8 位作者 韩慕天 程璐 金慧敏 严成 李翀 刘霞 张苗苗 邵启祥 夏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15-1319,共5页
目的:观察肠道细菌代谢产物丁酸对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表型及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丁酸盐对GM-CSF和IL-4体外诱导的BMDCs细胞进行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 目的:观察肠道细菌代谢产物丁酸对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表型及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丁酸盐对GM-CSF和IL-4体外诱导的BMDCs细胞进行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DCs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6、MHCⅡ、B7-DC的表达及其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其细胞因子IL-6、IL-12的表达;用格里斯反应(Griess reaction)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DC细胞产生NO2-的生成和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中ERK分子的磷酸化。结果:丁酸可下调LPS诱导的成熟BMDCs细胞CD80、CD86、MHCⅡ、B7-DC分子的表达。同时,丁酸也可抑制IL-6和IL-12的分泌,并抑制树突状细胞对OVA257-264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增殖。进一步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丁酸可抑制DC细胞TLR4信号通路中ERK分子的磷酸化。结论:丁酸可通过抑制DC细胞TLR4信号通路中ERK分子的磷酸化,下调DC细胞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盐 树突状细胞 共刺激分子 细胞因子 CD8+T细胞 TLR4
下载PDF
量子点与巨噬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翀 严成 +5 位作者 金慧敏 吴水芸 强叶涛 颜楠楠 肖腾飞 夏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4217-4221,共5页
背景:与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相比,量子点呈现出良好的生物标记特性,尤其在细胞标记、临床靶向生物成像等领域呈现出独特的光学特性。目的:观察CdS e/Zn S量子点与单核-巨噬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巨噬细胞RAW264.7接种于96孔板中,分3... 背景:与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相比,量子点呈现出良好的生物标记特性,尤其在细胞标记、临床靶向生物成像等领域呈现出独特的光学特性。目的:观察CdS e/Zn S量子点与单核-巨噬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巨噬细胞RAW264.7接种于96孔板中,分3组培养,分别加入0,50,100 mg/L的Cd Se/Zn S量子点干预,培养1 h或2 h,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信号;培养0-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50 mg/L Cd Se/ZnS量子点标记巨噬细胞的荧光信号强度;培养18 h,定量PCR检测巨噬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的水平;培养18 h,MTT法检测巨噬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结论:(1)荧光信号强度与CdS e/Zn S量子点的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并且随着标记时间的延长,荧光信号强度增强;(2)经50 mg/L CdS e/ZnS量子点标记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巨噬细胞的荧光信号不断增强,在18 h达到峰值;(3)与0 mg/L量子点组比较,50,100 mg/L量子点组可显著促进巨噬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P<0.01或P<0.05);100 mg/L量子点组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高于50 mg/L量子点组(P<0.01);50,100 mg/L量子点组白细胞介素1β表达无差异;(4)50,100 mg/L Cd Se/Zn S量子点组细胞增殖强于0 mg/L量子点组(P<0.05),50,100 mg/L Cd Se/Zn S量子点组细胞增殖无差异;(5)50,100 mg/L Cd Se/Zn S量子点对巨噬细胞的凋亡无明显影响;(6)结果表明,Cd Se/Zn S量子点可活化巨噬细胞,促其增殖与分泌炎症因子,但不影响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量子点 巨噬细胞 炎症因子 生物相容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粪便中短链脂肪酸 被引量:9
4
作者 吴水芸 强叶涛 +6 位作者 程璐 韩慕天 耿艳 俞宛君 邵启祥 许化溪 夏圣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快速检测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方法,并探讨将其应用于肠道疾病辅助诊断的可能性。方法分别取健康C57BL/6小鼠、SD大鼠和成年人志愿者粪便,以及用硫酸葡聚糖溶液诱导的肠炎模型C57BL/6小鼠的粪便;用气相色谱-质...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快速检测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方法,并探讨将其应用于肠道疾病辅助诊断的可能性。方法分别取健康C57BL/6小鼠、SD大鼠和成年人志愿者粪便,以及用硫酸葡聚糖溶液诱导的肠炎模型C57BL/6小鼠的粪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上述标本中短链脂肪酸的种类和相对丰度。结果所有标本均检测出多种短链脂肪酸,其种类主要有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在生理条件下,人与鼠短链脂肪酸的种类和相对丰度比都十分相似。肠炎可使粪便中除乙酸外的其他短链脂肪酸的相对丰度下降,其中,尤以丁酸下降最为明显。结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可快速检测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并有可能应用于肠炎等肠道疾病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肠炎 气相色谱-质谱 粪便
下载PDF
2098例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管舒娴 强叶涛 +1 位作者 宋静玉 鲁科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6期2309-2312,2315,共5页
目的分析引起尿路感染(UTI)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选择抗菌药物,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所有尿培养阳性菌株,使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鉴定药敏分析仪及配... 目的分析引起尿路感染(UTI)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选择抗菌药物,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所有尿培养阳性菌株,使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鉴定药敏分析仪及配套卡片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送检13 511份标本,在剔除相同患者的重复菌株后分离出有效菌株2 098株。以革兰阴性菌(1 389株)为主,占66.2%;革兰阳性菌(642株)占30.6%;真菌(67株)占3.2%。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主要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高度敏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60.0%、34.7%。主要革兰阳性菌中,未检出对高浓度庆大霉素、高浓度链霉素、替加环素耐药的肠球菌,检出2株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导致尿培养阳性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日常治疗过程中应定时监测引起UTI的病原菌,并且对各类细菌的耐药情况及时总结,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培养 尿路感染 病原菌 耐药分析 抗菌药物
下载PDF
2017年住院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6
作者 强叶涛 宗玲妍 +2 位作者 宋静玉 冯同保 鲁科峰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2017年血培养中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血培养仪培养标本,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分离得病原菌685株,含革兰阳性球菌458株(66.9%),革... 目的回顾分析2017年血培养中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血培养仪培养标本,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分离得病原菌685株,含革兰阳性球菌458株(66.9%),革兰阴性杆菌211株(30.8%),真菌6株(0.9%),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未检出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及替加环素耐药的CNS。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具有较高敏感性(>95%)。肺炎克雷伯菌对不同种类抗生素均呈现不同程度耐药。结论CNS是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对因侵袭性操作增多而导致血流感染发病率上升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经验治疗选择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血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