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心资本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1
作者 强国令 郏盼盼 冯萧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6,共13页
选取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耐心资本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耐心资本的注入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表明,耐心资本能够缓解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 选取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耐心资本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耐心资本的注入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表明,耐心资本能够缓解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具体表现为降低代理成本、缓解融资约束以及提升创新水平,进而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市场竞争程度低以及未持有银行股份的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当企业处于成长期,稳定型股权的耐心资本更能发挥作用,当企业处于成熟期,关系型债权的耐心资本更能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心资本 资源配置 高质量发展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贸易便利化与沿线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欧班列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2
2
作者 强国令 白瑞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48,共10页
中欧班列的国际货运属性导致其对中国贸易便利化和技术创新的影响有别于一般国内铁路。基于2004—2021年中国地级市的数据,将中欧班列开通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究贸易便利化对沿线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 中欧班列的国际货运属性导致其对中国贸易便利化和技术创新的影响有别于一般国内铁路。基于2004—2021年中国地级市的数据,将中欧班列开通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究贸易便利化对沿线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中欧班列开通能够推动沿线城市产业结构朝着高级化方向发展,在进行三种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显著。第二,技术创新、融资支持和数字智能三种机制能对开通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中欧班列对沿线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主要存在于非中心城市。未来城市应利用贸易便利化这一有力“引擎”,通过提升融资便利与数字智能水平,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在促进创新要素流动中的作用,为沿线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贸易便利化 中欧班列 现代化产业体系 双重差分
原文传递
股权架构中的有限合伙协议:私利谋取还是价值创造 被引量:1
3
作者 强国令 陈昊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65-71,共7页
不平等的股权架构设计可保障企业家表决权,但也可能带来负外部性。本文基于创新视角考察有限合伙协议架构可能存在的私利谋取效应与价值创造效应。研究发现,有限合伙协议架构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发挥价值创造作用,其作用机制为降低管... 不平等的股权架构设计可保障企业家表决权,但也可能带来负外部性。本文基于创新视角考察有限合伙协议架构可能存在的私利谋取效应与价值创造效应。研究发现,有限合伙协议架构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发挥价值创造作用,其作用机制为降低管理层短视水平、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以及吸引高素质人才。进一步分析发现,价值创造效应在管理层股权激励程度高和市场竞争程度高的企业中更加显著,此外,有限合伙协议架构会提升企业价值,且在创新型企业中更显著。本文结论证实了有限合伙协议架构是创新导向的股权架构设计,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新实践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架构 有限合伙协议 价值创造 私利谋取 企业创新
下载PDF
地方政府横向转移支付与区域工业化协调发展——基于对口援疆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4
作者 强国令 滕飞 闫杰 《地方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35,共10页
作为一项中国特色转移支付的创新,对口援助能否推动欠发达地区工业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新一轮对口援疆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对口援助政策对受援地工业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口援... 作为一项中国特色转移支付的创新,对口援助能否推动欠发达地区工业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新一轮对口援疆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对口援助政策对受援地工业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口援助显著提升了受援地的工业化水平,促进了受援地工业集聚。异质性分析发现,对口援助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为促进区域工业化协调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口援助 工业化 中国式现代化 区域协调发展
下载PDF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ESG表现:“强化治理”还是“利益侵占”
5
作者 强国令 冯萧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58-65,共8页
近年来上市公司“无股不押”的现象与利用股权质押进行掏空的乱象频现,引发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风险的担忧。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目的都是攫取上市公司财富吗?本文以2010~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企业ESG表现的视角出发考察控... 近年来上市公司“无股不押”的现象与利用股权质押进行掏空的乱象频现,引发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风险的担忧。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目的都是攫取上市公司财富吗?本文以2010~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企业ESG表现的视角出发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可能存在的“强化治理”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研究发现:出于强化治理动机,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企业ESG表现会提升,且上述结论存在较强的稳健性。中介机制检验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通过提升企业信息披露质量、降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来强化对企业的治理,从而促进企业ESG表现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国有企业与未聘请国际“四大”审计的企业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更有动机发挥治理效应,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从而提升企业ESG表现。本文发现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期具有强化公司治理的动机,为股权质押主题研究文献提供了ESG背景下的实证证据,对于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理解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行为动机与理解ESG表现如何推动企业治理的完善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 控制权转移风险 企业ESG表现 治理效应
下载PDF
ESG评级分歧与企业信贷可得性
6
作者 强国令 冯萧 郏盼盼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59,共11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ESG理念是引领企业实现绿色高质量转型的重要抓手,但目前各大ESG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存在较大分歧,这会如何影响企业信贷可得性。基于2015—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ESG评级分歧对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机制。...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ESG理念是引领企业实现绿色高质量转型的重要抓手,但目前各大ESG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存在较大分歧,这会如何影响企业信贷可得性。基于2015—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ESG评级分歧对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会降低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主要影响机制为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增加;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数字化转型水平以及分析师关注的提高能有效缓解ESG评级分歧对企业信贷可得性的负面影响。异质性检验发现,ESG评级分歧对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削弱影响在非国有、非四大审计、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非产融结合的企业中更显著。经济后果检验发现,ESG评级分歧对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削弱可能造成企业价值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评级分歧 企业信贷可得性 投资者情绪 企业价值
下载PDF
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风险承担:激励还是自利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一婕 强国令 徐会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5,共6页
基于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观”和“自利观”,选取2008—2022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及其产生的机制。研究发现: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风险承担,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 基于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观”和“自利观”,选取2008—2022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及其产生的机制。研究发现: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风险承担,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并且,这一正向影响会因股权性质、管理层激励程度以及劳动力依赖程度等条件的不同,对企业风险承担产生差异化影响。文章证实了员工持股计划符合“激励观”而非“自利观”,这对深化员工持股计划的后续部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工持股计划 企业风险承担 激励观 自利观
下载PDF
基于农村视阈下的普惠金融扶贫的理论探讨与思考 被引量:8
8
作者 强国令 闫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目前,有关普惠金融扶贫有效性的研究存在较大争议。从农村视角出发,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瓶颈,然后分别从理论、现实、农户和普惠金融等四个维度揭示了农村普惠金融扶贫的局限性:一是从理论上来看,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 目前,有关普惠金融扶贫有效性的研究存在较大争议。从农村视角出发,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瓶颈,然后分别从理论、现实、农户和普惠金融等四个维度揭示了农村普惠金融扶贫的局限性:一是从理论上来看,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二是从现实来看,农户经营项目的低效益和高风险使得农村普惠金融的扶贫作用有限;三是从农户自身来看,农村普惠金融仅在具有创业意识、诚实守信的农户中才能发挥作用;四是从供给视角来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不均衡。最后,文章就创新普惠金融扶贫机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扶贫 创新意识 农村经济
下载PDF
数字金融、家庭财富与共同富裕 被引量:44
9
作者 强国令 商城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2-38,共17页
文章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家庭财富积累、财富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的影响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家庭财富积累,经过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2)... 文章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家庭财富积累、财富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的影响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家庭财富积累,经过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2)创业和配置风险金融资产是数字金融影响家庭财富的重要渠道。(3)财富规模越小的家庭,使用数字金融产生的创富作用越大,并且老年人、低教育程度、低收入水平、农业户口群体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使用数字金融能够产生更大的创富作用。总的来说,财富是富裕的题中之义,数字金融能够在提升家庭财富总体水平的基础上缓解财富不平等,从而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文章的研究发现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数字金融 家庭财富 财富不平等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与女性创业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强国令 滕飞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0-128,共9页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新时代产物释放了巨大的“数字红利”,探究“数字红利”激发女性创业活力对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二值选择模型,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和2018年两期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女性创...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新时代产物释放了巨大的“数字红利”,探究“数字红利”激发女性创业活力对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二值选择模型,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和2018年两期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女性创业的具体路径和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女性创业,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每提高1%,女性进行创业活动的概率会提高8.48%,上述结论通过了工具变量估计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细分指标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深度以及覆盖广度促进女性创业作用明显;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了女性创业过程中的流动性约束;基于创业动机异质性视角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促进女性的机会驱动型创业,但对生存驱动型创业作用不明显,说明数字普惠金融实现了“精准普惠”,促进了对外部资金依赖性更强的机会驱动型创业的开展。人力资本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降低创业所需的人力资本门槛,促进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女性开展创业活动。因此,应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同时探究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女性创业的新模式,更大程度上激发女性创业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女性创业 流动性约束 人力资本 二值选择模型
下载PDF
互联网普及、家庭财富差距与共同富裕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强国令 商城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62,共12页
根据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中社区互联网普及和家庭财富差距的详细情况,实证评估了互联网普及对家庭财富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能够显著缩小家庭财富差距;不同财富规模的家庭使用互联网都能产生显著的创富作用,但... 根据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中社区互联网普及和家庭财富差距的详细情况,实证评估了互联网普及对家庭财富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能够显著缩小家庭财富差距;不同财富规模的家庭使用互联网都能产生显著的创富作用,但对于家庭财富规模越小的家庭,互联网产生的创富作用越大。财富是富裕的题中之义,互联网普及能够在提升总体家庭财富水平的同时缩小家庭财富差距,从而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互联网普及 家庭财富差距 互联网使用 家庭财富 共同富裕
下载PDF
管理层股权激励:利益趋同还是利益壕沟——来自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9
12
作者 强国令 《上海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44,117,共6页
本文从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来考察国内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效应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管理层股权激励显著提高了公司绩效,但在不同产权性质公司中激励效果不同:非国有控股公司表现为利益趋同效应,股权激励... 本文从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来考察国内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效应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管理层股权激励显著提高了公司绩效,但在不同产权性质公司中激励效果不同:非国有控股公司表现为利益趋同效应,股权激励降低了代理成本,改善了公司绩效;而国有控股公司表现为利益壕沟效应,股权激励对代理成本和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控股公司内部人控制、管理层权力过大是股权激励效应弱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利益趋同 利益壕沟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倡议、公司战略与企业投资 被引量:6
13
作者 强国令 徐会杰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70,共10页
基于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企业投资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一带一路"作为一项经济合作倡议,通过缓解对外投资风险、提供... 基于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企业投资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一带一路"作为一项经济合作倡议,通过缓解对外投资风险、提供大量投资机会、降低企业"走出去"的成本,显著增加了倡议支持企业的投资水平;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战略在"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该倡议的提出,改善了资本市场环境,激励企业实施更加积极的战略,进而增加企业的投资。另外,依据企业性质和制度环境的差异进行了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在非国企、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更为显著。从公司战略的角度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支持了倡议的正面经济效应,对我国企业"走出去"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公司战略 企业投资
原文传递
普通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对学风建设的影响研究——以金融工程课程教改实践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强国令 闫杰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7年第5期72-74,共3页
高校学风建设事关高等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目前,在普通高校中,不同程度存在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整体学习氛围不浓厚、教学过程管控不严格等状况,使得学风弱化问题比较突出。为此,以金融工程课程教改实践为例,考察课... 高校学风建设事关高等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目前,在普通高校中,不同程度存在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整体学习氛围不浓厚、教学过程管控不严格等状况,使得学风弱化问题比较突出。为此,以金融工程课程教改实践为例,考察课程教学改革对学风建设的影响,探寻提高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教改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显著提高,考试不及格率大幅下降,学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为进一步推广学风建设的有效经验,需要普通高校从思政教育、教务管理、教风建设等方面进行配套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创新 学风建设
下载PDF
乐视的生态体系缘何会土崩瓦解——基于掏空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强国令 孙亚奇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61-67,共7页
基于掏空理论,以乐视为例,分析其危机爆发的原因。研究发现,乐视设立错综复杂的金字塔企业集团,建立七大生态体系,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平台+终端+内容+应用”的生态圈,营造概念,通过复杂的关联交易制造持续高增长假象,提高社会公众对... 基于掏空理论,以乐视为例,分析其危机爆发的原因。研究发现,乐视设立错综复杂的金字塔企业集团,建立七大生态体系,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平台+终端+内容+应用”的生态圈,营造概念,通过复杂的关联交易制造持续高增长假象,提高社会公众对公司发展和盈利的预期,从而推升公司股价,大股东却在高位通过质押、减持套现,将风险转嫁给中小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因此,乐视生态创新概念实质上是一种掏空策略。这为掏空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对于如何遏制虚假高新技术企业打着创新和构建生态圈名义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及加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视 生态体系 关联交易 掏空行为 质押 减持 高估值
下载PDF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企业金融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强国令 徐会杰 王一婕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2-125,共14页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于管理者是激励还是自利,一直是公司治理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基于2005—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别从激励观、外部监督、机会主义、信号传递等角度,分析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考察董责险公司治...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于管理者是激励还是自利,一直是公司治理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基于2005—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别从激励观、外部监督、机会主义、信号传递等角度,分析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考察董责险公司治理的有效性。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发挥了激励效应和监督效应,鼓励管理者积极进取,并约束了其逐利行为,进而抑制了企业的金融化水平,在内生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在国有企业、薪酬激励不足和非高新技术企业中,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投保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能够鼓励管理者积极进取,提升企业投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同时有利于加强外部对于企业的监管,缓解内外部信息不对称,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具有抑制作用,支持了该保险积极的治理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推进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在中国上市公司中的发展,健全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环境,引导经济“脱虚向实”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 企业金融化 外部监督 激励效应 机会主义 信号传递
下载PDF
横向并购如何助力重污染行业减排增效? 被引量:3
17
作者 强国令 高乾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3-488,共16页
重污染行业的减排增效对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极为重要。然而,许多重污染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资金、人才等资源约束和能力约束。通过剖析宝武并购韶钢后的整合过程,探索了横向并购对于重污染行业减排增效的重要意义及作用机理。研... 重污染行业的减排增效对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极为重要。然而,许多重污染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资金、人才等资源约束和能力约束。通过剖析宝武并购韶钢后的整合过程,探索了横向并购对于重污染行业减排增效的重要意义及作用机理。研究结论显示,在重污染行业的横向并购中,并购方可以通过资金输入及技术协同对被并购方进行技术赋能,通过人才输入及业务协同对被并购方进行管理赋能,从而缓解被并购企业面临的资源和能力约束,提高其技术及管理能力,进而实现减排增效,使其具备环保和经营方面的竞争优势,最后通过合理运用并购的经济效益巩固被并购企业的这种优势。同时,并购方也可以从中分享被并购方的经济效益和技术创新成果,从而使并购双方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并购 重污染行业 减排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全球金融周期加剧了跨境资本流动吗——来自结构视角的跨国样本证据 被引量:2
18
作者 强国令 王伟涛 董雅洁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3-53,共21页
基于1998—2020年跨国面板数据,从结构视角探讨全球金融周期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以及制度环境因素的调节效应和异质性等问题。基准检验发现,总量跨境资本流动以及证券投资、其他投资跨境资本流动具有显著的顺周期特征,直接投资顺周期... 基于1998—2020年跨国面板数据,从结构视角探讨全球金融周期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以及制度环境因素的调节效应和异质性等问题。基准检验发现,总量跨境资本流动以及证券投资、其他投资跨境资本流动具有显著的顺周期特征,直接投资顺周期特征不显著;国内金融风险改善、金融发展水平提高、汇率稳定性增加会强化全球金融周期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异质性检验表明,证券投资顺周期特征主要由企业驱动,其他投资主要由商业银行驱动;全球金融周期上行时总量跨境资本、证券投资、其他投资流入顺周期特征更为明显;金融危机后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对全球金融周期更敏感。进一步分析表明,全球贸易不确定性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全球金融周期渠道影响各国跨境资本流动。拓展模型检验表明,不同类型经济体储备政策变动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新兴市场经济体倾向于使用外汇储备对冲风险和稳定汇率。研究结论为新形势下做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防范化解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等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金融周期 跨境资本流动 顺周期特征 储备资产变动
下载PDF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强国令 王梦月 《农村金融研究》 2018年第8期34-38,共5页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处于积累易发期,如何正确把握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现状,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当前亟需探讨的重要课题。论文从非金融企业高杠杆风险、影...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处于积累易发期,如何正确把握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现状,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当前亟需探讨的重要课题。论文从非金融企业高杠杆风险、影子银行引发不良贷款、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和融资风险等角度,分析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和根源,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金融风险 风险防范 金融安全
下载PDF
“野蛮人入侵”、政府干预与双层股权结构——基于万科股权之争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强国令 刘克富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3-58,共6页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散时代的到来,"野蛮人"出没和控制权纷争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常态。本文以宝万之争为例,分析了野蛮人入侵潜在的危害性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负面性。以宝能系为代表的保险资金,运用高杠杆资金在...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散时代的到来,"野蛮人"出没和控制权纷争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常态。本文以宝万之争为例,分析了野蛮人入侵潜在的危害性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负面性。以宝能系为代表的保险资金,运用高杠杆资金在二级市场频繁举牌,一方面可能对实体经济造成伤害,另一方面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政府干预在短期内能够保护实体经济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但从长期看,可能干扰市场化进程,破坏资本市场永续发展所需的规则和秩序。据此,本文提出建立类别股份制度,进而有效抵御野蛮人入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收购 政府干预 双层股权结构 股权分散 控制权纷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