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囊性病变的CT诊断 被引量:43
1
作者 强金伟 廖治河 +2 位作者 周康荣 郑蔚巍 徐从德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4-446,共3页
目的 提高CT诊断卵巢囊性病变的正确性。材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12 1例共 161个卵巢区囊性病变 ,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61个病灶中 ,良性 10 2例 13 4个病灶 ,恶性 19例 2 7个病灶。 12 0个为完全囊性 ,41个... 目的 提高CT诊断卵巢囊性病变的正确性。材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12 1例共 161个卵巢区囊性病变 ,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61个病灶中 ,良性 10 2例 13 4个病灶 ,恶性 19例 2 7个病灶。 12 0个为完全囊性 ,41个有囊壁结节或实性部分 ,分别占 74.5 %和 2 5 .5 %。其中囊性畸胎瘤 2 1例 2 5个病灶 ,囊腺瘤 18例 ,均为单个病灶 ,囊腺癌 7例 12个病灶 ,Krukenberg瘤 5例 7个病灶 ,内膜异位囊肿 3 1例 3 9个病灶 ,黄体囊肿 8例 9个病灶 ,滤泡囊肿 8例 9个病灶 ,浆液或粘液性囊肿 11例 ,中肾管囊肿 10例 ,陈旧性异位妊娠 4例 ,卵巢输卵管脓肿、炎症积水 9例 13个病灶 ,其他 4例。术前CT诊断准确率 81.8%。结论 卵巢囊性病变种类较多 ,基本CT表现多类似 ,但良性病变常为圆形或卵圆形 ,囊壁薄而规则 ;恶性病变多为双侧不规则形 ,囊壁及囊内分隔厚而不规则 ,结节状。CT在卵巢囊性病变的诊断中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囊性病变 CT 诊断
下载PDF
卵巢畸胎瘤的CT诊断 被引量:28
2
作者 强金伟 周康荣 廖治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1-404,共4页
目的 分析卵巢畸胎瘤的CT表现 ,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4 3例 4 9个卵巢畸胎瘤 ,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4 9个卵巢畸胎瘤中 ,成熟性畸胎瘤 4 5个 ,未成熟性畸胎瘤 3个 ,卵巢甲状腺肿 1个。 ... 目的 分析卵巢畸胎瘤的CT表现 ,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4 3例 4 9个卵巢畸胎瘤 ,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4 9个卵巢畸胎瘤中 ,成熟性畸胎瘤 4 5个 ,未成熟性畸胎瘤 3个 ,卵巢甲状腺肿 1个。 4 5个为囊性 ,其中单房 2 9个 (6 4 % ) ,双房 8个 (18% ) ,多房 8个 (18% )。 2个为囊实性 ,2个为实性 ,后者均为未成熟性。 4 6个 (96 % )畸胎瘤含脂肪密度组织 ,16个 (32 % )瘤内见毛发 ,2 5个 (5 1% )见向囊内突起的头结节 ,2 5个 (5 1% )瘤内见钙化或牙齿。根据CT表现 ,成熟性畸胎瘤可分为液性为主型、液脂型、头结节型、脂肪瘤型和囊肿型。术前CT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96 %和 88%。结论 绝大多数卵巢畸胎瘤有典型的CT表现 ,少数不含脂肪的囊肿型肿瘤定性仍有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畸胎瘤 CT 诊断 卵巢甲状腺肿
下载PDF
支气管多层螺旋CT后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强金伟 周康荣 +3 位作者 廖治河 鲁刚 陈刚 陈锦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12期904-907,共4页
目的 :评价多平面重组 (MPR)或曲面重组 (CPR)、遮盖表面显示 (SSD)、最小密度投影 (MinIP)、仿真支气管内镜 (VB)和容积再现 (VR)等五种后处理方法显示肺段以下远端气道的能力。方法 :对 2 0例健康志愿者 ,采用多层螺旋CT(MDCT)机行高... 目的 :评价多平面重组 (MPR)或曲面重组 (CPR)、遮盖表面显示 (SSD)、最小密度投影 (MinIP)、仿真支气管内镜 (VB)和容积再现 (VR)等五种后处理方法显示肺段以下远端气道的能力。方法 :对 2 0例健康志愿者 ,采用多层螺旋CT(MDCT)机行高分辨扫描 ,准直 1mm、螺距 1.75、球管旋转 0 .5s/r ,并分别用标准算法 (FilterB)和高滤过重建算法 (FilterD)重组横断面图像 ,重组间隔 0 .6mm ,比较MPR/CPR、SSD、MinIP、VB和VR五种重组方法显示支气管的等级和长度。结果 :MPR/CPR显示支气管的等级和长度最优 ,能显示大部分 7级支气管 ;SSD次之 ,能显示 5~ 6级支气管 ,且采用平扫图像重组优于增强图像 ,用FilterD图像资料获得的SSD优于FilterB法 ,其中用平扫FilterD图像资料所得的SSD最佳 ;VB法略次于SSD法 ,能显示 5~ 6级支气管 ;MinIP和VR最差 ,仅能显示 3~ 5级支气管。结论 :采用多层螺旋CT、1.0mm准直的螺旋高分辨扫描后 ,行MPR/CPR、SSD和VB重组 ,能从平面和立体上直观地显示 4~ 7级周围支气管 ,并评价该范围内的支气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CT在骨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附70例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强金伟 廖治河 +1 位作者 吉学生 刘明浩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CT在骨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骨肿瘤CT资料,其中恶性肿瘤50例,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20例,部分病例与平片资料进行对照。结果:在有平片资料的56例骨肿瘤... 目的:探讨CT在骨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骨肿瘤CT资料,其中恶性肿瘤50例,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20例,部分病例与平片资料进行对照。结果:在有平片资料的56例骨肿瘤中,平片定性正确38例,定性正确率679%,CT结合平片定性正确49例,定性正确率875%。CT定性的价值在于:①病变检出率高。②显示病变内部结构和骨外软组织肿块清晰。③显示病变的膨胀性和皮质完整性佳。④增强扫描利于确定病变的成份和血供。结论:CT对骨肿瘤定性有其独到之处,与X线平片相结合能明显提高定性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CT 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气管三维重组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5
作者 强金伟 周康荣 廖治河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7期674-678,共5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气管三维重组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4层螺旋CT对145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气管病变行准直1mm,螺距1.75,球管旋转0.5s/r的螺旋高分辨力扫描,高滤过算法重建,间隔0.6mm。中小气管病变加做视野为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气管三维重组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4层螺旋CT对145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气管病变行准直1mm,螺距1.75,球管旋转0.5s/r的螺旋高分辨力扫描,高滤过算法重建,间隔0.6mm。中小气管病变加做视野为20cm的靶扫描,准直0.5mm,重建间隔0.1~0.3mm。在工作站上用种子技术行支气管表面遮盖显示(SSD)重组。结果:气管病变9例,表现为气管局限性、不规则缺损或偏心性狭窄。中央支气管病变64例,其中肺癌58例,表现为多种类型的支气管中断,或不同程度、形态的支气管狭窄;内膜结核3例、慢性炎症2例、纤维上皮性息肉1例。周围支气管病变70例,其中肺癌44例,表现为支气管到达肿块边缘截断、进入肿块后锥状中断或支气管在肿块内轻度扩张;支气管扩张10例,表现为多支支气管分支呈杵状扩张;炎性假瘤5例,见支气管在肿块内呈正常形态或断续开放状;结核球4例,见支气管在肿块边缘截断;良性肿瘤7例,见紧邻肿块的支气管呈偏侧光滑弧形狭窄或闭塞。弥漫性淀粉样变2例,表现为气管、支气管多处不同程度狭窄。结论:采用0.5~1.0mm准直的高分辨力MSCT扫描后行SSD重组能立体直观地显示病变支气管的部位、形态、范围和程度,提高细微病变的发现率,加深对病变的全面和整体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三维重组
下载PDF
小剂量对比剂技术在胸部螺旋CT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强金伟 吉学生 廖治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 评价胸部螺旋CT应用小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选择临床怀疑胸部肿块而申请CT检查 60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 1ml/kg体重对比剂 (平均总量 5 9.5ml± 8ml)、3ml/s注射速度、2 5s延迟时间作全胸螺旋扫描。测量增强后纵... 目的 评价胸部螺旋CT应用小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选择临床怀疑胸部肿块而申请CT检查 60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 1ml/kg体重对比剂 (平均总量 5 9.5ml± 8ml)、3ml/s注射速度、2 5s延迟时间作全胸螺旋扫描。测量增强后纵隔血管、心脏和增强前后肿块的CT值。结果 上腔静脉CT值平均 2 65HU± 92HU ,升主动脉 193HU± 41HU ,肺动脉 15 1HU± 3 2HU ,左房15 8HU± 3 3HU ,降主动脉 199HU± 46HU ,与纵隔肺门的非血管结构密度差异明显。 2 8例肺癌肿块强化满意 ,平均增强 3 0HU。结论胸部螺旋CT应用小剂量对比剂能获得较为满意的纵隔血管和肺内肿块强化效果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对比剂 CT 小剂量
下载PDF
骨关节创伤的螺旋CT三维影像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强金伟 吉学生 +2 位作者 廖治河 张飚 张新潮 《放射学实践》 2000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影像 (SSD和MPR)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的技术要点。方法 :研究经X线和螺旋CT证实的骨关节创伤病例 85例。扫描参数 :① 3mm层厚、4.5mm床速和 1~ 2mm重建间距 ;② 5mm层厚、5~7.5mm床速和 2mm重建间距 ...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影像 (SSD和MPR)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的技术要点。方法 :研究经X线和螺旋CT证实的骨关节创伤病例 85例。扫描参数 :① 3mm层厚、4.5mm床速和 1~ 2mm重建间距 ;② 5mm层厚、5~7.5mm床速和 2mm重建间距 ;作SSD时阈值范围之低值为 12 0~ 180 ,观察SSD和MPR的窗宽和窗位分别为 3 0 0 0~ 3 2 0 0、10 0 0~ 12 0 0和 80 0~ 10 0 0、2 5 0~ 3 0 0。结果 :横断面结合SSD和MPR像显示骨折 83例 ,脱位或半脱位 19例。 85例SSD像 ,图像质量优秀 5 6例 ,良好 19例 ,较差 10例 ,SSD像立体地显示了骨折线的长短、形态、走向 ,碎骨片的形态、大小、空间位置以及骨折的移位和关节对位状况 ;68例跨关节MPR像 ,图像质量优秀 45例 ,良好 14例 ,较差 9例 ,MPR像更清晰地显示关节的受累和关节腔内游离骨片。结论 :螺旋CT的SSD和MPR像能提供骨关节创伤非常有价值的空间关系信息 ,其表现接近病理解剖 ,临床应用价值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三维成像 骨关节创伤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卵巢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强金伟 《肿瘤影像学》 2016年第1期11-15,共5页
卵巢肿瘤的死亡率居妇科肿瘤首位,且组织病理学和形态学类型复杂,有良性、交界性及恶性之分,常规影像学表现存在较多重叠,诊断有一定困难。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如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 卵巢肿瘤的死亡率居妇科肿瘤首位,且组织病理学和形态学类型复杂,有良性、交界性及恶性之分,常规影像学表现存在较多重叠,诊断有一定困难。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如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和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正越来越多应用于卵巢肿瘤的诊断和研究。通过评估卵巢肿瘤的水分子运动异常、微血管灌注特性及代谢产物浓度变化,可获悉肿瘤的功能和代谢状态,有助于卵巢肿瘤的定性和鉴别诊断,指导临床制订手术方案,进行疗效评估和随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功能成像 卵巢肿瘤 应用
下载PDF
胰腺囊腺癌两例误诊分析
9
作者 强金伟 周世铮 廖治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7-17,共1页
胰腺囊腺癌较少见,有时与胰腺假性囊肿难以鉴别,我们曾误诊2例,现报告如下。例1 女,48岁。中上腹阵发性疼痛半天,伴恶心、呕吐。曾有3年'胃病史'。体检:中上腹扪及直径8cm 圆形肿块,活动,余无其他阳性体征。血象、肝功能、血尿... 胰腺囊腺癌较少见,有时与胰腺假性囊肿难以鉴别,我们曾误诊2例,现报告如下。例1 女,48岁。中上腹阵发性疼痛半天,伴恶心、呕吐。曾有3年'胃病史'。体检:中上腹扪及直径8cm 圆形肿块,活动,余无其他阳性体征。血象、肝功能、血尿淀粉酶均正常。B 超示剑下巨大液性包块。CT 表现为两胸腔少量积液,中等量腹水,胰体尾部9.0cm×8.4cm 薄壁分叶状囊性肿块,无壁结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囊腺癌 误诊 诊断
下载PDF
大网膜蛔虫性肉芽肿CT诊断1例
10
作者 强金伟 廖治河 桂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476-476,共1页
关键词 大网膜蛔虫性肉芽肿 CT 诊断
下载PDF
胸椎旁恶性肿瘤的CT诊断
11
作者 强金伟 廖治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1-192,共2页
关键词 胸椎旁恶性肿瘤 CT 诊断
下载PDF
白血病不同病期肺部X线异常分析
12
作者 强金伟 廖治河 +1 位作者 周世铮 贺成 《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1996年第4期219-220,225,共3页
笔者对本院1984-1994年收治的98例白血病按不同病期分组进行X线观察。肺部异常发生率随病程延长而升高,化疗前期以局限小斑片影为主,终末期则多见中、大片和两肺弥漫分布斑片彩。文中还讨论了各病期肺内阴影的诊断.指出... 笔者对本院1984-1994年收治的98例白血病按不同病期分组进行X线观察。肺部异常发生率随病程延长而升高,化疗前期以局限小斑片影为主,终末期则多见中、大片和两肺弥漫分布斑片彩。文中还讨论了各病期肺内阴影的诊断.指出肺部X线异常的解释需密切结合临床病期和有关临床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胸片 并发症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肠系膜动脉造影的三维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李若坤 强金伟 +3 位作者 廖治河 刘伟 张飚 袁海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1-524,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肠系膜动脉的显示能力,研究肠系膜动脉的三维影像学解剖。方法:54例患者行腹部MSCT薄层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多平面重组(MPR)进行...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肠系膜动脉的显示能力,研究肠系膜动脉的三维影像学解剖。方法:54例患者行腹部MSCT薄层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多平面重组(MPR)进行血管三维重建,分析肠系膜动脉的空间解剖特征,比较不同重建方法对肠系膜动脉、特别是交通支的显示。结果:54例肠系膜动脉均清晰显示。VR及MIP图像可显示4~5级分支,TSMIP可显示6~7级分支至肠壁周围血管网。MSCTA可清晰显示肠系膜动脉位置、起源、管径、走向、分布及变异情况。腹腔干(CA)和肠系膜上动脉(SMA)间、SMA内部分支间均可见吻合支,仅59.2%病例显示肠系膜上下动脉间吻合。在显示吻合支的能力方面,TSMIP优于MIP和VR。结论:MSCTA三维成像能很好的显示肠系膜动脉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解剖学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与对多种抗菌药物使用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方欢 施惠海 +1 位作者 郭水根 强金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78-782,共5页
目的了解严格执行抗菌药使用分级管理,控制抗菌药使用的情况下,肺炎克雷伯菌(Kp)和大肠埃希菌(E.coli)耐药的变化,探讨抗菌药使用与耐药之间的关系,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按季度对药敏试验结果和抗菌药使用频度(DDDS)进行统... 目的了解严格执行抗菌药使用分级管理,控制抗菌药使用的情况下,肺炎克雷伯菌(Kp)和大肠埃希菌(E.coli)耐药的变化,探讨抗菌药使用与耐药之间的关系,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按季度对药敏试验结果和抗菌药使用频度(DDDS)进行统计,以Spearman相关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只有头孢哌酮/舒巴坦(CSL)对Kp始终保持高度敏感性,哌拉西林舒巴坦(TZP),美罗培南(IMP)和亚胺培南(MEM)耐药增长较大。对于大肠埃希菌,只有头孢他啶(CAZ),头孢吡肟(FEP)耐药呈上升趋势。头孢美唑(CMZ),头霉素类(Cephamycin),MEM以及氨基糖苷类都可影响两种细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对于Kp,CMZ DDDS与MEM,IMP,头孢噻肟(CTX),TZP高度相关(r=0.816、0.847、0.806和0.782)。头霉素类DDDS与CTX、MEM和IMP中度到高度相关(r=0.585、0.673和0.815)。MEM DDDS与CMZ和IMP中度相关(r=0.599和0.595),氨基糖苷类DDDS与MEM和CMZ的耐药率中度相关(r=0.617和0.711)。对于大肠埃希菌,头霉素类、CMZ、MEM和氨基糖苷类DDDS与哌拉西林(PIP)耐药相关(r=0.722、0.721、0.634和0.606),CMZ和氨基糖苷类DDDS与CTX耐药相关(r=0.77,0.594)。Kp抗菌药耐药率间相关分析发现只有环丙沙星(CIP)、SXT、CSL和FEP耐药不与其它抗菌药耐药相关,对于大肠埃希菌,只有PIP、CTX、CAZ、FEP、头孢克洛(CEC)和头孢呋辛(CXM)耐药率相互间存在相关。结论头霉素类对其它抗菌药耐药的影响,抗菌药耐药率间相关分析可能有助于多重耐药的Kp和大肠埃希菌经验用药的选择。要控制耐药率增长,除了合理使用抗菌药,还必须控制医院感染,实行严格的隔离消毒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 用药频度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诊断急性阑尾炎 被引量:26
15
作者 刘文 强金伟 +2 位作者 廖治河 孙荣勋 王丽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无肠道准备的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方案诊断急性阑尾炎(AA)的价值。方法:6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AA患者行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穿孔性急性阑尾炎(PAA)28例,非穿孔性急性阑尾炎(NPAA)36例(单纯性AA18例... 目的:探讨无肠道准备的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方案诊断急性阑尾炎(AA)的价值。方法:6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AA患者行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穿孔性急性阑尾炎(PAA)28例,非穿孔性急性阑尾炎(NPAA)36例(单纯性AA18例,AA伴周围炎18例)。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相结合的方法完整地显示阑尾,观察、测量和比较MSCT平扫与增强扫描在诊断AA方面的差异。结果:对于单纯性AA和PAA的诊断和分型,MSCT增强方案明显优于平扫方案(P=0.000,0.000);对于AA伴周围炎,两者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1.000);MSCT增强方案诊断AA的准确性为95.3%(61/64),而平扫仅为56.3%(36/64)。结论:无肠道准备的MSCT增强方案是一种简便、快捷、准确的AA诊断方法,结合阑尾MPR重建可进一步提高诊断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增强 多平面重建
下载PDF
甲状腺实性小结节的超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亮 王立 +1 位作者 强金伟 叶宣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3-507,共5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实性小结节(直径<10 mm)的超声及病理学表现,以提高超声定性诊断水平。方法对照分析50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和3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的声像图表现,包括结节... 目的分析甲状腺实性小结节(直径<10 mm)的超声及病理学表现,以提高超声定性诊断水平。方法对照分析50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和3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的声像图表现,包括结节的位置、形态、大小、内部及后方回声、钙化、边界和血流情况,并与病理学表现相对照。结果PTMC多表现为低回声结节(89.3%),纵横比≥1(71.4%),伴有后方回声衰减(64.2%),可见微小钙化(37.5%);NG结节表现为中高回声(64.7%),纵横比<1(73.5%),后方回声无衰减(88.2%)。良恶性结节的回声强度及后方回声、纵横比、微小钙化、形态、边界、血流阻力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MC的病理基础为不同比例组成的癌细胞和纤维间质呈乳头状或滤泡状结构排列,可有纤维假包膜、砂粒体和肿瘤血管。NG的病理基础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由大小不等滤泡结构组成,伴薄层纤维组织包裹分隔滤泡组织,滤泡腔内含多量胶质。结论 PTMC和NG的病理构成差异决定其超声图像特征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微小乳头状癌 结节性甲状腺肿 超声 病理学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6
17
作者 李若坤 强金伟 +3 位作者 廖治河 刘伟 袁海滨 李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5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行CT灌注成像,其中良性组33例,恶性组12例,测量良恶性结节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达峰时间(TTP)和峰值(PE)...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5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行CT灌注成像,其中良性组33例,恶性组12例,测量良恶性结节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达峰时间(TTP)和峰值(PE),比较良恶性结节灌注参数和TDC形态的差别。结果:良性组BF、BV、PS、TTP、PE值分别为(1.476±0.684)ml.min-1.ml-1、(0.302±0.153)ml/ml、(2.069±1.102)ml.min-1.ml-1、(28.033±8.015)s、(82.313±30.468)Hu,恶性组BF、BV、PS、TTP、PE值分别为(1.302±0.834)ml.min-1.ml-1、(0.275±0.242)ml/ml、(1.485±1.112)ml.min-1.ml-1、(28.833±12.550)s、(86.056±70.453)Hu,良恶性结节CT灌注参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T灌注成像TDC可见4种类型,分别为速升平台(Ⅰ)型、缓升平台(Ⅱ)型、缓升缓降(Ⅲ)型和低平(Ⅳ)型,甲状腺癌以Ⅱ型多见,良性组以Ⅲ型多见,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5.233,P=0.022)。1例淋巴瘤表现为Ⅳ型。结论:TDC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病变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CT灌注参数不能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MSCT)及多平面重建(MPR)鉴别穿孔与非穿孔性急性阑尾炎(NPAA) 被引量:36
18
作者 刘文 强金伟 孙荣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4-168,186,共6页
目的研究穿孔性急性阑尾炎(perforated acute appendicitis,PAA)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表现,提高MSCT鉴别PAA与非穿孔性急性阑尾炎(nonperforated acute appendicitis,NPAA)的能力。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AA 28例和NPAA 3... 目的研究穿孔性急性阑尾炎(perforated acute appendicitis,PAA)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表现,提高MSCT鉴别PAA与非穿孔性急性阑尾炎(nonperforated acute appendicitis,NPAA)的能力。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AA 28例和NPAA 36例(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8例,急性阑尾炎伴周围炎18例)行MSCT超薄层扫描,辅以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及曲面重建(curved multiplanarreformation,CPR)显示阑尾,观察、测量和比较PAA组与NPAA组诸CT征象的差异。结果 PAA组与NPAA组在阑尾壁强化缺损、阑尾周围脓肿、阑尾周围蜂窝织炎、阑尾腔外积气和阑尾腔外粪石5种CT征象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19),出现任一征象对PAA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6.4%、91.7%和93.8%。PAA组的阑尾直径为(16.2±3.8)mm,明显大于NPAA组[(11.3±3.1)mm,P=0.000)];当界值为13.3mm时,诊断PAA的特异度可提高至94.4%。结论 MSCT辅以MPR和CPR可准确鉴别PAA和NPAA,指导外科医师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穿孔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平面重建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18
19
作者 刘雪芬 李海明 +3 位作者 张国福 强金伟 刘佳 郭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9-381,383,共4页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仅占所有子宫恶性肿瘤的0.2%,占子宫肉瘤的10%以下[1],术前诊断准确率非常低,通常被误诊为子宫肌瘤。虽然国内外已有小样本和个案ESS的影像学研究[2-3],但研...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仅占所有子宫恶性肿瘤的0.2%,占子宫肉瘤的10%以下[1],术前诊断准确率非常低,通常被误诊为子宫肌瘤。虽然国内外已有小样本和个案ESS的影像学研究[2-3],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尤其是常规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研究较少见,故其MRI表现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子宫内膜间质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原发性肝脏血管肉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若坤 曾蒙苏 +4 位作者 强金伟 饶圣祥 陈财忠 李新 纪元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0-424,共5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脏血管肉瘤(PHA)的MRI表现,分析其病理学基础,从而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HA的MRI表现,评价病灶部位、大小、形态、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并与病理对照观察。结果:4例PHA均为多发,具体表现为1枚较大主灶...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脏血管肉瘤(PHA)的MRI表现,分析其病理学基础,从而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HA的MRI表现,评价病灶部位、大小、形态、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并与病理对照观察。结果:4例PHA均为多发,具体表现为1枚较大主灶伴数目不等子灶,边界清晰,呈类圆形或分叶状。主灶呈不均匀T1WI低、T2WI高信号,病理上可见出血、坏死和纤维化;动脉期周边或中心明显强化,强化程度低于主动脉,3例可见中心杂乱血管影;门脉期及延迟扫描呈渐进性强化,但不能完全充填。3例伴有周边肝实质楔形或地图样灌注异常。子灶呈均匀T1WI低、T2WI高信号,增强后可无强化,也可呈向心性强化、均匀强化或中心强化。结论:PHA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常表现为多发肿块,易出血坏死,呈明显渐进性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肉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